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2753A -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2753A
CN112242753A CN201910651739.1A CN201910651739A CN112242753A CN 112242753 A CN112242753 A CN 112242753A CN 201910651739 A CN201910651739 A CN 201910651739A CN 112242753 A CN112242753 A CN 112242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wireless power
inductor
capacitor
detectio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17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2753B (zh
Inventor
李波
徐想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li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li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li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li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17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2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2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2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2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2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2Circuits or methods for driving the primary coil, e.g.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c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4Detection or removal of foreign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包括: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通过检测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来计算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等效电阻值,进而实现对负载的检测,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能量输出,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负载出现故障时,继续向电池包传输能量而导致电池包过充起火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指包括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在内的一种全部或部分依赖电力作为驱动能源的道路交通工具,电动车需要为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通常是通过充换电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为蓄电池进行充电包括接触式充电(有线充电)和非接触式充电(无线充电)。接触式充电就是通过充电线连接蓄电池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原理实现充电,无线充电过程中必须使无线功率接收端工作在恒流模式下,无线功率发射端(原边系统)和无线功率接收端(副边系统)在传输能量的同时,要通过无线通讯交互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反馈负载的情况,进而形成整个无线充电系统的闭环控制。然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场景下无线通讯器并非100%可靠,例如无线通讯器受强磁场和强电磁干扰可能会出现握手失败、丢包、数据失真等问题,因此在负载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停止能量传输而导致电池包过充起火的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依靠无线通信反馈负载情况的无线充电系统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以解决目前依靠无线通信反馈负载情况的无线充电系统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检测方法,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功率发射端和无线功率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检测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通过检测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来计算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等效电阻值,进而实现对负载的检测及异物检测,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或存在较大面积的异物等情况遮挡时,停止能量输出,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负载出现故障或存在较大面积的异物遮挡时,继续向电池包传输能量而导致电池包过充起火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对应实施例一步骤S101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双LCC谐振电路模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与负载的实际阻值的曲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负载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对应实施例三中获取模块10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检测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上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功率发射端和无线功率接收端,上述负载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01: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无线功率发射端的控制模块从电流检测设备处获取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电流检测设备会实时检测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并反馈至控制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检测位置是通过建立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来确定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是检测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参数。
步骤S102: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在具体应用中,在控制模块获取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后,根据预设的计算模型计算负载的阻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模型预先存储在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在获取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后,会自动调用该计算模型计算出无限功率接收端的阻值。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预设检测位置包括第一预设检测位置和第二预设检测位置,上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包括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通过与无线充电系统对应的补偿电路模型就能够确定计算负载的计算模型。
步骤S103: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在具体应用中,当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出现开路、接触不良或存在较大面积的异物遮挡时,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将会超出预设阈值,此时,控制模块会关断无线功率发射端的开关管,进而使得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能够反馈负载的变化情况,进而实现对负载的通断电检测和低精度的较大面积的异物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确定负载的等效阻抗变化情况,并根据负载的等效阻抗变化情况在预设充电曲线的情况下调节充电功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来计算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等效电阻值,进而实现对负载的检测,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能量输出,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负载出现故障时,继续向电池包传输能量而导致电池包过充起火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依靠无线通信反馈负载情况的无线充电系统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01具体包括:
步骤S201:建立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气参数确定与该无线充电系统等效的补偿电路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原理来实现将能量从电源端(原边系统)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递到负载端(副边系统)的技术,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由于发射端的线圈和接收端的线圈之前存在较大的气隙,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很低,因此加入补偿电容来与系统中的自感(漏感)构成谐振补偿电路,来提高整个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双LCC谐振补偿拓扑是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的一种有效拓扑结构。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补偿电路模型为双LCC谐振电路模型。
如图3所示,上述双LCC谐振电路模块无线功率发射模块和无线功率接收模块,无线功率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电感Lf1、第一电容CP、第二电容Cf1及第二电感LP
第一开关管S1的第一端与原边电源Uin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感Lf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S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第二端与原边电源Uin的负极连接,第四开关管S4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感Lf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P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P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P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P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S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f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f1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S4的第一端连接。
无线功率接收模块包括第三电感LS、第三电容CS、第四电容Cf2、第四电感Lf2及负载Req
第三电感LS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CS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S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f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S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f2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f2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容Cf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感Lf2的第二端与负载Req的第二端连接,负载Req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容Cf2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第二电感LP是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功率发射端(原边电路)的自感,第三电感LS是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功率接收端(副边电路)的自感,第一电感Lf1是原边系统的补偿电感,第一电容CP和第二电容Cf1均为原边系统的补偿电容,第四电感Lf2是副边系统的补偿电感,第三电容CS和第四电容Cf2均为副边系统的补偿电容。
在具体应用中,经过阻抗变换并忽略器件内阻,将无线功率接收模块的负载Req等效为第一电阻Zr,第一电阻Zr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P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Zr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S4的第一端连接。
根据图3所示的双LCC谐振电路模型可知:
Figure BDA0002135460670000071
其中,iLf1是流经第一电感Lf1的第一电流,iP是流经第二电感LP的第二电流。
由公式(1)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2135460670000072
其中,ω=2πf。
副边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因此经阻抗变换可得:
Figure BDA0002135460670000073
由公式(2)和公式(3)可得:
Figure BDA0002135460670000074
其中,M是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之间的互感。
步骤S202:根据所述补偿电路模型确定预设检测位置。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上述公式(4)可知,第四电感Lf2、第二电容Cf1、第四电容Cf2以及互感M的值均是常数,在确定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气常数后就能确定对应与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中的第四电感Lf2、第二电容Cf1、第四电容Cf2以及互感M的值。因此,为了实时检测负载Req的值,就需要检测流经第一电感Lf1的第一电流iLf1和流经第二电感LP的第二电流iP
在具体应用中,将上述预设检测位置包括检测流过第一电感Lf1的电流的第一预设检测位置A和检测流过所述第二电感LP的电流的第二预设检测位置B。
步骤S203:获取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电流计等电流检测器件检测第一预设检测位置A的第一电流和第二预设检测位置B的第二电流。并将检测得到的第一电流的值和第二电流的值实时反馈至无线功率发射端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值实时计算得到负载的值,并基于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来判断负载阻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第一预设检测位置检测的第一电流和第二预设检测位置检测的第二电流计算负载的阻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35460670000081
其中,Req为负载的阻值,iLf1为第一电流,Lf2为第四电感的电感值,ip为第二电流,M为第二电感与第三电感之间的互感,ω=2πf,Cf1为第二电容的电容值,Cf2为第四电容的电容值。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检测方法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和实际负载阻值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检测方法计算得到的负载的阻值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对负载的实际阻值。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检测方法能够通过获取无线功率发射模块中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来计算无线功率接收模块的负载的阻值,无需依赖于无线通讯来反馈负载的情况,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检测系统100,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获取模块101、确定模块102以及控制模块103。
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控制模块103用于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检测系统,由于与本发明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检测系统,同样能够通过检测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来计算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等效电阻值,进而实现对负载的检测,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能量输出,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负载出现故障时,继续向电池包传输能量而导致电池包过充起火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依靠无线通信反馈负载情况的无线充电系统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例三中的获取模块101包括用于执行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的结构,其包括模型建立单元201、位置确定单元202以及获取单元203。
模型建立单元101用于建立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
位置设置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补偿电路模型确定预设检测位置。
获取单元103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实施例五: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5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例如程序。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个图片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101至10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52在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获取模块、确定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管理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存储器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无线充电设备5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无线充电设备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1可以是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无线充电设备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1也可以是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无线充电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无线充电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无线终端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无线充电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无线充电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设置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设置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设置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系统、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功率发射端和无线功率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包括:
建立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
根据所述补偿电路模型确定预设检测位置;
获取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模型为双LCC谐振电路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LCC谐振电路模型包括无线功率发射模块和无线功率接收模块;
所述无线功率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二电感;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原边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原边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无线功率接收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感及负载;
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检测位置为检测流过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的第一预设检测位置和检测流过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流的第二预设检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检测位置检测的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预设检测位置检测的第二电流计算所述负载的阻值;
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35460660000021
其中,Req为负载的阻值,iLf1为第一电流,Lf2为第四电感的电感值,ip为第二电流,M为第二电感与第三电感之间的互感,ω=2πf,Cf1为第二电容的电容值,Cf2为第四电容的电容值。
7.一种负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的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确定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的负载的阻值;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负载的阻值超出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无线功率发射端停止向所述无线功率接收端传输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模型;
位置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补偿电路模型确定预设检测位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检测位置的电流值。
9.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51739.1A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Active CN112242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739.1A CN112242753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739.1A CN112242753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753A true CN112242753A (zh) 2021-01-19
CN112242753B CN112242753B (zh) 2023-02-03

Family

ID=7416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1739.1A Active CN112242753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27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443A (zh) * 2010-03-25 2010-10-1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负载检测的方法及供电端设备
CN103389515A (zh) * 2012-05-07 2013-11-13 索尼公司 检测装置、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3490527A (zh) * 2013-10-15 2014-01-01 重庆大学 一种电压型无线供电系统负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141046A (zh) * 2015-10-26 2015-12-09 重庆大学 Sp型ic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方法
CN106532982A (zh) * 2017-01-04 2017-03-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负载在线识别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负载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443A (zh) * 2010-03-25 2010-10-1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负载检测的方法及供电端设备
CN103389515A (zh) * 2012-05-07 2013-11-13 索尼公司 检测装置、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3490527A (zh) * 2013-10-15 2014-01-01 重庆大学 一种电压型无线供电系统负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141046A (zh) * 2015-10-26 2015-12-09 重庆大学 Sp型ic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方法
CN106532982A (zh) * 2017-01-04 2017-03-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负载在线识别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负载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松岑等: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双边LCC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电气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75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850B (zh) 可变充电电压的usb充电系统、充电器及智能终端
US20080055798A1 (en) Electronic power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9935456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3858317B (zh) 馈电单元和馈电系统
CN103618356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981839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647318A (zh) 通讯终端、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CN110707831A (zh) 一种发送侧切换三线圈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0138022A (zh) 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
CN109494819A (zh) 一种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EP4358363A1 (en) Electric power receiving device, electric power send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N206479188U (zh) 多圈转换模块和编码器
CN108471172A (zh) 通用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的耦合系数辨识方法
CN105826959A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242753B (zh) 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系统及无线充电设备
CN112039064B (zh) 一种基于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79877B (zh) 寄生电容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04539026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US2022009420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pad for power tool battery packs
CN109818089B (zh) 一种电池限流方法及装置
CN110061663B (zh) 一种电机的电流限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WO202307617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of power tool battery packs
EP3223027A1 (en) Common mode noise simulator
EP32914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connection control
CN206537161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