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8336B -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8336B
CN112208336B CN201911399369.3A CN201911399369A CN112208336B CN 112208336 B CN112208336 B CN 112208336B CN 201911399369 A CN201911399369 A CN 201911399369A CN 112208336 B CN112208336 B CN 112208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ily
trust value
average
time
mile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9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8336A (zh
Inventor
赵龙灿
胡孝臣
张恒利
王永嘉
李豪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9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8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8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8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8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8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12Recording operating variables ; Monitoring of operating vari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途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动车辆的运营方式,为评价电动车使用方式对电池包寿命的影响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途识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以及一种车辆用途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动车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人们倾向购买电动车,出租车公司也会利用电动车作为其盈利车辆。电动车的电池使用情况及电池性能表现尤为重要,同地区车辆的电池使用情况区别最大的就是电动车使用者的使用方法和驾驶习惯对电池包造成的影响。
电动车在销售时对购买者的车辆用途不做区分,车辆的远程数据上也不体现车辆的用途,但是电池供应商需对电池进行相关寿命评估,而寿命评估时所使用的工况载荷谱以及驾驶习惯跟车辆的用途(使用方法)息息相关。为了评价电动车使用方式对电池包寿命的影响,需对车辆的用途进行辨别。车辆用途是指购买者购买车辆后,车辆的运营方式,例如,车辆是家庭使用或是作为出租车使用。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车辆的驾驶风格进行检测来优化对车辆的操作,例如,根据驾驶者的使用习惯判断车辆是处于加速、减速、运动、城市等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汽车污染排放物。但是,通过对车辆的驾驶风格进行检测并不能识别电动车的车辆用途,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快速识别电动车用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以对电动车的运营方式做出快速判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其中所述统计时段大于一日;
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S3)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S4)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进一步地,步骤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的远程数据得到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所述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
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为每日预定时刻的行驶时间的累积。
进一步地,步骤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范围相对应的搁置占比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范围相对应的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的范围、所述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以及与所述空闲行驶时间范围相对应的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的范围;
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得到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包括: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在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远程数据;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程数据统计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在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所述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
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范围相对应的搁置占比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的范围、所述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范围相对应的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的范围、所述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以及与所述空闲行驶时间范围相对应的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的范围;
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得到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包括: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
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和电池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信任值,从而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根据车辆用途信任值来判断车辆用途。本发明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综合考虑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平均空闲行驶时间五项参数,上述参数均可从车辆网关上传的远程数据中获得,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动车辆的运营方式,以便于针对性地分析车辆电池包参数、状态,为评价电动车使用方式对电池包寿命的影响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性插值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其中所述统计时段大于一日,例如30日。
根据所述车辆的远程数据得到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为每日预定时刻的行驶时间的累积,例如每日1-5点钟、11点钟、16点钟、22点钟和23点钟的行驶时间的累积。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R搁置,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R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R每日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R每日里程
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R行驶时间
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R搁置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R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X充电次数,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R每日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X每日容量,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R每日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X每日里程,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R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X行驶时间
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搁置占比的范围F搁置(例如:0≤F搁置≤100%)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范围F搁置相对应的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的范围(例如,-0.2≤X搁置≤0.2);定义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F充电次数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范围F充电次数相对应的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X充电次数的范围(例如,-0.2≤X充电次数≤0.2);定义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F每日容量以及与每日充电容量范围F每日容量相对应的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X每日容量的范围(例如,-0.2≤X充电容量≤0.2);定义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F每日里程以及与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范围F每日里程相对应的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X每日里程的范围(例如,-0.2≤X每日里程≤0.2);定义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F行驶时间以及与所述空闲行驶时间范围F行驶时间相对应的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X行驶时间的范围(例如,-0.2≤X行驶时间≤0.2)。
基于上述的定义,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R搁置计算得到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根据所述每日充电次数R充电次数计算得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X充电次数,根据所述每日充电容量R每日容量计算得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X每日容量,根据所述每日行驶里程R每日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X每日里程,根据空闲行驶时间R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X行驶时间
以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为例,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如图3所示的线性插值坐标图,根据线性插值公式:
Figure GDA0002400904570000081
假设已知坐标(x0,y0)与(x1,y1),根据已知值y可得到[x0,x1]区间内某一位置x在直线上的值。
本实施例中,已知搁置占比的范围F搁置(例如:0≤F搁置≤100%)和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的范围(例如,-0.2≤X搁置≤0.2),即x0=-0.2,y0=0,x1=0.2,y1=100%,搁置占比R搁置作为y值,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作为X值,将步骤S1)得到的搁置占比R搁置代入公式即可得到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
采用相同原理,得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X充电次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X充电容量、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X每日里程、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X行驶时间
S3)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X搁置、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X充电次数、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X每日容量、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X每日里程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X行驶时间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X,即X=X搁置+X充电次数+X每日容量+X每日里程+X行驶时间
S4)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X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X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
由于个别车辆在家庭个人用途和出租用途之间存在一个模糊范围,例如家庭个人用途车辆每天行驶里程较长的情况与出租用途车辆每天行驶里程较少的情况相近;因此,定义搁置占比模糊值M搁置为零、每日充电次数模糊值M充电次数为零、每日充电容量模糊值M每日容量为零、每日行驶里程模糊值M每日里程为零、空闲行驶时间模糊值M行驶时间为零。因此,车辆用途信任值X接近零时代表的车辆用途较为模糊,X的绝对值越大,代表车辆用途辨别可信度越高。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在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具体为: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具体为: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范围相对应的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的范围;定义所述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范围相对应的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的范围;定义所述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范围相对应的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的范围;定义所述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范围相对应的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的范围;定义所述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以及与所述空闲行驶时间范围相对应的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的范围。基于上述的定义,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计算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空闲行驶时间计算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的绝对值越大,代表车辆用途辨别可信度越高。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和统计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远程数据;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程数据统计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方式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其中所述统计时段大于一日;
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S3)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S4)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的远程数据得到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所述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
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为每日预定时刻的行驶时间的累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相对应的搁置占比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相对应的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的范围;
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得到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包括: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
6.一种车辆用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在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远程数据;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程数据统计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在统计时段内车辆的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所述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
将所述空闲行驶时间总量除以所述总行车时间,得到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和电池包的设计值或经验值,预先定义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以及与所述搁置占比的范围相对应的搁置占比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的范围相对应的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的范围、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以及与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的范围相对应的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的范围;
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得到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包括: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小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家庭个人用途;
若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大于零,则判断车辆用途为出租用途。
CN201911399369.3A 2019-12-30 2019-12-30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208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369.3A CN112208336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369.3A CN112208336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8336A CN112208336A (zh) 2021-01-12
CN112208336B true CN112208336B (zh) 2022-02-15

Family

ID=7404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9369.3A Active CN112208336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83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8735B (zh) * 2021-09-13 2021-12-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6409328A (zh) * 2021-12-31 2023-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类型的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1977B1 (en) * 2013-03-15 2014-05-20 Red Mountain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nd using vehicle historical data
CN103646241B (zh) * 2013-12-30 2017-01-1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出租车识别方法
CN108171976B (zh) * 2017-12-29 2020-07-07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在途数据的车辆用途识别方法
CN109887292B (zh) * 2019-04-04 2022-01-25 上海赢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类型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8336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8336B (zh) 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
US7274987B2 (en) Fuel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fuel saving operation
Förster et al. Data-driven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al-driving cycles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nd mixed-integer optimization
CN11040642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剩余里程的自学习方法
JP2023501318A (ja) バッテリー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2202603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 Predicting Vehicle Trip Energy Consumption
Matas et al. Hedonic prices for cars: an application to the Spanish car market, 1981–2005
US9333861B2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ir conditioner
CN107478289B (zh) 获取平均油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60153B (zh) 货车载货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2164210A (ja)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カーシェ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プログラム
EP30205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distance to empty of electric vehicle
CN108197977B (zh) 一种车辆品牌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2101721A (zh) 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493021A (zh) 基于导航的车辆行驶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61200B (zh) 一种事件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0863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user terminal for adapting an energy utilization process of a motor vehicle
CN111612372A (zh) 一种基于运营状况的商用车违约风险预警方法
CN113900861A (zh) 传感器数据的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unkle Werner Driver behavior and fuel efficiency
Uri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new car quality
Deniz et al.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methods for analyzing of the fuel consuption and emission levels
CN114776742B (zh) 基于车联网平台的汽车刹车片的更换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15593420B (zh) 一种碳减排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57050B2 (ja) 消耗部品の交換時位置特定システム及び消耗部品の交換時位置特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