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1165B -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1165B
CN112261165B CN202010945744.6A CN202010945744A CN112261165B CN 112261165 B CN112261165 B CN 112261165B CN 202010945744 A CN202010945744 A CN 202010945744A CN 112261165 B CN112261165 B CN 112261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ccess request
address
interfa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57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1165A (zh
Inventor
朱红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ocom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ocom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9457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其中,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采用本方法能够保证其他终端设备可以访问特定的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进行通信。在以太网中,终端设备通常作为客户端,获取到IP地址,连接公网服务器,可以与公网服务器进行交互。
然而,当网络上的其他终端设备需要访问特定的终端设备时,无法保证其他终端设备可以访问到特定的终端设备。传统的通信方法,存在其他终端设备无法访问特定的终端设备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其他终端设备可以访问特定的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
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的;
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对所述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
预先对所述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先对所述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之后,还包括:
将配置有所述本地私有地址的所述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
所述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包括:
通过作为默认路由的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所述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从所述访问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包括: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所述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以使所述第二终端通过启动所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客户终端设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其中,所述访问请求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接收的,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所述公网地址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客户终端设备和服务器,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将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用于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公网地址所在的第一终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所述访问请求,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所述WWAN接口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转发模块,用于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的;
源地址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客户终端设备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接收的,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所述公网地址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客户终端设备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配置有公网地址的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仅需要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源地址转换规则,即可实现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节约了计算机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第二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服务器104通过网络与客户终端设备106进行通信。客户终端设备106与第一终端108相连接。服务器104接收第二终端102发送的第二终端102对第一终端108的访问请求,并将该访问请求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106的WWAN接口。客户终端设备106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102对所述第一终端108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108;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108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108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102接收到目标数据;其中,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其中,第一终端108和第二终端102均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
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可以通过USB接口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在以太网中,第一终端作为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
客户终端设备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ECM(EthernetControl Model,以太网控制模型)网卡。
以太网控制模型(Ethernet Networking Control Model)用于在ECM设备和终端之间传输以太网数据包。在操作系统看来,ECM设备就是一个虚拟以太网卡,包含标准网卡需要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存取控制)地址和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通过标准的ECM设备建立的数据连接,是走路由映射的,获得的IP地址是私有的IP如192.168开头。
在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无线广域网)接口和网桥接口。网桥使用相同协议连接两个接口,从而在桥接的接口之间透明地传递网络通信。网桥也叫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网桥接口即网桥所包括的网络接口。
访问请求中可以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地址即第二终端的地址,目的地址即第一终端的地址。访问请求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发送该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等等信息。
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包括:通过WWAN接口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其中,服务器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并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
步骤204,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包括: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客户终端设备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则根据终端的公网地址可以唯一查找到第一终端,再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至查找到的第一终端。
步骤206,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
第一数据指的是访问请求所访问的,并且是第一终端发送至网桥接口的数据。
第一终端接收到访问请求之后,根据访问请求获取所访问的数据,并将所访问的数据打包生成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步骤208,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其中,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第二数据指的是访问请求所访问的,并且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数据。源地址转换是内网地址向外访问时,发起访问的内网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转换为指定的IP地址(可指定具体的服务以及相应的端口或端口范围),这可以使内网中使用保留IP地址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即内网的多部主机可以通过一个有效的公网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源地址转换规则例如iptables-t nat-I POSTROUTING-o[WWAN_INTF]-j SNAT-to[PUBLIC_IP]。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在的网络中,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网IP地址是在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则是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私有IP地址是一段保留的IP地址。只使用在局域网中,无法在Internet上使用。
客户终端设备中的WWAN接口的地址为本地私有地址,因此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则目标数据能够以公网地址通过网络(Internet)发送至服务器,再通过服务器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即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访问到第一终端,并且第一终端的数据通过客户终端设备经过网络可以发送至第二终端,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上述通信方法,客户终端设备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配置有公网地址的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仅需要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源地址转换规则,即可实现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节约了计算机资源。
上述通信方法,打破了固有局域网地址分配的惯例,突破限制可以给外部的第一终端分配公网地址,实现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点对点通信,不用经过云端进行转发,直接可以相互通信,减少了维护成本和传输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预先对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则服务器可以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中本地私有地址所在的WWAN接口。
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则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数据准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中网关地址所在的网桥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302为ecm0,308为USB0,客户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相连接,可以通过USB接口相连接,即客户终端设备的物理接口ecm0与第一终端的物理接口USB0相连接。客户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通过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进行通信。客户终端设备的物理接口ecm0的地址可以是169.254.3.1。
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WWAN接口306配置本地私有地址,可以为169.254.5.1;预先对网桥接口302配置网关地址Gateway。客户终端设备还通过DHCP协议,预先对第一终端的USB0配置公网地址Public IP,即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之后,还包括:将配置有本地私有地址的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包括:通过作为默认路由的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是对IP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时,路由器所选择的路由。目的地不在路由器的路由表里的所有数据包都会使用默认路由。
客户终端设备将配置有本地私有地址的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则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时,可以准确找到客户终端设备的默认路由,并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默认路由,即发送至配置有本地私有地址的WWAN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包括: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以使第二终端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指的是由服务器控制一段IP地址范围,客户机登录服务器时就可以自动获得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单一起始范围指的是范围内仅有一个地址。客户终端设备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即客户终端设备仅设置一个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
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可以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则第二终端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时,可以从以太网中获取到准确获取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与客户终端设备相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其中,访问请求是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接收的,并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可以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在以太网中,第一终端作为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
在客户终端设备中,包括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无线广域网)接口和网桥接口。网桥使用相同协议连接两个接口,从而在桥接的接口之间透明地传递网络通信。网桥也叫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网桥接口即网桥所包括的网络接口。
访问请求中可以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地址即第二终端的地址,目的地址即第一终端的地址。访问请求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发送该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等等信息。
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客户终端设备可以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客户终端设备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则根据终端的公网地址可以唯一查找到第一终端,再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至查找到的第一终端。
步骤404,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其中,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公网地址是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的。
第一数据指的是访问请求所访问的,并且是第一终端发送至网桥接口的数据。
第一终端接收到访问请求之后,根据访问请求获取所访问的数据,并将所访问的数据打包生成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第二数据指的是访问请求所访问的,并且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数据。源地址转换是内网地址向外访问时,发起访问的内网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转换为指定的IP地址(可指定具体的服务以及相应的端口或端口范围),这可以使内网中使用保留IP地址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即内网的多部主机可以通过一个有效的公网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在的网络中,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网IP地址是在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则是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私有IP地址是一段保留的IP地址。只使用在局域网中,无法在Internet上使用。
客户终端设备中的WWAN接口的地址为本地私有地址,因此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则目标数据能够以公网地址通过网络(Internet)发送至服务器,再通过服务器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即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访问到第一终端,并且第一终端的数据通过客户终端设备经过网络可以发送至第二终端,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上述通信方法,第一终端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则客户终端设备通过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配置有公网地址的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仅需要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源地址转换规则,即可实现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节约了计算机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将相连接的客户终端设备的类型设置为ECM网卡枚举类型,以及进行数据拨号,得到数据拨号指令,并将数据拨号指令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其中,数据拨号指令用于指示客户终端设备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对所述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枚举类型在C#或C++,java,VB等一些计算机编程语言中是一种基本数据类型,是指将变量的值一一列出来,变量的值只限于列举出来的值的范围内。ECM网卡枚举类型是第一终端可以进行网络通信的类型。数据拨号指的是发起数据通信的操作。
客户终端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拨号操作,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对所述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则可以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具体地,数据拨号的方式,包括:当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应用检测到预设操作,生成AT指令;基于AT指令进行数据拨号。
AT指令是应用于第一端与应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的指令。预设操作可以是单击、双击、滑动、输入预设语音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数据拨号之外,还可以采用RNDIS(Remote Network DriverInterface Specification)、以太网拨号等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客户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第二终端用于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将访问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客户终端设备用于通过WWAN接口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公网地址所在的第一终端;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第一终端用于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访问请求,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还用于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发送的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预先对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将配置有本地私有地址的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通过作为默认路由的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上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以使第二终端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500,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包括:转发模块502、发送模块504和源地址转换模块506,其中:
转发模块502,用于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
发送模块504,用于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转发模块502还用于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
源地址转换模块506,用于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其中,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上述通信装置,客户终端设备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网桥接口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终端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的;通过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配置有公网地址的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仅需要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源地址转换规则,即可实现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节约了计算机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预先对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将配置有本地私有地址的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上述转发模块502还用于通过作为默认路由的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上述发送模块504还用于从访问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网桥接口将访问请求发送第一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以使第二终端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与客户终端设备相连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其中,访问请求是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接收的,并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其中,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公网地址是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的。
上述通信装置,第一终端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基于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则客户终端设备通过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其中,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第一数据转发至WWAN接口;WWAN接口接收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将第一终端作为服务端,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配置有公网地址的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仅需要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对WWAN接口配置源地址转换规则,即可实现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节约了计算机资源。
关于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通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通信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其中,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地址、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和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从所述访问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的;
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对所述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
预先对所述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对所述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之后,还包括:
将配置有所述本地私有地址的所述WWAN接口作为默认路由;
所述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包括:
通过作为默认路由的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包括: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并将所述公网地址作为单一起始范围,以使所述第二终端通过启动所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客户终端设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
其中,所述访问请求是客户端设备从所述访问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的;所述访问请求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接收的,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地址、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和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所述公网地址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客户终端设备和服务器,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启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将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地址、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
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WWAN接口;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用于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公网地址所在的第一终端;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从所述访问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发送的所述访问请求,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网桥接口;
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所述WWAN接口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转发模块,用于通过WWAN接口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网桥接口;其中,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地址、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访问请求的时刻、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和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从所述访问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通过所述网桥接口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网桥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转发至所述WWAN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生成的;
源地址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WWAN接口接收所述网桥接口发送的第一数据,得到携带有所述WWAN接口的本地私有地址的第二数据,基于预先配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数据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公网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发送,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预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公网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预先对WWAN接口配置本地私有地址;预先对网桥接口配置网关地址。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45744.6A 2020-09-10 2020-09-10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61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5744.6A CN112261165B (zh) 2020-09-10 2020-09-10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5744.6A CN112261165B (zh) 2020-09-10 2020-09-10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165A CN112261165A (zh) 2021-01-22
CN112261165B true CN112261165B (zh) 2023-05-05

Family

ID=74231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5744.6A Active CN112261165B (zh) 2020-09-10 2020-09-10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116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950A1 (zh) * 2015-05-12 2016-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505316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CN110572817A (zh) * 2019-07-30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038325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以及下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75517A2 (en) * 2002-03-01 2003-09-12 Globespan Virata Incorporated Setup for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pe) with ppp bridge using the same public ip address at the wan side and the lan si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950A1 (zh) * 2015-05-12 2016-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505316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WO2020038325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以及下接设备
CN110572817A (zh) * 2019-07-30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165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9282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
US8650326B2 (en) Smart client routing
US97059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virtual tunnel end-point registration and virtual network identifiers to manage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access
US9503957B2 (en) Low cost mesh network capability
US9264403B2 (en)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CN111885075A (zh) 容器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5621B (zh) 接入网关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77028A1 (en) Assigning a network address for a virtual device to virtually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a network device
JP476473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2009278261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2583618B (zh) 为业务提供网络服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WO2020038325A1 (zh) 网络接入方法、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以及下接设备
CN107809386B (zh) Ip地址转换方法、路由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0012118B (zh) 一种提供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14025009A (zh) 转发请求的方法、系统、代理服务器和装置
EP3629559B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forwarding table for user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EP3857826B1 (en) Flexible unnumbered destination tunnels for virtual networks
US200902927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routing policies to user terminals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s executed on user terminals
CN112261165B (zh)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00340B (zh) 数据包转发方法和装置
JP2023541662A (ja) データステ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27831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ドライバ、該ネットワークドライバが組み込まれた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サーバ
CN112714202A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90962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4001549A1 (zh) 地址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