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4261A -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4261A
CN112234261A CN202010892295.3A CN202010892295A CN112234261A CN 112234261 A CN112234261 A CN 112234261A CN 202010892295 A CN202010892295 A CN 202010892295A CN 112234261 A CN112234261 A CN 112234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essing
adaptive
self
clamp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22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树立
王从凤
吴铁成
周素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22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4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4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05Devices for making primary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其中冷压机构包括卸料装置、自适应冷压装置及输送装置,卸料装置包括卸料夹,自适应冷压装置包括第一冷压块及第二冷压块,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皮带,卸料装置可通过其卸料夹夹取电芯并连同电芯旋转移动到自适应冷压装置中第一冷压块与第二冷压块之间,自适应冷压装置可通过其第一冷压块、第二冷压块对卸料夹的两个夹爪施压并进一步通过卸料夹对电芯冷压。该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电芯冷压质量好、卸料夹磨损小等优点,在实际应用时可延长设备寿命,提升电池的生产质量及产品合格率,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卷绕生产中,电芯冷/热压是全自动卷绕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序。在现有技术中,卸料夹从卷绕设备的卷针上取出完成卷绕的电芯后,卸料夹会将裸电芯二次转移到冷/热压装置中进行冷/热压,进行二次定型。在冷/热压前,卸料夹需将电芯释放并由刮片移送至冷/热压装置中,在卸料夹松开对电芯的夹持的瞬间,祼电芯在其卷材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立马会出现回弹现象并使得电芯处于较松散状态,且在刮送过程中,松散的电芯容易出现翻转、变形,电芯的内部结构会产生变形、位移;进一步,冷/热装置对发生变形的电芯进行冷/热压会导致电芯极耳产生较大的位移及尺寸变化,不利于保证电芯的各部件的生产精度,不仅严重影响电芯的质量,进一步会严重降低电池的生产质量及产品合格率,极大损害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电芯在冷/热压过程中容易出现电芯松散、电芯变形大、电芯极耳产生位移变化、影响电芯生产质量、降低电池产品质量及合格率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包括卸料装置、自适应冷压装置及输送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夹,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包括第一冷压块及第二冷压块,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皮带,所述卸料装置可通过其卸料夹夹取电芯并连同电芯旋转移动到自适应冷压装置中第一冷压块与第二冷压块之间,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可通过其第一冷压块、第二冷压块对卸料夹的两个夹爪施压并进一步通过卸料夹对电芯冷压,冷压完成后,卸料装置可通过其卸料夹将电芯旋转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皮带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装置底板及设置在卸料装置底板上的直线驱动组件,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安装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安装有卸料夹驱动气缸,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的卸料夹,所述卸料夹用于夹取在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及旋转驱动组件可分别驱动所述卸料夹直线及旋转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卸料装置底板上的升降导轨、升降丝杆螺母副及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导轨上通过升降导轨座安装有升降安装板,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固定连接到所述升降安装板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同步轮,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的丝杆一端设置有从动同步轮,所述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之间绕设有同步带,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可通过所述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及同步带带动升降丝杆螺母副转动并进一步通过升降丝杆螺母副驱动升降安装板在升降导轨上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直线驱动组件输出端的旋转电机安装座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上的旋转电机减速机,所述旋转电机减速机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旋转电机减速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安装板,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安装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安装板上安装有卸料夹传感器,所述卸料夹的其中一个夹爪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卸料夹传感器下料架感应片,所述卸料夹传感器及卸料夹感应片用于感应卸料夹的张开大小并可发出警报信号,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卸料夹的两个夹爪打开或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包括冷压装置底板及设置在冷压装置底板上的自适应导轨副,所述自适应导轨副上安装有可在自适应导轨副上滑动的自适应安装板,所述自适应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压气缸及第二冷压气缸,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及第二冷压气缸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压块及第二冷压块,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及第二冷压气缸可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及第二冷压块相向运动并对电芯施加压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适应安装板上安装有两组预压弹簧组件,所述预压弹簧组件包括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上的弹簧预压板及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侧部的弹簧预压柱,所述弹簧预压板具有通孔且该通孔套设入弹簧预压柱上,弹簧预压柱端部设置有弹簧限位螺母,所述弹簧限位螺母内侧壁与弹簧预压板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弹簧预压柱上的预压弹簧,两组预压弹簧组件中的弹簧预压柱分别固定在冷压装置底板的两个侧壁,两组预压弹簧组件配合组成对中预压弹簧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冷压块上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座,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座上设置有连接导柱,所述连接导柱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块,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块与第一电极检测座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连接导柱上的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冷压块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检测座,所述第二电极检测座上安装有第二电极检测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适应安装板侧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安装架,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及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冷压块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二冷压块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感应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压装置底板侧壁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安装架,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自适应安装板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的第三感应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及第二冷压气缸分别通过第一冷压气缸座及第二冷压气缸座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座及第二冷压气缸座上均开设有便于调整安装位置的腰型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适应导轨副包括自适应直线导轨及自适应导轨座,所述自适应直线导轨固定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上,所述自适应安装板通过自适应导轨座安装在自适应直线导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皮带辊及辊安装板,所述输送皮带绕设在输送皮带辊上,所述输送皮带辊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辊安装板上,所述辊安装板侧部安装有皮带辊驱动电机,所述皮带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皮带辊转动并进一步通过输送皮带辊带动输送皮带运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在其接收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上的电芯刮到输送皮带上的刮料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料装置包括刮料装置底板及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刮料装置底板上的第一刮料导轨、第一刮料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刮料导轨通过第一刮料导轨座安装有刮料滑动安装板,所述第一刮料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到刮料滑动安装板上并可驱动刮料滑动安装板在第一刮料导轨上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料滑动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座及第二刮料驱动气缸,所述第二刮料导轨座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所述第二刮料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刮料导轨并可驱动第二刮料导轨在第二刮料导轨座上滑动,所述第二刮料导轨上设置有电芯刮板座,所述电芯刮板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上的电芯刮到输送皮带上的电芯刮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刮料导轨与第二刮料导轨相互垂直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工艺,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
S1、上升夹取电芯,通过卸料装置驱动其卸料夹上升到卸料位置,卸料夹夹取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
S2、电芯下降,卸料夹夹取电芯后,卸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及电芯下降到预设位置;
S3、电芯旋转到位,卸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及电芯旋转预设角度并使得卸料夹及电芯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中第一冷压块与第二冷压块之间的空间的上方;
S4、电芯下降进入自适应冷压装置,卸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及电芯下降并进入到自适应冷压装置中的预设位置,使得夹紧电芯的卸料夹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中的第一冷压块与第二冷压块之间的位置;
S5、电芯不转移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自适应冷压装置利用其第一冷压块及第二冷压块对夹持有电芯的卸料夹冷压,在冷压过程中同步对电芯的极耳完成极耳短路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卸料夹持续夹持电芯,不转移电芯到自适应冷压装置上,在冷压过程中,自适应冷压装置可自适应移动到冷压中间位置,该冷压中间位置为卸料夹大概处于第一冷压块与第二冷压块的中间位置,避免第一冷压块、第二冷压块与卸料夹之间出现偏摆;
S6、自适应冷压装置复位,自适应冷压装置完成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后,自适应冷压装置驱动其第一冷压块、第二冷压块后退复位;
S7、电芯上升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卸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及电芯上升到预设位置,使得卸料夹及电芯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的冷压区域;
S8、电芯旋转下料,下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及电芯旋转预设的角度后到达下料位置,卸料夹打开并松开对电芯的夹持,通过刮料装置将卸料夹上的电芯刮到输送装置的输送皮带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在该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通过卸料装置驱动卸料夹夹取电芯并进入自适应冷压装置中完成电芯冷压及电芯极耳短路测试,在冷压过程中,卸料夹保持对电芯的夹持,不转移电芯到自适应冷压装置上,可避免电芯在二次转移过程出现的松散、变形等情况,有利于提高电芯生产的一致性,提升电芯的生产质量,进一步可提供电池的生产质量及产品合格率;另外,通过自适应冷压装置可消除电芯冷压过程出现偏摆情况,避免电芯及卸料夹两侧出现压力偏差,不仅提升了电芯两侧的受力一致性,提升冷压质量,同时也避免卸料夹在冷压过程出现较大冲击,减少卸料夹的磨损,保护设备。
综上,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电芯在冷/热压过程中容易出现电芯松散、电芯变形大、电芯极耳产生位移变化、影响电芯生产质量、降低电池产品质量及合格率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卸料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卸料装置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自适应冷压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自适应冷压装置另一装的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自适应冷压装置第三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自适应冷压装置在拆除冷压装置底板后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自适应冷压装置在拆除冷压装置底板后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输送装置及刮料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输送装置及刮料装置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12。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包括卸料装置1、自适应冷压装置2及输送装置3,所述卸料装置1包括卸料夹15,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包括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皮带31,所述卸料装置1可通过其卸料夹15夹取电芯6并连同电芯6旋转移动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可通过其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对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施压并进一步通过卸料夹1对电芯6冷压,冷压完成后,卸料装置1可通过其卸料夹15将电芯6旋转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3的输送皮带31中。
优选地,所述卸料装置1包括卸料装置底板11及设置在卸料装置底板11上的直线驱动组件12,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的输出端安装有旋转驱动组件13,所述旋转驱动组件13的输出端安装有卸料夹驱动气缸14,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的卸料夹15,所述卸料夹15用于夹取在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6,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及旋转驱动组件13可分别驱动所述卸料夹15直线及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包括安装在卸料装置底板11上的升降导轨121、升降丝杆螺母副122及升降驱动电机123,所述升降导轨121上通过升降导轨座124安装有升降安装板125,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122的螺母固定连接到所述升降安装板125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23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同步轮126,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122的丝杆一端设置有从动同步轮127,所述主动同步轮126与从动同步轮127之间绕设有同步带128,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23可通过所述主动同步轮126、从动同步轮127及同步带128带动升降丝杆螺母副122转动并进一步通过升降丝杆螺母副122驱动升降安装板125在升降导轨121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13包括安装在直线驱动组件12输出端的旋转电机安装座131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131上的旋转电机减速机132,所述旋转电机减速机132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133,旋转电机减速机13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安装板134,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安装板134上;
所述旋转安装板134上安装有卸料夹传感器135,所述卸料夹15的其中一个夹爪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卸料夹传感器135下料架感应片136,所述卸料夹传感器135及卸料夹感应片136用于感应卸料夹15的张开大小并可发出警报信号,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用于驱动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包括冷压装置底板21及设置在冷压装置底板21上的自适应导轨副22,所述自适应导轨副22上安装有可在自适应导轨副22上滑动的自适应安装板23,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5及第二冷压气缸25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可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相向运动并对电芯6施加压力。
具体实施本发明时,电池卷绕设备中的卸料夹将电芯6转移到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开始冷压后,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第二冷压气缸25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相向运动并压向卸料夹15的两侧,进一步通过卸料夹15对电芯6进行冷压。
在对电芯6进行冷压过程中,当电芯6及卸料夹15的位置并非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的中心位置时,在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对电芯6进行冷压时,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中的一个会先与卸料夹15的一侧进行接触并与卸料夹15产生相互的初始压力,这时候,由于第一冷压气缸24、第二冷压气缸25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23上,而自适应安装板23是安装在自适应导轨副22上的,因此,在初始压力的作用下,自适应安装板23会在自适应导轨副22上移动合适的位置,第一冷压气缸24、第二冷压气缸25会随着自适应安装板23移动到电芯6刚好位于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的中心位置,这时候,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对卸料夹15两侧的压力相同,进一步使得电芯6两侧受到的压力相同,电芯6冷压的受力一致性高,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加工质量。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采用等长气管连接同一调压阀、同一三通接头,保证第一冷压气缸24与第二冷压气缸25的动作一致,最大限度提升冷压过程对电芯6的一致性。
在上述冷压过程中,由于自适应安装板23及自适应导轨副22的自适应作用,不会出现两块冷压块对卸料夹15施加的压力差值大的情况,避免冷压块对卸料夹15产生不平衡的冲击力,大幅度降低冷压块对卸料夹15产生过多磨损,有利于保护卸料夹15,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上安装有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所述预压弹簧组件27包括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23上的弹簧预压板271及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21侧部的弹簧预压柱272,所述弹簧预压板271具有通孔且该通孔套设入弹簧预压柱272上,弹簧预压柱272端部设置有弹簧限位螺母273,所述弹簧限位螺母273内侧壁与弹簧预压板271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弹簧预压柱272上的预压弹簧274,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中的弹簧预压柱272分别固定在冷压装置底板21的两个侧壁,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配合组成对中预压弹簧装置。
通过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对两个冷压气缸的横向移动提供一个浮动缓冲过程,避免出现硬性冲击,有利于保护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压块241上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座242,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座242上设置有连接导柱243,所述连接导柱243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块244,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块244与第一电极检测座242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连接导柱243上的压缩弹簧245,所述第二冷压块251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检测座252,所述第二电极检测座255上安装有第二电极检测块253。
在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对电芯6进行冷压时,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块244及第二电极检测块253分别压到电芯6的极耳两侧,第一电极检测块244及第二电极检测块253连接检测装置并对极耳进行短路测试,第一电极检测块244通过压缩弹簧245提供缓冲功能,避免出现硬冲击。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侧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安装架28,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架28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281及第二位置传感器282,所述第一冷压块241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281的第一感应片283,所述第二冷压块251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282的第二感应片284;
所述冷压装置底板21侧壁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安装架29,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架29上安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291,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291的第三感应片292。
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281、第二位置传感器282、第三位置传感器291、第一感应片283、第二感应片284及第三感应片292可实时监控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及自适应安装板23的位置,当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及自适应安装板23的移动距离超出预设值时,通过传感器输出报警信号,设备停机,有利于保护设备及产品。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分别通过第一冷压气缸座240及第二冷压气缸座250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23上,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座240及第二冷压气缸座250上均开设有便于调整安装位置的腰型孔;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导轨副22包括自适应直线导轨及自适应导轨座,所述自适应直线导轨固定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21上,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通过自适应导轨座安装在自适应直线导轨上。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3还包括输送皮带辊及辊安装板,所述输送皮带31绕设在输送皮带辊上,所述输送皮带辊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辊安装板上,所述辊安装板侧部安装有皮带辊驱动电机,所述皮带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皮带辊转动并进一步通过输送皮带辊带动输送皮带31运转;
所述输送装置3在其接收电芯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皮带31上的刮料装置4;
所述刮料装置4包括刮料装置底板41及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刮料装置底板41上的第一刮料导轨42、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所述第一刮料导轨42通过第一刮料导轨座421安装有刮料滑动安装板44,所述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的输出端连接到刮料滑动安装板44上并可驱动刮料滑动安装板44在第一刮料导轨42上滑动;
所述刮料滑动安装板44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座451及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所述第二刮料导轨座451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45,所述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刮料导轨45并可驱动第二刮料导轨45在第二刮料导轨座451上滑动,所述第二刮料导轨45上设置有电芯刮板座47,所述电芯刮板座47上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皮带31上的电芯刮板48;
所述第一刮料导轨42与第二刮料导轨45相互垂直设置。
具体地,当电芯6完成冷压后,卸料夹15携带完成冷压的电芯6移动到预设的卸料位置,到达卸料位置后,卸料夹驱动气缸14驱动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松开,这时候,刮料装置4中的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及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配合驱动电芯刮板48插入到卸料夹15中并将卸料夹15中的电芯6刮到输送装置3中的输送皮带31上,输送皮带31在皮带辊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将完成冷压的电芯6输送到下一工序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工艺,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
S1、上升夹取电芯6,通过卸料装置1驱动其卸料夹15上升到卸料位置,卸料夹15夹取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6;
S2、电芯6下降,卸料夹15夹取电芯6后,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下降到预设位置;
S3、电芯6旋转到位,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旋转预设角度并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的空间的上方;
S4、电芯6下降进入自适应冷压装置2,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下降并进入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的预设位置,使得夹紧电芯6的卸料夹14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1中的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的位置;
S5、电芯6不转移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自适应冷压装置2利用其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对夹持有电芯6的卸料夹15冷压,在冷压过程中同步对电芯6的极耳完成极耳短路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卸料夹15持续夹持电芯6,不转移电芯6到自适应冷压装置3上,在冷压过程中,自适应冷压装置3可自适应移动到冷压中间位置,该冷压中间位置为卸料夹15大概处于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的中间位置,避免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与卸料夹15之间出现偏摆;
S6、自适应冷压装置2复位,自适应冷压装置2完成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后,自适应冷压装置2驱动其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后退复位;
S7、电芯6上升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2,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上升到预设位置,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2的冷压区域;
S8、电芯6旋转下料,下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旋转预设的角度后到达下料位置,卸料夹15打开并松开对电芯6的夹持,通过刮料装置4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装置3的输送皮带31上。
具体地,电芯卷绕设备完成电芯卷绕后,卸料装置1通过其直线驱动组件12驱动卸料夹15上升到卸料位置,卸料夹15夹取电芯6,卷绕设备的卷针退针;进一步,卸料装置1中的直线驱动组件12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下降到预设位置,卸料夹15退出卷绕设备的卷绕区域;电芯6及卸料夹15下降到位后,卸料装置1中的旋转驱动组件13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绕着旋转安装板134的转动轴转动180°,转动到位后,卸料装置1中的直线驱动组件12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向下移动并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进入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的冷压位置;进一步,自适应冷压装置2通过其第一冷压气缸24、第二冷压气缸25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相向运动并冷压在卸料夹15的两侧,利用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对电芯6进行冷压。在电芯6进行冷压的过程中,卸料夹15一直保持对电芯6的夹持,不会松开电芯6,因此电芯6不会转移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电芯6不会因为转移过程中的卸料夹15的松开而产生松动、变形,可提升电芯的冷压质量。
在电芯6进行冷压过程中,自适应冷压装置2同步对电芯6的极耳进行短路测试。
另外,自适应冷压装置2可通过其自适应导轨副22及自适应安装板23将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自动浮动到卸料夹15两侧大致等距的位置,避免两个冷压块出现位置偏摆,进而可防止冷压块对卸料夹15产生激烈冲击,减小卸料夹15的损耗,也提高电芯6受压的一致性,提升冷压质量。
进一步,电芯6完成冷压后,自适应冷压装置2通过其第一冷压气缸24、第二冷压气缸25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反向运动并松开对卸料夹15、电芯6的压力,卸料夹15及电芯6倍冷压块松开后,所述卸料装置1中的直线驱动组件12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上升一定距离,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的冷压位置。
进一步卸料装置1中的旋转驱动组件13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反向旋转90°并使得电芯6移动到卸料位置,到达卸料位置后,卸料夹驱动气缸14驱动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松开,这时候,刮料装置4中的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及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配合驱动电芯刮板48插入到卸料夹15中并将卸料夹15中的电芯6刮到输送装置3中的输送皮带31上,输送皮带31在皮带辊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将完成冷压的电芯6输送到下一工序位置。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装置(1)、自适应冷压装置(2)及输送装置(3),所述卸料装置(1)包括卸料夹(15),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包括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皮带(31),所述卸料装置(1)可通过其卸料夹(15)夹取电芯(6)并连同电芯(6)旋转移动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可通过其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对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施压并进一步通过卸料夹(1)对电芯(6)冷压,冷压完成后,卸料装置(1)可通过其卸料夹(15)将电芯(6)旋转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3)的输送皮带(3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1)包括卸料装置底板(11)及设置在卸料装置底板(11)上的直线驱动组件(12),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的输出端安装有旋转驱动组件(13),所述旋转驱动组件(13)的输出端安装有卸料夹驱动气缸(14),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的卸料夹(15),所述卸料夹(15)用于夹取在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6),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及旋转驱动组件(13)可分别驱动所述卸料夹(15)直线及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2)包括安装在卸料装置底板(11)上的升降导轨(121)、升降丝杆螺母副(122)及升降驱动电机(123),所述升降导轨(121)上通过升降导轨座(124)安装有升降安装板(125),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122)的螺母固定连接到所述升降安装板(125)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23)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同步轮(126),所述升降丝杆螺母副(122)的丝杆一端设置有从动同步轮(127),所述主动同步轮(126)与从动同步轮(127)之间绕设有同步带(128),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23)可通过所述主动同步轮(126)、从动同步轮(127)及同步带(128)带动升降丝杆螺母副(122)转动并进一步通过升降丝杆螺母副(122)驱动升降安装板(125)在升降导轨(121)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13)包括安装在直线驱动组件(12)输出端的旋转电机安装座(131)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131)上的旋转电机减速机(132),所述旋转电机减速机(132)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133),旋转电机减速机(13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安装板(134),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安装板(134)上;
所述旋转安装板(134)上安装有卸料夹传感器(135),所述卸料夹(15)的其中一个夹爪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卸料夹传感器(135)下料架感应片(136),所述卸料夹传感器(135)及卸料夹感应片(136)用于感应卸料夹(15)的张开大小并可发出警报信号,所述卸料夹驱动气缸(14)用于驱动卸料夹(15)的两个夹爪打开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冷压装置(2)包括冷压装置底板(21)及设置在冷压装置底板(21)上的自适应导轨副(22),所述自适应导轨副(22)上安装有可在自适应导轨副(22)上滑动的自适应安装板(23),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5)及第二冷压气缸(25)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可分别驱动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相向运动并对电芯(6)施加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上安装有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所述预压弹簧组件(27)包括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23)上的弹簧预压板(271)及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21)侧部的弹簧预压柱(272),所述弹簧预压板(271)具有通孔且该通孔套设入弹簧预压柱(272)上,弹簧预压柱(272)端部设置有弹簧限位螺母(273),所述弹簧限位螺母(273)内侧壁与弹簧预压板(271)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弹簧预压柱(272)上的预压弹簧(274),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中的弹簧预压柱(272)分别固定在冷压装置底板(21)的两个侧壁,两组预压弹簧组件(27)配合组成对中预压弹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压块(241)上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座(242),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座(242)上设置有连接导柱(243),所述连接导柱(243)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电极检测块(244),所述第一电极检测块(244)与第一电极检测座(242)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连接导柱(243)上的压缩弹簧(245),所述第二冷压块(251)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检测座(252),所述第二电极检测座(255)上安装有第二电极检测块(2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侧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安装架(28),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架(28)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281)及第二位置传感器(282),所述第一冷压块(241)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281)的第一感应片(283),所述第二冷压块(251)侧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282)的第二感应片(284);
所述冷压装置底板(21)侧壁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安装架(29),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架(29)上安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291),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291)的第三感应片(292);
所述第一冷压气缸(24)及第二冷压气缸(25)分别通过第一冷压气缸座(240)及第二冷压气缸座(250)安装在自适应安装板(23)上,所述第一冷压气缸座(240)及第二冷压气缸座(250)上均开设有便于调整安装位置的腰型孔;
所述自适应导轨副(22)包括自适应直线导轨及自适应导轨座,所述自适应直线导轨固定安装在冷压装置底板(21)上,所述自适应安装板(23)通过自适应导轨座安装在自适应直线导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3)还包括输送皮带辊及辊安装板,所述输送皮带(31)绕设在输送皮带辊上,所述输送皮带辊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辊安装板上,所述辊安装板侧部安装有皮带辊驱动电机,所述皮带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皮带辊转动并进一步通过输送皮带辊带动输送皮带(31)运转;
所述输送装置(3)在其接收电芯(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皮带(31)上的刮料装置(4);
所述刮料装置(4)包括刮料装置底板(41)及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刮料装置底板(41)上的第一刮料导轨(42)、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所述第一刮料导轨(42)通过第一刮料导轨座(421)安装有刮料滑动安装板(44),所述第一刮料驱动气缸(43)的输出端连接到刮料滑动安装板(44)上并可驱动刮料滑动安装板(44)在第一刮料导轨(42)上滑动;
所述刮料滑动安装板(44)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座(451)及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所述第二刮料导轨座(451)上设置有第二刮料导轨(45),所述第二刮料驱动气缸(4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刮料导轨(45)并可驱动第二刮料导轨(45)在第二刮料导轨座(451)上滑动,所述第二刮料导轨(45)上设置有电芯刮板座(47),所述电芯刮板座(47)上设置有用于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皮带(31)上的电芯刮板(48);
所述第一刮料导轨(42)与第二刮料导轨(45)相互垂直设置。
10.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
S1、上升夹取电芯(6),通过卸料装置(1)驱动其卸料夹(15)上升到卸料位置,卸料夹(15)夹取卷绕设备上完成卷绕的电芯(6);
S2、电芯(6)下降,卸料夹(15)夹取电芯(6)后,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下降到预设位置;
S3、电芯(6)旋转到位,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旋转预设角度并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的空间的上方;
S4、电芯(6)下降进入自适应冷压装置(2),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下降并进入到自适应冷压装置(2)中的预设位置,使得夹紧电芯(6)的卸料夹(14)位于自适应冷压装置(1)中的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之间的位置;
S5、电芯(6)不转移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自适应冷压装置(2)利用其第一冷压块(241)及第二冷压块(251)对夹持有电芯(6)的卸料夹(15)冷压,在冷压过程中同步对电芯(6)的极耳完成极耳短路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卸料夹(15)持续夹持电芯(6),不转移电芯(6)到自适应冷压装置(3)上,在冷压过程中,自适应冷压装置(3)可自适应移动到冷压中间位置,该冷压中间位置为卸料夹(15)大概处于第一冷压块(241)与第二冷压块(251)的中间位置,避免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与卸料夹(15)之间出现偏摆;
S6、自适应冷压装置(2)复位,自适应冷压装置(2)完成冷压及极耳短路测试后,自适应冷压装置(2)驱动其第一冷压块(241)、第二冷压块(251)后退复位;
S7、电芯(6)上升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2),卸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上升到预设位置,使得卸料夹(15)及电芯(6)离开自适应冷压装置(2)的冷压区域;
S8、电芯(6)旋转下料,下料装置(1)驱动卸料夹(15)及电芯(6)旋转预设的角度后到达下料位置,卸料夹(15)打开并松开对电芯(6)的夹持,通过刮料装置(4)将卸料夹(15)上的电芯(6)刮到输送装置(3)的输送皮带(31)上。
CN202010892295.3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Pending CN112234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2295.3A CN1122342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2295.3A CN1122342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4261A true CN112234261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2295.3A Pending CN1122342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42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5299A (zh) * 2022-11-07 2022-12-02 无锡沃德倍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化生产线
CN11764431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焊接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5299A (zh) * 2022-11-07 2022-12-02 无锡沃德倍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化生产线
CN11764431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焊接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4261A (zh)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及冷压工艺
CN110814058A (zh) 一种热轧辅助轧制设备
CN108519326B (zh) 芯棒护套粘结界面测试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3304206U (zh) 一种电芯不转移冷压机构
CN204479101U (zh) 车灯调光马达总成自动化组装及检测设备
US106540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guide metal products
JP4021709B2 (ja) 缶巻締試験装置
CN210242726U (zh) 一种炼钢全自动化验系统的样品定位装置
CN107716674A (zh) 机器人滚边系统闭环控制方法
CN107096841A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汽车门盖防滑移冲铆机构
CN101574703B (zh) 一种筒节轧制工艺
CN110967250A (zh) 一种弹力织带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5138714A (zh) 钣金冲压成型自动化生产线
CN114632857A (zh) 钣金冲压成型自动化生产线
CN113984511A (zh) 一种钢管密闭装夹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硬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689463B (zh) 一种金属板连续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CN213304207U (zh) 一种电芯横向浮动自适应冷压装置
CN211318610U (zh) 一种电动撑杆性能测试装置
CN208500771U (zh) 一种支撑物布放装置
CN220638993U (zh) 辊压设备
CN109332511A (zh) 一种带有圆盘上料装置的冲压机器人
CN110802673A (zh)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加工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5493931U (zh) 仪用工频变压器自动整平装外壳及测试机构
CN207756766U (zh) 一种冲床送料机
CN203484549U (zh) 一种原钢板件自调整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