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7764A -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7764A
CN112217764A CN201910620916.XA CN201910620916A CN112217764A CN 112217764 A CN112217764 A CN 112217764A CN 201910620916 A CN201910620916 A CN 201910620916A CN 112217764 A CN112217764 A CN 112217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internet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isk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09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7764B (zh
Inventor
林奎学
刘春阳
石明洋
李晓磊
刘炀
姜海燕
李柏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09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7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7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by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 H04L63/20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involving negotiation 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ne or more network security mechanisms to be used, e.g. by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or between peers or by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entities invol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并在物联卡为不安全用户时,进一步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更加全面的对物联卡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已经从人与人的连接迈进了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连接,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但由于物联网行业的安全标准滞后,智能设备制造产商缺乏安全意识和投入,物联网行业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因此,提升物联网风险防控能力,保障物联网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作为物联网的核心,物联卡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通过对物联卡进行监控,可有效防控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隐患。
目前,物联网业务安全隐患高,风险识别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物联网业务安全隐患高,风险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险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确定模块,用于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险识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风险识别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风险识别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这样,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并在物联卡为不安全用户时,进一步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更加全面的对物联卡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分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特征信息可用于表示物联卡的物理形态、功能开通情况、使用行为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联卡物理形态是指卡片的形态,包括贴片卡、机卡互锁卡、eSIM(即Embedded-SIM,嵌入式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普通插拔卡等等。物联卡功能开通情况包括非定向语音、定向语音、短信、非定向流量、定向流量等等。物联卡的使用行为包括机卡分离、手机终端使用、跨地区使用、超阈值使用、白名单使用、不合理访问、异常使用、漫游至诈骗高发区使用等等。
特征信息可包括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可用于表示物联卡使用专用接入点(AccessPoint Name,简称APN)、物联卡为贴片卡、物联卡为机卡互锁卡、物联卡为eSIM卡或者物联卡为普通插拔卡等。特征信息还可包括行为信息,其中,行为信息可用于表示物联卡功能开通情况,和/物联卡的使用行为等。
步骤102、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贴片卡或者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即所述物联卡为风险用户。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可理解为物联卡用户是否为安全用户。
贴片卡是指贴片形式存在的物联卡,在芯片或者设备生产过程中,把物联卡直接封装在芯片或者设备里。机卡互锁卡指在生产SIM卡形式的物联卡时,在SIM卡的内置程序中增加终端绑定功能,利用终端IMEI唯一的特点,将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简称IMEI)记录在SIM卡片内。后续使用卡片时,SIM卡可将获取的终端的IMEI和SIM卡内存储的IMEI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不同,则停止通信功能;若比较结果相同,再进行后续流程。专用APN是指为不同客户配置不同的专用APN通道,无法访问公网
步骤103、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在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根据特征信息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险识别方法,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这样,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并在物联卡为不安全用户时,进一步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更加全面的对物联卡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步骤202、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步骤203、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若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即所述物联卡为风险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根据特征信息确定风险等级。若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那么可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可理解为物联卡用户的风险等级。第一风险等级可认为是最高风险等级。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手机终端上使用,且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
具体的,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可理解为,所述物联卡开通了语音通信服务,且未做定向语音呼叫限制。预设敏感区域,可理解为,公安部公布的电信诈骗高发区域。
在手机终端上使用,可理解为,物联卡在手机上使用,这可以通过话单IMEI比对确定所述物联卡是否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这可以通过在监测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内话单IMEI发生变化确定。
本实施例中,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对特征信息进行判断,若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根据特征信息确定物联卡的具体风险等级,以更精确的获得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
在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之后,可按照第一风险等级用户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例如,禁止开通非定向语音功能,严控物联网卡的使用范围。当发现物联网卡在手机终端使用、漫游至电信诈骗敏感区域使用(即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时,应立即进行核实、关停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例如,第一风险等级可确定为高风险等级,第二风险等级可确定为中风险等级。
若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但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那么判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不同的行业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仅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非手机终端上流量使用异常。
具体的,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可理解为,所述物联卡开通了语音通信服务,且未做定向语音呼叫限制。在手机终端上使用,可理解为,物联卡在手机上使用,这可以通过话单IMEI比对确定所述物联卡是否在手机终端上使用。预设敏感区域,可理解为,公安部公布的电信诈骗高发区域。非手机终端可理解为除手机终端之外的终端。
流量使用异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若物联卡当月流量使用量超过自身订购套餐可用免费资源,且大于前三个月月均流量使用量2倍以上,那么可判定该物联卡为流量使用异常。
本实施例中,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对特征信息进行判断,若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但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根据特征信息确定物联卡的具体风险等级,以更精确的获得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
在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之后,可按照第二风险等级用户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例如,引导用户开通定向流量功能,在发现物联网卡出现机卡分离、跨地区使用、超阈值使用、漫游至敏感区域使用后,立即进行核实、处理,使用位置限制功能,避免跨区域或敏感区域漫游行为。
进一步的,所述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具体的,将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的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判定为第三风险等级。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根据特征信息确定物联卡的具体风险等级,以更精确的获得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可理解为物联卡用户的风险等级。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安全用户、第一风险等级、第二风险等级和第三风险等级,来对物联卡的用户状态进行划分,并进一步的对风险等级进行细分,以更精确的获得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以便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进一步处理,提高物联网行业的安全性。
在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之后,可按照第三风险等级用户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例如,通过采用贴片卡或机卡绑定卡进行风险防范,推动低风险用户迁移成为安全用户。对低风险用户加强功能管控和使用监测,避免低风险用户向高风险用户转变。
进一步的,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
具体的,在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若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判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的卡号为白名单号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所依附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非手机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为预设IMEI。
本发明中,预设IMEI可理解为白名单中的IMEI。通过设置安全用户、第一风险等级、第二风险等级和第三风险等级,来对物联卡的用户状态进行划分,并进一步的对风险等级进行细分,以更精确的获得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以便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进一步处理,提高物联网行业的安全性。同时,还对第三预设条件进行设置,在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若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判断物联卡的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可更加精确的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为面向物联网业务的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风险类型定义
物联卡是指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物联网专用号码作为终端业务号码,承载于物联网移动核心网专用网元上,用于物与物、物与人通信的号码。应从物联卡的物理形态、功能开通情况、使用行为多个维度,确定物联网用户风险识别模型,将全部物联网用户划分为高风险用户(即第一风险等级的用户)、中风险用户(即第二风险等级的用户)、低风险用户(即第三风险等级的用户)、安全用户四个级别。划分方式如图3所示。图3中,标号11所示为安全用户,标号12所示为高风险用户,标号13所示为中风险用户,标号14所示为低风险用户。
物联卡用户的风险等级将从物联卡的物理形态、功能开通情况、使用行为三个维度,按照每个维度里不同安全风险系数的指标,构成高风险用户、中风险用户、低风险用户、安全用户四类用户,对物联卡用户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卡的物理形态可视为基础信息,功能开通情况和使用行为可视为行为信息。
高风险用户包括开通非定向语音且在敏感区域漫游使用、开通非定向语音且在手机上使用、在手机终端使用且发生机卡分离等场景。
其中,非定向语音且在敏感区域漫游使用,是指同时满足开通语音通信服务、未做定向语音呼叫限制、在公安部公布电信诈骗敏感区域使用的物联卡。
非定向语音且在手机终端使用,是指同时满足开通语音通信服务、未做定向语音呼叫限制、通过话单IMEI比对发现在个人手机终端上使用的物联卡。
手机终端使用过且发生机卡分离,是指同时满足在监测期内有话单IMEI变化、话单IMEI比对发现在个人手机终端上使用的物联卡。
中风险用户包括:开通非定向语音、行业终端机卡分离、一直在手机终端使用、敏感区域漫游流量使用和行业终端流量异常使用。
其中,开通非定向语音,是指开通语音通信服务且未做定向语音呼叫限制的物联卡。
行业终端间机卡分离,是指在不同的行业终端间使用的物联卡。
一直在手机终端使用,是指话单IMEI比对发现在个人手机终端上使用的物联卡。
敏感区域漫游流量使用,是指漫游到公安部公布的电信诈骗敏感区域(即预设敏感区域)产生流量话单的物联卡。
行业终端(可理解为非手机终端)流量异常使用,可以是用户当月流量使用量超过自身订购套餐可用免费资源,且大于前三个月月均流量使用量2倍以上的物联卡。
低风险用户包括白名单用户和行业终端正常使用用户。
白名单用户,是指电信企业与客户约定的白名单号码或者IMEI。
行业终端正常使用,是指未出现高、中风险行为且不是安全用户的物联卡。
安全用户包括采用贴片卡、机卡互锁卡、定购专用APN的物联卡。
其中,贴片卡是指贴片形式存在的物联卡,在芯片或者设备生产过程中,把物联卡直接封装在芯片或者设备里。
机卡互锁卡指物联卡在生产SIM卡的时候,在SIM卡的内置程序增加终端(包括手机终端和非手机终端)绑定功能,利用终端IMEI唯一的特点,将终端IMEI记录在SIM卡片内。每次使用卡片时,物联卡都将终端的IMEI和物联卡存储的IMEI比较,比较结果不同,则停止通信功能,相同再进行后续开机流程
专用APN,是指为不同客户配置不同的专用APN通道,无法访问公网。
步骤2:用户数据整合
根据步骤1风险类型定义内容,要实现风险防控,需要卡物理类型数据、终端IMEI库数据、BOSS业务数据和核心网网络数据进行整合。
卡物理类型数据,是指物联卡卡商根据业务要求生产相应实体卡片信息,卡片包括普通插拔式SIM卡、贴片卡和机卡互锁卡。不同的卡商的卡信息存储不一致,各卡商将卡的ICCID、IMSI及卡类型信息通过FTP接口的方式定期推送给数据整合模块(可理解为风险识别装置),数据整合模块根据接收的内容按卡商、类型进行存储。
终端IMEI库数据是指,物联网终端种类繁多,将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终端类型统一定义为“手机终端”和“行业终端”两大类。从售卖终端的厂家搜集各类终端信息,将厂家提供的手机、平板、上网本、无线座机、阅读器等统一定义为“手机终端”,将厂家提供的终端设备、模组等统一定义为“行业终端”。
BOSS业务数据主要包括定购数据以及通信详单数据,通过定购数据可以了解业务定购情况,如专用APN,定向语音、非定向语音等,通过通信详单数据可以了解物联卡用户的流量使用信息和IMEI信息。
定购数据在获取时,BOSS系统根据前端用户的定购情况,每日将专用APN、定向语音及非定向语音数据筛选出来,通过增量文件接口实时同步给数据整合模块,数据整合模块根据传送的定购信息,按照定购类型分类存储。
在获取通信详单数据时,BOSS系统根据通信详单流量记录信息,汇总单卡当日的流量上下行信息,并通过FTP接口推送给数据整合模块。
根据通信详单数据中的IMEI信息,结合上一周(周一到周日)中用户产生通信详单数据所使用的IMEI的前14位(去掉为空的情况)与用户最近一次产生话单时所使用的IMEI的前14位(去掉为空的情况)进行匹配校验,若两次IMEI不一致,则判断为发生机卡分离。将机卡分离用户信息提取并记录,按日推送给数据整合模块。
核心网网络数据在获取时,核心网网络数据为用户漫游使用数据,通过漫游数据可以获取物联卡用户在电信诈骗敏感区域的使用情况。
步骤3:数据识别
将获取到的制卡物理类型数据、终端IMEI库数据、BOSS业务数据、核心网网络数据,经过聚类算法筛选,得到特征数据库,标识物联卡用户的基本属性、订购关系、流量使用情况、短信使用情况、语音使用情况、使用位置、活跃度、终端类型、敏感区域、卡类型、APN类型、机卡分离情况、白名单属性等特征,为每张物联卡进行特征识别并精准画像。这可以理解为,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用户是属于安全用户、高风险用户(即第一风险等级的用户)、中风险用户(即第二风险等级的用户)、或低风险用户。表1为在实现本发明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时,所定义的部分字段。
表1
Figure BDA0002125450860000101
Figure BDA0002125450860000111
机卡分离判断算法(部分)如下:
按时间顺序记录所有流量话单共j个IMEI值,分离次数为D。若D>0,则判断为机卡分离,is_Separated=1。若D=0且DeviceType=1,则判断为一直在手机终端使用,is_Separated=2。
Figure BDA0002125450860000112
对于i月的行业终端流量异常使用算法:GprsUsage(i)>Subscribers.FreeResource(i)&&GprsUsage(i)>2{[GprsUsage(i-1)+GprsUsage(i-2)+GprsUsage(i-3)]/3}。若判断成立,则判断为行业终端流量异常使用,is_NormalUse=1。
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视为高风险场景:
a)Subscribers.Voice=1&&AlarmArea=1
表示:订购了非定向语音并且在敏感区域使用
b)Subscribers.Voice=1&&DeviceType=1
表示:订购了非定向语音并且在手机终端使用
c)DeviceType=1&&is_Separated=1
表示:使用终端为手机终端并且发生机卡分离
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视为中风险场景:
a)Subscribers.Voice=1
表示:开通了非定向语音业务
b)is_Separated=1&&DeviceType=0(行业终端)
表示:在行业终端间使用且发生了机卡分离
c)is_Separated=2(一直在手机上使用)
表示:一直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d)is_Separated=1(敏感区域)
表示:在敏感区域漫游流量使用
e)is_NormalUse=1
表示:行业终端流量异常使用。
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视为低风险场景:
a)is_WhiteList=1
表示:白名单用户。
b)is_NormalUse=0
行业终端正常使用
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视为安全场景:
a)SIMType=1||SIMType=2
表示:使用SIM卡为贴片卡或机卡互锁卡。
b)APNType=1
表示:开通专用APN。
步骤4:风险用户预警提醒
精准识别出各类风险用户后,可通过短信和邮件两种通知方式提醒风险处理人员(例如物联卡使用者,或者监控人员等等)。为避免重复信息干扰,提醒信息的发送策略支持灵活配置:只发送一次、最多发送几次、提醒消息内容、提醒信息发送时间等。
步骤5:风险用户处理
通过识别模型精准识别出高风险用户、中风险用户或低风险用户,并对每一类用户采取不同程度的风险管控,包括更改功能限制、限制部分通信能力、关停处理等。引导物联网用户从高风险向低风险、从低风险向安全用户过渡,不断降低物联卡用户的风险等级。
高风险用户处理策略:严格按照“功能最小化”原则,禁止开通非定向语音功能,控制物联网卡的使用范围。当发现物联网卡在手机终端使用、漫游至电信诈骗敏感区域使用时,应立即进行核实、关停处理。
中风险用户处理策略:严格按照“功能最小化”原则,引导用户开通定向流量功能,在发现物联网卡出现机卡分离、跨地区使用、超阈值使用、漫游至敏感区域使用后,立即进行核实、处理,使用位置限制功能,避免跨区域或敏感区域漫游行为。
低风险用户处理策略:通过采用贴片卡或机卡绑定卡进行风险防范,推动低风险用户迁移成为安全用户。对低风险用户加强功能管控和使用监测,避免低风险用户向高风险用户转变。
本发明人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准确高效的识别物联网风险用户,提供风险预警感知服务,以便电信企业及时予以核实和关停,实现闭环管理,提高了业务健康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物联网风险防控模型,全量管理物联网用户,实现物联网用户使用风险可控。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之一,如图4所示,风险识别装置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判断模块402,用于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确定模块403,用于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贴片卡或者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进一步的,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403,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手机终端上使用,且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403,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不同的行业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仅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非手机终端上流量使用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403,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403,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的卡号为白名单号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所依附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非手机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为预设IMEI。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装置是应用上述风险识别方法的装置,即上述风险识别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可用于该风险识别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险识别装置400,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这样,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并在物联卡为不安全用户时,进一步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更加全面的对物联卡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电子设备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处理器501,用于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贴片卡或者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进一步的,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进一步的,处理器501,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手机终端上使用,且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
进一步的,处理器501,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不同的行业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仅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非手机终端上流量使用异常。
进一步的,处理器501,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进一步的,处理器501,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的卡号为白名单号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所依附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非手机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为预设IMEI。
电子设备500能够实现图4实施例中风险识别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这样,根据物联卡的特征信息可确定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并在物联卡为不安全用户时,进一步确定物联卡的风险等级,更加全面的对物联卡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风险识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贴片卡或者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手机终端上使用,且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不同的行业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仅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非手机终端上流量使用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包括: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的卡号为白名单号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所依附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非手机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为预设IMEI。
11.一种风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卡的特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物联卡是否为安全用户;
确定模块,用于在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物联卡的风险等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贴片卡或者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为安全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未使用专用APN,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若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不为贴片卡,且所述物联卡不为机卡互锁卡,则判定所述物联卡不为安全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一风险等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且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手机终端上使用,且所述物联卡与所述手机终端发生过机卡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二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风险等级比第一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为非定向语音开通状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不同的行业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仅在手机终端上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预设敏感区域漫游使用;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在非手机终端上流量使用异常。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其中,所述第三风险等级比第二风险等级的风险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特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风险等级为第三风险等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如下一项: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的卡号为白名单号码;
所述特征信息表示所述物联卡所依附使用的手机终端或者非手机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为预设IMEI。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险识别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20916.XA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17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916.XA CN1122177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916.XA CN1122177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764A true CN112217764A (zh) 2021-01-12
CN112217764B CN112217764B (zh) 2022-10-04

Family

ID=7404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0916.XA Active CN1122177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77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788A (zh) * 2021-08-20 2021-11-30 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度关联检测模型的物联网卡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0990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Moqom Limited Identity and/or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9344421B1 (en) * 2006-05-16 2016-05-17 A10 Networks, Inc. User access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network access point
CN105933890A (zh) * 2016-03-31 2016-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sim卡实现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及服务器
CN10610198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fc移动支付终端的安全模块管理方法及终端
CN206460112U (zh) * 2017-01-23 2017-09-01 泉州公田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卡检测装置
CN107968774A (zh) * 2016-10-20 2018-04-27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终端设备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法
CN109274684A (zh) * 2018-10-31 2019-01-25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eSIM通讯与导航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终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474581A (zh) * 2018-10-25 2019-03-1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lte电力专网安全防护方法
CN109587142A (zh) * 2018-12-10 2019-04-05 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业务流的数据安全接入模块和设备
CN10963698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型数据中心机柜锁系统
CN109714753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终端与物联网sim卡认证的方法和系统
CN109981373A (zh) * 2019-04-03 2019-07-05 深圳联想懂的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流量计费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4421B1 (en) * 2006-05-16 2016-05-17 A10 Networks, Inc. User access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network access point
WO2016050990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Moqom Limited Identity and/or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5933890A (zh) * 2016-03-31 2016-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sim卡实现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及服务器
CN10610198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fc移动支付终端的安全模块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7968774A (zh) * 2016-10-20 2018-04-27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终端设备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法
CN206460112U (zh) * 2017-01-23 2017-09-01 泉州公田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卡检测装置
CN109714753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终端与物联网sim卡认证的方法和系统
CN109474581A (zh) * 2018-10-25 2019-03-1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lte电力专网安全防护方法
CN109274684A (zh) * 2018-10-31 2019-01-25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eSIM通讯与导航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终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87142A (zh) * 2018-12-10 2019-04-05 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业务流的数据安全接入模块和设备
CN10963698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型数据中心机柜锁系统
CN109981373A (zh) * 2019-04-03 2019-07-05 深圳联想懂的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流量计费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亿通达物联: "手持设备物联卡是如何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性的?", 《SOHU.COM/A/291866458_100183971》 *
余勇等: "移动互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基于等级保护的安全防护研究", 《信息网络安全》 *
刘煜: "M2M智能卡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 《信息通信技术》 *
向军等: "电力移动终端系统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
吴玉华等: "直放站监控卡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 《山东通信技术》 *
张曼君等: "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安全业务研究", 《中国新通信》 *
范景行: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安全策略研究", 《计算机安全》 *
赵婷等: "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中国电力》 *
顾旻霞等: "嵌入式UICC远程签约管理安全威胁分析", 《信息通信技术》 *
黄军辉: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研究与设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788A (zh) * 2021-08-20 2021-11-30 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度关联检测模型的物联网卡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764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4861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fraudulent user
JP4030588B2 (ja) コピーされたsimカードの探索
CN102438292A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052044B (zh) 一种陌生来电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69244B (zh) 异常电话卡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6192B (zh) 一种识别异常聚集行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17764B (zh)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6311B (zh) 对象识别方法以及装置
CN110113748B (zh) 骚扰电话监控方法、装置
US8682293B1 (en) Telecom fraud detection using social pattern
CN110167030B (zh)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89347A (zh) 一种监控共享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69551A (zh) 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86978B (zh) 一种识别木马病毒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23788A (zh) 基于多维度关联检测模型的物联网卡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357272B (zh) 一种ota升级方法和设备
CN112004228B (zh) 实人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9600744B (zh) 一种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698683B (zh) 网络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4052852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202325A (zh) 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实施安全策略的系统
CN102958055A (zh) 一种非法回拨业务的鉴别方法和系统
EP3061042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revenue maxim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727351B (zh) 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07999A (zh) 一种诈骗号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