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2526B -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2526B
CN112202526B CN202010929779.0A CN202010929779A CN112202526B CN 112202526 B CN112202526 B CN 112202526B CN 202010929779 A CN202010929779 A CN 202010929779A CN 112202526 B CN112202526 B CN 112202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domain
port
division multiplexing
wavelength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97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2526A (zh
Inventor
赵良
师严
王毅
王光全
张贺
孙成虎
满祥锟
凌海燕
许静
唐郅
袁夕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97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2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2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2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涉及通信领域,用于自动识别大区之间的跨区连接信息,节省人力成本。该方法包括: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本发明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

Description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骨干网之间大多采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系统通信,部分移动运营商通过划分大区的方式对各个骨干网进行管理。如我国的部分移动运营商将骨干网划分为北京大区、武汉大区、上海大区和广州大区等,在每一个大区部署独立的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由EMS管理本大区内的网元设备;骨干网最上层由移动运营商部署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或协同器,由NMS或协同器实现对各个大区内EMS的跨区管理。
WDM系统跨越了多个大区,而由于各个大区内的EMS仅用于管理本大区内的网元设备,并向NMS或协同器上报本大区内的网元设备信息,因此对于各个大区之间网元设备的跨区连接信息无法通过采集网络信息获取。目前,各个大区之间网元设备的跨区连接信息通常采取人工录入的方式将各个大区之间网元设备的跨区连接信息存储至NMS或协同器,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且维护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用于通过EMS自动识别大区之间的跨区连接信息,节省人力成本,提高WDM系统的维护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该方法包括: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该方法包括: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EMS,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EMS;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处理模块确定的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EMS,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EMS;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串接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号连接性。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EMS,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EMS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EMS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或第二方面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或第二方面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该方法包括: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通过第一网元管理系统对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中发送端波分复用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设置,将跨域端口信息填充至待传输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帧,使得接收端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在解析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包后,能够获得对端的跨域端口信息;由于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存储有本域内的跨域端口信息以及其主备用信息,因此接收端网元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对端的端口信息将对端的跨域端口与本域内的跨域端口连接起来,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跨域端口进行连接,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WDM系统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TUk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MS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MS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EMS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EMS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EMS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当前部分运营商对骨干网之间的WDM系统将全国从地域上划分为多个大区,各个大区之间的管理相互独立。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移动运营商可以将骨干网划分为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和西安等八个大区,各个大区均为一套独立的波分复用系统,且均部署其独立的EMS,并在骨干网的最上层部署NMS。
其中,EMS可以对特定类型的电信网络单元的功能和容量进行管理,这里的电信网络单元可以是光转换单元(optical transform unit,OTU),也可以是核心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和下一代网络设备等。
NMS可以通过与EMS的通信获取WDM系统中的设备信息;NMS还可以根据EMS上报的设备信息对WDM系统中的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和操作维修,并对WDM之间的网络进行管理。
可选的,如图1所示,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还包括数据通信网络(datacommunication network,DCN),用于为EMS和NMS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基于如图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目前NMS确定波分复用系统之间的跨域连接性是通过人工操作实现的,由人工手动在NMS中输入各个波分复用系统之间跨域端口的连接关系。因而,造成大量的工作量,维护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如图2所示,至少包括第一域、第二域、第一EMS、第二EMS和NMS。
其中,第一域可以包括多条光纤通路,每一条光纤通路均可以包括多个OTU,OTU可以传输不同频率(如图2所示的λ1、λ2、λ3等等)的光纤信号。当第一域作为数据发送方时,第一域还包括合波器(optical multiplexer,OM),用于将多个具有标称波长的光纤信号合成为一束光波,并输入光纤中传播。相应的,第二域也包括多条光纤通路,每一条光纤通路均可以包括多个OTU。当第二域作为数据接收方时,第二域还包括分波器(opticaldemultiplexer,OD),用于将光纤传输的光波分解为多个具有源标称波长的光纤信号,并将该多个光纤信号传输给相应的OTU。
第一EMS用于对第一域内的各个OTU的功能进行管理,第二EMS用于对第二域内的各个OUT的功能进行管理,第一EMS和第二EMS均可以向NMS上报对应域的网元信息。NMS可以根据第一EMS和第二EMS上报的网元信息对第一域和第二域的故障设备进行诊断,还可以对第一域和第二域的网络进行管理。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域和第二域的光纤通路可以包括主用线路和/或备用线路,作为光纤通信的一种保护措施。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还可以包括光纤线路自动切换保护装置(optical fiber line auto switch protection equipment,OLP),用于对主用线路和备用线路切换时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域中的OM与第二域中的OD相对应,即OM的数量与OD的数量相同;同一条光纤通路中,第一域的OTU数量与第二域的OTU数量相同,如第一OM可以连接10个OTU,则第一OM对应的第一OD也可以连接10个OTU;且第一域中的第一OTU和第二域中的第一OTU存在对应关系。这里的第一OM可以是第一域中的任一OM,第一OD可以是第二域中的任一OD,第一域中的第一OTU可以是第一OM连接的任一OTU,第二域中的第一OTU可以是第一OD连接的任一OTU。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光纤上还部署有多个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OA),用于对域间传输的光纤信号进行放大。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仅为示例性的,实际中,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域、第四域等等。这里的域可以是上述的大区,如第一域可以为北京大区,第二域可以为武汉大区等。如图2所示的第一域和第二域中均包括多条光纤通路,实际中,也可以仅为第一域和第二域仅部署一条光纤通路。且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中,第一域也可以作为数据接收方,第二域也可以作为数据发送方,此时第一域中的OM调整为OD,第二域中的OD调整为OM。
依据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包括:
S101、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
其中,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EMS可以从第一域的OTU获取向第二域发送的原始数据包,该原始数据包可以通过光通路数据帧结构承载。光通路数据帧结构可以包括光通道传输单元k(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k,OTUk)、光通道数据单元k(opticalchannel data unit–k,ODUk)和光通道净荷单元k(optical channel payload unit–k,OPUk),其中,OTUk用于支持多个光通道连接之间的传输运行;ODUk用于支持光通道的维护和运行,承载传输数据;OPUk用于支持信号的适配。
基于光通路数据帧结构中各部分单元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OTUk的填充实现通过EMS确定跨域端口的连接性。上述的特定数据帧即指OTUk,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EMS可以将第一跨域端口信息填充至OTUk的空闲字节中,由OTUk记录第一跨域端口信息,OTUk记录的跨域端口信息格式可以为:EMS编号+主用端口的端口号+备用端口的端口号,如以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为例,第一EMS确定的特定数据帧结构可以包括EMS001100300或EMS001+100+300,EMS001为第一EMS的编号,100为第一OM对应的第一主用端口的端口号,300为第一OM对应的第一备用端口的端口号。当然,由于图2所示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包括多条光纤通路,因此,每一个OM都可以对应一个特定数据帧结构,如第一域中第二个OM对应的特定数据帧结构包括的跨域端口信息可以为EMS001500700或EMS001+500+700,EMS001为第一EMS的编号,500为第二个OM对应的第一主用端口的端口号,700为第二个OM对应的第一备用端口的端口号。
第一EMS将原特定数据帧填充跨域端口信息后,即生成特定数据帧;将该特定数据帧封装至原始数据包即可得到待传输数据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可以包括多条光纤通路,而每条光纤通路均可以包括主用端口和备用端口,因此,特定数据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即第一主用端口(此时第一域中未部署相应的备用端口)。
S102、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S103、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
具体地,这里的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可以为图2所示的第一域的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可以为图2所示的第二域的波分复用系统。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后,可以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之间的光纤通路将待传输数据包传输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二EMS可以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内的OTU获取待传输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可以是第一EMS根据第一目标OTU传输的数据确定的,而第二EMS则通过解析第二目标OTU接收的数据获得第一跨域端口的信息,这里的第一目标OTU可以是与OM连接的任一OTU,第二目标OTU可以是与OD连接的任一OTU,且第一目标OTU与第二目标OTU相对应。以图2为例,若第一目标OTU为与第一OM连接的传输波长为λ1的OTU,则第二目标OTU为与第一OD连接的传输波长为λ1的OTU;若第一目标OTU为与第一OM连接的传输波长为λ3的OTU,则第二目标OTU为与第一OD连接的传输波长为λ3的OTU。
S104、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
具体地,若第二EMS解析第一OM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获得的跨域端口信息为EMS001100300,而第二EMS确定的第一OD对应的第二跨域端口的端口号为200和400,且端口号为200的第二跨域端口为第二主用端口,端口号为400的第二跨域端口为第二备用端口,则第二EMS可以确定端口号为100的第一跨域端口与端口号为200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且端口号为300的第一跨域端口与端口号为400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域的OM与第二域的OD具有对应关系,因此第二EMS可以通过解析待传输数据包确定对端的跨域端口与本域内的跨域端口的对应关系,如第一域通过第一OM向第二域发送待传输数据包,则第二EMS解析待传输数据包后,可以将获得的第一域的跨域端口与第一OD连接的跨域端口进行匹配。其中,第一跨域端口与第二跨域端口匹配时,第一主用端口与第二主用端口连接,第一备用端口与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S105、第二EMS向NMS发送跨域端口连接信息。
其中,跨域端口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跨域端口与第二跨域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地,由于第一EMS和第二EMS仅可以管理本域内的电信网元,而NMS为EMS的上层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进行管理,因此第二EMS确定第一跨域端口与第二跨域端口之间的连接性后,需要向NMS上报跨域端口连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第一域作为数据发送方,第二域作为数据接收方时,通过第一EMS和第二EMS确定第一跨域端口与第二跨域端口之间连接性的方法。而当第一域作为作为数据接收方,第二域作为数据发送方时,第一EMS可以执行上述第二EMS的方法,第二EMS可以执行上述第一EMS的方法,进而使得第一EMS确定第一跨域端口与第二跨域端口之间的连接性,并由第一EMS向NMS上报跨域端口连接信息。当然,上述仅以跨域波分复用系统包括第一域和第二域为例说明了通过各域的EMS确定跨域端口连接性的方法,实际中,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域,此时各个域之间跨域端口的连接性同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网元管理系统对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中发送端波分复用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设置,将跨域端口信息填充至待传输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帧,使得接收端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在解析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包后,能够获得对端的跨域端口信息;由于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存储有本域内的跨域端口信息以及其主备用信息,因此接收端网元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对端的端口信息将对端的跨域端口与本域内的跨域端口连接起来,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跨域端口进行连接,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WDM系统的维护效率。
可选的,第一EMS内存储有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跨域节点为第一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一备用跨域节点;第一跨域节点包括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第二EMS内存储有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跨域节点为第二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二备用跨域节点;第二跨域节点包括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这里的跨域站点指如图2所示的光放大器OA,第一跨域站点指第一域中与第二域连接的OA,如图2所示OA3、OA9、OA15和OA21等;第二跨域站点指第二域中与第一域连接的OA,如图2所示的OA4、OA10、OA16和OA22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跨域节点信息可以是第一EMS搜索本域内的电信网元设备确定的,同样的,第二跨域节点信息也可以是第二EMS搜索本域内的电信网元设备确定的。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S201、第一EMS根据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确定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
其中,第一跨域站点包括第一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一备用跨域站点,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对应。
具体地,由于第一EMS可以确定第一域内的第一跨域节点信息,进一步的,第一EMS可以通过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确定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内的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由于第一域内可以包括多条光纤通路,因此第一EMS可以确定多个第一跨域站点(如图2所示OA3、OA9、OA15和OA21)和多个第一跨域端口(如图2所示的100、300、500和700)。当然,在第一域内仅包括一条光纤通路,且未部署备用线路时,第一EMS仅可以确定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和一个第一跨域端口。
S202、第一EMS根据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分组。
具体地,这里的光耦合器即指上述的OM或OD,本步骤中由于第一域内的第一波分复用系统为数据发送方,因此本步骤中的光耦合器为OM。当第一域内的光纤通路未部署备用线路时,第一分组可以仅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当第一域内的光纤通路部署有备用线路时,第一分组可以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由于第一域内可以包括多条光纤通路,因此第一EMS在步骤S201中可以确定多个第一主用端口和多个第一备用端口。
而由于第一EMS仅可以确定第一跨域端口的主备用信息,而无法直接确定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之间的分组关系,因此需要根据其连接的光耦合器确定各个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之间的分组关系。
可选的,如图5所示,步骤S202具体可以为:
若第一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连接至同一个光耦合器,则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划分至同一第一分组,并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第一跨域端口划分至第一分组。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域内的第一跨域站点包括OA3、OA9、OA15和OA21,而OA3和OA9连接至同一个OM,OA15和OA21连接至另一个OM,因此可以将OA3和OA9划分至一个第一分组,将OA15和OA21划分至另一个第一分组。由于跨域端口100对应第一跨域站点OA3,跨域端口300对应第一跨域站点OA9,而OA3和OA9属于同一个第一分组,因此可以将跨域端口100和跨域端口300划分至同一个第一分组;此时第一跨域端口即包括跨域端口100和跨域端口300。由于第一EMS内存储有第一跨域端口的主备用信息,因此可以确定跨域端口100为第一主用端口,跨域端口300为第一备用端口。
同样的,第一域内的其他第一跨域端口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划分至各个第一分组。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波分复用系统未部署备用线路,仅通过一条光纤通路传输数据时,第一跨域端口可以包括第一主用端口或第一备用端口,此时可以将第一跨域端口内包括的端口作为唯一的主用端口。
S203、第二EMS根据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确定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
其中,第二跨域站点包括第二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二备用跨域站点,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对应。
S204、第二EMS根据第二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分组。
具体地,与第一EMS相同的,第二EMS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确定第二跨域端口的分组情况,将各个第二跨域端口划分至不同的第二分组,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与步骤S202相似的,如图5所示,步骤S204具体可以为:
若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站点连接至同一个光耦合器,则将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站点划分至同一第二分组,并将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站点对应的第二跨域端口划分至第二分组。
具体地,第二EMS将第二跨域端口划分第二分组的过程与第一EMS将第一跨域端口划分至第一分组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将不同的跨域端口分别划分至不同的分组的方法,便于后续第二EMS根据分组情况确定各个跨域端口的连接情况。
可选的,第一分组包括第一跨域端口(如图2所示的第一主用端口100和第一备用端口300,或,第一主用端口500和第一备用端口700),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如图2所示的第一域中的各个OTU)。
如图6所示,步骤S101可以包括:
S1011、第一EMS获取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的原始数据包。
其中,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为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中的任一个,原始数据包包括原特定数据帧。
具体地,这里的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可以为图2所示的λ1对应的OTU或λ2对应的OTU等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1012、第一EMS将至少一个第一分组内的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原特定数据帧,生成特定数据帧。
具体地,这里的特定数据帧可以是光通路数据帧结构中的OTUk帧,OTUk帧的帧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原特定数据帧中的段层监控-轨迹跟踪标识符SM TTI的空闲字节,从而记录第一域中第一跨域端口的信息。
如图7所示,TTI由64个字节组成,其中0-15字节为分源接入点标识符SAPI,16-31字节为目的接入点标识符DAPI,32-63为网络管理者预留的空闲字节。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该网络管理者预留的空闲字节中,即TTI的32-63字节,从而实现对跨域端口的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OTUk帧的帧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且帧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仅对SM TTI字段的空闲字节进行了设置,其他结构功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S1013、第一EMS根据特定数据帧生成待传输数据包。
具体地,第一EMS确定特定数据帧后,将特定数据帧封装至原始数据书包即可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耦合器,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耦合器与第二光耦合器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步骤S104可以包括:
S1041、第二EMS确定第一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一光耦合器,以及第二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二光耦合器。
具体地,由于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可以存在多条光纤通路,且每条光纤通路均部署相应的OM和OD,因此第二EMS在获得第一跨域端口的信息后,可以确定各第一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一光耦合器(OM),第二EMS还可以确定各第二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二光耦合器(OD)。
S1042、若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对应,则确定第一跨域端口和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具体地,由于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如第一个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一个第二光耦合器对应,可以组成一条完成的光纤通路;又如第二个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个第二光耦合器对应,也可以组成一条完成的光纤通路。因此,第二EMS在确定某一第一光耦合器和某一第二光耦合器对应时,可以确定与该第一光耦合器连接的第一跨域端口和与该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如图2所示,跨域端口100和跨域端口300连接至第一OM,跨域端口200和跨域端口400连接至第一OD,且第一OM与第一OD对应,则可以确定包括跨域端口100和跨域端口300的第一跨域端口与包括跨域端口200和跨域端口400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举例仅为示例性的,第一域和第二域中其他跨域端口的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确定。
可选的,第二跨域端口包括第二主用端口和/或第二备用端口。如图9所示,步骤S1042可以包括:
S1042A、确定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二主用端口连接。
S1042B、确定第一备用端口和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具体地,根据步骤S203-S204,第二EMS可以确定第二域内的第二跨域端口,如图2所示的跨域端口200、跨域端口400、跨域端口600和跨域端口800;并确定第二分组的划分情况,如跨域端口200和跨域端口400划分至同一个第二分组,跨域端口600和跨域端口800划分至同一个第二分组;第二EMS还可以确定跨域端口200和跨域端口600为第二主用端口,跨域端口400和跨域端口800为第二备用端口。
因此,在第二EMS根据步骤S1041确定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的对应关系后,可以根据与第一光耦合器连接的第一跨域端口的主备用信息,以及与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的第二跨域端口的主备用信息确定其第一主用端口与第二主用端口连接,第一备用端口与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OM与第一OD对应,跨域端口100和跨域端口300连接至第一OM,跨域端口200和跨域端口400连接至第一OD,且跨域端口100为第一主用端口,跨域端口300为第一备用端口,跨域端口200为第二主用端口,跨域端口400为第二主用端口,第二EMS可以确定跨域端口100与跨域端口200连接,跨域端口300与跨域端口400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该方法包括: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通过第一网元管理系统对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中发送端波分复用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设置,将跨域端口信息填充至待传输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帧,使得接收端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在解析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包后,能够获得对端的跨域端口信息;由于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存储有本域内的跨域端口信息以及其主备用信息,因此接收端网元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对端的端口信息将对端的跨域端口与本域内的跨域端口连接起来,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跨域端口进行连接,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WDM系统的维护效率。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管理系统EMS30,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EMS30。EMS30包括:
处理模块301,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通信模块302,用于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处理模块301确定的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可选的,EMS内存储有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跨域节点为第一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一备用跨域节点;第一跨域节点包括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
可选的,如图11所示,EMS30还包括分组模块303。
分组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确定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第一跨域站点包括第一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一备用跨域站点,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对应。
分组模块303,还用于根据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分组。
可选的,分组模块303,具体用于在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连接至同一个光耦合器时,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划分至同一第一分组,并将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第一跨域端口划分至第一分组。
可选的,第一分组包括第一跨域端口,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
处理模块301,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的原始数据包;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为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中的任一个,原始数据包包括原特定数据帧。
处理模块301,还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一分组内的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原特定数据帧,生成特定数据帧。
处理模块301,还具体用于根据特定数据帧生成待传输数据包。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EMS40,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EMS40。EMS4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串接模块402,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
可选的,EMS内存储有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跨域节点为第二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二备用跨域节点;第二跨域节点包括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
可选的,如图13所示,EMS40还包括分组模块403。
分组模块403,用于根据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确定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第二跨域站点包括第二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二备用跨域站点,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对应。
分组模块403,还用于根据第二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分组。
可选的,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耦合器,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耦合器与第二光耦合器一一对应。
串接模块4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一光耦合器,以及第二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二光耦合器;在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对应时,确定第一跨域端口和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可选的,第二跨域端口包括第二主用端口和/或第二备用端口。
串接模块402,还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二主用端口连接,确定第一备用端口和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MS,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第一主用端口和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第一EMS通过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二EMS获取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二EMS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MS通过第一网元管理系统对跨域波分复用系统中发送端波分复用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设置,将跨域端口信息填充至待传输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帧,使得接收端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在解析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包后,能够获得对端的跨域端口信息;由于第二网元管理系统存储有本域内的跨域端口信息以及其主备用信息,因此接收端网元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对端的端口信息将对端的跨域端口与本域内的跨域端口连接起来,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跨域端口进行连接,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WDM系统的维护效率。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EMS,包括存储器51、处理器52、总线53和通信接口54;存储器5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52与存储器51通过总线53连接;当EMS运行时,处理器52执行存储器5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EMS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2(52-1和5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4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EMS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52,例如图14中所示的处理器52-1和处理器52-2。这些处理器5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5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5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51(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5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53与处理器52相连接。存储器51也可以和处理器5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5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5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1内的数据,EMS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5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5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5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5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所述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所述跨域为跨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所述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EMS通过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所述第一EMS内存储有第一跨域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跨域节点为第一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一备用跨域节点;所述第一跨域节点包括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所述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EMS根据所述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端口;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包括第一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一备用跨域站点,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和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对应;
所述第一EMS根据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MS根据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分组包括:
若所述第一EMS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连接至同一个光耦合器,则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划分至同一第一分组,并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第一跨域端口划分至所述第一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组包括所述第一跨域端口,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所述第一EMS确定待传输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EMS获取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的原始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中的任一个,所述原始数据包包括原特定数据帧;
所述第一EMS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组内的所述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所述原特定数据帧,生成所述特定数据帧;
所述第一EMS根据所述特定数据帧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4.一种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所述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第一网元管理系统EMS和第二EMS;所述跨域为跨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EMS获取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所述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EMS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
所述第二EMS内存储有第二跨域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跨域节点为第二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二备用跨域节点;所述第二跨域节点包括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所述第二EMS获取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EMS根据所述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端口;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包括第二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二备用跨域站点,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和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对应;
所述第二EMS根据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耦合器,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EMS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包括:
所述第二EMS确定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一光耦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二光耦合器;
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对应,则确定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和所述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包括第二主用端口和/或第二备用端口;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和所述第二跨域端口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二主用端口连接;
确定所述第一备用端口和所述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7.一种网元管理系统EMS,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所述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所述EMS;所述跨域为跨区域;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包;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所述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将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
所述EMS内存储有第一跨域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跨域节点为第一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一备用跨域节点;所述第一跨域节点包括第一跨域站点和第一跨域端口;所述EMS还包括分组模块;
所述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域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端口;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包括第一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一备用跨域站点,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和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对应;
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EMS,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连接至同一个光耦合器时,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划分至同一第一分组,并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跨域站点对应的第一跨域端口划分至所述第一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EM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组包括所述第一跨域端口,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的原始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光转换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中的任一个,所述原始数据包包括原特定数据帧;
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组内的所述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添加至所述原特定数据帧,生成所述特定数据帧;
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特定数据帧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包。
10.一种网元管理系统EMS,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域波分复用系统,所述跨域波分复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波分复用系统、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和所述EMS;所述跨域为跨区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接收的待传输数据包;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包括特定数据帧,所述特定数据帧存储有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包括第一主用端口和/或第一备用端口,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一备用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的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串接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跨域端口与至少一个第二跨域端口连接性;
所述EMS内存储有第二跨域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跨域节点为第二主用跨域节点或第二备用跨域节点;所述第二跨域节点包括第二跨域站点和第二跨域端口;所述EMS还包括分组模块:
所述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域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端口;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包括第二主用跨域站点和/或第二备用跨域站点,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和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对应;
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域站点对应的光耦合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EM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耦合器,所述第二波分复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一一对应;
所述串接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一光耦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对应的第二光耦合器;
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对应时,确定所述第一跨域端口和所述第二跨域端口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EM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域端口包括第二主用端口和/或第二备用端口;
所述串接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主用端口和所述第二主用端口连接,确定所述第一备用端口和所述第二备用端口连接。
13.一种网元管理系统EMS,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EMS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EMS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或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或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
CN202010929779.0A 2020-09-07 2020-09-07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Active CN112202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779.0A CN112202526B (zh) 2020-09-07 2020-09-07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779.0A CN112202526B (zh) 2020-09-07 2020-09-07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526A CN112202526A (zh) 2021-01-08
CN112202526B true CN112202526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00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9779.0A Active CN112202526B (zh) 2020-09-07 2020-09-07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2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181A (zh) * 2021-08-11 2021-11-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跨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1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管理系统建立相互连接的方法
CN101102254A (zh) * 2007-08-21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域端到端路径建立方法
CN101848101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中网元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00934A (zh) * 2016-07-07 2016-1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ems故障告警的变电站信息监控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0198B2 (en) * 2017-05-31 2022-04-19 Crypto4A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multi-level or cross-domain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appliance, platform and system, and remo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1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管理系统建立相互连接的方法
CN101102254A (zh) * 2007-08-21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域端到端路径建立方法
CN101848101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中网元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00934A (zh) * 2016-07-07 2016-1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ems故障告警的变电站信息监控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电信传输网络开放运营平台(OTMS)架构设想与实现;新光;《通信世界》;20160615(第1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526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170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pgraded bandwidth map for ten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3092521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信号監視方式、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US8774628B2 (en) Remote node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 fiber-optic network, especially for low bit-rate data transmission
KR20150022859A (ko) 광 네트워크 단말 관리 및 제어 인터페이스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및 대응하는 장치
US20230074322A1 (en) Expanded single fiber combining module
US20220158747A1 (en) Single fiber combining module
CN112202526B (zh) 跨域波分复用系统的连通性确定方法和网元管理系统
US7639949B2 (en) TDM PON an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052632A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时延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H0832523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端末間通信提供システム
WO201100640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运营商边缘节点
KR20230029894A (ko) 구성 방법, 바인딩 방법, 장치, 설비, 송신 노드, 수신 노드 및 매체
EP3979662A1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2738659B (zh) 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的通信方法、相关设备以及系统
KR101507123B1 (ko) 광 전달망에서의 리사이즈 제어 오버 헤드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052539A1 (zh) 信号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RU2606397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когд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регенератор находится н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м сетевом элементе, оптический сетевой элемент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етевой элемент
CN111615020A (zh) 一种基于gepon系统的带宽扩展系统
JP3520211B2 (ja) 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CN114697773B (zh) 通信网络架构
Xu et al. Field-trial of the recovery of fiber networks C/M-plane via an IoT-based narrow-band and lossy links system (FRENLL)
WO2024109349A1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67410B (zh) 一种信号帧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00232420A (ja) 信号監視方式
CN202268989U (zh) 一种用于epon系统中的olt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