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673B -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673B
CN112235673B CN201910636135.XA CN201910636135A CN112235673B CN 112235673 B CN112235673 B CN 112235673B CN 201910636135 A CN201910636135 A CN 201910636135A CN 112235673 B CN112235673 B CN 112235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
detection
contact sign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61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5673A (zh
Inventor
刘绍斌
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61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5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壳体、检测件和通信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所述通信电路板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用于发送所述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本申请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入耳检测方法,可以使得耳机不在耳朵内时停止工作,避免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接收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电讯号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随着可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及数位音讯播放器等。
由于耳机大多都比较小巧,其内置电池无法做到很大容量,使得耳机的续航时间得到限制,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入耳检测方法,以解决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在继续工作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包括壳体、检测件和通信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围形成一腔体,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所述通信电路板容纳于所述腔体,所述通信电路板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用于发送所述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所述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所述检测件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入耳检测方法,该入耳检测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检测件是否有接触信号,判断所述接触信号是否为持续接触信号,若所述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所述耳机进入工作状态;若所述接触信号为非持续信号,所述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入耳检测方法,通过在耳机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检测件,使得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可以通过读取检测件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并且通过通信电路板将该检测数据即电容的变化情况发送至处理器,进而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可以使得耳机不在耳朵内时停止工作,避免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同时,检测件采用柔性触控显示屏,基于柔性触控显示屏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提升耳机的耐用程度,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壳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壳体置于耳朵内的使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区沿C-C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入耳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入耳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对耳机是否置于耳朵内进行检测,使得当检测到耳机置于耳朵内时,耳机才开始播放音乐,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在播放音乐,造成用户体验差的同时还浪费电源,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才开始播放音乐还可以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在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的工作原理前,需先了解触摸屏的基本工作原理,即两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就会形成电容,形成的电容与两个带电导体的距离成反比、面积成正比,也就是说,当两个带电导体在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其形成的电容会逐渐增大。
具体地,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讲,电容是直接导体,会影响电路整体电容特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人体的电路感应工作。也就是说,当手指和触摸屏接触时,触摸屏电容会发生变化,此时,控制IC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该耳机通过设置检测件检测电容变化来判断耳机是否置于耳朵内,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处于工作状态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机头和耳机柄,耳机头和耳机柄一体成型形成一内部具有腔体的壳体结构,也就是说该壳体具有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该腔体由内表面包围形成。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检测件以及在腔体中设置通信电路板,使得该耳机具有入耳检测功能,可以理解的,该检测件可以检测出电容的变化,且该检测件应与通信电路板电连接,以将检测数据通过通信电路板进行发送。本申请实例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可以与外部电子设备配合使用,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100的结构示意图,该耳机100包括耳机头101和耳机柄102,耳机头101和耳机柄102共同围设形成该耳机100的壳体10,可以理解的,耳机头101和耳机柄1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别独立成型后再组装的。更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外表面在耳机带入耳朵时与耳朵保持接触,内表面与外表面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一腔体,也就是说该腔体设置在壳体10内部。耳机头101上设置有一出音口103以用于输出声音,该出音口103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带弧形连接的矩形等形状,还可以在该出音口103的出音方向上设置防尘网。
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2,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该截面示意图可以是耳机头101的部分截面,也可以是耳机柄102的部分截面,还可以是整个壳体10的部分截面,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图2的截面示意图来进一步说明壳体10的相关结构。具体地,该壳体10包括外表面104和与外表面104相对设置的内表面105,该内表面105包围形成一腔体106。可以理解的,当该壳体10的耳机头101为规则形状的球体或者椭球体结构时,腔体106也应为相应的规则形状的球体或椭球体结构;当以包含耳机头101和耳机柄101的壳体10为截面对象时,显然的,腔体106由耳机头101的内表面和耳机柄的内表面共同围设形成,该腔体106显然是不规则的形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其设置有一检测件以实现入耳检测功能,该检测件通过接触触摸屏使其电容发生变化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检测功能,可以理解为该检测件在检测的时候需要与耳朵进行接触,因而该检测件设置于耳机壳体的外表面。具体地,请参阅图3,耳机100还包括检测件20,该检测件20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104,以使得耳机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20可以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以进行检测。
具体地,基于检测件20的工作原理,该检测件20在未与耳朵接触或者人体其他部位接触时,检测件20的电容不会发生改变,当耳机放入耳朵时,耳朵会与检测件20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检测件20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进一步地,检测件20可以设置为与耳朵保持接触的状态为有效接触,此时,检测件20给出耳机与耳朵持续接触的信号以使得耳机开始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误操作使得耳机不必要的工作,例如用户可能用手触摸接触或者点碰检测件,而并非需要耳机播放音乐,因此,设置检测件20与耳朵保持一定时间的接触才视为有效状态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节省电源。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还可以设置有通信电路板,该通信电路板设置于耳机壳体内部并与检测件电连接,以用于发送检测件的检测数据。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为壳体10中耳机头10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该耳机还包括通信电路板30,该通信电路板30容纳于壳体10的腔体106,通信电路板30与检测件20电连接,检测件20的检测数据通过通信电路板30进行发送。进一步地,通信电路板30固定于壳体的内表面105,以使得耳机100在使用时通信电路板30不会在壳体10内晃动。通信电路板30固定于壳体内表面105的方式可以是粘胶固定、螺栓固定或者卡扣固定等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通信电路板30发送的检测数据可以是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根据检测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以是播放音乐指令、显示图案指令、指示灯闪烁/常亮/关闭指令等。进一步可以理解的,该处理器可以是耳机100的处理器,也可以是与该耳机100关联的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100通过在耳机壳体的外表面104设置检测件20,使得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20可以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以使得耳朵与检测件20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检测件20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并且通过通信电路板30将该检测数据即电容的变化情况发送至处理器,进而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可以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处于工作状态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耳机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凹槽,将检测件设置于该凹槽内,并将检测件的一部分凸设于该凹槽,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检测件与耳朵充分接触得出明显的电容变化数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多次使用后检测件松动易脱落的风险。
具体地,请参阅图5,壳体10上设有一凹槽108,显然的,凹槽108设置于壳体10的外表面,检测件20部分容纳于该凹槽108。进一步地,凹槽108由壳体外表面朝向壳体内部腔体106方向凹陷形成,检测件20部分容纳于凹槽108且检测件20远离腔体106的端面凸设于凹槽108,该检测件20凸设于凹槽108的端面与耳朵接触,以使得耳机放入耳朵时检测件20出现明显的电容变化。可以理解的,检测件20与凹槽108的接触面可以开设至少一个通孔1081,该通孔1081一方面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连接线的通道。检测件20与腔体106内部的通信电路板30电连接,作为连接检测件20与腔体106的连接线穿设于通孔1081,该连接线一端连接检测件20、另一端连接通信电路板30,以使得检测件20与通信电路板30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20包括触控传感器,该触控传感器与通信电路板电性连接,该触控传感器在壳体10置于耳朵内时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使得触控传感器感应到电容的变化,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可以是触摸屏、柔性屏、柔性触控显示屏等可以感应到电容变化的元器件。
具体地,请参阅图6,检测件20包括触控传感器201,触控传感器201与通信电路板30电性连接,该触控传感器201在壳体10置于耳朵内时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触控传感器201与耳朵接触良好实现准确感应,触控传感器201设置在检测件20与壳体10接触面的反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201并不与耳朵表面直接接触,而是在检测件20与耳朵接触的过程中对触控传感器201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来达到感应电容变化的目的,基于此,触控传感器201也可以设置在检测件20与壳体10接触的面或者设置在检测件20的内部不与壳体10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20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与通信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显示单元利用其显示功能来显示一些图案,该显示单元可以显示一些固定图案,如单纯的显示蓝色、黄色等;也可以是类似于呼吸灯样,一闪一闪亮;也可以是利用蓝牙将手机与耳机之间连接,手机通过蓝牙将图案发到耳机中,这样耳机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会发生图案的变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可以是触摸屏、柔性屏、柔性触控显示屏等可以进行显示的电子屏。
具体地,请参阅图7,检测件20包括显示单元202,显示单元202与通信电路板3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显示单元202的显示效果得到体现,显示单元202在进行显示的时候应不被遮挡,显示单元202设置在检测件20与壳体10接触面的反面,而且显示单元202不与耳朵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集成技术将触控传感器和显示单元集成于一体即触控传感器与显示单元为一体结构,例如触控传感器与显示单元可以是并列设置,也可以是层叠设置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耳机外观看起来较为美观,还可以提升耳机组装的效率。由于耳机的形状不规则,而柔性屏较柔软且可以制成异形结构,所以将触控传感器和显示单元集成于柔性屏上即柔性触控显示屏,当耳机放入耳朵时,耳朵会与柔性触控显示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柔性触控显示屏与通信电路板电连接,通过读取柔性触控显示屏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有放入耳朵中。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触控显示屏即为可弯曲的触控显示屏,也为柔性OLED,具有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柔性触控显示屏从顶部到底部呈凹型,弯曲半径可达700mm。柔性触控显示屏采用塑料基板,而非常见的玻璃基板,借助薄膜封装技术,并在面板背面黏贴保护膜,让柔性触控显示屏变得可弯曲,不易折断。相较于传统玻璃屏,柔性触控显示屏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8,检测件20为柔性触控显示屏203,该柔性触控显示屏203上集成有触控传感器201和显示单元202,即触控传感器201与显示单元202为一体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201和显示单元202采用并列设置结构。该触控传感器201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靠近耳朵设置,以使得触控传感器201在壳体置于耳朵内时可以感应其电容的变化;该显示单元202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远离耳朵设置,以使得耳机置于耳朵内并开始工作时可以显示图案,提升美观效果及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201和显示单元202可以采用层叠设置,及显示单元202覆盖于触控传感器201的表面,使得检测件20的表面积相对较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和显示单元采用层叠设置,使得柔性触控显示屏的表面积相对较小,简洁、美观。为了使得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与耳朵接触时,触控传感器得到的电容变化值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触发耳机入耳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时,柔性触控显示屏与耳朵的接触面呈环形,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触控传感器在与耳朵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触控传感器得到的电容变化值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触发耳机入耳信号。
具体地,请参阅图9,图9为耳机壳体10置于耳朵200内的使用示意图,柔性触控显示屏203在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时,柔性触控显示屏203与耳朵200的接触面呈环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20可以为环形结构围设于壳体10的外表面,以使得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至少部分与耳朵保持接触。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图11为图10中局部B区沿C-C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检测件20为环形结构围设于壳体10的外表面,以使得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至少部分与耳朵保持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件20围设于壳体10时,该检测件20可以采用粘胶、螺栓连接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于壳体10的外表面。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在壳体10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凹槽108,检测件20部分容纳于凹槽108,该凹槽108由壳体外表面朝向壳体内部方向凹陷形成。检测件20部分容纳于凹槽108且检测件20远离壳体的端面凸设于凹槽108,该检测件20凸设于凹槽108的端面与耳朵接触,以使得耳机放入耳朵时检测件20出现明显的电容变化,进而使得耳机入耳检测功能更加灵敏准确。
进一步地,检测件20的一端与凹槽108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检测件20的一端与凹槽108的底部,这样可以确保检测件20与壳体10稳固连接的同时,检测件20在壳体10置于耳朵内时与耳朵充分接触,使得检测件20的电容变化更为明显。
进一步地,检测件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示灯204,在壳体10置于耳朵内时,该指示灯204可以表现出闪烁、常亮或者常闭等状态,可以起到美化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指示灯204可以均匀分布在检测件20的表面,也可以呈一定图案或者线条分别在检测件20的表面,根据用户需求的实际情况来分布指示灯204的位置及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耳机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40以及电源50,请参阅图12;蓝牙模块40和电源50分别与通信电路板30连接;蓝牙模块40用于实现耳机100与电子设备200之间的无线蓝牙连接。具体地,电源50为耳机100提供工作电源,保证耳机100的正常工作,蓝牙模块40可以将检测件20的检测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200,以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根据检测数据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100通过在耳机壳体的外表面104设置检测件20,使得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检测件20可以与耳朵保持接触以使得耳朵与检测件20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检测件20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并且通过通信电路板30将该检测数据即电容的变化情况发送至处理器,进而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可以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处于工作状态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同时,检测件采用柔性触控显示屏,可以根据耳机的不规则形状制成异性结构,并且在柔性触控显示屏上集成触控传感器及显示单元,具有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入耳检测方法,该入耳检测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请参阅图13,该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检测检测件是否有接触信号;
S102、判断接触信号是否为持续接触信号;
S103、若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耳机进入工作状态;若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
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检测件对是否有接触信号进行检测,以判断耳机是否置于耳朵内,如果没有检测到接触信号,检测件将不会做出任何反应,耳机保持现有状态,如果检测到有接触信号,则进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检测件将判断接触信号是否为持续接触信号,以此来区分该接触信号是按照需要将耳机置于耳朵内引起的接触信号还是由误操作引起的接触信号。也就是说,当接触信号为持续信号时,就可以排除由于误操作短暂接触检测件引起的接触信号。例如,在取放耳机的时候,手也会接触到检测件,此时会出现短暂的接触信号,检测件将判断出该接触信号为非持续信号,并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检测件判断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将通过通信电路板发送检测数据至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是耳机的处理器,也可以是与耳机关联的外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而使得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执行指令使得耳机进入工作状态;若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则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时,对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进行计时,通过设置预定时间阈值来控制耳机是否进行关机状态。
具体地,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入耳检测方法,该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开机,接通电源进行开机,也可是与耳机关联的电子设备对耳机进行唤醒开机;
S202、检测检测件是否有接触信号;检测件对是否有接触信号进行检测,以判断耳机是否置于耳朵内,如果没有检测到接触信号,进入步骤S208;如果检测到有接触信号,则进入步骤S203;
S203、接触信号是否为持续接触信号;若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则进入步骤S204;若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则进入步骤S205;
S204、耳机进入工作状态;
S205、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
S206、开始计时,在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计时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并进入步骤S207;
S207、计时时间是否大于预定时间阈值,在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不超过预定时间阈值时,返回步骤S205;在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大于预定时间阈值时,则进入步骤S208;
S208、耳机关机,控制耳机关机。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4之前,即在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耳机进入工作状态之前包括步骤S209。
S209、电容变化值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即确定检测件电容变化值,在检测件电容变化值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时,耳机才会进入工作状态,也就是进入步骤S204。在检测件电容变化值没有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时,此时可以判断持续接触信号是误操作引起的,则进入步骤S208。
接触信号在预定时间阈值内为非持续接触信号,则耳机关机。检测件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的信号均为非持续信号,此时检测件判断没有使用耳机行为即耳机不在耳朵内,检测件将这一检测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使得耳机关机。可以理解的,该一定时间内也就是预定时间阈值内的预定时间阈值可以是认为设定的,也可以是耳机处理器或者电子设备处理器根据用户使用耳机频率设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入耳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接触信号及判断接触信号的持续性以及持续接触信号引起的电容变化值是否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以此使得耳机处于工作、暂停工作及关机的状态,可以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处于工作状态浪费电源,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围形成一腔体;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外表面;
通信电路板,容纳于所述腔体,所述通信电路板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用于发送所述检测件的检测数据;
其中,所述检测件包括一体结构的触控传感器和显示单元,所述触控传感器在所述壳体置于耳朵内时用于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通信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通信电路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检测件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为柔性触控显示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与耳朵保持接触状态时,所述柔性触控显示屏与耳朵的接触面呈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为环形结构围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以使得所述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所述检测件至少部分与耳朵保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蓝牙模块以及电源;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板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实现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蓝牙连接。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检测件是否有接触信号;
判断所述接触信号是否为持续接触信号;
若所述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所述耳机进入工作状态;若所述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所述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信号为持续接触信号,所述耳机进入工作状态之前包括:确定所述检测件电容变化值,在所述检测件电容变化值超过预定电容变化阈值时,所述耳机进入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信号为非持续接触信号,计时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在耳机进入暂停工作状态的时间大于预定时间阈值时,控制耳机关机。
CN201910636135.XA 2019-07-15 2019-07-15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Active CN112235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6135.XA CN112235673B (zh) 2019-07-15 2019-07-15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6135.XA CN112235673B (zh) 2019-07-15 2019-07-15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673A CN112235673A (zh) 2021-01-15
CN112235673B true CN112235673B (zh) 2022-06-07

Family

ID=7411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6135.XA Active CN112235673B (zh) 2019-07-15 2019-07-15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6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963A (zh) * 2011-03-03 2011-09-14 曾超宁 耳道控制装置
CN103167365A (zh) * 2011-12-13 2013-06-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
CN104113794A (zh) * 2013-04-22 2014-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CN105554616A (zh) * 2016-02-29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07959903A (zh) * 2016-10-18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输出切换方法、反馈耳机佩戴状态方法、装置及耳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963A (zh) * 2011-03-03 2011-09-14 曾超宁 耳道控制装置
CN103167365A (zh) * 2011-12-13 2013-06-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
CN104113794A (zh) * 2013-04-22 2014-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CN105554616A (zh) * 2016-02-29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07959903A (zh) * 2016-10-18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输出切换方法、反馈耳机佩戴状态方法、装置及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673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9823B2 (en)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device and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
US20060045304A1 (en) Smart earphone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EP3035698B1 (en) Headphone-type acoust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20100279608A1 (en) Bluetooth device
CN109561365B (zh) 带有传感器的耳机
KR20100088833A (ko) 이어폰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04618831A (zh) 无线智能耳机
EP2774387A1 (en) Headset with proximity determination
WO2020078233A1 (zh) 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调节方法
JP2015521762A (ja) 端末画面制御方法、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10235817A1 (en) Earphone, electronic system and power-saving method
US10924839B2 (en) In-ear headphone
US95382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ound input path
US10959010B1 (en) Earphone device
CN110677769A (zh) 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97002A (ko) 휴대 단말기에서 터치 센서의 터치 감도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35673B (zh) 具有入耳检测功能的耳机及其入耳检测方法
CN111464929B (zh) 一种耳机及耳机触摸检测方法
US20180275800A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smart home hub device
CN208386749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940608B (zh) 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668204A (zh) 复用电路、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202495983U (zh)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手机翻转实现功能切换的装置
TW201931872A (zh) 省電耳機
KR20140132882A (ko) 터치 센서부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