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030B -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030B
CN110167030B CN201810141014.3A CN201810141014A CN110167030B CN 110167030 B CN110167030 B CN 110167030B CN 201810141014 A CN201810141014 A CN 201810141014A CN 110167030 B CN110167030 B CN 110167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calling
scre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10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030A (zh
Inventor
夏传军
李彬
杨辉宇
郝建忠
郑浩彬
赵俊
蒋立翀
邬学农
钟雪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10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所述方法通过在进行第一筛选后,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通信服务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快捷与便利。同时,骚扰电话也日益频繁的出现在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中。骚扰电话是指一些冒充警方、银行等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不仅干扰了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扰乱了电信运行的正常秩序,对受骗用户更是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现有技术中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有两种:
一、终端标记的识别方法,在终端安装相关客户端,当用户接到骚扰电话时,将该电话号码标记为骚扰电话,通过不断收集各用户对呼入电话的标识,进行骚扰电话号码识别与提醒。
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不高,具体原因是:
在某些号码被标识完成前,有可能已经对很多用户造成了不良影响,且并非所有的用户都习惯进行标记,因此,收集的号码仅占实际骚扰电话号码较少部分,存在漏报。此外,由于是用户自主随意标识,还可能导致存在恶意标记的现象,存在误报。
二、运营商的识别方法,使用主被叫号码、呼叫开始结束时间、振铃时长等作为属性,运用数学分类模型进行骚扰电话的识别。
举例来说,某省级电信运营商的识别方法是通过筛选一个周期内得到高频呼叫的主叫号码,利用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出疑似诈骗号码,再辅助人工回拨方式进行抽样确认。
仅根据主被叫号码、呼叫开始结束时间等进行分析识别,识别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识别模块,用于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上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在进行第一筛选后,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骚扰电话识别与应用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上实现,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可为具有处理能力的计算机。
可选地,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从Mc接口采集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
可选地,Mc接口是MSC Server(Mobile Switching Center Serv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与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间的接口,MSC Server通过Mc接口对MGW的承载连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视。
可选地,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可为全省一个小时的全部的呼叫信令,一个呼叫信令至少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主被叫的标识是主叫的手机号和被叫的手机号,挂机信息表示本次通话是由哪一方(主叫或被叫)挂机,例如,挂机信息是呼叫信令的一个字段。
步骤12、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可选地,将海量的呼叫信令大数据作为数据源输入至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根据现有技术的方式设置,并根据第一筛选条件执行第一筛选。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包括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呼叫次数是指一个小时内主叫发起呼叫的次数。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骚扰电话的一个普遍特征为高频拨打电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阈值,第一阈值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具体表示一个小时拨打电话的次数的平均值N,例如可为100次。
当一个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N次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第一集合是初步确定的疑似骚扰电话的集合。当一个主叫的呼叫次数小于N次时,认为该主叫不是疑似骚扰电话。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为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一个主叫向同一个被叫发起两次呼叫,两次呼叫的被叫相同,虽然主叫发起的呼叫次数为2,但该主叫的被叫数量仅加1,这个过程称为去重。
可选地,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表示一个主叫向多个不同的被叫发起呼叫时,被叫的数量。
可选地,正常通话中,主叫拨打5个电话,这5个电话可能是给被叫A拨打3次,给被叫B拨打2次,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为2。
可选地,骚扰电话拨打5个电话,这5个电话通常拨给不同的5个被叫,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为5。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对应的被叫去重后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骚扰电话的一个普遍特征为给多个不同的被叫拨打电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具体表示一个小时拨打电话的不同的被叫的平均数量M,例如可为100个。
当一个主叫的被叫去重后的数量大于等于M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为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主叫被挂机的频率=一个主叫发起的多个呼叫中被挂机的次数/同一个主叫发起呼叫的总次数。
可选地,被叫接听一个陌生来电,若发现是骚扰电话,一般都是由被叫挂机,主叫很少主动结束通话,也就是说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很高。而普通的通话,依据个人习惯不同,可能是主叫挂机,也可能是被叫挂机。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三阈值X,第三阈值X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例如可为90%。
当一个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X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
若第一筛选条件为多个策略,例如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在同时匹配这两个策略时认为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置入第一集合。
例如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在同时匹配这三个策略时认为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置入第一集合。
步骤13、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可选地,对呼叫信令大数据进行如步骤12的第一筛选,得到疑似骚扰电话的第一集合。
可选地,仅根据上述的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准确,存在不是疑似骚扰电话,但被误判为骚扰电话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筛选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筛选,第二筛选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增的筛选步骤。
可选地,骚扰电话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是在通话时长短,且由被叫主动挂机。
可以理解的是,被叫接听电话,发现是骚扰电话后,通常会很快挂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根据已确定的骚扰电话的行为特征确定的,具体为通话平均时长,例如8秒。
当一个通话由被叫在通话小于8秒时挂机,可确定为疑似骚扰电话。
当一个通话由被叫在通话大于等于8秒时挂机,则不认为该主叫是疑似骚扰电话,或者当一个通话由主叫在通话小于8秒时挂机,也不认为该主叫是疑似骚扰电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通过在进行第一筛选后,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呼叫信令还包括主被叫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经过步骤13将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被叫主动挂机的主叫作为骚扰电话,仍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
举例来说,快递和送餐的流程为工作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拨打电话通知客户出门取物,工作人员的终端作为主叫可能也具备呼叫次数高、呼叫时间短和被叫主动挂机的特征,但这些主叫是正常用户,不应当作为骚扰电话,需要剔除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快递和送餐的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与骚扰电话的区别:主被叫号码的机主是否见面,即快递或送餐的工作人员的终端作为主叫时,需要与被叫用户联系见面时间,在快递集中送件地点或送餐集中地点当面交付包裹或餐点,而骚扰电话是随机选择被叫用户,用电话干扰被叫用户的生活,避免与被叫用户见面的行为,被叫可能位于省内各地。
可选地,在进行步骤13的第二筛选后,根据这个不同之处,新增剔除条件:呼叫信令中主叫与被叫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快递业务通常以一个配送站点为中心,由快递工作人员从配送站点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同样地,送餐业务通常以餐厅为中心,设置配送范围,由送餐工作人员从餐厅出发,到达指定地点。
也就是说,如果主叫和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则认为可能是快递或送餐工作人员拨打的电话,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若主叫与被叫不位于预设范围,则认为超出了配送范围,快递或送餐工作人员拨打电话的可能性小,是骚扰电话可能性大,主叫的标识留在第二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主叫与被叫的位置信息,进一步筛选是否是骚扰电话,并从第二集合中剔除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位置信息是BSC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呼叫信令可包括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的标识,即呼叫信令中包括主叫拨打电话时所对应的BSC的标识和被叫接听电话时所对应的BSC的标识。
可选地,预设范围为一个BSC下的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选地,一个BSC通常控制几个基站,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基站的监视管理。确定一个主叫对应的BSC后,从而可确定该主叫处于BSC下的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
若呼叫信令中主叫对应的BSC与被叫对应的BSC相同,认为主被叫处于同一个BSC下的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若主叫与被叫的BSC不同,则认为主被叫不属于同一预设范围内,是快递或送餐工作人员拨打电话的可能性小,是骚扰电话可能性大,主叫的标识留在第二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主叫与被叫的基站控制器的标识是否相同,剔除误判的骚扰电话,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位置信息是小区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小区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呼叫信令中包括主叫拨打电话时所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和被叫接听电话时所对应的小区的标识。
可选地,预设范围为一个小区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选地,确定一个主叫对应的小区后,从而可确定该主叫处于小区的信号覆盖范围。
若呼叫信令中主叫对应的小区与被叫对应的小区相同,认为主被叫处于同一个小区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若主叫与被叫的小区不同,则认为主被叫不属于同一个小区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是快递或送餐工作人员拨打电话的可能性小,是骚扰电话可能性大,主叫的标识留在第二集合。
可选地,根据呼叫信令的格式不同,其中描述位置信息方式可能不同,如前所述,可能是BSC的标识或小区的标识。
可选地,根据采集得到的呼叫信令中包含的位置信息,采取对应的筛选方式剔除被误判的主叫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主叫与被叫的基站小区的标识是否相同,剔除误判的骚扰电话,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回拨率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将步骤13得到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被叫主动挂机的主叫作为骚扰电话,仍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
举例来说,网约车的司机向乘客发起呼叫,用于与乘客确定乘车地点,呼叫的特征与骚扰电话相似,都具有呼叫次数高,通话时长短等特征。司机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不应认为是骚扰电话。
可选地,司机发起的呼叫与骚扰电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司机先向乘客发起呼叫,通话结束后,可能由于乘客未找到司机的车,乘客将主动向司机发起呼叫,本次呼叫称为回拨,而骚扰电话中的被叫已经确定主叫为骚扰电话,则被叫很少会对主叫进行回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不同之处设置剔除条件:回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用于区分出司机发起的呼叫与骚扰电话。
可选地,主叫A在第一时间点向被叫B发起呼叫,被叫B作为主叫,在第二时间点向同一主叫A发起呼叫,且第二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则将主叫A对应的回拨次数记为1。
可选地,统计主叫A对应的回拨率=主叫A对应的回拨次数/主叫A发起的呼叫次数*100%。
可选地,第二阈值可根据历史的司机的回拨率进行设置,例如30%。
可选地,若主叫A对应的回拨率超过30%,则估计为网约车司机电话,则本次通话是骚扰电话的几率小,将主叫从第二集合中剔除。
可选地,若主叫A对应的回拨率不超过30%,认为被叫很少回拨该主叫,则本次通话是骚扰电话的几率大。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主叫的回拨率区分司机拨打的电话和骚扰电话,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可选地,经过步骤13得到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被叫主动挂机的呼叫信令,将其中的主叫作为骚扰电话,仍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
举例来说,提供商存在语音播报业务,提供商可为银行,语音提示业务是当用户需要获取验证码时,银行的客服拨打用户的预留电话,用户接听电话从而听取电子播报的验证码,以进行身份验证。
这些提供商作为主叫为用户生活提供服务,不是骚扰电话,但由于可能符合呼叫次数高,通话时长短,且被叫主动挂机的筛选条件,若提供商的客服电话直接被认为是骚扰电话,将影响用户正常使用银行服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客服的语音提示业务与骚扰电话的区别:一个主叫发起的多个通话时长是否相近,语音提示业务是预先设置的循环播放,通常被叫听到关键信息,关键信息例如是“您的验证码是1234”之后,被叫挂机。不同的被叫的反映是相似的,也就是通话时长是相似的。根据历史的语音提示业务大数据统计可确定,通话时长为16s。
而被叫接到骚扰电话虽然也是很快挂断,但是依据被叫的个性不同,挂断的时间并不相同,例如,一个用户接到骚扰电话可能1-2s就挂机,另一个用户接到同一个骚扰电话可能8s后挂机。
可选地,在进行第二筛选后,根据这个不同之处,新增剔除条件:一个主叫发起的呼叫信令中通话时长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超过第三阈值。
可选地,通话时长的集中度是用户反映通话时长的相似程度的指标。
可选地,统计第二集合中主叫对应的多个呼叫信令,获取其中的通话时长,统计每一呼叫信令的通话时长。
可选地,若一个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不超过第三阈值,认为通话时长不相似,则本次通话是骚扰电话的几率大。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识别骚扰电话,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所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集合的主叫的通话时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得到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
确定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的方式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以其中一种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获取第二集合的主叫的多个呼叫信令的通话时长,通过泊松分布模型得到符合泊松分布的一组数据集。
可选地,泊松(Poisson)分布模型是统计与概率学中的离散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通话时长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话时长为16s这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可选地,由于每一通话是独立发生的,当骚扰电话作为主叫,发起的各个通话的通话时长不相同,通话时长为16s这一事件发生的次数小于第三阈值,而语音提示电话作为主叫,各被叫听取到验证码后挂机的时间点相同的几率大,则集中度高,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根据泊松分布模型,可准确的分析得到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从而准确的区分语音提示电话和骚扰电话。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首次在移动网内建立基于语音信令特性的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对现网骚扰诈骗电话及时拦截处置和提醒。
在骚扰电话的识别上,将被叫号码短时间内主动挂机作为核心判定条件,同时结合主被叫用户是否见面来增强骚扰号码识别的准确度,本发明实施例认为,主被叫号码是否会在电话后见面以及被叫号码短呼叫挂机的比是决定主叫是否是骚扰电话的关键条件。
将海量话单大数据作为数据源输入,通过在Mc口采集全省全量的主被叫呼叫话单,提取呼叫特征属性:主叫呼叫次数、被叫号码离散度、平均呼叫时长、被叫号码通信圈、被叫号码挂机比例、被叫话务位置聚合度,根据骚扰电话诈骗识别模型筛选出骚扰诈骗电话号码,不断优化分类骚扰电话诈骗识别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包含如下三个关键的步骤:
第一步、基于疑似骚扰诈骗号码特征属性数据样本采集,为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提供基础信令数据。
第二步、基于的人工智能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将通话时长小于Xs被叫主动挂机作为关键指标引入。
第三步、行业、区域等特定场景模型对整体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的优化,将主被叫号码是否见面对行业、区域场景进行细分,优化识别模型。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2所示,第一步:基于疑似骚扰诈骗号码特征属性数据样本采集
根据骚扰电话的普遍特征及信令话单可以提供的数据信息,采集以下数据样本作为辨别骚扰诈骗电话的属性。
被叫号码离散度:将去重后的被叫数量/主叫次数定义为被叫离散度,离散度越高则说明疑似骚扰的概率越大。
平均呼叫时长:用户接收到骚扰诈骗电话后,多数会选择很快挂机,因此通话时间较短。
被叫号码通信圈:疑似骚扰电话的被叫号码通信圈一般非常无规律,不固定,而正常号码的通信圈较为固定。
被叫号码挂机比例:骚扰诈骗电话一般情况都是被叫号码先挂机或者未接听即挂机。
被叫话务位置聚合度:骚扰诈骗电话被叫号码分布较为分散,而正常高频使用用户,如:快递、送餐等服务业号码被叫号码位置相对集中。
第二步:基于信令特征的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策略配置
运用被叫号码在通话时长小于X秒(如8秒)主动挂机的属性条件进行过滤。筛选出疑似是骚扰诈骗电话的数据集。
经过白名单过滤之后,对可疑骚扰诈骗电话数据集合采用策略配置管理,后续可以根据自定义配置来优化策略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策略配置管理包括:
1、主叫号码呼叫次数每小时大于等于N次;
2、被叫号码每小时去重后的数量大于M个;
3、主叫号码挂断次数频率每分钟大于等于X次;
第三步:行业、区域维度等特定场景模型
1、行业号码识别分析模型
基于信令实时数据流处理,可以实时进行骚扰诈骗电话识别,对于策略配置筛选出来的高度疑似号码,进行号段号码归类分析,针对每个号码的归属地信息、号码区域信息、呼叫时间规律、呼叫频率规律、被叫回拨次数、根据其超频次数进行排序,进行逐步分析筛选,通过建立行业号段号码特征库进行匹配,优化现有骚扰诈骗电话号码库。
以网约车/滴滴打车的行业为例,呼叫特征与普通广义的骚扰电话相似,都具有短呼叫挂机次数多、呼叫量大等特征。但核心在于该行业模型是需要主被叫见面的模型,因此对主被叫呼叫信令做了深度分析后发现,被叫回拨次数与其他普通骚扰电话模型具备极大不同,普通骚扰电话被叫很少会对主叫进行回拨,而网约车模型的一次回拨率超过30%,因此选取该参数对这个行业进行筛选,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准确率,降低误判。
2、通话属性深度分析模型
基于信令实时数据流处理,可以实时进行骚扰诈骗电话识别。针对行业号码维度分析模型过滤后的疑似骚扰诈骗,进行下一步的信令特征属性深度分析,由于通话时长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只会受用户特征群和通信通途客观决定,所以可以通过泊松分布模型对单位时间内的疑似骚扰诈骗电话用户的呼叫时长定义为符合泊松分布的一组数据集,进而推导出呼叫时长的指数分布。由于泊松分布模型是独立特征,当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过多的时候,各个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和呼叫时长无相互影响,可以提取疑似号码通话时长等属性特征,建立呼叫时长统计分析模型。统计出通话时长集中度较高的疑似诈骗骚扰电话。然后通过模型剔除出通话时长集中度高且通话时长较短的(语音提示电话)的号码。
3、区域维度分析模型
基于信令实时数据流处理,可以实时进行骚扰诈骗电话识别。针对通话属性深度分析模型对疑似骚扰诈骗电话的筛选后,通过对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的BSC位置信息来分析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分布的网元和小区。建立起区域维度分析模型。对每日疑似诈骗骚扰电话的呼叫时间、超频次数、被叫话务位置聚合度、被叫号码挂机比例、被叫号码通信圈。对各项属性特征按照呼叫时间趋势分布进行离散数据集中度分析,建立起区域维度分析模型,找出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呼叫时间、超频次数、所在区域集中度较高的网元和小区(写字楼,学校门口),最后进行剔除(快递集中送件地点),输出最终的结果。
如快递、送餐电话每日呼叫次数较大,被叫分布较广,呼叫时长也较短,但利用快递或送餐需要主被叫号码见面的特征,发现主被叫的位置都在同个BSC的比例以及被叫号码集中在某一个BSC的比例非常高,超过70%,因此运用此区域维度特征对快递、送餐电话进行识别,增强整体识别准确性和覆盖度。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骚扰电话识别与应用流程图。
如图3所示,先根据历史的全网信令数据,提取呼叫特征属性,例如呼叫次数,通话时长,由被叫主动挂机等,根据预先建立的骚扰诈骗电话智能识别模型,进行第一筛选(基础筛选)和第二筛选(核心筛选),形成骚扰电话的号码库。
设置旁路实时监测全网信令,将提取的呼叫信令中的主叫号码与号码库中的号码进行匹配,若匹配,则插入提醒流程,即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的终端,若不匹配,则正常呼叫。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
识别实时性高:根据全省全量呼叫信令进行小时粒度的分析,实时更新骚扰号码数据库。
识别准确并减少漏报:通过以不同数据属性特征为指标变量,提取呼叫特征属性,通过疑似骚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分类识别不同属性权重,在策略配置获取疑似骚扰诈骗号码后,进行行业号码识别分析模型、通话属性深度分析模型、区域维度分析模型多个模型的数据分析过滤,提升了号码识别结果准确率并减低了漏报率。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1、筛选模块42和识别模块43,其中: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筛选模块42用于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识别模块43用于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可选地,获取模块41从Mc接口采集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
可选地,Mc接口是MSC Server(Mobile Switching Center Serv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与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间的接口,MSC Server通过Mc接口对MGW的承载连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视。
可选地,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可为全省一个小时的全部的呼叫信令,一个呼叫信令可视为一个话单,一个呼叫信令至少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主被叫的标识是主叫的手机号和被叫的手机号,挂机信息表示本次通话是由哪一方(主叫或被叫)挂机,例如,挂机信息是呼叫信令的一个字段。
筛选模块42将海量的呼叫信令大数据作为数据源输入至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为三个策略的任意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呼叫次数是指一个小时内主叫发起呼叫的次数。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骚扰电话的一个普遍特征为高频拨打电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阈值,第一阈值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具体表示一个小时拨打电话的次数的平均值N,例如可为100次。
当一个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N次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第一集合是初步确定的疑似骚扰电话的集合。当一个主叫的呼叫次数小于N次时,认为该主叫不是疑似骚扰电话。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为三个策略的任意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一个主叫向同一个被叫发起两次呼叫,两次呼叫的被叫相同,虽然主叫发起的呼叫次数为2,但该主叫的被叫数量仅加1,这个过程称为去重。
可选地,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表示一个主叫向多个不同的被叫发起呼叫时,被叫的数量。
可选地,正常通话中,主叫拨打5个电话,这5个电话可能是给被叫A拨打3次,给被叫B拨打2次,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为2。
可选地,骚扰电话拨打5个电话,这5个电话通常拨给不同的5个被叫,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为5。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对应的被叫去重后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骚扰电话的一个普遍特征为给多个不同的被叫拨打电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具体表示一个小时拨打电话的不同的被叫的平均数量M,例如可为100个。
当一个主叫的被叫去重后的数量大于等于M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
可选地,第一筛选条件可为三个策略的任意一个策略,也可为多个策略,下面以第一筛选条件为一个策略(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主叫被挂机的频率=一个主叫发起的多个呼叫中被挂机的次数/同一个主叫发起呼叫的总次数。
可选地,被叫接听一个陌生来电,若发现是骚扰电话,一般都是由被叫挂机,主叫很少主动结束通话,也就是说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很高。而普通的通话,依据个人习惯不同,可能是主叫挂机,也可能是被叫挂机。
举例来说,第一筛选条件为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三阈值X,第三阈值X是根据已确定为骚扰电话的拨打特征确定的,例如可为90%。
当一个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X时,将该主叫的标识放入第一集合。
若第一筛选条件为多个策略,例如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在同时匹配这两个策略时认为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置入第一集合。
例如主叫的呼叫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主叫对应的去重被叫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主叫被挂机的频率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在同时匹配这三个策略时认为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置入第一集合。
可选地,筛选模块42对呼叫信令大数据进行如步骤12的第一筛选,得到疑似骚扰电话的第一集合。
可选地,仅根据上述的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准确,存在不是疑似骚扰电话,但被误判为骚扰电话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筛选的基础上,识别模块43进行第二筛选。
可选地,骚扰电话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是在通话时长短,且由被叫主动挂机。
可以理解的是,被叫接听电话,发现是骚扰电话后,通常会很快挂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根据已确定的骚扰电话的行为特征确定的,具体为通话平均时长,例如8秒。
当一个通话由被叫在通话小于8秒时挂机,可确定为疑似骚扰电话。
当一个通话由被叫在通话大于等于8秒时挂机,则不认为该主叫是疑似骚扰电话,或者当一个通话由主叫在通话小于8秒时挂机,也不认为该主叫是疑似骚扰电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通过在筛选模块进行第一筛选后,识别模块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memory)51、处理器(processor)52、总线53以及存储在存储器51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存储器51、处理器52通过所述总线5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52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51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图1的方法。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呼叫信令还包括主被叫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位置信息是BSC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位置信息是小区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小区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回拨率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集合的主叫的通话时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得到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本实施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在进行第一筛选后,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的步骤。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呼叫信令还包括主被叫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位置信息是BSC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位置信息是小区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小区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回拨率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所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集合的主叫的通话时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得到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通过在进行第一筛选后,将被叫在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挂机作为第二筛选条件,从而提高识别骚扰电话的准确率。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所述呼叫信令还包括主被叫的位置信息,相应地,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是BSC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基站控制器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是小区的标识,相应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具体为: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的小区的标识相同,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回拨率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
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集合的主叫的通话时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得到该主叫的通话时长的集中度。
7.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的呼叫信令,每一呼叫信令包括主被叫的标识、通话时长和挂机信息,所述挂机信息表示由主叫挂机或由被叫挂机;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筛选条件进行第一筛选,并将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一集合;
识别模块,用于针对第一集合,根据第二筛选条件进行第二筛选,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识别为疑似骚扰电话,所述第二筛选条件是主叫对应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一阈值,且挂机信息表示由被叫挂机;
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将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主叫的标识存入第二集合;针对第二集合,若主叫与被叫位于预设范围内,则从第二集合中剔除所述主叫的标识,所述呼叫信令还包括主被叫的位置信息。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的步骤。
CN201810141014.3A 2018-02-11 2018-02-11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67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014.3A CN110167030B (zh) 2018-02-11 2018-02-11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014.3A CN110167030B (zh) 2018-02-11 2018-02-11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030A CN110167030A (zh) 2019-08-23
CN110167030B true CN110167030B (zh) 2022-09-16

Family

ID=6763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1014.3A Active CN110167030B (zh) 2018-02-11 2018-02-11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7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670B (zh) * 2020-01-04 2023-06-09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预付费的骚扰拦截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41818A (zh) * 2020-04-10 2020-08-14 贵州索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
CN114268914B (zh) * 2021-12-15 2023-06-02 江苏税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通话信息的碰面分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3681A (en) * 1993-12-29 1995-10-31 At&T Corp. Security system for terminating fraudulent telephone calls
CN105704719A (zh) * 2014-11-28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骚扰电话监控策略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5113A (zh) * 2015-06-10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304041A (zh) * 2015-06-1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6657528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37007A (zh) * 2017-04-05 2017-07-07 广州市景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提醒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3681A (en) * 1993-12-29 1995-10-31 At&T Corp. Security system for terminating fraudulent telephone calls
CN105704719A (zh) * 2014-11-28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骚扰电话监控策略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5113A (zh) * 2015-06-10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304041A (zh) * 2015-06-1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6657528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37007A (zh) * 2017-04-05 2017-07-07 广州市景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骚扰电话提醒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030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0752B (zh) 一种深度聚类诈骗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24333B (zh) 诈骗电话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91220B (zh) 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197675A1 (zh)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68626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75707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fraud detection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301896B (zh) 诈骗短信智能监控告警系统和方法
CN102802133B (zh) 垃圾信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67030B (zh) 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43049B (zh) 电信欺诈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698885B (zh) 一种呼叫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服务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038648A (zh)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770777B (zh) 一种录音诈骗电话的识别方法
CN106937007A (zh) 一种骚扰电话提醒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4104772A (zh) 一种欺诈电话提示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0611929A (zh) 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231494A (zh) 一种用户通信特征的获取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734469A (zh) 一种诈骗电话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6909A (zh) 骚扰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08198086B (zh) 用于依据通信行为特征来识别骚扰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69438A (zh) 一种电信网络诈骗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9106B (zh) 一种异常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8379A (zh) 一种VoIP信令网关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68423A (zh) 异常号码的呼叫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10903B (zh) 一种识别国际诈骗号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