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3812A -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 Google Patents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3812A
CN112213812A CN202010384752.8A CN202010384752A CN112213812A CN 112213812 A CN112213812 A CN 112213812A CN 202010384752 A CN202010384752 A CN 202010384752A CN 112213812 A CN112213812 A CN 11221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member
shape
ligh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47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佐美健
仲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1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3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课题为提供能抑制熔合缝的形成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等。在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流动树脂流入由框体(50)和销(61)形成的模具并使该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导光部件,框体具有与导光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销可插拔地设置于框体(50)且与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圆孔的形状对应。

Description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显示装置,其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光源,从背面侧对显示面板进行照明(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显示装置中,通常利用将对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光源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2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导光部件中设置将光源收纳于内侧的孔的情况下,存在有因导光部件的制造工序而导致在导光部件中形成非预期的熔合缝(weld)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熔合缝的形成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流动树脂流入由框体和销形成的模具并使该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导光部件,前述框体具有与导光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前述销(pin)可插拔地设置于前述框体且与前述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圆孔的形状对应。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为使流动树脂流入具有与导光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的框体内并使该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前述导光部件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前述框体中,可插拔地设置与前述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孔的形状对应的销,前述销的热导率低于前述框体的热导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是设置有在内侧供光源被配置的孔的导光部件,其具备与前述孔的贯穿方向正交的平面部、以及相对于前述平面部以及前述贯穿方向而言倾斜的倾斜部,前述平面视图中的前述平面部的形状为矩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光源与导光部件的关系以及导光部件的形状例的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所涉及的构成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图2的范围B内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框体的构成例的X-Y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7是示出导光部件的制造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导光部件的形状例的图。
图9是图8的Q-Q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导光部件的形状例的图。
图11是示出销的形状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照明装置
10 基板
11 光源
20、20A、20B、20C 导光部件
21 孔
22 第2倾斜面
23 第1倾斜面
24 对置面
25 底部
26 周缘部
27 倾斜面
D 导光部
E 间隙
50 框体
51 第1部件
52、52A 第2部件
61、61A 销
61a 基部
61b、61c 凸缘部
61d 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公开内容终归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则当然地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另外,为了更明确地说明附图,存在与实际的形态相比而言示意性地示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是终归只是一个例子,并非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有时会对于与在前图中已经出现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光源11与导光部件20的关系以及导光部件20的形状例的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所涉及的构成图。图2中的(a)是图1的A-A剖视图。图2中的(a)所示的剖视图示出了:将图2中的(b)所示的导光部件20、以及图2中的(c)所示的设置了光源11的基板10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形状;图1以及图2示出了: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导光部件20、与利用导光部件20使光散射的光源11以及设置有光源11的基板10的位置关系。
基板10是配置多个光源11的基板,具有连接于光源11的布线等。以下,将沿着配置多个光源11的基板10的板面的面设为X-Y平面,将沿着X-Y平面而正交的2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另外,将与X-Y平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
光源11是例如LED那样的发光元件,根据电力供给而发光。更具体而言,该LED是例如以半导体芯片(裸芯片(bare chip))的形式安装于基板10的构成。光源11的具体构成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所谓迷你LED、微LED那样的构成。关于对光源11的电力供给,介由基板10的布线而进行。基板10上,连接有未图示的LED的驱动电路。更具体而言,在光源11的底面形成端子,该端子连接于基板10的布线。关于各光源11,可在该驱动电路的控制下个别地进行点亮/灭灯。另外,也可分别地调整点亮时的明亮度。
如图1所示,沿着X-Y平面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矩阵状地配置多个光源11。在图1中,示出了矩阵状地配置在X方向上排列5个并且在Y方向上排列5个的5×5个光源11的例子,但是光源11的数量以及配置是任意的。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光源11的配置不限于上述矩阵状,也包括锯齿状配置和/或放射状配置、以及使得它们中的一部分欠缺而得到的配置,可实施各种配置。
源自光源11的光被放射状地照射。更具体而言,源自光源11的光不但从光源11的上表面出射,而且也从侧面出射。即,源自光源11的光的大多数不但具有Z方向的成分,而且具有X方向以及Y方向的成分。因此,源自光源11的光不限于Z方向,也包括沿着X-Y平面的方向的光。
导光部件20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孔(贯穿孔)21、以及包围孔21的周围的导光部D。通过将导光部件20重叠配置于基板10,使得各光源11容纳于孔21。
导光部件20是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或玻璃而形成的部件,但只要是根据面相对于光而言的角度而将光进行反射或透射的透光性部件,则可适当变更具体性的原材料。即,导光部件20自身的折射率、反射率和/或光散射性可适当变更。导光部件20将源自光源11的光诱导于显示面板侧。该显示面板设置在相对于导光部件20而言的基板10的相反侧。导光部件20对源自光源11的光造成的具体性的影响见后述。
导光部件20具备有以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孔21、以及设置于这些多个孔21的周围的导光部D。导光部D具有第1倾斜面22、第2倾斜面23、对置面24、周缘部26等。另外,第1倾斜面22构成孔21的壁面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件20由透光性的板材形成,但有时将包含对置面24的平面称为出射面、将包含与基板10接触的面的平面称为背面。
图3是放大地示出图2的范围B内的构成的剖视图。孔21是从导光部件20的基板10侧的面(背面)贯穿至显示面板侧的面(出射面)的孔。具体而言,孔21在X-Y平面的形状为圆形。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光源11在X-Y平面的形状为矩形且X方向以及Y方向的尺寸为1[mm]以下。与此相对,孔21的X-Y平面的直径为光源11的X-Y平面中的对角线的长度以上(例如,1.6[mm])。理想地,光源11在X-Y平面视图中配置在孔21的中央,但并非必需严格地配置在中央。光源11配置在孔21的内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值是示例的,可适当变更。这样地,导光部件20具有在第1方向(Z方向)上开口并且设置有在内侧供光源11被配置的孔21的导光结构。
第1倾斜面22设置在导光部件20的出射面侧。第1倾斜面22相对于Z方向以及X-Y平面而言倾斜。具体而言,第1倾斜面22是将孔21的中途部21d作为基端、并且从该中途部21d连续并在随着朝向出射面而从孔的中心线21c离开的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孔21的内壁面。利用第1倾斜面22,使得从光源11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不受由导光部件20引起的反射以及折射中的至少一者的影响、即在不介由导光部件20的情况下出射。这些光较多地包含Z方向的成分,在不需要利用导光部件20的诱导的状态下以充分的亮度朝向显示面板出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成为第1倾斜面22的基端部的上述中途部21d,优选设置在比导光部件20的厚度方向中心靠背面侧。另外,关于该中途部21d,优选设置在比容纳于孔21的光源11的出射面靠背面侧,更优选设置在比光源11的起自基板10的高度的一半靠背面侧。
在X-Y平面视图中,在圆形的孔21的周围设置矩形的周缘部26。周缘部26沿着X-Y平面。在参照图1至图3而说明的例子中,周缘部26在Z方向上的位置是比对置面24在Z方向上的位置靠基板10侧。第1倾斜面22是设置于周缘部26与对置面24之间的倾斜面。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于以将周缘部26的四边作为内周端而从四边中的各边朝向外侧延出的方式设置的4个第1倾斜面22的各自的外周端而言,其在X-Y平面视图中与内周端平行。因此,如图1所示,在X-Y平面视图中的对置面24的形状为梯形状。
第2倾斜面23设置在导光部件20的背面侧。第2倾斜面23相对于Z方向以及X-Y平面而言倾斜。具体而言,关于第2倾斜面23,其将孔21的开口边缘25作为基端,从该开口边缘25连续并在随着朝向出射面而从孔21的中心线21c离开的方向上延伸存在。关于将开口边缘25作为基端的第2倾斜面23的倾斜,在沿着X-Y平面的任意的方向上延伸至起自光源11的最远的终端CL。关于终端CL的位置,例如,位于距相邻的2个孔21的中心线21c而成为等距离的中间线上。在相邻的2个孔21之间形成空间SP,所述空间SP将以上述中间线为边界而对称地连续的2个第2倾斜面23作为屋顶部。这样地,导光部件20具有形成了相对于Z方向以及X-Y平面而言倾斜的第2倾斜面23的导光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光源11的配置节距为6[mm]。导光部件20的孔21的节距也为6mm。因此,从某个孔21的中心至终端CL的X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为3[mm],但这是一个例子且可适当变更。
如图3所示,导光部件20的结构在夹着终端CL而相邻的2个光源11之间对称。
如图3所示,对于相对于孔21的内周面而沿着X-Y平面进入的光L2、L3、更具体而言关于从光源11出射的光之中的、与Z方向成分相比X-Y成分大的光、或者、包含Z方向的负方向的成分的光的一部分而言,其从第1倾斜面22朝向导光部件20的内部发生折射而入射,朝向第2倾斜面23侧。而后,这些光L2、L3被第2倾斜面23反射到显示面板侧,从而与源自光源11的出射角度相比而言,在距光源远的位置朝向显示面板侧。需要说明的是,第2倾斜面23与第1倾斜面22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与第1倾斜面22相比,第2倾斜面23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角度为更急剧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2倾斜面23的倾斜角度、第1倾斜面22的倾斜角度、起点的位置,优选按照使得从光源11发出的光之中的沿着X-Y平面而射出的光变得更容易朝向显示面板侧的方式进行调整。
对置面24设置在导光部D的出射面侧。对置面24沿着X-Y平面而与光学片材对置。如图3的光L2、L3所示,对置面24是在导光部D内部通过的光进行出射的面。利用在对置面24发生的折射而使得光L2、L3的出射角度一定程度上变大。
在实施方式中,关于光源11与导光部件20,显示面板侧的端部位于沿着X-Y平面的同一平面上。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导光部件20的厚度H对应于光源11相对于基板10的高度。另外也可以说,光源11的上表面与导光部件20的出射面一致。由此,对置面24相对于基板10而言在Z方向上的位置是与将基板10作为底部的光源11的上表面相同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采用这些光源11的上表面与导光部件20的出射面没有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构成。例如,可采用与导光部件20的出射面相比而言光源11的上表面更靠近基板10的位置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该光源11的上表面(头顶部)位于孔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导光部件20的厚度H为0.8[mm],但这是一个例子且可适当变更。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如参照图3而说明了的光L2、L3那样,可通过由导光部D内的第2倾斜面23将这些光L2、L3反射从而使得源自光源11的光更高效地朝向显示面板侧。另外,如光L2、L3那样,不是从光源11的近旁,而是通过使得光通过于导光部件20的内部,能够使得光扩散至相距于光源11而言在X-Y平面视图中更远离的位置。由此,可减轻因距光源11的距离而导致的在X-Y平面视图中的亮度不均。
另外,如参照图3而说明的光L1那样,通过第1倾斜面22而在光路中不经由导光部D,由此即使不伴随反射,也能够使朝向显示面板侧的光直接地朝向显示面板侧。
另外,导光部D设置于光源11的周围。由此,导光部件20被控制为与光源11的厚度相当的厚度H。更具体而言,在光源11的紧上方以及其周围没有设置导光部D,使得源自光源11的光之中的、Z方向的成分大于X方向和/或Y方向的成分的光在不介由导光部D的情况下出射于显示面板侧。因此,将导光部件20的厚度H控制为光源11的厚度左右,提供更薄型的光源装置1,进而提供更薄型的显示装置100。
关于参照图1至图3而说明了的导光部件20,例如,通过使被加热后的流动树脂流入与导光部件20的形状对应的模具,然后利用散热(或冷却)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以下,参照图4至图6,对该模具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框体50的构成例的X-Y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框体50例如具备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
如图4所示,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的X-Y平面形状为矩形。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是指夹着间隙E而对置的部件。间隙E的Z方向的宽度对应于厚度H。
第1部件51具有外框部51a。外框部51a设置于矩形的第1部件51的四边之中的三边,按照在该三边的位置包围间隙E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关于外框部51a,其夹着间隙E而从与第2部件52对置的第1部件51的板面朝向第2部件52侧延出。
第2部件52具有按照包围矩形的四边的方式设置了的啮合部52a。关于啮合部52a,其按照与从第1部件51延出的外框部51a的前端部抵接的方式从第2部件52延出。另外,夹着间隙E而与第1部件51对置的第2部件52的板面与啮合部52a形成L字状的角部。通过在该角部的内侧容纳外框部51a的内周侧,从而使得第2部件52嵌合于外框部51a的内侧。通过使得啮合部52a抵接于外框部51a的前端部而将第2部件52嵌合于外框部51a的内侧,从而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之间形成间隙E。
关于第1部件51,其在夹着间隙E而与第2部件52对置的一侧的面具有倾斜部51b。另外,关于第2部件52,其在夹着间隙E而与第1部件51对置的一侧的面具有倾斜部52b。倾斜部51b以及倾斜部52b具有与导光部件20所具有的倾斜对应的形状。该倾斜例如为第1倾斜面22以及第2倾斜面23。即,通过使流动树脂流入间隙E内并使之沿着倾斜部51b以及倾斜部52b进行成型并固化,从而在导光部件20形成该倾斜。
流动树脂相对于间隙E的流入从开口部51c侧进行。开口部51c设置于矩形的第1部件51的四边之中的没有设置外框部51a的一个边。在开口部51c形成了流动树脂的流入口I。流入口I与间隙E连续。关于夹着流入口I而在Z方向上对置的开口部51c在Y方向上的两端,其支承于设置在与在Y方向上对置的二边对应的位置上的外框部51a。如图4以及图6中的箭头J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流动树脂从设置于开口部51c的流入口I流入间隙E。
第2部件52具有插入孔52c。插入孔52c是与导光部件20中设置的孔21的位置对应地设置于第2部件52中的孔。在插入孔52c插入销61。
如图4以及图6所示,销61具有例如基部61a以及凸缘部(日文:鍔部)61b。基部61a是具有与在内部供光源11被配置的导光部件20的孔(例如,孔21)的内周形状对应的外周形状的、柱状或筒状的部件。更具体而言,图6中图示的基部61a是例如与孔21的内周形状对应的圆柱状。基部61a在Z方向上的长度是通过将间隙E与第2部件52的厚度进行叠加计算而得到的长度以上的长度。基部61a按照如下的方式配置:夹着第2部件52而从间隙E的相反侧嵌入于插入孔52c内且一端与第1部件51抵接。该一端沿着X-Y平面且与第2部件的板面抵接。
凸缘部61b设置在基部61a的另一端侧。如图6所示,销61是在由沿着Z方向的平面切剖了的情况下的剖面形状为T字状的部件,凸缘部61b的一个面与第2部件52抵接。凸缘部61b以下述方式设置:使得该一个面以及与该一个面连续的基部61a的外周面所形成的L字状的凹陷与第2部件52以及插入孔52c所形成的角部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与凸缘部61b抵接的第2部件52以及与凸缘部61b抵接的插入孔52c形成了角部,但也可按照对该角部的突端赋予圆角的方式实施加工。利用该圆角,变得容易将基部61a收纳于插入孔52c内。另外,凸缘部61b并非必需。关于销61,只要至少使得基部61a在Z方向上的宽度为厚度H以上即可。
流入间隙E的流动树脂不流入配置有基部61a的部位。关于从流入口I侧流入了的流动树脂之中的与基部61a抵接了的一部分,其按照沿着基部61a的外周面而迂回至流入口I的相反侧的方式流动。
假如流动树脂的固化在流动树脂向间隙E中的流入完成之前开始,则有时会在沿着基部61a的外周面而迂回至流入口I的相反侧的流动树脂的合流部产生熔合缝。关于该熔合缝,按照沿着基部61a的外周面而迂回的方式移动的流动树脂在相对于基部61a而言的流入口I的相反侧在Y方向上对向地合流,从而表现为沿着X方向的条纹状的构成。在导光部件20中生成了熔合缝的部分与其它的部分中,光的透射率有时是不同的。由此,为了形成更均匀地导入源自光源11的光的导光部件20,希望抑制熔合缝。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下述构成,该构成较之以往而言抑制了以下情况:在销61与流动树脂抵接了的情况下,热能从流动树脂移动到销61所导致的流动树脂的固化的进行。
在实施方式中,销61的热导率低于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的热导率。具体而言,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的材质为不锈钢,与此相对,销61的材质为陶瓷。更具体而言,销61的材质为氧化锆。在由热导率表示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中采用的不锈钢的热导率为15[W/m·K]~25[W/m·K]左右。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销61中采用的氧化锆的热导率为3[W/m·K]左右。另外,流入框体50的流动树脂例如为加热为280[℃]~300[℃]左右的聚碳酸酯。这些示例出的各种原材料、热导率以及温度终归只是一个例子且不限定于它们,从物性的观点出发,可在没有实质差异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图7是示出导光部件20的制造流程的流程图。首先,通过嵌合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从而进行框体50的组装(步骤S1)。另外,进行基部61a相对于插入孔52c的插入(步骤S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进行基部61a相对于插入孔52c的插入之后,嵌合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
接着,从流入口I进行流动树脂的流入(步骤S3)。其后,利用流动树脂的散热或冷却而进行树脂的固化处理(步骤S4)。其后,进行销61的拔取(步骤S5)。其后,解除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嵌合,进行由固化了的流动树脂形成的导光部件20与框体50的分离(步骤S6)。固化后,进行从图6所示的边界线PL切除开口部51c侧的端部等加工从而对导光部件20的形状进行调整。
也可在从步骤S3的处理的开始前至步骤S4的处理的完成之间,对于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嵌合以及销61的插入完成了的框体(框体50),在Z方向上施加压缩方向的按压力。由此,可更可靠地保持该框体。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使流动树脂流入于由框体(例如,框体50)和销(例如,销61)形成的模具并使该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导光部件,所述框体(例如,框体50)具有与导光部件(例如,导光部件20)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所述销(例如,销61)可插拔地设置于框体且与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孔(例如,孔21)的形状对应。此处,通过使销61的热导率低于框体(例如,框体50)的热导率,从而能够抑制因流入了的流动树脂与销61抵接而夺取热从而导致的固化的进行。由此,能够确保在直至流动树脂充满于间隙E整体之前对固化的进行实施抑制的充分时间。因此,可抑制熔合缝的产生。
另外,销(销61)、特别是与流动树脂抵接的部分(基部61a)具有将与流动树脂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Z方向)作为中心轴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外形。因此,孔21在X-Y平面视图中成为圆孔。能够利用该基部61a的外周部的圆角来促进所流入的流动树脂的迂回,能够抑制熔合缝的产生。
另外,所制造的导光部件(例如,导光部件20)是设置了在内侧供光源(例如,光源11)被配置的孔(例如,孔21)的导光部件,导光部件具备与孔的贯穿方向正交的平面部(例如,周缘部26)、以及相对于平面部和贯穿方向而言倾斜的倾斜部(例如,第1倾斜面22),在正视平面部的平面视图(X-Y平面视图)中的平面部的形状为矩形。此处,通过使得在正视平面部的平面视图下的孔的形状为圆形,可利用形成该孔的基部61a的外周部的圆角而促进所流入的流动树脂的迂回,可抑制熔合缝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件20的形状不限于参照图1至图3而说明了的形状。另外,在用于形成导光部件20的框体以及销的形状方面,也不限于参照图4至图6而说明了的形状。
图8是示出导光部件20A的形状例的图。图9是图8的Q-Q剖视图。导光部件20A具备孔21、周缘部26以及倾斜面27。孔21以及周缘部26与参照图1至图1而说明了的导光部件20的孔21以及周缘部26实质性同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在X-Y平面视图中孔21的外周缘抵接于周缘部26的四边,但在图8中没有抵接。这样的孔21的外周缘与周缘部26的四边的位置关系并非本质上的内容,可在不根本性地改变光源11与孔21与周缘部26的位置关系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倾斜面27是按照将周缘部26的四边作为内周端而从四边中的各边朝向外侧延出的方式设置的倾斜面,相对于1个周缘部26而设置4个。倾斜面27从内周端侧至外周端侧从光的出射面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倾斜。位于沿着X方向或Y方向排列的2个周缘部26彼此之间的2个倾斜面27的各自的外周端是重合的。与导光部件20不同,导光部件20A不具有第1倾斜面22,且,周缘部26以及倾斜面27为上述这样的形状,因而导光部件20A的孔21是在厚度H整体的范围内以统一的直径贯穿导光部件20A的圆孔。
图10是示出导光部件20B的形状例的图。关于导光部件20B,将参照图8以及图9进行了说明的导光部件20A的孔21替换为孔21A,除了这一点以外,与导光部件20A同样。如图10所示,孔21A在X-Y平面视图中的形状是矩形。另外,该矩形的四个顶点带有圆角。利用该圆角,能够促进所流入的流动树脂的迂回,能够抑制熔合缝的产生。
关于参照图8至图10而说明了的导光部件20A、导光部件20B的制造方法,实质上,与参照图7而说明了的导光部件20的制造方法是同样的。但是,对于参照图4至图6而说明了的与导光部件20对应的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的形状,其与导光部件20A、导光部件20B相应地进行适当变更。具体而言,由于导光部件20A以及导光部件20B不具有第2倾斜面23,因此省略倾斜部51b。另外,关于倾斜部52b,不制成与第1倾斜面22对应的形状而制成与倾斜面27对应的形状。另外,在导光部件20B的制造中采用的销61的基部61a的X-Y平面形状成为矩形。即,该销具有将与流动树脂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Z方向)作为中心轴的四边形柱状或四边形筒状的外形。此处,该矩形的四个顶点按照与孔21A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带有圆角。这样地,框体的具体形状可根据所制造的导光部件的具体形状而适当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孔21A的四个顶点也可制成锐角。在该情况下,销61的基部61a的形状也对应于该锐角。
另外,销也可具有使孔21的一端侧扩口的弯曲部。以下,针对具有该特征的销61A,参照图11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销61A的形状例的图。图11是如下的示意图:作为构成框体的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A之间的构成,将夹着基部61a而对置的一侧示出为间隙E,将另一侧示出为流动树脂经固化而得到的导光部件20C。第2部件52A是形成了倾斜部52b作为与倾斜面27对应的倾斜的第2部件52。
销61A具有基部61a、凸缘部61c以及弯曲部61d。关于凸缘部61c,除了一端侧的面露出于间隙E这一点以外,与凸缘部61b同样。因此,凸缘部61c与流动树脂以及导光部件20C抵接。弯曲部61d按照使得基部61a与凸缘部61c连续的方式设置。弯曲部61d的弯曲例如是直径为0.05[mm]的圆弧,但其终归只是一个例子且不限定于其,按照不形成角部的方式加工即可。利用弯曲部61d,在导光部件20C的孔21的一端侧形成弯曲部R。可利用该弯曲部61d,使弯曲部R的前端的变细程度更平缓,因而与该前端更加锐利的情况相比而言,可使因从该前端夺取热而导致的流动树脂的固化的程度更平缓。因此,可促进所流入的流动树脂的迂回,能够抑制熔合缝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导光部件20C,除了形成弯曲部R这一点以外,与导光部件20A或导光部件20B同样。
另外,关于由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实施方式带来的其它的作用效果,若为根据本说明书记载而明显可知的作用效果、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作用效果,则理应解释为由本发明带来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流动树脂流入由框体和销形成的模具并使所述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导光部件,
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导光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所述销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框体且与所述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圆孔的形状对应。
2.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为使流动树脂流入具有与导光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内部形状的框体内并使所述流动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导光部件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框体中,可插拔地设置有与所述导光部件中形成的孔的形状对应的销,
所述销的热导率低于所述框体的热导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销具有将与所述流动树脂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中心轴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外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销具有将与所述流动树脂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中心轴的四边形柱状或四边形筒状的外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销具有使所述孔的一端侧扩口的弯曲部。
6.导光部件,其为设置有在内侧供光源被配置的孔的导光部件,
所述导光部件具备与所述孔的贯穿方向正交的平面部、和相对于所述平面部及所述贯穿方向而言倾斜的倾斜部,
正视所述平面部的平面视图中的所述平面部的形状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部件,其中,所述平面视图中的所述孔的形状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部件,其中,所述平面视图中的所述孔的形状是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顶点带有圆角。
CN202010384752.8A 2019-07-12 2020-05-08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Pending CN112213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0295A JP2021014080A (ja) 2019-07-12 2019-07-12 導光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導光部材
JP2019-130295 2019-07-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3812A true CN112213812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58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4752.8A Pending CN112213812A (zh) 2019-07-12 2020-05-08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14080A (zh)
CN (1) CN11221381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1446A (en) * 1995-05-26 1998-04-21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Method of producing a molded article using a mold assembly with an insert block
JPH1134068A (ja) * 1997-07-23 1999-02-09 Mitsubishi Eng Plast Kk 入れ子、金型組立体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6165407A (en) * 1997-05-28 2000-12-26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Mold assembly for molding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article of thermoplastic resin
TW200512954A (en) * 2002-10-01 2005-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ne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urface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2102817A (zh) * 2009-12-22 2011-06-22 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 发光装置、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87145A (zh) * 2008-10-16 2011-09-1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573363A (zh) * 2010-12-27 2012-07-11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导光透镜的安装方法
CN105235153A (zh) * 2014-07-03 2016-01-1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零件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和光学零件
CN105765292A (zh) * 2013-11-22 2016-07-13 株式会社流明斯 背光单元、双锥形反射体、双锥形反射条、照明装置以及双锥形反射体的制造方法
JP2019021519A (ja) * 2017-07-19 2019-0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光板と導光板の射出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1446A (en) * 1995-05-26 1998-04-21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Method of producing a molded article using a mold assembly with an insert block
US6165407A (en) * 1997-05-28 2000-12-26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Mold assembly for molding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article of thermoplastic resin
JPH1134068A (ja) * 1997-07-23 1999-02-09 Mitsubishi Eng Plast Kk 入れ子、金型組立体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200512954A (en) * 2002-10-01 2005-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ne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urface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2187145A (zh) * 2008-10-16 2011-09-1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102817A (zh) * 2009-12-22 2011-06-22 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 发光装置、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73363A (zh) * 2010-12-27 2012-07-11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导光透镜的安装方法
CN105765292A (zh) * 2013-11-22 2016-07-13 株式会社流明斯 背光单元、双锥形反射体、双锥形反射条、照明装置以及双锥形反射体的制造方法
CN105235153A (zh) * 2014-07-03 2016-01-1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零件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和光学零件
JP2019021519A (ja) * 2017-07-19 2019-0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光板と導光板の射出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4080A (ja)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3930B2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5905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
US7894012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939120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optical waveguides
JP2005135844A (ja) 光学素子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EP2578931B1 (en) Surface-emitting led cover,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60077244A1 (en) Light flux controlling member, light-emit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mold
JP2009259557A (ja) 線状発光装置
JP2017091718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
KR20170004205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광원 장치
KR20180121634A (ko) 도광판 및 면 조명장치
EP3193077B1 (en) Light flux control membe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09260174A (ja) 発光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216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63912A (ja) 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13812A (zh) 导光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导光部件
JP5853739B2 (ja) コリメート光源及び面光源装置
US2017000343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0058872U (zh) 光固化装置
JP6298986B2 (ja) 照明装置
US20200348566A1 (en) Light bundle control memb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rea-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154778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2013105596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85703A (ja) 照明装置
JP2008258096A (ja) 面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