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1790B -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1790B
CN112211790B CN201910619561.2A CN201910619561A CN112211790B CN 112211790 B CN112211790 B CN 112211790B CN 201910619561 A CN201910619561 A CN 201910619561A CN 112211790 B CN112211790 B CN 112211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leeve
ground anchor
shock
hole
anch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9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1790A (zh
Inventor
史新
刘连圣
崔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95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1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1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1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2Found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96Preventing, counteracting or reducing vibration or noi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导向套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导套设置于贯通孔,限位部位于导套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靠于端面;吸震组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径向吸震件设置于贯通孔并位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贯通孔的径向上的震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拉索的连接要求,同时能够提高拉索式塔架的抗震能力。

Description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拉索式塔架可以分为塔架主体、拉索和地锚装置等,拉索通过地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为风机提供附加作用力和力矩,使风机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塔架高度的增加导致的载荷。正因如此,拉索式塔架的高度可以做的更高,以提高风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塔架主体的厚度和直径也可以相应的减小,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由于拉索是通过地锚装置和基础固定在地面上,地锚装置结构的强度和抗震性对于拉索塔架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三北地区、华北地区等,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本身虽然考虑了地震载荷,但其抗震性较差,且现有的地锚装置通常采用刚性锚固,直接将拉索用混凝土固定在基础上,一旦出现地震等灾害,地锚的震动与位移直接通过拉索传导到塔架主体,导致拉索式塔架受到不均衡的作用力和力矩,增加倒塔的风险,不利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拉索的连接要求,同时能够提高拉索式塔架的抗震能力。
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导向套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导套设置于贯通孔,限位部位于导套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靠于端面;吸震组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径向吸震件设置于贯通孔并位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贯通孔的径向上的震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径向吸震件包括套设于导套的吸震套,吸震套夹持固定于安装部与导套之间,吸震套由阻尼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径向吸震件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弹性件沿着贯通孔的周向依次分布,每个弹性件均夹持固定于安装部与导套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吸震组件进一步包括轴向吸震件,轴向吸震件至少部分夹持于限位部与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轴向上的震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轴向吸震件包括柔性垫,柔性垫套设于导套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限位部与安装部之间,限位部通过轴向吸震件间接抵靠于端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相对设置的端面中,其中一个端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沉孔,限位部位于沉孔,在轴向上,围合形成沉孔的侧壁的投影环绕围合形成贯通孔的侧壁的投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锚固件,锚固件能够设置于导向套件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压于导向套件,锚固件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的第一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向安装部设置并与贯通孔连通,第一防护罩面向第一开口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通口;和/或,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的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向安装部设置,限位部位于第二防护罩内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基础进一步包括与安装部相互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表面为水平支撑面,贯通孔的轴线与水平支撑面相交设置。
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索式塔架,包括:塔架本体;拉索组,包括多根拉索,多根拉索环绕塔架本体间隔设置且一端分别与塔架本体连接;上述的地锚装置,至少一根拉索远离塔架本体的一端延伸进入导向套件并与导向套件连接。
又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拉索式塔架。
再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地锚基础安装步骤,提供地锚基础并将地锚基础固定于预设位置,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
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提供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将导套以及径向吸震件均设置于贯通孔且径向吸震件位于安装部以及导套之间,同时使得限位部抵靠于安装部的其中一个端面;
拉索安装步骤,将拉索延伸进入导向套件并通过锚固件与导向套件连接;
加固封锚步骤,对拉索施加预定应力并封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在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中,提供的吸震组件还包括轴向吸震件,且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还进一步包括将轴向吸震件设置于安装部与限位部之间,使得限位部通过轴向吸震件间接抵靠于安装部的其中一个端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加固封锚步骤具体包括:
提供伸缩部件,将伸缩部件在伸缩方向的一端抵靠于锚固件;
提供张拉板,将张拉板抵靠于伸缩部件在伸缩方向的另一端,将拉索穿过张拉板并与张拉板固定;
控制伸缩部件伸长改变锚固件与张拉板之间的距离,直至拉索达到预定应力;
控制伸缩部件收缩并去除张拉板以及与张拉板连接的拉索的多余部分;
安装防护罩并灌浆及封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地锚基础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安装部,导向套件包括导向套与限位部,导向套位于贯通孔内且限位部抵靠在安装部在贯通孔轴向上的一个端面,当地锚装置用于固定拉索时,可以将拉索伸入导向套件并与导向套件连接,由于吸震组件包括设置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的径向吸震件,当发生地震时,地锚基础随地面在径向上的震动能够被径向吸震件吸收,有效的避免径向震动传递至拉索,降低拉索塔架随地面晃动的幅度,提高拉索式塔架及其所应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抗震能力以及安全等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拉索式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向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轴向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基础与拉索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锚固件与拉索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与导向套件以及安装部的局部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a至图16f是本发明实施例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400的具体操作示意图。
其中:
1-拉索式塔架;
100-地锚装置;
10-地锚基础;11-安装部;111-贯通孔;112-端面;113-沉孔;12-支撑部;121-水平支撑板;121a-水平支撑面;122-竖直支撑板;122a-倾斜面;
20-导向套件;21-导套;22-限位部;
30-吸震组件;31-径向吸震件;311-弹性件;32-轴向吸震件;321-凹槽;
40-锚固件;41-锚固板;42-锥形套;
50-第一防护罩;51-第一环形侧壁;52-第一底板;521-通口;53-第一开口;54-第一连接环;
60-第二防护罩;61-第二环形侧壁;62-第二底板;63-第二开口;64-第二连接环;
70-伸缩部件;
80-张拉板;90-限位板;
200-塔架本体;
300-拉索组;301-拉索;301a-绳索单元;
2-机舱;
3-叶轮;3a-轮毂;3b-叶片;
X-轴向;Y-径向;Z-周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真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拉索式塔架1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包括拉索式塔架1、机舱2、发电机以及叶轮3。机舱2设置于拉索式塔架1的顶端,发电机设置于机舱2。叶轮3包括轮毂3a以及连接于轮毂3a上的多个叶片3b,叶轮3通过其轮毂3a与发电机的转轴连接。风力作用于叶片3b时,带动整个叶轮3以及发电机的转轴转动,进而满足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要求。
由上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介绍可知,机舱2、发电机及叶轮3等重型设备均支撑于拉索式塔架1的上方,当地震发生时,若拉索式塔架1受地震影响晃动较大时,机舱2、发电机及叶轮3等重型部件在惯性的作用下也会随之晃动,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倒塌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抗震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型的拉索式塔架1。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拉索式塔架1可以包括塔架本体200、拉索组300以及地锚装置100,塔架本体200可以是桁架结构,也可以是筒状结构,可以是钢材,也可以是混凝土预制,具体可以根据要求设定。拉索组300包括多根拉索301,多根拉索301环绕塔架本体200间隔设置,每根拉索301可以由多根绳索单元绞制而成,每根拉索301的一端分别与塔架本体200连接。地锚装置100可以整体埋设于地下,也可以至少部分凸出于地表面,拉索301远离塔架本体200的一端可以与地锚装置100连接并固定。
为了更好的保证拉索式塔架1的抗震效果,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型的地锚装置100,该地锚装置100可以作为独立的构件单独生产、销售等,当然也可以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拉索式塔架1作为拉索式塔架1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以下将结合图3至图1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的地锚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基础1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31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100包括地锚基础10、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导向套件20设置于地锚基础10,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导套21设置于贯通孔111,限位部22位于导套21在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靠于端面112。吸震组件30设置于地锚基础10,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径向吸震件31设置于贯通孔111并位于导套21以及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10沿贯通孔111的径向Y上的震动。
当地锚装置100应用至拉索式塔架1时,至少一根拉索301远离塔架本体200的一端延伸进入导向套件20并与导向套件20连接,其余数量的拉索301远离塔架本体200的一端可以与已有的地锚结构连接。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索式塔架1,其所有的拉索301远离塔架本体200的一端均可以分别与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100连接,不仅能够满足拉索301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要求,同时,由于径向吸震件31的设置,能够吸收地锚基础10因地震产生的径向震动,避免径向震动传递至拉索301以及塔架本体200,提高拉索式塔架1的抗震能力。
如图5所示,为了更好的保证对拉索301的连接与支撑,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基础10还可以包括与安装部11相互连接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远离安装部11的表面为水平支撑面121a,贯通孔111的轴线与水平支撑面121a相交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支撑部12可以包括水平支撑板121以及与水平支撑板121相交设置的竖直支撑板122,安装部11可以安装于支撑部12的竖直支撑板122上且相对水平支撑板121倾斜设置。水平支撑板121远离安装部11的表面为水平支撑面121a,贯通孔111的轴线与水平支撑面121a的夹角小于90°,可选为30°至80°之间的任意数值。通过上述设置,既能够保证对拉索301连接的稳定性能,同时能够满足拉索301的倾斜角度要求,一些可选的数值可以为40°、50°或者60°,能够进一步提高拉索式塔架1整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安装部11可以大致呈柱状结构,贯通孔111的轴线可以与安装部11的轴线重合或平行,竖直支撑板122远离安装部11的表面设置有向安装部11倾斜的倾斜面122a,通过设置倾斜面122a,使得地锚基础10在应用至拉索式塔架1并服役时,倾斜面122a可以抵靠在地基上,提高地锚基础10与其所在地基的连接强度。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套件20,其导套21的形状可以与贯通孔111的形状相匹配,导套21的外径小于贯通孔111的直径,限位部22可以为设置于导套21外周的凸缘结构,具体可以为圆形凸缘结构,导向套件20采用上述结构,易于安装,切能够保证与安装部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7、图8,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4中A处放大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径向吸震件31可以包括吸震套,吸震套的形状与贯通孔111的形状相匹配,吸震套的外径小于贯通孔111的直径,吸震套整体由阻尼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有较大的内耗峰值。
如图8所示,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套在安装于地锚基础10时,吸震套套设于导套21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安装部11与导套21之间,当地震时,震动通过地锚基础10传递至径向吸震件31的吸震套,通过吸震套能够吸收径向震动,避免径向震动通过导向套件20传递至拉索301,进而能够保证拉索式塔架1的在地震时的稳定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8以及图9,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轴向吸震件32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其吸震组件30进一步包括轴向吸震件32,轴向吸震件32至少部分夹持于限位部22与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10沿轴向X上的震动。即,通过设置轴向吸震件32,能够与径向吸震件31配合,使得吸震组件30能够同时满足对轴向震动以及径向震动的同时吸收,最大限度的降低震动通过导向套件20传递至拉索301,进一步保证拉索式塔架1的抗震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轴向吸震件32可以为柔性垫,柔性垫套设于导套21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限位部22与安装部11之间,限位部22通过轴向吸震件32间接抵靠于安装部11的端面112。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保证对轴向震动的吸收效果,同时,还使得轴向吸震件32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垫面向限位部22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部22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容纳限位部22的凹槽321,便于限位部22与柔性垫之间的卡接配合,更好的保证柔性垫的吸震效果。
可选的,柔性垫可以由聚氨酯、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有较大的内耗峰值,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其可以采用钢芯橡胶垫,既能够保证吸震效果,且能够保证其具有预定的强度,抗挤压性能好,提高其使用寿命,能长时间保持轴向吸震件32的吸震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基础10与拉索301配合时的剖视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部11相对设置的端面112中,其中一个端面112设置有沿轴向X延伸的沉孔113,导向套件20的限位部22位于沉孔113,在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围合形成沉孔113的侧壁的投影环绕围合形成贯通孔111的侧壁的投影。通过设置沉孔113并使得限位部22位于沉孔113,既能够保证导向套件20安装时的定位,同时,当地锚装置100包括轴向吸震件32时,沉孔113的设置,还能够对轴向吸震件32的柔性垫进行限位,保证其与安装部11以及限位部22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轴向吸震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11,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锚固件4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拉索301可以通过锚固件40与导向套件20连接,锚固件40可以是外配的构件,也可是属于地锚基础10作为地锚基础10的组成部分。可选的,锚固件40能够设置于导向套件20在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压于导向套件20,锚固件4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如图11所示,锚固件40可以包括具有安装孔的锚固板41以及设置于各安装孔中的锥形套42,组成拉索301的各绳索单元301a分别通过其中一个安装孔穿过锚固板41并由该安装孔中的锥形套42夹持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50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11的第一防护罩50,第一防护罩50可以与安装部11可拆卸连接。第一防护罩50具有第一开口53,第一开口53面向安装部11设置并与贯通孔111连通,第一防护罩50面向第一开口5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通口521,每个通口521用于相应拉索301的绳索单元301a穿过。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罩50,能够使得地锚装置100面向拉索301的一端被密封,防止拉索301连接位置被雨水等污物侵蚀,出现锈蚀等问题。
具体实施时,第一防护罩50可以包括第一环形侧壁51以及与第一环形侧壁51连接的第一底板52,第一环形侧壁51远离第一底板52的一端敞开形成第一开口53,各通口521设置于第一底板52上,为了便于与安装部11之间的连接,可选的,第一环形侧壁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环54,第一防护罩50扣设在安装部11上并通过第一连接环54与安装部11密封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密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防护罩50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且易于拆装。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防护罩60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11的第二防护罩60,第二防护罩60具有第二开口63,第二开口63面向安装部11设置,限位部22位于第二防护罩60内侧。通过设置第二防护罩60,能够使得地锚装置100远离拉索301的一端被密封,防止封锚时水泥与拉索301、锚固件40、导向套件20等接触,保证地锚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密封性。
同样的,具体实施时,第二防护罩60可以包括第二环形侧壁61以及与第二环形侧壁61连接的第二底板62,第二环形侧壁61远离第二底板62的一端敞开形成第二开口63,为了便于与安装部11之间的连接,可选的,第二环形侧壁6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环64,第二防护罩60扣设在安装部11上并通过第二连接环64与安装部11密封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密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防护罩60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且易于拆装。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均是以径向吸震件31包括套设于导套21的吸震套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其只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31与导向套件20以及安装部11的局部配合示意图。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径向吸震件31还可以采用包括多个弹性件311的形式,此时,多个弹性件311可以沿着贯通孔111的周向Z依次分布,可选为均匀且间隔分布。每个弹性件311均夹持固定于安装部11与导套21之间。可选的,弹性件311可以采用弹簧,例如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橡胶弹簧等。上述结构形式的径向吸震件31,同样能够满足对径向震动的吸收,提高拉索式塔架1的抗震能力。
当然,径向吸震件31不限于只包括吸震套或者多个弹性件311,可以同时包括二者,此时,多个弹性件311可以夹持于吸震套与导套21之间或者夹持于吸震套与固定部之间,能够更好的保证地锚装置100的径向吸震效果。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100,因其包括地锚基础10、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同时限定地锚基础10包括具有贯通孔111的安装部11,导向套件20包括导套21与限位部22,导套21位于贯通孔111内且限位部22抵靠在安装部11在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的一个端面112,使得地锚装置100用于固定拉索301时,可以将拉索301伸入导向套件20并于导向套件20连接。由于吸震组件30包括设置于导套21以及安装部11之间的径向吸震件31,当发生地震时,地锚基础10随地面在径向Y上的震动能够被径向吸震件31吸收,有效的避免径向震动传递至拉索301,降低拉索301塔架随地面晃动的幅度,而吸震组件30相应设置的轴向吸震件32能够吸收地锚基础10随地震产生的轴向震动,有效的避免轴向震动传递至拉索301,使得地锚装置100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
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索式塔架1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因具备上述各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能够保证对其自身拉索301连接以及支撑要求,同时能够提高拉索式塔架1及其所应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抗震能力以及安全等级,进而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锚装置100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以用于对上述各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的施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地锚基础10安装步骤,步骤S100具体包括提供地锚基础10并将地锚基础10固定于预设位置,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
S200、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安装步骤,步骤S200具体包括提供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将导套21以及径向吸震件31均设置于贯通孔111且径向吸震件31位于安装部11以及导套21之间,同时使得限位部22抵靠于安装部11的其中一个端面112;
S300、拉索301安装步骤,步骤S300具体包括将拉索301延伸进入导向套件20并通过锚固件40与导向套件20连接;
S400、加固封锚步骤,步骤S400具体包括对拉索301施加预定应力并封锚。
可选的,在步骤S100中,提供的地锚基础10可以是提前预制好的,当然,在该步骤中,地锚基础10不限于提前预制,也可以是在地锚基础10要服役地区的现场成型,具体可以根据拉索301的角度确定地锚基础10的位置,挖掘成型空间,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完成地锚基础10的制备,无论采用提前预制还是现场浇筑均可满足要求。
可选的,在步骤S200中,提供的吸震组件30还包括轴向吸震件32,且步骤S200还进一步包括将轴向吸震件32设置于安装部11与限位部22之间,使得限位部22通过轴向吸震件32间接抵靠于安装部11的其中一个端面112。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地锚基础10不仅可以通过径向吸震件31吸收地锚基础10的径向震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轴向吸震件32吸收地锚基础10的轴向震动。
可选的,在步骤S300中,拉索301的各绳索单元301依次穿过锚固件40的通口521并通过锥形套42夹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基础10的施工方法,以上及以下提及的地锚基础10、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的径向吸震件31、轴向吸震件32、锚固件40等构件的结构形式同上述各实施例在地锚装置100中的介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6a至图16f,图16a至图16f示出了步骤S400的具体操作示意图。可选的,步骤S400具体包括:
如图16a所示,提供伸缩部件70,将伸缩部件70在伸缩方向的一端抵靠于锚固件40,伸缩部件70可以为伸缩缸,可选的,可以采用千斤顶。
如图16b所示,提供张拉板80,将张拉板80抵靠于伸缩部件70在伸缩方向的另一端,将拉索301穿过张拉板80并与张拉板80固定。
如图16c所示,控制伸缩部件70伸长改变锚固件40与张拉板80之间的距离,直至拉索301达到预定应力。
如图16d以及图16e所示,控制伸缩部件70收缩并去除张拉板80以及与张拉板80连接的拉索301的多余部分。
如图16f所示,安装防护罩并灌浆及封锚,此处所说的防护罩可以为上述在锚固装置中提及的第一防护罩50和/或第二防护罩60。
可选的,如图16a至图16d所示,在安装伸缩部件70之前,为了使得伸缩部件70能够与锚固件40更好的配合,可选的,步骤S400还可以包括限位板90安装步骤,将限位板90安装于锚固件40与伸缩部件70之间,当去除伸缩部件70时可以将限位板90一并去除。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锚基础10的施工方法,能够成型上述各实施例的地锚装置100,并使得拉索301与地锚装置100连接,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使用,且能够更好的保证拉索式塔架1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震能力。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以及与所述安装部(11)相互连接的支撑部(12),所述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所述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所述支撑部(12)包括水平支撑板(121)以及与所述水平支撑板(121)相交设置的竖直支撑板(122),所述安装部(11)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撑板(122)上且相对所述水平支撑板(121)倾斜设置;
导向套件(2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所述导套(2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导套(21)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靠于所述端面(112);
吸震组件(3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所述径向吸震件(3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并位于所述导套(21)以及所述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所述地锚基础(10)沿所述贯通孔(111)的径向(Y)上的震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吸震件(31)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套(21)的吸震套,所述吸震套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导套(21)之间,所述吸震套由阻尼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吸震件(31)包括多个弹性件(311),多个所述弹性件(311)沿着所述贯通孔(111)的周向(Z)依次分布,每个所述弹性件(311)均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导套(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组件(30)进一步包括轴向吸震件(32),所述轴向吸震件(32)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所述地锚基础(10)沿所述轴向(X)上的震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吸震件(32)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套设于所述导套(21)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安装部(11)之间,所述限位部(22)通过所述轴向吸震件(32)间接抵靠于所述端面(1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端面(112)中,其中一个所述端面(112)设置有沿所述轴向(X)延伸的沉孔(113),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沉孔(113),在所述轴向(X)上,围合形成所述沉孔(113)的侧壁的投影环绕围合形成所述贯通孔(111)的侧壁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锚固件(40),所述锚固件(40)能够设置于所述导向套件(20)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压于所述导向套件(20),所述锚固件(4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1)的第一防护罩(50),所述第一防护罩(50)具有第一开口(53),所述第一开口(53)面向所述安装部(11)设置并与所述贯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一防护罩(50)面向所述第一开口(5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通口(521);
和/或,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1)的第二防护罩(60),所述第二防护罩(60)具有第二开口(63),所述第二开口(63)面向所述安装部(11)设置,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第二防护罩(60)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远离所述安装部(11)的表面为水平支撑面(121a),所述贯通孔(111)的轴线与所述水平支撑面(121a)相交设置。
10.一种拉索式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架本体(200);
拉索组(300),包括多根拉索(301),多根所述拉索(301)环绕所述塔架本体(200)间隔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塔架本体(200)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至少一根所述拉索(301)远离所述塔架本体(200)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导向套件(20)并与所述导向套件(20)连接。
1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索式塔架(1)。
12.一种地锚装置(100)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锚基础(10)安装步骤,提供所述地锚基础(10)并将所述地锚基础(10)固定于预设位置,所述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以及与所述安装部(11)相互连接的支撑部(12),所述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所述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所述支撑部(12)包括水平支撑板(121)以及与所述水平支撑板(121)相交设置的竖直支撑板(122),所述安装部(11)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撑板(122)上且相对所述水平支撑板(121)倾斜设置;
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安装步骤,提供所述导向套件(20)以及所述吸震组件(30),所述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所述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将所述导套(21)以及所述径向吸震件(31)均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且所述径向吸震件(31)位于所述安装部(11)以及所述导套(21)之间,同时使得所述限位部(22)抵靠于所述安装部(11)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面(112);
拉索安装步骤,将拉索(301)延伸进入所述导向套件(20)并通过锚固件(40)与所述导向套件(20)连接;
加固封锚步骤,对所述拉索(301)施加预定应力并封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锚装置(100)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安装步骤中,提供的所述吸震组件(30)还包括轴向吸震件(32);
所述导向套件(20)以及吸震组件(30)安装步骤还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轴向吸震件(32)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1)与限位部(22)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部(22)通过所述轴向吸震件(32)间接抵靠于所述安装部(11)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面(11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锚装置(100)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封锚步骤具体包括:
提供伸缩部件(70),将所述伸缩部件(70)在伸缩方向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锚固件(40);
提供张拉板(80),将所述张拉板(80)抵靠于所述伸缩部件(70)在所述伸缩方向的另一端,将所述拉索(301)穿过所述张拉板(80)并与所述张拉板(80)固定;
控制所述伸缩部件(70)伸长以改变所述锚固件(40)与所述张拉板(80)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拉索(301)达到所述预定应力;
控制所述伸缩部件(70)收缩并去除张拉板(80)以及与所述张拉板(80)连接的拉索(301)的多余部分;
安装防护罩并灌浆及封锚。
CN201910619561.2A 2019-07-10 2019-07-10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211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9561.2A CN112211790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9561.2A CN112211790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790A CN112211790A (zh) 2021-01-12
CN112211790B true CN11221179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404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9561.2A Active CN112211790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179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040A (zh) * 2004-11-12 2007-10-17 Vsl国际股份公司 用于包括拉索的构造的防腐系统
CN101525884A (zh) * 2009-03-23 2009-09-09 广州大学 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
CN202450444U (zh) * 2012-01-18 2012-09-26 柳州豪姆机械有限公司 叉耳式钢绞线拉索锚具
CN202787060U (zh) * 2012-09-29 2013-03-13 同济大学 易更换拉索的减震支座
CN104819004A (zh) * 2015-04-24 2015-08-05 山西中煤四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衡阻退让预应力钢绞线锚索
CN205421356U (zh) * 2016-03-07 2016-08-03 山东大学 一种桩基础多维减震控制装置
CN106351217A (zh) * 2016-09-20 2017-01-2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自复位多维减震管桩群桩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06480883A (zh) * 2016-12-09 2017-03-08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新型地锚
CN107889513A (zh) * 2015-06-30 2018-04-06 Vsl国际股份公司 保护器
CN108342982A (zh) * 2018-02-06 2018-07-31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组合梁斜拉桥缆索吊机承重索梁端自锚结构
CN109630363A (zh) * 2018-11-23 2019-04-16 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外拉索式塔筒及具有外拉索式塔筒的风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4621B (en) * 2013-05-31 2020-04-15 Vsl Int Ag Cable anchorage
US20180245302A1 (en) * 2016-02-11 2018-08-30 Daniel I. Corbett Anchoring system and method
ES2941694T3 (es) * 2016-08-19 2023-05-24 Vsl Int Ag Anclaje de cable con elemento de sellado y sistema de pretensado que comprende dicho anclaje
US10538935B2 (en) * 2017-08-04 2020-01-21 Tower Engineering Solutions, Llc Guy wire anchor secur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040A (zh) * 2004-11-12 2007-10-17 Vsl国际股份公司 用于包括拉索的构造的防腐系统
CN101525884A (zh) * 2009-03-23 2009-09-09 广州大学 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
CN202450444U (zh) * 2012-01-18 2012-09-26 柳州豪姆机械有限公司 叉耳式钢绞线拉索锚具
CN202787060U (zh) * 2012-09-29 2013-03-13 同济大学 易更换拉索的减震支座
CN104819004A (zh) * 2015-04-24 2015-08-05 山西中煤四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衡阻退让预应力钢绞线锚索
CN107889513A (zh) * 2015-06-30 2018-04-06 Vsl国际股份公司 保护器
CN205421356U (zh) * 2016-03-07 2016-08-03 山东大学 一种桩基础多维减震控制装置
CN106351217A (zh) * 2016-09-20 2017-01-2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自复位多维减震管桩群桩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06480883A (zh) * 2016-12-09 2017-03-08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新型地锚
CN108342982A (zh) * 2018-02-06 2018-07-31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组合梁斜拉桥缆索吊机承重索梁端自锚结构
CN109630363A (zh) * 2018-11-23 2019-04-16 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外拉索式塔筒及具有外拉索式塔筒的风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790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517B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自立式高耸结构
US4406094A (en)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self-supporting, tall structures
AU2017219230B2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mill
KR101143784B1 (ko) 풍차용 타워 및 풍력 발전 장치
KR20200108925A (ko) 저소음 설치가능한, 해양 시설물, 특히 해양 풍력 발전용 터빈의 기초 구조물 및 그 조립 방법
CA3106298A1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mill
EA003105B1 (ru) Многоосная турбина (варианты)
WO2020050048A1 (ja) 杭基礎及び杭基礎の施工方法
CN205712546U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自立式高耸结构
DK2785921T3 (en) Embedded cylindrical connection, which uses supporting surfaces for offshore single-pile foundations
TW202129148A (zh) 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撐構造及風力發電裝置
US20160265514A1 (en)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d constructing a support device
AU2009319068B2 (en) A foundation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found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tower
CN112211790B (zh)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CA2986811C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foundation for a tower structure, and onshore tower structure
KR200483763Y1 (ko) 풍력발전기의 기초 구조물 보강구조
US11905923B2 (en) Wind turbine tower segment for a wind turbine tower and method
KR102160628B1 (ko) 부분적 리파워링을 위해 기초부를 보강한 풍력발전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00109458A (ko) 탑상 구조물의 기초 구조
JP6703466B2 (ja) 充填材漏れ防止治具および同治具を用いた合成杭の製造方法
KR101828089B1 (ko) 풍력타워용 면진장치 및 그 설치방법
KR101516166B1 (ko) 타워 구조물 지지구조
JP3242173U (ja) 単杭基礎の補強装置
CN112012890B (zh) 连接组件、拉索式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5255038U (zh) 一种水泥电杆减震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