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403B -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0403B
CN112230403B CN202011308035.3A CN202011308035A CN112230403B CN 112230403 B CN112230403 B CN 112230403B CN 202011308035 A CN202011308035 A CN 202011308035A CN 112230403 B CN112230403 B CN 112230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fingerprint
optical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80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0403A (zh
Inventor
葛丛
李林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80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0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0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包括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物侧是凸面的S形弯月镜片,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镜头包括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以使所述镜头组的视场角FOV大于第一阈值。

Description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8日、中国申请号为201880002082.X、发明名称为“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光学指纹传感器采集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手指发生反射形成的反射光,反射光中携带手指的指纹信息,从而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其中,指纹识别装置中可以通过镜头系统对手指返回的光信号进行引导,反射光需经过镜头系统后到达光学指纹传感器。为了获得更多的指纹信息,需要尽可能扩大镜头系统的视场以采集更大面积的指纹图像,但这样就会导致所设计的镜头系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电子设备本身就小的纵向空间。因此,如何在不增加镜头系统长度的情况下获得合适的视场大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增加镜头系统长度的情况下获得合适的视场大小,以实现较大的指纹采集区域内的指纹信息的采集。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组,包括: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包括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物侧是凸面的S形弯月镜片,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镜头包括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以使所述镜头组的视场角FOV大于第一阈值,以及使所述镜头组的长度小于第二阈值。
其中,所述镜头组的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两项: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3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4。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通过布局不同光焦度的镜头,且每个镜头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以及通过设置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使得该镜头组具有较大的FOV,以实现较大指纹采集区域内的指纹信息的采集,提升采用该镜头组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识别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系包括:2.5<f1/R1<4和0.5<f1/R2<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系还包括:2.5<f1/R1<4和0.5<f1/R2<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系还包括:-1<f/f1<0、0<f/f2<1、-8<f1/f2<-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系还包括: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00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阈值为2.6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沿光轴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沿光轴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5<CT1/CT2<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与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满足:0.1<f/TTL<0.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组的成像面上的最大像高Y’、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和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满足:0.45<Y’/(f*TTL)<0.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1>1.54,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1>55.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2>1.54,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2>55.9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组还包括: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组的TV畸变小于5%,所述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大于30%,所述镜头组的F数小于1.6。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镜头系统,所述镜头系统包括一个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镜头组,或者包括沿径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镜头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该光学指纹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头系统的下方,用于接收经所述镜头系统传输后的光信号,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所述光信号中携带的指纹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支架,其中,所述镜头系统过盈装配于所述支架中。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纹识别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屏幕组件,该屏幕组件包括显示屏、泡棉和铜箔,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中的镜头系统的上方。其中,所述镜头系统上方对应的所述泡棉和所述铜箔的区域开孔,以使包括指纹信息的光信号进入所述镜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
图7(a)和图7(b)分别是图5所示布局的镜头组的像散图和畸变图。
图8是图5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MTF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另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图9所示布局的镜头组的像散图和畸变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MTF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另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是图13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像散图和畸变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布局的镜头组的MTF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指纹识别装置中包括的两个所述镜头组的位置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随着电子设备步入全面屏时代,电子设备正面指纹采集区域受到全面屏的挤压,因此屏下(Under-display或者Under-screen)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指将指纹识别装置例如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安装在显示屏下方,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不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除显示区域外的区域设置指纹采集区域。
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使用从设备显示屏的顶面返回的光来进行指纹感应和其他感应操作。该返回的光携带与该顶面接触的物体(例如手指)的信息,通过采集和检测该返回的光,实现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特定光学指纹传感器。光学指纹传感器的设计可以为通过恰当地配置用于采集和检测返回的光的光学元件来实现期望的光学成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适用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沿A-A’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20和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后面也简称为指纹识别装置)130,其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具有一个或多个感应阵列,所述感应阵列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局部区域,从而使得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指纹采集区域(或感应区域)10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
应当理解,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可以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感应阵列的面积不同,例如通过例如透镜成像的光路设计、反射式折叠光路设计或者其他光线汇聚或者反射等光路设计,可以使得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大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感应阵列的面积。在其他替代实现方式中,如果采用例如光线准直方式进行光路引导,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也可以设计成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感应阵列的面积相一致。
如图1所示,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之中,因此,使用者在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便可以实现指纹输入。由于指纹检测可以在屏内实现,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从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即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可以基本扩展到整个电子设备100的正面。
作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20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屏,其采用自发光显示单元作为显示像素,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屏。以采用OLED显示屏为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可以利用所述OLED显示屏120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的OLED显示单元(即OLED光源)作为光学指纹检测的激励光源。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也可以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指纹检测的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可以适用于非自发光显示屏,比如液晶显示屏或者其他的被动发光显示屏。以应用在具有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屏为例,为支持液晶显示屏的屏下指纹检测,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光学指纹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光学指纹检测的激励光源,所述激励光源可以具体为红外光源或者特定波长非可见光的光源,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下方或者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保护盖板下方的边缘区域,而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可以设置液晶面板或者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并通过光路引导以使得指纹检测光可以到达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或者,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下方,且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对扩散片、增亮片、反射片等膜层进行开孔或者其他光学设计以允许指纹检测光穿过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并到达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
并且,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感应阵列具体为光探测器(Photo detector)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统称为触摸)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时,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的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的指纹发生反射并形成反射光,其中所述手指指纹的纹脊和纹谷的反射光是不同的,反射光从所述显示屏120并被所述光探测器阵列所接收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检测信号。基于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指纹图像数据,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上,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透明保护盖板110,所述盖板110可以具体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在所述显示屏120实际上是指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110或者覆盖所述盖板110的保护层表面。另外,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具体为触控面板,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表面,也可以部分或者整体集成到所述显示屏120内部,即所述显示屏120具体为触控显示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包括光学检测单元134和光学组件132,所述光学检测单元134包括所述感应阵列以及与所述感应阵列电性连接的读取电路及其他辅助电路,其可以在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在一个芯片(Die);即所述光学检测单元134可以制作在光学成像芯片或者图像传感芯片(后面也称为光学指纹传感器或光学指纹传感器芯片)。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设置在所述光学检测单元134的感应阵列的上方,其可以具体包括光学滤波器(或称滤波片、滤光片(Filter))、光路引导结构以及其他光学元件,所述滤光片可以用于滤除穿透手指的环境光,而所述光路引导结构主要用于对向下传播的光线进行准直、调制或者汇聚等光路引导以实现将从手指表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导引至所述感应阵列进行光学检测。
在具体实现上,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与所述光学检测单元134封装在同一个光学指纹芯片,也可以将所述光学组件132设置在所述光学检测单元134所在的芯片外部,比如将所述光学组件132贴合在所述芯片上方,或者将所述光学组件132的部分元件集成在上述芯片之中。其中,所述光学组件132的光路引导结构有多种实现方案,比如可以具体为在半导体硅片或者其他基材制作而成的光路调制器或者光路准直器,其具有多个光路调制单元或者准直单元,所述光路调制单元或者准直单元可以具体为微孔阵列。或者,所述导光层也可以为光学透镜(Lens)层,其具有一个或多个透镜单元,比如一个或多个非球面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下面也称为镜头组)。从手指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经所述微孔阵列或者所述透镜单元进行光路准直或者汇聚之后,并被其下方的光学感应单元接收,据此,所述感应阵列可以检测出手指的指纹图像。
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40,比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例如可以通过焊盘焊接到所述电路板140,并通过所述电路板140实现与其他外围电路或者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元件的电性互连和信号传输。比如,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130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40接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的控制信号,并且还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40将所述指纹检测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或者控制单元等。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镜头组对来自显示屏上方的手指反射的光信号进行采集,并将该光信号引导至镜头组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该光信号中携带该手指的指纹信息,从而实现光学指纹识别。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首先简单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的可用于评价该镜头组性能的参数指标。
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用来表征镜头的视野范围,在镜头尺寸相等的情况下,镜头的FOV越大,表示该镜头能获得更大区域的信息,即采用该镜头能够获得的信息量更大。
光圈值或称F数(f-number,Fno):即镜头相对口径的倒数,用于表征透过镜头进入光学指纹装置的感应阵列的光线量。F数越小,表示进入镜头的光线量越多。
TV畸变:用于度量图像的视觉畸变程度。可以理解,TV畸变越小,成像效果越好。
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RI):指成像面上的不同坐标点的照度和中心点的照度之比,相对照度越小,成像面的照度越不均匀,容易产生某些位置曝光不足或中心过曝光的问题,影响成像质量;相对照度越大,成像质量越高。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镜头组30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31和第二镜头32。
其中,该第一镜头31包括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为物侧是凸面的S形弯月镜片,该第一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该第二镜头32包括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双凸面镜片,该第二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镜头可以为一个透镜即第一透镜,或者也可以为一组透镜,只要该组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负光焦度即可;同理,该第二镜头也可以为一个透镜即第二透镜,或者也可以为一组透镜,只要该组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即可。下面均以第一镜头为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镜头为第二透镜为例进行描述。该第一镜片和该第二镜片例如可以采用树脂材料或者其他塑料材质,这里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以使该镜头组的视场角FOV大于第一阈值,以及使该镜头组的长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该镜头组的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两项:该镜头组的焦距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f2、该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1、该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2、该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3和该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4。
该实施例中,该镜头组通过布局不同光焦度的镜头,且每个镜头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以及通过设置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使得在该镜头组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FOV,以实现较大的指纹采集区域内的指纹信息的采集,提升采用该镜头组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识别性能。或者说,在获得相同大小的FOV的情况下,减小该镜头组的长度,从而降低该镜头组装配于电子设备时所占用的纵向空间。
该镜头组的参数所满足的第一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关系:f1分别与R1和R2之间的关系,例如,f1/R2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1/R2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2分别与R3和R4之间的关系,例如,f2/R3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2/R4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f1和f2之间的关系,例如,f/f1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f2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f1/f2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1、R2、R3和R4之间的关系,例如,R1/R2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1/R3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1/R4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2/R3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2/R4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R3/R4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等。
以镜头组的FOV大于第一阈值以及该镜头组的长度小于第二阈值为目标,该第一阈值例如可以为100度,该第二阈值例如可以为2.6mm,通过对镜头组进行仿真,并结合经验值,可以得到上述参数之间应满足的该第一关系。
例如,该第一关系包括:2.5<f1/R1<4和/或0.5<f1/R2<2.0。
又例如,该第一关系包括:0.2<f2/R3<0.5和/或-2<f2/R4<-1。
又例如,该第一关系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1<f/f1<0、0<f/f2<1、-8<f1/f2<-4。
又例如,该第一关系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
应理解,该镜头组可以满足上述全部参数关系,也可以满足部分参数关系,只需要保证FOV大于第一阈值即可。例如,当满足2.5<f1/R1<4和0.5<f1/R2<2.0时,该镜头组可以达到FOV大于100度的需求,并有效降低该镜头组的长度(屏幕下表面到像面的距离),例如该镜头组的长度小于2.6mm,从而降低该镜头组装配于电子设备时所占用的纵向空间;进一步地,当满足0.2<f2/R3<0.5和/或-2<f2/R4<-1时,该镜头组的像差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提升镜头组的成像质量;进一步地,当满足-1<f/f1<0、0<f/f2<1、-8<f1/f2<-4时,可以降低该镜头组的景深,借此提升针对特定面上的成像质量,例如针对屏幕上表面的成像质量;进一步地,当满足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时,可以降低该镜头组的敏感度,即制造误差对成像效果影响的程度,从而提高该镜头组制造过程中的良品率。
基于此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镜头组中的各个参数,可以使得该镜头组具有FOV大、工作F数小、TV畸变小和相对照度大的性能,有利于提升采用该镜头组的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沿光轴方向的厚度CT1与该第二透镜沿光轴方向的厚度CT2之间也满足预设的关系,例如满足0.5<CT1/CT2<1.5,借此时该镜头组的结构更加坚固,从而提升该镜头组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otal TraceLength,TTL)与该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满足预设关系,例如满足0.1<f/TTL<0.2。在满足镜头组的成像需求时,维持该镜头组的小型化,提升该镜头组在电子设备中装配的自由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镜头组的成像面上的最大像高Y’、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和该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也满足预设关系,例如满足0.45<Y’/(f*TTL)<0.6。由于TTL的大小决定了该镜头组的焦距f的大小,或者说该镜头组的尺寸的大小,因此通过控制Y'、f和TTL三者之间满足预设关系,能够使得该镜头组在具有较短焦距和较大FOV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有效感光面积,即感应阵列的面积,从而提升成像分辨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也满足预设关系,例如该第一透镜的材料的直射率n1>1.54,该第一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1>55.50。出于满足色散要求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这样的配置可以提供合适的相差平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也满足预设关系,例如该第二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2>1.54,该第二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2>55.98。出于满足色散要求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这样的配置可以提供合适的相差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第一关系时,除了可以使FOV大于第一阈值,还可以使该镜头组的例如F数、TV畸变、相对照度等参数处于合适的范围内。例如,该镜头组的F数小于1.5,能够使得足够多的光线进入到镜头组,有利于采集微弱的指纹信号,同时还可以缩短曝光时间,降低功耗。又例如,该镜头组的TV畸变小于5%,有利于规避莫尔条纹对指纹成像的影响。又例如,该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大于30%,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镜头组还包括光阑(或者也可以称为光圈),该光阑设置于该第一镜头和该第二镜头之间。
该光阑可以用于调节光信号或成像范围的大小,通过设置光阑对光信号或成像范围进行调整,使携带指纹信息的光信号能够最大程度地成像于光学指纹传感器,使得该光学指纹传感器能够获得更多的指纹信息,进一步提升指纹识别的解析力。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该镜头组中的各个结构件(例如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阑)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和圆锥系数等物理参数,和/或,该镜头组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例如A2~A16中的偶次项等),使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上述的第一关系,进而使得该镜头组的FOV大于100度,该镜头组的TV畸变小于5%,该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大于30%,该镜头组的F数小于1.5,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可以应用于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中,该镜头组可以与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中的光学指纹传感器配合,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对较大指纹采集区域的指纹信息的成像;或者,该镜头组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对光学成像性能要求较高的设备或装置中,这里不作限定。
图4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400可以包括:红外滤光片(Infrared Filter,IR Filter)401、IR滤光片贴合胶402、芯片(DIE)403、DIE贴合胶404、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405、补强板406、支架407和镜头组409。
其中,该IR Filter用于过滤红外光,以避免红外光影响指纹成像;
IR滤光片贴合胶402用于贴合该IR滤光片401和DIE403;
DIE 403,可以为光学成像芯片等,其可以具体对应于图1中的光检测部分134,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获取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上方的手指的指纹图像;DIE 403可以与镜头组409配合使用,将经该镜头组409成像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DIE贴合胶404,用于固定DIE 403与FPC 405。
FPC405,用于连接该DIE403和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所安装的电子设备中的电路;
支架407,用于固定该镜头组409和DIE 403,以控制离焦和偏心的精度。
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400的上方还设置有屏幕组件,该屏幕组件包括显示屏410、泡棉411和铜箔4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镜头组409可以过盈装配于该支架407中,以使该镜头组409和DIE 403贴合在一起,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各个结构件可以通过胶粘合在一起,进一步该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中框408中。
由于镜头组409和显示屏410之间需要进行光信号的传递,因此,该镜头组409所对应的屏幕组件中的泡棉411和铝箔412需要开孔,以使该镜头组409的FOV范围内的光信号能够通过。
以下,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具体说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的性能。
实施例1
镜头组包括两个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和光阑,图5示出该镜头组的布局(layout),其中,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有:显示屏、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IR滤光片、滤光片贴合胶。该第一透镜为凹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凸透镜。
为便于区分和描述,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将显示屏的上下表面分别记为S1和S2,第一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3和S4,光阑的表面记为S5,第二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6和S7,IR滤光片的表面分别记为S8和S9,滤光片贴合胶的表面记为S10和S11,成像面为S12。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该镜头组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中的至少一项,和/或,该镜头组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2、A4、A6、A8、A10、A12、A14、A16,以使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上述第一关系,从而使得该镜头组的FOV大于100度,TV畸变小于5%,F数小于1.5,以及相对照度大于30%。
在实施例1中,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的第一关系以及其他预设关系包括:2.5<f1/R1<4,0.5<f1/R2<2.0,2.5<f1/R1<4,0.5<f1/R2<2.0,-1<f/f1<0,0<f/f2<1,-8<f1/f2<-4,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0.1<f/TTL<0.2,0.45<Y’/(f*TTL)<0.6,n1>1.54,v1>55.50,n2>1.54,v2>55.98。
例如,在实施例1中,可以设置该S1~S12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采用表1中对应的参数,S1~S12中的非球面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采用表2所示的参数。
表1
表面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有效直径 圆锥系数
S1 物面 无穷 1.500 BK7 2.800
S2 球面 无穷 0.730 1.888
S3 非球面 -0.917 0.369 APL5014CL 0.780 -0.793
S4 非球面 -3.314 0.209 0.334 -449.4978
S5 光阑面 无穷 0.029 0.198
S6 非球面 1.105 0.383 APL5014CL 0.230 -12.050
S7 非球面 -0.318 0.428 0.300 -0.152
S8 球面 无穷 0.21 D263TECO 0.714
S9 球面 无穷 0.020 BK7 0.714
S12 像面 0.619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1中,S9和S10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S11和S12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即S10和S9对应同样的参数,S12和S11的参数对应同样的参数,故S10和S11对应的参数未示出。
表2
表面 A2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3 2.376 -2.650 -15.248 103.052 -268.292 335.261 -162.505
S4 -6.043 827.466 -3.145e4 6.779e5 -8.129e5 5.054e7 -1.253e8
S6 1.219 -135.446 -1042.138 5.727e4 -4.766e4 -6.025e4 -9.217e7
S7 6.410 81.283 -996.731 9.470e4 -1.712e6 1.317e7 -3.648e7
基于表1和表2所示的参数,可以确定实施例1所示的镜头组的参数如下:TTL=2.37666mm(即S2到S12的距离),f1=-2.4486,f2=0.49849,f=0.444242mm,R1=-0.917,R2=-3.314,R3=1.105,R4=-0.318,Y’=0.61。其中,f1/R1=2.670229,f1/R2=0.738865,f2/R3=0.451122和f2/R4=-1.56758,f/f1=-0.181427,f/f2=0.891175,f1/f2=-4.91203,R1/R2=0.276705、R1/R3=-0.82986、R1/R4=2.883648、R2/R3=-2.9991、R2/R4=10.42138、R3/R4=-3.47484,f/TTL=0.186919,n1=n2=1.5445,Y’/(f*TTL)=0.577754,CT1/CT2=0.963446,v1=v2=55.9867。可以看出,该镜头组的参数均满足前述第一关系和前述其他预设关系。在上述参数下,图6至图8依次为该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像散图、TV畸变图和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FT)图。
从图6至图8所示的仿真图可以得出,该镜头组的FOV为105度,工作F数为1.47156,TV畸变为0.3268%,相对照度为30%。因此,在镜头组的参数满足前述的第一关系的情况下,该镜头组具有FOV大、工作F数小、TV畸变小和相对照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2
镜头组包括两个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和光阑,图9示出该镜头组的布局(layout),其中,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有:显示屏、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IR滤光片、滤光片贴合胶。该第一透镜为凹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凸透镜。
为便于区分和描述,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将显示屏的上下表面分别记为S1和S2,第一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3和S4,光阑的表面记为S5,第二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6和S7,IR滤光片的表面分别记为S8和S9,滤光片贴合胶的表面记为S10和S11,成像面为S12。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该镜头组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中的至少一项,和/或,该镜头组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2、A4、A6、A8、A10、A12、A14、A16,以使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上述第一关系,从而使得该镜头组的FOV大于100度,TV畸变小于5%,F数小于1.5,以及相对照度大于30%。
在实施例2中,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的第一关系以及其他预设关系包括:2.5<f1/R1<4,0.5<f1/R2<2.0,2.5<f1/R1<4,0.5<f1/R2<2.0,-1<f/f1<0,0<f/f2<1,-8<f1/f2<-4,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0.1<f/TTL<0.2,0.45<Y’/(f*TTL)<0.6,n1>1.54,v1>55.50,n2>1.54,v2>55.98。
例如,在实施例2中,可以设置该S1~S12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采用表3中对应的参数,S1~S12中的非球面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采用表4所示的参数。
表3
表面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有效直径 圆锥系数
S1 物面 无穷 1.5 BK7 2.800
S2 球面 无穷 1.030 2.054
S3 非球面 -0.765 0.352 APL5015AL 0.741 -2.086
S4 非球面 -1.646 0.198 0.328 -473.887
S5 光阑面 无穷 0.014 0.189
S6 非球面 1.081 0.345 APL5014CL 0.234 2.872
S7 非球面 -0.288 0.372 0.303 -0.287
S8 球面 无穷 0.21 D263TECO 0.450
S9 球面 无穷 0.02 BK7 0.553
S12 像面 0.537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2中,S9和S10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S11和S12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即S10和S9对应同样的参数,S12和S11的参数对应同样的参数,故S10和S11对应的参数未示出。
表4
表面 A2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3 2.993 -4.078 -28.910 222.140 -677.996 -1008.13 -586.197
S4 -11.368 1363.600 -5.817e4 1.460e6 -2.077e7 1.540e8 -4.570e8
S6 -3.335 -2.755 -1654.813 1.039e5 -1.132e6 -6.601e6 1.429e8
S7 9.852 -178.693 -1557.330 2.091e5 -4.405e6 3.892e7 -1.223e8
基于表3和表4所示的参数,可以确定实施例2所示的镜头组的参数如下:TTL=2.3775mm(即S2到S12的距离),f1=-3.3167,f2=0.47697,f=0.447816mm,R1=-0.765,R2=-1.646,R3=1.081,R4=-0.288,Y’=0.58。其中,f1/R1=3.042844,f1/R2=1.104462,f2/R3=0.224562和f2/R4=-1.70346,f/f1=-0.135019,f/f2=0.938877,f1/f2=-6.953687,R1/R2=0.36297、R1/R3=-0.51318、R1/R4=3.89286、R2/R3=-1.41384、R2/R4=10.725、R3/R4=-7.58571,f/TTL=0.188356,n1=n2=1.5445,Y’/(f*TTL)=0.544763,CT1/CT2=0.89425,v1=v2=55.9867。可以看出,该镜头组的参数均满足前述的第一关系和前述其他预设关系。在上述参数下,图10至图12依次为该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像散图、TV畸变图和MFT图。
从图10至图12所示的仿真图可以得出,该镜头组的FOV为110度,工作F数为1.46254,TV畸变为0.0603%,相对照度为30%。因此,在镜头组的参数满足前述的第一关系的情况下,该镜头组具有FOV大、工作F数小、TV畸变小和相对照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3
镜头组包括两个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和光阑,图13示出该镜头组的布局(layout),其中,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有:显示屏、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IR滤光片、滤光片贴合胶。该第一透镜为凹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凸透镜。
为便于区分和描述,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将显示屏的上下表面分别记为S1和S2,第一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3和S4,光阑的表面记为S5,第二镜头的两个表面分别记为S6和S7,IR滤光片的表面分别记为S8和S9,滤光片贴合胶的表面记为S10和S11,成像面为S12。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该镜头组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中的至少一项,和/或,该镜头组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2、A4、A6、A8、A10、A12、A14、A16,以使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上述第一关系,从而使得该镜头组的FOV大于100度,TV畸变小于5%,F数小于1.5,以及相对照度大于30%。
在实施例3中,该镜头组的参数满足的第一关系以及其他预设关系包括:2.5<f1/R1<4,0.5<f1/R2<2.0,2.5<f1/R1<4,0.5<f1/R2<2.0,-1<f/f1<0,0<f/f2<1,-8<f1/f2<-4,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0.1<f/TTL<0.2,0.45<Y’/(f*TTL)<0.6,n1>1.54,v1>55.50,n2>1.54,v2>55.98。
例如,在实施例3中,可以设置该S1~S12中的每个面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有效直径、圆锥系数采用表5中对应的参数,S1~S12中的非球面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采用表6所示的参数。
表5
表面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有效直径 圆锥系数
S1 物面 无穷 1.5 BK7 2.8
S2 球面 无穷 0.940 1.903
S3 非球面 -1.090 0.313 APL5014CL 0.611 -1.365
S4 非球面 -3.003 0.136 0.611 107.555
S5 光阑面 无穷 0.010 0.182
S6 非球面 2.124 0.348 APL5014CL 0.205 65.410
S7 非球面 -0.280 0.400 0.287 -0.406
S8 球面 无穷 0.21 D263TECO 0.533
S9 球面 无穷 0.02 BK7 0.591
S12 像面 0.597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3中,S9和S10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S11和S12可以认为是同一表面,即S10和S9对应同样的参数,S12和S11的参数对应同样的参数,故S10和S11对应的参数未示出。
表6
表面 A2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3 2.976 -3.625 -28.550 223.179 -676.039 1030.329 -651.376
S4 -5.917 1323.094 -5.719e4 1.414e6 -1.970e7 1.444e8 -4.283e8
S6 4.050 -182.362 -5319.101 1.587e5 3.753e5 1.918e7 -6.707e8
S7 6.008 -117.483 -1813.586 2.030e5 -4.438e6 3.874e7 -1.129e8
基于表5和表6所示的参数,可以确定实施例3所示的镜头组的参数如下:TTL=2.54mm(即S2到S12的距离),f1=-3.0433mm,f2=0.4557mm,f=0.397686mm,R1=-1.090,R2=-3.003,R3=2.124,R4=-0.280,Y’=0.501。其中,f1/R1=3.97817,f1/R2=1.848906,f2/R3=0.421554和f2/R4=-1.58229,f/f1=-0.130676,f/f2=0.872693,f1/f2=-6.678297,R1/R2=0.46474、R1/R3=-0.70768、R1/R4=2.65625、R2/R3=-1.52266、R2/R4=5.715278、R3/R4=-3.75347,f/TTL=0.156569,n1=n2=1.5445,Y’/(f*TTL)=0.495979,CT1/CT2=1.02029,v1=v2=55.9867。可以看出,该镜头组的参数均满足前述的第一关系和前述其他预设关系。在上述参数下,图14至图16依次为该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图、像散图、TV畸变图和MFT图。
从图14至图16所示的仿真图可以得出,该镜头组的FOV为105度,工作F数为1.41653,TV畸变为1.32%,相对照度为30%。因此,在镜头组的参数满足前述的第一关系的情况下,该镜头组具有FOV大、工作F数小、TV畸变小和相对照度高的性能。
应理解,表1至表6中的参数所对应的位置为空白,则表示无此参数或该参数的值为0。例如,材料一栏中的空白处可以表示空气;又例如,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2处空白表示该系数为0。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组提供了一种广角短焦镜头组,采用该镜头组能够采集更大区域的指纹信息,并且短焦设计使得该镜头组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纵向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上,增强了该镜头组的适用性。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包括镜头系统1710,该镜头系统1710可以包括一个镜头组,或者包括两个镜头组以进一步扩大指纹采集区域的面积。其中,每个镜头组例如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镜头组30。
当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中包括两个所述镜头组时,这两个镜头组沿径向并排设置,例如可以按照图18所示的方式设置,以进一步地扩大视场范围,以及降低镜头系统的总长度,从而降低装配时所占用的指纹识别装置1700的纵向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装置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镜头组,并通过在指纹识别装置内设置两个并排的该镜头组,有效地解决了扩大指纹采集区域面积以及减小镜头系统长度之间的矛盾。使得镜头系统的总长度可以小于2.6mm,并且可以实现4×7mm的视场范围,即该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采集区域可以达到4×7mm,从而可以获取用户手指的更多的指纹信息,提高指纹检测的可靠性,并提升用户进行指纹检测时的体验。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可以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1720例如图4中所示的DIE403,其设置在该镜头系统1710的下方,用于接收经该镜头系统1710传输后的光信号,并对该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该光信号中包括的指纹信息。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可以包括一个光学指纹传感器,该光学指纹传感器1720可以包括两个感应阵列,每个感应阵列对应一个镜头组,每个镜头组对应指纹采集区域中的一个子区域,每个镜头组用于将其对应的子区域内的光信号,引导至该镜头组下方相对应的感应阵列。或者,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中可以包括两个光学指纹传感器,该两个光学指纹传感器分别对应于该两镜头组,其中,每个镜头组用于将该镜头组所对应的子区域内的光信号引导至其对应的光学指纹传感器,并被该光学指纹传感器上的感应阵列采集。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可以对应于图4所示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400,该指纹识别装置1700还可以包括光学指纹识别装置400中的结构,例如IR滤光片301、支架407等,这里不作赘述。
应理解,图18仅仅是一个示意性的图示。在具体实现中,上述两个并排设置的镜头组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显示屏下方,如图20所示,上述两个镜头组在所述显示屏的成像区域构成在显示屏的指纹采集区域,且两个成像区域可以具有一定的交叠区。另一方面,上述两个镜头组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或称光学指纹传感器芯片、光学成像芯片、图像传感芯片等)可以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感应阵列,且此两个感应阵列上方覆盖有滤波片或者IR滤光片。基于上述结构,所述两个感应阵列的指纹采集范围可以分别对应于上述镜头组的两个成像区域,所述两个感应阵列分别检测到按压在所述显示屏的指纹采集区域的指纹图像的一部分(称为子图像),且所述交叠区采集到的图像可以用来进行对两个成像区域采集到的子图像进行拼接从而获取到较大面积的指纹图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镜头组为例进行描述,但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镜头组,这里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9所示,该电子设备1900包括指纹识别装置1910,该指纹识别装置191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装置1700,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400。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屏幕组件1920,包括显示屏、泡棉和铜箔,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1910中的镜头系统的上方;其中,所述镜头系统上方对应的所述泡棉和所述铜箔的区域开孔,以使包括指纹信息的光信号能够进入所述镜头系统。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电子设备1900可以为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车载电子设备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该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指纹识别装置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下方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所述镜头组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光信号引导至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中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信号中携带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所述镜头组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镜头包括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在物侧的近轴区域为凹面且近圆周区域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在像侧的近轴区域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所述第二镜头包括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的两个面中有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镜头组的成像面上的最大像高Y、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以及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满足第一预设关系:0.45<Y/(f*TTL)<0.6,以使所述镜头组的视场角FOV大于100度,以及使所述镜头组的长度小于2.6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和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之间,还满足第二预设关系:0.1<f/TTL<0.2,以使得所述镜头组的F数小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为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的相对照度大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的TV畸变小于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 1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 2 、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2.5<f 1 /R1<4、0.5<f 1 /R2<2.0、0.2<f 2 /R3<0.5、-2<f 2 /R4<-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的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 1 、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 2 ,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1< f/f 1 <0、0< f/f 2 <1、-8< f 1 /f 2 <-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一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2<R1/R2<0.5、-1<R1/R3<-0.4、2<R1/R4<4、-3<R2/R3<-1、5<R2/R4<12、-8<R3/R4<-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沿光轴方向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沿光轴方向的厚度CT2之间满足:
0.5<CT1/CT2<1.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 1 >1.54,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 1 >55.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 2 >1.54,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的色散系数v 2 >55.98。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的光阑。
12.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下方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镜头系统,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或者包括沿径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镜头组,所述镜头系统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光信号引导至光学指纹传感器;以及,
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头系统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所述光信号中携带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指纹采集区域的面积大于4 mm×7 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镜头系统过盈装配于所述支架中。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屏幕组件,包括显示屏、泡棉和铜箔,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中的镜头系统的上方;
其中,所述泡棉和所述铜箔中与所述镜头系统对应的区域上具有开孔,以使所述屏幕组件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光信号进入所述镜头系统。
CN202011308035.3A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30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035.3A CN1122304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14580 WO2020093312A1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011308035.3A CN1122304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1880002082.XA CN109564338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082.XA Division CN109564338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403A CN112230403A (zh) 2021-01-15
CN112230403B true CN112230403B (zh) 2022-09-30

Family

ID=6587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082.XA Active CN109564338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011308035.3A Active CN112230403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082.XA Active CN109564338B (zh) 2018-11-08 2018-11-08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9564338B (zh)
WO (1) WO20200933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449B (zh) 2018-12-03 2019-1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175536B (zh) * 2019-05-09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传感器、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777754B (zh) * 2021-09-13 2023-01-20 迪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系统、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9160B (en) * 2000-08-01 2001-10-11 Taiwan Nissin Koki Co Ltd Super wide angle camera lens
CN1362629A (zh) * 2000-12-26 2002-08-0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
JP2014149431A (ja) * 2013-02-01 2014-08-21 Konica Minolta Inc 遠赤外線用結像光学系,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0648B2 (ja) * 1991-08-07 1999-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解像光学素子及び光メモリ装置
US6464375B2 (en) * 1998-03-12 2002-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ns element and illumination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3478265B2 (ja) * 2000-06-12 2003-12-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装置
US6577456B2 (en) * 2001-03-29 2003-06-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Single focus lens
JP2007147830A (ja) * 2005-11-25 2007-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認識デバイス
JP5067863B2 (ja) * 2007-11-28 2012-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633054B2 (ja) * 2010-10-29 2014-12-03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装置
CN102486825A (zh) * 2010-12-06 2012-06-06 一品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影像撷取装置
CN102663381B (zh) * 2012-04-06 2014-04-2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低畸变单指指纹采集系统及降低梯形畸变的方法
KR101503982B1 (ko) * 2012-12-21 2015-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US9225888B2 (en) * 2013-11-19 2015-12-2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array system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WO2016027783A1 (ja) * 2014-08-20 2016-0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遠赤外線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WO2016205832A1 (en) * 2015-06-18 2016-12-22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Multifunction fingerprint sensor having optical sensing capability
JP6670565B2 (ja) * 2015-07-31 2020-03-2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積層レンズ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型
CN205486177U (zh) * 2016-03-25 2016-08-17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采集装置
CN107590425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静脉认证装置及其静脉认证方法
CN107728295B (zh) * 2017-11-21 2023-12-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8596136B (zh) * 2018-05-02 2021-10-26 苏州大学 指纹及静脉双重生物特征提取光学成像系统
CN108710869A (zh) * 2018-07-25 2018-10-26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幕下的指纹识别成像系统
CN111931659B (zh) * 2018-08-21 2021-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9160B (en) * 2000-08-01 2001-10-11 Taiwan Nissin Koki Co Ltd Super wide angle camera lens
CN1362629A (zh) * 2000-12-26 2002-08-0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
JP2014149431A (ja) * 2013-02-01 2014-08-21 Konica Minolta Inc 遠赤外線用結像光学系,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3312A1 (zh) 2020-05-14
CN109564338B (zh) 2020-12-11
CN112230403A (zh) 2021-01-15
CN109564338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6521B (zh)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1931659B (zh)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EP3623921B1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868742B (zh)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WO2020132974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73265B (zh) 镜头组件和指纹识别模组
CN210038312U (zh)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0102949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04386B (zh) 取像裝置
CN112230403B (zh)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13080B (zh) 镜头、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049955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O2020243936A1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295111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8569169U (zh)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8953768U (zh)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99212A (zh) 镜头系统、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77754B (zh) 镜头系统、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3035277A1 (zh) 镜头系统、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0038308U (zh) 镜头、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067796U (zh) 镜头系统、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9657940U (zh) 镜头系统、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89873A (zh) 光学物体纹路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