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0575A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40575A CN112240575A CN201910647696.XA CN201910647696A CN112240575A CN 112240575 A CN112240575 A CN 112240575A CN 201910647696 A CN201910647696 A CN 201910647696A CN 112240575 A CN112240575 A CN 1122405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ring
- cavity
- opening
- air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23D14/64—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with inj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6—Ornamental features, e.g. grate fronts or surroun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2—Side rests; Side plates; Cover lids; Splash guards; Racks outside ovens, e.g. for drying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灶具和设置在该灶具下方的烹饪装置,上述灶具包括底盘和盖合在底盘开口上的面板,上述烹饪装置包括机壳,上述底盘的底壁与机壳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还涉及该集成灶的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底盘的底壁与机壳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从而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稳固,减少安装过程对集成灶内结构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甚至还有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多为整体结构,其主机、头部、灶具固定装配在一起,在安装时通常需要将橱柜的台面截断,这样才能空出一个放入集成灶的间隔,破坏橱柜台面的整体性。申请号为CN201610707028.8(公开号为CN10615218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集成灶及整体台面橱柜,该专利中通过将集成灶的主机、头部、灶具分体设置的方式来保障橱柜台面的整体性,但是这种安装方式使得集成灶分体,背离了集成灶集成设置的初衷。可见,现有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气效率高的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上述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的安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灶具和设置在该灶具下方的烹饪装置,上述灶具包括底盘和盖合在底盘开口上的面板,上述烹饪装置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盘的底壁与机壳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有台面,台面上开设有边缘闭合的安装口,所述的烹饪装置自上而下地穿过该安装口并位于台面之下,而所述灶具底盘在其开口的外缘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该边沿被支撑在该台面安装口的周缘之上。
进一步,还包括能覆盖住所述烹饪装置之前侧开口的门体,位于所述台面的下方,并且该门体在关闭状态下沿竖向在台面上的投影,至少有局部位于所述台面安装口的周缘之外。
为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底盘在第一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的面板在后侧端开设有排气口。这样外部冷空气从通风口进入灶壳中,接着将灶壳中的热量从排气口带走。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烹饪装置包括有内胆,内胆上开设有排气孔,而上述底盘上开设有进气口该排气孔进气口过排气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灶壳中设置有排气腔,上述排气管与排气口分别与该排气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灶壳中设置有排气盒,上述面板盖设在该排气盒的开口上而围成上述排气腔,且面板的相应处开孔而形成上述排气口,并且,该排气盒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第一进口,该第一进口的口沿竖向向下延伸并穿过上述进气口而形成外露于底盘的进气接口,排气管的上管口套接在该进气接口上。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底盘设置有离心风机,其进风口与底盘的内腔相连通,出风口与所述的排气腔相连通。从而提高排气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离心风机设置在与所述通风口所在底盘第一侧壁相对的底盘第二侧壁附近。
作为优选,所述的灶具还包括有燃烧器,该燃烧器主体为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为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燃烧器包括外露与面板之间的喷嘴和设置在该喷嘴上方的燃烧器主体,该燃烧器主体包括基座,环形的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该基座具有中心腔和围设在该中心腔外周的环腔,该中心腔和环腔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中心腔和环腔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该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相连通,并且,上述外环引射管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相互错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环混气腔的横截面大小沿周向呈递增递减交替变化,各外环引射管的出气口分别处于外环混气腔的横截面的最大处,且两者的外环混气腔的横截面的递减方向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引射管竖向穿设在环腔的中心处,此外,内环混气腔中设置有调节件,该调节件与内环引射管出气口的距离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筒状的座体和盖封在该座体顶部开口上的端盖,上述座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上述调节件为柱体,而上述端盖的下表面上竖向向下延伸有调节套筒,调节件的上端与该调节套筒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环腔与中心腔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且该罩体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分别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的顶面与罩体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底壁的底面和罩体58的顶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集成灶的安装方法,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机壳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集成灶除灶具的面板和烹饪装置的门体的外的一体结构由上至下被放入橱柜的安装口中,使得灶具的底盘的上端被限位在安装口的周缘之上,而其他部分则位于安装口的下方;接着,将灶具的面板安装在底盘的开口上,将门体安装装在机壳的开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底盘的底壁与机壳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从而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稳固,减少安装过程对集成灶内结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主体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4为图1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嘴座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主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点火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9所示,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灶具和设置在该灶具下方的烹饪装置,上述灶具包括底盘12和盖合在底盘12开口上的面板11,上述烹饪装置包括机壳2和盖合在机壳2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22,上述底盘12的底壁与机壳2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螺钉(未示出)上下固定为一体。此外,还包括有台面30,该台面30上开设有安装口31,所述灶具底盘12在其开口的外缘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122,该边沿122被支撑在所述台面安装口31的周缘之上,本实施例中,该台面30为橱柜3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上述集成灶安装在橱柜3中,橱柜3的台面30上开设有边缘闭合的安装口31,上述集成灶安装于该安装口31中。具有地,上述门体22位于台面30的下方,并且该门体22在关闭状态下沿竖向在台面30上的投影,至少有局部位于上述台面30安装口31的周缘之外。这样安装时,集成灶除灶具面板11和烹饪装置的门体22的部分由上至下被放入橱柜3的安装口31中,通过如上设置能使灶具的上端被支撑在安装口31的周缘之上,而集成灶的其他部分则位于安装口31的下方,接着将灶具的面板11安装在底盘12的开口上,将门体22安装装在机壳2的开口上。该种安装方式无需打断橱柜3的台面30即能实现集成灶的安装,使得橱柜3的台面30的整体性较好,能保持橱柜3原有的形状和风格。
上述灶具还包括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外露于上述面板11之上的喷嘴和设置在该喷嘴上方的燃烧器主体5,且该燃烧器主体5为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该燃烧器主体5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内环引射管55以及点火针56。该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设置有两个外环引射管54能提高外环火盖52的引射效率,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设置,从而能使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直接伸入外环混气腔5120中,减少外环引射管54中的混合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保证外环引射管54的高效引射,两根外环引射管54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从而能避免两者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引射效率。
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大小沿周向呈递增递减交替变化,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分别处于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最大处,且两者的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递减方向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这样从两根外环引射管54流出的两股气流能分别随外环混气腔5120的内部形状的变化沿同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并相互混流,从而增加引射效果。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交替变化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为方便加工制造,优选地,上述环腔512的底面上形成有沿周向间隔交替的凸起5121和凹槽5122。进一步,各上述凹槽5122均由外向内倾斜且其宽度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递减,与各凹槽5122邻设的凸起5121的高度沿与该凹槽5122相同方向递增,同时其宽度也同步递增,相邻的一对凹槽5122和凸起5121拼合成环腔512底面的一段圆弧段,从而能使两根外环引射管54流出的两股气流能分别在外环混气腔5120中沿同一个方向旋转流动,从而能使两股气流更好的相互促进,进一步增强引射效果。此外,外环混气腔5120的交替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能缩小外环混气腔5120的容积,从而防止因外环混气腔5120的容积过大而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爆鸣现象。
再进一步,上述凸起5121的最高处的端面为竖直面,即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通入外环混气腔5120处的一侧为竖直面5123,从而能减少外环引射管54出气口处的阻力,有利于气流进入外环混气腔5120中并沿外环混气腔5120流动。
相同燃烧器主体的引射结构都是固定的,不同燃气管道的供气压力存在不同,而或高或低的燃气压力会导致离焰或回火等异常燃烧工况。为增加燃烧器主体的适应性,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用燃烧器主体一般采用风门结构,风门一般采用风门片和节流片结构配合底盘开孔实现风门的调节。例如专利号为ZL200520117213.9(授权公告号为CN2869625Y)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调节燃气灶风门的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燃气灶的引射管入风口处的风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片的周边至少有一段以风门片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边,圆弧边沿周向开有间隔均匀的锯形齿,该圆弧边通过其上的锯形齿与一蜗杆啮合,蜗杆通过蜗杆固定机构安装在燃气灶内,且其下端伸出燃气灶底壳外。这种风门结构需要在底盘下方操作,操作十分不便,且底盘开孔会带来开关橱柜门熄火和进虫子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环引射管55竖向穿设在环腔512的中心处,此外,内环混气腔5110中设置有调节件57,该调节件57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的距离可调,并且,由于大气式燃烧器主体的一次空气系数通常为0.45~0.75,调节件57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的距离D为-2mm≤D≤2mm。距离D=2mm是指该调节件57位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上方,调节件57的底端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之间的距离D为2mm,距离D=-2mm是指调节件57伸入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中,并且调节件57的底端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之间的距离D为2mm。并且,当-2mm≤D≤0时,调节件57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的距离与内环引射管55引射的一次空气系数呈递减关系,即距离D增加时,一次空气系数减少,距离D减小时,一次空气系数增加。本实施例中,上述调节件57为柱体,该调节件57的最大直径R≤6mm,因为当R大于6mm时,一次空气系数小于0.45,燃烧工况急剧恶化。内环引射管55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喇叭段551、吼孔以及扩压段553,本实施例中,当上述调节件57伸入内环引射管55的出气口时并继续向内环引射管55内部深入时,其能始终位于上述内环引射管55的出气口中,优选地,该调节件57的长度能够深入至内环引射管55的扩压段553,从而能通过调节扩压段553的长度来调节内环引射管55的引射能力。进一步优选地,上述调节件57的长度能进一步深入至内环引射管55的吼口552处,从而能进一步通过调节吼口552的大小来调节一次空气的进气量。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环火盖53包括筒状的座体531和盖封在该座体531顶部开口上的端盖532,上述座体53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530,上述调节件57为柱体,而上述端盖532的下表面上竖向向下延伸有调节套筒5321,调节件57的上端与该调节套筒5321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调节调节件57与调节套筒5321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能调节调节件57与内环引射管55引射相对距离。本实施例中,上述调节件57的自由端膨大而形成端帽571,即该调节件57的直径最大处在其端帽571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调节件57为螺钉。
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环火盖53的顶缘沿周向径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533,该第一环槽533搭放在中心腔511的环壁上,上述环腔512的两侧腔壁的顶缘分别沿周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5123,上述外环火盖52的内环壁522和外环壁523的底缘分别搭设在对应的第二环槽5123上。内、外环火盖53,52与基座51上下扣合有通过铆压形成一体件。
上述外环火盖52上设置有外环火孔520,该外环火孔520的深度较小并小于等于2mm,本实施例中外环火孔520的深度较小通过薄板结构实现,即本实施例中整个外环火盖52采用薄板结构。外环火孔520的深度较小能减少外环火孔520处的阻力,从而减小外环引射管54出气口处的阻力,进而提高外环引射管54的引射强度。上述外环火盖52包括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环形的顶壁521以及由该顶壁521的内、外侧缘分别倾斜或竖直向下延伸的内环壁522和外环壁523,上述顶壁521沿周向由内向外倾斜,上述外环火孔520布设在顶壁521上,从而能有效避免溢液残留在外环火盖52上,避免外环火孔520被溢液堵塞,
该外环火孔520为小孔且其孔道从下至上朝外倾斜,该外环火孔520沿周向设置在外环火盖52的顶壁521上并上下并列设置而形成火焰区524,该火焰区524位于顶壁521的上部且该火焰区524的外侧端沿周向间隔均设有防止锅支架的支脚被灼烧的防烧区525。外环火孔520采用内外多排布设的小孔能增大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与二次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和避免了黄焰的问题,同时能使火焰温度更均匀。优选地,各相邻外环火孔520之间的孔间距小于等于外环火孔520的孔径的两倍,本实施例中由于外环火孔520的深度较小,燃气阻力过小会带来出气速度过快的问题,而外环火孔520采用小孔结构,且多排布设,各外环火孔520的火焰之间能相互作用而形成较强的自稳焰效果,即使局部火孔堵塞,火焰依然可以稳定燃烧。本实施例中,外环火孔520的孔径小于等于1.6mm,外环火孔520深度小于等于2mm以及火孔热强度为3~5×103kW/mm2的配合作用能有效解决回火的风险,有效提高燃烧器主体5对燃气压力变化和燃气成分波动的适应性。
上述外环火盖52的内环壁522的上端开设上下延伸的传火槽526,该传火槽526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连通,且该传火槽526的上端邻近上述火焰区524。本实施例中,外环火盖52的内环壁522由外环火盖52的顶壁521的内侧缘由外至内朝下倾斜而形成倾斜环壁527,该倾斜环壁527的内侧缘竖向向下延伸而形成竖向环壁528,该倾斜环壁527和竖向环壁528组成上述内环壁522,而上述传火槽526由内环壁522的内侧缘由外至内延伸至竖向环壁528的上部,这样能使传火槽526尽量靠近内环火盖53,进而提高由内环向外环传火的成功率。该传火槽526的宽度由外至内递增,这样传火槽526内侧的出气量较大,从而保证由内环向外环传火的成功率,传火槽526外侧的出气量较小,从而减少了传火槽526对外环火孔520所需二次空气的干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传火槽526为平行设置的两条,从而提高传火的稳定性。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传火槽526设置在外环引射管54的上方,从而减少二次空气对内侧传火燃气的干扰,使得传火更加稳定,同时减少传火火焰对二次空气的影响。
上述环腔512与中心腔511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511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58,且该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54分别设置在罩体58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与罩体58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51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和罩体58的顶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59。该罩体58上开设有组装口581,上述点火针56安装在该组装口581中。这样通过该二次空气通道59能促进内环火孔530火焰的燃烧,并能起到辅助点火的作用。此外,通过罩体58的设置能实现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的分流,避免燃烧后的气体混合物混入各引射管中,从而保证燃烧器主体5的正常燃烧。
进一步,优选地,罩体58的顶面沿周向由上向下倾斜,而各二次空气通道59对应的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从外至内向上倾斜,这样使得各二次空气通道59倾斜向上,从而可减小各二次空气通道59的长度,进而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此外,燃烧过程中燃烧器主体5周围空气随着与燃烧器主体5距离的减小温度越来越高,随着压强的作用逐渐上升,斜向上的二次空气通道59与热的二次空气流向接近,从而能减小流动中的能量损失。
再进一步,各二次空气通道59对应的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由一侧的外环引射管54向另一侧的外环引射管54螺旋上升,从而使得气流在二次空气通道59中形成涡旋,继而能降低二次空气导内环火孔530的速度,进一步提升稳焰和协助点火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为使气流能更好地在各二次空气通道59中流动,各外环引射管54的外侧端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罩体58包覆在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上,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形成光滑连接,且罩体58的上表面和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呈光滑状,从而能更好的在贴壁作用下引导气流沿二次空气通道59流动。
各外环引射管54的进气口的侧壁均沿周向向外延伸而分别形成的第一挡壁582,该第一挡壁582的上端缘与罩体58的底面连接为一体。上述第一挡壁582的外侧缘位于罩体58的底部,且该外侧缘朝另一侧沿罩体58周向延伸而形成第二挡壁583,该第二挡壁583的自由端套设在外环引射管54上并与该外环引射管54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且第二挡壁583的上端缘与罩体58的底面连接为一体。通过第一挡壁582和第二挡壁583的设置,从而将罩体58底部的空间分隔,使得各外环引射管54的进气口处分别形成独立的进气空间,保证足够的一次空气的射入,避免两根外环引射管54发生抢夺空气的现象。上述罩体58的下方设置有喷嘴座50,其包括圆盘状的底座501,各第二挡壁583的下端缘与上述底座501的顶面之间形成进气间隙,优选地,各第二挡壁583的下端缘均呈波浪状,这样不仅能使燃烧器主体5的外观美观,而且能促进一次空气进入由第一挡壁582和第二挡壁583分隔的空间中,并且能避免溢液沿罩体58表面以及第二挡壁583向下流动而堵塞上述进气间隙。此外,各第二挡壁583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垫块5831,各垫块5831的底部分别与上述底座501的顶面相抵,各垫块5831能对燃烧器主体5进行竖向定位,从而提高燃烧器主体5安装的稳定性,并且能减少燃烧过程中向下传热,从而提高热效率以及降低对热负荷的影响。
上述烹饪座的底座501的顶面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内环喷嘴502,上述内环引射管55位于内环喷嘴502的上方,内环喷嘴502的燃气出口与内环引射管55的进气口正对。该内环喷嘴5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外环喷嘴503,各外环喷嘴503的燃气出口与对应的外环引射管54的进气口正对。并且,各外环喷嘴503与上述罩体58通过卡扣结构定位,从而方便喷嘴座50与燃烧器主体5的组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外环喷嘴50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5031,而上述罩体58底面的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供对应的定位凸块5031卡入的定位凹槽584。
上述点火针56竖向设置在喷嘴座50上,且该点火针56的上端穿过上述罩体58上的定位孔585,该点火针56包括保护壳560和插设在保护壳560中的电极针,该电极针的一端暴露于保护壳560,该电极针包括作为放电端的第一电极针561和能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电极针562,且第一电极针561的长度短于第二电极针562,组装状态下,第一电极针561和第二电极针562均竖向向上延伸后朝内环火盖53方向弯折,且两者的弯折部分别相对于内环火盖53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第一电极针561的端部到内环火盖53的距离小于第二电极针562的端部到内环火盖53的距离,而第一电极针561的端部与第二电极针56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能保证第一电极针561优选向内环火盖53放电,并且当燃烧器主体5回路中因异物不通时可通过第二电极针562回路导通,提高点火成功率,保证燃烧器主体5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壳560为陶瓷体。
进一步,点火针56的外形整体呈竖向延伸的长条状,由于点火针56的下端穿设在上述喷嘴座50的底座501的安装孔5011,而上端穿设在罩体58上,因此点火针56的外形呈长条状能有效减少对各引射管进风的阻挡面积,从而减少点火针56的设置对燃烧器主体5引射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上述保护壳560的顶面呈台阶状,上述第一电极针561和第二电极针562分别上下设置在该保护壳560的顶面上,从而能避免在保护壳560的顶面上形成积水,进而避免积水导致电极针根部放电。
进一步,上述保护壳560的中部沿周向向外延伸而形成定位凸台5601,当点火针56插设在底座501上时,该定位凸台5601被支撑在该安装孔5011的孔沿上,从而能使点火针56稳固地插设在座体531上。进一步,上述定位凸块5031的底部具有向外凸起5121的加强块5602,从而能加强点火针56的强度,避免在拆装燃烧器主体5时碰断点火针56。
此外,上述各电极针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超过保护壳560的最大横截面,从而能使该点火针56能顺利地穿过上述罩体58上的定位孔585。进一步,上述灶壳1中设置有能与上述点火针56配合的离子点火器(未示出),这样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主体5无需另外设置热电偶,通过离子点火器与第一电极针561的配合即能发挥热电偶的作用,从而使得燃烧器主体5的结构更加简单,避免设置热电偶使得罩体58下方的空间局促,进而对各引射管的引射性能造成影响。
上述底盘12在第一侧壁1201上开设有通风口124,而面板11在后侧端开设有排气口112。这样从通风口124进气后,灶壳1中的气流从排气口112排出,进一步,上述的烹饪装置包括有内胆21,内胆21上开设有排气孔213,而上述底盘12上开设有进气口128,该排气孔213与进气口128通过排气管10连通。即内胆中废气可通过灶壳1外排,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所述的底盘1中设置有排气腔1290,上述排气管10与排气口112分别与该排气腔1290连通。上述排气腔1290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地,上述灶壳1中设置有排气盒129,上述面板11盖设在该排气盒129的开口上而围成排气腔1290,该排气盒129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进口1293,该第一进口1293的口沿竖向向下延伸并穿过上述进气口128而形成外露于底盘12的进气接口1291,排气管10的上管口套接在该进气接口1291上。在所述的底盘1设置有离心风机161,其进风口与底盘1的内腔相连通,出风口与所述的排气腔1290相连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优选地,所述的离心风机161设置在与所述通风口124所在底盘12的第一侧壁1201相对的底盘12的第二侧壁1201附近。
Claims (16)
1.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灶具和设置在该灶具下方的烹饪装置,上述灶具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2)和盖合在底盘(12)开口上的面板(11),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机壳(2),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盘(12)的底壁与机壳(2)的顶壁固定连接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台面(30),台面(30)上开设有边缘闭合的安装口(31),所述的烹饪装置自上而下地穿过该安装口(31)并位于台面(30)之下,而所述灶具底盘(12)在其开口的外缘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122),该边沿(122)被支撑在该台面安装口(31)的周缘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覆盖住所述烹饪装置之前侧开口的门体(22),位于所述台面(30)的下方,并且该门体(22)在关闭状态下沿竖向在台面(30)上的投影,至少有局部位于所述台面安装口(31)的周缘之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12)在第一侧壁(1201)上开设有通风口(124),所述的面板(11)在后侧端开设有排气口(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烹饪装置包括有内胆(21),内胆(21)上开设有排气孔(213),而上述底盘(12)上开设有进气口(128),该排气孔(213)与进气口(128)通过排气管(10)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1)中设置有排气腔(1290),上述排气管(10)与排气口(112)分别与该排气腔(1290)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1)中设置有排气盒(129),上述面板(11)盖设在该排气盒(129)的开口上而围成排气腔(1290),该排气盒(129)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进口(1293),该第一进口(1293)的口沿竖向向下延伸并穿过上述进气口(128)而形成外露于底盘(12)的进气接口(1291),排气管(10)的上管口套接在该进气接口(1291)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盘(1)设置有离心风机(161),其进风口与底盘(1)的内腔相连通,出风口与所述的排气腔(1290)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风机(161)设置在与所述通风口(124)所在底盘(12)的第一侧壁(1201)相对的底盘(12)的第二侧壁(1201)附近。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具还包括有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5),且燃烧器主体为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外露于面板(11)之上的喷嘴和设置在该喷嘴上方的燃烧器主体(5),
所述燃烧器主体(5)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以及内环引射管(55),该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
并且,上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大小沿周向呈递增递减交替变化,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分别处于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最大处,且两者的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递减方向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引射管(55)竖向穿设在环腔(512)的中心处,此外,内环混气腔(5110)中设置有调节件(57),该调节件(57)与内环引射管(55)出气口的距离可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53)包括筒状的座体(531)和盖封在该座体(531)顶部开口上的端盖(532),上述座体(53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530),上述调节件(57)为柱体,而上述端盖(532)的下表面上竖向向下延伸有调节套筒(5321),调节件(57)的上端与该调节套筒(5321)螺纹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腔(512)与中心腔(511)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511)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58),且该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54)分别设置在罩体(58)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与罩体(58)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51)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和罩体(58)的顶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59)。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的安装方法,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机壳(2)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2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集成灶除灶具的面板(11)和烹饪装置的门体(22)的外的一体结构由上至下被放入橱柜(3)的安装口(31)中,使得灶具的底盘(12)的上端被限位在安装口(31)的周缘之上,而其他部分则位于安装口(31)的下方;接着,将灶具的面板(11)安装在底盘(12)的开口上,将门体(22)安装装在机壳(2)的开口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47696.XA CN112240575A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47696.XA CN112240575A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40575A true CN112240575A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6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47696.XA Pending CN112240575A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40575A (zh) |
-
2019
- 2019-07-17 CN CN201910647696.XA patent/CN11224057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73905B1 (en) | Gas burner, in particular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 |
CN112240549A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KR101231948B1 (ko) | 실드 더블 버너 | |
CN110553266B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112161268A (zh) |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211372403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210861204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集成灶 | |
CN211822508U (zh)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
CN112240575A (zh)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
KR20070053916A (ko) | 실드 더블 버너 | |
CN108730979B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1372405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211372404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211372406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210267212U (zh) | 一种双环火灶具燃烧器 | |
CN112240548A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110906326B (zh) | 一种燃烧器 | |
JP2003207106A (ja) |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 |
JP2003194310A (ja) |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 |
CN215637157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5675193U (zh) |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 |
CN218469085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 |
CN215637158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458106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8455223U (zh) |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