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0396B -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0396B
CN112200396B CN201910609935.2A CN201910609935A CN112200396B CN 112200396 B CN112200396 B CN 112200396B CN 201910609935 A CN201910609935 A CN 201910609935A CN 112200396 B CN112200396 B CN 112200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resource transfer
resources
group
target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99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0396A (zh
Inventor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99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0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0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0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该转移方法包括: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Description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团体成员需要首先从自身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向外实施资源转移,而团体采用定期分配的形式向团体成员的个人资源集合内补充资源,例如该周期往往为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等。这使得团体成员的个人资源集合内的资源数额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减变化,降低了个人资源集合抵御临时风险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包括:
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包括:
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包括:
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使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触发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使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执行单元,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使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
创建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分配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使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触发单元,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企业员工向餐厅付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付确认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餐厅向企业员工收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企业员工向餐厅付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餐厅向企业员工收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框图。
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框图。
图1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三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框图。
图1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四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三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为该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团体办公平台可以实现团体成员之间的通讯功能,还集成了很多团体办公场景下所需的功能,比如考勤功能、审批功能、任务功能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团体办公平台可以针对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进行维护,因而相对更加适合于实现团体内部的沟通和管理。例如,可以针对团体内的部分或所有成员快捷地实现统一的配置操作等。团体办公平台可以为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团体成员可以在手机、平板等移动化设备上运行相应的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以适应于移动化团体办公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可以为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上的已登录用户,通过更换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上登录的用户账号,可能导致本端用户发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需求表明本端用户存在将指定数额的资源转移至目标对象的需求,但尚未实施或完成资源转移操作。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出资源转移需求。
例如,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在检测到本端用户开启对应于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并获取该资源转移界面内被输入的上述指定数额时,可以判定存在上述的资源转移需求。其中,本端用户可以开启对应于目标对象的界面,并通过该界面内的资源转移功能入口,进入针对该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以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并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获知该目标对象和该指定数额。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通过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扫描目标对象提供的条形码或二维码,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自动开启目标对象所对应的资源转移界面,以供本端用户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并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获知该目标对象和该指定数额。或者,目标对象提供条形码或二维码时,该条形码或二维码包含由目标对象设定的上述指定数额,使得本端用户通过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扫描该条形码或二维码后,不仅可以在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上自动开启目标对象所对应的资源转移界面,而且该资源转移界面中已自动输入了上述的指定数额、无需本端用户输入。其中,如果团体办公平台集成了资源转移功能,那么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登录有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账号,而上述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目标对象对应的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向本端用户进行展示(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生成,或者由目标对象对应的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生成)。而如果团体办公平台未集成资源转移功能,需要由资源转移平台提供资源转移功能,那么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登录有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账号,而上述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向本端用户进行展示(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生成,或者由目标对象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生成)。
再例如,如果本端用户和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均支持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功能时,可以将两者的电子设备靠近或接触,即可通过NFC通信的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人脸采集,并基于人脸识别确定目标对象的信息。
又例如,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通过对本端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进行分析,譬如当语音指令指示了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时,可以判定存在上述的资源转移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的资源可以存在多种类型,比如网络带宽资源、数据处理资源、虚拟物品(如经验值、积分、信用值等)、实体物品对应的虚拟凭证、公益时(参与公益活动的累计时长)、权限(如签证办理权限、贵宾室使用权限、优先检票权限等)、资金等,只要能够实现线上转移操作,均可以适用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存在对应的账号,可以基于该账号向该目标对象转移资源。该目标对象可以为用户;或者该目标对象可以为机构,比如商店、餐厅、酒店、企业、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虽然采用团体办公平台,但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并不一定应用于办公场景。因此,本说明书中的“团体”可以包括办公场景下的企业、机关、社会团体等,也可以包括非办公场景下的情形,例如:班级、群组(如俱乐部群、家长群、班级群、会员群、商家群等)或其他具有统一标识的人员构成的群体(如某一学校同年级的所有学生、某一地域的所有用户、某一时间段内的所有在线用户等)。总之,基于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所有符合该条件的用户即可形成一个群体,以作为上述的“团体”,并使得该团体内的成员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步骤104,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存在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该个人资源集合包含本端用户持有的资源。本端用户可以随意处置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同时,当本端用户属于某一团体的团体成员时,本端用户还可以处置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存在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仅在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本端用户才能够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本端用户对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进行处置时,可能存在一定限制;例如,当本端用户需要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时,本端用户仅能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部分资源,这部分资源的数额不超出上述的指定数额,通常为该指定数额的预设比例,譬如75%或其他比例(预设比例或随机比例),当然并不排除100%的情况。
假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为a,该指定数额的取值可由本端用户或者目标对象进行设定。当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对应于预设比例75%时,该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75a、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25a。其中,除了预设比例75%之外,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可以存在预设最大值b;相应地,在上述示例中,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75a、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25a,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b、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a-b。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可以手动设定或调整补充资源集合、个人资源集合分别提供的资源数额。当然,尤其是对于补充资源集合所提供的资源所占比例或资源数额等,仍然可以存在预定义的比例或数额限制,譬如比例不大于80%或数额不超出预设数额等,那么本端用户可以在满足该比例或数额限制的前提下,实现上述的手动设定或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允许使用的用户,即针对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具有处置权限的团体用户;换言之,本端用户如果不属于允许使用的用户,就无法处置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即允许针对上述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执行资源转移操作的时刻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是否允许执行。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限制了上述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被允许转移的对象范围,从而对本端用户向外实施资源转移时的目标对象进行限制,避免本端用户与目标用户合作套取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团体可以存在对应的团体资源集合。可以将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转移至补充资源集合,使得补充资源集合包含上述资源且独立于团体资源集合;或者,补充资源集合可以为空集,该补充资源集合与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建立关联,使得团体用户可以基于该补充资源集合而对团体资源集合中的对应资源进行处置。
在一实施例中,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可以被限制为本端用户,即仅本端用户能够对该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类似地,如果需要针对团体内的多个团体成员分配补充资源时,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团体成员分配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而每一补充资源集合仅能够被对应的团体成员进行处置。或者,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本端用户和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换言之,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共享同一补充资源集合,这里的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属于同一部门、处理同一个项目、获得同一个奖项或者存在其他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为不存在关联关系的随机多个团体成员。
步骤106,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当团体办公平台集成了资源转移功能时,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存在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从而通过该资源转移组件完成上述的资源转移操作。例如,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基于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向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发起资源转移请求,而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可以基于该资源转移请求实施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目标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持有的资源增加该指定数额、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共减少该指定数额。
在一实施例中,当团体办公平台未集成资源转移功能时,可由资源转移平台实现资源转移功能。那么,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资源转移操作。例如,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可以向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发起资源转移请求,而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基于该资源转移请求实施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目标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持有的资源增加该指定数额、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共减少该指定数额。其中,团体办公平台可以同时与多个资源转移平台打通,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向本端用户展示平台选择界面,由本端用户选取某一资源转移平台,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唤起被选取的资源转移平台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完成资源转移操作。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预先定义了默认资源转移平台,使得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自动唤起该默认资源转移平台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完成资源转移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向团体成员分配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使得团体成员向目标对象转移资源时,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该补充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从而减少或避免消耗其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使得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数额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以获得相对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可以实现为该服务器上运行的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上运行有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上登录有目标对象对应的账号,使得目标对象可以通过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向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发起上述的资源转移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可以在上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上开启对应于特定用户的界面,并通过该界面内的资源转移功能入口,进入针对该特定用户的资源转移界面,以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以使得上述的资源转移请求可以包含该特定用户的信息和该指定数额。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可以通过上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扫描特定用户提供的条形码或二维码,以发起针对该特定用户的资源转移请求。其中,目标对象可以在扫描特定用户提供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后,使得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自动开启该特定用户对应的资源转移界面,然后在该资源转移界面中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并据此发起上述的资源转移请求。或者,目标对象可以预先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然后扫描特定用户提供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即可直接发起上述的资源转移请求。其中,特定用户在资源转移平台和团体办公平台上分别存在对应的用户账号,且用户账号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在该特定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而上述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提供(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生成,或者由该特定用户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生成),或者该特定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上述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提供(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生成,或者由该特定用户对应的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生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特定用户和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均支持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功能时,可以将两者的电子设备靠近或接触,即可通过NFC通信的方式获取特定用户的信息,从而向该特定用户收取指定数额的资源。或者,目标对象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特定用户进行人脸采集,并基于人脸识别确定特定用户的信息,从而向该特定用户收取指定数额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可以通过对语音指令进行分析,譬如当语音指令指示了向特定用户收取指定数额的资源时,可以发起上述的资源转移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的资源可以存在多种类型,比如网络带宽资源、数据处理资源、虚拟物品(如经验值、积分、信用值等)、实体物品对应的虚拟凭证、公益时(参与公益活动的累计时长)、权限(如签证办理权限、贵宾室使用权限、优先检票权限等)、资金等,只要能够实现线上转移操作,均可以适用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存在对应的账号,可以基于该账号向该目标对象转移资源。该目标对象可以为用户;或者该目标对象可以为机构,比如商店、餐厅、酒店、企业、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虽然采用团体办公平台,但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并不一定应用于办公场景。因此,本说明书中的“团体”可以包括办公场景下的企业、机关、社会团体等,也可以包括非办公场景下的情形,例如:班级、群组(如俱乐部群、家长群、班级群、会员群、商家群等)或其他具有统一标识的人员构成的群体(如某一学校同年级的所有学生、某一地域的所有用户、某一时间段内的所有在线用户等)。总之,基于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所有符合该条件的用户即可形成一个群体,以作为上述的“团体”,并使得该团体内的成员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步骤204,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允许使用的用户,即针对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具有处置权限的团体用户;换言之,特定用户如果不属于允许使用的用户,就无法处置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即允许针对上述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执行资源转移操作的时刻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是否允许执行。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限制了上述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被允许转移的对象范围,从而对特定用户向外实施资源转移时的目标对象进行限制,避免特定用户与目标用户合作套取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与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互。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从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获取上述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以判断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或者,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向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发起询问,并且可以提供用于判断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的信息(比如特定用户的账号、资源转移请求对应的时间戳、目标对象的账号等),使得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可以判断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并接收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返回的判断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特定用户存在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该个人资源集合包含特定用户持有的资源。特定用户可以随意处置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同时,当特定用户属于某一团体的团体成员时,特定用户还可以处置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存在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仅在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特定用户才能够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特定用户对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进行处置时,可能存在一定限制;例如,当特定用户需要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时,特定用户仅能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部分资源,这部分资源的数额不超出上述的指定数额,通常为该指定数额的预设比例,譬如75%或其他比例(预设比例或随机比例),当然并不排除100%的情况。
假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为a,该指定数额的取值可由特定用户或者目标对象进行设定。当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对应于预设比例75%时,该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75a、由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25a。其中,除了预设比例75%之外,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可以存在预设最大值b;相应地,在上述示例中,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75a、由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25a,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b、由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a-b。
在一实施例中,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可以预先定义一规则,该规则用于确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中分别由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比如上述方案中定义了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在该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占比为75%且资源数额不超过b,或者可以采用其他规则。那么,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从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处获得上述规则,并由该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据此确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中分别由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或者,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向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发起询问,使得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中分别由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而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获得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返回的询问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向特定用户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发起询问,以由该特定用户设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中分别由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比如分别来自这两个集合的资源数额之比或者资源数额的取值等。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在确定出上述的指定数额中分别由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后,可以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特定用户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而该特定用户可以手动调整补充资源集合、个人资源集合分别提供的资源数额。当然,尤其是对于补充资源集合所提供的资源所占比例或资源数额等,仍然可以存在预定义的比例或数额限制,譬如比例不大于80%或数额不超出预设数额等,那么特定用户可以在满足该比例或数额限制的前提下,实现上述的手动设定或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团体可以存在对应的团体资源集合。可以将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转移至补充资源集合,使得补充资源集合包含上述资源且独立于团体资源集合;或者,补充资源集合可以为空集,该补充资源集合与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建立关联,使得团体用户可以基于该补充资源集合而对团体资源集合中的对应资源进行处置。
在一实施例中,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可以被限制为特定用户,即仅特定用户能够对该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类似地,如果需要针对团体内的多个团体成员分配补充资源时,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团体成员分配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而每一补充资源集合仅能够被对应的团体成员进行处置。或者,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特定用户和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换言之,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共享同一补充资源集合,这里的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属于同一部门、处理同一个项目、获得同一个奖项或者存在其他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为不存在关联关系的随机多个团体成员。
步骤206,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向团体成员(如上述的特定用户)分配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使得团体成员向目标对象转移资源时,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该补充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从而减少或避免消耗其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使得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数额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以获得相对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可以实现为该服务器上运行的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用户为团体内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该管理用户譬如可以为团体内的财务人员、行政人员或管理员等。该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提交上述的资源分配请求;或者,该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至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的后台,以提交上述的资源分配请求。通过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使得管理用户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资源分配,并且有效管理团体成员对所分配资源的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资源补充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允许使用的用户,即针对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具有处置权限的团体用户,比如上述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换言之,如果不属于允许使用的用户,就无法处置相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即允许针对相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执行资源转移操作的时刻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是否允许执行。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限制了上述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被允许转移的对象范围,从而对团体用户向外实施资源转移时的目标对象进行限制,避免该团体用户与目标用户合作套取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的资源可以存在多种类型,比如网络带宽资源、数据处理资源、虚拟物品(如经验值、积分、信用值等)、实体物品对应的虚拟凭证、公益时(参与公益活动的累计时长)、权限(如签证办理权限、贵宾室使用权限、优先检票权限等)、资金等,只要能够实现线上转移操作,均可以适用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虽然采用团体办公平台,但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并不一定应用于办公场景。因此,本说明书中的“团体”可以包括办公场景下的企业、机关、社会团体等,也可以包括非办公场景下的情形,例如:班级、群组(如俱乐部群、家长群、班级群、会员群、商家群等)或其他具有统一标识的人员构成的群体(如某一学校同年级的所有学生、某一地域的所有用户、某一时间段内的所有在线用户等)。总之,基于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所有符合该条件的用户即可形成一个群体,以作为上述的“团体”,并使得该团体内的成员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步骤304,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团体可以存在对应的团体资源集合。可以将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转移至补充资源集合,使得补充资源集合包含上述资源且独立于团体资源集合;或者,补充资源集合可以为空集,该补充资源集合与团体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建立关联,使得团体用户可以基于该补充资源集合而对团体资源集合中的对应资源进行处置。
步骤306,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可以被分配至一个团体成员,即仅该团体成员能够对该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类似地,如果需要针对团体内的多个团体成员分配补充资源时,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团体成员分配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而每一补充资源集合仅能够被对应的团体成员进行处置。或者,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多个团体成员共享;换言之,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共享同一补充资源集合,这里的多个团体成员可以属于同一部门、处理同一个项目、获得同一个奖项或者存在其他关联关系,或者也可以为不存在关联关系的随机多个团体成员。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向团体成员分配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使得团体成员向目标对象转移资源时,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该补充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从而减少或避免消耗其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使得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数额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以获得相对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41、网络42(有线或无线网络)、团体成员侧的电子设备43(比如手机431等)、目标对象侧的电子设备44(比如手机441等)、资源转移平台服务器45。
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4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4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类似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器45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资源转移平台服务器45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41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服务器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而资源转移平台服务器45可以运行资源转移平台的服务器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
除了手机431之外,团体成员侧的电子设备43还可以包括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在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43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同时,电子设备43可以运行资源转移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其中,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用于与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进行交互;同时,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可以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使得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与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相配合而实现资源转移操作。
类似地,除了手机441之外,目标对象侧的电子设备44还可以包括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收银台等。在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44可以运行资源转移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向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发起资源转移请求,触发资源转移操作的实施。
下面以付款场景为例,结合图5对本说明书的资源转移方案进行描述。假定用户Ua为企业C的员工,该用户Ua使用的手机上运行有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支付应用Z,该用户Ua在餐厅R就餐后,需要向该餐厅R支付餐费,该餐费支付过程即为付款场景下的资源转移过程,并基于该过程实现企业向员工补贴餐费。类似地,在其他场景下,还可以实现由企业向员工的交通费用补贴、差旅费用补贴、采购补贴、通讯费用补贴、数据流量费用补贴等;实际上,凡是企业员工需要向外支付费用的情况,都可以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实现企业补贴,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均以餐费补贴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企业员工向餐厅付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如图5所示,付款过程中涉及到应用T服务端(即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的服务端)、应用T客户端(即用户Ua在手机上运行的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的客户端)、应用Z客户端1(即用户Ua在手机上运行的支付应用Z的客户端)与应用Z服务端(即支付应用Z的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Ua通过应用T客户端扫描餐厅R提供的支付二维码。
在一实施例中,餐厅R所使用的手机、手持收银设备或收银台可以运行有支付应用Z的客户端,如应用Z客户端2,该应用Z客户端2可以生成上述的支付二维码,使得应用T客户端扫描该支付二维码后,可以自动进入针对餐厅R的支付金额输入界面,以由用户Ua输入希望向餐厅R支付的金额。当然,支付二维码并不一定需要由上述的应用Z客户端2临时生成,譬如餐厅R可以预先生成该支付二维码并打印出来,而应用T客户端可以扫描该打印的支付二维码;或者,应用Z对应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协助生成餐厅R的支付二维码,并且可以将该支付二维码制作成贴纸或其他形式后,由餐厅R提供至用户Ua进行扫描。
步骤502,应用T客户端向应用T服务端询问条件满足情况,并接收返回的条件判断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在应用T客户端进入支付金额输入界面后,即可确定用户Ua存在向餐厅R支付餐费的需求,从而向应用T服务端询问条件满足情况,由应用T服务端确定餐补条件(对应于前述的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其中,应用T客户端发起的询问请求应当包含用户Ua的信息、餐厅R的信息、当前时刻等信息,以供应用T服务端进行判断。当然,如果餐补条件与餐费数额相关,那么应用T客户端应当在用户Ua输入支付金额后,在询问请求中包含该支付金额的数值,以供应用T服务端进行判断。在一些情况下,餐补条件可能是保密的,那么应用T客户端应当在用户Ua输入支付金额后,将上述用户Ua的信息、餐厅R的信息、当前时刻、支付金额等所有信息都提供至应用T服务端,即便部分信息可能是没用的。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可以获知餐补条件,并判断餐补条件是否被满足。餐补条件可由企业C的管理用户预先设定,比如该管理用户可以为用户Ub。用户Ub可以预先向用户Ua以及企业C的其他员工发放餐补,以及针对餐补进行花费的条件,即上述的餐补条件;其中,餐补条件可以包括:请求人为预设用户、餐厅为预设餐厅、请求时刻为预设就餐时刻等,可由用户Ub根据企业C的内部规定进行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可以将餐补条件推送至应用T客户端,以由应用T客户端自行判断。当然,如前所述,一些情况下餐补条件可能是保密的;同时,还可能基于其他原因,使得由应用T服务端判断餐补条件是否被满足是相对更优的选择。
步骤503,应用T客户端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唤起应用Z客户端1。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客户端在收到的条件判断结果表明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可以唤起应用Z客户端1,由应用Z客户端1执行后续的支付流程。其中,应用Z客户端1可以向用户Ua展示支付确认界面,譬如该支付确认界面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界面600,该界面600中示出了:订单金额为17.00元、企业餐补为13.00元,以及用户Ua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为4.00元。
其中,用户Ua需要支付的餐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餐补部分与实际支付部分之间可以满足一预设比例,这一预设比例譬如可由上述的用户Ub按照企业规定进行设定。那么,应用T服务端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可以基于该预设比例生成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后,将该费用数额返回至应用T客户端,而应用T客户端在唤起应用Z客户端1时,可以将该费用数额告知应用Z客户端1,从而展示在支付确认界面中,并且后续将据此生成支付请求。或者,应用T客户端可以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自行根据上述的预设比例确定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而无需应用T服务端进行告知。
基于展示的支付确认界面,使得用户Ua可以对订单金额(即需要支付的餐费)、企业餐补、实际支付金额等进行查看。如果确认无误,用户Ua可以通过指纹验证或输入密码等方式完成身份验证,以转入后续流程。如果用户Ua认为存在问题,可以离开支付确认界面并终止支付。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Ua可以手动调整企业餐补所占的比例或数额,比如降低企业餐补的比例或数额,或者提升企业餐补的比例或数额;换言之,前述的预设比例可以为默认或推荐值,并非强制采用的数值。当然,可以存在一定的调整上限,比如限定企业餐补所占的比例不超出预设比例阈值,或者企业餐补的金额不超出预设金额等。
步骤504,在确定用户Ua完成身份验证后,应用Z客户端1向应用Z服务端发起支付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付请求中包含用户Ua对应的账号信息、餐厅R对应的账号信息、从用户Ua对应的餐补账户支付的金额(如上述的13.00元)、从用户Ua的个人账户所支付的金额(如上述的4.00元),以及其他在支付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步骤505,应用Z服务端执行支付操作,并向应用Z客户端1返回支付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还根据餐厅R对应的账号信息,向该餐厅R对应的应用Z客户端2发送支付结果。
步骤506,应用T客户端接收应用Z客户端1返回的支付结果,并展示支付结果界面。
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用户Ua可以通过扫码方式向餐厅R支付餐费,并且在支付过程中可以使用企业C提供的餐补。那么,对于企业C而言,可以快捷地向各个员工发放餐补,并通过餐补条件有效地控制餐补的使用、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而诸如用户Ua等各个员工也可以便捷地使用餐补。
除了由用户Ua扫描餐厅R提供的支付二维码之外,还可以由餐厅R扫描用户Ua提供的支付二维码,以完成支付过程。例如,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餐厅向企业员工收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如图7所示,收款过程中涉及到应用T服务端、应用T客户端或应用Z客户端1、应用Z客户端2与应用Z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应用Z客户端2设置收款金额。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客户端2可以运行于餐厅R内员工使用的电子设备上,比如手机或专用的收款终端等。该员工可以在应用Z客户端2的展示界面上输入希望收取的餐费,即上述的收款金额。
步骤702,应用Z客户端2对应用T客户端或应用Z客户端1上展示的支付二维码进行扫描。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Ua的手机上运行有应用T客户端或应用Z客户端1。用户Ua可以预先将自身在应用T和应用Z的账号进行关联或绑定,使得无论在应用T客户端或者应用Z客户端1上均可以展示出支付二维码,并且可以实现支持企业餐补的支付操作。例如,当用户Ua开启应用T客户端时,该应用T客户端可以通过调取应用Z客户端1,获得应用Z客户端1生成(尤其是离线二维码)或从应用Z服务端获得的支付二维码;或者,应用T客户端可以直接向应用Z服务端请求获得支付二维码,或者由应用T客户端自行生成支付二维码(尤其是离线二维码)。
步骤703,应用Z客户端2向应用Z服务器发起支付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付请求中包含用户Ua的账号信息、餐厅R的账号信息、餐厅R希望从用户Ua处收取的金额,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可以识别用户Ua的账号信息是否与应用T相关,即是否存在使用企业餐补的可能性;如果不存在,可以直接转入步骤705,如果存在,则转入步骤704。例如,当用户Ua将自身在应用T和应用Z的账号进行关联或绑定后,应用Z服务端可以获取并维护相关信息,并据此实施上述的识别操作,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使用企业餐补的可能性。
步骤704,应用Z服务端向应用T服务端询问条件满足情况,并接收应用T服务端返回的条件判断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通过向应用T服务端询问条件满足情况,以确定餐补条件是否被满足;如果被满足,那么支付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餐补,否则将全额由用户Ua进行支付。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发起的询问请求应当包含用户Ua的信息、餐厅R的信息、当前时刻、支付金额等信息,以供应用T服务端进行判断。在其他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也可以将餐补条件提供至应用Z服务端,以由应用Z服务端判断餐补条件是否被满足;当然,在一些情况下,餐补条件可能是保密的,那么应用T客户端应当避免泄露餐补条件。
以应用T服务端判断餐补条件是否被满足为例。餐补条件可由企业C的管理用户预先设定,比如该管理用户可以为用户Ub。用户Ub可以预先向用户Ua以及企业C的其他员工发放餐补,以及针对餐补进行花费的条件,即上述的餐补条件;其中,餐补条件可以包括:请求人为预设用户、餐厅为预设餐厅、请求时刻为预设就餐时刻等,可由用户Ub根据企业C的内部规定进行设定。
步骤705,应用Z服务端执行支付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在收到的条件判断结果表明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可以执行支付操作。其中,用户Ua需要支付的餐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餐补部分与实际支付部分之间可以满足一预设比例,这一预设比例譬如可由上述的用户Ub按照企业规定进行设定。那么,应用T服务端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可以基于该预设比例生成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后,将该费用数额返回至应用Z服务端,而应用Z服务端将据此执行支付操作。或者,应用T服务端可以将上述的预设比例告知应用Z服务端,使得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应用Z服务端可以自行根据上述的预设比例确定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而无需应用T服务端进行告知。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Z服务端在完成支付操作后可以向应用Z客户端1、应用Z客户端2返回支付结果。其中,当最初的支付二维码由应用T客户端进行展示时,应用Z客户端1可以将支付结果提供至应用T客户端,使得应用T客户端可以向用户Ua展示该支付结果。或者,应用Z服务端可以向应用T服务端返回支付结果,并由应用T服务端发送至应用T客户端。
步骤706,应用T客户端或应用Z客户端展示支付结果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客户端或应用Z客户端通过前述方式获得支付结果,并在支付结果界面中予以展示。
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餐厅R可以通过扫描用户Ua提供的支付二维码,收取相应的餐费,并且在收款过程中可以使用企业C提供的餐补。那么,对于企业C而言,可以快捷地向各个员工发放餐补,并通过餐补条件有效地控制餐补的使用、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而诸如用户Ua等各个员工也可以便捷地使用餐补。
除了上述如图4所示的架构之外,本说明书的资源管理系统还可以采用其他架构。例如,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81、网络82(有线或无线网络)、团体成员侧的电子设备83(比如手机831等)、目标对象侧的电子设备84(比如手机841等)。
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8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8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81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服务器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其中,团体办公平台集成了资源转移功能,使得团体办公平台服务器81可以与下述的电子设备83-84等进行配合,以实现资源转移功能。
除了手机831之外,团体成员侧的电子设备83还可以包括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在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83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
类似地,除了手机841之外,目标对象侧的电子设备84还可以包括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收银台等。在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84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实现为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
下面仍以前述的付款场景为例,结合图9-10对本说明书的资源转移方案进行描述。如前所述,用户Ua为企业C的员工,该用户Ua使用的手机上运行有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对应于应用T客户端1,该用户Ua在餐厅R就餐后,需要向该餐厅R支付餐费,该餐厅R内员工使用的电子设备上运行有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对应于应用T客户端2,该餐费支付过程即为付款场景下的资源转移过程。
例如,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企业员工向餐厅付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如图9所示,付款过程中涉及到应用T服务端和应用T客户端1(即用户Ua在手机上运行的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的客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用户Ua通过应用T客户端1扫描餐厅R提供的支付二维码。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901类似于图5所示的步骤501;存在差异之处在于:餐厅R所使用的手机、手持收银设备或收银台运行了应用T客户端2,并由该应用T客户端2生成上述的支付二维码,使得应用T客户端1扫描该支付二维码后,可以自动进入针对餐厅R的支付金额输入界面,以由用户Ua输入希望向餐厅R支付的金额。当然,支付二维码并不一定需要由上述的应用T客户端2临时生成,譬如餐厅R可以预先生成该支付二维码并打印出来,而应用T客户端可以扫描该打印的支付二维码;或者,应用T对应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协助生成餐厅R的支付二维码,并且可以将该支付二维码制作成贴纸或其他形式后,由餐厅R提供至用户Ua进行扫描。
步骤902,应用T客户端1向应用T服务端询问条件满足情况,并接收返回的条件判断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902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步骤502。
步骤903,应用T客户端1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展示支付确认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客户端1展示的支付确认界面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界面600,该界面600中示出了:订单金额为17.00元、企业餐补为13.00元,以及用户Ua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为4.00元。
如前所述,用户Ua需要支付的餐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餐补部分与实际支付部分之间可以满足一预设比例,这一预设比例譬如可由上述的用户Ub按照企业规定进行设定。那么,应用T服务端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可以基于该预设比例生成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后,将该费用数额返回至应用T客户端1,由应用T客户端1展示在支付确认界面中,并且后续将据此生成支付请求。或者,应用T客户端1可以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自行根据上述的预设比例确定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而无需应用T服务端进行告知。
基于展示的支付确认界面,使得用户Ua可以对订单金额(即需要支付的餐费)、企业餐补、实际支付金额等进行查看。如果确认无误,用户Ua可以通过指纹验证或输入密码等方式完成身份验证,以转入后续流程。如果用户Ua认为存在问题,可以离开支付确认界面并终止支付。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Ua可以手动调整企业餐补所占的比例或数额,比如降低企业餐补的比例或数额,或者提升企业餐补的比例或数额;换言之,前述的预设比例可以为默认或推荐值,并非强制采用的数值。当然,可以存在一定的调整上限,比如限定企业餐补所占的比例不超出预设比例阈值,或者企业餐补的金额不超出预设金额等。
步骤904,在确定用户Ua完成身份验证后,应用T客户端1向应用T服务端发起支付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付请求中包含用户Ua对应的账号信息、餐厅R对应的账号信息、从用户Ua对应的餐补账户支付的金额(如上述的13.00元)、从用户Ua的个人账户所支付的金额(如上述的4.00元),以及其他在支付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步骤905,应用T服务端执行支付操作,并向应用T客户端1返回支付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还根据餐厅R对应的账号信息,向该餐厅R对应的应用T客户端2发送支付结果。
步骤906,应用T客户端1接收应用T服务端返回的支付结果,并展示支付结果界面。
基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用户Ua可以通过扫码方式向餐厅R支付餐费,并且在支付过程中可以使用企业C提供的餐补。那么,对于企业C而言,可以快捷地向各个员工发放餐补,并通过餐补条件有效地控制餐补的使用、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而诸如用户Ua等各个员工也可以便捷地使用餐补。
除了由用户Ua扫描餐厅R提供的支付二维码之外,还可以由餐厅R扫描用户Ua提供的支付二维码,以完成支付过程。例如,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餐厅向企业员工收款过程的交易示意图。如图10所示,收款过程中涉及到应用T服务端、应用T客户端1与应用T客户端2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应用T客户端2设置收款金额。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客户端2可以运行于餐厅R内员工使用的电子设备上,比如手机或专用的收款终端等。该员工可以在应用T客户端2的展示界面上输入希望收取的餐费,即上述的收款金额。
步骤1002,应用T客户端2对应用T客户端1上展示的支付二维码进行扫描。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Ua的手机上运行有应用T客户端1。应用T客户端1可以向应用T服务端请求获得支付二维码,或者由应用T客户端1自行生成支付二维码(尤其是离线二维码)。
步骤1003,应用T客户端2向应用T服务器发起支付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付请求中包含用户Ua的账号信息、餐厅R的账号信息、餐厅R希望从用户Ua处收取的金额,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步骤1004,应用T服务端确定条件满足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餐补条件被满足,那么支付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餐补,否则将全额由用户Ua进行支付。餐补条件可由企业C的管理用户预先设定,比如该管理用户可以为用户Ub。用户Ub可以预先向用户Ua以及企业C的其他员工发放餐补,以及针对餐补进行花费的条件,即上述的餐补条件;其中,餐补条件可以包括:请求人为预设用户、餐厅为预设餐厅、请求时刻为预设就餐时刻等,可由用户Ub根据企业C的内部规定进行设定。
步骤1005,应用T服务端执行支付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在条件判断结果表明餐补条件被满足时,可以执行支付操作。其中,用户Ua需要支付的餐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餐补部分与实际支付部分之间可以满足一预设比例,这一预设比例譬如可由上述的用户Ub按照企业规定进行设定。那么,应用T服务端在确定餐补条件被满足后,可以基于该预设比例生成分别属于餐补部分和实际支付部分的费用数额后,据此执行支付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T服务端在完成支付操作后可以向应用T客户端1、应用T客户端2返回支付结果。
步骤1006a,应用T客户端1展示支付结果界面。
步骤1006b,应用T客户端2展示支付结果界面。
基于图10所示的实施例,餐厅R可以通过扫描用户Ua提供的支付二维码,收取相应的餐费,并且在收款过程中可以使用企业C提供的餐补。那么,对于企业C而言,可以快捷地向各个员工发放餐补,并通过餐补条件有效地控制餐补的使用、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而诸如用户Ua等各个员工也可以便捷地使用餐补。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1,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102、内部总线1104、网络接口1106、内存11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1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1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1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1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资源转移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2,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资源转移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单元1201,使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1202,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触发单元1203,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1201具体用于:
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开启对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并获取所述资源转移界面内被输入的所述指定数额。
可选的,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限制为所述本端用户;或者,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所述本端用户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
可选的,触发单元1203具体用于:
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通过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或,
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所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
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3,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302、内部总线1304、网络接口1306、内存13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3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3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3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3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资源转移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4,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资源转移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401,使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1402,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执行单元1403,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限制为所述本端用户;或者,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所述本端用户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
可选的,还包括:
判断单元1404,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判断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其中,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由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所提供;或,
询问单元1405,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向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发起询问,以确定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
图1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5,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502、内部总线1504、网络接口1506、内存15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5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5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5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5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资源分配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6,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资源分配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601,使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
创建单元1602,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分配单元1603,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图1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7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为该电子设备上运行的通讯应用客户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702,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可以为通讯应用客户端上的已登录用户,通过更换通讯应用客户端上登录的用户账号,可能导致本端用户发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需求表明本端用户存在将指定数额的资源转移至目标对象的需求,但尚未实施或完成资源转移操作。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出资源转移需求。
例如,通讯应用客户端在检测到本端用户开启对应于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并获取该资源转移界面内被输入的上述指定数额时,可以判定存在上述的资源转移需求。其中,本端用户可以开启对应于目标对象的界面,并通过该界面内的资源转移功能入口,进入针对该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以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并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获知该目标对象和该指定数额。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通过通讯应用客户端扫描目标对象提供的条形码或二维码,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自动开启目标对象所对应的资源转移界面,以供本端用户输入上述的指定数额,并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获知该目标对象和该指定数额。或者,目标对象提供条形码或二维码时,该条形码或二维码包含由目标对象设定的上述指定数额,使得本端用户通过通讯应用客户端扫描该条形码或二维码后,不仅可以在通讯应用客户端上自动开启目标对象所对应的资源转移界面,而且该资源转移界面中已自动输入了上述的指定数额、无需本端用户输入。其中,如果通讯应用集成了资源转移功能,那么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通讯应用客户端、登录有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账号,而上述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目标对象对应的通讯应用客户端向本端用户进行展示(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通讯应用服务端生成,或者由目标对象对应的通讯应用客户端生成)。而如果通讯应用未集成资源转移功能,需要由资源转移平台提供资源转移功能,那么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有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登录有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账号,而上述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向本端用户进行展示(条形码或二维码可由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生成,或者由目标对象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生成)。
再例如,如果本端用户和目标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均支持NFC功能时,可以将两者的电子设备靠近或接触,即可通过NFC通信的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人脸采集,并基于人脸识别确定目标对象的信息。
又例如,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通过对本端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进行分析,譬如当语音指令指示了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时,可以判定存在上述的资源转移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的资源可以存在多种类型,比如网络带宽资源、数据处理资源、虚拟物品(如经验值、积分、信用值等)、实体物品对应的虚拟凭证、公益时(参与公益活动的累计时长)、权限(如签证办理权限、贵宾室使用权限、优先检票权限等)、资金等,只要能够实现线上转移操作,均可以适用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存在对应的账号,可以基于该账号向该目标对象转移资源。该目标对象可以为用户;或者该目标对象可以为机构,比如商店、餐厅、酒店、企业、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的“群组”可以包括各种场景下的群组,比如俱乐部群、家长群、班级群、会员群、商家群等,均可使得群组内的成员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步骤1704,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存在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该个人资源集合包含本端用户持有的资源。本端用户可以随意处置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同时,当本端用户属于某一群组的群组成员时,本端用户还可以处置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存在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仅在该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本端用户才能够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本端用户对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进行处置时,可能存在一定限制;例如,当本端用户需要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时,本端用户仅能处置补充资源集合中的部分资源,这部分资源的数额不超出上述的指定数额,通常为该指定数额的预设比例,譬如75%或其他比例(预设比例或随机比例),当然并不排除100%的情况。
假定上述的指定数额为a,该指定数额的取值可由本端用户或者目标对象进行设定。当补充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对应于预设比例75%时,该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75a、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0.25a。其中,除了预设比例75%之外,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可以存在预设最大值b;相应地,在上述示例中,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75a、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仍为0.25a,如果0.75a>b,则指定数额a的资源中由补充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b、由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资源数额为a-b。
在一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可以手动设定或调整补充资源集合、个人资源集合分别提供的资源数额。当然,尤其是对于补充资源集合所提供的资源所占比例或资源数额等,仍然可以存在预定义的比例或数额限制,譬如比例不大于80%或数额不超出预设数额等,那么本端用户可以在满足该比例或数额限制的前提下,实现上述的手动设定或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允许使用的用户,即针对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具有处置权限的群组用户;换言之,本端用户如果不属于允许使用的用户,就无法处置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即允许针对上述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执行资源转移操作的时刻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是否允许执行。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限制了上述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被允许转移的对象范围,从而对本端用户向外实施资源转移时的目标对象进行限制,避免本端用户与目标用户合作套取补充资源集合内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群组可以存在对应的群组资源集合。可以将群组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转移至补充资源集合,使得补充资源集合包含上述资源且独立于群组资源集合;或者,补充资源集合可以为空集,该补充资源集合与群组资源集合内的部分资源建立关联,使得群组用户可以基于该补充资源集合而对群组资源集合中的对应资源进行处置。
在一实施例中,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可以被限制为本端用户,即仅本端用户能够对该补充资源集合进行处置;类似地,如果需要针对群组内的多个群组成员分配补充资源时,可以分别针对每个群组成员分配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而每一补充资源集合仅能够被对应的群组成员进行处置。或者,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本端用户和群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群组成员共享;换言之,多个群组成员可以共享同一补充资源集合,这里的多个群组成员可以由群主或管理员进行设定,或者默认为群组内的所有成员。
步骤1706,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当通讯应用集成了资源转移功能时,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存在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从而通过该资源转移组件完成上述的资源转移操作。例如,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基于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向通讯应用服务端发起资源转移请求,而通讯应用服务端可以基于该资源转移请求实施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目标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持有的资源增加该指定数额、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共减少该指定数额。
在一实施例中,当通讯应用未集成资源转移功能时,可由资源转移平台实现资源转移功能。那么,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该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资源转移操作。例如,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可以向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发起资源转移请求,而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可以基于该资源转移请求实施相应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目标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持有的资源增加该指定数额、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和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共减少该指定数额。其中,通讯应用可以同时与多个资源转移平台打通,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向本端用户展示平台选择界面,由本端用户选取某一资源转移平台,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唤起被选取的资源转移平台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完成资源转移操作。或者,本端用户可以预先定义了默认资源转移平台,使得通讯应用客户端可以自动唤起该默认资源转移平台对应的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完成资源转移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向群组成员分配上述的补充资源集合,使得群组成员向目标对象转移资源时,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该补充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从而减少或避免消耗其个人资源集合中的资源,使得个人资源集合所含的资源数额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以获得相对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图1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8,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802、内部总线1804、网络接口1806、内存18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8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8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8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8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资源转移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9,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资源转移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单元1901,使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1902,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触发单元1903,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1901具体用于:
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开启对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并获取所述资源转移界面内被输入的所述指定数额。
可选的,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限制为所述本端用户;或者,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所述本端用户和所述群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群组成员共享。
可选的,所述触发单元1903具体用于:
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通过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或,
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所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包括: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开启对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资源转移界面,并获取所述资源转移界面内被输入的所述指定数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限制为所述本端用户;或者,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所述本端用户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包括: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通过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或,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所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
5.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限制为本端用户;或者,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被所述本端用户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其他团体成员共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判断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其中,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由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所提供;或,
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向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发起询问,以确定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是否被满足。
8.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所述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9.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
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包括:
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通过内置的资源转移组件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或,
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唤起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以由所述资源转移平台客户端完成所述资源转移操作。
11.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使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触发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12.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使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接收到目标对象发起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指示由特定用户向所述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特定用户所属团体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团体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特定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执行单元,使所述资源转移平台服务端执行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13.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使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收到团体的管理用户提交的资源分配请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了预设数额、资源补充条件和所述团体内的至少一个团体成员,所述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创建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创建补充资源集合,所述补充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预设数额的资源;
分配单元,使所述团体办公平台服务端将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使用权限分配至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使所述至少一个团体成员在所述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通过所述使用权限转出所述补充资源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资源。
14.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使通讯应用客户端检测到资源转移需求,所述资源转移需求指示由本端用户向目标对象转移指定数额的资源;
确定单元,当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群组对应的预设资源补充条件被满足时,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确定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中分别由所述群组对应的补充资源集合和所述本端用户对应的个人资源集合转移的部分,所述预设资源补充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使用的用户、允许使用的时间段、允许使用的目标对象;
触发单元,使所述通讯应用客户端触发对应于所述资源转移需求的资源转移操作,使所述指定数额的资源被转移至所述目标对象。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09935.2A 2019-07-08 2019-07-08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Active CN112200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9935.2A CN112200396B (zh) 2019-07-08 2019-07-08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9935.2A CN112200396B (zh) 2019-07-08 2019-07-08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0396A CN112200396A (zh) 2021-01-08
CN112200396B true CN112200396B (zh) 2024-02-09

Family

ID=74004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9935.2A Active CN112200396B (zh) 2019-07-08 2019-07-08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0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5272A (zh) * 2022-02-28 2022-05-31 上海明胜品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137A (zh) * 2014-01-09 2015-07-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6067111A (zh) * 2016-06-17 2016-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08035A1 (zh) * 2016-12-13 2018-06-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以及虚拟资源交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717628A (zh) * 2018-05-15 2018-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票分享方法、电子票处理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08830572A (zh) * 2018-06-15 2018-1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CN109146659A (zh) * 2017-06-16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75698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包资源分配方法和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5744B2 (ja) * 2016-04-26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04041B (zh) * 2016-07-14 2018-10-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卡券使用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6230812A (zh) * 2016-07-28 2016-12-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137A (zh) * 2014-01-09 2015-07-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6067111A (zh) * 2016-06-17 2016-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08035A1 (zh) * 2016-12-13 2018-06-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以及虚拟资源交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146659A (zh) * 2017-06-16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75698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包资源分配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8717628A (zh) * 2018-05-15 2018-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票分享方法、电子票处理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08830572A (zh) * 2018-06-15 2018-1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网格环境中基于信任团体的差别定价策略";张瑞 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40卷(第1期);92-97 *
"金融集团云数据中心安全营运支撑平台设计";周一波 等;《网络空间安全》;第7卷(第Z2期);110-1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0396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8636B1 (en)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inventor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7590705A (zh)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67183A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业务办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088130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财产执行方法及系统
US10380659B1 (en) Setting up a payment plan to pay a bill
KR20170130365A (ko) 개인 데이터 공유 앱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610449A1 (en) Method for effec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BR112019017372A2 (pt) Correspondência de solicitação de serviço com base no estado de conformidade do provedor
CN108961034A (zh) 基于用户行为认证的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
CN106296154A (zh) 事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2200396B (zh) 资源转移及分配方法、装置
KR20200128760A (ko) 안전한 거래를 실현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6645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校园卡支付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7012454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ensing Physical Currency
CN111258750B (zh) 数据量处理方法以及系统、额度分配方法以及系统
TW202103076A (zh) 資源轉移及分配方法、裝置
CN111402069A (zh) 公积金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02367A (zh) 事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099201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216830B2 (en) Multicomputer processing of client device request data using centralized event orchestrator and link discovery engine
US114817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location aware services
JP693403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35469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setting cost of a booking for a non-contributing member using loyalty points of a group of contributing members
JP6940672B1 (ja) アカウ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アカウント管理方法及びアカウント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2734434B (zh) 介质分配方法、介质分配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