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6340A -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6340A
CN112206340A CN201910622188.6A CN201910622188A CN112206340A CN 112206340 A CN112206340 A CN 112206340A CN 201910622188 A CN201910622188 A CN 201910622188A CN 112206340 A CN112206340 A CN 112206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epidemic prevention
curtain
pipeline
sick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2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轩
王振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6221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6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6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技术领域:医院防疫设备。背景技术:为了降低高危病毒病菌对人的传染率,现有技术是加速病房内空气的更新,降低空气中高危病毒病菌的含量。但未能防止活性高危病毒病菌散播到大气环境中。发明内容:利用遥控部件,对高危传染病房排出气体进行温度调控装置和对高危传染病房排出气体气流在调控温度条件下滞留时间控制的装置,将传染病房内高危病毒病菌消灭活性后再排到大气环境中。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技术领域:
医院防疫设备。
背景技术:
高危病毒病菌指的是人类不久前才觉知的、对其尚无对应之策的致病病毒病菌,以及新变异病毒病菌。
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房对混有高危病毒病菌空气的现有防疫技术特征是:一,加速传染病房内空气更新,降低空气中高危病毒病菌的浓度,尽量降低医护人员的被传染机率;二、利用不知对症与否的消毒灭菌剂对病房空间进行处置;三、申请人的另一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高危传染病房医护人员呼吸新鲜空气的方法》尚处于实审阶段,尚未在实践中运用(此申请方案只能解决医护人员呼吸的是外界新鲜空气,但不能解决因高危病毒病菌携带者引起的、混有高危病毒病菌空气的向外播散)。
本领域的背景技术——由于加速传染病房内空气更新,实际上是不断地将传染病房内的以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排播到自然界的大气之中,又将非空气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大部分排入下水道。虽然人类已知的致病病毒病菌在常温空气中有不同长短“寿命”的(再分裂繁衍)“传染期”、虽然空气中过分稀释的致病病毒病菌一般不易致使健康人生病,但是给高危病毒病菌提供了向自然界播散了具有病毒“着床”新的“宿主细胞”或病菌相应动物的相应器官着床繁衍的机会、给所述播散病毒病菌重新复活繁衍创造了条件,确是毫无疑义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方案依据致病病毒病菌的适低温低湿而不适高温干燥的共性特征,发明了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向室外排放的、互为关联的A、B两套方法:
A、关于以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防止外排。
依据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的自然规律,通过专用装置系统,将传染病房内排出的混有高危病毒病菌的气体,通过可遥控的、有不同档次的调控加热温度和气流炉膛滞留时间的部件,将所述排出的混有高危病毒病菌气体中的高危病毒病菌消灭后,再排入大气层中;而更新进入所述传染病房的空气,则是利用相通空间大气压平衡的自然规律,以负压形式,自动“吸”进外界的新鲜空气,周而复始,使有活性的、以空气为媒的高危病毒病菌不致外散外播。
所述传染病房内的排出气体,分两部分排出:一部分是由罩封在高危病毒病菌携带者身上的“卷幕式防疫病床”(附图3)上部排出,一部分是由传染病房上部空间的排气管排出。两部分排气管共同汇入同一个排气管被排出病房外并进入“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再经相对高温、相对长时间消毒灭菌后,排出室外大气。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可将高危传染病人以临时隔封的方式从办入院手续的部门推进传染病房或手术室后,再接通排气、供气部件,尽量防止病人携带的高危病毒病菌污染医院内部的空气(附图3之6)。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的四周有上、下以“弹簧幕帘卷辊”拉直的、透明的、柔韧性好的、可一次性用的超薄材料(附图3之1、2),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四角有临时搭接透明卷幕、防止漏气的物件。其实,由于卷幕式防疫病床是与所在地大气连通的、大气压一致的、不断以负压形式排气、从床底“吸”进气的循环式作业,即便卷幕式防疫病床封密不严,有漏气缝的可能,卷幕式防疫病床内的气体也不会溢出,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非常安全的。
所述透明卷幕上可临时粘贴“接菌箱式医用衣袖”(附图4)。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的上方有通向室外的排气管道(附图3之3);下方有可开闭的“更新空气床底板”(附图3之5)。所谓可开闭的“更新空气床底板”,其作用是,当从入院接纳病人时,卷幕式防疫病床的排气、进气暂时处于关闭状态;待卷幕式防疫病床进入病房后,才开启进气、排气口。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有调控床板高低的人性化部件(附图3之4)。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的床板有方便病人排泄的洞孔(附图3之12)。其床板下方有病人排泄物的容器和医护工作遗弃物的方便处理的容器;从所述床板下进入的新空气从头、足两端分别“吸”入,向上流动。(附3之9、11、7、13)。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的卷辊式透明幕,匹配有可根据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体征,选择合适位置地粘贴上“接菌箱式医用防疫衣袖”(附图3之2)、(附图4)。
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是组装式,因组装式方便消毒(附图3之8)。
所述传染病房内的排出气体,通过病房外的“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将病房排出的混有高危病毒病菌消灭后排入大自然(附图1之3、5)。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匹配有“电能加热”和“燃气能加热”的切换式部件(附图1之1)。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匹配有由若干细管组成的管式气体增温组件。所述管式气体增温部件应加保险系数地延长,以确保部件中的混有病毒病菌气体,在加了保险系数的高温条件下,能滞留加了保险系数的消毒灭菌时间(附图1之4、5)。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匹配有由若干细管组成的、可更换的组件连接合成,利用多细气管是为了增加气管的增温面积(附图1之4)。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增温炉膛”后部空间是封闭式的,炉膛内的热空气是不会从排气口溢出的,这样很节能(附图1之3、9)。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外层有保温材料(附图1之8)。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排气后部管道里,匹配有“气体流速自动调控电源开关”和“气体温度自动调控电源开关”(附图1之12):当气流流速过快,影响混有病毒病菌的气体在炉膛内滞留时间时,会调控“排气口”的“气流流速调控阀”使之调小挡次;当被排气体温度偏低时自动调控“电能加热”或“燃气能加热”的切换式部件提温(附图1之1)。
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应匹配可遥控的数字调控部件。当一个型号的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产品定型出厂后,其好多技术要素与形态已固定不可改变,如炉膛、排气气管等;仍有可调控改变的要素,如附图1中的“1”、“3”、“10”、“13”等,都能根据不同“温度和炉膛滞留时间”组合的需求,在上述要素中排列组合成若干个不同需求的调控方案,进行程序编制软件,并制成相应的控制硬件,从而实现给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匹配可遥控的数字调控部件。实践中,实用的只是几个档次的温度和气体滞留炉膛时间的组合。这对于数控领域的程序员来说是显而易见能实现的。
B、关于非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防止外排。
非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的携带污染物,本方案所指的是区别于非高危病毒病菌高浓度携带污染物。人类活动环境中永远存在各种不同的病毒病菌,即便人为的无菌室,也是相对的无菌,因为,自然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未知、无法应对的病毒病菌永远存在;再者,如医院下水道的污水,无疑携带有不同的病载病菌,对其进行无化学重复污染的消防,无论从成本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尚是个大课题,也非本方案所及。本方案此处所及的只限于高危传染病房、手术室所产生的非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高浓度”携带物。
所述非空气为传媒的高危病毒病菌“高浓度”携带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消防后可重复使用的,一种是必须立即废弃的。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高危病毒病菌“高浓度”携带物,可用现有技术的高温蒸煮法处理;对于必须立即废弃的高危病毒病菌“高浓度”携带物,可用现有技术的焚烧法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示意图。
1、“电能加热”和“燃气能加热”的切换式部件。
2、“进气管道”,即将病房排出的混有高危病毒病菌气体“吸”进所述消毒灭菌炉。
3、“增温炉膛”。增温炉膛空间后部是封闭式的,炉膛内的热空气是不会从排气口溢出的
4、连接“管式气体增温组件”的粗排气管。
5、由若干细管组成的、片状栅栏式的、可更换的“管式气体增温组件”。图中示意的是侧面图。
6、回风式增温炉膛中的、增加炉膛长度的隔挡部件。
7、可遥控的数字调控部件。在实践中,实用的是几个档次的温度和时间的组合。
8、外层应具备的保温材料。
9、封闭增温炉膛后部、防止炉膛内热气外排的部件。
10、由智能部件遥控的、可伸缩的、影响排气流速的部件。当炉膛温度达标,而仍需增长气管中气体在炉膛中滞留时间时,可以本部件伸出,增加气流阻力、增长气流运行路线而实现。
11、经增温炉膛流出的排气管道。
12、“气体流速自动调控电源开关”和“气体温度自动调控电源开关”。其电源开关与“可遥控的智能部件”“7”相连接。
13、气流流速调控阀”调控排气口大小的部件,其功能类同“10”。
附图2、管式气体增温组件示意图。
1、管式气体增温组件与管式气体增温气管系统的连结件。
2、管式气体增温组件的汇总管道。
3、管式气体增温组件的分支管道。增加支气管数量的用途有二:其一、增加气管中气体的受热面积;其二、加大炉膛中气管中气体的总容量,以达到减漫混有高危病毒病菌气体在炉膛中的流速,达到增加所述气体滞留炉内时间之目的。
附图3:卷幕式防疫病床示意图。
1、卷幕式防疫病床的四面上下,装置着有弹簧的、稍施力即可拉出、释放其施力则可反卷回幕帘的“弹簧幕帘卷辊”。“弹簧幕帘卷辊”中弹簧的弹力适度和灵活性为可调节式。
2、“幕帘卷辊”拉直的、透明的、柔韧性好的、可一次性用的、薄材料做成的“幕帘”。卷幕式防疫病床的四角交接处有临时搭接透明卷幕的物件;被上下拉直的幕帘上能粘贴可根据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体征,选择位置地粘贴“接菌箱式医用防疫衣袖”;利用所述幕帘卷辊的弹性和幕帘的透明、柔韧特征,以及附图5的“医用面罩”,医护人员可无堵挡感地贴近病人。
3、通向室外的排气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其排气量要大于病人的呼出气量。
4、卷幕式防疫病床的主骨架,所述病床可有调控高低的部件。
5、下方有可开闭进气孔的“更新空气床底板”。
6、可推行的万向车轮。
7、从病人足部向上进入的新空气。病床下混有病人排污物的病毒病菌和臭气味斜着向上被排出,病人闻不到
8、所述病床的、可组装的部件,以方便消毒灭菌。
9、所述床板下方有医护后可经高温蒸煮消防后重复使用物品的容器,以及方便扎封处理的袋子。
10、所述病床旁边有可向上翻的边板,其作用是方便向床下“9”、“11“临时丢弃或者取出医护废弃物或污染物。
11、所述床板下方有病人排泄物、医护废弃物等可焚烧处理的遗弃物容器,以及方便扎封处理的袋子。
12、所述病床板上有方便病人排泄的洞孔。
13、从病人头部向上进入的新空气。床下“更新空气床底板”上的可开合的新空气进气孔,从床的头、足两端被“吸”进卷幕式防疫病床。
附图4、接菌箱式医用防疫衣袖示意图。
1、较厚且有韧性、涂有不干胶材料做成的、适合各种体型人套用的、备有小刀片的环形衣袖上臀袖口。
2、衣袖臀部分。
3、有松紧的袖口。
附图5、医用透明面罩示意图。
1、适于不同人头戴用的头箍部件。
2、透明度好的医用面罩。
3、调控面罩俯仰角度及与面部远近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关于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
首先,从微生物学领域取得如下参数:
已知的致病病毒病菌在高于常温的不同温度、不同滞留时间条件下才不可能分裂复活,也就是“死亡”的参数;此参数在实用时再加上保险系数,得出安全实用的产品参数值。
次者,做出供实验用的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所述供实验用炉的炉膛内暂不装置增温式气管组件,只制作横截面积和长度可调控变化的炉膛。
再次者,在附图1之1处安置可调控炉膛温度的热能源和测试相关调控部件。
再再次者,就是依据所设计的实用标的,从反复的实验中取得分组式、系列式的数据,即在不同炉膛横截面积、不同炉膛温度、不同炉膛长度条件下,气流通过的时间。
其实,实验方法很简单很直观:用有色气体,如飞机空中表演用彩色气体或燃烧不充分的乌烟就行,也就是,所述彩色气体从附图1的“2”进入,到“13”排出其间所用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必须测出单位时间内所排出气体的容积,这个“容积”应略大于病房内上限人数所呼出气体的总和;若一炉管N个病房,则该炉的“容积”应略大于病房内上限人数所呼出气体的总和的N倍。
对于生产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企业来说,这些数值非常重要,而有了它,就很方便生产出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
上面陈述的只是事半功倍的数据取得实验。
在实用产品生产中,只要将上述实验参数中炉膛横截面积换算成“管式气体增温组件”各细气管横截面积的总和即可;而“管式气体增温组件”的长度,就是实验炉膛的长度。至于产品的炉膛横截面积,由于它是气管总横截面积加上炉膛中气管之间热加温空间横截面积之和,所以产品的炉膛横截面积要加大。产品的炉膛横截面积只是影响恒温性能和产品体积的因素而己。
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附图1之7“可遥控的数字调控部件”,本领域的编程员只要根据事先设计的标的,编排若干组实用的主动要素组合,然后分别给以相应部件的从属执行数据即可,例如事先设计的标的、加了保险系数的主动要素组合是四个组合:A、温度150℃;气流滞留炉膛时间15分钟;B、温度150℃;气流滞留炉膛时间20分钟;C、温度200℃;气流滞留炉膛时间15分钟;D、温度200℃;气流滞留炉膛时间20分钟。而相应的从属执行数据,也就是被指令的执行部件所接受的指令数据,如附图1的“1”、“10”、“12”、“13”等部件,以电能调控方式,完成指令。
在实用中,由于有附图1之“1”、“10”、“12”等部件的自动控制,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安全系数的宽容度大的多。
“管式气体增温组”产品的实地安装,依照自然规律,相对于病房室顶,应尽量提高。
二、关于卷幕式防疫病床。
一)、在产品出厂前加强质检安检工作,特别是“弹簧幕帘卷辊”中弹簧的弹力适度和灵活性;“幕帘”的透明度和柔韧性;附图4之“1”环形圈上的不干胶的粘合度。
二)、防疫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强调:
1、卷幕式防疫病床在组装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灭菌。
2、将卷幕式防疫病床推到患者接纳部门,近快接收到病人后,为防止高危病毒病菌携带者所携带的高危病毒病菌扩散,先密封附图3的“2”、“3”、“7”、“13”;到达病房后及时对接“3”,开启“7”、“13”。
3、附图4的接菌箱式医用防疫衣袖必是经过消毒灭菌的。
4、当依据医护人员个性化的体型,将附图4之“1”粘贴到附图“2”透明幕帘上适当部位之后,医护人员手从消毒灭菌后的衣袖中伸入,用所述衣袖中随带的刀片将附图4之“1”圈内的幕帘划破、再将所述衣袖塞入幕帘内、套到医护人员双臀上,进行医护工作。
5、由于医护人员戴上了附图5的医用透明面罩,又由于该面罩与人的面部保持着相对固定的距离,再由于附图3的“1”弹性幕帘卷辊作用,即使医护人员俯身贴到病人身上,不但永远保持与病人相隔离,而且也无堵挡感;若医护人员头部越贴近透明幕帘,透明幕帘越被绷紧地贴近透明面罩,其光学效果无疑更好。
6、由于卷幕式防疫病床是与所在地大气连通的、大气压一致的、不断以负压形式排气、从床底两端被“吸”进气的循环式作业,更由于排气量远大于病人的呼出气量,病人呼出的气体即刻被排出,即便卷幕式防疫病床封密不严,有漏缝,卷幕式防疫病床内的气体也不会溢出,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非常安全的。

Claims (1)

1.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其组合的多种技术手段中,包括以下互为关联的方法: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卷幕式防疫病床,其特征各自在于:
1)、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方法,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匹配有电能加热和燃气能加热的切换式部件;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炉膛内匹配有由若干细管组成的管式气体增温组件;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增温炉膛后部空间是封闭式的;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的排气后部管道里,匹配有气体流速自动调控电源开关和温度自动调控电源开关;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配置有由智能部件遥控的、可伸缩的、影响排气流速的部件;所述管道增温式消毒灭菌炉,应匹配可遥控的数字调控部件;
2)、卷幕式防疫病床的方法,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配置有以弹簧幕帘卷辊方式围封病床的透明幕帘;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上部配置有排气管道;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为所述透明幕帘备置有临时粘贴的接菌箱式医用防疫衣袖;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为医护人员备置有医用透明面罩;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床板下有可开闭的进气孔;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床板下方有临时存方被污染物的容器;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可是方便消毒灭菌的组装式;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有调控床板高度的装置;所述卷幕式防疫病床配置有能推行的轮子。
CN201910622188.6A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Pending CN112206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2188.6A CN112206340A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2188.6A CN112206340A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6340A true CN112206340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4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2188.6A Pending CN112206340A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634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52261A1 (ru) * 1980-12-11 1982-08-23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Химического И Нефтя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й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CN2364874Y (zh) * 1999-05-06 2000-02-23 王金祥 箱式无菌病床
CN2624922Y (zh) * 2003-06-05 2004-07-14 吴岱 高危传染病房疫气处理装置
CN203940752U (zh) * 2014-07-03 2014-11-12 江苏理工学院 烟罩除尘器的冷却塔
CN106214398A (zh) * 2016-07-22 2016-12-14 成都大学 护理床扶手结构及含有该扶手结构的多功能护理床
US10016252B1 (en) * 2016-10-28 2018-07-10 Peter Wren, Sr. Surgery patient encapsulating sterile bubb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52261A1 (ru) * 1980-12-11 1982-08-23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Химического И Нефтя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й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CN2364874Y (zh) * 1999-05-06 2000-02-23 王金祥 箱式无菌病床
CN2624922Y (zh) * 2003-06-05 2004-07-14 吴岱 高危传染病房疫气处理装置
CN203940752U (zh) * 2014-07-03 2014-11-12 江苏理工学院 烟罩除尘器的冷却塔
CN106214398A (zh) * 2016-07-22 2016-12-14 成都大学 护理床扶手结构及含有该扶手结构的多功能护理床
US10016252B1 (en) * 2016-10-28 2018-07-10 Peter Wren, Sr. Surgery patient encapsulating sterile bubb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8713B2 (en) High-temperature negative-pressure air exchange sterilizer and steriliz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764728A (zh) 移动式正负压一体防护隔离舱
CN104606761A (zh) 内科临床呼吸消毒过滤装置
CN108692391A (zh) 组装式智能隔离病房
CN104940976B (zh) 一种自动灭菌除毒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206340A (zh)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高危病毒病菌外排的方法
CN212336823U (zh) 一种可移动封闭式医用处置室
CN206755386U (zh)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N1451364A (zh) 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消毒装置
CN111329175A (zh) 一种空气加热灭菌口罩护目镜头盔结合的防疫品
CN212700129U (zh) 传染病患者呼吸排放病原体收集、灭活及辅助呼吸设备
CN213208159U (zh) 移动式负压管道空气净化消毒处理机组
CN203988822U (zh) 多功能内科护理箱
KR102636916B1 (ko) 안티바이러스 시스템, 이를 구비한 방역장비 및 생 바이러스와 열상 바이러스 포집기
CN111450300A (zh) 一种呼出空气即时消毒方法与系统结构
CN111735136A (zh) 一种防止传染病房的空气中病毒传染的隔离装置
CN212522247U (zh) 一种高温杀毒负压病床隔离舱
CN212439117U (zh) 一种负压换气医疗隔离病床
CN216702845U (zh) 消毒净化个体移动式隔离舱系统
Van den Ende An apparatus for the safe inoculation of animals with dangerous pathogens
CN2624875Y (zh) 一种用于传染病房的无毒、灭菌隔离装置
CN212927244U (zh) 移动式正负压一体防护隔离舱
CN1279319C (zh) 定向负压快装式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1695222U (zh) 一种传染病防护型医疗护理罩及消毒通风系统
CN214209103U (zh) 一种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的正压呼吸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