CN112261673B -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61673B CN112261673B CN202011034527.8A CN202011034527A CN112261673B CN 112261673 B CN112261673 B CN 112261673B CN 202011034527 A CN202011034527 A CN 202011034527A CN 112261673 B CN112261673 B CN 1122616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lc
- data information
- entity
- receiving end
- lo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2 basic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其中,上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上述方法包括: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RLC实体的测试程序比较复杂,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通信工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测试,如从基站设备传数据到用户设备,或从用户设备传数据到基站设备,来确认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而对设备内部的协议栈中单个协议的模块级测试,例如,仅针对无线链路层控制RLC协议模块的测试,就是将RLC的上层协议(如PDCP、F1AP)以及下层协议(如MAC)都用桩代码(stub)来模拟,为RLC构建完整的上下文环境,以对RLC进行测试,确保其是否能实现设计的功能和满足性能要求。
其中,由于复杂的测试环境不仅开发成本高,出现问题也难以定位,不但没有为测试本身提供便利,还需要花费人力维护环境和外围的桩程序。因此,以较小的代价构建简洁的测试环境,对整个测试工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例如,在5G NR的端到端的通信模式中,也需要在测试中模拟出两端进行对等的通信测试,但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测试方法,测试程序比较复杂,开发人员需要对两端都进行开发测试,在测试过程需要相互佐证测试目标和桩程序,花费了更多时间和人力成本。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RLC实体的测试程序比较复杂,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上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上述方法包括: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上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上述RLC发送端接收上述RLC接收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可选的,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的,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的,采用环回桩程序模拟上述下层,其中,上述环回桩程序用于将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直接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或者,对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的,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上述环回桩程序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环回测试的装置,上述装置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上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任一项中上述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任一项中上述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任一项中上述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对RLC实体中的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进行环回测试的方式,通过上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上述方法包括: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达到了通过对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测试RLC实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RLC实体的测试程序比较复杂,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一种可选的RLC测试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另一种可选的RLC测试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环回测试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可选的环回测试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环回测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上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
步骤S104,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对RLC实体中的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进行环回测试的方式,通过上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上述方法包括: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达到了通过对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测试RLC实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RLC实体的测试程序比较复杂,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链路层控制RLC协议中的功能具体是由RLC实体(RLC entity)实现的,RLC实体是通过软件实现并具备RLC协议中规定的功能的逻辑实例。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环回测试的方法还可以但不限于适用在其他很多类似协议层的测试,例如,PDCP,SDAP,IP等,应用于通信协议对等层中的RLC实体的测试属于一个典型实践。
可选的,根据5G NR协议栈的规定,与RLC实体直接交互的上层(上层协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F1应用协议F1AP的UP协议和CP协议,与RLC实体直接交互的下层(下层协议)是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在测试环境中,一般将上述上层协议和下层协议简化称为“上层(upper layer)”和“下层(lower layer)”。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RLC实体的功能简单而言即是将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下层传给该RLC实体的对等实体(peer entity);以及将通过下层接收到的该对等实体传来的数据传给上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层扮演的角色为数据提供方和数据验收方,下层扮演的角色为数据搬运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与上述上层交互的是SDU(Service Data Unit),RLC和下层交互的是PDU(Protocol Data Unit),而PDU包括Data PDU(其包含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Status PDU(其包含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根据3GPP中的规定,RLC实体可以在三种不同模式下工作:透明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非确认模式UM(Unacknowledged Mode)和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d Mode)。其中,TM下的RLC,除了实现基本的数据传输功能外,几乎不需要其他操作,功能最简单,测试起来也最容易;UM下的RLC,在TM的基础上增加对数据包的分段、重组,以及检测、丢弃功能。而AM下的RLC,又在UM的基础上,增加依靠控制消息对接收端的数据接收情况进行确认,以及根据传输错误进行重传等功能,内容最复杂,测试起来也最为麻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与上述RLC实体的工作模式对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LC实体也可以分为:TM RLC实体、UM RLC实体、AM RLC实体。其中,TM RLC实体和UM RLC实体,可以为发送实体(transmitting entity),也可以为接收实体(receiving entity)。发送实体从上层接收数据发往下层,接收实体从下层接收数据发往上层。AM RLC实体由发送端(transmitting side)和接收端(receiving side)两部分构成。发送端从上层接收数据发往下层,接收端从下层接收数据发往上层。即,上述AM RLC实体既有发送功能又有接收功能。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简化RLC协议的测试程序,减少逻辑上需要维护的对象,降低软件复杂度,提升软件可维护性,同时节约测试程序需要的硬件资源,减少硬件成本,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对于AM下的RLC功能测试程序的优化最为明显,此外,为UM和TM下的功能测试同样提供了便利。
本申请实施例充分利用5G RLC协议的对称性,可以有效减少测试桩程序设计实现复杂度,保证测试程序的简洁,同时减少运行测试系统所需的硬件资源,为突出此技术对于RLC测试程序的优化效果,以下以AM RLC实体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础测试场景即围绕“一个发送节点与一个接收节点”展开,假设发送端为基站设备(gNodeB),接收端为用户的终端设备(UE),需要说明的是,两者调换本申请实施例仍同样适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2,上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
步骤S204,上述RLC发送端接收上述RLC接收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RLC协议主要有两种功能:数据传输和ARQ机制,其中,ARQ机制要求在数据传输后进行反馈,将与反馈相关的数据称为控制信息。
可选的,数据信息的流向连成的路径称为数据通道,控制信息的流向连成的路径称为控制通道。在正常应用场景中,数据通道中流通的数据量是远大于控制通道的,则会导致数据通道大量使用的同时控制通道经常空闲;发送端的发送通道和接收端的接收通道频繁使用的同时,发送端的接收通道和接收端的发送通道经常空闲,导致了严重的浪费,并且需要同时维护很多个逻辑对象,很难保证整个程序的简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针对整个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消息的反馈如下:对于RLC层的实现,控制消息指Status PDU,实际流程是:RLC接收端根据接收包的统计产生StatusPDU,在内部转发给RLC发送端,再由RLC发送端通过下层或者直接发送给RLC的接收端,之后由上述RLC接收端转发给上述RLC发送端,再由上述RLC发送端根据上述控制消息产生重复传输的数据信息,即通过下层发送和接收的不仅仅是数据信息还包括控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考虑简化整个流程,由于无论是发送端还是接收端,本身RLC协议层的功能是一样的,则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只有一个RLC实体,假设其模拟基站设备中的RLC协议层,但用其模拟用户终端设备中的RLC协议层亦可。RLC实体既当发送端又当接收端,图2所示实施例的特别之处仅在于RLC实体的发送端通过数据通道,发送数据信息到相同RLC实体的接收端,并且,上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并接收上述RLC接收端通过反馈通道反馈的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单个RLC实体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一直保持使用状态,基本没有造成浪费。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
步骤S302,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仍如图2所示,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
步骤S402,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
由于原本由两个RLC实体构成的测试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只需要一个RLC实体即可实现测试,减少了运行测试程序需要的硬件资源。在软件上原本需要维护两个RLC实体,以及其配套的缓冲区、数据通道、内存池等等均可削减一半,可以显著降低了软件复杂度,提升了软件可维护性。而且,由于运行环境的波动,发送速率和接收速率不一定完全匹配,速率差异还会导致一定的性能损耗。即由于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数据信息经过的路径越长,则数据信息的性能损耗越严重,但是通过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数据信息传输的最短路径,使得相同硬件配置下能以更好的性能进行测试。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将图2的实施方式稍微复杂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将两个RLC实体都既为发送实体又为接收实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层传给两个实体的数据信息完全相同,那么图3中的左右两个RLC实体可以视为对称,在一种理想的状况下,RLC实体1发出的数据与其接收到RLC实体2发送的数据完全相同;RLC实体1发出的控制信息,与其接收RLC实体2发送的控制信息完全相同,即将RLC实体的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均是直接发给RLC实体本身,针对图2所示的单个RLC实体而言的最终效果与图3所实现的效果是一样的,故可知图2中的方法可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采用环回桩程序模拟上述下层,其中,上述环回桩程序用于将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直接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或者,对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包括:
步骤S502,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上述环回桩程序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如图4所示,环回桩程序loop back stub如果仅仅将收到的数据信息原原本本地转发,则模拟的是完全理想化的数据链路:没有性能损耗、没有丢包、完全按序接收。而要想更好地对实际环境进行模拟,可以在环回桩程序中,对经过的数据包/控制包做自定义的改动,例如,根据内部实现的算法,判断对收到的包进行删除还是将其转发,以此模拟出丢包的效果;通过采用环回桩程序还可以对接收的包重新排序后再转发以此模拟乱序接收,或者检查数据包内部的数据是否符合协议规范,以判断协议组包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可选的,上述环回桩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数据信息的中转站,将发送端传来的数据信息发送到接收端,由于TM和UM下的RLC实体没有反馈机制,也不需要重传,本身较为简单,因此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带来的简化没有AM下这么明显。但是应用“环回”的概念,将RLC发送实体和RLC接收实体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连接起来同时测试,即如图5所示的一种简洁的测试框架,可以让单个RLC实体发出的数据直接或者经过中间层处理以后间接转到该RLC实体的接收端,完成环回测试。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环回测试的方法的装置实施例,上述装置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上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环回测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环回测试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0和发送模块62,其中:
接收模块60,用于通过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发送模块62,用于通过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收模块60和发送模块62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4,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环回测试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接收模块60和发送模块62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上述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实施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上述RLC发送端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并经由上述RLC接收端发送至上述上层,以对上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上述RLC发送端接收上述RLC接收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采用环回桩程序模拟上述下层,其中,上述环回桩程序用于将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直接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或者,对上述RLC发送端传输的上述数据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上述RLC发送端通过上述环回桩程序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上述RLC接收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实施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上述任意一种的环回测试的方法步骤的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环回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所述RLC实体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自动重传请求机制,所述RLC实体在确认模式下工作,所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
所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所述数据信息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并经由所述RLC接收端发送至所述上层,以对所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所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RLC接收端;
所述RLC发送端接收所述RLC接收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发送端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RLC接收端包括:
所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RLC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环回桩程序模拟所述下层,其中,所述环回桩程序用于将所述RLC发送端传输的所述数据信息直接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或者,对所述RLC发送端传输的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所述数据信息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包括:
所述RLC发送端通过所述环回桩程序将调整后数据信息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
5.一种环回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所述RLC实体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自动重传请求机制,所述RLC实体在确认模式下工作,所述RLC实体包括:RLC发送端和RLC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LC发送端接收来自于上层的数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LC发送端通过下层将所述数据信息转发至所述RLC接收端,并经由所述RLC接收端发送至所述上层,以对所述RLC实体进行环回测试;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RLC发送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RLC接收端;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RLC发送端接收所述RLC接收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6.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环回测试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34527.8A CN112261673B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34527.8A CN112261673B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61673A CN112261673A (zh) | 2021-01-22 |
CN112261673B true CN112261673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423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34527.8A Active CN112261673B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6167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4243A (zh) * | 2003-01-21 | 2007-05-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测试装置、移动终端装置和测试方法 |
CN102421112A (zh) * | 2011-11-18 | 2012-04-1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测试方法、移动终端模拟器、测试设备及系统 |
CN102438265A (zh) * | 2012-01-17 | 2012-05-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rlc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
CN104699580A (zh) * | 2015-03-20 | 2015-06-10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sas存储板卡的环回测试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38413B2 (en) * | 2006-03-02 | 2013-09-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layer test module for testing control channels and unidirectional radio bearers |
-
2020
- 2020-09-27 CN CN202011034527.8A patent/CN1122616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4243A (zh) * | 2003-01-21 | 2007-05-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测试装置、移动终端装置和测试方法 |
CN102421112A (zh) * | 2011-11-18 | 2012-04-1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测试方法、移动终端模拟器、测试设备及系统 |
CN102438265A (zh) * | 2012-01-17 | 2012-05-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rlc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
CN104699580A (zh) * | 2015-03-20 | 2015-06-10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sas存储板卡的环回测试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61673A (zh) | 2021-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15413B2 (ja) | 再送プロトコルのためのステータス報告 | |
JP5070239B2 (ja) | Ttiバンドリング伝送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EP1946473B1 (en) | Hsupa harq process flushing | |
BRPI0706809A2 (pt) |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e de retransmissão de dados | |
US8588784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hand over reconnection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including an accumulation portion for holding data | |
CN11008657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TWI433495B (zh) | 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
RU2701523C1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 передачах в режиме без соединения | |
US20100254320A1 (en) | Wireles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wireles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KR100988874B1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태변수 또는 패킷 시퀀스넘버를비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0532115A (ja) | 中継局及び基地局でデータ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Natarajan et al. | SCTP: What, why, and how | |
US20140006891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it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storage medi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storage medium | |
JP2007520148A (ja) | データフレームの再伝送方法および前記方法を用いる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EP1580916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nits of messag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106105B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9001189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기지국 및 이의 통신 방법 | |
CN102315915A (zh) | 一种构造状态报告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2261673B (zh) | 环回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42868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及pdcp实体 | |
CN114337942B (zh) | 一种报文重传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17075832A1 (zh) | 一种下行数据包、上行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1594596B (zh) | 短消息存储器可用通告消息的处理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2790668B (zh) | 一种处理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 |
JP2009044695A (ja) | 通信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op back test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425 Pledgee: Hangzhou Gaoxin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Bicocq Microelectronics (Hangzhou)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30000843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