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71C -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71C
CN1122271C CN95190911A CN95190911A CN1122271C CN 1122271 C CN1122271 C CN 1122271C CN 95190911 A CN95190911 A CN 95190911A CN 95190911 A CN95190911 A CN 95190911A CN 1122271 C CN1122271 C CN 11222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
recording medium
disc recording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04A (zh
Inventor
中岛平太郎
北田隆治
小川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0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the original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larger recording capacity than the potential target mediu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discontinuous data, e.g.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s, computer programme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76Interpola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ata-processing equipment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 G06F2211/007Encryption, En-/decode, En-/decipher, En-/decypher, Scramble, (De-)compr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bstract

假定在CD-ROM上记录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为W、在该记录数据中有存取意义的有效数据的长度为D、作为复制品的CD-R空白盘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为m时,把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CD-ROM上使其具有W≥D、W>m的关系。而且,在记录数据长度W与有效数据长度D的关系为W>D的情况下,把无存取意义的伪数据随机地包括到上述记录数据中。进而,把一部分(例如,路径表)检索用的数据配置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进行记录。这样,使从CD-ROM向空白盘的违法拷贝在实质上成为无效,能够有效地保护CD-ROM的版权。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 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工业上利用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再生专且型光盘(CD-ROM等)、补写型光盘(CD-R等)、可以记录型光盘(磁光盘等)或磁盘等的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非法数据复制(拷贝)的记录方法;实现该数据记录方法的数据记录装置;在构成圆盘形记录媒体本身和使用这些圆盘记录媒体组成一个系统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非法数据复制的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通过光束进行信息信号记录/再生的圆盘形记录媒体(下面,单指光盘),有:记录着声音数据的所谓小型盘和记录着计算机数据的所谓CD-ROM的再生寄用型光盘;只能进行一次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以及不只能够再生而且能够记录和擦除的可以记录型光盘。
小型盘及CD-ROM等再生专用型光盘是根据要记录的信息信号、在其一个面上形成轨迹,该轨迹是由凹凸图形、即相位坑所形成的同心圆或螺旋形的轨迹。具体地讲,这种光盘是由具有透光性的聚碳酸酯和PMMA等那样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盘基枚、把在该盘基板的一个面上所形成的相位坑复盖起来所形成的由铝及金等金属构成的反射膜、以及以保护该反射膜为目的把上述反射模复盖起来所形成的保护层形成的。
当对这种再生专用型光盘进行信息信号的再生时,使来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在利用物镜使之聚焦的状态下从盘基板一侧照射过去,借助于例如光检出器把通过该光盘的相位坑调制了的反射光束检出,并将其变换成具有与上述反射光束光量对应的信号电平的检出信号,借此得到记录在再生专用型光盘上的信息信号的再生信号。
上述再生专用型光盘的特征是,能够廉价地向市场供应大量产品(光盘),但是,另一方面,当需要少量产品时,就不合适了。因此,对于需要量小的产品,使用补写型光盘,使各种数据简易地由用户来提供。
这种补写型光盘具有利用色素物理化学变化的记录方式、利用单层膜的穿孔记录方式、利用多层膜的穿孔记录方式、相变化记录方式、和磁泡成形记录方式等再生时,与上述再生专用型光盘一样,使来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具有再生用的弱的光输出)在利用物镜使之聚焦的状态下从盘基板一侧照射过去,借助于例如光检出器把通过预先记录的坑调制了的反射光束检出,并将其变换成具有与上述反射光束光量对应的信号电平的检出信号,借此得到记录在补写型光盘上的信息信号的再生信号。
还有,当对上述补写型光盘进行信号信息的记录时,使来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具有记录用的强的光输出)在利用物镜使之聚焦的状态下从盘基板一侧照射过去,通过与信息信号对应对光束进行调制和对光束的输出进行开关控制从而沿着光盘的记录轨迹形成对应于信息信号的坑(这种坑与再生专用型光盘上记录的坑大致一样)。
具体地讲,在单层膜穿孔记录的情况下,在记录轨迹中受到强光束照射的那部分膜上开出了孔,这种孔作为坑来记录信息。在多层膜穿孔记录的情况下,在记录轨迹中受到强光束照射的那部分例如第一层膜上开出了孔,这种第一层上的孔作为坑来记录信息。
在相变化记录的情况下,记录轨迹中受到强光束照射了的那部分从非晶状态变成结晶状态,变成结晶状态的那部分作为坑来记录信息。在磁泡成形记录的情况下,记录轨迹中受到强光束照射了的那部分记录膜凸起,该凸起的部分作为坑来记录信息。
特别是,在上述补写型光盘中形成了用于控制光束跟踪的导向槽(前置槽部分),使该前置槽部分的相对端面沿着轨迹形成有给定幅度和给定周期的正弦波形(一般,称为颤动波形),利用光束从光学上检出该颤动波形,借此获得作为绝对时间信息的颤动信号。
该颤动信号可用为这种记录/再生装置的系统控制,特别是可用为在光盘上记录坑时的定时信息,还有,可将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例如对主导轴马达进行伺服控制。在这里的伺服控制是,控制主导轴马达的转速,使颤动信号的周期恒定。
在上述补写型光盘中,一般采用在前置槽部分上把坑记录下来的槽记录方式,在记录补写数据的情况下,从光学上检出在前置槽部分上所形成的颤动波形,基于由此得到的颤动信号周期,取得同步,同时,寻找目标位置。在找到目标位置的阶段中,通过给定格式把补写数据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再生时,与上述相同地寻找目标位置,在找到目标位置的阶段中,例如以在补写数据中插入的帧同步信号为基础,顺序读出例如2K字节的数据。
这样,因为再生专用型光盘的再生原理与补写型光盘相同,所以,即使把补写型光盘装入对再生专用型光盘进行信息信号再生的再生装置中,也能够与再生专用型光盘完全没有区别地把补写型光盘上记录着的数据再生出来。
而且,补写型光盘的特征是,多少张光盘都能够用比较简易的设备很容易地制作出来。
由于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利用补写型光盘进行违法拷贝。
即,例如终端用户等把对再生专用型光盘进行信息信号再生的再生装置连接到该用户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的一个外部输入/输出端子上,把对补写型光盘进行信息信号记录/再生的外部存储装置连接到该个人计算机的另一个外部输入/输出端子上,从而组成计算机系统,利用外部存储装置把利用再生装置读出的再生专用型光盘中的记录数据一模一样地写入补写型光盘内,就形成制作再生专用型光盘的所谓盗版制作系统了。
这时,在再生专用型光盘为记录着计算机数据(包括计算机程序)的CD-ROM情况下,能够容易制作出游戏软件等盗版软件,在上述再生专用型光盘为记录着音乐信息的小型盘情况下,能够容易制作出盗版的小型盘。
因为计算机的程序等是根据版权受到保护的作品,所以,除了正式的用户,即在允许使用的合同(软件执照)上被同意登记的用户拷贝备份盘和拷贝到硬盘内的情况以外,其它拷贝都是违法的。
以贩卖获利为目的,把作品CD-ROM上的记录数据一模一样地拷贝到补写型光盘上的行为是违法的,必须防止获得这种非法利润的行为。
还有,例如在企业内部和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正式用户向非正式用户无偿散发软件等行为也引起了重视。
现在,提出了各种防止拷贝的方法,虽然已达到实用化,但是,在另一方面,现在一种躲避防止拷贝、称为“拷贝工具”的软件(程序等)已在市场上出售,实质上,现在,防止违法拷贝除了依赖于用户的良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各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过拷贝工具等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违法拷贝、能够保护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作品(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方法。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实现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违法拷贝的数据记录方法的数据记录装置。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违法拷贝的数据记录形态的圆盘形记录媒体。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把多个使用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外部存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上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外部存储装置上的各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违法拷贝的计算机系统。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拷贝工具等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相互之间进行违法拷贝、能够保护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作品(记录数据)的数据复制防止方法。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一种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方法,当假定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中所确定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为M、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为W、在上述记录数据中有访问意义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为D时,具有作成上述记录数据使其满足关系M≥W≥D的步骤(a)和把在步骤(a)中作成的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步骤(b)。
这样,在把记录数据对另一个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记录数据长度W的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的情况下,当有效数据的长度D例如与记录数据的长度W相同时,例如,即使是强制地进行复制操作,也会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想从上述有效数据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和信息,但是,因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不全,所以,没有作为复制品的价值,即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有效数据长度小于记录长度W的情况下,可以把有效数据在空间上分离开来进行记录、把重要的关键文件记录到例如数据记录的最后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当把记录数据对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时,因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特别是,在上述方法中,与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假定可以记录数据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为m时,在上述步骤(a)中,在想作成具有W>m关系的上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当把记录数据对作为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数据的复制时,如上述那样地,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记录到该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记录数据的长度W与有效数据长度的关系为W>D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a)中,也可以通过把无效数据附加到上述有效数据上来作成具有W>m关系的上述记录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复制时如果不摘除上述无效数据则有效数据的复制就不能完成的记录形态,这样,对那些违法拷贝的人来说就能够加大进行检出无效数据和摘除该无效数据作业的难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实现违法拷贝的概率。这实质上防止了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使上述无效数据具有不可见属性。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人,必须一边看着显示器上所显示的操作画面一边进行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违法拷贝,例如利用DIR指令寻找无效数据的位置并摘除该无效数据,借此虽然有可能进行有效数据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但是,如果上述无效数据具有不可见属性,则即使进行上述那样的操作也无意义,可以可靠地防止依靠熟练人员的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把上述有效数据中的一部分数据再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再定位了的那一部分数据被记录在作为上述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对于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拷贝的,借此能够防止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把上述一部分数据配置在上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这时,例如在强制地把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有效数据向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复制的情况下,因为设定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所以,在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数据记录成在上述有效数据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数据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记录成缺少了上述那一部分数据,使得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实质上成为不可能的状态了。
还有,在上述方法中,使上述有效数据由多个文件组构成的实数据和用于检索实数据的检索用数据构成,可以把上述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上述一部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是把缺少了上述一部分数据(即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记录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以,即使把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装入例如外部存储装置或再生装置上进行再生,由于不能对有效数据进行检索,所以,实质上该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变成没有用的了,实质上能够防止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违法拷贝。
再者,作为上述检索用数据可以假定为:上述有效数据中所包括的执行文件的检索用关键文件、和上述有效数据中所包括的文本文件的检索用关键文件。
其次,与本发明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是一种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装置,它具有:当假定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中所确定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为M、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为W、在上述记录数据中有访问意义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为D时,作成满足关系M≥W≥D的上述记录数据的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和把在上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中制作成的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
这样,在把记录数据对另一个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记录数据长度W的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的情况下,当有效数据的长度D例如与记录数据的长度W相同时,例如,即使是强制地进行复制操作,也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想从上述有效数据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的信息,但是,因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不全,所以,没有作为复制品的价值,即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有效数据长度小于记录长度W的情况下,可以把有效数据在空间上分离开来进行记录、把重要的关键文件记录到例如数据记录的最后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把记录数据对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时,因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与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当假定可以记录数据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为m时,上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可以构成为作成具有W>m关系的上述记录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对作为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数据的复制时,如上述那样,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记录到该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具体地讲,在上述记录数据的长度W与有效数据长度的关系为W>D的情况下,上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构成为通过把无效数据附加到上述有效数据上来作成具有W>m关系的上述记录数据。
这样,首先,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对有效数据附加无效数据、作成上述记录数据。此后,利用数据记录装置把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把上述记录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时,可以采用如果不摘除上述无效数据则有效数据的复制就不能完成的记录形态,这样,对于那些违法拷贝的人来说能够加大进行检出无效数据和摘除该无效数据作业的难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实现违法拷贝的概率。这实质上防止了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在上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中可以设置属性设定装置,把上述一部分数据作为不可见属性设定于有效数据管理文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利用上述属性设定装置使上述无效数据具有不可见属性,所以,在下面那样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即,例如那些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人必须一边看着显示器上所显示的操作画面一边进行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违法拷贝,例如利用DIR指令寻找无效数据的位置并摘除该无效数据,借此虽然有可能进行有效数据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但是,如果上述无效数据具有不可见属性,则即使进行上述那样的操作也无意义,可以可靠地防止熟练人员的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在上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中可以设置改变配置装置,以便把上述有效数据中的一部分数据重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地,虽然利用记录数据作成装置把无效数据附加到有效数据上来制作记录数据,但是,因本发明中,进而利用再定位装置把一部分有效数据的数据配置改变以后再最终作成记录数据。然后,利用记录装置把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
因而,在把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的记录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情况下,因为再定位了的那一部分数据记录在上述作为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对于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以后拷贝的,并且,无效数据也记录上来了,借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利用上述改变配置装置从上述有效数据中取出一部分数据,将其配置到上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述改变配置装置、把利用记录数据作成装置作成的记录数据的一部分有效数据取出,将其再定位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作成最终的记录数据。
这样,例如在强制地把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有效数据向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复制的情况下,因为设定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所以,作为在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数据,记录成在上述有效数据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数据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记录成缺少了那一部分数据,使得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实质上成为不可能的状态了。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可以使上述有效数据由由多个文件组构成的实数据和用于检索实数据的检索用数据构成,把上述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上述一部分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是把缺少了上述一部分数据(即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记录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以,即使把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装入例如外部存储装置或再生装置上进行再生,由于不能对有效数据进行检索,所以,实质上该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变成没有用的了,借此实质上能够防止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违法拷贝。
再者,作为上述检索用数据可以假定为:上述有效数据中所包括的执行文件的检索用关键文件、和上述有效数据中所包括的文本文件的检索用关键文件。
其次,与本发明有关的圆盘形记录媒体构成为:当假定在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中所确定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为M、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为W、有访问意义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为D时,记录满足M≥W≥D关系的上述记录数据。
这时,在使用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上连接着的外部存储装置(由圆盘形记录媒体用的记录/再生装置等构成)把上述圆盘形记录装置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复制到另一个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记录数据长度的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情况下,当有效数据的长度D例如与记录数据的长度W相同时,例如,即使是强制地进行复制操作,也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想从上述有效数据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和信息,但是,因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不全,所以,没有作为复制品的价值,即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有效数据长度小于记录长度W的情况下,可以把有效数据在空间上分离开来进行记录、把重要的关键文件记录到例如数据记录的最后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把记录数据对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的情况下,因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复制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特别是,与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当假定可以记录数据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为m时,如果使上述记录数据满足W>m的关系,则对作为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数据的复制时,如上述那样地,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状态下记录到该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所以,实质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中,可以在把上述有效数据的一部分对另一部分进行了重新配置的状态下进行记录。这样,在把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的记录数据复制到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具有小于记录数据长度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上的情况下,因为分离了的上述那一部分数据记录在上述作为复制品的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对于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拷贝的,能够防止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圆盘形记录媒体上,也可以把上述一部分数据记录到上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这时,例如在强制地把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复制的情况下,因为设定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该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所以,作为在上述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数据,记录成在上述有效数据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数据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记录成缺少上述那一部分数据,使得向另一个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实质上成为不可能的状态了。
其次,与本发明有关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具有从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中再生信息数据的第一存储装置,把信息数据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第二存储装置、控制上述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系统,它设置有:判别在上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信息数据的数据长度W的数据长度判别装置;判别上述数据长度W与上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中所确定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的大小关系的判别装置;当上述判别装置判别出W>m时,制约把上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信息数据向上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的复制制约装置。
这样,在把利用第一存储装置再生的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中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情况下,首先,在判别装置中判别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W和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当该判别结果为W>m时,利用复制制约装置制约上述复制。
因而,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为复制禁止对象的圆盘形记录媒体情况下,如果预先设定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则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向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受到复制制约装置的制约。
而且,在上述构成中,如果在上述复制制约装置中设有禁止把上述记录数据向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的禁止复制装置,则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情况下,根据判别装置中的判别结果,触发上述复制禁止装置,禁止把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向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实质上可以防止违法拷贝。
还有,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在上述复制制约装置中设置产生表示数据复制实质上是无效的警告的警告发生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设置上述复制禁止装置,当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时,因为是在缺少了超出最长可以记录数据长度的那一部分数据的情况下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所以,从上述警告发生装置产生的“表示数据复制实质上是无效的警告”是有意义的,例如通过该警告能够使要进行违法拷贝的用户知道:违法拷贝实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如果在上述警告发生装置中设置复制禁止装置,就能够完全防止违法拷贝的进行。即,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哪怕一部分数据也不会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能够达到可靠地防止违法拷贝。
其次,与本发明有关的数据复制防止方法是一种防止把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长度W的信息数据向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为m的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的数据复制防止方法,把上述记录数据的长度W与上述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的大小关系加以比较,在该比较结果为W>m的情况下,制约把在上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信息数据向上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复制。
这样,在把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数据复制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情况下,首先,判别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长度W和第二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此后,当上述判别结果为W>m时,对数据复制进行制约。
因而,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为复制禁止对象的圆盘形记录媒体情况下,如果预先设定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则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向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受到数据复制上的制约。
而且,在把上述复制上的制约设定成至少禁止把上述记录数据向上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进行数据复制的情况下,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时,根据该判别结果,禁止把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向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实质上可以防止违法拷贝。
还有,在把上述数据复制上的制约设定成至少产生表示数据复制实质上是无效的警告的情况下,当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数据的长度大于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时,因为是在缺少了超出最长可以记录数据长度的那一部分数据的情况下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所以,上述警告是有意义的,例如通过该警告能够使想要进行违法拷贝的用户知道:违法拷贝实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如果与上述警告的同时执行禁止复制,就能够完全防止违法拷贝的进行。即,在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哪怕是一部分数据也不会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能够达到可靠地防止违法拷贝。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示出CD-ROM上记录着的文件格式(对应于ISO966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2为示出用于作成CD-ROM的制作工序的工序框图;
图3为示出用于对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编辑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图;
图4为示出数据编辑工序和原版制作工序中所使用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操作原理的流程图;
图5为概念性地示出向CD-ROM记录的格式和能否把CD-ROM的记录数据拷贝到空白盘上的说明图;
图6为示出在进行从CD-ROM向空白盘的盘拷贝情况下,用户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代表例的构成图;
图7为示出对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数据进行编辑的计算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8为示出装入计算机中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数据编辑处理装置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9为示出数据编辑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数据编辑处理装置构成要素之一、即信息表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11为示出信息表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2为示出数据编辑处理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伪数据设定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13为示出伪数据设定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其一);
图14为示出伪数据设定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其二);
图15为示出伪数据设定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16为示出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7为示出数据编辑处理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文件指针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18为示出文件指针作成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9为示出数据编辑处理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改变配置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20为示出改变配置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21为示出信息表作成装置中作成的信息表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22为示出伪数据设定装置中作成的伪表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23为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构成要素之一、即原版制作装置的构成图;
图24为示出以用户组成的个人计算机为主体的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存储装置之一、即CD-ROM驱动器的构成图;
图25为示出以用户组成的个人计算机为主体的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存储装置之一、即CD-R驱动器的构成图;
图26为示出促成禁止用户违法拷贝的方法(复制制约装置)中的复制禁止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27为示出复制禁止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28为示出促成禁止用户违法拷贝的方法(复制制约装置)中的警告发生装置的处理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29为示出警告发生装置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标号一览表标号                       项目1                          计算机2                          汇集文件用的硬盘3                          数字VTR4                          大容量存储装置5                           原版制作用的硬盘6、7、8                     接口电路11                          盘驱动器12                          摄像机13                          图像读出装置14                          外部设备15                          键输入装置16、17、18、19、21          接口电路22                          显示装置31                          个人计算机32                          CD-ROM驱动器33                          CD-R驱动器34                          接口电路35                          键输入装置36、37                      接口电路41                          程序ROM42                          数据ROM43                          工作用的RAM44                          数据RAM45                          输入端口46                          输出端口51                          数据编辑处理装置52                          判别装置53                          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54                          信息表作成装置55                          伪数据设定装置56                          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7                          改变配置处理装置61                          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2                          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3                          文件属性取出装置64                          检索用数据作成装置65                          信息表登记装置66                          数值判别装置67                          检索用数据长度运算装置68                          最长数据长度接受装置69                          剩余空间数据长度运算装置70                          错误消息输出装置81                          判别装置82                          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83                          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84                          错误消息输出装置85                          伪数据用目录设定装置86                          伪表作成装置87                          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88                          检索用数据长度运算装置89                          剩余空间数据长度运算91                          判别装置92                          随机数发生装置93                          伪用记录作成装置94                          信息表记录移动装置95                          伪用记录插入装置101                          数据长度/LBN变换装置102                          信息表读出装置103                          EOF判别装置104                          文件组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5                          文件单位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6                          文件指针登记装置111                          消息输出装置112                          判别装置113                          标志设定装置114                          检索用数据传送装置115                          信息表读出装置116                          文件读出装置117                          伪数据读出装置118                          数据传送装置121                          玻璃原盘122                          主导轴马达123                          气体激光器124                          CD用信号发生器125                          光调制器126                          记录光学系统127                          进给机构128                          伺服控制电路129                          子码发生器130                          系统控制器131                          物镜132                          聚焦用的音圈(ボィスコィル)133                          反射镜134                          聚焦误差检出器135                          进给台136                          进给马达137                          转速检出器138                          位置检出器141                          主导轴马达142                          光探头143                          信号再生系统144                          激光光源145                          物镜146                          二维激励器147                          聚焦线圈148                          踪线圈149                          光检出器150                          准直透镜151                          相位衍射栅152                          分光镜153                          成像透镜154                          监视器用的光检出器155                          监视器用的前置放大器156                          APC电路157                          前置放大器158                          矩阵电路159、160                     相位补偿电路161                          二值化电路162、163                     驱动电路164                          PLL电路165                          解调电路166                          系统控制器167                          马达驱动电路168                          主导轴伺服电路171                          光头173                          信号处理系统174                          激光调制电路175                          颤动检出电路176                          ATIP解调电路177                          ATIP解码器178                          数据编码器201                          禁止复制装置202                          输出端口203                          输入端口204                          数据RAM205                          TOC数据接受装置206                          记录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7                          ATIP信息接受装置208                          最开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9                          数据长度判别装置210                          禁止再生要求装置211                          禁止记录要求装置212                          显示装置213                          错误消息输出装置221                          警告发生装置222                          警告用消息输出装置223                          键输入数据接收装置224                          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首先,参照图1~图23,说明把本发明的数据记录方法和实现该数据记录方法的数据记录装置用于再生专用型光盘(例如,CD-ROM)上的实施例(下面,仅简单地表示为与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方法和与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
还有,在说明与上述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装置的同时,根据图24~图29说明用于连接了多个外部存储装置而组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上的一例。
在这里,作为连接到上述计算机系统的主体(即,例如,个人计算机)上的多个外部存储装置,可以举出:能够再生利用与上述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CD-ROM上记录数据的外部存储装置(一般,称为CD-ROM驱动器);和装有只能对计算机数据等进行一次记录的补写型光盘的外部存储装置(称为CD-R驱动器)。再者,CD-ROM为“小型盘只读存储器”的略语,CD-R为“可记录的小型盘”的略语。在下面的说明中,把再生专用型光盘记为CD-ROM;把补写型光盘记为CD-R;特别是,把没有记录数据的CD-R记为空白盘。
还有,在下面的说明中,把制作CD-ROM时操作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人称为操作员,把使用正式购入的CD-ROM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者称为用户。
[CD-ROM和CD-R的文件格式]
在说明与上述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方法等以前,首先,简单地说明把所使用的圆盘形记录媒体、即CD-ROM的文件格式特定为ISO 9660规格。
ISO 9660是以以前提出的HSF(高共享文件格式)为基础、经过完善和修改的标准。该标准不是IBM兼容机的MS-DOS(注册商标)、也不是Apple Macintosh(注册商标)的HFS,而是经过对CD-ROM认真考虑而设计的。
首先,说明在最初说明该文件格式时所用的有关术语。
◇存储体(Volume):简单地就是指一张CD-ROM盘。
◇存储体组(Volume Set):是指构成一个应用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存储体。
◇存储体描述符(Volume Descriptor):是指接收与该存储体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描述符。
◇范围(Extent):是指连续区段的集合。
◇逻辑段(Logical Sector):是指盘上信息的分割单位,一般,为2K个字节(2048个字节)。
◇逻辑块(Logical Block):是指细分逻辑段的单位,逻辑段为2K个字节时,将其细分为512个字节、1K个字节、或2K个字节的逻辑块。逻辑块最佳的最小尺寸虽然依赖于应用程序,但是,经常采用2K个字节。
◇逻辑块数(Logical Block Number,LBN):假定CD-ROM可以记录的时间为60分钟时,因为每一秒钟能够设定2K个字节的逻辑块75个,所以,全部为75×60×60=270000个(LBN:0~269999)。还有,假定可以记录的时间为74分钟,就能够同样地设定逻辑块330000个(LBN :0~329999)。
为了把实际光盘(CD-ROM)的物理地址变换成逻辑地址,利用下面的变换式即可。即,假定绝对时间为m分s秒f帧时,则:
LBN=(((m×60)+s)*75+f)-150在这里,-150为CD-ROM在前间隙2秒钟内的影响。
而且,ISO 9660的文件结构如图1所示,LBN 0~15这16个逻辑块称为系统区SA,在ISO 9660中,该SA区的使用方法由用户自由决定。虽然考虑了各种使用方法,但是,在这里存在着通过OS(操作系统)访问不了的地址。
数据区DA为从LBN 16开始,一直到物理上可以记录的最后一个LBN。如果CD-ROM在该数据区DA内从程序开始就使用多媒体,那末,虽然收录了图像和声音,但是,为了在计算机中使用这些信号,即为了识别这些信号,必须记下文件是在哪个区内编成的。
在ISO 9660中,虽然在数据区DA的起始部分中设置了一个区,在该区内定义并登记着记下了上述文件编成的数据(为了方便,记为检索用数据),但是,在该检索用数据中,包括了存储体、即该CD-ROM的目次和目录和表示文件的数据结构。
具体地讲,该检索用数据从最前头开始由存储体描述符VD、路径表PT、根目录RD、子目录CD构成,其后,接连排列实际的文件组。
该检索用数据借助于写在存储体描述符VD上的根目录RD有关的信息和与路径表PT有关的信息到达低层子目录CD和实际文件。该存储体描述符VD的记录位置在ISO 9660中为到达记录地址(逻辑块)所指定的唯一位置。
总之,在根据ISO 9660的情况下,只有存储体描述符VD记录在被确定的位置上,其它路径表PT等的记录位置能够由用户自由决定。一般,在图1所示位置上记录检索用数据。
其次,下面稍详细地说明有关各个检索用数据的内容,首先,存储体描述符VD是记录着把CD-ROM视为出版物时的基本信息和用于计算机访问的索引所在地址等的文件,如上述那样地,从LBN 16开始记录。一个存储体描述符VD占一个段。
路径表PT基于下述事实而设置。即,CD-ROM是以小型盘技术为基础的本来存取就困难的器件。因而,在CD-ROM上制作了多个文件的情况下,在访问目标文件时,因为直到找到目标文件必须从根目录RD开始依次探索各层,所以要多次重复查找操作,要求用户非常耐心。
为了改善这样的状态,在ISO 9660中,要在开始作成示出目录文件的前头的一览表(称为路径表)。具体地讲,把序号依次加到全部子目录CD上,将其位置(LBN)等编成一览表,作成上述路径表PT。
由此,在对CD-ROM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参照路径表PT以后,能够以最短时间到达子目录CD,结果是,能够使向着访问对象文件的寻找动作次数达到最低限度。
因而,在利用CD-ROM驱动器的再生操作中,借助于与最初读出TOC的同时读出上述路径表PT并送至驱动器内的RAM中,对CD-ROM只访问一次就能够到达目标文件。这是因为CD-ROM构成了再生专用型存储器,所以才能够实现。再者,路径表PT由多个可变长度的记录构成。
根目录RD在下一层公布子目录CD的情况下登记那些子目录CD的位置(LBN)等,还有,在下一层公布直接文件的情况下,根目录RD以所谓一览表的形式登记那些文件位置(LBN)等,所以,根目录RD是通过其上一层的某一存储体描述符VD来检索子目录CD或文件用的。
子目录CD以所谓一览表的形式登记在下一层所公布的文件位置(LBN)等,所以,子目录CD是通过其上一层的某一根目录RD或路径表PT来检索文件用的。
另一方面,CD-R采用与上述CD-ROM文件格式相同的格式。即,CD-R借助于原原本本地沿袭CD-ROM的文件格式与CD-ROM同样地构成,在参照检索用数据的同时读出所需的文件。因而,利用CD-ROM驱动器再生CD-R上记录的数据也是可能的。
而且,对该CD-R进行数据记录/再生的CD-R驱动器在采用在前置槽中记录信息坑序列的槽记录方式记录所需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通过在光学上检出在前置槽中形成的颤动形状而得到的颤动信号周期而获得段同步,此后,寻找目标段,在找到目标段的阶段中,以信息坑序列的形式把所需数据记录下来。
这时,例如在聚碳酸酯基板上形成的有机色素膜上依靠蒸镀形成反射膜、进而在该反射膜上形成塑性保护层而构成上述CD-R(这时,为空白盘)的情况下,依靠上述CD-R驱动器的数据记录使与应该记录的数据对应而调制了的激光束照射到盘面上,借助于使该照射位置上有机色素膜发生热变化,有机色素膜与聚碳酸酯起作用,形成对应于应该记录数据的信息坑序列。
上述空白盘,因为由该前置槽部分颤动形状所形成的蛇行是对应于表示CD-R属性等的时间信息ATIP(前置槽内的绝对时间)的数据进行频率调制以后形成的,所以,借助于在光学上检出由该颤动形状形成的蛇行、进而把该检出信号解调,使检出有关该空白盘的时间信息成为可能。
在该时间信息ATIP中,分配表示程序区大小的时间信息(程序区的时间)和表示为了确保规定的盘尾区所需的盘尾区的开始位置的时间信息(引出的最晚开始时间)等。
在市场上出售的空白盘最长为74分钟的盘,因此,当记录数据的时间超过74分钟时,表示该程序区大小的时间信息和表示盘尾区开始位置的时间信息具有难于形成盘尾区的特征。
即,CD-R借助于规格而规定记录时间,最长可记录666.6M字节的数据,因此,CD-R驱动器满足此规格,而且,能够以简易的构成把数据记录到空白盘上那样的方式组成系统。
因而,CD-R具有借助于时间信息ATIP预先设定可以记录的时间、通过该可以记录的时间来限制最长可以记录的时间的特征,该ATIP是通过把空白盘上颤动形状的蛇行调频以后记录下来的,而且,CD-R驱动器光学系统的构成、特别是用于坑记录上的激光聚焦特性,具有例如聚焦透镜(即,物镜)的透镜数值孔径(NA)小于制作CD-ROM的原版制作装置中的光学系统上的透镜数值孔径NA的特征。
与此相反,如后述制作工序所示那样,上述CD-ROM经过依靠激光描绘的原版制作、金属原版(根据镀层材料,也称为镍原版)、原盘制作工序,从该原盘制作出印模,借助于利用该印模把树脂材料挤压成形而制作出CD-ROM盘的原盘。
因而,进行最初工序即原版制作的原版制作装置构成为具有透镜数值孔径NA大的记录光学系统及依靠高精度伺服控制的记录光学系统的进给机构等,作为激光光源使用气体激光以便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坑。借此,能够制作记录密度高于CD-R的金属原版。
还有,虽然从上述金属原版可以制作多张原盘,但是,即使在这项工序中,也按照制作精度高的原盘那样地进行工序管理。因而,与通过依靠CD-R驱动器来形成坑而制作CD-R相比,可以制作记录密度更高的CD-ROM用的原盘。
又,CD-ROM在利用金属版制作原盘的情况下,估计到制作原盘时的制造上的不一致性和在从该原盘经过印模制作工序一直到CD-ROM的过程中所产生CD-ROM的制造上的不一致性,进行对给定规格有很大裕量的工序管理。
根据上述,CD-ROM的记录密度高于CD-R的记录密度,借此,可以把CD-ROM可以记录数据的时间设定得长于CD-R。
再者,因为CD-R驱动器再生系统的构成大致与CD-ROM驱动器相同,所以,CD-R驱动器可以再生在比CD-R记录密度高的CD-ROM上记录着的数据。
[CD-ROM的制造工序]
其次,参照图2简单说明有关制作CD-ROM的制造工序。
首先,在步骤S1的数据收集工序中,收集要记录到CD-ROM上的数据,把收集数据作为若干个文件登记到例如硬盘等的大容量存储装置中。
具体地讲,上述数据收集可以利用例如图3所示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该计算机系统在中央有计算机1,汇集文件用的硬盘2和数字录像机3等大容量存储装置4、以及用来存储CD-ROM上应该记录的数据的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分别通过给定的接口电路6、7和8连接到该计算机1的输出一侧。
还有,在上述计算机1中,盘驱动器11(CD-R驱动器和磁光盘用的驱动器及软盘驱动器(FDD)等)、摄像机12、图像读出装置13等外部设备14、和操作员用来对计算机1输入指令等所使用的(例如由键盘和鼠标器等构成的)键输入装置15分别通过接口电路16、17、18和19连接到该计算机1输入一侧。
而且,通过对计算机1的键输入操作,把来自盘驱动器11的数据(例如,盘上记录着用户作成的文件数据和字典数据等)、来自摄像机的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和来自图像读出装置13的静止图像数据等分别作为独特的文件登记到硬盘等大容量存储装置4上。在这种情况下,各文件通过在通常DOC(盘操作系统)上的目录管理和文件管理进行登记。
其次,在图2的步骤S2的数据编辑工序中,通过对上述计算机1的键输入操作选择用于实际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组,将其与上述检索用的数据一起登记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还进行计算把该CD-ROM作为禁止复制对象时的再编辑处理。这种数据编辑工序中的文件选择和再编辑处理,后面将详述。
其次,在步骤S3的原版制作工序中,使用原版制作装置对预先准备好的涂敷了感光性树脂的玻璃原盘进行激光描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从上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读出的记录数据来调制激光,同时,对上述玻璃原盘进行激光描绘。通过激光描绘,在玻璃原盘上的感光性树脂上形成对应于记录数据的坑序列的潜像。有关原版制作装置,后面也将详述。
其次,在步骤S4的金属原版制作工序中,对进行了上述原版制作处理的玻璃原盘进行显像处理,藉此,把潜像部分溶解后去掉,由感光性树脂作成坑序列,进而,在进行了非电解电镀以后,通过镀镍制作出把玻璃原盘上的坑序列复制到其上面的金属原版(镍原版)上。
其次,在步骤S5的原盘制作工序中,可以从上述金属原版制作所需张数的原盘。这时,把金属原版上形成的坑序列复制到各原盘的上面。
其次,在步骤S6的印模制作工序中,从上述原盘制作印模。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把在原盘上形成的坑序列复制到印模上面。
其次,在步骤S7的CD-ROM的原盘制作工序中,通过利用印模把树脂材料挤压成形,由该树脂材料制作CD-ROM原盘。这时,把印模上形成的坑序列复制到该原盘上。
而且,在其次的步骤S8中的CD-ROM制作工序中,在上述CD-ROM原盘上形成铝层等反射膜以后,形成透明的保护层,进而,借助于印上标签而完成CD-ROM。
[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工作原理]
其次,参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图,说明上述步骤S2数据编辑工序和步骤S3原版制作工序中使用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工作原理。
该数据记录装置具有装入上述计算机1内的数据编辑处理装置(软件)和图23所示原版制作装置。
因而,操作员首先看着由通过接口电路21连接到计算机1上的CRT或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装置22画面上显示的设定画面,同时,使用例如键盘上排列着的数字键把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数据的最长数据长度输入进去(步骤S101)。
其次,操作者使用键输入装置15进行选择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组那样的操作(步骤S102)。
具体地讲,通常,在给定画面上,把大容量存储装置4中存储着的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文本数据等分别作为文件名或文件号显示出来。在最新的图形用户接口(GUI)环境中,也有把文件的象征性标记作为插画显示出来的情况。
而且,操作员借助于来自键盘的文件名或文件号的输入、或者由鼠标点出该文件的插画来选择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
在上述文件选择中,一般是指定通常在文件检索中所需的目录来进行的。因而,首先登记目录,其次,登记选定的文件。
若从概念上表示这时的CD-ROM的记录格式,则如图5A所示那样,在系统区之后配置存储体描述符、路径表、和目录等检索用的数据,在此之后,以实际选定的文件为原则,按照选定的顺序配置。再者,在该图5中,把构成检索用数据的存储体描述符、路径表、根目录、和子目录分别作为VD、PT、RD和CD来表示。
而且,在上述文件选择中,如图5A所示那样,选定文件的整个数据长度有不少情况不是设定的最长数据长度。作为CD-ROM的最长数据长度,通常选为670M字节。当把670M字节换算成ISO 9660中声音数据的记录时间时,为8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空白盘的最长数据长度在时间信息ATIP中指定为666.6M字节(时间换算为74分钟)。
因而,如果包括检索用数据和文件组的全部数据的长度小于666.6M字节,则通过下述那样的作用状态就能够把CD-ROM的记录数据违法拷贝到CD-R上。
即,如图6所示那样地,例如将个人计算机31(下面,只记为PC)的第一外部存储装置即CD-ROM驱动器32、和该计算机31的第二外部存储装置即CD-R驱动器33分别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36和37连接到PC 31上,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
而且,在CD-ROM驱动器32中装有已数据编辑了的CD-ROM,在CD-R驱动器33中装有空白盘,使用通过接口电路34连接到PC 31上的键盘等的键输入装置35,指定例如“盘拷贝”命令,借助于执行从分配给CD-ROM驱动器的驱动器名向分配给CD-R驱动器的驱动器名的盘拷贝,很容易进行把CD-ROM 32中装有的CD-ROM上的记录数据原原本本地记录到CD-R驱动器33中装有的空白盘上的所谓违法拷贝。
因此,在这种数据存储装置中,如图4所示那样,除了上述文件选择之外,还可以进行伪数据登记(步骤S103)。这时,如果从最长的数据长度减掉所需的数据长度(选定文件的全部数据长度等)所得剩余区的数据长度大于规定值,就可以进行伪数据的设定。
在此后通过进行改变配置处理(参照步骤S104)使数据发生移动的情况下,把该规定值设定为能够防止数据长度超出最长数据长度的限度。在本例中,假定有1.5LBN(3K个字节)。
这种伪数据设定处理,在文件选择结束后,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出伪数据的设定画面而开始。操作员看着设定画面,同时,设定应该记录伪数据的数据长度和是否具有不可见属性。而且,在伪数据的设定中,一直到伪数据的分割数都能够设定。如果分割数大于2,则分别设定有关各个伪数据的数据长度和不可见属性。
在这里,所谓不可见属性是文件属性之一,指的是在计算机操作上,不能用DIR指令观看、当然也不能改正和擦掉的属性。
而且,在通过随机数确定了伪数据的记录位置以后,以伪数据的记录位置连操作员也判别不了的形态把该设定了的伪数据记录下来。
由此,如图5B所示那样,在文件组的记录部分上随机地配置了伪数据,大约一直记录到接近于最长的数据长度(670M个字节)。因而,在把这种CD-ROM的记录数据原原本本地记录到CD-R上的情况下,是在缺少超过666.6M字节的那部分数据的状态下记录的。
这时,那些对计算机技术熟练的人,即使想把伪数据摘除,只把文件记录到空白盘上,也因为几乎不可能判别出有多少伪数据和记录在什么位置上,而在实质上难于进行把伪数据摘除以后的违法拷贝。而且,通过使伪数据具有不可见属性,使得摘除伪数据变得更加困难了。
虽然通过上述登记伪数据,能够使相当一部分违法拷贝无效,但是,在下面所示那样的情况下,也有违法拷贝变成有效的情况。
即,因为检索用的数据仍然记录在最前头部分上,所以,如图5C所示那样,在缺少的那部分数据为伪数据的情况下,在把CD-ROM的记录数据原原本本地拷贝到空白盘上作为CD-R的情况下,以通常的操作有可能读出该CD-R上记录着的文件组,这时,实质上变成可以实现违法拷贝了。因而,只利用设定上述伪数据来防止违法拷贝是不够的。
因此,在这种数据记录装置中,如图4中步骤S104所示那样,通过改变配置操作,能够使一部分检索用的数据移动(改变配置)。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例如显示“进行改变配置吗?”那样提问形式的消息后,通过操作员操作确定改变配置的键输入(例如,操作键“Y”)便开始了这种改变配置处理。
在本例中,如图5D所示那样,这种改变配置处理是通过在检索用数据中把路径表重新配置到记录数据的最终位置上进行的。由此,在把CD-ROM的记录数据原原本本地违法拷贝到空白盘上的情况下,检索用数据的路径表必然缺少,当把违法拷贝后的CD-R再生时,该访问所需的时间变长,不能实用。即,通过这种改变配置处理,实质上可以防止违法拷贝。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示出了把路径表重新配置的情况,但是,另外把根目录和子目录等分别单独地、或者与路径表组合以后进行重新配置,也行。
但是,在把根目录和子目录等重新配置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情况下,在CD-ROM驱动器上再生CD-ROM时,有必要在最内圈与最外圈之间进行频繁的寻找,需要延长这样长的访问时间。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访问时间大幅度变长,把路径表作为重新配置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上的数据。
当然,改进装入CD-ROM驱动器中的系统控制器的操作程序,设置把检索用数据汇集起来存储到存储器中的装置,在访问时通过参照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检索用数据,能够避免上述访问时间的大幅度增长。因而,这时,即使在记录数据的最末尾上配置根目录等也没有问题。
[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具体构成]
其次,说明一个用来实现上述数据记录装置工作原理的具体构成例。在该记录装置的说明中,首先说明有关上述计算机1的构成和数据编辑处理装置,其次,说明有关原版制作装置。再者,在计算机的说明中,省略各种接口电路的图示和说明。
如图7所示那样,计算机1具有:存储着各种程序的程序ROM41;预先登记着各种固定数据的数据ROM 42;作为从上述程序ROM 41读出的程序动作时用的工作用RAM 43;存储来自大容量存储装置4的文件数据、来自键输入装置15的键输入数据、和存储通过各种程序进行了数据加工的数据等的数据RAM 44;对外部电路(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显示装置22、键输入装置15、和大容量存储装置4等)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输入端45和输出端口46;控制这些电路的CPU(控制装置和逻辑运算装置)47。
而且,上述各种电路通过从CPU 47引出的数据总线DB进行各电路间的数据收发,进而,通过从CPU 47引出的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图中,均未示出)分别由CPU 47进行控制。
其次,基于图8~图22的功能框图和流程图说明上述计算机1的操作,特别是,数据编辑处理装置中的动作。
首先,在图9所示步骤S201中,与通电同时进行起始操作,例如:计算机1和外部设备中的系统校验、存储器校验、和准备工作等。
其次,在步骤S202中,数据编辑处理装置51可以从程序ROM 41中读出(数据编辑处理程序,参照图8)、写入工作用的RAM 43中,与此同时,在工作用的RAM 43中设计了一个工作区,用来把程序工作中产生的数据暂时保存起来,并用来在构成上述程序的各子程序之间进行参数传递等。
还有,在数据RAM 44中,分别划出了:存储与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组有关的信息表的信息表存储区;存储检索用数据的检索用数据存储区;存储与伪数据有关的数据表的伪表存储区;存储来自数据ROM 42的固定数据(预先按规格设定的数据)的固定数据存储区。
在该步骤S202中,除了上述程序传送处理之外,还进行从数据ROM 42读出各种固定数据后,存储到固定数据存储区中的处理。
如图8所示那样,对从上述工作用的RAM 43中读出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的装置51具有:进行各种判别的判别装置52;对显示装置22输出设定画面数据使用户看着显示装置22上的显示画面、同时进行文件组选择的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53;用来作成与选定文件组有关的信息表的信息表作成装置54;用来设定包含在选定文件组中并随机地登记的伪数据的伪数据设定装置55;用来作成选定文件组中各文件的最前头LBN的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用来把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一部分数据重新配置的改变配置装置57。
而且,首先在图9的步骤S203中,该数据编辑处理装置51通过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53把文件选择用的设定画面数据经过输出端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
显示装置22基于来自计算机1的设定画面数据的输入,把文件选择用的设定画面显示在该画面上。该设定画面把在上一个工序即数据收集工序(参照图2的步骤S1)中、在大容量存储装置4内登记的文件组作为特定的象征符分别显示成插画,在所谓GUI(图形用户界面)的环境下,用户能够使用鼠标器等座标输入装置很容易地选择文件。在进行文件选择时,把选定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号输入到计算机1中。
其次,在步骤S204中,进入信息表作成装置54(信息表制作子程序)中。
如图10所示那样,该信息表作成装置54具有:接受从键输入装置15通过输入端45输入的键输入数据的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判别上述键输入数据内容的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从OS管理的文件管理表中取出与选定文件有关的文件属性数据的文件属性取出装置63;基于取出的文件属性等作成遵循ISO9660的检索用数据(存储体描述符、路径表、根目录、和子目录)的检索用数据作成装置64;基于各个文件的属性作成与伴随着文件的选择依次选定的文件有关的信息表并将其登记到信息表存储区内的信息表登记装置65。
还有,上述信息表作成装置54除了上述装置之外,还具有:判别各种数值的数值判别装置66;用来运算伴随着检索用数据的作成而更新的检索用数据的整个数据长度的检索用数据长度运算装置67;在上述键输入数据中接受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最长数据长度数据的最长数据长度接受装置68;运算伴随着文件的选择依次消耗掉剩余区的数据长度的剩余区数据长度运算装置69;和在超出剩余区的数据长度选择文件的情况下通过输出端口46把错误消息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的错误消息输出装置70。
而且,如图11所示那样,该信息表作成装置54(信息表作成子程序),首先在步骤S301中,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判别在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上是否接受了来自键输入装置15的键输入数据,重复进行该步骤S301一直到输入了键输入数据为止。即,成为键输入等待状态。
在通过由用户操作键输入装置15经由输入端口45输入了键输入数据的情况下,通过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接受该键输入数据,其次,进入到步骤S302。
在最初的键输入操作中,输入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数据的最长数据长度,此后,输入与路径表和目录等的检索用数据有关的数据,再往后,输入与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有关的数据(文件名或文件号)。而且,最后,输入表示文件选择已终了的键输入(操作终了键)。因而,在下面的说明中,按照遵循上述键输入操作的顺序说明各步骤。首先,在步骤S302中,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判别键输入数据的内容是不是终了键。在键输入数据的内容不是终了键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303,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判别键输入数据的内容是否与路径表和目录等的检索用数据的登记有关。
如果键输入数据与检索用数据的登记无关,则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304,现在,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判别上述键输入数据是否与文件选择有关。
最初,因为键输入数据是与最长数据长度有关的数据,所以,进行到步骤S305,通过最长数据长度接受装置68接受来自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的最长数据长度的数据。此后,再次进行到步骤S301,等待下一次键输入。
其次,在输入的键输入数据与检索用数据的登记有关的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S303,进行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62判别键输入数据是否与路径表的登记有关。如果键输入数据与路径表有关,则进行到步骤S307,通过检索用数据作成装置64把上述输入的路径表登记到数据RAM44的检索用数据存储区内。
在上述步骤S306中,如果键输入数据与目录登记有关,则进行到步骤S308,同样地通过检索用数据作成装置64,这次是在检索用数据存储区内确保用来登记目录的区。这种目录是当选择与该目录有关的文件时,登记了该文件属性以后完成的。
在上述步骤S307中的路径表登记处理或上述步骤S308中的目录区确保处理终了的阶段内,进行到步骤S309,通过检索用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67运算检索用数据的数据长度。这种运算进行下述处理,伴随着确保上述步骤S307中的用来登记路径表和上述步骤S308中的用来登记目录的区域,分别累加增加的检索用数据的数据长度,把该累加值存储到数据RAM 44的指定区内,例如检索用数据长度的存储区内。
其次,在步骤S310中,同样地通过检索用数据作成装置64,与确保上述步骤S307中的用来登记路径表和上述步骤S308中的用来登记目录的区域相对应,改写检索用数据存储区中登记着的存储体描述符。
其次,在步骤S311中,通过剩余区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69,从最长数据长度中减掉检索用数据长度、或者通过在步骤S307或步骤S308中的处理而增加的那部分数据长度,求出剩余区(此后,作为记录数据可以登记的区)的数据长度,作为这次剩余区的数据长度。还有,在该步骤S311中,通过剩余区数据长度运算装置69把上述剩余区数据长度的数据经输出端口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显示装置22把来自计算机1的剩余区数据长度的数据显示在画面的给定位置上。
另一方面,如果键输入数据是与文件选择有关的数据,则通过步骤S303和步骤S304进行到步骤S312。这时,通过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接受通过文件选择同时输入了的目录名或目录号以及文件名或文件号。
在该步骤S312中,通过文件属性取出装置63根据利用上述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61接受的文件名或文件号从DS管理的文件管理表中取出与该文件有关的文件属性。作为该文件属性例如具有在存储着该文件的大容量存储装置4中的存储区内的最前头的逻辑地址、和与数据长度及不可见属性等保护有关的信息等。
其次,在步骤S313中,通过数值判别装置66判别剩余区中有没有足够输入这次选定文件的数据长度。这项判别通过判别这次选定文件的数据长度是否小于剩余区数据长度来进行。在这次选定文件的数据长度小于剩余区数据长度的情况下,判别出文件可以登记,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314,在检索用数据的存储区内,把这次选定文件的文件属性按照ISO 9660的规格登记到与输入目录名或目录号对应的目录区中。
其次,在步骤S315中,通过检索用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67,把由于这次在目录上登记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数据长度累加到检索用的数据长度上,更新检索用的数据长度。
其次,在步骤S316中,通过信息表登记装置65,把与这次选定文件有关的文件属性中必要的属性登记到信息表存储区内。
在这里,基于图21说明信息表的构成,该信息表由多个记录构成,如图所示那样,各个记录在最前头存储对应的目录名或目录号;其次,存储该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号;其次,存储实际存储着该文件的大容量存储装置4的最前头的逻辑地址;其次,把该文件的记录时间数据作为LBN(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LBN为表示文件记录时间的LBN,所以,为了方便,在下面的说明中记为“使用LBN”)存储起来。有关从记录时间数据求使用LBN的方法,前已描述。
再次返回到图11中流程图的说明,在上述步骤S316中的信息表的登记处理终了的阶段中,进行到步骤S311,通过剩余区数据长度运算装置69运算剩余区的数据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从当前剩余区数据长度的数据中减掉在步骤S314中在目录上登记时所增加的那部分数据长度和选定文件的数据长度,得到这次剩余区的数据长度,进而,把该数据长度的数据通过输出端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显示装置22把来自计算机1的剩余区数据长度的数据显示在画面的给定位置上。
再者,在上述步骤S313中,在判别出剩余区中没有能够登记选定文件那部分数据长度的情况下,进行到步骤S317,通过错误消息输出装置70,把例如“不能再选了”等的错误消息数据通过输出端口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显示装置22基于来自计算机1的上述错误消息的输入把上述错误消息显示在给定位置上。由此,用户一看就能确认:不能再选择文件了。
而且,文件选择终了时,在用户操作了终了键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302使该信息表作成装置(信息表制作子程度)54终止。
其次,返回到图9所示主程序,在下一个步骤S205中,通过判别装置52判别剩余区的数据长度能否有把伪数据和改变配置对象的数据登记下来的长度。这项判别通过剩余区的数据长度是否在规定值以上、即例如1.5LBN的数据长度(这时,为3K个字节)以上来进行。
如果剩余区的数据长度为3K个字节以上,则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206,进入伪数据设定装置55(伪数据设定子程序)。
如图12所示那样,该伪数据设定装置55具有:进行各种判别的判别装置81;对显示装置22输出设定画面数据使用户看着监视器的显示画面同时可以进行伪数据设定的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82;接受从键输入装置15来的、通过输入端口45输入的键输入数据的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83;在输入了的分割数不适当的情况下,把错误消息通过输出端口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的错误消息输出装置84;在检索用数据中设定伪数据用的目录的伪数据用目录设定装置85;基于伪数据的设定属性作成伪表的伪表作成装置86;把伪数据属性登记到信息表上的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87;用来伴随着伪数据用目录的设定运算更新的检索用数据的整个数据长度的检索用数据长度运算装置88;运算伴随着伪数据的设定依次消耗掉的剩余区的数据长度的剩余区数据长度运算装置89。
而且,如图13所示那样,该伪数据设定装置55(伪数据设定子程序),首先在步骤S401中,通过设定画面数据输出装置82把伪数据设定用的设定画面数据经过输出端口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
显示装置22基于来自计算机1的设定画面数据的输入把伪数据设定用的设定画面显示在该画面上。该设定画面变成能够输入例如伪数据的分割数、分割的各个伪数据的记录时间和不可见属性的设定的显示形态。
其次,在步骤S402中,通过判别装置81判别在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83上是否接受了来自键输入装置15的键输入数据,重复进行该步骤S402一直到输入了键输入数据为止。即,成为键输入等待状态。
在通过依靠用户操作键输入装置15经过输入端口45输入了键输入数据的情况下,在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83上接受该键输入数据以后,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303。
在最初的键输入操作中,因为要输入伪数据的分割数,所以,在步骤S403中,把已输入的键输入数据作为分割数来接受,把该分割数存储到数据RAM44的分割数存储区内。
其次,在步骤S404中,通过判别装置81判别分割数是否适当。这项判别通过以1LBN(2K个字节)除剩余区的数据长度所得之值(分割容许数)是否大于上述输入的分割数来进行。在分割数大于分割容许数的情况下,作为分割数不适当,进行到步骤S405,通过错误消息输出装置84把例如“分割数不适当,请输入正确的分割数”等错误消息数据经输出端口45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显示装置22基于来自计算机1的上述错误消息数据的输入把上述差错消息显示在给定位置上。由此,用户一看就能确认:输入的分割数不适当。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404中,在分割容许数大于输入的分割数、判别出分割数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406。在步骤S406中,通过伪数据用目录设定装置85,在检索用数据存储区内确保用来登记与伪数据有关的目录的区域。这种目录是当与该目录有关的伪数据的设定终了时,登记了与该伪数据有关的属性以后完成的。
其次,在步骤S407中,通过检索用数据长度运算装置88运算检索用数据的数据长度。这种运算进行下述处理,把伴随着确保用来登记上述步骤S406中的伪数据用的目录的区域所增加的检索用数据的数据长度累加起来,把该累加值存储到数据RAM 44的检索用数据长度的存储区内。
其次,在步骤S408中,通过剩余区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89从当前剩余区的数据长度中减掉上述步骤S406中确保的那部分数据长度作为这次剩余区的数据长度。
其次,在图14的步骤S409中,把起始值“0”存储到变址寄存器i(在数据编辑处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种寄存器中,作为变址寄存器i定义的寄存器)内。
其次,在步骤S410中,再次成为键输入等待状态。在通过操作键输入装置15输入了键输入数据的阶段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411,通过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83接受有关在第(变址寄存器i之值+1)内设定的伪数据的记录时间和不可见属性的设定数据。
其次,在步骤S412中,通过伪数据用的目录设定装置85,把有关上述输入的记录时间数据和不可见属性的设定数据登记到在上述步骤S406中确保的伪数据用的目录中。在这种情况下,遵循ISO 9660的规格进行登记。
其次,在步骤S413中,通过检索用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88把由于这次在目录上登记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数据长度累加到检索用的数据长度上,更新检索用的数据长度。
其次,在步骤S414中,通过剩余区数据长度的运算装置89从当前剩余区的数据长度中减掉由于上述在目录上登记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数据长度作为这次剩余区的数据长度。
其次,在步骤S415中,通过伪表制作装置86,把与上述伪数据有关的设定数据登记到数据RAM 44的伪表存储区内。如图22所示那样,在该伪表存储区中作成的伪表具有对应于分割数的记录,各记录变成把记录时间数据作为使用LBN存储起来那样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把上述伪数据的记录时间数据作为使用LBN存储到以伪表的变址寄存器i之值表示的记录单元(下面,只记为i记录单元)内。
其次,在步骤S416中,把变址寄存器i加1更新以后,在下一个步骤S417中,通过判别装置81进行对应于分割数的伪数据设定是否终了的判别。这项判别通过变址寄存器i之值是否大于分割数来进行。在变址寄存器i之值不足分割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上述步骤S410,重复步骤S410以后的处理,把有关下一个伪数据的键输入数据登记到伪数据用的目录中,更新检索用的数据长度,进而,把伪表的记录时间数据作为使用LBN存储到该记录中。
在上述步骤S417中,在变址寄存器i之值大于分割数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418,进入伪数据用的信息表作成装置(伪数据用的信息表制作子程序)。
如图15所示那样,该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87具有:进行各种判别的判别装置91;把应该插入伪数据的指针作为随机数而产生的随机数发生装置92;在构成信息表的记录中作成伪数据用的记录的伪用记录作成装置93;为了把在伪用记录作成装置93中制作的伪数据用的记录登记用信息表内,把信息表移动到该记录以后的信息表记录移动装置94;用来把上述作成了的伪数据用的记录插入到信息表中的伪用记录插入装置95。
而且,该伪数据用信息表制作装置87首先在图16的步骤S501中把起始值“0”存储到变址寄存器i中以后,在下一个步骤S502中通过随机数发生装置92产生随机数。在该随机数发生装置92中,把当前登记着的信息表的最大记录数作为最大值,在从0到最大值+1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
其次,在步骤S503中,把利用随机数发生装置92产生的随机数存储到变址寄存器j(在数据编辑处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种寄存器中,作为变址寄存器j定义的寄存器)内。
其次,在步骤S404中,通过伪用记录作成装置93在构成信息表的记录中作成伪数据用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在数据RAM44的给定区内确保存储一个伪数据用记录的区域(记为伪用记录存储区),遵循图21所示信息表中1个记录的存储格式把必要的数据存储到伪用记录存储区内。
具体地讲,在伪用记录存储区的最前头存储对应于伪数据的目录名或目录号;在应该存储下一个文件名或文件号的区域以及应该存储下一个最前头逻辑地址的区域内,分别存储分别表示为伪数据的代码数据,例如“FFFF”;在应该把记录时间数据作为使用LBN存储的区域内把在伪表的i记录单元中存储着的使用LBN存储起来。由此,作成与第(i+1)的该伪数据有关的信息表的记录(即,伪用记录)。
其次,在步骤S505中,通过信息表记录移动装置94把以信息表的变址寄存器j之值表示的记录单元(下面,只记为j记录单元)之后的记录组移动1个记录,把信息表的j记录单元中能够插入伪用记录的那部分区域确保下来。
其次,在步骤S506中,通过伪用记录插入装置95把伪用记录插入到信息表的j记录单元中。即,把与第(i+1)的该伪数据有关的伪用记录登记到信息表中。
其次,在步骤S507中,把变址寄存器i加1更新以后,在下一个步骤S508中,进行有关全部伪数据的伪用记录的登记是否终了的判别。这项判别通过变址寄存器i之值是否大于分割数来进行。在变址寄存器i之值小于分割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上述步骤S502,重复该步骤S502以后的处理,有关下一个伪数据,利用随机数求出应该在信息表中登记的记录单元,把伪数据用的记录(伪用记录)登记到该随机数表示的记录单元中。
在上述步骤S508中,在变址寄存器i之值大于分割数的情况下,该伪数据用的信息表作成装置87(伪数据用的信息表作成子程序)即告终了。
其次,返回到图14的伪数据设定装置55(伪数据设定子程序),在上述伪数据用信息表作成装置87中的处理终了的阶段该伪数据设定子程序也告终了。
其次,返回到图9的主程序,在上述步骤S206中的伪数据设定处理终了的阶段、或者在上述步骤S205中,在判别出剩余区的数据长度不到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207,进入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文件指针制作子程序)。
如图17所示那样,该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具有:用来把已确定的检索用数据长度变换成使用LBN的数据长度/LBN变换装置101;以记录为单位读出信息表的内容的信息表读出装置102;进行是否已把信息表的全部记录读出来了的判别的EOF判别装置103;求出文件组在CD-ROM上应该记录的最前头LBN的文件组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4;分别运算各文件在CD-ROM上应该记录的最前头LBN的文件最前头LBN的运算装置105;用来把利用该文件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5求出的最前头LBN登记到对应目录中的文件指针登记装置106。
而且,如图18所示那样,该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首先在步骤S601中,通过数据长度/LBN变换装置101把检索用数据长度存储区内存储着的已确定的检索用数据长度变换成使用LBN。具体地讲,借助于以1 LBN(2K个字节)除该数据长度、把小数点以下的零头进位,求出检索用数据长度的使用LBN,把该使用LBN存储到第一寄存器R1(在数据编辑处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种寄存器中,作为第一工作用寄存器R1定义的寄存器)内。
其次,在步骤S602中,通过文件组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4求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文件组最前头LBN。具体地讲是这样进行,即把检索用数据的最前头LBN即16加到第一寄存器R1之值上,再将该和值存储到第一寄存器R1中。
其次,在步骤S603中,分别把“0”作为起始值存储到变址寄存器j和第二寄存器R2(在数据编辑处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种寄存器中,作为第二工作用寄存器R2定义的寄存器)内。
其次,在步骤S604中,通过信息表读出装置102读出信息表的j记录单元。
其次,在步骤S605中,通过EOF判别装置103判别上述读出的j记录单元的内容是否是EOF(文件结束)。在j记录单元的内容不是EOF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606,通过文件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5运算与上述j记录单元中登记着的文件有关的最前头LBN。
具体地讲是这样来进行,即把第一寄存器R1之值与第二寄存器R2之值相加,再将该和值存储到第一寄存器R1中。此后,读出j记录单元中登记着的使用LBN,将其存储到第二寄存器R2中。利用该第二寄存器R2中存储的值求出下一个记录中登记着的文件的最前头LBN。
其次,在步骤S607中,通过文件指针登记装置106把利用上述文件最前头LBN运算装置105求出的该文件的最前头LBN(第一寄存器R1中存储之值)登记到在检索用数据存储区内分布着的检索用数据中对应的目录内。对应的目录在读出的j记录单元的最前头内存储着的文件名或文件号的基础上进行检索。
其次,在步骤S608中,把变址寄存器j加1更新以后,再次返回到步骤S604,重复该步骤S604以后的处理。即,求出有关信息表的下一个记录中登记着的文件的最前头LBN,将其登记到对应的目录中。
而且,在循环处理(由步骤S604~步骤S608构成)重复进行的次数达到对应于在信息表中登记着的记录个数以后,因为利用步骤S605判别出EOF,所以,通过该EOF判别该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文件指针制作子程序)即告终了。
通过在文件指针作成装置56中的上述处理,把有关在信息表中登记着的选定文件和伪数据的在CD-ROM上的记录最前头LBN分别登记到对应的目录中。
其次,返回到图9主程序,在步骤S208中,进入改变配置装置57(改变配置程序)。
如图19所示那样,该改变配置装置57具有:为了在显示装置22的画面上显示出是否进行改变配置的提问形式的消息,对显示装置22输出消息数据的消息输出装置111;进行各种判别的判别装置112;在要求改变配置的情况下,用来设定表示要求改变配置的信息标志(改变配置标志)的标志设定装置113;把检索用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着的检索用数据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盘5中的检索用数据传送装置114;用来以记录为单位读出信息表的内容的信息表读出装置115;用来从大容量存储装置4读出信息表中登记着的文件的文件读出装置116;用来把在数据RAM 44的固定数据存储区中分布着的伪数据中的相当于给定LBN那么多的伪数据读出的伪数据读出装置117;用来把利用文件读出装置116读出的文件或利用伪数据读出装置117读出的伪数据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盘5上的数据传送装置118。
而且,如图20所示那样,该改变配置装置57首先在步骤S701中通过消息输出装置111把是否进行数据(在本例中,为路径表)重新配置的提问形式的消息数据经输出端口46输出到显示装置22上。显示装置22基于来自计算机1的消息数据的输入把例如“进行路径表的重新配置吗?”的消息显示在画面的给定位置上。
其次,在步骤S702中,通过判别装置112判别是否接受了来自键输入装置15的键输入数据,重复进行该步骤S702一直到输入了键输入数据。即,为键输入等待状态。
在操作员想禁止这次制作的CD-ROM向CD-R进行违法拷贝的情况下,就进行表示要进行路径表重新配置的键输入(例如,操作键“Y”);在允许违法拷贝的情况下,就键入表示不进行路径表重新配置的命令(例如,操作键“N”)。
其次,在步骤S703中,通过判别装置112,进行键入数据的内容是否是要求重新配置的判别。在通过键“Y”的操作输入表示要求重新配置的键输入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到步骤S704,通过标志设定装置113设定重新配置标志。
其次,在步骤S705中,通过检索用数据传送装置114把检索用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着的检索用数据除掉路径表的检索用数据、即存储体描述符、根目录、和子目录经输出端口46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盘5上。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703中,在输入了表示不要求重新配置的键输入数据(依靠键“N”操作的键输入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到步骤S706,通过检索用数据传送装置114把检索用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着的全部检索用数据即存储体描述符、路径表、根目录、和子目录经输出端口46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盘5上。
在上述步骤S705中的除掉路径表的检索用数据的传送处理、或者在步骤S705中的全部检索用数据的传送处理的终了阶段,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07,把“0”作为起始值存储到变址寄存器j内。
其次,在步骤S708中,通过信息表读出装置115读出信息表的j记录单元。
其次,在步骤S709中,通过判别装置112判别上述读出的j记录单元的内容是否EOF。在j记录单元的内容不是EOF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10,通过判别装置112判别上述j记录单元的内容是否不是伪数据而是与文件有关。这项判别通过j记录单元的文件名或文件号的存储区中是否存储着文件名或文件号来进行。在该记录与伪数据有关的情况下,表示是伪数据的代码数据“FFFF”存储在上述存储区内。
在文件名或文件号存储在上述存储区内并判别出该j记录单元与文件有关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11,通过文件读出装置116从大容量存储装置4经输入端口45读出该文件。该文件读出处理是在该j记录单元中存储着的最前头逻辑地址和数据长度(使用LBN)的基础上读出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710中,在判别出j记录单元的内容与伪数据有关的情况下,进行到步骤S712,通过伪数据读出装置117从在数据RAM 44的固定数据存储区中分布着的伪数据中读出相当于j记录单元中的存储着的使用LBN那么多的数据。
在上述步骤S711中的该文件读出处理、或者在步骤S712中的伪数据读出处理的终了阶段中,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13,通过数据传送装置118把上述读出了的文件或伪数据经输出端口46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盘5上。
再者,在文件或伪数据的使用LBN大、一次读出处理不能把一个文件或一个伪数据读完的情况下,借助于分别经过几次重复进行文件读出处理与数据传送处理的联合处理、或伪数据读出处理与数据传送处理的联合处理,把一个文件或一个伪数据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
其次,在步骤S714中,把变址寄存器j加1更新以后,返回到上述步骤S708,读出信息表的下一个记录,把在该记录中登记着的文件或伪数据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在循环处理(由步骤S708~步骤S714构成)重复进行的次数达到对应于在信息表中登记着的记录个数以后,因为利用步骤S709判别出EOF,所以,通过该EOF判别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15。在该阶段中,把在信息表中登记着的文件和伪数据全部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
而且,在步骤S715中,通过判别装置112判别当前是否处于要求重新配置的状态下。这项判别通过是否设定了重新配置标志来进行,如果设定重新配置标志,就作为当前处于要求重新配置状态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716,把处于未传送状态下的路径表通过检索用数据传送装置114传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
在该路径表的传送处理终了的阶段、或者在上述步骤S715中判别出不要求重新配置的情况下,该重新配置装置57(重新配置子程序)即告终了。
其次,返回到图9的主程序,在下一个步骤S209中,通过判别装置52判别是否有程序终了的要求。这项判别通过是否发生了电源OFF等终了要求中断来进行。
而且,在该步骤S209中,在没有上述终了要求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03,进行该步骤S203以后的处理。即,在显示装置22的画面上显示文件选择用的设定画面,进行在下一个CD-ROM上应该记录的数据的编辑。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中有了终了要求的情况下,该数据编辑处理装置51即告终了。
再者,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把应该记录到CD-ROM上的全部数据登记到上述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的阶段中,上述计算机1起动TOC数据产生装置。TOC数据产生装置在参照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上登记着的数据(文件组等)的同时作成包括管理数据的TOC数据,该管理数据记录了各数据(文件)的记录位置和全部文件的记录时间等。
其次,参照图23说明有关原版制作装置的构成。如图所示那样,该原版制作装置具有:把上面涂敷了感光性树脂的玻璃原盘121旋转驱动的主导轴马达122;用来对玻璃原版121上的感光性树脂进行激光描绘的激光光源,即例如He-Cd气体激光器123;把计算机1输出的记录数据Dw变换成CD-ROM用的数据形态、作为CD方式开关信号Sc输出的CD用信号发生器124;基于来自上述CD用信号发生器124的开关信号Sc对从上述气体激光器123射出的短波长(约0.4μm)的激光L进行开关调制的光调制器125;能够使来自光调制器125的调制光束(开关控制的激光)Lc聚焦于玻璃原盘121上的感光树脂上、以形成非常小的射束点潜像的记录光学系统126;驱动该记录光学系统126沿着玻璃原盘121的径向移动的进给机构127:对上述主导轴马达122和上述进给机构127等进行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128;产生用于记录在CD-ROM上的数据的检索和同步等的子码Cs的子码发生器129;各种检出器;和控制各种电路的系统控制器130。
上述光调制器125由例如利用波科尔斯(光电)效应的EDM(光电调制器)或者利用超声波的ADM(光声调制器)构成。
记录光学系统126具有:把来自光调制器125的调制光束Lc聚焦到感光性树脂上的物镜131;使物镜13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聚焦用的光圈132;用来把来自光调制器125的调制光束Lc引向物镜131的反射镜133;把物镜131与玻璃原盘121之间的距离作为聚焦误差信号Sf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检出器134。
该聚焦误差检出器134具有:(虽然图中未示出)射出例如用于通过物镜131检出在玻璃原盘121上聚焦误差的激光的He-Ne半导体激光器;检出来自玻璃原盘121的返回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的光检出器;用来把上述返回光引向光检出器的分光镜。
进给机构127具有:安装着上述记录光学系统126的进给台135;该进给台135的移动驱动源即进给马达136。
作为各种检出器除了上述聚焦误差检出器134之外,还有检出主导轴马达122的转速的转速检出器137;检出利用物镜131聚焦的调制光束Lc与主导轴马达中心轴的距离的位置检出器138。在这些检出器中,把来自位置检出器138的位置信号Sp提供到系统控制器130上,系统控制器130根据输入位置信号Sp的内容(调制光束Lc的位置)与玻璃原盘121直径的关系把主导轴马达旋转控制用的信号Ss输出到伺服控制电路128上。
伺服控制电路128具有:(虽然在图中未示出)聚焦伺服电路;进给伺服电路;旋转伺服电路。
聚焦伺服电路是这样的电路,它根据记录光学系统126的上述聚焦误差检出器134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Sf,使控制电流ic流过音圈132,由此把物镜131的位置沿着上下方向少量移动,使该物镜131与玻璃原版121的距离恒定。
进给伺服电路是用于:根据上述转速检出器137输入的转速信号Sn,把控制信号Sm提供到进给马达136上,使主导轴马达的旋转轴每旋转一周(玻璃原盘121旋转一周)时进给台135沿着玻璃原盘121的径向大约移动给定距离(例如,1.6μm)。
旋转伺服电路是根据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旋转控制用的信号Ss控制主导轴马达122旋转的电路。主导轴马达122通过上述旋转伺服电路的旋转控制,例如在线速度恒定的条件下旋转驱动玻璃原盘121。
CD用信号发生器124的作用是:在计算机1输出的来自原版制作用硬盘5的记录数据Dw上附加了子码发生器129输出的子码Cs和纠错码等以后、进行扰频处理并在接着进行交错处理以后进行EFM调制(8到14调制)。
其次,简单说明有关上述原版制作装置的处理动作。该原版制作装置根据来自操作员的起动指令(例如,操作操作面板上的起动按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出起动伺服控制电路128中的旋转伺服电路的信号。上述旋转伺服电路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起动信号旋转驱动主导轴马达122。
在主导轴马达122进入恒定旋转的阶段中,系统控制器130输出起动伺服控制电路128中的进给伺服电路的信号。上述进给伺服电路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起动信号把用来使进给台驱动到起始位置的控制信号Sm输出到进给马达136上。进给马达136根据从进给伺服电路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Sm把进给台135(即,记录光学系统126)移动到起始位置上,这时,在把玻璃原盘121看作CD-ROM的情况下则是移动到玻璃原盘121的最内圈的位置上。这时,系统控制器130根据从位置检出器138输入的位置信号Sp,在识别出记录光学系统126到达最内圈位置上的阶段,这次则是对上述进给伺服电路输出用来把进给台135向玻璃原盘121的外圈顺序进给的顺序进给起始信号。进给伺服电路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顺序进给起始信号对进给马达输出用来把进给台135顺序进给的控制信号Sm。
进给马达136根据从进给伺服电路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Sm使进给台135沿着玻璃原盘121的径向移动到玻璃原盘121的外圈。这时,进给伺服电路根据从转速检出器137输入的转速信号Sn对进给马达136进行反馈控制,使主导轴马达122的旋转轴每旋转一周把进给台移动一个给定间距。
而且,在记录光学系统126到达对应于CD-ROM中盘首区的位置的阶段系统控制器130对计算机1输出读出记录数据Dw的指令。计算机1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读出指令最先输出TOC数据和表示是TOC数据的指示码。该指示码和TOC数据的输出定时是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输出定时信号进行的。而且,把上述指示码和TOC数据提供到下一级的CD用信号发生器124上。CD用信号发生器124基于指示码识别从计算机1送来的数据是TOC数据,把TOC数据原原本本地变换成开关信号Sc,并输出到光调制器125上。
光调制器125根据CD用信号发生器124的开关信号Sc对从气体激光器123射出的激光L进行开关控制。即,从该光调制器124射出的激光通过TOC数据变成调制了的调制光束Lc。
该调制光束Lc通过记录光学系统126聚焦到玻璃原盘121上的感光性树脂上,由此,在感光性树脂中对应于CD-ROM盘首区的地方形成依靠上述调制光束Lc的信息坑序列潜像,即对应于TOC数据的信息坑序列潜像。
来自计算机1的TOC数据的输出一结束,计算机1就从原版制作用的硬盘5读出记录数据(检索用的数据和文件组等数据)Dw,将其依次输出到CD用信号发生器124上。该输出定时也是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30输入的输出定时信号进行的。
与计算机1输出上述记录数据Dw的同时从子码发生器129输出向CD-ROM记录时所需的子码Cs,将其输入到CD用信号发生器124上。该子码发生器129的子码Cs的输出定时也是按照系统控制器的输出定时信号进行的。
CD用信号发生器124在计算机1的记录数据Dw上附加子码发生器129的子码,进而,附加纠错码。此后,对附加了该子码Cs和纠错码等的记录数据Dw进行扰频处理,接着进行交错处理和EFM调制并作为用来对光调制器125进行开关控制的开关信号Sc。把该开关信号Sc提供到光调制器125上。
光调制器125根据CD用信号发生器124的开关信号Sc对从气体激光器123射出的激光L进行开关控制。这时,从光调制器125射出的激光等价地变成通过记录数据Dw调制了的调制光束Lc。
该调制光束Lc通过记录光学系统126聚焦到玻璃原盘121上的感光性树脂上,由此,在感光性树脂中对应于CD-ROM程序区的地方形成由上述调制光束Lc产生的信息坑序列潜像,即对应于记录数据Dw的信息坑序列潜像。
在上述记录光学系统126上配置的物镜131其透镜数值孔径(NA)选定为比在CD-ROM驱动器光探头上配置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和在CD-R驱动器光学头上配置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大得多的值。借此,通过该原版制作装置激光描绘的感光性树脂上的信息坑序列潜像是高精度的,大体可满足设计值。
而且,在原版制作装置的激光描绘终了的阶段,在玻璃原盘121上的感光性树脂上对应于CD-ROM盘首区的地方形成有关TOC数据的信息坑序列潜像,在对应于程序区的地方形成有关记录数据的信息坑序列潜像。
即,在对应于上述程序区的部分上,从最前头系统区开始,有关除掉路径表的检索用数据、选定的文件组、随机插入的伪数据、和重新配置了的路径表的记录数据(参照图5D)作为信息坑序列潜像被记录下来。
这样,如上述那样,原版制作装置的激光描绘处理一终了,经过图2所示步骤S4的金属原版制作工序、步骤S5的原盘制作工序、步骤S6的印模制作工序、步骤S7的CD-ROM原盘制作工序、和步骤S8的CD-ROM制作工序所需的CD-ROM就完成了。
〔使用了CD-ROM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可是,一般使用了CD-ROM的计算机系统例如有图6所示那样的把CD-ROM驱动器32作为外部存储装置利用例如SCSI36连接到例如PC(个人计算机)31上的系统。
而且,PC31的用户从CD-ROM读出适合需要的文件,在连接到PC31上的显示装置画面上制作成业务用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游戏等等。
可是,作为使用了CD-ROM的个人计算机的使用形态,除了上述那样的正常使用形态以外,还有把CD-ROM的记录数据作为盗版从事贩卖、向非正式用户无偿或有偿散发、把上述CD-ROM的记录数据违法拷贝到CD-R空白盘上等情况。
近来,上述违法拷贝除了把上述CD-ROM驱动器32连接到PC31上之外,利用把CD-R驱动器33通过SCSI37连接上去,即可简单地进行。
在这里,根据图24和图25简单地说明CD-ROM驱动器32的构成和CD-R驱动器33的构成。
首先,如图24所示那样,CD-ROM驱动器32具有:把CD-ROM例如以线速度υ=1.2~1.4m/s旋转驱动的主导轴马达141;对CD-ROM进行信息信号再生的光探头;把利用该光探头142再生的信息信号处理成给定信号形态的信号再生系统143。
利用例如以线性马达和导轴为主体的、已知的光学头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光探头142可在CD-ROM的径向自由移动。还有,在光探头142中,设置把来自激光源144的光束L聚焦在CD-ROM上的物镜145。
物镜145通过二维激励器146分别沿着CD-ROM的离合方向和CD-ROM的径向作少量移动。这种二维激励器146具有例如由聚焦线圈147、跟踪线圈148,和电磁铁(图中,未示出)构成的磁路。
而且,如图所示那样,该光唱头142的光学系统包括:由光束L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上述激光光源144;把光束L聚焦到CD-ROM上的上述物镜145;把在该CD-ROM上反射了的返回光束Lr检出并变换成对应于该光量的电流电平的电信号(检出信号)Si的光检出器149,整个光学系统作为一个单元构成,该光学系统通过上述光探头用的移动机构沿着CD-ROM的径向移动。
在该光学系统中,除了上述光学零件以外,还设置了:使从激光光源144射出的光束L成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150;把光束L至少分离成3条光束(-1阶光、0阶光、和+1阶光)的相位衍射栅151;把来自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和来自CD-ROM的返回光束Lr分离开来的分光镜152。
还有,在返回光束Lr的光路中设置了多个透镜,包括:把返回光束Lr聚焦到光检出器149上的成像透镜153;图中未示出的用来调整上述返回光束Lr的焦距和防止产生像差的圆柱形透镜和凹透镜。
还有,利用上述相位衍射栅151分离开来的3条光束分量中,正中间的O阶光分量扫描CD-ROM上的轨迹,+1阶光在与该轨迹相邻的外圆那边的导向槽上扫描,-1阶光在与该轨迹相邻的内圆那边的导向槽上扫描。
因而,光检出器149由用来把上述三条光束分量的返回光束Lr变换成电信号的三种光检出器构成。
还有,在分光镜152的成像透镜153的对面那一边上设置了监视器用的光检出器154,检出来自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之一部分(由分光镜152的边界面反射的光分量)并将其变换成为对应于该光分量的光量的输出电平(电流电平)的电信号(检出信号)Si的。
在上述监测用的光检出器154的后级上连接着:把来自该光检出器154的检出信号(电流信号)Sci变换成电压信号Scv并以给定增益放大的监视器用的前置放大器155;和根据该前置放大器155的已放大了的检出信号(电压信号)Scv控制激光光源144使之稳定地振荡的光量控制电路(一般,称为APC(自动功率控制)电路)156。
即,上述APC电路156控制激光光源144,使得从激光光源144射出光束L的输出(光量)为后述系统控制器166提供的设定值数据Ds所示之值,并且,使得激光光源144稳定地振荡。
另一方面,在上述光探头142上的光检出器149的后级上,连接着:把来自该光检出器149的光检出信号(电流信号)Si变换成电压信号Sv以后、以给定增益放大的前置放大器157;和根据该前置放大器157的已放大了的光检出信号(电压信号)Sv用来产生各种信号(在这里,为跟踪误差信号St、聚焦误差信号Sf、和RF(射频)信号SRF)的矩阵电路158。该矩阵电路158由各种加法电路和减法电路构成。
在上述矩阵电路158的后级上,分别并联连接着:在矩阵电路158的跟踪误差信号St输入以后用来维持跟踪控制系统稳定度的相位补偿电路159;在矩阵电路158聚焦误差信号Sf输入以后用来维持聚焦控制系统稳定度的相位补偿电路160;把矩阵电路158的RF信号SRF变换成二值化信号Sr的二值化电路161。
在上述相位补偿电路159的后级上,连接着根据该相位补偿电路159提供的跟踪误差信号St,把激磁电流if提供到二维激励器146的跟踪线圈148内的驱动电路162;在相位补偿电路160的后级上,连接着根据该相位补偿电路160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Sf,把激磁电流if提供到二维激励器146的聚焦线圈147内的驱动电路163。
在上述二值化电路161的后级上,连接着把二值化信号Sr原原本本通过的信号线和由PLL电路164构成的倍增电路,该PLL电路把从该二值化电路161的二进制化信号Sr中将某种特殊信号模式(即,特征模式,例如,帧同步信号)检出的时间倍增以后,产生RF时钟信号Src。
在上述信号线和PLL 164的后级上连接着解调电路165。该解调电路165根据从PLL 164提供的RF时钟信号Src把从信号线提供的二值化信号Sr解调以后,经过去交错处理和反扰频处理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而,把在该数字数据上附加的纠错等编码处理解码处理以后,作为包括段同步信号和段地址信号等子码CD的再生信息Dr而输出。把该再生信息数据Dr通过后级的接口电路(SCSI)36送到在外部连接着的个人计算机31上。
还有,把上述再生信息数据Dr中的各种同步信号和地址信号等子码Dc提供到控制各种电路用的系统控制器166上。
系统控制器166是对各种电路进行控制的电路,有代表性的是进行下述处理操作:如上述那样,对APC电路156输出用来设定再生时激光输出的设定值数据Ds;还有,根据再生的子码Dc获得同步,同时,检索给定位置以后,把用来进行数据再生的允许信号Sir送到接口电路36上,等等。
另一方面,在把CD-ROM旋转驱动的主导轴马达141的前级上,连接着用来对该主导轴马达141提供驱动电流im的马达驱动电路167;在该马达驱动电路167的前级上,连接着对该马达驱动电路167输出用来使CD-ROM以给定转速旋转的伺服信号Ss的主导轴伺服电路168。
上述主导轴伺服电路168是根据来自PLL 164的RF时钟信号Src输出伺服信号Ss的电路,具体地讲,把伺服信号Ss输出到应该使CD-ROM恒速旋转的马达驱动电路167上,从而,使输出RF时钟信号Src的频率变成与在别的端子上输入的基准时钟Pc的频率相同。
其次,在CD-ROM驱动器中,说明从CD-ROM再生数据时的操作。
主导轴伺服电路168根据来自PLL电路164的RF时钟信号Src,通过马达驱动电路167控制由主导轴马达141产生的CD-ROM的转速。
而且,系统控制器166检索成为记录数据再生对象的帧。系统控制器166一找到给定的帧就等待从解调电路165送来成为再生对象的数据头地址,一检出目标头地址,就从那里开始取出数据。
数据的取出借助于系统控制器166对接口电路36输出用来进行数据再生的允许信号Sir、把解调电路165输出的再生信息数据Dr通过接口电路36输出到个人计算机31上来进行。在这一系列再生动作中的主导轴伺服控制借助于来自PLL电路164的RF时钟信号Src来进行。
其次,参照图25说明有关CD-R驱动器33的构成。再者,有关与图24中所示CD-ROM驱动器的构成元件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还有,因为在该CD-R驱动器33中作为能够使用的光盘有CD-R、空白盘、和CD-ROM,所以,把这些光盘汇总起来记为光盘D。
如图所示那样,该CD-R驱动器具有:把光盘D例如以线速度υ=1.2~1.4m/s旋转驱动的主导轴马达141;对CD-R或CD-ROM进行信号再生、或者对空白盘或CD-R进行信息信号记录的光学头171;和把利用该光学头171再生出来的信息信号处理成给定的信号形态、以及把记录用的数据处理成用来记录到空白盘或CD-R上的给定信号形态的信号处理系统172。
光学头171具有与上述CD-ROM驱动器32上载有的光探头142几乎相同的构成。
而且,在该CD-R驱动器33上,连接着设置在光学头171内、用来对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输出进行调制的激光调制电路174。
还有,利用设置在光学头171内的相位衍射栅151分离开来的三条光束分量,正中间的0阶光分量在光盘D上的一个槽部(在CD-ROM的情况下,为轨迹)上扫描;+1阶光在与该槽部分相邻的外圆那边的槽间表面部分(在CD-ROM的情况下,为外圆那边的导向槽)上扫描;-1阶光在与该槽相邻的内圆那一边的槽间表面(在CD-ROM的情况下,为内圆那边的导向槽)上扫描。再者,±1阶光的返回光用于检出跟踪误差。
该CD-R驱动器中的APC电路156根据来自监视器前置放大器155的已放大了的检出信号(电压信号)Scv对激光调制电路174输出控制信号Sc,使激光光源144稳定地振荡。
即,上述APC电路156把控制信号Sc输出到激光调制电路174,使激光光源144射出的光束L的输出(光量)成为从系统控制器166提供的设定值数据Ds所示之值,并使激光光源144稳定地振荡。上述系统控制器166的设定值数据Ds所示之值在从CD-R和CD-ROM再生信息信号的情况下,与把信息信号记录到空白盘上的情况下不同,把Ds所示之值设定成记录信息信号时的光束L的输出大于再生时的光束L的输出。
激光调制电路174根据APC电路156的控制信号Sc控制向激光电源144提供的电流(特别是,控制提供到激光光源144上的电流信号的幅度),同时,根据来自后述数据编码器178的开关信号Swr对向激光光源144提供的电流进行开关控制。
另一方面,连接到前置放大器157后级上的矩阵电路158由各种加法电路和减法电路构成,以便根据前置放大器157的已放大了的光检出信号(电压信号)Sv除了产生跟踪误差信号St、聚焦误差信号Sf、和RF信号SRF之外,还产生推挽信号Spp。再者,上述跟踪误差信号St通过差动推挽法(D-PP)而获得。
还有,在上述矩阵电路158的后级上,除了相位补偿电路159、160、和二值化电路161之外,还并联连接着例如由带通滤波器等而构成的颤动检出电路175,用来从矩阵电路158的推挽信号Spp中提取颤动信号Sw。
在上述颤动检出电路175的后级上连接着ATIP解调电路176,在对该颤动检出电路175的颤动信号Sw进行FM解调以后产生用来得到绝对时间信息ATIP的FM解调信号Sfm,进而,根据上述颤动信号Sw产生用来从FM解调信号Sfm读出绝对时间信息ATIP的读出时钟信号Swc。在维持颤动信号Sw的频率例如为22.05KHz的情况下,上述读出时钟信号Swc的频率例如为6.35KHz。
在上述ATIP解调电路176的后级上连接着ATIP解码器,根据从ATIP解调电路176提供的读出时钟信号SWc把从该ATIP解调电路176提供的FM解调信号Sfm变换成用来获得段同步的绝对时间信息ATIP以后、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66上。
而且,在上述ATIP解码器177的后级上连接着上述系统控制器166。该系统控制器166是对各种电路进行控制的电路,有代表性的是进行下述处理操作:如上述那样,对APC电路156输出用来设定再生时或记录时激光输出的设定值数据Ds;还有,根据ATIP解码器177的绝对时间信息ATIP获得同步,同时,检索给定位置以后,把用来进行数据再生或数据记录的允许信号Sir或Siw输出到接口电路36上,等等。
上述主导轴伺服电路168是根据颤动检出电路175的颤动信号Sw、或ATIP解调电路176的读出时钟信号SWc、或PLL 164的RF时钟信号Src输出伺服信号Ss的电路,具体地讲,在根据上述颤动检出电路175的颤动信号Sw的情况下,把伺服信号Ss输出到应该使光盘D恒速旋转的马达驱动电路167上,从而,使输入颤动信号Sw的频率在标准速度时变成为22.05KHz(2倍速率时,为44.1KHz)。
在根据上述ATIP解调电路176的读出时钟信号Swc的情况下,把伺服信号Ss输出到应该使光盘D恒速旋转的马达驱动电路167上,从而使输入的读出时钟信号Swc的频率在标准速率时变成为6.35KHz。
在根据上述PLL 164的RF时钟信号Src的情况下,把伺服信号Ss输出到应该使光盘D恒速旋转的马达驱动电路167上,从而使输入的RF时钟信号Src的频率变成与在别的端子上输入的基准时钟Pc的频率相同。
还有,在激光调制电路174的前级上,连接着数据编码器178,该数据编码器在通过接口电路37提供的例如来自个人计算机31的记录用数据(数字数据)Dw上进行了纠错等编码处理以后,进行EFM(8到14的调制)方式的调制并变换成记录信息数据,进而,把这种变换了的数据变换成二值化信号以后作为开关信号Swr输出。
其次,说明在该CD-R驱动器33上对例如空白盘进行数据记录时的动作。
首先,该空白盘采用在槽部分上记录信息坑序列的槽记录方式。而且,在空白盘上记录数据的情况下,首先,主导轴马达141根据系统控制器166的起动信号把空白盘以某一线速度旋转驱动。此后,从系统控制器166对APC电路156输出表示再生用激光输出值的设定值数据Ds。APC电路156控制从激光光源144输出的光束L的输出,使之成为来自系统控制器166的设定值数据Ds所示之值。
这时,在颤动检出电路175上,从来自矩阵电路158(正确地说,为上述推挽信号发生电路)的推挽信号Spp提取颤动信号Sw,进而,在后级的ATIP解调电路176上,根据上述颤动信号Sw产生用来获得绝对时间信息ATIP的FM解调信号Sfm和读出时钟信号Swc。
把上述颤动检出电路175的颤动信号Sw和ATIP解调电路176的读出时钟信号Swc提供到主导轴伺服电路168上。主导轴伺服电路168通过马达驱动电路167控制由主导轴马达141产生的空白盘转速,使颤动信号Sw的频率在1倍速率时为22.05KHz,或者,使读出时钟信号Swc的频率在1倍速率时为6.35KHz。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因为利用颤动检出电路175提取的颤动信号Sw是没有噪声和时间轴误差的干净信号波形,所以,主导轴伺服电路168不用不必要地降低空白盘的转速、而能够正常地控制空白盘的转速,使迅速地对空白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读出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上述FM解调信号Sfm和读出时钟信号Swc提供到ATIP解码器177上,基于这些信号制作绝对时间信息ATIP。这样制作的绝对时间信息ATIP提供到后级的系统控制器166上。系统控制器166基于所提供的绝对时间信息ATIP获得同步。
系统控制器166在进行上述同步以后,基于上述绝对时间信息ATIP检索成为补写数据的记录对象的位置。一找到给定位置,系统控制器166就对接口电路37输出用来进行数据记录的允许信号Siw,使来自处于待机状态的个人计算机31的记录用数据通过接口电路37送入数据编码器178中。这时,在记录用数据为来自CD-ROM驱动器32的CD-ROM数据的情况下,是CD-ROM上记录着的TOC数据、子码、和记录数据(选定的文件组等)。
这时,系统控制器166对APC电路156这次输出表示记录用的激光输出值的设定数据Ds。APC电路156控制从激光光源144输出的光束L的输出,使之成为来自系统控制器166的设定值数据Ds所示之值。
提供到数据编码器178上的记录用数据Dw在该数据编码器178上进行了纠错等编码处理以后,进行EFM调制并变换成记录信息数据,进而,把这种记录信息数据变换成二值化信号以后、作为开关信号Swr输出到调制电路174上。
激光调制电路174根据APC电路156的控制信号Sc控制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输出,进而,根据数据编码器178的开关信号Swr开关控制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输出。而且,来自利用激光调制电路174控制的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照射到空白盘上给定段的数据部分上以后,补写数据(记录数据)就作为信息坑序列记录到该数据部分上。在记录该补写数据时,还以给定间隔把帧同步信号也记录下来。依次重复这一系列操作,把从个人计算机31送来的记录用数据Dw作为信息坑序列分别记录到对应段的数据部分上。即,在记录用数据为来自CD-ROM驱动器32的再生数据情况下,把CD-ROM上记录着的TOC数据、子码、和记录数据作为信息坑序列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其次,说明有关在该CD-R驱动器33上从CD-R再生数据时的动作。
主导轴伺服电路168根据颤动检出电路175的颤动信号Sw、或者ATIP解调电路176的读出时钟信号Swc,通过马达驱动电路167控制由主导轴马达141产生的CD-R转速。这与在上述记录时的主导轴伺服控制相同。
而且,系统控制器166检索成为补写数据再生对象的帧(绝对时间)。一找到给定的帧(绝对时间),系统控制器166就等待从解调电路165送来成为再生对象的数据头地址,一检出目标头地址,就从那里开始取出数据。
数据的取出借助于系统控制器166对接口电路37输出用来进行数据再生的允许信号Sir、把解调电路165输出的再生信息数据Dr通过接口电路37输出到个人计算机31上来进行。在这一系列再生动作中的主导轴伺服控制借助于颤动信号Sw来进行。
〔从CD-ROM向空白盘的盘拷贝处理〕
正如从上述CD-ROM驱动器32和CD-R驱动器33的构成中也可以明白地那样,依靠CD-R驱动器33向空白盘记录时,在记录对象的数据为来自CD-ROM驱动器32的数据情况下,能够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因而,用户为了把CD-ROM的数据复制到空白盘上,例如,在把“盘拷贝”的命令输入到个人计算机31中的情况下,个人计算机31首先根据该命令的输入,起动CD-ROM驱动器32。CD-ROM驱动器32使装入其内部的CD-ROM再生,该再生数据通过SCSI 36输出到个人计算机31那一边。
个人计算机31接受从CD-ROM驱动器32输出的数据,将其与记录指令一起通过SCSI 37输出到CD-R驱动器33上。CD-R驱动器33根据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记录指令,把依次送来的CD-ROM数据记录到空白盘上。
这样,在用户把CD-ROM的数据复制到空白盘上的情况下,使用个人计算机就能够简单地进行。
〔利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进行数据记录的CD-ROM的效果〕
一般,由于设置在原版制作装置中记录光学系统126(参照图23)的物镜131的透镜数值孔径(NA)的影响,虽然在CD-ROM上可以记录的最长数据的长度大于空白盘的最长记录数据的长度666.6M字节,例如为670M字节,但是,CD-ROM上记录的文件组的数据长度要小,在记录数据的全部数据长度例如不是上述空白盘的最长记录数据长度的情况下,通过依靠上述计算机系统的复制操作,CD-ROM的数据可以原原本本地记录到空白盘上(参照图5A)。
但是,如图5D所示那样,在利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了数据的CD-ROM中,即使所记录的文件组的数据长度小、一般记录数据的全部数据长度不足空白盘的最长记录数据长度,可是,通过伪数据设定装置55把个数对应于分割数的伪数据分别随机地记录下来,使记录数据的全部数据长度扩大到CD-ROM的最长数据长度,并且,通过改变配置装置57把一部分检索用的数据(在本例中,为路径表)重新配置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后再记录到CD-ROM上,因此,可以获得下述那样的效果。
即,即使是利用上述计算机系统把CD-ROM的记录数据原原本本地记录到空白盘上从而把CD-ROM复制到CD-R上,超过空白盘最长记录数据长度(即,666.6M字节)的那一部分数据在物理上不能记录上去。
这时,对个人计算机31的操作熟练的人,即使想把伪数据摘除、只把文件记录到空白盘上,但是,因为几乎不可能把伪数据有多少个和记录在什么位置上判别出来,所以,把伪数据摘除后进行违法拷贝实质上是困难的。并且,因为已经有选择地使伪数据具有不可见的属性,所以,依靠计算机操作把伪数据摘除变得很困难。
还有,如图5D所示那样,因为在空白盘上未记录的那部分(缺少部分)数据中有路径表,所以,拷贝以后把CD-R再生时,即使想盗用CD-ROM的记录数据,该记录数据的再生也变得很困难,结果是,这种CD-R实质上变成没有用的了。
在上述例子中,从CD-ROM向CD-R进行拷贝实质上是徒劳的,这一点当试图把CD-R再生时,一开始当然就能判明,但是,在操作个人计算机31的阶段中,使直接用户认识到违法拷贝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这对防止违法拷贝来说,仍然是有效的。
在这里,作为促进用户禁止违法拷贝的一种方法,在可以进行盘拷贝的个人计算机31上最好设置下面所示那样的复制制约装置。
该复制制约装置预先在例如DOS程序信息表上宣布(登记)由用户输入盘拷贝等拷贝命令才能起动。
作为这种复制制约装置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第一种方法是,在例如CD-ROM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空白盘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的情况下,使拷贝命令的操作无效,强制地不能进行盘拷贝;第二种方法是,在上述条件下,盘拷贝操作本身虽然是允许的,但是,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盘拷贝实质上是无效的这样意思的消息,使用户认识到违法拷贝实质上是徒劳的。
下面,参照图26~图29,说明有关实现上述第一种方法的禁止复制装置201,和实现上述第二种方法的警告发生装置221。
禁止复制装置201是根据计算机命令的输入、借助于OS起动的装置,如图26所示那样,其构成具有:当CD-ROM驱动器32要求通过个人计算机31的输出端口202送出TOC数据时、通过个人计算机31的输入端口203接受从CD-ROM驱动器32送来的TOC数据、将其存储到个人计算机31中数据RAM 204的给定区内的TOC数据接受装置205;从利用该TOC数据接受装置205接受的TOC数据中提取CD-ROM记录数据长度的数据的记录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6;当要求通过输出端口202向CD-R驱动器33送出ATIP信息时通过输入端口203接受从CD-R驱动器33送来的ATIP信息、将其存储到数据RAM204的给定区内的ATIP信息接受装置207;从利用该ATIP信息接受装置207接受的ATIP信息中提取CD-R(或空白盘)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的数据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数据提取装置208;对上述已提取的记录数据长度与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判别的数据长度判别装置209;通过输出端口202把要求禁止再生的信号输出到CD-ROM驱动器32上的禁止再生要求输出装置210;通过输出端口202把禁止记录要求信号输出到CD-R驱动器33上的禁止记录要求输出装置211;通过输出端口202把错误消息数据输出到连接到个人计算机31上的显示装置212上的错误消息输出装置213。
而且,首先,在图27的步骤S801中,该禁止复制装置201通过TOC数据接受装置205把用来要求送出TOC数据的指示信号经输出端口202输出到CD-ROM驱动器32上。CD-ROM驱动器32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上述指示信号进行再生,从该再生数据中把TOC数据输出到个人计算机31上。
其次,在步骤S802中,同样地,通过TOC接受装置205接受来自CD-ROM驱动器32的、经过输入端口203输入的TOC数据,将其存储到数据RAM 204的给定区内。
其次,在步骤S803中,通过记录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6,从数据RAM 204的给定区内存储着的TOC数据中提取CD-ROM记录数据的长度数据。
其次,在步骤S804中,通过ATIP信息接受装置207把用来要求送出ATIP信息的指示信号经输出端口202输出到CD-R驱动器33上。CD-R驱动器33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上述指示信号进行再生,从该再生数据中把ATIP信息输出到个人计算机31上。
其次,在步骤S805中,同样地通过ATIP信息接受装置207接受来自CD-R驱动器33的经输入端口203输入的ATIP信息,将其存储到数据RAM 204的给定区内。
其次,在步骤S806中,通过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8,从数据RAM 204的给定区内存储着的ATIP信息中提取空白盘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数据。
其次,在步骤S807中,通过数据长度判别装置209,对利用上述记录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6已提取的记录数据的长度数据之值(记录数据的长度)与利用上述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提取装置208提取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之值(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判别。
在记录数据长度大于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的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808,通过禁止再生要求装置210,把禁止再生要求信号通过输出端口202输出到CD-ROM驱动器32上。CD-ROM驱动器32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禁止再生要求信号,停止对CD-ROM的再生操作。
其次,在步骤S809中,通过禁止记录要求装置211把禁止记录要求信号通过输出端口202输出到CD-R驱动器33上。CD-R驱动器33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禁止记录要求信号禁止对空白盘的记录操作直到许可为止。由此,不能进行从CD-ROM向CD-R的记录数据的复制。
其次,在步骤S810中,通过错误消息输出装置213把例如所谓“该CD-ROM不能复制”的内容的错误消息数据通过输出端口202输出到显示装置212上。显示装置212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输入的上述错误消息数据把上述错误消息在画面的给定位置上显示出来。
在上述步骤S810中的错误消息数据的输出处理终了的阶段里,控制不转移到拷贝命令的处理程序上,该禁止复制装置(程序)201终止了,这样,强制终止了拷贝命令的处理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807中,如果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就控制转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贝命令处理程序上,实现从CD-ROM向CD-R的拷贝。
这样,如果根据该禁止复制装置201在CD-ROM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空白盘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情况下,拷贝命令的输入操作无效,不进行从CD-ROM向CD-R的记录数据的盘拷贝。
其次,参照图28和图29说明有关警告发生装置221。如图28所示那样,该警告发生装置221的构成具有上述禁止复制装置201的构成要素,即具有:TOC数据受装置205;记录数据长度的提取装置206;ATIP信息接受装置207;最长可以记录数据长度的提取装置208;数据长度判别装置204;进而,具有:把警告用的消息数据通过输出端口202输出到显示装置212上的警告用消息输出装置222;从连接到个人计算机31上的键盘等键输入装置35接受通过输入端口203输入的键输入数据的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223;判别上述键输入数据内容的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224。
因为该警告发生装置221的处理动作从最初的步骤S901到步骤S907的处理与上述禁止复制装置201上的从最初的步骤S801到步骤S807的处理完全相同,所以,省略其重复说明。
而且,在上述步骤S907中、在判别出记录的数据长度大于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情况下,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908,通过警告用消息的输出装置222,把例如所谓“从CD-ROM向CD-R的复制无效。(A)中止,(B)强行”内容的警告用消息数据通过输出端口202输出到显示装置212上。显示装置212根据从个人计算机31的输入上述警告用消息数据把上述警告用消息在画面的给定位置上显示出来。
如果用户基于上述警告用消息的显示而对拷贝死心了,则操作键“A”;如果即使无效也要强制地进行拷贝,则操作键“B”。
其次,在步骤S909中,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224判别在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223上是否接受了来自键输入装置35的键输入数据,重复进行该步骤S909直到输入了键输入数据。即,为键输入等待状态。
在通过用户向键输入装置35的操作经输入端口输入了键输入数据的情况下,键输入数据接受装置223接受了该键输入数据以后,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910。
在该步骤S910中,通过键输入数据判别装置224判别键输入数据的内容是表示“强行”、还是表示“中止”。在键输入数据的内容为“强行”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贝命令处理程序上,实现从CD-ROM向CD-R的拷贝。但是,正如上述那样,因为这种拷贝是在缺少路径表的状态下拷贝的,所以,实质上变成为没有用的CD-R了。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801中,在判别出键输入数据的内容是表示“中止”的情况下,控制不转移到拷贝命令的处理程序上,该警告发生装置(程序)221终了,这样,强制终了拷贝命令的处理程序。
还有,在上述步骤S907中,如果记录数据的长度小于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控制就转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贝命令处理程序上,实现从CD-ROM向CD-R的拷贝。
这样,如果根据该警告发生装置221,在CD-ROM的记录数据长度大于空白盘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情况下,虽然盘拷贝操作本身是允许的,但是,在显示装置212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出这种盘拷贝实质上是无效的这种意思的消息以后,能够使用户认识到违法拷贝实质上是徒劳的,使有效地防止以后的违法拷贝成为可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禁止向CD-ROM的数据记录、和从CD-ROM向CD-R(空白盘)的违法拷贝的应用例,但是,并不局限于记录了音乐数据的CD或CD和CD-ROM;而是也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盘和磁盘。
再者,虽然可以考虑在空白盘上前置槽的蛇行形状,特别是,缩短蛇行的间距,使时间信息ATIP上记录的最长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达到670M字节以上并能够把CD-ROM的记录数据全部复制下来的方法,但是,在把666.6M字节以上的数据记录到空白盘上的情况下,由于CD-R驱动器上载有的记录光学系统的能力(物镜的数值孔径等)的关系,使记录坑之间的间隔几乎变成零,在最不利情况下,有可能把应该互相离散记录的坑串作为连续的一个坑记录下来。因而,如上述那样地,即使把空白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670M字节以上,在CD-R驱动器中再生时,也会误码频发,实质上变成为没有用的盘了。

Claims (20)

1.一种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作成满足关系M≥W≥D的记录数据,其中:
M是一个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所规定的最长可记录数据长度,
W是要记录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和
D是在访问时有效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和
(b)将在步骤(a)中作成的记录数据记录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其中在步骤(a)中作成的记录数据有W>m的关系,m为与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连的一个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记录数据长。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数据长度W和有效数据长度之间有W>D的关系,而其中
通过在步骤(a)中将无效数据附加到有效数据上,达致记录数据具有W>m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效数据具有不可见的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有效数据中的一部分被重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数据的一部分被放置在记录数据的最末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数据包括由多个文件组构成的实数数据和用以检索实数据的检索用数据,所述的数据的一部分是所述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
7.一种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它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所作成的记录数据满足是关系M≥W≥D,其中:
M是一个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所规定的最长可记录数据长度,
W是要记录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
D是在访问时有效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和
记录装置,用以将记录数据作成装置作成的记录数据记录于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
其中所述数据作成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作成的记录数据具有W>m的关系,m为与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连的一个第二可记录数据的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可记录数据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记录数据长度W和有效数据长度之间的关系为W>D时,
所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通过把无效数据附加到所述有效数据上,作成具有W>m关系的所述记录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包括有属性设定装置,用以在有效数据管理文件中设定无效数据作为不可见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数据作成装置包括一个改变配置装置,用以将有效数据的一部分重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配置装置把所述数据的一部分,放置在所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数据包括由多个文件组成的实数据和用以检索共数据的检索用数据,所述的数据的一部分指所述检索用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
13.一种数据记录方法,用于在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使所记录的记录数据满足M≥W≥D的关系,其中
M是所述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所规定的最长可记录数据长度,
W是要记录到所述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数据的数据长度,和
D是在访问时有效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
其中所述记录数据满足W>m的关系,m为与所述圆盘形记录媒体有关连的一个不同的可记录数据的圆盘形记录媒体的最长记录数据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数据是在一部分的有效数据是和其他部分的有效数据进行了重新配置的状态下记录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数据是在一部分的有效数据是放置在所述记录数据的最末尾的状态下记录的。
16.一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从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中再生信息数据的第一存储装置、把信息数据记录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的第二存储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记录着的信息数据的数据长度W;
判别装置,用于判别所述数据长度W是否长于所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规格中所确定的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
复制制约装置,具有复制禁止装置,用于当所述判别装置判别出W>m时,制约把所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信息数据向所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制约装置具有产生表示所述复制实质上是无效的警告的警告发生装置。
18.一种数据复制防止方法,防止把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记录数据长度W的信息数据向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为m的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复制,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所述记录数据的长度W与所述最长可以记录数据的长度m的大小加以比较;和
在该比较结果为W>m的情况下,制约把所述第一圆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信息数据向所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上复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数据复制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所述复制的制约,禁止把所述信息数据向所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上复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数据复制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复制的制约,产生表示把所述信息数据向所述第二圆盘形记录媒体的复制是无效的警告。
CN95190911A 1994-08-08 1995-08-08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22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199/94 1994-08-08
JP204199/1994 1994-08-08
JP20419994 1994-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04A CN1135804A (zh) 1996-11-13
CN1122271C true CN1122271C (zh) 2003-09-24

Family

ID=1648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2271C (zh) 1994-08-08 1995-08-08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832088A (zh)
KR (1) KR960705317A (zh)
CN (1) CN1122271C (zh)
WO (1) WO1996005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8794B2 (ja) * 1996-12-09 2001-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媒体の複写制御方法及び情報記憶媒体の複写装置
US6081897A (en) * 1997-01-13 2000-06-27 Recording Industry Of America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copying of digital data
EP0955634A1 (en) * 1998-05-04 1999-11-10 Spiro J. Pandelidis High Tech Applications Anti-copying system for audio signals
JP2000149415A (ja) * 1998-11-02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及び複製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の違法使用防止方法
ES2149719B1 (es) * 1998-11-06 2001-05-01 Sonopress Ibermemory S A Procedimiento de grabacion de cd-rom para evitar su copia.
EP1011103A1 (en) * 1998-12-08 2000-06-21 Metatec International B.V. Copy protection for CD-ROM
US6631410B1 (en) * 2000-03-16 2003-10-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media wired/wireless content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532201B1 (en) 2000-04-03 2003-03-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py protection for optical discs
DE10035311C2 (de) * 2000-07-18 2003-06-18 Docdata Germany Gmbh Compact Disc mit einem einen Kopiervorgang störenden Bereich
RU2280906C2 (ru) * 2000-07-28 2006-07-27 Макровижн Юроп Лимитед Защита от коп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оптических дисков
US6804819B1 (en) 2000-09-18 2004-10-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data propagation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US6606690B2 (en) 2001-02-20 2003-08-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storage area network 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GB0304015D0 (en) * 2003-02-21 2003-03-26 Macrovision Europ Ltd Copy protection for applications
JP3711902B2 (ja) 2001-07-30 2005-11-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における記録密度決定方法
KR20030042913A (ko) * 2001-11-26 2003-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6910116B2 (en) 2002-05-23 2005-06-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Game disk layout
JP4019796B2 (ja) * 2002-05-31 2007-1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GB0301700D0 (en) * 2003-01-24 2003-02-26 Macrovision Corp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US20040153442A1 (en) * 2003-02-04 2004-08-05 Mantz Bria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a controlled copy of information stored on an optical storage media
ATE547791T1 (de) 2003-02-20 2012-03-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formationsträger mit zugangsinformationen und dummy-informationen und entsprechendes wiedergabegerät
GB0304016D0 (en) * 2003-02-21 2003-03-26 Macrovision Europ Lt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US7323212B2 (en) * 2003-10-29 2008-01-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dummy dispense
CN100356342C (zh) * 2003-11-18 2007-12-19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信息处理装置
GB2414337B (en) 2004-05-19 2008-10-29 Macrovision Europ Ltd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JP2006071695A (ja) * 2004-08-31 2006-03-16 Yamatake Corp 暗号化、復号化プログラム及び暗号システム。
TWI297149B (en) * 2005-03-25 2008-05-21 Lite On It Corp Simplified recording method
US7701825B2 (en) * 2005-06-17 2010-04-20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recording media
JP2008066863A (ja) * 2006-09-05 2008-03-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映像記録装置
US7916619B2 (en) * 2007-05-03 2011-03-29 Gary Stephen Shuster Optically-readable disk with copy protection device
US7804744B2 (en) 2007-05-03 2010-09-28 Gary Stephen Shuster Optically-readable disk with copy protection device
US8135761B2 (en) 2007-12-10 2012-03-13 Real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reating a media archive from content on a recording medium
US8582954B2 (en) 2007-12-10 2013-11-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reating a media archive from content on a recording medium
WO2009155205A1 (en) 2008-06-19 2009-12-23 Real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playback and record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397A (en) * 1975-06-28 1977-01-17 Toyo Boseki Continuous creping of clo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5397A (ja) * 1992-01-24 1993-08-13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
JP2582507B2 (ja) * 1992-05-21 1997-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のコピー防止装置及び防止方法
JP3433811B2 (ja) * 1992-09-30 2003-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複製装置
US5513260A (en) * 1994-06-29 1996-04-30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on for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397A (en) * 1975-06-28 1977-01-17 Toyo Boseki Continuous creping of clo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6005595A1 (fr) 1996-02-22
CN1135804A (zh) 1996-11-13
KR960705317A (ko) 1996-10-09
US5832088A (en) 1998-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71C (zh)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及防止数据复制的方法
CN1103101C (zh) 数据再生方法和数据编码方法
CN1179351C (zh) 记录介质和重现装置
CN1101043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182532C (zh) 一种重放方法、重放装置及编辑方法、编辑装置
CN1197080C (zh) 半导体存储器卡、播放装置、记录装置、播放方法、记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96130C (zh) 半导体存储器卡、重放装置、记录装置、重放方法、记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842798A (zh)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842803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内容处理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842799A (zh)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53546A (zh) 记录重放系统、记录重放方法、程序、及记录媒体
CN1286024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842800A (zh)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96769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再现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606781A (zh) 编辑装置和编辑方法
CN1833287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程序及记录媒体
CN1698120A (zh) 内容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CN100347778C (zh) 记录方法和存储介质驱动装置
CN1465069A (zh)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CN1302391C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96932C (zh) 盘片的初始化方法
CN1265373C (zh) 在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
CN1256731C (zh)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CN1284163C (zh) 再现方法以及数据存取方法
CN1299287C (zh) 再现方法及装置、记录方法及装置以及产生管理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285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