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2881B -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2881B
CN112242881B CN202011111979.1A CN202011111979A CN112242881B CN 112242881 B CN112242881 B CN 112242881B CN 202011111979 A CN202011111979 A CN 202011111979A CN 112242881 B CN112242881 B CN 112242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bit field
determining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1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2881A (zh
Inventor
李温温
谭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19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2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2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2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2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2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保证向网络设备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检测的资源的准确性;并且,防止后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发生异常。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已经得到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应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各种通信动作。
目前,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然而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通信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需要接收下行控制信息,进而需要保证下行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保证下行控制信息的准确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若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比特位域,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
第二比特位域,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
第三比特位域,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
第四比特位域,所述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
第五比特位域,所述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
第六比特位域,所述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一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
若确定所述资源个数超出所述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
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三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
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所述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时间间隔表,确定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
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所述第一置信度;
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
若确定所述第一置信度与所述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比特位域,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
第二比特位域,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
第三比特位域,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
第四比特位域,所述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
第五比特位域,所述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
第六比特位域,所述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一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
若确定所述资源个数超出所述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在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
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三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
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所述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时间间隔表,确定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
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所述第一置信度;
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
若确定所述第一置信度与所述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之后,依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对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校验,进而在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时,丢弃当前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在对下行控制信息的CRC校验正确之后,再依据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对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校验。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保证向网络设备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检测的资源的准确性;并且,防止后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发生异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现有的通信系统、或者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例如,本申请可以应用于以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统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th-Generation,2G)无线通信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以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Generation,3G)无线通信系统、以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未来5G无线通信系统等等。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5G系统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实施。
(1)网络设备:又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将终端设备通过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其包括各种通信制式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例如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基站(base station,BS)、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网络设备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网络设备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网络设备(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其中,基站,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定义的增强NodeB(enhanced NodeB,eNB)、新空口(newradio,NR)中定义的下一代NodeB(next generation NodeB,gNB)。
(2)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组网架构,主要包括网络设备51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52。网络设备51与每一个终端设备52之间进行通信。并且,网络设备51与终端设备52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组网架构,主要包括网络设备51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52。网络设备51与每一个终端设备52之间进行通信,并且,终端设备52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
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所支持的业务也从最初的语音、短信,发展到现在支持无线高速数据通信。并且,全世界范围内的无线连接数量正在经历持续地高速增长,各种新的无线业务类型也大量涌现,例如物联网、自动驾驶等,这些都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也即N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需要保证下行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在LTE中,下行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为16比特(bit)。在NR中,下行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为24比特(bit),并且,Polar译码的路径数为8,基于上述数据,在理论上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误检率为8/(2^24),即,终端设备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概率为8/(2^24)。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较多,并且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频繁复杂,进而下行控制信息的误检率会更高。
并且,虽然在NR中下行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的比特数,高于LTE中下行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的比特数,在NR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行控制信息的误检率。但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依然存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需要提升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通过下行物理控制信道(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即,下行控制信息由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检测下行控制信息。此时,终端设备所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有可能是网络设备下发的,终端设备所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也有可能是终端设备所误检到的。其中,关于下行控制信息的各个域的介绍,可以参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协议规范的38.212,7.3的介绍。
若终端设备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时,终端设备就根据下行控制信息进行正常的处理过程,那么终端设备需要根据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去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 Character,简称HARQ-ACK)反馈;此时,若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即,该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信息不准确,进而导致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不准确,或者,导致终端设备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UCCH)上检测的资源与网络设备下发的资源不一致,进一步的影响到其他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简称HARQ)进程的HARQ-ACK反馈,也会导致后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发生异常。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之后,首先需要先对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进行检测,以确定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
102、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由于下行控制信息由多个比特位构成,不同组合的比特位(即,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每一个域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表征不同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对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位域(即,预设比特位域)进行检测,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预设比特位域可以为以下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指示域(pucch resource indicator field)、下行资源分配指示域(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field)、带宽部分指示域(bwp indicator field)、天线端口(Antenna port(s))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带宽部分切换(bwp switch)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assignment)指示域、下行控制信息格式(Identifier for DCI formats)指示域、等等。可知,可以采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任一指示域(比特位域),作为上述预设比特位域;或者,可以采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任意多个指示域(任意多个比特位域),作为上述预设比特位域。
终端设备可以对预设比特位域的正确性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终端设备丢弃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而不去进行后续的处理过程,进而保证向网络设备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检测的资源的准确性。
终端设备还可以对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是否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若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终端设备丢弃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而防止后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发生异常。
终端设备还可以结合预设比特位域和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去分析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同时分析下行控制信息的预设比特位域的正确性、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是否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终端设备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预设比特位域的不正确、或者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然后丢弃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终端设备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预设比特位域的不正确、并且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在预设的置信度范围之内,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然后丢弃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实施例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之后,依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对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校验,进而在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时,丢弃当前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在对下行控制信息的CRC校验正确之后,再依据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对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校验。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保证向网络设备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检测的资源的准确性;并且,防止后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发生异常。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本步骤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步骤101,不再赘述。
20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比特位域,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
第二比特位域,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
第三比特位域,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
第四比特位域,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
第五比特位域,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
第六比特位域,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
一个示例中,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对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位域(即,预设比特位域)进行检测,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由于下行控制信息由多个比特位构成,不同组合的比特位(即,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每一个域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表征不同的信息。
举例来说,一个“预设比特位域”,可以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或者,一个“预设比特位域”,可以由至少一个加扰后的比特位构成;或者,一个“预设比特位域”是一个或多个指示域;或者,一个“预设比特位域”是一个或多个加扰后的指示域。
对下行控制信息的预设比特位域进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一比特位域;根据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若确定资源个数超出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资源个数未超出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包括: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一比特位域,第一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一个示例中,第一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指示域(pucch resourceindicator field)。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出承载HARQ-ACK的资源;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指示域,确定出承载HARQ-ACK的资源。
首先,终端设备需要根据HARQ-ACK的反馈窗,确定出进行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由于不同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了不同的资源集合(即,终端设备可以获知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PUCCH resource set)。
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之后,由于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位域指示出承载HARQ-ACK的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比特位域所指示的资源,确定出一个对应的资源个数,终端设备将该资源个数作为一个索引;同时,终端设备已经确定出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中具有多个资源;若资源个数大于(即,超出)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丢弃该下行资源集合;若资源个数小于等于(即,未超出)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举例来说,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如图5中,最右端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终端设备最近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HARQ-ACK的反馈窗对应了多个下行控制信息(如图5所示,一个HARQ-ACK的反馈窗对应了三个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根据HARQ-ACK的反馈窗可以确定出HARQ-ACK比特数;终端设备根据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PUCCH resource set),其中,不同的资源集合承载的比特数不同,每一个资源集合中包括多个资源(即,PUCCH资源)。例如,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4个资源集合,分别为资源集合0、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每一个资源集合中包括多个资源(即,PUCCH资源)。
终端设备确定最近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位域的数值,将该数值作为了一个索引;终端设备若确定索引,超出了所确定出的与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的资源个数,则确定最近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第一比特位域为3比特,表征的是0-7资源(即,资源集合中包括8个资源);但是,所确定出的与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为set0,set0中包括资源0、资源1、资源2;可以确定第一比特位域超出了与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的资源个数。
第二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二比特位域;若确定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二比特位域,第二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一个示例中,第二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下行资源分配指示域(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field)。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定义了下行资源分配指示域。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相邻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应当是连续的,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丢弃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举例来说,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应当是2比特,则第二比特位域取值可以为:00、01、10、11。如图6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slot)内接收到多个下行控制信息,这些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应当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00、01、10、11,即,这些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是连续的。如图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内接收到多个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为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为11,如图6中的图(b)所示,“11”与之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01”不连续(当第二比特位域从01跳变为11的时候,01与11的时隙间隔只有一个时隙,此时,第二比特位域不应当从01跳变为11),则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三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三比特位域;若确定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未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三比特位域,第三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简称BWP)。一个示例中,第三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带宽部分指示域(bandwidth part indicator field)。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定义了带宽部分指示域。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三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当前激活的带宽部分,两者不一致,则确定需要触发进行带宽部分切换(Bandwidth Part Switch)。此时,终端设备需要进一步的基于第三比特位域,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已经规定了带宽部分取值范围,而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三比特位域的取值大于(即,超出)带宽部分取值范围的时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并且丢弃该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三比特位域的取值小于等于(即,未超出)带宽部分取值范围的时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已经配置了带宽部分列表,该带宽部分列表用于指示A个BWP;初始的带宽部分(Initial Downlink BWP)用于指示B个BWP;则上述“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A+B。
举例来说,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比特位域的使用示意图,如图7所示,下行的带宽部分列表(BWP List)中配置的BWP个数为2,再加上初始的带宽部分的个数1;一共是3个BWP。图7中示出了3个带宽部分的标识,分别为带宽部分0、带宽部分1、带宽部分2。带宽部分指示域的取值为00,则用于指示带宽部分0;带宽部分指示域的取值为01,则用于指示带宽部分1;带宽部分指示域的取值为10,则用于指示带宽部分2。终端设备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带宽部分指示域的取值为11,可以确定“11”在对应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带宽部分0、带宽部分1、带宽部分2)中没有对应的带宽部分,则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四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四比特位域;获取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若确定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四比特位域,第四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一个示例中,第四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天线端口(Antenna port(s))指示域。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定义了天线端口指示域。
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的类型、不同的最大长度(max length),对应了不同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参见3GPP协议规范的38.212Table 7.3.1.2.2-1。
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dmrs type)和最大长度;然后,根据3GPP协议规范的38.212 Table 7.3.1.2.2-1,确定出与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即,天线端口取值范围)。终端设备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并丢弃该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检测到下行DCI format 1-1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为mrstype 1,最大长maxlength-len1,此时根据3GPP协议规范的38.212 Table 7.3.1.2.2-1,可以确定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为0-11;但是终端设备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为12-15,则确定12-15为异常取值,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五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五比特位域;若确定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小于等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五比特位域,第五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一个示例中,第五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定义了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
终端设备接收到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五比特位域指示出时域资源;终端确定PDSCH mapping type对应的取值(即,预设长度)、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五比特位域指示出时域资源的取值不匹配,则终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否则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终端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mapping type对应的取值(即,预设长度)、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五比特位域指示出时域资源的取值不匹配,则终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否则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六种实现方式: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六比特位域;根据与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根据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时间间隔表,确定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第六比特位域,第六比特位域由至少一个比特位构成,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一个示例中,第六比特位域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带宽部分切换(bwp switch)指示域。在3GPP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在下行控制信息format 1-0/1-1的定义中,定义了带宽部分切换指示域。
终端设备检测到一个下行控制信息;由于上行k0对应了一个时隙个数,下行k2对应了另一个时隙个数。终端设备首先需要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出对应的时隙个数,例如,此时k0=2,则对应的时隙个数为2个时隙。
终端设备可以查询到预设的时间间隔表(时间间隔表可以参见3GPP协议规范的38.133 Table 8.6.2-1),时间间隔表表征的是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表1为3GPP协议规范的38.133 Table 8.6.2-1
表1 38.133 Table 8.6.2-1:BWP switch delay
Figure BDA0002728882530000201
表1为3GPP协议规范的38.133 Table 8.6.2-1,表1中的μ为子载波间隔,NR Slotlength为一个时隙的长度,BWP switch delay为切换时间间隔。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从时间间隔表中确定出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同时,终端设备已经获知上一次进行BWP切换的时间点,然后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切换带宽部分的时间点,可以得到“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
然后,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接收到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所指示的BWP为30KHz(千赫兹),对应了3GPP协议规范的38.133 Table 8.6.2-1中的μ=1。该下行控制信息的第六比特位域指示出需要切换带宽部分,此时k0=0;终端设备根据3GPP协议规范的38.133Table 8.6.2-1确定,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时候,切换到新BWP上需要至少间隔1ms(即,切换时间间隔至少为1毫秒);但是,终端设备已经获知上一次进行BWP切换的时间点,然后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切换带宽部分的时间点,可以得到“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为0.5ms。可知,“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0.5ms小于1ms,此时是不满足切换时间间隔的要求的,进而,终端设备丢弃当前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除了上述六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其他比特位域,检测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终端设备若确定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所指示的资源,超出预设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再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中具有下行控制信息格式(Identifier for DCI formats)指示域;终端设备若确定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指示域所指示的DCI格式,不满足预设格式,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上述六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多种进行结合,去分析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同时分析第一比特位域和第二比特位域,需要这2个比特位域同时对应的上述实现方式中的要求,才确定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具体实现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第一置信度;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若确定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通过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候,需要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进而得到信噪比和第一置信度。在3GPP中规定了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与当前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终端设备计算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终端设备若确定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并丢弃该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确定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具体实现方式为: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可以将上述关于预设比特位域的六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同时结合上述方式中对置信度的分析,判断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关于预设比特位域的六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第二预设条件为上述方式中对置信度的判断条件。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比特位域所指示的资源个数,大于(即,超出)与当前的HARQ-ACK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并且确定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否则,确定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再举例来说,终端设备若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并且确定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否则,确定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不是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03、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参见步骤202的介绍,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时,丢弃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即,丢弃当前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分析手段,可以对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位和/或置信度进行分析,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可以及时的发现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丢弃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而不对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避免进行HARQ-ACK反馈;因为若对错误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之后去进行HARQ-ACK反馈,会导致其他进程的HARQ-ACK反馈出现错误,导致本来已经译码正确的进程再次进行重传,进而导致资源浪费、导致数据的传输错误。本实施例提供多种实现手段对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位和/或置信度进行分析,及时的发现误检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数据的传输错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该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1和处理模块32。检测装置3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32,用于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或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比特位域,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第二比特位域,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第三比特位域,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第四比特位域,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第五比特位域,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第六比特位域,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一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根据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若确定资源个数超出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32在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二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若确定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三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若确定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四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若确定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32,还用于:获取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五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若确定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在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六比特位域时,处理模块32,还用于:根据与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根据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时间间隔表,确定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处理模块32,还用于: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第一置信度;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若确定第一置信度与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32,还用于:若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一个示例中,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9,终端设备40可以包括:收发器41、存储器42、处理器43。收发器4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41、存储器42、处理器4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44相互连接。
存储器4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4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终端设备4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方法。
其中,收发器41的接收器,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所示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及其变形可以指非限制性的包括;术语“或”及其变形可以指“和/或”。本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Claims (28)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若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六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所述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所述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时间间隔表,确定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
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特位域还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比特位域,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
第二比特位域,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
第三比特位域,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
第四比特位域,所述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
第五比特位域,所述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一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
若确定所述资源个数超出所述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
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三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
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所述第一置信度;
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
若确定所述第一置信度与所述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14.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和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则丢弃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第六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时隙的个数,确定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表,其中,所述第六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切换带宽部分;所述时间间隔表用于表征子载波间隔、时隙长度和切换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第六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时间间隔表,确定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并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
若确定当前进行带宽部分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与所述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切换时间间隔,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特位域还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比特位域,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资源;
第二比特位域,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进行调度,且所述第二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在同一个时隙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计数;
第三比特位域,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带宽部分;
第四比特位域,所述第四比特位域用于指示天线端口取值范围;
第五比特位域,所述第五比特位域用于指示时域资源分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一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位域,确定资源个数,并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
若确定所述资源个数超出所述资源集合所表征的资源个数,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模块在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反馈窗,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符的比特数;
根据预设的比特数与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特数对应的资源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前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比特值,两者不连续,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三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三比特位域的取值,超出预设的带宽部分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部分取值范围为预设的带宽部分列表与初始带宽部分两者之和。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四比特位域所指示的天线端口取值范围不符合预设取值范围,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类型和最大长度;
根据预设的配置参数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配置参数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五比特位域所表征的数值大于预设长度,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4-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为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时得到的第一置信度;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得到信噪比和所述第一置信度;
根据预设的信噪比和置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得到的信噪比对应的第二置信度;
若确定所述第一置信度与所述第二置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4-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比特位域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置信度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为误检到的下行控制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4-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特位域为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指示域、加扰后的比特位、加扰后的指示域。
2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11979.1A 2020-10-16 2020-10-16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242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979.1A CN11224288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979.1A CN11224288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881A CN112242881A (zh) 2021-01-19
CN112242881B true CN112242881B (zh) 2023-03-07

Family

ID=7416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1979.1A Active CN11224288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28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6193A (zh) * 2011-05-06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误检测判决方法及装置
CN10475363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Dci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566082A (zh) * 2016-07-02 2018-01-09 英特尔Ip公司 比特错误率误肯定检测系统和方法
WO2018170847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false acceptance rate for coded communication blocks withou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
WO2020144899A1 (ja) * 2019-01-09 2020-07-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4781A2 (en) * 2017-11-09 2019-05-16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capabilities
US10666480B2 (en) * 2017-11-16 2020-05-26 Ofinno, Llc Bandwidth part slot format indication
US10993254B2 (en) * 2018-02-16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schemes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US11229022B2 (en) * 2019-03-26 2022-0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rmina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assignment in power saving mod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6193A (zh) * 2011-05-06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误检测判决方法及装置
CN10475363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Dci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566082A (zh) * 2016-07-02 2018-01-09 英特尔Ip公司 比特错误率误肯定检测系统和方法
WO2018170847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false acceptance rate for coded communication blocks withou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
WO2020144899A1 (ja) * 2019-01-09 2020-07-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910912 On Cross-slot Scheduling for UE Power Saving".《3GPP tsg_ran\wg1_rl1》.2019, *
"R1-2004307 Remaining issues of cross-slot scheduling for UE power saving".《3GPP tsg_ran\wg1_rl1》.20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881A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48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US9948443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779265B2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90342839A1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062094B1 (ko) 데이터의 잘못된 거절 가능성을 보다 낮추는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11096059A (zh) 在未授权频带中管理无线电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EP354572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536261B (zh) V2x通信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051869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arq transmission
EP299502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in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EP3577827B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a carri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277191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无线电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95773A1 (e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sting using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mobile terminals
CN107005512B (zh)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022274A1 (en) Link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6320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e en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153743A (zh) 盲检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3008414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242881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974265B2 (en) Use of priority mismatch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20110044286A (ko)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무선 스테이션들 및 그에 대한 시스템
US202400149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idelink drx on basis of mode 1 cg resource in nr v2x
CN11267370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34922A (zh) 基站和信号发送配置方法,以及信号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WO2023217387A1 (en)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 repor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