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4909A -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4909A
CN112204909A CN202080002082.7A CN202080002082A CN112204909A CN 112204909 A CN112204909 A CN 112204909A CN 202080002082 A CN202080002082 A CN 202080002082A CN 112204909 A CN112204909 A CN 112204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r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blind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20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4909B (zh
Inventor
江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04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4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83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11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115Grant-free or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所述盲重传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根据本公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从而即使接收端被禁止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发送端也能够盲重传信息,有利于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进而使得后续通信过程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盲重传方法、盲重传指示方法、盲重传装置、盲重传指示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过程中,在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信息后,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反馈,发送端根据反馈可以确定接收端是否需要重传信息。
在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简称NTN)中,终端和基站可以卫星等位于空中的设备进行通信,但是由于卫星一般位于较高位置,通过卫星通信会存在较大的时延,这会对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过程造成影响。因此相关技术提出了方案用于禁止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但是发送端不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就不能确定是否需要重传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盲重传方法、盲重传指示方法、盲重传装置、盲重传指示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盲重传方法,适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适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盲重传装置,适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盲重传指示装置,适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盲重传方法和/或盲重传指示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盲重传方法和/或盲重传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从而即使接收端被禁止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发送端也能够盲重传信息,有利于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进而使得后续通信过程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指示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盲重传指示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盲重传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盲重传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终端可以作为用户设备与基站通信,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4G基站、5G基站、6G基站等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是后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所适用的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可以处于非地面网络中,并通过卫星等位于空中的设备进行通信。以卫星为例,卫星可以通过透传模式将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转达给接收端,在此过程中,卫星不对信息进行解调,仅对信息进行信号放大等非解调操作;卫星也可以通过再生模式(可以称作星上再生)将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接收端,在此过程中,卫星对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后,再重新编码调制,然后发送至接收端。
如图1所示,所述盲重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S102中,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盲重传的时间间隔、盲重传的次数、盲重传的时间窗等。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例如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例如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有实施例中的盲重传,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在未接收到接收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自动执行的向接收端重传信息的操作。
例如发送端为所述终端,接收端为所述基站,终端在非地面网络中在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后,所述非地面网络禁止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那么基站无论是否接收到所述上行信息,都不会向终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从而使得终端不能确定基站是否接收到了所述上行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向基站盲重传所述上行信息,基站则可以根据配置信息接收终端盲重传的所述上行信息。在基站未接收到所述上行信息的情况下,有利于保证基站能够接收到所述上行信息,而在基站已经接收到所述上行信息的情况下,向基站盲重传所述上行信息只是会额外占用一些上行资源,并不存在严重影响。
例如发送端为所述基站,接收端为所述终端,基站在非地面网络中在向终端发送下行信息后,所述非地面网络禁止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那么终端无论是否接收到所述下行信息,都不会向基站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从而使得基站不能确定基站是否接收到了所述下行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向终端盲重传所述下行信息,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接收基站盲重传的所述下行信息。在终端未接收到所述下行信息的情况下,有利于保证终端能够接收到所述下行信息,而在终端已经接收到所述下行信息的情况下,向终端盲重传所述下行信息只是会额外占用一些上行资源,并不存在严重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从而即使接收端被禁止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发送端也能够盲重传信息,有利于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进而使得后续通信过程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选择性地执行步骤S102。
例如终端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盲重传指示信息,其中,网络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核心网。基于所述盲重传指示信息,可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盲重传,若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则执行步骤S102,若确定不可以进行盲重传,则不执行步骤S102。
例如终端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禁止信息,在接收到该禁止信息时,可以确定禁止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同时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进而可以执行步骤S102,而若终端未接收到所述禁止信息,则不执行步骤S102。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1中,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
在步骤S1022中,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简称CG)与基站进行上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定时器,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可以理解为非重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进而在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也即未超时之前),可以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并且在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不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
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盲重传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终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窗外,终端停止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但是可以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
其中,第一定时器可以是配置授权定时器configured grant timer,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配置授权定时器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配置授权定时器的运行期间,终端可以向基站重传信息,而不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本实施例采用配置授权定时器作为第一定时器,相当于对配置授权定时器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中,可以携带新传标识,以便基站确定接收到的信息为新传信息。在终端向基站盲重传的上行信息中,可以携带盲重传标识,以便基站确定接收到的信息为盲重传信息。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3中,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步骤S1024中,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配置授权与基站进行上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定时器,终端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二定时器。进而在第二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而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可以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终端停止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在第二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间隔外,终端可以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其中,第二定时器可以是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cg-RetransmissionTimer,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的运行期间,终端不向基站重传信息,本实施例采用配置授权定时器作为第二定时器,相当于对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小于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内,第二定时器可以多次启动,也即在盲重传的时间窗内,可以存在多个盲重传的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21至步骤S1024可以选择执行,例如终端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定时器,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执行步骤S1021和步骤S1022,否则,不执行步骤S1021和步骤S1022;例如终端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二定时器,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执行步骤S1023和步骤S1024,否则,不执行步骤S1023和步骤S1024。
可选地,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是根据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时器可以为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或新设置的定时器,在相关技术中,第二定时器,例如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所适用的情况,只是在非授权载波中终端在候选的标识池中,选择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HARQ ID)的情况,而不适用在授权载波中终端根据发送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计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的情况。
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或者称作上行时刻)并不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确定候选标识池,需要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时间计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所以可以将配置授权重传定时器拓展为适用于在授权载波中终端根据发送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计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的情况,进而可以在计算出的标识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03中,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在步骤S104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从而使得终端存储有至少一个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进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选择哪个配置授权进行使用,例如所指示的配置授权为目标配置授权。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05中,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配置授权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目标配置授权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可以关联一个或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由于终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所以需要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时间计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进而根据该标识确定在目标配置授权所关联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具体选择哪个(或那些)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盲重传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配置授权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例如可以先根据所述偏移量和所述数目计算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HARQ Process ID:
例如HARQ Process ID=[floor(CURRENT_symbol/periodicity)]modulonrofHARQ-Processes+harq-ProcID-Offset;
其中,CURRENT symbol为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目标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具体可以是发送上行信息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OFDMsymbol,periodicity为目标配置授权的周期,nrofHARQ-Processes为所述数目,harq-ProcID-Offset为所述偏移量,floor表示取整,modulo表示取模。
例如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了5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标识为0至4,所述数目为3,所述偏移量为2,就相当于从第一个标识开始向后偏移2个标识,再取3个标识,从而得到标识2、3和4,也即标识2至4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为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而终端可以在这些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6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5中,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
在步骤S1026中,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确定接收的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为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简称SPS,也可以称作半静态调度)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三定时器,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三定时器。进而在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也即在在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终端将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信息确定为盲重传下行信息,在在第三定时器超时后,终端可以将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信息确定为新传下行信息。
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盲重传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基站向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第三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窗外,基站停止向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但是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新传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中,可以携带新传标识,以便终端确定接收到的信息为新传信息。在基站向终端盲重传的下行信息中,可以携带盲重传标识,以便终端确定接收到的信息为盲重传信息。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7中,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
在步骤S1028中,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半持续调度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四定时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四定时器。进而在第四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停止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而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可以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第四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基站停止向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第四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间隔外,基站可以向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小于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在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内,第四定时器可以多次启动,也即在盲重传的时间窗内,可以存在多个盲重传的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25至步骤S1028可以选择执行,例如终端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三定时器,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执行步骤S1021和步骤S1026,否则,不执行步骤S1025和步骤S1026;例如终端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第四定时器,确定可以进行盲重传,执行步骤S1027和步骤S1028,否则,不执行步骤S1027和步骤S1028。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06中,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步骤S107中,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从而使得终端存储有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进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选择哪个半持续调度进行使用,例如所指示的半持续调度为目标半持续调度。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08中,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半持续调度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目标配置授权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可以关联一个或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由于终端接收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的下行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所以需要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时间计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进而根据该标识确定在目标半持续调度所关联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具体选择哪个(或那些)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用于接收盲重传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半持续调度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例如可以先根据所述偏移量和所述数目计算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HARQ ProcessID:
例如HARQ Process ID=[floor(CURRENT_slot/periodicity)]modulonrofHARQ-Processes+harq-ProcID-Offset;
其中,CURRENT_slot为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目标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接收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的下行时间,具体可以是接收到下行信息的第一个时隙slot,periodicity为目标半持续调度的周期,nrofHARQ-Processes为所述数目,harq-ProcID-Offset为所述偏移量,floor表示取整,modulo表示取模。
例如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了6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标识为0至5,所述数目为2,所述偏移量为3,就相当于从第一个标识开始向后偏移3个标识,再取2个标识,从而得到标识2和3,也即标识2和3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为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而终端可以在这些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9中,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
在步骤S102A中,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简称DRX)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五定时器,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五定时器。进而在第五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监听盲重传的动态调度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终端停止监听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在第五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间隔外,可以监听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其中,第五定时器可以是非连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往返时延上行定时器drx-HARQ-RTT-TimerUL,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drx-HARQ-RTT-TimerUL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drx-HARQ-RTT-TimerUL的运行期间,终端停止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重传调度信息,本实施例采用drx-HARQ-RTT-TimerUL作为第五定时器,相当于对drx-HARQ-RTT-TimerUL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1所示,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还包括:
在步骤S102B中,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
在步骤S102C中,在所述第六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步骤S102D中,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六定时器,在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六定时器。进而在第六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并根据接收到所述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第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接收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在第六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窗外,终端停止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其中,第六定时器可以是非连续接收上行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UL,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非连续接收上行重传定时器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drx-HARQ-RTT-TimerUL超时启动,在非连续接收上行重传定时器运行期间,终端可以向接收基站发送的动态调度的上行重传调度信息,本实施例采用非连续接收上行重传定时器作为第六定时器,相当于对非连续接收上行重传定时器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和/或
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也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也可以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为不同逻辑信道配置的定时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为不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配置的定时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可以直接通信,因此通信时延较小,那么上行重传的时间间隔也可以较小,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上行重传的时间间隔,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一般等于56个时域符号。
而在非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需要通过卫星通信,而卫星位于空中,到终端和基站的距离较远,从而导致通信时延较大,那么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比较大,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时长配置信息,以配置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以便满足较大的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可以为40个时隙,也即560个时域符号。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2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步骤S102E中,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
在步骤S102F中,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非连续接收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七定时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七定时器。进而在第七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监听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终端停止监听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在第七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间隔外,终端可以监听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其中,第七定时器可以是非连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往返时延下行定时器drx-HARQ-RTT-TimerDL,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drx-HARQ-RTT-TimerDL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drx-HARQ-RTT-TimerDL的运行期间,终端停止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重传调度信息,本实施例采用drx-HARQ-RTT-TimerDL作为第七定时器,相当于对drx-HARQ-RTT-TimerDL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3所示,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还包括:
在步骤S102G中,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
在步骤S102H中,在所述第八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步骤S102I中,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八定时器,在第七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八定时器。进而在第八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并根据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第八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理解为接收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在第八定时器超时后,也即在该时间窗外,终端停止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其中,第八定时器可以是非连续接收下行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DL,也可以是新设置的定时器。非连续接收下行重传定时器的一般使用方式,是在drx-HARQ-RTT-TimerUL超时启动,在非连续接收下行重传定时器运行期间,终端可以向接收基站发送的动态调度的下行重传调度信息,本实施例采用非连续接收下行重传定时器作为第六定时器,相当于对非连续接收下行重传定时器进行了复用,从而不必新设置定时器,有利于减少设置操作的信令消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和/或
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也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也可以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为不同逻辑信道配置的定时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为不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配置的定时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可选地,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也可以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也可以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也可以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行新传信息或者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中,可以包含多个重复repetition,具体是多个重复的传输过程。
可以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也可以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可以直接通信,因此通信时延较小,那么下行重传的时间间隔也可以较小,例如通过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下行重传的时间间隔,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一般等于56个时域符号。
而在非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需要通过卫星通信,而卫星位于空中,到终端和基站的距离较远,从而导致通信时延较大,那么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比较大,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时长配置信息,以配置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以便满足较大的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可以为40个时隙,也即560个时域符号。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盲重传指示方法可以适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4G基站、5G基站、6G基站等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可以与作为用户设备的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电子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盲重传指示方法所适用的终端。
如图14所示,所述盲重传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盲重传的时间间隔、盲重传的次数、盲重传的时间窗等。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例如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例如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有实施例中的盲重传,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在未接收到接收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自动执行的向接收端重传信息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从而即使接收端被禁止向发送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发送端也能够盲重传信息,有利于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进而使得后续通信过程顺利进行。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5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2中,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与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第一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03中,在所述第一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基站可以基于配置授权与终端进行上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定时器,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进而在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并且在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不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
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一对应定时器,进而在所述第一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6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4中,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第二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05中,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基站可以基于配置授权与终端进行上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定时器,终端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二定时器。进而在第二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而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可以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二对应定时器;继而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7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6中,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从而使得终端存储有至少一个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进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选择哪个配置授权进行使用,例如所指示的配置授权为目标配置授权。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8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7中,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对应的第三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08中,在所述第三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基站可以基于半持续调度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三定时器,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三定时器。进而在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也即在在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终端将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信息确定为盲重传下行信息,在在第三定时器超时后,终端可以将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信息确定为新传下行信息。
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三对应定时器;继而在所述第三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9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9中,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对应的第四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10中,在所述第四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四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基站可以基于半持续调度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四定时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四定时器。进而在第四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新传下行信息,也即终端将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接收的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确定为不是盲重传的下行信息;而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可以接收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也即终端将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接收的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确定为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四对应定时器;进而在所述第四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0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1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从而使得终端存储有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进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选择哪个半持续调度进行使用,例如所指示的半持续调度为目标半持续调度。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1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12中,在所述终端的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或接收到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对应的第五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13中,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终端可以基于非连续接收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五定时器,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五定时器。进而在第五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基站在所述终端的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或接收到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五对应定时器;进而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2所示,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14中,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对应的第六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15中,在所述第六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步骤S216中,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六定时器,在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六定时器。进而在第六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动态调度的上行调度信息,并根据接收到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基站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六对应定时器;在所述第六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动态调度的上行调度信息;进而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可以直接通信,因此通信时延较小,那么上行重传的时间间隔也可以较小,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上行重传的时间间隔,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一般等于56个时域符号。
而在非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需要通过卫星通信,而卫星位于空中,到终端和基站的距离较远,从而导致通信时延较大,那么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比较大,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时长配置信息,以配置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以便满足较大的上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可以为40个时隙,也即560个时域符号。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3所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17中,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对应的第七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18中,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终端可以基于非连续接收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七定时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七定时器。进而在第七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停止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基站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可以启动第七对应定时器;进而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4所示,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19中,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对应的第八对应定时器;
在步骤S220中,在所述第八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在步骤S221中,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八对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与第八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
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八定时器,在第七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八定时器。进而在第八定时器运行期间,可以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动态调度的下行调度信息,并根据接收到所述下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基站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可以启动第八对应定时器;在所述第八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动态调度的下行调度信息;进而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可以直接通信,因此通信时延较小,那么下行重传的时间间隔也可以较小,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下行重传的时间间隔,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一般等于56个时域符号。
而在非地面网络中,终端和基站需要通过卫星通信,而卫星位于空中,到终端和基站的距离较远,从而导致通信时延较大,那么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比较大,例如通过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表示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时长配置信息,以配置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以便满足较大的下行盲重传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可以为40个时隙,也即560个时域符号。
与前述的盲重传方法和盲重传指示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盲重传装置和盲重传指示装置的实施例。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装置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盲重传装置可以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终端可以作为用户设备与基站通信,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4G基站、5G基站、6G基站等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是后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指示装置所适用的基站。
如图2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101,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盲重传模块1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可选地,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是根据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指示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进程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配置授权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确定根据接收的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为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指示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进程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半持续调度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在所述第六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定时器设置模块,被配置为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和/或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或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或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时长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
第一时长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在所述第八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定时器设置模块,被配置为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和/或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时长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
第二时长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盲重传指示装置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盲重传指示装置可以适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4G基站、5G基站、6G基站等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可以与作为用户设备的终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电子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盲重传指示装置所适用的终端。
如图2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发送模块201,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与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第一对应定时器;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第二对应定时器;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指示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对应的第三对应定时器;
第一下行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对应的第四对应定时器;
第二下行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四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指示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或接收到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对应的第五对应定时器;
上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对应的第六对应定时器;
上行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六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上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时长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启动模块,被配置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对应的第七对应定时器;
下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启动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对应的第八对应定时器;
下行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八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下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时长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方法,和/或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方法,和/或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如图27所示,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盲重传指示的装置2700的示意框图。装置2700可以被提供为一基站。参照图27,装置2700包括处理组件27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2724、天线组件27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27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组件27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盲重传的装置2800的示意框图。例如,装置2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28,装置2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802,存储器2804,电源组件2806,多媒体组件2808,音频组件2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812,传感器组件2814,以及通信组件2816。
处理组件2802通常控制装置2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盲重传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808和处理组件2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2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806为装置2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808包括在所述装置2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2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804或经由通信组件2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812为处理组件2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814可以检测到装置2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814还可以检测装置2800或装置2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 LTE、5G NR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盲重传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800的处理器2820执行以完成上述盲重传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Claims (39)

1.一种盲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
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标识,是根据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的上行时间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配置授权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
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运行期间,确定接收的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为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
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中,根据偏移量和/或用于盲重传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标识的数目确定所述目标半持续调度可用的盲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还包括:
在所述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
在所述第六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向所述基站盲重传上行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和/或
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五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六定时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或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或向所述基站首次盲重传上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包括:
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接收到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
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还包括:
在所述第七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
在所述第八定时器运行期间,监听所述基站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的下行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有盲重传设置相同的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和/或
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和/或针对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分别设置所述第七定时器和/或所述第八定时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新传信息中首个重复后或接收所述基站盲重传下行信息中首个重复后的首个正交频分复用时域符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时长配置确定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大于56个时域符号。
23.一种盲重传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启动与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第一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一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配置授权通信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第二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在所述第二对应定时器超时后,根据配置授权的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2和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配置授权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配置授权。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的下行新传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三定时器对应的第三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三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半持续调度通信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新传信息后以及在每次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四定时器对应的第四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四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在所述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根据半持续调度的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和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至少一个半持续调度中确定适用于盲重传通信的目标半持续调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新传信息后或接收到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的上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五定时器对应的第五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六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五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六定时器对应的第六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六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上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接收所述终端盲重传的上行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五定时器的第一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七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非连续接收的过程中,在向所述终端下行新传信息后或在向所述终端首次盲重传下行信息后,启动所述第七定时器对应的第七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停止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八定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七对应定时器超时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对应的第八对应定时器;
在所述第八对应定时器运行期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对下行盲重传的动态调度;
根据所述下行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盲重传下行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第七定时器的第二时长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七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上限被配置为大于56个时域符号。
36.一种盲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盲重传的配置信息;
盲重传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37.一种盲重传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盲重传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进行盲重传通信。
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盲重传方法,和/或权利要求22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盲重传方法,和/或权利要求22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盲重传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CN202080002082.7A 2020-08-27 2020-08-27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204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1929 WO2022041084A1 (zh) 2020-08-27 2020-08-27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4909A true CN112204909A (zh) 2021-01-08
CN112204909B CN112204909B (zh) 2023-12-29

Family

ID=7403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082.7A Active CN112204909B (zh) 2020-08-27 2020-08-27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1809A1 (zh)
CN (1) CN112204909B (zh)
WO (1) WO202204108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3318A (zh) * 2021-01-15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消息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22121710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次数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4666024A (zh) * 2022-03-11 2022-06-24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vb协议的反向信令重传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22261877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Drx定时器的启动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644A2 (en) * 2000-11-17 2002-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link adaptation of blind type using acknowledgements in ARQ system
CN103873211A (zh) * 2012-12-10 2014-06-1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harq重传和盲检测方法
CN104170445A (zh) * 2012-06-06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5103624A (zh) * 2014-02-19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释放非授权频谱后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924854A (zh) * 2017-03-24 2018-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参数集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9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Drx配置下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EP3499767A1 (en) * 2016-08-10 2019-06-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90253186A1 (en) * 2018-02-14 2019-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uting and blind decoding for urllc retransmissions
EP3550904A1 (en) * 2017-01-05 2019-1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12653A (zh) * 2018-09-18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88540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107479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342939A (zh) * 2020-03-02 2020-06-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盲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946A1 (en) * 2016-08-05 2018-02-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Blind retransmissions over shared resources
CN108023688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98888B (zh) * 2018-08-01 2023-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资源使用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43816B (zh) * 2018-09-21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3871452A1 (en) * 2018-10-24 2021-09-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aptation of the radio connect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644A2 (en) * 2000-11-17 2002-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link adaptation of blind type using acknowledgements in ARQ system
CN104170445A (zh) * 2012-06-06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3873211A (zh) * 2012-12-10 2014-06-1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harq重传和盲检测方法
CN105103624A (zh) * 2014-02-19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释放非授权频谱后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EP3499767A1 (en) * 2016-08-10 2019-06-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3550904A1 (en) * 2017-01-05 2019-1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8924854A (zh) * 2017-03-24 2018-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参数集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9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Drx配置下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US20190253186A1 (en) * 2018-02-14 2019-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uting and blind decoding for urllc retransmissions
CN110912653A (zh) * 2018-09-18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88540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107479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342939A (zh) * 2020-03-02 2020-06-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盲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SE REY/MATSUSHITA;DAVID LEON/NOKIA;AKIHIRO MIYAZAKI/MATSUSHITA; VIKTOR VARSA/NOKIA;ROLF HAKENBERG/MATSUSHITA; JOSE REY/MATSUSHIT: "RTP Retransmission Payload Format", IETF *
林琳;李璐;葛雨明: "车联网通信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分析", 电信科学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710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次数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2913318A (zh) * 2021-01-15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消息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2913318B (zh) * 2021-01-15 2023-07-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消息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22261877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Drx定时器的启动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024A (zh) * 2022-03-11 2022-06-24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vb协议的反向信令重传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4666024B (zh) * 2022-03-11 2024-04-3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vb协议的反向信令重传方法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1084A1 (zh) 2022-03-03
US20230261809A1 (en) 2023-08-17
CN112204909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707B (zh) 唤醒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寻呼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9314972B (zh) 带宽部分的切换触发方法及装置、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204909B (zh)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370544B (zh) 非连续接收的实现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792370B (zh) 通信反馈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45826B (zh)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162222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 position of 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 of remain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8496390B (zh) 非授权小区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845372B (zh) 发现参考信号drs的设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713346B (zh) 信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55254B (zh) 时间间隔确定方法、harq-ack发送方法
CN10839146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314614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417730B (zh) 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47B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076559B (zh) 信息调度、收发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513723B (zh) 抢占时频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
US11923989B2 (en) Uplink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370572B (zh)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92880B (zh) 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34913B (zh) Pusch接收方法和装置、pusch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8521886B (zh) 半静态调度调度单位被占用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8702777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13232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CN113796110A (zh) 一种执行小数据包传输和确定随机接入消息传输方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