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8819A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8819A
CN112248819A CN202011126028.1A CN202011126028A CN112248819A CN 112248819 A CN112248819 A CN 112248819A CN 202011126028 A CN202011126028 A CN 202011126028A CN 112248819 A CN112248819 A CN 11224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force
new energy
braking
energy automobi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60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8819B (zh
Inventor
周威力
高铁石
韩景峰
冷彪
李同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60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8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8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24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with additional mechanical or electromagnetic braking
    • B60L7/26Controlling the braking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10Dynamic electric regenerative braking
    • B60L7/18Controlling the braking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制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电机当前的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制动强度限制,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根据制动强度与第一制动强度限制和第二制动强度限制的大小关系确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将分配得到的后轮总制动力分为后轮摩擦制动力和电机制动力,在电机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将后轮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电机,在电机不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由后轮摩擦制动力进行补偿。通过该方法可根据电机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将总制动力分配给后轮制动力,使电机的制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高效制动能量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燃油汽车采用机械摩擦力进行制动,新能源汽车则可通过电机反拖力矩对车辆进行制动,同时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于电池中,从而节省车辆能量消耗。
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再生制动力的分配方法一般为前后轮分配制动力比值固定、后轮叠加电机制动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原制动系统改动较小,缺点是不能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导致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较低,且在个别极端工况下还可能出现失去制动的危险。
基于此,亟需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能够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实现高效制动能量回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新能源汽车中电机当前的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其中k1小于k2
S2、根据制动强度z与k1和k2的大小关系确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
S3、将分配得到的后轮总制动力Fr分为后轮摩擦制动力FM和电机制动力FT,在所述电机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将所述后轮总制动力Fr尽可能多地分配给所述电机,在所述电机不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由所述后轮摩擦制动力FM进行补偿。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的确定方法为: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21
且k1≤k1max
其中,Tm-max为所述电机当前可用的最大制动力矩,i为传动系速比,ηt为传动系效率,R为车轮滚动半径,G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总重量,k1max为可标定的k1最大限值。
可选地,k1max的标定值为0.2。
可选地,所述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为0.28-0.31。
可选地,所述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为:
0≤z<k1时,Ff=0,Fr=G·z;
k1≤z<k2时,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22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23
k2≤z时,Ff+Fr=G·z,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24
其中,Ff为前轮总制动力,a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后轴的距离,hg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高度。
可选地,所述步骤S3包括:
Fr≤FTmax时,FT=Fr,FM=0;
FTmax<Fr时,FT=FTmax,FM=FR-FT
其中,FTmax为所述电机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
可选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
当所述电机无法提供制动力时,FT=0,FM=Fr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其使用如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再生制动力分配。
可选地,所述新能源汽车为4×2型式后驱汽车。
可选地,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处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以测量所述制动踏板的行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通过根据电机当前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强度限制,并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可根据制动强度与第一强度限制和第二强度限制的关系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进而将后轮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电机,从而既能够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实现高效制动能量回收,也能够在大制动强度时保证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对应的一种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对应的另一种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适用于后驱形式的汽车,如4×2型式后驱汽车。如图1-图3所示,该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新能源汽车中电机当前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其中k1小于k2
其中,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的确定方法为: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51
且k1≤k1max
上式中,Tm-max为电机当前可用的最大制动力矩,i为新能源汽车的传动系速比,ηt为传动系效率,R为车轮滚动半径,G为新能源汽车的总重量,k1max为可标定的k1最大限值。优选地,k1的值可以为0.15、0.13或0.16等
具体地,k1max的取值主要依据车辆的制动安全性,防止出现抱死。优选地,k1max的标定值为0.2。
优选地,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的取值为0.28-0.31。例如,k2可以为0.30、0.28或0.31。
S2、根据制动强度z与k1和k2的大小关系确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
具体地,可在制动踏板处安装传感器,以测量制动踏板的行程,进而确定驾驶员的制动需求,并进而结合整车重量等因素确定整车所需的总制动力,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制动强度z则指整车的制动减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用于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的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如下:
(1)0≤z<k1时,Ff=0,Fr=G·z;
其中,Ff为前轮总制动力。
下面,结合图2对此进行介绍。图2为根据上述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作出的一种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图。图2中,横坐标为前轮总制动力Ff,纵坐标为后轮总制动力Fr。根据z值的不同,再生制动力曲线分为第一曲线段M1(即AB段)、第二曲线段M2(即BO段)和第三曲线段M3。其中,k1为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中B点处的制动强度,k2为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中O点处的制动强度。
此时,制动强度z相对较小,由图2的第一曲线段M1可以看到,总制动力全部分配给后轮,后轮总制动力Fr等于整车的总制动力,前轮总制动力Ff为0。
进一步地,结合图2不难理解,由于k1不是常量而是依据电机当前的制动能力确定,所以可在电机制动能力较强时,保证电机制动能量的回收更加充分;在电机制动力较弱时,则可避免分配给后轮的制动力过多。
(2)k1≤z<k2时,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61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62
其中,a为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后轴的距离,hg为新能源汽车的质心高度。
此时,制动强度z相对较高,由图2的第二曲线段M2可以看到,前轮和后轮共同提供制动,前轮总制动力Ff由0逐渐增加。同时,由于k1较大,B点纵坐标值大于O点纵坐标值,所以在前轮总制动力Ff逐渐增大时,后轮总制动力Fr逐渐减小。
(3)k2≤z时,Ff+Fr=G·z,
Figure BDA0002733636480000063
此时,制动强度z很高,按照图2中的第三曲线段M3进行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即前轮和后轮共同提供制动,且前轮总制动力Ff和后轮总制动力Fr均逐渐增加。
图3为根据上述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作出的另一种再生制动力分配曲线图,其与图2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曲线段M2的变化趋势与图2不同。具体地,图3中,由于k1较小,B点纵坐标值小于O点纵坐标值,所以在前轮总制动力Ff逐渐增大时,后轮总制动力Fr也逐渐增大。
S3、将分配得到的后轮总制动力Fr分为后轮摩擦制动力FM和电机制动力FT,在电机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将后轮总制动力Fr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电机,在电机不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由后轮摩擦制动力FM进行补偿。
即在后桥分配到尽可能多的制动力的情况下,将分配到的后轮总制动力Fr分为后轮摩擦制动力FM和电机制动力FT,并尽可能多地将制动力分配给电机,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情况一:Fr≤FTmax时,FT=Fr,FM=0。
其中,FTmax为电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即在电机自身能够满足制动需求的情况下,将后轮制动力Fr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电机,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实现高效制动能量回收。
情况二:FTmax<Fr时,FT=FTmax,FM=FR-FT
即在后桥分配到的后轮总制动力较大,电机自身不足以满足制动需求时,电机制动和后轮摩擦制动同时工作。
进一步地,还可能存在情况三:电机无法提供制动力,FT=0,FM=Fr
即在电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提供制动力时,由后轮摩擦满足后桥制动力需求。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通过根据电机当前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强度限制k1,并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可根据制动强度z与k1和k2的关系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进而将后轮总制动力Fr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电机,从而既能够充分发挥电机制动能力,实现高效制动能量回收,也能够在大制动强度时保证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再生制动力分配。可选地,该新能源汽车为4×2型式的后驱汽车。
可选地,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制动踏板,在制动踏板处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用以测量制动踏板的行程,进而可确定驾驶员的制动需求,并结合整车重量等因素确定该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总制动力,更加方便使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新能源汽车中电机当前的制动能力确定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根据制动效能及制动稳定性确定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其中k1小于k2
S2、根据制动强度z与k1和k2的大小关系确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总制动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后轮;
S3、将分配得到的后轮总制动力Fr分为后轮摩擦制动力FM和电机制动力FT,在所述电机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将所述后轮总制动力Fr尽可能多地分配给所述电机,在所述电机不能够满足制动需求时,由所述后轮摩擦制动力FM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制动强度限制k1的确定方法为:
Figure FDA0002733636470000011
且k1≤k1max
其中,Tm-max为所述电机当前可用的最大制动力矩,i为传动系速比,ηt为传动系效率,R为车轮滚动半径,G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总重量,k1max为可标定的k1最大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k1max的标定值为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强度限制k2为0.28-0.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为:
0≤z<k1时,Ff=0,Fr=G·z;
k1≤z<k2时,
Figure FDA0002733636470000021
Figure FDA0002733636470000022
k2≤z时,Ff+Fr=G·z,
Figure FDA0002733636470000023
其中,Ff为前轮总制动力,a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到后轴的距离,hg为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质心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Fr≤FTmax时,FT=Fr,FM=0;
FTmax<Fr时,FT=FTmax,FM=FR-FT
其中,FTmax为所述电机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当所述电机无法提供制动力时,FT=0,FM=Fr
8.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再生制动力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为4×2型式后驱汽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处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以测量所述制动踏板的行程。
CN202011126028.1A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112248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6028.1A CN112248819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6028.1A CN112248819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8819A true CN112248819A (zh) 2021-01-22
CN112248819B CN112248819B (zh) 2022-04-08

Family

ID=7424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6028.1A Active CN112248819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8819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0129A1 (en) * 2004-09-09 2008-05-01 Lubbers Mark D Vehicle System Having Regenerative Brake Control
JP2008222159A (ja) * 2007-03-15 2008-09-2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回生協調制動装置
US20120138395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Aptera Motors, Inc. Automotive vehicle 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system
DE102011013592A1 (de) * 2011-03-10 2012-09-13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msanlage eines Kraftwagens
CN103241127A (zh) * 2012-02-09 2013-08-1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运动控制装置以及车辆运动控制方法
US20160031326A1 (en) * 2013-03-28 2016-02-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ar brake system
CN106314163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制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94259A (zh) * 2016-11-10 2017-02-15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力再分配的实现方法
CN106494375A (zh) * 2015-09-07 2017-03-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再生制动协作控制中控制制动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6718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再生制动协调控制系统中控制制动力的方法
US20180141541A1 (en) * 2016-11-21 2018-05-2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vehicle and hybrid vehicle
CN108688474A (zh) * 2018-03-22 2018-10-23 刘清河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算法
CN109204260A (zh) * 2018-05-15 2019-01-15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方法
CN109278566A (zh) * 2018-10-15 2019-01-29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后轮驱动纯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54239A (zh) * 2019-06-28 2019-09-20 福州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瞬态响应过程中的力矩分配方法
CN110816282A (zh) * 2019-11-27 2020-02-2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方法
CN111038269A (zh) * 2019-12-13 2020-04-2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7122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助力液压制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1284495A (zh) * 2020-03-03 2020-06-1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
CN111469670A (zh) * 2020-04-14 2020-07-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路面识别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0129A1 (en) * 2004-09-09 2008-05-01 Lubbers Mark D Vehicle System Having Regenerative Brake Control
JP2008222159A (ja) * 2007-03-15 2008-09-2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回生協調制動装置
US20120138395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Aptera Motors, Inc. Automotive vehicle 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system
DE102011013592A1 (de) * 2011-03-10 2012-09-13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msanlage eines Kraftwagens
CN103241127A (zh) * 2012-02-09 2013-08-1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运动控制装置以及车辆运动控制方法
US20160031326A1 (en) * 2013-03-28 2016-02-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ar brake system
CN106494375A (zh) * 2015-09-07 2017-03-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再生制动协作控制中控制制动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14163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制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6718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再生制动协调控制系统中控制制动力的方法
CN106394259A (zh) * 2016-11-10 2017-02-15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力再分配的实现方法
US20180141541A1 (en) * 2016-11-21 2018-05-2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vehicle and hybrid vehicle
CN108688474A (zh) * 2018-03-22 2018-10-23 刘清河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算法
CN109204260A (zh) * 2018-05-15 2019-01-15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方法
CN109278566A (zh) * 2018-10-15 2019-01-29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后轮驱动纯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54239A (zh) * 2019-06-28 2019-09-20 福州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瞬态响应过程中的力矩分配方法
CN110816282A (zh) * 2019-11-27 2020-02-2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方法
CN111038269A (zh) * 2019-12-13 2020-04-2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7122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助力液压制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1284495A (zh) * 2020-03-03 2020-06-1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
CN111469670A (zh) * 2020-04-14 2020-07-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路面识别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国斐等: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杨世春: "《电动汽车设计基础》", 31 July 201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谢军等: "轿车电液制动系统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 《机电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8819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8566B (zh) 后轮驱动纯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17714B (zh) 一种基于dct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及方法
JP4606074B2 (ja) 電気自動車の回生制動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8237950B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US6691013B1 (en) Braking and controllabilit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regenerative braking
US8190344B2 (en)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stability and steering during a regenerative braking event
US80621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braking control during a threshold braking event
Yeo et al. Regenerative braking algorith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CVT ratio control
US20030184152A1 (en)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8725214A (zh) 混合制动的四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制动防滑控制方法
CN102267459B (zh) 一种电机驱动车辆的驱动防滑调节控制方法
WO2004028852A1 (ja)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US6406105B1 (en) Brake system of hybrid type vehicle having front and rear regeneration brakes of different efficiencies
US20070295544A1 (en) Regenerative braking halo and method
JP2004104991A (ja) 回生制動を持つ車両の独立制動及び操縦性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073992A (zh) 基于abs的汽车再生与常规制动集成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13353081B (zh) 一种四驱车的前后轴扭矩分配系统和方法
CN108297736A (zh) 一种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及电机控制策略
CN11128449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
US20200172109A1 (en) Vehicle having electric motor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4248770A (zh) 单踏板驾驶模式下的上坡车辆起步
CN108263216B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CN104276155B (zh) 一种基于左右电动轮差动/制动控制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
CN101898558A (zh) 一种四驱强混汽车的驱动模式控制方法
JP4710633B2 (ja) 回生制動に応じて前後輪間制動力配分を変更する4輪駆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