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3238B -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3238B
CN112213238B CN202010981679.2A CN202010981679A CN112213238B CN 112213238 B CN112213238 B CN 112213238B CN 202010981679 A CN202010981679 A CN 202010981679A CN 112213238 B CN112213238 B CN 112213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avity
inlet
confining pressur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16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3238A (zh
Inventor
张涛
蒙冕模
孙小惠
乔洪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9816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3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3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3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3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3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自吸加载装置包括围压组件、夹持组件和自密封组件。围压组件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上的盖板,筒体内设置有腔体,筒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腔体相连的围压流体进口和排空孔,盖板上设置有与腔体相连的空气孔。夹持组件包括上柱头、胶套和下柱塞。胶套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容纳岩心柱的柱型腔;上柱头包括压头和压柱,压头的直径大于压柱的直径,压头能够伸入柱型腔的一端。下柱塞设置在排空孔中且能够伸入柱型腔的另一端,下柱塞中贯穿设置有与柱型腔相连通的注液孔。自密封组件安装在围压流体进口中,且自密封组件中设置有围压流体通道,围压流体通道的出口与腔体连通。

Description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物理流体润湿性测试领域,尤其涉及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的吸水速率是衡量岩石水理性的重要参数指标。常规的岩石吸水速率测定方法多采用常压浸泡或加压饱和一段时间的方式使样品与流体进行充分接触,并进一步测量样品的质量改变以定性分析岩石的吸水速率。此类方法的缺点是无法进行动态实时捕捉岩石样品的吸水率,即无法精确捕捉样品质量随时间的实时变化率。利用高精度天平(如精度0.00001g)进行岩石吸水速率测定是另一种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有效方式,可以实现岩石吸水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精确捕捉。然而,高精度天平等测量工具对样品自吸质量变化的测量方式多为下挂测量,该测量方式使常规岩石样品自吸实验很难实现地层围压条件的模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样品自吸质量变化时不能模拟地层围压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所述自吸加载装置包括围压组件、夹持组件和自密封组件;
所述围压组件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上的盖板,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筒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围压流体进口和排空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空气孔;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柱头、胶套和下柱塞;所述胶套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胶套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容纳岩心柱的柱型腔;所述上柱头包括压头和与所述压头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空气孔中的压柱,所述上柱头中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压头和所述压柱的通气孔,且所述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柱的直径,所述压头能够伸入所述柱型腔的一端;所述下柱塞设置在所述排空孔中且能够伸入所述柱型腔的另一端,所述下柱塞中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柱型腔相连通的注液孔;
所述自密封组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中,且所述自密封组件中设置有围压流体通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腔体连通,且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围压通道开关;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处于截断状态。
优选地,所述自密封组件包括进压连接件和进压堵头,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包括进压活塞和围压弹性件;
所述进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内且所述进压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压通道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进压堵头的进压安装孔,所述进压堵头上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
所述围压弹性件和所述进压活塞均设置于所述进压通道内,且所述围压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进压活塞上,所述进压活塞中还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的一端位于所述进压活塞的侧面上,所述第二进液孔的一端位于所述进压活塞朝向所述腔体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进压活塞背向所述腔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述活塞密封件能够在所述围压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进压堵头的端面抵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围压流体出口,所述自密封组件还包括排压堵头和排压连接件,所述排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出口内,且排压连接件上设置有所述腔体连通的排压通道,所述排压堵头安装在所述排压通道内,所述排压通道和所述排压堵头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围压流体出口与所述排压连接件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自吸加载装置还包括排空管,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管道槽,所述排空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平行管和连接两根所述平行管的连接管,所述U型管中一根所述平行管贴紧所述注液孔的内壁设置,所述U型管中另外一根所述平行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槽中。
优选地,所述管道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固定所述平行管的密封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连接件为石蜡或者胶水。
优选地,所述空气孔和所述压柱之间设置有压柱密封圈,所述筒体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筒体密封圈,所述排空孔和所述下柱塞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下密封件,所述下柱塞和所述胶套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上密封件,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和所述进压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进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
优选地,所述下柱塞包括筒体安装部和与所述筒体安装部连接的胶套安装部,所述胶套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安装部的直径,所述筒体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排空孔中,所述胶套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柱型腔中,所述胶套安装部上与所述筒体安装部相连接的面所在的端面抵接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上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实施,所述方法包括:
S1:准备岩心柱样品;
所述岩心柱的直径为0.8cm至1.2cm之间,高度在0.5cm至2cm之间,并将所述岩心柱放置在烘箱以预设的温度内烘干设定的时间;
S2:固定下柱塞;
首先,所述下柱塞中的筒体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排空孔;
然后,所述岩心柱放置在所述胶套安装部的端面上,所述柱型腔的一端穿过所述岩心柱套设于所述胶套安装部上;
最后,将所述压头塞入所述柱型腔的另一端,使得所述压头与所述岩心柱接触;
S3:安装盖板;
将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筒体上,使所述压柱穿过所述空气孔,用紧固件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筒体上;
S4:安装自密封组件;
将进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将所述进压活塞和所述围压弹性件均安装在所述进压通道内,将所述进压堵头安装在所述进压安装孔中并使得所述进压堵头的端面与所述活塞密封件抵接在一起;
将排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出口中;
S5:围压加载;
将所述围压泵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相连,所述围压泵开始工作,所述围压泵将围压流体运送至所述腔体中;
当所述围压流体注满所述腔体并从所述排压通道溢出后,将所述排压堵头安装在所述排压通道中;
所述围压泵继续工作,当所述腔体中围压流体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所述围压泵停止工作,并将所述围压泵与所述进液通道断开连接;
S6:接触流体测量;
将所述自吸加载装置挂在天平上,并使得所述岩心柱与所述注液孔接触的端面朝向接触流体的液面;
升高所述接触流体的液面,使得所述接触流体通过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岩心柱接触;
S7:记录;
记录所述自吸加载装置的质量变化和时间,通过质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来测量所述岩心柱的润湿性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筒体内设置用于放置胶套的腔体,且在胶套中设置有用于放置岩心柱的柱型腔,使得柱型腔能够适应加载不同高度的岩心柱。在柱型腔的一端塞入上柱头,且上柱头中与柱型腔接触的部位即压头的直径大于压柱的直径,使得当腔体内施加围压时,对胶套内的岩心柱施加三相相等的围压压力,充分模拟地层围压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在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围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围压组件;11:筒体;110:腔体;111:围压流体进口;112:排空孔;113:围压流体出口;114:管道槽;12:盖板;120:空气孔;
2:夹持组件;21:上柱头;210:压头;211:压柱;212:通气孔;22:胶套;220:柱型腔;23:下柱塞;230:筒体安装部;231:胶套安装部;232:注液孔;
3:自密封组件3;31:进压连接件;310:进压通道;311:进压安装孔;32:进压堵头;320:进液通道;33:排压连接件;330:排压通道;34:排压堵头;
4:围压通道开关;41:进压活塞;410:第一进液孔;411:第二进液孔;412:活塞密封件;42:围压弹性件;
5:U型管;
1-a:压柱密封圈;1-b:筒体密封圈;1-c:下柱塞下密封件;1-d:下柱塞上密封件;1-e:进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自吸加载装置包括围压组件1、夹持组件2和自密封组件3。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围压组件1包括筒体11和安装在筒体11上的盖板12,筒体11内设置有腔体110,筒体11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腔体110相连的围压流体进口111和排空孔112,盖板12上设置有与腔体110相连的空气孔12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盖板12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筒体11上。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夹持组件2包括上柱头21、胶套22和下柱塞23;胶套22设置在腔体110中,胶套22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容纳岩心柱的柱型腔220,因此岩心柱的直径可以在柱型腔220的长度以内变化,使得本发明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岩心柱进行夹持并施加围压。上柱头21包括压头210和与压头210连接并设置在空气孔120中的压柱211,上柱头21中设置有多个贯穿压头210和压柱211的通气孔212,利用通气孔212模拟岩石在地底时亦有空隙与空气相连通的环境,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且压头210的直径大于压柱211的直径,使得在腔体110内充满围压流体时,围压流体内的压力能够通过压头210和压柱211之间的连接面传递给胶套22中岩心柱上表面,同时围压流体通过胶套22对岩心柱的侧面施加压力,腔体110内的围压流体能够对岩心柱施加三向相等的围压压力。压头210能够伸入柱型腔220的一端;下柱塞23设置在排空孔112中且能够伸入柱型腔220的另一端,下柱塞23中贯穿设置有与柱型腔220相连通的注液孔232。
自密封组件3安装在围压流体进口111中,且自密封组件3中设置有围压流体通道,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围压流体通道的出口与腔体110连通,且围压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围压通道开关4;当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围压通道开关4处于开启状态,围压流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当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围压通道开关4处于关闭状态,围压流体通道处于截断状态。围压泵在通过围压流体通道相腔体110施加围压时,当腔体110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围压泵停止工作,围压通道开关4处于关闭状态,腔体110内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来模拟地层环境。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4所示,自密封组件3包括进压连接件31和进压堵头32,围压通道开关4包括进压活塞41和围压弹性件42。进压连接件31安装在围压流体进口111内且进压连接件31上设置有与腔体110连通的进压通道310以及用于安装进压堵头32的进压安装孔311,进压连接件31与围压流体进口111可以通过固定连接在一起,且进压安装孔311内设置有内螺纹,进压堵头32上设置有外螺纹用于安装在安装孔内,利用螺纹连接方便了进压连接件31和进压堵头32的拆装。进压堵头32上设置有进液通道320,进液通道320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围压泵能够将围压流体沿进液通道320至进压通道310从而进入腔体110。围压弹性件42和进压活塞41均设置于进压通道310内,且围压弹性件42的一端抵接在进压活塞41上,进压活塞41中还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液孔410和第二进液孔411,第一进液孔410的一端位于进压活塞41的侧面上,第二进液孔411的一端位于进压活塞41朝向腔体110的一端的端面上,进压活塞41背向腔体110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活塞密封件412,活塞密封件412能够在围压弹性件42的作用下与进压堵头32的端面抵接在一起,进压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进压通道310内,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进压活塞41上。当进压堵头32安装在进压连接件31内时,进压活塞41上的进压活塞41密封件能够在进压弹性件的作用下紧贴在进压堵头32的一端实现密封连接,当进压堵头32中的进液通道320内的压力大于一定值后,进压弹性件又会带动进压活塞41密封件远离所述进压堵头32,进液通道320内的液体能够沿着进压活塞41中的第一进液孔410和第二进液孔411进入进压通道310进而进入腔体110,而当进液通道320内的压力小于一定值后,进压活塞41密封件又紧贴在进压堵头32的一端实现密封,方便了围压的施加。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筒体11上还设置有与腔体110相连的围压流体出口113,自密封组件3还包括排压堵头34和排压连接件33,排压连接件33安装在围压流体出口113内,且排压连接件33上设置有腔体110连通的排压通道330,排压堵头34安装在排压通道330内,排压通道330和排压堵头34的接触面以及围压流体出口113与排压连接件33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防止了围压流体的泄漏。
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自吸加载装置还包括排空管,筒体上设置有管道槽114,排空管为U型管5,U型管5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平行管和连接两根平行管的连接管,U型管5中一根平行管贴紧注液孔232的内壁设置,U型管5中另外一根平行管设置在管道槽114中。当液体进入注液孔232与岩心柱的下表面接触时,注液孔232内的空气能够从U型管5排出,实现了在测量岩心柱的润湿性时精确度高的效果,管道槽114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固定平行管的密封连接件。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密封连接件为石蜡或者胶水。利用石蜡或者胶水将管道槽114和U型管5接触的部位完全密封,避免了管道槽114和U型管5之间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精度。
如图4所示,空气孔120和压柱211之间设置有压柱密封圈1-a,筒体11和盖板12之间设置有筒体密封圈1-b,排空孔112和下柱塞23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下密封件1-c,下柱塞23和胶套22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上密封件1-d,围压流体进口111和进压连接件31之间设置有进压密封圈1-e。利用密封件或密封圈将本发明中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位均密封起来,使得本发明中腔体110内在对岩心柱施加围压时,不会出现泄漏的风险。
如图1所示,下柱塞23包括筒体安装部230和与筒体安装部230连接的胶套安装部231,胶套安装部231的直径大于筒体安装部的直径230,筒体安装部230安装在排空孔112中,胶套安装部231安装在柱型腔220中,胶套安装部231上与筒体安装部230相连接的面所在的端面抵接在腔体110的内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润湿性测量方法,方法基于上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实施,方法包括:
S1:准备岩心柱样品;
岩心柱的直径为0.8cm至1.2cm之间,高度在0.5cm至2cm之间,并将岩心柱放置在烘箱以预设的温度内烘干设定的时间;
当岩心柱为非黏土岩,预设的温度可以为100℃至110℃;岩心柱为黏土岩,预设的温度可以为55℃至65℃。同时还对岩心柱的外壁做打磨处理,方便胶套22对岩心柱的包裹。
S2:固定下柱塞23;
首先,下柱塞23中的筒体安装部230安装在排空孔112;
然后,岩心柱放置在胶套安装部231的端面上,柱型腔220的一端穿过岩心柱套设于胶套安装部231上;
最后,将压头210塞入柱型腔220的另一端,使得压头210与岩心柱接触;
S3:安装盖板12;
将盖板12覆盖在筒体11上,使压柱211穿过空气孔120,用紧固件将盖板12固定在筒体11上;
S4:安装自密封组件3;
将进压连接件31安装在围压流体进口111,将进压活塞41和围压弹性件42均安装在进压通道310内,将进压堵头32安装在进压安装孔311中并使得进压堵头32的端面与活塞密封件412抵接在一起;
将排压连接件33安装在围压流体出口113中;
S5:围压加载;
将围压泵与进液通道320的进口相连,围压泵开始工作,围压泵将围压流体运送至腔体110中;
当围压流体注满腔体110并从排压通道330溢出后,将排压堵头34安装在排压通道330中;
围压泵继续工作,当腔体110中围压流体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围压泵停止工作,并将围压泵与进液通道320断开连接;
在本发明中,设定压力值为5MPa,此时模拟岩心柱所在的地层深度为h。
h=σ/ρg
其中,σ为设定压力值,g是重力加速度,ρ为岩石密度;
S6:接触流体测量;
将自吸加载装置挂在天平上,并使得岩心柱与注液孔232接触的端面朝向接触流体的液面;
升高接触流体的液面,使得接触流体通过注液孔232与岩心柱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接触流体可以为蒸馏水或卤水,来表征岩心柱的亲水特性,或者用其他液体作为接触流体来表征岩心柱的亲油特性;
S7:记录;
记录自吸加载装置的质量变化和时间,通过质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来测量岩心柱的润湿性。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加载装置包括围压组件、夹持组件和自密封组件;
所述围压组件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上的盖板,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筒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围压流体进口和排空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空气孔;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柱头、胶套和下柱塞;所述胶套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胶套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容纳岩心柱的柱型腔;所述上柱头包括压头和与所述压头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空气孔中的压柱,所述上柱头中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压头和所述压柱的通气孔,且所述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柱的直径,所述压头能够伸入所述柱型腔的一端;所述下柱塞设置在所述排空孔中且能够伸入所述柱型腔的另一端,所述下柱塞中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柱型腔相连通的注液孔;
所述自密封组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中,且所述自密封组件中设置有围压流体通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腔体连通,且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围压通道开关;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围压流体通道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围压流体通道处于截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封组件包括进压连接件和进压堵头,所述围压通道开关包括进压活塞和围压弹性件;
所述进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内且所述进压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压通道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进压堵头的进压安装孔,所述进压堵头上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能够与围压泵相连;
所述围压弹性件和所述进压活塞均设置于所述进压通道内,且所述围压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进压活塞上,所述进压活塞中还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的一端位于所述进压活塞的侧面上,所述第二进液孔的一端位于所述进压活塞朝向所述腔体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进压活塞背向所述腔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述活塞密封件能够在所述围压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进压堵头的端面抵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的围压流体出口,所述自密封组件还包括排压堵头和排压连接件,所述排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出口内,且排压连接件上设置有所述腔体连通的排压通道,所述排压堵头安装在所述排压通道内,所述排压通道和所述排压堵头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围压流体出口与所述排压连接件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加载装置还包括排空管,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管道槽,所述排空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平行管和连接两根所述平行管的连接管,所述U型管中一根所述平行管贴紧所述注液孔的内壁设置,所述U型管中另外一根所述平行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固定所述平行管的密封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件为石蜡或者胶水。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孔和所述压柱之间设置有压柱密封圈,所述筒体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筒体密封圈,所述排空孔和所述下柱塞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下密封件,所述下柱塞和所述胶套之间设置有下柱塞上密封件,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和所述进压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进压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塞包括筒体安装部和与所述筒体安装部连接的胶套安装部,所述胶套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安装部的直径,所述筒体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排空孔中,所述胶套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柱型腔中,所述胶套安装部上与所述筒体安装部相连接的面所在的端面抵接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
10.一种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实施,所述方法包括:
S1:准备岩心柱样品;
所述岩心柱的直径为0.8cm至1.2cm之间,高度在0.5cm至2cm之间,并将所述岩心柱放置在烘箱以预设的温度内烘干设定的时间;
S2:固定下柱塞;
首先,所述下柱塞中的筒体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排空孔;
然后,所述岩心柱放置在所述胶套安装部的端面上,所述柱型腔的一端穿过所述岩心柱套设于所述胶套安装部上;
最后,将所述压头塞入所述柱型腔的另一端,使得所述压头与所述岩心柱接触;
S3:安装盖板;
将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筒体上,使所述压柱穿过所述空气孔,用紧固件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筒体上;
S4:安装自密封组件;
将进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进口,将所述进压活塞和所述围压弹性件均安装在所述进压通道内,将所述进压堵头安装在所述进压安装孔中并使得所述进压堵头的端面与所述活塞密封件抵接在一起;
将排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围压流体出口中;
S5:围压加载;
将所述围压泵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相连,所述围压泵开始工作,所述围压泵将围压流体运送至所述腔体中;
当所述围压流体注满所述腔体并从所述排压通道溢出后,将所述排压堵头安装在所述排压通道中;
所述围压泵继续工作,当所述腔体中围压流体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所述围压泵停止工作,并将所述围压泵与所述进液通道断开连接;
S6:接触流体测量;
将所述自吸加载装置挂在天平上,并使得所述岩心柱与所述注液孔接触的端面朝向接触流体的液面;
升高所述接触流体的液面,使得所述接触流体通过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岩心柱接触;
S7:记录;
记录所述自吸加载装置的质量变化和时间,通过质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来测量所述岩心柱的润湿性。
CN202010981679.2A 2020-09-17 2020-09-17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Active CN112213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1679.2A CN112213238B (zh) 2020-09-17 2020-09-17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1679.2A CN112213238B (zh) 2020-09-17 2020-09-17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3238A CN112213238A (zh) 2021-01-12
CN112213238B true CN112213238B (zh) 2022-07-12

Family

ID=7404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1679.2A Active CN112213238B (zh) 2020-09-17 2020-09-17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3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9793B (zh) * 2021-03-02 2022-06-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硬脆性泥页岩裂缝开启模拟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39307U (zh) * 2011-11-03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装置
CN102707032A (zh) * 2012-05-17 2012-1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轴向岩心夹持器
CN104101563A (zh) * 2014-07-10 2014-10-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便携式自发渗吸测量装置
CN104297124A (zh) * 2014-09-12 2015-01-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方法
CN105043956A (zh) * 2015-07-01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质渗吸测量装置
CN106248545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条件下致密岩石的液体渗透率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8801870A (zh) * 2018-03-26 2018-11-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可模拟地层条件下储层岩石渗吸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0470585A (zh) * 2019-09-04 2019-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动态渗吸能力的实验测试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81022A1 (de) * 1989-03-30 1990-07-25 Liebknecht Transformat Verfahren zur beurteilung der dielektrischen qualitaet von isolieroel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39307U (zh) * 2011-11-03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装置
CN102707032A (zh) * 2012-05-17 2012-1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轴向岩心夹持器
CN104101563A (zh) * 2014-07-10 2014-10-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便携式自发渗吸测量装置
CN104297124A (zh) * 2014-09-12 2015-01-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方法
CN106248545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条件下致密岩石的液体渗透率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5043956A (zh) * 2015-07-01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质渗吸测量装置
CN108801870A (zh) * 2018-03-26 2018-11-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可模拟地层条件下储层岩石渗吸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0470585A (zh) * 2019-09-04 2019-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动态渗吸能力的实验测试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 of water imbibition on shale permeabil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gas production;蒙冕模;《Energy & Fuels》;20171231;全文 *
利用自发渗吸法和高压压汞法定量评价页岩基质孔隙连通性;高之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1231;全文 *
致密砂岩气藏润湿性对液相圈闭损害的影响;蒋官澄;《石油钻采工艺》;2014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3238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107813A1 (de) Drucksensormodul
CN112213238B (zh) 高度可变的岩心柱的自吸加载装置及润湿性测量方法
CN110082214B (zh) 一种砂岩油气井套管柱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CN212748564U (zh) 一种一体式岩石三轴加载系统及岩石三轴试验系统
CN112360432A (zh) 一种缝隙模拟机构、裂缝模拟实验仪及堵漏评价实验装置
CN106706500A (zh) 一种测定混凝土渗透性的装置
CN115929287B (zh) 一种裂缝封堵层承压分散能力测量装置
CN207036599U (zh) 一种在多场耦合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置换页岩气的测试装置
CN111323358B (zh) 一种全直径页岩岩心层理缝引流夹持器
CN213633096U (zh) 一种用于端侧面缺失岩样的岩心夹持器
CN112082922B (zh) 一种矩形平板大模型岩样平面渗流渗透率的确定方法
CN106932284B (zh) 一种接触面大变形剪切渗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13892A (zh) 一种用于端侧面缺失岩样的岩心夹持器及孔隙体积测试方法
CN211453275U (zh) 一种软岩损伤破坏失稳及动态渗透特性基础数据采集装置
CN112326728A (zh) 一种岩石裂缝导流换热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595098A (zh) 模拟地层多应力场耦合作用的岩心夹持器
CN115791565A (zh) 测量致密气藏岩心渗透率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213749361U (zh)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石声波速度各向异性的测量装置
CN106940289B (zh) 热缩密封式多测点油气开采模拟装置
CN206671142U (zh) 热缩密封式多测点油气开采模拟装置
CN114018786A (zh) 用于测量低渗透土壤渗透系数的夹持装置及系统
CN111380490A (zh) 一种高精度深度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7396227U (zh) 一种马伦式胀破强度试验机
CN114034571B (zh) 一种模拟油井动态出砂与固相控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18726445U (zh) 一种疏水支撑剂性能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Tao

Inventor after: Meng Mianmo

Inventor after: Sun Xiaohui

Inventor after: Qiao Hongguo

Inventor before: Hu Qinh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Tao

Inventor before: Wang Qiming

Inventor before: Meng Mianmo

Inventor before: Sun Xiaohui

Inventor before: Qiao Honggu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