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2345B -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2345B
CN112202345B CN202011005613.6A CN202011005613A CN112202345B CN 112202345 B CN112202345 B CN 112202345B CN 202011005613 A CN202011005613 A CN 202011005613A CN 112202345 B CN112202345 B CN 112202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dissipation
seat
channel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56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2345A (zh
Inventor
宋承林
王大伟
齐卫东
李明
杨绪峰
孙即明
徐杰
余子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056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2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2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2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变频器进行散热;第二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进行散热;以及第三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中间端盖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和第三散热子系统连接,使得在所述变频一体机内形成水流通路,以便对所述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本发明的散热系统设计巧妙,通过改变管道的连接方式,使得在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两侧均可以外接水源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变频一体机应用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下所使用的防爆直驱变频一体机的内部通常包含有变频器、电动机和减速机。其中变频器内部包含整流桥和逆变桥等发热部件,尤其是逆变桥的IGBT模块,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另外,电动机的转轴和减速机的各种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使得整个变频一体机发热严重,从而影响其整体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基于此,需要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冷却,从而保证其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往往采取风冷散热系统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降温。然而风冷系统散热效果较差,并且由于涉及电路连接,导致设备复杂而且体积过大。另外,风冷散热系统难以实现防爆功能。在某些特定的变频一体机中,虽然也设置有水冷散热系统。但是这些水冷散热系统通常需要单独设计水冷板,然后再与变频一体机进行装配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散热。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还造成了装配有水冷散热系统的变频一体机的总体体积和重量过于庞大。
其次,现有的水冷散热系统往往与变频一体机的壳体分体安装。这使得无论对变频一体机壳体还是水冷板的加工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两者的装配尺寸需要严谨的设计,从而造成加工制造和量产困难,影响生产成本和效率,也增加了后期装配和维护的难度。另外,变频一体机在矿井下的作业空间狭窄,在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水冷散热时,其进水口和排水口可能会受到遮挡。因此需要根据井下地形的不同情况,改变进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然而,现有的变频一体机通常只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排水口,不能满足变频一体机在多种地形下作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并且能适应井下不同地形作业需求的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三个散热子系统,可以分别用于对变频一体机中的变频器、电动机、减速机以及中间端盖进行散热。所述三个散热子系统通过管道进行连接,进而形成对整个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的水循环散热系统。在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首先向其注入冷水,该冷水流经变频器底座的水槽。然后流经电动机腔体上的水槽,接着流经中间端盖内部的水槽。随后流经减速机腔体上的水槽。最终从减速机腔体上的水座排出,以形成流经变频一体机的水流通路,从而实现了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降温。
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变频器进行散热;第二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进行散热;以及第三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中间端盖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通过管道与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和第三散热子系统连接,使得在所述变频一体机内形成水流通路,以便对所述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散热的第二水道和用于对所述减速器进行散热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中间端盖进行散热的第四水道,并且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的连接形成所述水流通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道布置于变频器底座内部,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座、第二水座、第三水座和第四水座。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一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二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所述第三和第四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三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三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四水座的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底座为铁板,在所述铁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变频器的发热器件,在所述铁板的下表面凿挖有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形成所述变频器底座内部的第一水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道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外表面,所述第三水道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还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两侧的第五、第六水座,和分别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两侧的第七、十水座和第八、九水座,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六水座通过第二水道连通,所述第九和第十水座通过第三水道连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为圆筒形,其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和减速机紧密贴合,并且在其外表面分别布置有连通的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水道和所述第三水道。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水道布置于所述中间端盖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还包括:进水口,其与所述第四水道的一端连通;以及出水口,其与所述第四水道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端盖为圆环形,并且在所述中间端盖的侧面沿环绕所述中间端盖的方向,布置有环形的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形成所述第四水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水座与所述第八水座之间通过直通的水道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七和第八水座之间的所述直通水道连通,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道连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五水座,所述第六水座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七水座,以便形成第一水流通路;或者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六水座,所述第五水座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八水座,以便形成第二水流通路,从而实现水道的转换。
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应用灵活,并且安装和操作快速方便。其在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有效地散热降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多个管道以及布置在变频一体机上的多个水座进行不同方式的连接,来进行水道的转换。通过对水道进行转换,实现了根据井下作业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散热系统的进水端和排水端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变频一体机的适用性。另外,本发明的散热系统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和便于量产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并且其众多目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子系统的第一水道结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形成第一水流通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系统100的组成框图。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散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图1中还绘出了变频一体机以及其内部的变频器、电动机、减速机和中间端盖。
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本发明的变频一体机可以实现为矿用防爆直驱变频调速一体机。在该情形中,变频一体机可以为直驱(例如为永磁直驱一体机或异步直驱一体机)。此时的变频一体机所获得的扭矩相对较大,并且进一步节约能源。另外,由于内部设计有减速机结构,可以在变频一体机的内部将转速调至需要的转速,从而可直接输出到负载设备上。由于此直驱变频调速一体机与负载设备之间无其他的连接结构(如减速机、过筒、联轴器等),从而可以直接将本发明的变频一体机的功率与扭矩传输到负载设备当中。因此,相对于现有的一体机,本发明的直驱变频调速一体机体积小,无连接结构,从而占用空间小,且易操作。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子系统101、第二散热系统102和第三散热系统103。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系统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变频器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进行散热。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中间端盖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和第三散热子系统连接,从而在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内部形成水流通路,以便对所述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的第一水道303,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散热的第二水道413和用于对所述减速器进行散热的第三水道414,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中间端盖进行散热的第四水道503,并且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的连接形成所述水流通路。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子系统101的结构剖面图。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第一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2中还绘出了变频器的发热器件205。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101可以包括本体201和水槽202。其中所述本体的表面布置有所述变频器的发热器件205,并且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与所述变频器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水槽布置于所述本体的内部,并且靠近所述发热器件,以便作为水流的通道(简称“第一水道30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例如可以是一整块铁板。所述水槽可以是通过在所述整块铁板上挖凿而形成。所述铁板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发热器件固定连接的平整面。所述发热器件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所述铁板的上表面紧固。所述水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例如可以是长方形,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所述水槽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并且其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发热器件的宽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所述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对一块厚度为40毫米的铁板进行加工,在其下表面凿挖出一个深度为30毫米的矩形水槽,使得所述水槽的上表面距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下表面的距离仅为10毫米。这样,由于所述水槽距离所述发热器件较近,从而使得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导到第一水道中,并经过所述第一水道中的水带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还可以包括水槽盖板203。所述水槽盖板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之间牢固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将所述水槽盖板扣进所述本体内。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所述水槽盖板与所述本体之间进行焊接,使其成为一体结构。当将所述水槽盖板扣进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内时,所述水槽与所述水槽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水道,以便冷水在其中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还可以包括连接件204,以便将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水槽之间,以避免将所述水槽穿透,进而避免所述水槽漏水。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例如可以为螺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可以包括变压器、整流单元、直流储能回路、逆变单元以及滤波器等器件和单元。在所述变频器工作过程中,整流单元中的整流桥和逆变单元中的逆变桥等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整个变频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所述变频器的性能和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发热量较高的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处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件例如可以是逆变桥的IGBT模块,所述IGBT模块的下表面光滑平整,并且其上布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的上表面加工成光滑平整,并且其上表面布置有内螺纹孔。将所述IGBT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所述IGBT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然后将螺栓穿过所述IGBT模块的连接孔,并且将其拧紧到所述本体外表面的内螺纹孔,从而将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的上表面进行紧固。优选地,为了防止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空隙,从而影响导热效果,可以将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布置导热油脂。
在变频器工作过程中,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与之紧密贴合的铁板。由于水槽距离发热器件IGBT较近,因此IGBT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聚集在水槽周围。当温度较低的水流经水槽时,水与水槽内壁接触,一方面将水槽内壁降温,加快了IGBT向水槽周围的热传导;另一方面流水带走水槽内壁的热量,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变频器进行降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与所述变频器构成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与变频箱的侧面板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的上表面固定有IGBT等变频器的发热器件。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作为所述变频器壳体的底面板,其不仅对所述变频器起到散热和降温的作用,同时还对所述变频器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经过上述方式装配的变频器的壳体实现了一体化和小型化,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后期的维护。同时,该壳体容易加工,从而方便量产,节省了成本。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子系统101的第一水道303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第一水道结构图可以是将第一散热子系统底部的水槽盖板拆卸后所展现的水槽结构图。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101还可以包括:进水座301和出水座302。所述进水座与所述水槽的一端连接,并且用于接收外部水源。所述出水座与所述水槽的另外一端连接,用于排出流经所述水槽的水,以便带走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具体地,所述进水座和出水座的一端可以与所述水槽焊接,另外一端可以是内螺纹结构,以方便与管道的外螺纹结构进行对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本体203上凿挖水槽,使得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第一水道303的走向可以是图3所示的迂回形。当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工作时,外部水源从进水座进入所述水槽,并按照图3中所标注的带箭头实线的方向在迂回形水道中流动,最终从出水座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的第一水道的走向还可以是螺旋形,或者是第一水道的覆盖范围覆盖全部的发热器件的其他任意形状,其中所述第一水道还可以进行交叉。在第一水道形状的设计上,还可以根据所述发热器件和连接件的位置进行灵活设计,以便使得所述第一水道流经所述发热器件的正下方,从而对其进行更有效地散热降温。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为了更好地展示变频一体机两侧的散热系统的结构,图4中绘出了左右两幅图,其中左图为变频一体机一侧的散热系统结构图,右图为变频一体机另一侧的散热系统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右图是将所述左图沿水平方向旋转180度而形成。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水座401、第二水座402、第三水座403和第四水座404。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一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二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所述第三和第四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三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三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四水座的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与减速机分别布置于电动机腔体411与减速机腔体412内。所述中间端盖分别与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固定连接,并且将所述电动机腔体与减速机腔体分隔。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可以为圆筒形,其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和减速机紧密贴合,以使得所述电动机和减速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到所述电动机腔体与减速机腔体。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第二散热子系统可以包括: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外表面的第二水道413,以便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散热;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外表面的第三水道414,以便对所述减速机进行散热;以及分别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两侧的第五水座405和第六水座406,和分别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两侧的第七水座407、第十水座410和第八水座408、第九水座409。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六水座通过第二水道连接,所述第九和第十水座通过第三水道连接。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所述电动机腔体与减速机腔体的外表面分别凿挖有连通的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从而使得所述水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水道和第三水道。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的外表面分别布置限制水流动的格挡415。并且在所述格挡上面覆盖有环绕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外表面的盖板,以便形成特定的水流通路,从而使得所述水槽分别形成第二水道和第三水道。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第三散热子系统的结构,图5中还绘出了变频器、第七水座407和第八水座408。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可以包括:布置于所述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503、第四水道进水口501和第四水道出水口502。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四水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四水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中间端盖可以为圆环形,并且在所述中间端盖的侧面布置有,环绕中间端盖并且横截面为凹型的第四水槽,其中所述第四水槽例如可以通过在所述中间端盖的一侧或者两侧凿挖而形成。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从而所述第四水槽与所述水槽盖板形成所述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
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进水口可以布置于所述第八水座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可以布置于所述第八水座的另外一侧。所述第七水座与所述第八水座之间形成直通水道601,并且所述中间端盖的进水口与所述直通水道连通。通过这样的布置,在将第八或者第七水座堵塞时,来自第七或者第八水座的水均会通过所述中间端盖的进水口,流进所述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进一步地,从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中流出的水通过出水口流进所述减速机腔体表面上的第三水道。
由于所述中间端盖分别与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中间端盖与所述电动机的轴承外圈固定连接,因此所述电动机和减速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中间端盖。基于此,需要对所述中间端盖进行散热降温。当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工作时,首先冷水从所述中间端盖的进水口流入。然后在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中沿图5所示的带有箭头的逆时针实线所指的方向旋转一周。最后从出水口流出,从而实现了对中间端盖进行散热降温。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形成第一水流通路的结构图。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散热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6中绘出了左右两幅图,其中左图为变频一体机一侧的散热系统结构图,右图为第二散热子系统的第一、第二和直通水道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右图是将所述左图沿电动机的转轴方向旋转90度而形成。
如图6中的右图所示,在所述第七水座407与所述第八水座408之间沿中间端盖形成一个直通水道601,并且在所述中间端盖布置有进水口501,该进水口将所述直通水道与所述中间端盖内部水道的一端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可以靠近所述第八水座。所述中间端盖的出水口502将所述中间端盖内部水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机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三水道连通。通过这样的布置,在将所述第八或者第七水座堵塞时,来自第七水座或者第八水座的水都会经过所述中间端盖的进水口,流进所述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进一步地,从所述第四水道流出的水通过出水口流进所述第三水道。
本发明的散热系统,通过将多个水座与管道进行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散热子系统串通为一个整体,进而形成第一水流通路或者第二水流通路,最终实现对所述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和降温。第下面将结合附图5和6,详细描述第一或者第二水流通路的形成原理。
首先,将所述第一水座401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变频器底座内部的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将所述第一水座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将所述第二水座402的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将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散热子系统的第五水座505连接。将所述第六水座406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七水座407。将第三水座、第四水座、第八水座408和第十水座410堵塞。这样,外部水源的冷水通过第一水座流入第一水道,并且从第一水道的另一端的第二水座流出,从而实现对所述变频器进行散热降温。
接着,从第二水座402流出的水通过第五管道流向第五水座405,并从第五水座的另外一端流入电动机腔体上的第二水道。通过在电动机腔体上布置格挡,以便形成特定的水流通路,使得第二水道中的水沿着图6中右图所示的带有箭头的虚线所指的方向流动,并且以顺时针方向(以电动机到减速器的方向为基准)环绕所述电动机腔体旋转一周。最终流入第六水座406的一端。经过这样的过程,使得第二水槽中的水流经整个电动机腔体外表面,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散热降温。
然后,从第六水座的另一端流出的水通过第六管道流入第七水座407,并从第七水座的另外一端流入第七水座与第八水座408之间的直通水道601。由于此时第八水座被堵塞,并且该直通水道与中间端盖的进水口501连通,因此,水从进水口进入中间端盖内部的第四水道,并沿着图5所示的带箭头的实线所指的方向流向中间端盖的出水口502。经过这样的过程,使得水流经整个中间端盖,从而实现了对所述中间端盖进行散热降温。
随后,从中间端盖的出水口流出的水进入减速机腔体外表面的第三水道,通过在所述减速机腔体上布置格挡,以便形成特定的水流通路,使得所述第三水道中的水沿着图6中右图所示的带箭头的虚线所指的方向流动,并且以顺时针方向(以电动机到减速器的方向为基准)环绕所述减速机腔体旋转一周。由于此时第十水座410被堵塞,因此最终水从第九水座409排出变频一体机。经过这样的过程,使得水流经整个减速机腔体外表面,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减速机进行散热降温。
综上所述,在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外部水源的水依次经过第一水座401、第一管道、进水座301、第一水道303、出水座302、第二管道、第二水座402、第五管道、第五水座405、第二水道413、第六水座406、第六管道、第七水座407、直通水道601、第四水道的进水口501、第四水道503、第四水道的出水口502和第三水道414。最终从第九水座409排出,从而形成了第一水流通路,实现了对变频一体机的散热降温。
由于井下狭窄空间的作业需求,经常需要变换变频一体机以及变频一体机上的部件的位置。这样,可能会遮挡用于接入外部水源的第一水座,还可能会遮挡用于排水的第九水座。因此,此时需要将外部水源接入到变频一体机的另一侧的第三水座,并且需要将水从变频一体机的另一侧的第十水座排出,以便形成第二水流通路,从而实现水道转换。
具体地,将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从第一水流通路上拆卸。将所述第三水座403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变频器底座内部水道的进水座连接;将所述第三水座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将所述第四水座404的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变频器底座内部水道的出水座连接;将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散热子系统的第六水座406连接。将所述第五水座405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八水座408。将第一水座401、第二水座402、第七水座407和第九水座409堵塞。
在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外部水源的水依次经过第三水座、第三管道、进水座、第一水道、出水座、第四管道、第四水座、第五管道、第六水座、第二水道、第五水座、第六管道、第八水座、直通水道、第四水道的进水口、第四水道、第四水道的出水口和第三水道。最终从第十水座排出,从而形成了第二水流通路,实现了对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降温。同时实现了水道转换。更详细的第二水流通路的形成原理请参考前述关于第一水流通路的形成原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虽然本发明所实施的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和应用场景。任何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包括:
第一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变频器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包括第二水座和第四水座;
第二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进行散热;以及
第三散热子系统,其用于对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中间端盖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和第三散热子系统连接,使得在所述变频一体机内形成水流通路,以便对所述变频一体机进行散热,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两侧的第五、第六水座和分别布置于减速机腔体两侧的第七水座和第八水座,并且所述第七水座与所述第八水座之间通过直通水道连接,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七水座和所述第八水座之间的所述直通水道连通,
并且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五水座,所述第六水座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七水座,以便形成第一水流通路;或者
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六水座,所述第五水座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八水座,以便形成第二水流通路,从而实现水道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散热的第二水道和用于对所述减速器进行散热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中间端盖进行散热的第四水道,并且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的连接形成所述水流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道布置于变频器底座内部,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座、第三水座,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一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二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所述第二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
所述第三和第四水座布置于所述变频一体机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三水座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座连接,所述第三水座的另一端作为与外部水源的接口;所述第四水座的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座连接,所述第四水座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与第二散热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变频器底座为铁板,在所述铁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变频器的发热器件,在所述铁板的下表面凿挖有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形成所述变频器底座内部的第一水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水道布置于所述电动机腔体外表面,所述第三水道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散热子系统还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减速机腔体两侧的第十水座和第九水座,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六水座通过第二水道连通,所述第九和第十水座通过第三水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电动机腔体和减速机腔体为圆筒形,其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和减速机紧密贴合,并且在其外表面分别布置有连通的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水道和所述第三水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第四水道布置于所述中间端盖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四水道的一端连通;以及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还包括出水口,其与所述第四水道的另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中间端盖为圆环形,并且在所述中间端盖的侧面沿环绕所述中间端盖的方向,布置有环形的水槽,在所述水槽上密封有水槽盖板,以使得所述水槽和水槽盖板形成所述第四水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散热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道连通。
CN202011005613.6A 2020-09-22 2020-09-22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Active CN112202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613.6A CN11220234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613.6A CN11220234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345A CN112202345A (zh) 2021-01-08
CN112202345B true CN112202345B (zh) 2022-07-05

Family

ID=7401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5613.6A Active CN11220234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23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4520Y (zh) * 2008-05-23 2009-03-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变频减速一体机
CN201256510Y (zh) * 2008-08-06 2009-06-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水冷散热器
CN209545374U (zh) * 2019-05-13 2019-10-25 青岛中加特变频电机有限公司 水冷却连接装置和系统
CN110707874A (zh) * 2019-11-12 2020-01-17 日照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一体化小体积永磁智能驱动系统
CN111550528A (zh) * 2020-05-27 2020-08-18 重庆市江津区禾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内嵌两级行星减速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4520Y (zh) * 2008-05-23 2009-03-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变频减速一体机
CN201256510Y (zh) * 2008-08-06 2009-06-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水冷散热器
CN209545374U (zh) * 2019-05-13 2019-10-25 青岛中加特变频电机有限公司 水冷却连接装置和系统
CN110707874A (zh) * 2019-11-12 2020-01-17 日照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一体化小体积永磁智能驱动系统
CN111550528A (zh) * 2020-05-27 2020-08-18 重庆市江津区禾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内嵌两级行星减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345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5539B (zh) 一种整合式的液冷散热系统
US11638366B2 (en) Water-cooled radiator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fan
TW201832452A (zh) 電機冷卻結構、動力電機及電驅動系統
JP6042000B2 (ja) 駆動モジュール
WO2022021483A1 (zh)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WO2023004905A1 (zh) 变速一体机及其井场设备
CN110676973A (zh) 一种集成控制器壳体的新能源水冷电机壳体及水冷电机
CN111525736A (zh) 一种用于驱动泥浆泵的水冷变频一体机和泥浆循环系统
CN209560478U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
US20220037953A1 (en) Electrical drive system
CN112202345B (zh) 变频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JP2019170065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208539724U (zh) 电子水泵
CN111654162A (zh) 一种集成式水冷电机壳体结构
CN212811553U (zh) 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的装置和变频器的壳体
CN208534781U (zh) 电子水泵
CN110758279B (zh) 用于车辆的集成控制器和车辆
CN214674771U (zh) 一种变频调速一体机
WO2022021484A1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
CN216158238U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和电驱动总成
CN204271881U (zh) 变频器专用水冷散热器和变频器
CN210397220U (zh) 一种变频电泵
CN210789250U (zh)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电机内装式液体静压电主轴
CN114530305A (zh) 一种矿用变压器冷却散热系统
CN209305322U (zh) 一种电驱动动力总成及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ong Chenglin

Inventor after: Wang Dawei

Inventor after: Qi Weidong

Inventor after: Li Ming

Inventor after: Yang Xufeng

Inventor after: Sun Jiming

Inventor after: Xu Jie

Inventor after: Yu Zishi

Inventor before: Song Chenglin

Inventor before: Wang Da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Xufeng

Inventor before: Sun Jiming

Inventor before: Xu Jie

Inventor before: Yu Zish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