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5989A -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5989A
CN112255989A CN202011232747.1A CN202011232747A CN112255989A CN 112255989 A CN112255989 A CN 112255989A CN 202011232747 A CN202011232747 A CN 202011232747A CN 112255989 A CN112255989 A CN 112255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ing
controller
instruction
controllers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27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富章
陈卓
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27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5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5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CIM planning or real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综采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编址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转换开关,任一转换开关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任意相邻的两个编址控制器通过转换开关连接,其中,任一转换开关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其中,编址控制器能够控制转换开关在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切换,通过控制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能够在串联连接状态与并联连接状态之间切换。在不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在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综采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在综采工作面中沿工作面成直线布置,为标记液压支架在工作面中的位置,通常将液压支架按照从机头到机尾的方向进行顺序编号并将编号标记在液压支架上。
随着液压支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液压支架上安装电液控制器后,液压支架由手动操作升级为电液控制操作。为了满足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操作和采煤跟机自动化功能的实现,需要对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的电液控制器进行顺序编号,实现电液控制器与液压支架位置信息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中,在更换电液控制器、工作面换面等操作后,也需要对电液控制器进行重新排序、编号。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单独增加编址主机的方式作为编址设备的编址启动节点。采用该方法进行编址,编址设备只能实现单向编址,并且,编址设备之间数据通信处理量增大、通信速度极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编址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编址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编址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综采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编址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转换开关,任一转换开关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任意相邻的两个编址控制器通过转换开关连接,其中,任一转换开关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转换开关和多个编址控制器,任意相邻的两个编址控制器通过转换开关连接,任一转换开关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其中,编址控制器能够控制转换开关在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切换,通过控制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能够在串联连接状态与并联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在不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也即,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大大降低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量,进而提高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速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在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编址主机,控制其余全部编址控制器逐级进行编址,从而不必另外增设编址主机,降低了生成成本。进一步地,由于多个编址控制器为串联连接状态,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任一侧的编址控制器逐级进行编址,从而实现双向编址。具体地,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一侧的编址控制器进行升序编址,控制另一侧的编址控制器进行降序编址,从而实现双向同时编址,以提高编址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编址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编址控制器包括: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信号处理模块与通讯接口模块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任一编址控制器包括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将编址指令发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编址指令进行处理,以便发送至下一级编址控制器。信号处理模块将处理好的编址指令通过通讯接口发送至下一级编址控制器,以便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编址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接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装置连接,以便进行各种指令的传输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处理器模块具有并联端口和串联端口,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的串联端口连接;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的并联端口连接;通讯接口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接口模块,第一通讯接口模块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第二通讯接口模块,第二通讯接口模块与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处理器模块具有并联端口和串联端口,编址控制器通过并联端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进行并联连接,编址控制器通过串联端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二通讯接口模块。并联端口通过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二通讯接口模块连接,串联端口通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器通过并联端口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进而使得多个编址控制器为并联连接状态,从而方便编址控制器之间逐级传输编址指令以控制接收编址指令的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转换开关设置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换开关设置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在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编址控制器的第一通讯接口无法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实现串联连接,编址控制器的第二通讯接口能够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实现并联连接。在转换开关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编址控制器的第一通讯接口能够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实现串联连接,编址控制器的第二通讯接口无法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进行并联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通讯接口模块数据传输链路与转换开关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编址控制器通过并联端口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后,编址控制器的处理器模块接收第一切换指令后,由第二通讯接口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所转换开关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转换开关根据第一切换指令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转换开关发送切换指令,能够提高处理器模块与转换开关之间的通信速度,进而提供编址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通过设置电源模块,由电源模块为处理器模块供电,使得处理器模块能够持续稳定工作,进而保证编址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键盘处理模块,键盘处理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键盘处理模块。通过设置键盘处理模块,以便对处理器模块进行信息输入,提高编址工作效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显示模块,可以对用户通过键盘处理模块输入的信息进行显示,以便用户及时更正错误的信息,提高编址工作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一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另一端与转换开关连接。
在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装置还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模块。通过设置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能够对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进行信号采集,以便处理器判断转换开关是处于编址工作状态还是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进而确定发出工作指令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包括: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编址指令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在不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也即,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由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由于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编址主机可以直接向每一个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从而大大降低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量,进而提高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速度。在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后,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状态,由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每个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编址指令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并将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由设定的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从而不必另外增设编址主机,降低了生成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编址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编址控制器根据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
进一步地,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多个编址控制器为串联连接状态,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任一侧的编址控制器逐级进行编址,从而实现双向编址。具体地,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一侧的编址控制器进行升序编址,控制另一侧的编址控制器进行降序编址,从而实现双向同时编址,以提高编址速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时,可以是,由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与编址主机相邻的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并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如果判断结果为否,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与编址主机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则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根据编址指令进行编码,并执行与上一级编码控制器相同的操作,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说明本级编址控制器是最后一台需要编址的编址控制器,此时,不再执行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编址主机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编址控制器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说明本级编址控制器是最后一台需要编址的编址控制器,通过控制编码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以便于编址主机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切换指令,控制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使得多个编址控制器为并联连接状态,方便编址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编址控制器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时,如果判断结果为否,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则说明有尚未进行编址的编址控制器,此时,本机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编码指令以控制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同时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的指令。通过控制编址控制器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的指令,可以方便上一级编址控制器监控发送的编址指令是否被执行,以便在发送的编址指令未被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执行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编址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后,基于预设时间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基于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预设次数后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后,预设时间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时,则由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以控制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通过设置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能够避免发生编址故障时,下一级编址控制无法进行编址,导致编址工作的继续进行。进一步地,在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预设次数的编址指令后,仍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时,编址控制器则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编址故障指令,以便上一级编址控制器将编址故障指令通过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返回至编址主机,由编址主机处理编址故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编址主机根据编址故障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编址主机接收到编址故障指令后,编址主机根据编址故障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在编址过程中,存在编址控制器发生故障导致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无法通过逐级发送编址指令进行编址时,通过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由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结束串联连接的编址工作状态,转换成立并联连接的数据传输状态,以后编址主机重新启动编址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故障指令包括故障编址控制器的序号和结束编址指令。通过设置编址故障指令包括故障编址控制器序号,方便用户在编址主机上查询发送故障的编址控制器的位置,以便对故障编址控制器进行维修处理。进一步,编址主机可以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的步骤之后,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向任一编址控制器发送测试编码;基于测试编码与任一编址控制器的本机编码相等的结果,任一编址控制器向测试主机返回重复编码的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向任一编址控制发送测试编码,其中测试编码为测试主机的编码,任一编址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进行比较,当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不相同时,则不存在重复编码,当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相同时,则多个编址控制器中存在重复编码。当多个编址控制器中存在重复编码时,可以再次设定编址主机重新进行编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具备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采设备,包括第三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综采设备具备第三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具有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址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编址控制装置,102转换开关,104编址控制器,106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8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10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2第二通讯接口模块,114处理器模块,116电源模块,118显示模块,120键盘处理模块,122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24数据传输链路,600编址控制系统,602存储器,604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综采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装置100,包括:多个转换开关102,任一转换开关102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任意相邻的两个编址控制器104通过转换开关102连接,其中,任一转换开关102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串联连接,任一转换开关102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多个编址控制器104并联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100,包括多个转换开关102和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任意相邻的两个编址控制器104通过转换开关102连接,任一转换开关102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其中,编址控制器104能够控制转换开关102在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切换,通过控制转换开关102的工作状态,多个编址控制器104能够在串联连接状态与并联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100,在不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102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104并联连接,也即,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104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大大降低了编址控制器104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量,进而提高了编址控制器104之间的通信速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100,在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102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串联连接,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104作为编址主机,控制其余全部编址控制器104逐级进行编址,从而不必另外增设编址主机,降低了生成成本。进一步地,由于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为串联连接状态,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任一侧的编址控制器104逐级进行编址,从而实现双向编址。具体地,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一侧的编址控制器104进行升序编址,控制另一侧的编址控制器104降序编址,从而实现双向同时编址,以提高编址速度。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限定了任一编址控制器104包括: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处理器模块114,处理器模块114通过信号处理模块与通讯接口模块连接。处理器模块114将编址指令发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编址指令进行处理,以便发送至下一级编址控制器104。信号处理模块将处理好的编址指令通过通讯接口发送至下一级编址控制器104,以便下一级编址控制器104进行编址。编址控制装置100通过通讯接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装置100连接,以便进行各种指令的传输工作。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模块114具有并联端口和串联端口,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与处理器模块114的串联端口连接;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8,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8与处理器模块114的并联端口连接;通讯接口模块包括: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0,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0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连接;第二通讯接口模块112,第二通讯接口模块112与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8连接。其中,编址控制器104通过并联端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进行并联连接,编址控制器104通过串联端口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串联连接。并联端口通过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8与第二通讯接口模块112连接,串联端口通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0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器104通过并联端口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104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102由数据传输工作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进而使得多个编址控制器104为并联连接状态,从而方便编址控制器104之间逐级传输编址指令以控制接收编址指令的编址控制器104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104完成编址。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转换开关102设置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0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之间。通过将转换开关102设置于第一通讯接口模块110和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6之间,在转换开关102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编址控制器104的第一通讯接口无法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实现串联连接,编址控制器104的第二通讯接口能够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实现并联连接。在转换开关102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编址控制器104的第一通讯接口能够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实现串联连接,编址控制器104的第二通讯接口无法与相邻的编址控制器104进行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接口模块112数据传输链路124与转换开关102连接。通过将编址控制器104通过并联端口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104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后,编址控制器104的处理器模块114接收第一切换指令后,由第二通讯接口通过数据传输链路124向所转换开关102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转换开关102根据第一切换指令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通过数据传输链路124向转换开关102发送切换指令,能够提高处理器模块114与转换开关102之间的通信速度,进而提供编址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电源模块116,电源模块116与处理器模块114连接。通过设置电源模块116,由电源模块116为处理器模块114供电,使得处理器模块114能够持续稳定工作,进而保证编址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显示模块118,显示模块118与处理器模块114连接;键盘处理模块120,键盘处理模块120与处理器模块114连接。通过设置键盘处理模块120,以便对处理器模块114进行信息输入,提高编址工作效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显示模块118,可以对用户通过键盘处理模块120输入的信息进行显示,以便用户及时更正错误的信息,提高编址工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还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22,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22一端与处理器模块114连接,另一端与转换开关102连接。通过设置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22,能够对转换开关102的工作状态进行信号采集,以便处理器判断转换开关102是处于编址工作状态还是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进而确定发出工作指令的类型。
在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还可以连接若干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外围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发送给上位机;编址控制装置100连接若干电磁阀驱动器,用于控制液压支架的动作执行,各个编址控制装置100之间用通讯电缆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具备电液控制器基本的功能:单架手动操作功能,单架“降—移—升”顺序控制功能,成组支架自动控制功能,煤机、支架联动控制功能,自动补压功能,闭锁急停功能,故障诊断、显示和报警功能,煤机位置检测功能,参数在线修改功能,程序在线升级功能等。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
步骤304,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编址指令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装置。在不进行编址时,任一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此时,多个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也即,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由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由于任意两个编址控制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编址主机可以直接向每一个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从而大大降低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量,进而提高了编址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速度。在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后,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状态,由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每个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编址指令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通过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并将多个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由设定的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从而不必另外增设编址主机,降低了生成成本。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编址控制器根据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编址主机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编址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
步骤404,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
步骤406,编址控制器根据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
步骤408,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410,如否判断结果是,则执行步骤412;
步骤410,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
步骤412,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
步骤414,编址主机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执行与上一级编址控制器相同的操作,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编址控制器为串联连接状态,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任一侧的编址控制器逐级进行编址,从而实现双向编址。具体地,编址主机可以控制一侧的编址控制器进行升序编址,控制另一侧的编址控制器降序编址,从而实现双向同时编址,以提高编址速度。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时,可以是,由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与编址主机相邻的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并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如果判断结果为否,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与编址主机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则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根据编址指令进行编码,并执行与上一级编码控制器相同的操作,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说明本级编址控制器是最后一台需要编址的编址控制器,此时,不再执行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之后,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执行与上一级编址控制器相同的操作,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器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相等,说明本级编址控制器是最后一台需要编址的编址控制器,通过控制编码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以便于编址主机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切换指令,控制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使得多个编址控制器为并联连接状态,方便编址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编址控制器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控制器判断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是否相等时,如果判断结果为否,也即,本级编码与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则说明有尚未进行编址的编址控制器,此时,本机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编码指令以控制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同时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的指令。通过控制编址控制器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的指令,可以方便上一级编址控制器监控发送的编址指令是否被执行,以便在发送的编址指令未被下一级编址控制器执行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编址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后,基于预设时间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基于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预设次数后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后,预设时间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时,则由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以控制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进行编址。通过设置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能够避免发生编址故障时,下一级编址控制无法进行编址,导致编址工作的继续进行。进一步地,在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预设次数的编址指令后,仍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时,编址控制器则向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编址故障指令,以便上一级编址控制器将编址故障指令通过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返回至编址主机,由编址主机处理编址故障。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器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编址主机根据编址故障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设置在编址主机接收到编址故障指令后,编址主机根据编址故障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在编址过程中,存在编址控制器发生故障导致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无法通过逐级发送编址指令进行编址时,通过向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由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结束串联连接的编址工作状态,转换成立并联连接的数据传输状态,以后编址主机重新启动编址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编址故障指令包括故障编址控制器的序号和结束编址指令。通过设置编址故障指令包括故障编址控制器序号,方便用户在编址主机上查询发送故障的编址控制器的位置,以便对故障编址控制器进行维修处理。进一步,编址主机可以根据结束编址指令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实施例六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的步骤之后,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502,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向任一编址控制器发送测试编码;
步骤504,判断测试编码与任一编址控制器的本机编码是否相等,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506,如果为否,则结束;
步骤506,任一编址控制器向测试主机返回重复编码的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向任一编址控制发送测试编码,其中测试编码为测试主机的编码,任一编址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进行比较,当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不相同时,则不存在重复编码,当测试编码与本机编码相同时,则多个编址控制器中存在重复编码。当多个编址控制器中存在重复编码时,可以再次设定编址主机重新进行编址。
在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测试主机,对每个编址控制器的编码与其他编址控制器的编码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有相同的编码,从而能够及时发现编码重复、编号混乱的故障,进而及时进行重新编码。
在该实施例中,编址控制装置100能够实现自动编址一键设置,减轻编址控制装置100编号设置的工作量,降低人工编码设置的差错率。此外,编址控制装置100还能够自动识别系统中编号重复、编号混乱故障,避免编号错误造成的操作危险。进一步地,任意编址控制装置100可启动双向自动编址,双向升序、降序编址,适应左右采煤机工作面,减少操作人员在工作面中穿梭。进一步地,适时智能自动切换数据传输工作状态,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及传输速率。
在该实施例中,自动编址可在任意一台编址控制装置100上启动。进一步地,自动编址可以实现双向升序、降序编址,适应左右工作面工况。进一步地通过切换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实现自动编址与设备运行数据分时、分链路传输。
实施例七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编址控制系统600,包括: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4,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提供了一种综采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综采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编址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编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转换开关,任一所述转换开关具有编址工作状态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多个编址控制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编址控制器通过所述转换开关连接,
其中,任一所述转换开关处于编址工作状态时,多个所述编址控制器串联连接,任一所述转换开关处于数据传输工作状态时,多个所述编址控制器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编址控制器包括:
信号处理模块;
通讯接口模块;
处理器模块,所述处理器模块通过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通讯接口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模块具有并联端口和串联端口,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串联端口连接;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并联端口连接;
所述通讯接口模块包括:
第一通讯接口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连接;
第二通讯接口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模块通过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转换开关连接。
6.一种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址控制装置,所述编址控制方法包括:
设定任一所述编址控制器为编址主机,所述编址主机向并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所述转换开关由数据传输工作状态切换至编址工作状态;
所述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所述编址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编址指令进行编址,直至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址主机控制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编址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编址主机向相邻的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所述编址指令包括开始编码指令和固定结束编码;
所述编址控制器根据所述开始编码指令设置本级编码;
基于所述本级编码与所述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所述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本级编码与所述固定结束编码相等的状态,所述编址控制器向所述编址主机返回结束编址指令;
所述编址主机根据所述结束编址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所述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本级编码与所述固定结束编码不相等的状态,所述编址控制器向所述上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后,基于预设时间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所述编址控制器再次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编址指令;
基于所述编址控制器向下一级编址控制器发送预设次数后未收到下一级编址控制器返回的所述已完成本级编址指令的结果,所述编址控制器向所述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址控制器向所述编址主机返回编址故障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编址主机根据所述编址故障指令,向串联连接的编址控制器逐级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控制任一所述转换开关由编址工作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工作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有编址控制器完成编址的步骤之后,所述编址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定任一编址控制器作为测试主机,所述测试主机向任一编址控制器发送测试编码;
基于所述测试编码与任一编址控制器的本机编码相等的结果,任一编址控制器向测试主机返回重复编码的指令。
13.一种编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综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编址控制系统。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址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32747.1A 2020-11-06 2020-11-06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Pending CN112255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747.1A CN112255989A (zh) 2020-11-06 2020-11-06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747.1A CN112255989A (zh) 2020-11-06 2020-11-06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5989A true CN112255989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6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2747.1A Pending CN112255989A (zh) 2020-11-06 2020-11-06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5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7118A (zh) * 2021-10-12 2022-02-08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回路矿用防爆开关的多功能编址装置及其编址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7118A (zh) * 2021-10-12 2022-02-08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回路矿用防爆开关的多功能编址装置及其编址方法
CN114017118B (zh) * 2021-10-12 2023-11-03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回路矿用防爆开关的多功能编址装置及其编址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28055B1 (en) Train control dmi data redundanc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12255989A (zh) 编址控制装置、编址控制方法、编址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CN102955460A (zh) 一种数控系统主站对io端子从站的控制系统
EP0793177B1 (en) Diagnosis of abnormality in processing equipment
EP00891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ladder diagrams
CN213122699U (zh) 编址控制装置、电液控制系统和综采设备
AU2007283591B2 (en) Rock dri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ck drilling apparatus
CN109991945B (zh) 搅拌站与混凝土泵联合控制系统
EP05711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12428261A (zh) 基于端拾器识别的车型切换防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38672A (zh) 一种工业机台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7008324U (zh) 一种plc和dcs组合控制装置
KR100784736B1 (ko) 로봇제어시스템 및 로봇제어방법
CN215881644U (zh) 一种积木机器人编程控制模块
CN112947393B (zh) 一种plc系统的诊断方法
CN110568810B (zh)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800471A (zh) 一种全自动天车控制系统、方法以及一种全自动天车
CN106640167B (zh) 一种基于LabVIEW的综采工作面三机监控系统通信网络
CN116300596B (zh) 一种模块化的自动化控制方法
CN214236717U (zh) 一种具有双板位的电阻焊控制装置
CN101888249B (zh) 编码器工装
CN209312215U (zh) 一种通用agv控制手柄
CN107561984B (zh) 一种支护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052691U (zh) 一种现代机器人can总线协议转32路io模块
CN100508471C (zh) 控制器局域网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检测与调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