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2681B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2681B CN112202681B CN202010984728.8A CN202010984728A CN112202681B CN 112202681 B CN112202681 B CN 112202681B CN 202010984728 A CN202010984728 A CN 202010984728A CN 112202681 B CN112202681 B CN 1122026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ransmitted
- end unit
- cache
- que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63—Intermediate storage in different physical parts of a node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并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再按照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然后将第二缓存队列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远端单元。上述方法实现了两级拥塞处理,即近端单元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以及近端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使近端单元尽可能多的将优先级高的数据发送给各远端单元,极大的提高了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信网络中,通常存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无法架设有线网络,例如山区,或者部署有线网络投入人力资源较大,例如,大型企业分支机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很难租用到有线网络进行公司内部业务传输。在上述应用场景下,经常采用无线数据多路传输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有效传输。
然而,随着业务数据量的剧增,以及空口传输质量的动态变化,传输线路中数据拥塞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极大的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现有处理拥塞的方式包括很多种,例如,通过丢数据包的方式缓解拥塞现象,或者增加传输线路的带宽缓解拥塞现象,又或者扩大传输设备的缓存空间以缓解拥塞现象。
但是,上述缓解拥塞的方法在空口传输质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检测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若存在,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可丢弃性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可丢弃;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则丢弃所述待传输数据;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缓存至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重置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不存在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与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一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待传输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缓存至丢弃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丢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需要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所述需要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中提取出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检测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若存在,根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缓存至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重置缓存所述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不存在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与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的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缓存至丢弃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述所需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若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丢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属性信息,标记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业务优先级和可丢弃性;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类型、业务类型和使用类型;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到对应权重的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包括:
采用轮询调度的方法,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包括: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
根据各所述空口传输质量确定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
一种数据拥塞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上述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并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再按照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然后将第二缓存队列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远端单元。上述方法实现了在数据拥塞的情况下,进行了两级拥塞处理,即近端单元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以及近端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使近端单元尽可能多的将用户优先级高和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发送给各远端单元,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优先级高和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传输效率。另外,上述方法还实现了根据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动态调整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的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量的大小,使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的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能够匹配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克服了因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状态变化导致的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中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4实施例中S402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图2实施例中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中S602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中S702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图2实施例中S101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拥塞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拥塞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近端单元、至少一个远端单元、至少一个用户端、服务器,其中,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进行无线连接,近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有线连接,各远端单元与各自对应的用户端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其中,用户端可以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近端单元或远端单元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交换机设备、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近端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其中,近端单元用于接收与之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待传输数据在空口侧发送给各远端单元。远端单元用于接收近端单元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与之连接的用户端。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接收到待传输数据,并需要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与之连接的各远端单元时,可以先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即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最大传输带宽,以便之后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实时调整近端单元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量。需要说明的是,近端单元与某一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与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质量相关,若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质量优良,则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大,若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质量差,则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小。
S102,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用户优先级由近端单元预先根据数据所属类型确定,例如,发送给甲用户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发送给乙用户的数据的优先级,甲用户和乙用户的用户优先级可以在注册业务时确定。第一缓存队列为近端单元预先设置的缓存队列,其大小由近端单元根据空口侧的最大传输带宽确定。例如,将第一缓存队列设置为200M大小的缓存队列。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即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越高,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越大,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越低,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越小。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表示近端单元即将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即表示近端单元根据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确定的即将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
具体地,由于第一缓存队列中同时包含近端单元发送给多个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因此,当近端单元需要发送数据至各远端单元时,需要先从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再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上述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中确定出与各数据传输量匹配的数据,即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以便之后发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中,近端单元在接收待传输数据时,待传输数据可能发生数据拥塞,在拥塞情况下,近端单元会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第一缓存队列中发生拥塞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因此,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经过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S103,按照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业务优先级可以由近端单元预先根据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例如,控制类的数据比非控制类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A运营商类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比B运营商类的业务优先级高。第二缓存队列为近端单元预先设置的缓存队列,其大小由近端单元根据空口侧的最大传输带宽确定。例如,将第二缓存队列设置为200M大小的缓存队列。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即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越高,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越大,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越低,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越小。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从第一缓存队列中提取出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时,可以进一步的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按照业务优先级对应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的各缓存空间中,各缓存空间的权重与要缓存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中,近端单元在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转存到第二缓存队列时,也可能发生数据拥塞,在拥塞情况下,近端单元会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第二缓存队列中发生拥塞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因此,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经过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S104,将第二缓存队列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远端单元。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存储到第二缓存队列中时,即可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按照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或者按照各缓存空间的权重先后发送给各远端单元,使各远端单元在一定的时间内接收到尽可能多的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并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再按照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然后将第二缓存队列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远端单元。上述方法实现了在数据拥塞的情况下,进行了两级拥塞处理,即近端单元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以及近端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了拥塞处理,使近端单元尽可能多的将用户优先级高和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发送给各远端单元,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优先级高和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传输效率。另外,上述方法还实现了根据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动态调整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的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量的大小,使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的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能够匹配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克服了因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状态变化导致的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基于图2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如图3所述,上述图2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S201,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检测待传输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可以先确定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接着在第一缓存队列中查找与该用户优先级对应权重的缓存空间,然后查看该缓存空间是否已存满数据,若该缓存空间已存满数据,则表示待传输数据存在拥塞,若该缓存空间未存满数据,则表示待传输数据不存在拥塞。
S202,若存在,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其中,可丢弃性表示待传输数据是否可丢弃,近端单元可预先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使用类型标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例如,若待传输数据为低频率使用的数据,则将该待传输数据标记为可丢弃数据,若待传输数据为非重要数据,则近端单元将该待传输数据标记为可丢弃数据。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第一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待传输数据存在拥塞的应用场景,在此应用场景下,近端单元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可选的,近端单元也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可选的,近端单元还可以根据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了对待传输数据的拥塞处理,以及结合数据的可丢弃性确定拥塞处理的方式,保障了之后数据传输质量,结合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确定拥塞处理方式,充分利用了预先设置的缓存空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S20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上述S202“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S301,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若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则执行步骤S302,若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则执行步骤S303。
本实施例涉及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的应用场景,在此应用场景下,近端单元先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若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则说明发生拥塞时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对后期数据传输的质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该待传输数据可以被丢弃掉。若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则说明发生拥塞时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比较重要,不能被丢弃,若丢弃该待传输数据,会影响后期数据传输的质量。
S302,丢弃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在此情况下,近端单元将待传输数据直接丢弃。
S303,根据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在此情况下,近端单元再进一步的确定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确定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若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说明近端单元上还有可以缓存拥塞发生时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的空间,近端单元即可利用该空间缓存数据,若不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说明近端单元上预先设置的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各个缓存空间都存储有数据,近端单元需要进一步的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确定是否丢弃待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上述S303“根据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S401,若第一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重置缓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确定第一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的应用场景,在此场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预设的用户优先级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的权重,然后根据该权重对应修改缓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达到更新缓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的目的,使缓存该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与缓存的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
S402,若第一缓存队列中不存在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与第一缓存队列中的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其中,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一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待传输数据。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确定第一缓存队列中不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先在第一缓存队列中查找到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然后确定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即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然后将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与发生拥塞时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再进一步的根据比较结果选择不同的拥塞处理方式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S40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上述S402“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S501,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本实施例涉及比较结果为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以清空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所在的缓存空间,并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用户优先级和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要存储的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的权重,并根据该权重对应修改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达到更新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的目的,使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与之后缓存的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
S502,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待传输数据丢弃。
本实施例涉及比较结果为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待传输数据丢弃。
上述实施例通过判断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确定是否丢弃待传输数据,以及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用户优先级低的数据进行丢弃,使用户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尽可能多的传输,保障了用户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传输,提高了用户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效率。
图7实施例为图2实施例中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上述S102“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包括:
S1021,从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将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缓存至第一缓存队列中时,第一缓存队列中包含不同远端单元所需要的数据,因此,近端单元需要从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近端单元具体在确定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目标地址确定,例如,根据待传输数据的MAC地址或目的IP地址确定。当然,近端单元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S1022,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中提取出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具体的,当近端单元确定了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之后,即可进一步的先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需要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中提取出与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对应的数据,并将提取出的各数据确定为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以等待发送给对应的各远端单元。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了根据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动态调整发送给各远端单元的数据的数据量,使近端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无论出于任何状态,都可以有效传输数据,且使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互不影响。
基于图2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如图8所述,上述图2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S601,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检测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预将第一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转存到第二缓存队列时,近端单元可以先确定需要转存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接着在第二缓存队列中查找与该业务优先级对应权重的缓存空间,然后查看该缓存空间是否已存满数据,若该缓存空间已存满数据,则表示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存在拥塞,若该缓存空间未存满数据,则表示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不存在拥塞。
S602,若存在,根据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其中,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第二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存在拥塞的应用场景,在此应用场景下,近端单元可以根据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S60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S602“根据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S701,若第二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重置缓存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确定第二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预设的业务优先级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的权重,然后根据该权重对应修改缓存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达到更新缓存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的目的,使缓存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与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
S702,若第二缓存队列中不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与第二缓存队列中的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其中,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近端单元确定第二缓存队列中不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先在第二缓存队列中查找到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然后确定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即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然后将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与发生拥塞时需要转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再进一步的根据比较结果选择不同的拥塞处理方式对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S70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上述S702“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S801,若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需的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需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其中,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比较结果为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以清空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所在缓存空间,并将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优先级和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要存储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的权重,并根据该权重对应修改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达到更新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的目的,使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与之后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
S802,若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所需的数据丢弃。
本实施例涉及比较结果为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的应用场景,在此情景下,近端单元直接将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
上述实施例通过判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确定是否丢弃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以及将第二缓存队列中业务优先级低的数据进行丢弃,使业务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尽可能多的传输,保障了业务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传输,提高了业务优先级高的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如图11所示,图2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S901,接收待传输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近端单元用于实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S902,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属性信息,标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业务优先级和可丢弃性。
其中,属性信息包括待传输数据的用户类型、业务类型和使用类型,具体的,当近端单元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类型确定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并采用相应的用户优先级标识符进行标记,以便之后近端单元可以根据用户优先级标识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近端单元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还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并采用相应的业务优先级标识符进行标记,以便之后近端单元可以根据业务优先级标识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当近端单元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还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使用类型确定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并采用相应的丢弃标识符进行标记,以便之后近端单元可以根据丢弃标识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
S903,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将待传输数据存储到对应权重的第一缓存队列中。
当近端单元基于上述步骤对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进行标记后,即可按照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标识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并根据预设的用户优先级和权重对应关系,确定与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的权重,然后根据该权重在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具有该权重的缓存空间,最后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具有该权重的缓存空间中,使该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所要存储的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
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由于近端单元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就将待传输数据按照用户优先级的顺序存储到对应权重的缓存空间中,使之后近端单元根据第一缓存队列中的各缓存空间的权重发送数据时,可以保障用户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转发,提高了用户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S104的具体实现方式,该方式包括:采用轮询调度的方法,将第二缓存队列中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远端单元。本实施例中,在近端单元预将第二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数据发送各远端单元时,可以采用轮询调度的方法,优先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有效发送,提高了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S101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2所示,上述S101“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包括:
S1001,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
其中,空口传输质量可以表征近端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空口传输链路的状态,空口传输链路的状态可以由空口传输链路所在环境的状态确定,例如,近端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空口传输链路所在环境若为下雨天,则会导致该空口传输链路的状态较差,进而会影响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导致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较低。可选的,空口传输链路的状态也可以由远端单元的运行状态确定,例如,与近端单元连接的一个远端单元发生故障,则会导致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链路的状态极差,进而导致近端单元与该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低下。
具体地,当近端单元接收到待传输数据,并需要将该待传输数据发送给与之连接的各远端单元时,先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以便之后根据不同的各远端单元对应的空口传输质量,确定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最大传输带宽,即最大的数据传输量。例如,当空口传输质量优良时,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为200M,当空口传输质量变差时,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变为100k。
S1002,根据各空口传输质量确定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涉及具体确定各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的方法。当近端单元基于上述步骤检测出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时,即可通过分析空口传输质量确定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传输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由于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是比较容易检测的指标,且空口传输质量能够真实反映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传输链路的状态,因此,根据空口传输质量确定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以便之后近端单元根据该数据传输量向各远端单元发送所需的数据,可以匹配当下各远端单元接收所需数据的能力,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不会因远端单元无法正常接收数据而发送数据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若与近端单元连接的远端单元出现故障,不能接收数据时,近端单元如果继续执行缓存和处理该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步骤,则会造成近端单元上的资源浪费。
综合上述所有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1,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检测待传输数据是否存在拥塞,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1102,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1103。
S1102,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若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则执行步骤S1104,若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则执行步骤S1105。
S1103,继续接收待传输数据。
S1104,丢弃待传输数据。
S1105,判断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若第一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执行步骤S1106,若第一缓存队列中不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执行步骤S1107。
S1106,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重置缓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S1107,将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与第一缓存队列中的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比较,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1108,若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1109。
S1108,将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待传输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S1109,将待传输数据丢弃。
S1110,根据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检测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是否存在拥塞,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1111,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1112。
S1111,判断第二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1113,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1114。
S1112,继续将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转存到第二缓存空间中。
S1113,将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重置缓存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S1114,将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与第二缓存队列中的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比较,若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1115,若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或等于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1116。
S1115,将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需的数据缓存至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需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S1116,将所需的数据丢弃。
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说明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明显提供了一种两级拥塞处理方法,第一级拥塞处理针对近端单元接收到的有线的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第二级拥塞处理针对转存的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通过两级拥塞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拥塞处理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另外,由于第一次拥塞处理时是根据用户优先级处理,保障了用户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优先传输,第二次拥塞处理时是根据业务优先级处理,保障了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优先传输,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通过两级拥塞处理后的数据拥塞处理方法既保障了用户优先级高的数据的有效传输,也同时保障了业务优先级高的数据的有效传输,极大的提高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传输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1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1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拥塞处理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1、第一处理模块12、第二处理模块13和发送模块14,其中:
检测模块11,用于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13,用于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
发送模块14,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关于数据拥塞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拥塞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拥塞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源基站发送的数据和核心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监控目标基站的当前CPU负荷和/或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的当前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当前CPU负荷和/或所述当前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单次发送所述数据包的目标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向用户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源基站发送的数据和核心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监控目标基站的当前CPU负荷和/或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的当前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当前CPU负荷和/或所述当前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单次发送所述数据包的目标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向用户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拥塞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所述数据传输量为所述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最大传输带宽;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
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
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检测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若存在,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可丢弃性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可丢弃;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和/或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可丢弃性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可丢弃的数据;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可丢弃的数据,则丢弃所述待传输数据;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为不可丢弃的数据,则根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和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缓存至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重置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不存在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与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的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一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待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缓存至丢弃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丢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确定需要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所述需要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的待传输数据中提取出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检测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是否存在拥塞;
若存在,根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表示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的存储状态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存在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缓存至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中,并根据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重置缓存所述所需的数据的缓存空间的权重;
若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不存在所述空闲的缓存空间,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与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的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所需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包括:
若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丢弃,并将所述所需的数据缓存至丢弃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中,以及根据所述所需的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修改丢弃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后的缓存空间的权重;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为第二缓存队列中权重最低的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
若所述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待传输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将所述所需的数据丢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属性信息,标记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业务优先级和可丢弃性;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类型、业务类型和使用类型;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到对应权重的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包括:
采用轮询调度的方法,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包括:
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空口传输质量;
根据各所述空口传输质量确定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
13.一种数据拥塞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链路上所能传输的数据传输量;所述数据传输量为所述近端单元与各远端单元之间的最大传输带宽;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量从第一缓存队列中获取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用户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用户优先级对应;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按照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将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缓存至第二缓存队列中;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的业务优先级进行拥塞处理后的数据;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包括多个缓存空间,每个缓存空间具有一个权重,且每个缓存空间的权重与每个缓存空间存储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对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队列中各所述远端单元所需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所述远端单元。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84728.8A CN112202681B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CT/CN2020/138089 WO2022057131A1 (zh) | 2020-09-18 | 2020-12-21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84728.8A CN112202681B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2681A CN112202681A (zh) | 2021-01-08 |
CN112202681B true CN112202681B (zh) | 2022-07-29 |
Family
ID=7401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84728.8A Active CN112202681B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02681B (zh) |
WO (1) | WO20220571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30412518A1 (en) * | 2022-06-17 | 2023-12-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packet received at a switch |
CN116204455B (zh) * | 2023-04-28 | 2023-09-22 |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缓存管理系统、方法、专网缓存管理系统及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455A (zh) * | 2008-02-04 | 2008-07-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1753440A (zh) * | 2009-12-18 | 2010-06-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动队列管理方法、装置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CN101800699A (zh) * | 2010-02-09 | 2010-08-11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丢弃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291779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面数据的调度方法 |
CN107820275A (zh) * | 2017-10-18 | 2018-03-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网络udp业务拥塞处理方法及基站 |
CN110290554A (zh) * | 2019-06-28 | 2019-09-2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CN111355673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24754B2 (en) * | 2006-02-24 | 2010-05-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Device, system and/or method for managing packet congestion in a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
CN101938403B (zh) * | 2009-06-30 | 2012-02-2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用户多业务的服务质量的保证方法和业务接入控制点 |
CN102811159B (zh) * | 2011-06-03 | 2017-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业务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03548381B (zh) * | 2011-12-08 | 2016-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596224B (zh) * | 2012-08-13 | 2017-12-22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多级映射的资源调度方法 |
CN104092619B (zh) * | 2014-07-25 | 2017-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591970A (zh) * | 2015-08-31 | 2016-05-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2020
- 2020-09-18 CN CN202010984728.8A patent/CN112202681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21 WO PCT/CN2020/138089 patent/WO2022057131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455A (zh) * | 2008-02-04 | 2008-07-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1753440A (zh) * | 2009-12-18 | 2010-06-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动队列管理方法、装置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CN101800699A (zh) * | 2010-02-09 | 2010-08-11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丢弃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291779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面数据的调度方法 |
CN107820275A (zh) * | 2017-10-18 | 2018-03-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网络udp业务拥塞处理方法及基站 |
CN111355673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290554A (zh) * | 2019-06-28 | 2019-09-2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2681A (zh) | 2021-01-08 |
WO2022057131A1 (zh) | 2022-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02681B (zh) | 数据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9736872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KR20080075308A (ko) | Ip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패킷 버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5657000A (zh) | 消息传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229136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KR20220116425A (ko) | 듀얼 sim 폰을 통한 데이터 캐시 매커니즘 | |
CN112654084B (zh) | 一种搜索空间分配方法、搜索空间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
JP7228594B2 (ja) | 検索空間の傍受情報の決定方法及び検索空間の傍受方法の決定装置 | |
JP7097427B2 (ja) |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 |
Habak et al. | An optimal deployable bandwidth aggregation system | |
JP2019009610A (ja) | エッジ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727862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100649297B1 (ko) | 우선순위 기법을 이용한 대역폭 관리 장치 | |
WO2021000774A1 (zh) | 信息传输、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4827047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40136647A1 (en) | Rout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11941445B2 (en) | RLC channel management for low memory 5G devices | |
CN112713939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5834460A (zh) | 算力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840313B (zh)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JP2007221522A (ja) | ポーリング装置及び端末装置及びポーリ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3271228A (zh) | 带宽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8897766B2 (en) | System of edge byte caching for cellular networks | |
JP6595419B2 (ja) | Api提供装置及びapiリクエスト制御方法 | |
CN110661731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