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3270B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3270B
CN112203270B CN202011080375.5A CN202011080375A CN112203270B CN 112203270 B CN112203270 B CN 112203270B CN 202011080375 A CN202011080375 A CN 202011080375A CN 112203270 B CN112203270 B CN 112203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terminal
virtual sim
network connection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03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3270A (zh
Inventor
李腾飞
朱海舟
李梓淳
方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yin 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yin 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03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3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3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3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3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终端追踪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终端可以在无法使用物理SIM卡的情况下,能够立即恢复网络连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追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终端实现网络连接一般借助安插于其中的物理SIM卡对应的账号实现网络连接。但是,若物理SIM卡存在故障、损坏或被盗而异常移除的情况时,需要用户重新插入新的物理SIM卡或其他有条件通信方式,如wifi,才能恢复网络连接。
而当前的恢复网络连接的做法通常无法立即实现,从而耽误了终端的通信连接,甚至因此容易丢失终端,无法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提供该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终端控制装置,包括:
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的技术方案,当终端成功接入移动移动通信网络后,根据满足预设条件的检测结果,利用虚拟SIM卡建立该终端与预设服务器的通信链路。终端根据该通信链路向该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请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终端当前的非正常使用情况的检测结果,原来的物理SIM卡的通信状态已断开,这时,启用虚拟SIM卡的通信状态,并通过该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当接入成功,则向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本申请能够在终端出现非正常使用情况下,避免只依赖于物理SIM卡或如wifi等其他有条件通信方式进行网络连接,导致用户不能及时与终端建立通信,导致容易丢失且无法确保终端信息安全时,能够立即恢复网络连接,通过虚拟SIM卡与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环境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定临时联网的终端操作界面;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终端定位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环境图。该实施例中,如图1,本公开技术方案是至少涉及如下几部分控制执行:用户当前操作终端110、控制系统120、预设服务器130和终端140。终端140的用户可以利用当前操作终端110,根据终端140的识别信息,通过控制系统120与终端140实现连接。而该预设服务器130根据用户当前所操作的终端110获取的该终端140的识别信息,在该控制系统120与终端14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当预设服务器130对该终端140的识别信息验证成功时,该预设服务器130将从控制系统120所获取的控制指令,转发至该终端140。从而在非正常情况下,实现用户与终端140的通信。
为了解决终端在物理SIM卡处于无法识别的状态时无法实现通信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请参考图2所示,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10、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在本申请中,为终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预设条件。当满足该预设条件时,该终端启用SIM卡所对应的通信链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在本申请中,该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强制关机或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物理按键或adb命令执行强制关机。
对应终端的因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即终端无法检测到物理SIM卡并超出预设阈值时,被设定为物理SIM卡被异常移除。此时,终端处于联网待命状态,并检测是否存在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其他方式。
对于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包括:连续接收多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且每一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失败,且匹配失败的次数超过阈值。
在终端开启时,根据用户的设定,终端需要利用如摄像头、指纹识别装置或密码匹配的方式对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验证。为了避免用户失误输入,设置连续多次的输入机会。但当连续多次所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均验证识别失败,并失败次数超过设定阈值的情况,可对应此情况认定设置为当前用户不是原始用户,该终端可能遭到非法占用的情况。
当终端检测到对应于上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发送,终端停止使用原来的物理SIM卡进行通信,并启用虚拟SIM卡,并利用该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虚拟SIM卡可以是当检测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临时申请虚拟SIM卡。例如,可在终端上预先设置的临时通信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终端中可通过安装或内置一运营商的通信应用作为该临时通信接口。当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以预设条件作为触发事件,触发该临时通信接口,利用终端的通信模块向该临时通信接口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请求,该请求携带终端识别信息,该终端识别信息可为终端自带的识别码。运营商服务器根据发出请求的终端识别信息向该终端分配虚拟SIM卡,终端则使用根据该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参照图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定临时联网的终端操作界面。
终端在正常网络连接的状态下,也就是物理SIM卡所提供的网络连接可以正常使用或WIFI能够正常连接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终端以手机为例,在查找手机界面上,预先设定临时联网,当检测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为终端建立临时网络连接。该临时网络连接,是用于当检测到终端使用虚拟SIM卡建立网络连接,终端根据该预先建立临时网络连接进行网络连接。
该虚拟SIM卡也可以是根据终端识别信息预先配置的网络连接的虚拟SIM卡,使终端能够根据终端满足预设条件的检测结果接入移动移动通信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先配置的网络连接的虚拟SIM卡可以是在终端出厂时所预设的,也可以是根据用户在正常使用时所预设的。当检测得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上述的预设条件时,终端根据通过检测结果,并以该检测结果作为触发事件,终端启用虚拟SIM卡,利用该虚拟SIM卡接入移动移动通信网络。
S220、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当终端成功接入移动移动通信网络后,根据满足预设条件的检测结果,利用虚拟SIM卡建立该终端与预设服务器的通信链路。终端根据该通信链路向该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请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终端当前的非正常使用情况的检测结果,原来的物理SIM卡的通信状态已断开,并启用虚拟SIM卡的通信状态,并通过该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当接入成功,则向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本申请能够在终端出现非正常使用情况下,避免只依赖于物理SIM卡或如WIFI等其他有条件通信方式进行网络连接,导致用户不能及时与终端建立通信,导致容易丢失且无法确保终端信息安全时,能够立即恢复网络连接,通过虚拟SIM卡与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在上述步骤S210之前,还包括: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若否,则启用所述虚拟SIM卡。
终端在正常网络连接的状态下,也就是物理SIM卡所提供的网络连接可以正常使用或WIFI能够正常连接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利用虚拟SIM卡建立网络连接的预设条件。在检测终端当前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前,先判断当前终端是否可以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若可以,则判断当前终端处于正常网络连接状态。若得到的判断结果为不能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则判断终端当前处于非正常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能够以利用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如以物理SIM卡无法接收到通信信号为触发事件,启用虚拟SIM卡,并利用虚拟SIM卡建立网络连接。
在此基础上,对于所述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接收到预设服务器发出的网络连接信号的步骤,可进一步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并且所述空置状态达到第一设定时长时,则判断当前终端无法使用物理SIM卡接收到预设服务器发出的网络连接信号。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针对终端丢失或者被盗的情况,将该终端作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当用户手机丢失或者被盗后,多数情况下手机原有的物理SIM卡会被移除。由于手机没有物理SIM卡且远离了日常使用的WIFI环境,手机将会处于无网络状态,这时即使用户在厂商的预设服务器对手机发起“安全性限制”指令,手机也会因为没有网络连接而无法响应该指令,进而削弱了“安全性限制”指令的功能。
针对上述情况,当终端的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时,检测得到物理SIM卡槽的上述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该物理SIM卡槽处于空置状态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如达到20分钟,仍无法检测物理SIM卡槽重新安插物理SIM卡时,则判定该物理SIM卡被异常移除,无法使用物理SIM卡进行网络连接请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物理SIM卡槽的状态变化和空置状态的持续时长来确认终端当前的状态,使得终端在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虚拟SIM卡所建立的网络连接,与预设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如执行“安全性限制”指令的功能,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在此基础上,若检测到SIM卡槽从空置状态变更为安插物理SIM卡状态时,并重新启用所述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若接入成功,则停止使用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
延用上述所公开的实施例,若物理SIM卡重新安插于物理SIM卡槽中,手机能够检测到物理SIM卡槽从空置状态变更为安插物理SIM卡状态时,重新启用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当接入成功时,重新使用该物理SIM卡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同时停止利用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使得终端恢复正常的通信状态。
对于所公开的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的物理SIM卡槽再次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安插物理SIM卡状态的保持时长小于设定最小时长时,则恢复启用虚拟SIM卡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定最小时长小于上述的第一设定时长,如5分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检测到物理SIM卡槽再次从空置状态变更为安插物理SIM卡,且物理SIM卡在重新安插至物理SIM卡槽后,物理SIM卡槽安插物理SIM卡状态的保持时长小于设定最小时长,即在短时间内物理SIM卡被移除,判定物理SIM卡被异常移除,恢复启用虚拟SIM卡向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设定时长和最小设定时长的设置,以及对物理SIM卡槽的变更状态的检测,能够及时判定物理SIM卡的使用情况,控制终端的联网状态,从而能够及时调整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在上述步骤S210的所述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发出携带终端识别信息的虚拟SIM卡分配请求;
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
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且该虚拟SIM卡并非为预先设置时,终端向外发出虚拟SIM卡分配请求,利用所分配的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建立临时连接。该分配请求的接收对象可以是预设分配虚拟SIM卡的运营商服务器;也可以与终端利用虚拟SIM卡建立网络连接的预设服务器,当接收到该分配请求时,响应于并解析获取该终端的识别信息,根据该识别信息向终端分配的虚拟SIM卡。该虚拟SIM卡包含终端的识别信息,该运营商服务器或预设服务器根据该终端的识别信息,向该终端发送分配请求的确认信息,该终端根据该确认信息,启用该虚拟SIM卡,并利用该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结合通过检测物理SIM卡槽的变更状态,所述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的步骤之前,还可包括:
接收到当前待分配的虚拟SIM卡的数量少于设定数量的反馈信息时,将检测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的第一设定时长延长至第二设定时长,第二设定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长。
若接收到终端的请求时,检测当前可用的的虚拟SIM卡的数量,若该数量少于设定数量,则向终端反馈当前待分配的虚拟SIM卡的数量少于设定数量的反馈信息。当终端接收到该反馈信息时,则将上述的第一设定时长延长第二设定时长,使得终端对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的检测时间延长,如由原来的20分钟延长至30分钟。待终端的物理SIM卡槽的状态变更满足了延长后的第二设定时长仍处于空置状态时,控制终端进入联网待命状态,再次发送分配并使用虚拟SIM卡的请求,实现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若对应的终端分配虚拟SIM卡设置生效时长,如20天,当20天的期限届满,终端响应于中断网络连接的指令。根据该指令,终端与预设服务器中断由该虚拟SIM卡所建立的网络连接。若在该生效时长之内,检测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未进行数据交互,停止使用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并恢复为空闲状态,以便对该虚拟SIM卡进行重新分配,保证虚拟SIM卡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避免终端的临时连接被频繁触发,除了能够减轻终端数据处理负担以外,还能够减少终端不必要的数据操作,为后续的网络连接的操作节省电量。
参考图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终端定位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该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当前定位信息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GPS英文全称: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向定位卫星150发出定位请求,并接收卫星系统响应于该定位请求所发出的定位信息。终端140获取该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130,并通过控制系统120转发至用户当前操作终端110,以便用户能够获取终端140当前的定位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终端启动定位功能。终端利用该定位功能进行定位。当利用虚拟SIM卡使终端与预设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后,将该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以定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定位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确定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20之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预设服务器的定位指令,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用户在控制系统的界面发出定位指令,通过预设服务器转发至终端。若此时终端的物理SIM卡槽中仍安插有物理SIM卡,终端处于正常联网状态。通过物理SIM卡所提供的网络连接,根据该定位指令,获取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当检测到终端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取终端当前的定位信息,利用虚拟SIM卡将该定位信息反馈至预设服务器,以便用户对当前的终端进行定位、追踪。
在此基础上,终端响应于该丢失模式,控制终端停止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与预设服务器之外的其他数据交互。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预设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生产商可以预先设定终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网络连接方式。当检测到终端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终端仅仅与预设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同时停止与预设服务器以外的数据交互,使得终端只能被用户控制操作,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在步骤S220之后,还包括:
当识别到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成功时,停用所述虚拟SIM卡。
在利用虚拟SIM卡所建立的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交互时,当终端检测到所输入的身份信息,并对其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进行匹配。当得到匹配成功的识别结果,停止使用虚拟SIM卡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同时,检测该终端是否存在物理SIM卡。若存在,启用该物理SIM卡,并通过该物理SIM卡重新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并重新建立网络连接。若检测该终端中没有安插物理SIM卡,则向终端的显示界面推送安插物理SIM卡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尽快安插物理SIM卡计入移动通信网络。
或者,在步骤S220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服务器所发送的所述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时,终端断开与其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检测终端是否安插有物理SIM卡;
若是,恢复通过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当用户重新找到终端时,通过控制系统向预设服务器发送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预设服务器将该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转发至终端。终端根据从该预设服务器获取该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停止调用该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同时,检测终端是否安插有物理SIM卡。如果有,则通过该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若检测该终端中没有安插物理SIM卡,则向显示装置推送安插物理SIM卡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尽快安插物理SIM卡计入移动通信网络。
参照图6,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临时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该终端控制装置600可以包括:
通信连接模块610,用于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建立连接模块620,用于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能够在终端出现非正常使用情况下,避免只依赖于物理SIM卡或如WIFI等其他有条件通信方式进行网络连接,导致用户不能及时与终端建立通信,导致容易丢失且无法确保终端信息安全时,能够立即恢复网络连接,通过虚拟SIM卡与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连接模块610中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强制关机或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连接模块610可进一步用于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若否,则启用所述虚拟SIM卡。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连接模块610可进一步用于发出携带终端识别信息的虚拟SIM卡分配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连接模块610可进一步还可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当前定位信息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连接模块610可进一步用于接收来自预设服务器的定位指令,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对物理SIM卡槽的状态变化和空置状态的持续时长来确认终端当前的状态,使得终端在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分配虚拟SIM卡账号所建立的网络连接,与预设服务器实现临时连接,执行“安全性限制”指令的功能,以确保终端的信息安全。
参照图6,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这里的处理器可以称为下文的处理装置601,存储器可以包括下文中的只读存储器(ROM)60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以及存储装置608中的至少一项,具体如下所示: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6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6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6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608被安装,或者从ROM 6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通信连接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检测终端的当前状态并启用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强制关机或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包括:
连续接收多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且每一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失败,且匹配失败的次数超过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在所述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
若否,则启用所述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接收到预设服务器发出的网络连接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并且所述空置状态达到第一设定时长时,则判断当前终端无法使用物理SIM卡接收到预设服务器发出的网络连接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物理SIM卡槽从空置状态变更为安插物理SIM卡状态时,并重新启用所述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若接入成功,则停止使用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终端的物理SIM卡槽再次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所述安插物理SIM卡状态的保持时长小于设定最小时长时,则恢复启用虚拟SIM卡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虚拟SIM卡账号是根据终端识别信息预先配置的网络连接的虚拟SIM卡,使终端能够根据终端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向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发出携带终端识别信息的虚拟SIM卡分配请求;
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到当前待分配的虚拟SIM卡的数量少于设定数量的反馈信息时,将检测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的第一设定时长延长至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二设定时长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周期性为终端更新所分配的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当前定位信息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预设服务器的定位指令,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终端停止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与预设服务器之外的其他数据交互。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识别到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成功时,停用所述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服务器所发送的所述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时,终端断开与其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检测终端是否安插有物理SIM卡;
若是,恢复通过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包括:
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模块中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强制关机或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模块可进一步用于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若否,则启用所述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模块可进一步用于发出携带终端识别信息的虚拟SIM卡分配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模块可进一步用于当检测到终端满足预设条件时,还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模块可进一步用于接收来自预设服务器的定位指令,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7)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终端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若检测到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所述空置状态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启用所述虚拟SIM卡;若物理SIM卡槽再次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所述安插物理SIM卡状态的保持时长小于设定最小时长时,则恢复启用虚拟SIM卡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所述设定最小时长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物理SIM卡被强制拔出时间超出预设阈值、强制关机或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解锁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包括:
连续接收多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且每一次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失败,且匹配失败的次数超过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
若否,则启用所述虚拟SIM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终端是否能够通过物理SIM卡建立网络连接,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物理SIM卡槽从空置状态变更为安插物理SIM卡状态时,并重新启用所述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若接入成功,则停止使用虚拟SIM卡与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SIM卡账号是根据终端识别信息预先配置的网络连接的虚拟SIM卡,使终端能够根据终端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向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发出携带终端识别信息的虚拟SIM卡分配请求;
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到当前待分配的虚拟SIM卡的数量少于设定数量的反馈信息时,将检测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的第一设定时长延长至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二设定时长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为终端分配对应的虚拟SIM卡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响应于所述虚拟SIM卡分配请求,周期性为终端更新所分配的虚拟SIM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当前定位信息通过所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预设服务器的定位指令,获取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预设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终端停止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与预设服务器之外的其他数据交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识别到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开机确认信息匹配成功时,停用所述虚拟SIM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服务器所发送的所述虚拟SIM卡的停用指令时,终端断开与其预设服务器所建立的网络连接,检测终端是否安插有物理SIM卡;
若是,恢复通过物理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15.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终端当前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用虚拟SIM卡,并通过所述虚拟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接入成功后,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使所述终端与预设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
若检测到物理SIM卡槽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所述空置状态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启用所述虚拟SIM卡;若物理SIM卡槽再次从安插物理SIM卡状态变更至空置状态,且所述安插物理SIM卡状态的保持时长小于设定最小时长时,则恢复启用虚拟SIM卡向预设服务器发出网络连接请求;所述设定最小时长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CN202011080375.5A 2020-10-10 2020-10-1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03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0375.5A CN112203270B (zh) 2020-10-10 2020-10-1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0375.5A CN112203270B (zh) 2020-10-10 2020-10-1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3270A CN112203270A (zh) 2021-01-08
CN112203270B true CN112203270B (zh) 2023-06-06

Family

ID=7401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0375.5A Active CN112203270B (zh) 2020-10-10 2020-10-1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3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6747A (zh) * 2021-08-05 2023-0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1647A1 (en) * 2010-12-30 2012-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cking of mis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621202A1 (en) * 2012-01-27 2013-07-31 Alcatel Luc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cing
US9639692B1 (en) * 2014-08-28 2017-05-02 Symantec Corporation Dynamic on-device passcodes to lock lost or stolen devices
WO2018207123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Agarwal Subham Tracking and locating lost, misplaced and stolen mobile devices using anti-theft technolo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4069A1 (en) * 2006-06-26 200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cking a lost mobile station
US9955352B2 (en) * 2009-02-17 2018-04-24 Lookout,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dress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that are lost or stolen but not yet reported as such
CN104349452B (zh) * 2013-07-24 2018-09-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手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59214B (zh) * 2014-08-29 2019-11-05 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sim卡的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6257952A (zh) * 2015-06-16 2016-12-28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切换移动网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31080A (zh) * 2016-07-22 2016-12-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客户识别模块卡的移动终端寻回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8154A (zh) * 2016-11-15 2017-05-3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06604232A (zh) * 2017-01-04 2017-04-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8769925B (zh) * 2018-05-03 2021-08-03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防盗寻回系统
CN109218984A (zh) * 2018-07-10 2019-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追踪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75135A (zh) * 2018-09-27 2019-0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虚拟sim卡资源的选取方法、存储介质以及移动终端
CN111132133A (zh) * 2019-12-27 2020-05-0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查找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1647A1 (en) * 2010-12-30 2012-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cking of mis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621202A1 (en) * 2012-01-27 2013-07-31 Alcatel Luc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cing
US9639692B1 (en) * 2014-08-28 2017-05-02 Symantec Corporation Dynamic on-device passcodes to lock lost or stolen devices
WO2018207123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Agarwal Subham Tracking and locating lost, misplaced and stolen mobile devices using anti-theft techn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3270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6895B (zh) 目标数据归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US110445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restoration by tapping mechanism
CN105260655B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保护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97065B (zh) 用于采集设备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54680B1 (ko) 휴대용 통신 디바이스상에서 운영 체제를 복구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4202440A (zh) 一种标识终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2486956A (zh) 数据存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40150104A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comprising a disabling module
CN112422551B (zh) 一种ssl证书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1343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superuser permission
CN106681813B (zh) 一种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03270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733B (zh) 系统还原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13547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855655B (zh)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12480B (zh) 挂载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8763357B (zh) 文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603625B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3360172B (zh)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30500B (zh) 一种差错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181467A (zh) 终端的存储器固件升级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817932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38134B (zh) 一种业务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91369B (zh) 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83025B (zh) 风控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ouyin Vi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