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6727A -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6727A
CN112196727A CN202011174954.6A CN202011174954A CN112196727A CN 112196727 A CN112196727 A CN 112196727A CN 202011174954 A CN202011174954 A CN 202011174954A CN 112196727 A CN112196727 A CN 112196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flap
stall
algorithm
contro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49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廷瑞
孙长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1749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6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6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6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1/067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the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36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by changing the active surface of the wind engaging parts, e.g. reefing or fur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F03D7/043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F03D7/043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 F03D7/046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with learning or adaptive control, e.g. self-tuning, fuzzy logic or neural networ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96Preventing, counteracting or reducing vibration or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B2270/32Win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40Type of control system
    • F05B2270/404Type of control system active, predictive, or anticipat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60Control system actuates through
    • F05B2270/605Control system actuates through pneumatic actu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该叶片包括叶片母体,叶片母体的尾缘侧的下部内开设有叶片槽口,叶片槽口内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尾缘襟翼和摆动控制气缸机构,尾缘襟翼的左右两端通过转轴定位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尾缘襟翼内端通过摆动控制气缸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包括风力机架和连接在风里机架上的风力机头,风力机头上适配连接有上述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所述系统控制器设置在风力机头内,系统控制器内设置有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控制摆动机构的带动。通过设置新型的叶片以及抑制系统,可更好的保持叶片在失速时的稳定性,防止叶片断裂。

Description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力发电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风能捕获机械方面。风力机叶片在非线性失速气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失速颤振断裂失效。本设计所述特定尾缘襟翼结构及气压传动驱动、基于智能控制算法驱动尾缘襟翼摆动方案,则基于不稳定位移幅度控制和失速颤振风速的联合效应,恰好能进行气弹不稳定性的调节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该风力机叶片在失速时可更好的控制颤振,结构新颖,控制简单方便。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包括叶片母体,所述叶片母体的尾缘侧的下部内开设有叶片槽口,叶片槽口内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尾缘襟翼和摆动控制气缸机构,尾缘襟翼的左右两端通过转轴定位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尾缘襟翼内端通过摆动控制气缸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叶片母体呈三棱柱状,叶片母体为空腔蒙皮结构,叶片母体的蒙皮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叶片母体的横截面为周向反对称形面,叶片母体的头缘部呈弧形块状,叶片母体的尾缘部呈扁平板状。
优选的,所述尾缘襟翼位于靠近叶片母体的叶尖的1/2展长的中部处,尾缘襟翼的纵向长度为叶片母体的纵向长度的1/4,尾缘襟翼横截面的弦向长度为叶片母体横截面弦向长度的1/6;叶片槽口的纵向长度大于尾缘襟翼的纵向长度,尾缘襟翼呈三棱柱状。
优选的,所述转轴定位机构有两组,两组转轴定位机构连接在尾缘襟翼的左右两侧;摆动控制气缸机构包括两个上控制气缸组和两个下控制气缸组;
所述尾缘襟翼内设置有襟翼空腔,襟翼空腔内设有固定铰接轴;上控制气缸组的缸轴端通过第一上转轴组件连有第一上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定位连接;下控制气缸组通过第一下转轴组件连有第二下连杆,第二下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定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个上控制气缸组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叶片槽口内端的叶片母体上,两个下控制气缸组分别连接在两个上控制气缸组下方的叶片母体上;所述摆动控制气缸机构与风力机内的气压传动系统连接,气压传动系统与风力机内的系统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定位机构包括单头螺柱,单头螺柱的一端穿过叶片母体的壳壁后通过第一螺柱定位垫片和第一螺柱定位螺母固定;
单头螺柱的中部套有螺柱轴套和轴用挡圈;单头螺柱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与尾缘襟翼连接,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外套有内圈定位锥形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该系统中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实现了叶片失速状态下更准确快捷的控制。
本发明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包括风力机架和连接在风里机架上的风力机头,所述风力机头上适配连接有上述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所述系统控制器设置在风力机头内,系统控制器内设置有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控制摆动机构的带动。
优选的,所述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风力机叶片或风力机头配备有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把风速信号送到主控制系统内的模拟量输入模块中,主控制系统判断其速度大于等于临界失速颤振风速且持续一段时间后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
步骤B,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后,结合SMC/ARL算法,计算出能够达到颤振抑制效果的理论襟翼摆角;所述SMC/ARL算法为基于气弹稳定性控制和襟翼摆角控制的两种滑模控制算法;
步骤C,将理论襟翼摆角赋给ASMC/MPLNN算法,并继续由控制中心调用ASMC/MPLNN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进一步输出电流值;所述ASMC/MPLNN算法为基于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的自适应SMC算法;
步骤D,输出电流值后,通过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换向阀(其实质是电流信号驱动的比例流量阀),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气压管道内的气压流体进入到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
步骤E,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得到信号后,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每一组上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尾缘襟翼。
优选的,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得到信号后,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每一组上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尾缘襟翼。
所述SMC/ARL算法通过临界风速和非线性气动力的作用,求解非线性气弹系统,得出实现失速颤振抑制所需要的理论的襟翼摆角数值;ASMC/MPLNN算法及时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实时驱动襟翼,使得襟翼的实际摆角及时跟踪理论摆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的颤振抑制;
所述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中包括将神经网络权值转化为特定单元参数的算法,该算法包括如下: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31
其中,s为滑模变量,hR为RBF神经网络高斯基函数的输出,W为理论权值,则将权值转化为单元参数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33
是单元参数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优选的,所述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中,需要计算用来描述叶片母体失速状态下的襟翼截面的气动升力F和力矩M,气动升力F、力矩M与SMC/ARL算法、ASMC/MPLNN算法配合计算;
所述气动升力F的表达式和力矩M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32
其中,ρa为空气密度;b=c/2,c为叶片弦长;C,C,C,C分别为相应的弦向襟翼匹配系数,且满足:C=6.28,C=(0.5+c/6)C,C=3.358,C=-0.635。U为风速;β为襟翼摆动角度;V0为入流风速;z为挥舞方向的运动(位移),θ为弹性扭转位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出了从结构到控制的一整套的基于尾缘襟翼抑制失速颤振的完整的可实施方案。襟翼结构创新包括:位置参数、结构参数、襟翼与母体的连接方式。提出了失速颤振发生情况下的尾缘襟翼的原创气动力模型。包括气动升力和力矩两部分。提出了利用气缸来驱动尾缘襟翼的气压传动方案,与常规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与机械的齿轮传动和电机驱动相比较,具有重量轻且不损害叶片母体结构(无过多附属结构)、安装方便、驱动简单、快速驱动等诸多优点;与液压传动相比,具有无滞后、快速驱动反应、无复杂的液压管道而更加安全可靠(气压传动采用软管且无需配置附属结构,随意放置在母体空腔即可)等优点。
2、提出了利用气缸来驱动尾缘襟翼的气压传动方案,并给出了与气压传动驱动相匹配的智能控制方案。特别地,“ASMC/MPLNN算法”与“气压传动驱动”能完美匹配,实现实时跟踪,能实现襟翼的高频摆动、襟翼角度的突变行为,属于控制算法实际应用的创新。匹配和跟踪采用了一种最小参数学习的RBF神经网络规律。
3、上述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中,襟翼采用特定的结构比例参数和安装位置,并通过气压传动来驱动。襟翼上的气动力升力和力矩采用适合母体失速状态下,反映到襟翼结构上的气动力,气动力相关项的系数采用了原创性的气动力参数。用第一种滑模算法SMC/ARL分析叶片系统整体气弹稳定性,并得到满足颤振抑制的襟翼的摆角β的理论值,用第二种滑模算法ASMC/MPLNN驱动气压传动系统运动,实现对理论β角度的实时跟踪,实时跟踪满足:快速无滞后性、准确性(保证灵敏度和精确度),适合襟翼摆动的高频、快速变化的要求。
在实际工况下,当襟翼角度β连续变化时,改变了襟翼上的空气动力学行为,从而影响了叶片母体的气弹行为,克服了失速颤振,不仅能降低挥舞位移z和扭转位移θ的波动频率,也能极大降低其振动幅度。从而实现减载的目的,进一步保证在失速颤振来临时的挥舞、扭转位移的稳定,避免叶片的断裂失效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风力机叶片运动时以及结构参数示意图。
图2是尾缘襟翼截面的力学坐标示意图。
图3是尾缘襟翼截面的运动参数示意图。
图4是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整体结构等轴测示意图。
图5是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转轴定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8是气压传动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9是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9,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包括叶片母体1,所述叶片母体1的尾缘侧的下部内开设有叶片槽口11,叶片槽口11内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尾缘襟翼2和摆动控制气缸机构3,尾缘襟翼2的左右两端通过转轴定位机构4与叶片母体1连接,尾缘襟翼2的内端通过摆动控制气缸机构3与叶片母体1连接。
叶片母体1呈三棱柱状,叶片母体1为空腔蒙皮结构,叶片母体1的蒙皮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叶片母体1的横截面为周向反对称形面,叶片母体1的头缘部呈弧形块状,叶片母体1的尾缘部呈扁平板状。
尾缘襟翼2位于靠近叶片母体1的叶尖的1/2展长的中部处,尾缘襟翼2的纵向长度为叶片母体1的纵向长度的1/4,尾缘襟翼2横截面的弦向长度为叶片母体1横截面弦向长度的1/6;叶片槽口11的纵向长度大于尾缘襟翼2的纵向长度,尾缘襟翼2呈三棱柱状。
所述转轴定位机构4有两组,两组转轴定位机构4连接在尾缘襟翼2的左右两侧;摆动控制气缸机构3包括两个上控制气缸组31和两个下控制气缸组32;
所述尾缘襟翼2内设置有襟翼空腔,襟翼空腔内设有固定铰接轴21,上控制气缸组31的缸轴端通过第一上转轴组件连有第一上连杆33,第一上连杆33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21定位连接;下控制气缸组32通过第一下转轴组件连有第二下连杆34,第二下连杆34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21定位连接。
两个上控制气缸组31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叶片槽口11内端的叶片母体1上,两个下控制气缸组32分别连接在两个上控制气缸组31下方的叶片母体1上。所述摆动控制气缸机构3与风力机内的气压传动系统5连接,气压传动系统5与风力机内的系统控制器连接。
所述转轴定位机构4包括单头螺柱41,单头螺柱41的一端穿过叶片母体1的壳壁后通过第一螺柱定位垫片42和第一螺柱定位螺母43固定。
单头螺柱41的中部套有螺柱轴套44和轴用挡圈45;单头螺柱4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6与尾缘襟翼2连接,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6外套有内圈定位锥形套。
实施例2
结合图1至图9,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包括风力机架和连接在风里机架上的风力机头,所述风力机头上适配连接有多个上述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所述系统控制器设置在风力机头内,系统控制器内设置有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控制摆动机构的带动。
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风力机叶片或风力机头配备有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把风速信号送到主控制系统内的模拟量输入模块中,主控制系统判断其速度大于等于临界失速颤振风速且持续一段时间后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
步骤B,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后,结合SMC/ARL算法,计算出能够达到颤振抑制效果的理论襟翼摆角;所述SMC/ARL算法为基于气弹稳定性控制和襟翼摆角控制的两种滑模控制算法;
步骤C,将理论襟翼摆角赋给ASMC/MPLNN算法,并继续由控制中心调用ASMC/MPLNN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进一步输出电流值;所述ASMC/MPLNN算法为基于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的自适应SMC算法;
步骤D,输出电流值后,通过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换向阀(其实质是电流信号驱动的比例流量阀),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气压管道内的气压流体进入到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
步骤E,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得到信号后,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每一组上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尾缘襟翼。
所述SMC/ARL算法通过临界风速和非线性气动力的作用,求解非线性气弹系统,得出实现失速颤振抑制所需要的理论的襟翼摆角数值;ASMC/MPLNN算法及时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实时驱动襟翼,使得襟翼的实际摆角及时跟踪理论摆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的颤振抑制;
所述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中包括将神经网络权值转化为特定单元参数的算法,该算法包括如下: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61
其中,s为滑模变量,hR为RBF神经网络高斯基函数的输出,W为理论权值,则将权值转化为单元参数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62
是单元参数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中,需要计算用来描述叶片母体失速状态下的襟翼截面的气动升力F和力矩M,气动升力F、力矩M与SMC/ARL算法、ASMC/MPLNN算法配合计算;
所述气动升力F的表达式和力矩M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71
其中,ρa为空气密度;b=c/2,c为叶片弦长;C,C,C,C分别为相应的弦向襟翼匹配系数,且满足:C=6.28,C=(0.5+c/6)C,C=3.358,C=-0.635。U为风速;β为襟翼摆动角度;V0为入流风速;z为挥舞方向的运动(位移),θ为弹性扭转位移。
实施例3
本发明中的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提高了叶片的非线性气弹稳定性,以抑制可能发生的失速颤振断裂失效现象。风力机叶片的叶片母体结构为空腔蒙皮结构,叶片材料基体适用于各类复合材料,在叶片的复合材料母体上内嵌并铰接有特定形式的尾缘襟翼结构。在失速颤振状态下(通常以失速颤振临界风速持续出现为信号),控制器检测到风速大于等于临界风速且持续发生时,启动气压传动系统5,驱动两对(共四个)气缸同步反向运动,从而使得襟翼发生偏转,改变了气动力在襟翼上的分布,从而近一步改变了非线性气动力沿整个叶片展长的分布和气动作用,减弱了气动力的激励行为,使得叶片运行状态避开失速颤振区域,增强叶片的气弹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减弱气动力的激励行为,需要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来实现,该控制方法中设置有智能的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法中的SMC/ARL算法通过临界风速和非线性气动力的作用,通过求解非线性气弹系统,得出实现失速颤振抑制所需要的理论的襟翼摆角数值(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理论曲线的摆角波动);该控制方法中的的ASMC/MPLNN算法及时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实时驱动襟翼,使得襟翼的实际摆角及时跟踪理论摆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的颤振抑制。
如上所述,“ASMC/MPLNN算法”与“气压传动驱动”能完美匹配,实现实时跟踪,能实现襟翼的高频摆动、襟翼角度的突变行为,属于控制算法实际应用的创新。匹配和跟踪采用了一种最小参数学习的RBF神经网络规律,如下:
(1)将神经网络权值转化为特定的单元参数: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81
其中,s为滑模变量,hR为RBF神经网络高斯基函数的输出,W为理论权值,则将权值转化为单元参数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83
是单元参数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值。由于采用神经网络权值的上界作为其估计值,并用不等式对其进行了放大,避免了复杂的神经网络学习过程,是一种快速的捷径算法,能适应于襟翼的快速高频驱动。
上述最小参数学习的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中,解决了SMC算法中的优化问题、速度问题(解决了最小学习参数)。
如上所述,用来描述叶片母体失速状态下的襟翼截面的气动力作用,是本发明的创新点,气动升力F和力矩M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48441980000082
其中,ρa为空气密度;b=c/2,c为叶片弦长;C,C,C,C分别为相应的弦向襟翼匹配系数,且满足:C=6.28,C=(0.5+c/6)C,C=3.358,C=-0.635。U为风速;β为襟翼摆动角度;V0为入流风速;z为挥舞方向的运动(位移),θ为弹性扭转位移。注意:上述气动力表达式仅仅是襟翼结构上的气动力表达式,而叶片母体上的气动力,则为常规的失速非线性气动力ONERA模型。
如上所述,襟翼结构的创新,襟翼位于靠近叶尖的1/2展长的中部,且长度为1/4展长,襟翼每一截面的弦向(横向)长度为1/6弦长,叶片的位置和结构参数是固定的,方能与上述气动升力和力矩完全匹配。襟翼与叶片母体采用单头螺柱连接,通过单头螺柱末端的圆锥滚子轴承(带内圈定位锥形套)实现转动运动;圆锥滚子轴承可以用来承受叶片母体旋转时的向心力,内圈定位锥形套不仅能实现轴承定位,还便于装配。
实施例4
结合图1至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叶根蒙皮结构的风力机叶片运动示意、叶片关键结构参数、襟翼的气缸驱动实际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图1为带有叶根蒙皮结构的风力机叶片母体,并标示了襟翼结构的位置。
如前所述,z方向为挥舞运动方向,x方向为叶片展长方向。襟翼结构位于展长后半部分的中间部位,且长度为1/4展长:L2=(L1+L2+L3)/4。在襟翼结构的l1和l2两个位置处的截面,分别安装有上下两个同步反向运动的气缸(共四个气缸),用来驱动襟翼的摆动。
图2为l1位置处的截面精确结构示意图,P、Q分别为上下两个气缸,气缸固定在叶片母体上,M为襟翼上的固定铰接点(需要在襟翼结构上预留适当的空腔位置),两个气缸的两个活塞杆与铰接点M形成四连杆机构,并通过活塞杆的同步反向运动驱动襟翼摆动。襟翼的摆角为β。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襟翼截面的力学坐标及运动参数示意图(非精确结构图,仅仅是对图2的运动描述的示意图)。其中,y方向垂直于挥舞运动方向z,是叶片的前进方向,θ是叶片母体的弹性扭转位移。失速颤振的破坏方式,就是直接影响挥舞z位移和扭转θ位移的幅度,使得叶片发生断裂失效,这两个位移也是本发明所致力于抑制振动幅度的被控对象。
当这两个位移过大时,启动气压传动,实现襟翼摆角β的变化,从而改变襟翼上的气动力L和力矩M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影响叶片母体的气弹行为,减小母体的两个位移(挥舞z位移和扭转θ位移)的颤振幅度,实现颤振抑制。图中V0为入流风速、Ψ为入流角、Ω为风力机转速,当速比系数确定后,此三种参数完全由风速U决定。襟翼长度满足lr=c/6。
图4至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去除蒙皮结构的叶片母体1、摆动机构及其连接方式示意图。两个上控制气缸组固定在叶母体的两个。当气压传动系统5启动后,两个上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伸出,两个下控制气缸组也同步回缩,而且“伸出”和“回缩”也保持同步,这样驱动襟翼发生偏转运动,进一步改变空气动力学行为。襟翼以转轴定位机构为中心转动。而在叶轮旋转过程中,襟翼会产生向心力施加在轴承,为了克服襟翼的向心力带来的轴承定位问题,轴承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同时带有内圈定位锥形套。锥形套定位和安装方便,配合圆锥滚子的力作用,可以克服向心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8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压传动系统工作流程图。所述气压传动系统5包括气压源51、比例换向阀52、单向阀53、比例调速阀54和四段腔内软管55。气压传动系统5工作时,气压源51作为动力源开启,比例换向阀52接受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气路的流向,并成比例改变气动流量,进而同步改变两个气缸的方向,实现两个活塞杆的反向运动,从而驱动尾缘襟翼2的转动。
气压源51经过比例换向阀53后传输至同步动作回路。同步回路均包括四个单向阀53、两个比例调速阀54组成的桥式回路,该回路可以实现两气缸的同步动作,且动作精度较高。比例换向阀52和比例调速阀54,其双重控制的同步功能在其它文献中鲜有论及,该同步功能的实现完全通过ASMC/MPLNN算法完成。四段气动软管54完全位于叶片母体1的空腔内,不受叶片旋转的影响,工作安全可靠,而气压传动系统5其它元件和结构则完全在叶轮的轮毂内,保证了气压传动系统5的稳定。
实施例5
结合图9,上述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运行时,采用了两种SMC方法,其控制过程描述如下:
控制系统核心为西门子博途控制中心为例,西门子博途控制中心的CPU采用S7-1500PLC。风速传感器把风速信号送到控制系统中的模拟量输入模块,控制器判断其速度大于等于临界失速颤振风速且持续一段时间后,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同时结合SMC/ARL算法,计算出能够达到颤振抑制效果的理论襟翼摆角。
将摆角的理论值赋给ASMC/MPLNN算法,并继续由控制中心调用ASMC/MPLNN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进一步输出电流值,驱动比例换向阀(其实质是电流信号驱动的比例流量阀),气压管道内的气压流体进入到比例调速阀,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两个气缸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
这里的气缸是数字式气缸,能自动捕捉活塞杆的位移,并将位移显示为数字信号,而该位移数字信号,通过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计算,可以反应襟翼的实际摆动角度。
当两个气缸运动不同步时候,两个位移数字信号的绝对值误差,传递到ASMC/MPLNN算法,由ASMC/MPLNN算法驱动比例调速阀的阀口调节,从而使得两个气缸同步。
当襟翼的实际摆角信号与理论摆角信号的误差进入允许值范围的时候,控制系统稳定运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阐述了其中一组气缸的控制过程,另一组气缸控制方式完全一样,且两组气缸之间依然能满足同步控制规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中,包括尾缘襟翼结构和失速状态下的颤振抑制控制方法。襟翼采用特定的结构比例参数和安装位置,并通过气压传动来驱动。
襟翼上的气动力升力和力矩采用适合母体失速状态下,反映到襟翼结构上的气动力,气动力相关项的系数采用了原创性的气动力参数。
用第一种滑模算法SMC/ARL分析叶片系统整体气弹稳定性,并得到满足颤振抑制的襟翼的摆角β的理论值,用第二种滑模算法ASMC/MPLNN驱动气压传动系统运动,实现对理论β角度的实时跟踪,实时跟踪满足:快速无滞后性、准确性(保证灵敏度和精确度),适合襟翼摆动的高频、快速变化的要求。
在实际工况下,当襟翼角度β连续变化时,改变了襟翼上的空气动力学行为,从而影响了叶片母体的气弹行为,克服了失速颤振,不仅能降低挥舞位移z和扭转位移θ的波动频率,也能极大降低其振动幅度。从而实现减载的目的,进一步保证在失速颤振来临时的挥舞、扭转位移的稳定,避免叶片的断裂失效现象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包括叶片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母体的尾缘侧的下部内开设有叶片槽口,叶片槽口内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尾缘襟翼和摆动控制气缸机构,尾缘襟翼的左右两端通过转轴定位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尾缘襟翼内端通过摆动控制气缸机构与叶片母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母体呈三棱柱状,叶片母体为空腔蒙皮结构,叶片母体的蒙皮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叶片母体的横截面为周向反对称形面,叶片母体的头缘部呈弧形块状,叶片母体的尾缘部呈扁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缘襟翼位于靠近叶片母体的叶尖的1/2展长的中部处,尾缘襟翼的纵向长度为叶片母体的纵向长度的1/4,尾缘襟翼横截面的弦向长度为叶片母体横截面弦向长度的1/6;叶片槽口的纵向长度大于尾缘襟翼的纵向长度,尾缘襟翼呈三棱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位机构有两组,两组转轴定位机构连接在尾缘襟翼的左右两侧;摆动控制气缸机构包括两个上控制气缸组和两个下控制气缸组;
所述尾缘襟翼内设置有襟翼空腔,襟翼空腔内设有固定铰接轴;上控制气缸组的缸轴端通过第一上转轴组件连有第一上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定位连接;下控制气缸组通过第一下转轴组件连有第二下连杆,第二下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铰接轴定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控制气缸组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叶片槽口内端的叶片母体上,两个下控制气缸组分别连接在两个上控制气缸组下方的叶片母体上;所述摆动控制气缸机构与风力机内的气压传动系统连接,气压传动系统与风力机内的系统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位机构包括单头螺柱,单头螺柱的一端穿过叶片母体的壳壁后通过第一螺柱定位垫片和第一螺柱定位螺母固定;
单头螺柱的中部套有螺柱轴套和轴用挡圈;单头螺柱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与尾缘襟翼连接,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外套有内圈定位锥形套。
7.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包括风力机架和连接在风里机架上的风力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机头上适配连接有多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所述系统控制器设置在风力机头内,系统控制器内设置有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通过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控制摆动机构的带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风力机叶片或风力机头配备有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把风速信号送到主控制系统内的模拟量输入模块中,主控制系统判断其速度大于等于临界失速颤振风速且持续一段时间后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
步骤B,调用气弹系统预制处理程序后,结合SMC/ARL算法,计算出能够达到颤振抑制效果的理论襟翼摆角;所述SMC/ARL算法为基于气弹稳定性控制和襟翼摆角控制的两种滑模控制算法;
步骤C,将理论襟翼摆角赋给ASMC/MPLNN算法,并继续由控制中心调用ASMC/MPLNN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进一步输出电流值;所述ASMC/MPLNN算法为基于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的自适应SMC算法;
步骤D,输出电流值后,通过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换向阀(其实质是电流信号驱动的比例流量阀),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气压管道内的气压流体进入到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
步骤E,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得到信号后,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每一组上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尾缘襟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动系统内的比例调速阀得到信号后,进一步通过桥式回路后驱动每一组上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上控制气缸组、下控制气缸组的活塞杆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尾缘襟翼。
所述SMC/ARL算法通过临界风速和非线性气动力的作用,求解非线性气弹系统,得出实现失速颤振抑制所需要的理论的襟翼摆角数值;ASMC/MPLNN算法及时驱动气压传动系统,实时驱动襟翼,使得襟翼的实际摆角及时跟踪理论摆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的颤振抑制;
所述RBF神经网络规律方法中包括将神经网络权值转化为特定单元参数的算法,该算法包括如下: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21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22
其中,s为滑模变量,hR为RBF神经网络高斯基函数的输出,W为理论权值,则将权值转化为单元参数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23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24
是单元参数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叶片失速颤振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失速颤振控制方法中,需要计算用来描述叶片母体失速状态下的襟翼截面的气动升力F和力矩M,气动升力F、力矩M与SMC/ARL算法、ASMC/MPLNN算法配合计算;
所述气动升力F的表达式和力矩M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31
Figure FDA0002748441970000032
其中,ρa为空气密度;b=c/2,c为叶片弦长;C,C,C,C分别为相应的弦向襟翼匹配系数,且满足:C=6.28,C=(0.5+c/6)C,C=3.358,C=-0.635。U为风速;β为襟翼摆动角度;V0为入流风速;z为挥舞方向的运动(位移),θ为弹性扭转位移。
CN202011174954.6A 2020-10-28 2020-10-28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Pending CN112196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954.6A CN112196727A (zh) 2020-10-28 2020-10-28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954.6A CN112196727A (zh) 2020-10-28 2020-10-28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6727A true CN112196727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4954.6A Pending CN112196727A (zh) 2020-10-28 2020-10-28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672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8973A (zh) * 2021-03-04 2021-06-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连续变弯度后缘的机翼失速颤振闭环控制方法
CN114193793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流式压缩机用叶片
CN115163406A (zh) * 2022-07-26 2022-10-1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CN116163896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兆瓦级风力机叶片高频微振动测定及抑制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01709A1 (en) * 1995-06-27 1997-01-16 Bonus Energy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tion of vibrations in a windmill blade
US20080019832A1 (en) * 2006-07-10 2008-01-24 Thomas Anderson Turbine/rotorcraft/oar blade
CN203297032U (zh) * 2013-06-08 2013-11-2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机叶片及风力机
CN206305267U (zh) * 2016-12-20 2017-07-07 沈阳飞研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弯管机用辊轮组合结构
CN107762730A (zh) * 2017-08-23 2018-03-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带有尾缘襟翼的大型变桨风力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456778U (zh) * 2018-05-03 2019-02-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opc控制的中型风力发电机的液压变桨系统
CN110562442A (zh) * 2019-08-29 2019-1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采用半柔性驱动控制的襟翼装置
CN210107921U (zh) * 2019-04-27 2020-02-21 泉州圆创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阀门生产用烘烤装置
US20200095977A1 (en) * 2018-09-24 2020-03-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to Reduce Noise and Vibration in a Jointed Wind Turbine Blade, and Associated Wind Turbine Blade
CN111381496A (zh) * 2020-02-17 2020-07-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独立尾缘欠驱动机翼颤振滑模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01709A1 (en) * 1995-06-27 1997-01-16 Bonus Energy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tion of vibrations in a windmill blade
US20080019832A1 (en) * 2006-07-10 2008-01-24 Thomas Anderson Turbine/rotorcraft/oar blade
CN203297032U (zh) * 2013-06-08 2013-11-2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机叶片及风力机
CN206305267U (zh) * 2016-12-20 2017-07-07 沈阳飞研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弯管机用辊轮组合结构
CN107762730A (zh) * 2017-08-23 2018-03-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带有尾缘襟翼的大型变桨风力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456778U (zh) * 2018-05-03 2019-02-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opc控制的中型风力发电机的液压变桨系统
US20200095977A1 (en) * 2018-09-24 2020-03-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to Reduce Noise and Vibration in a Jointed Wind Turbine Blade, and Associated Wind Turbine Blade
CN210107921U (zh) * 2019-04-27 2020-02-21 泉州圆创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阀门生产用烘烤装置
CN110562442A (zh) * 2019-08-29 2019-1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采用半柔性驱动控制的襟翼装置
CN111381496A (zh) * 2020-02-17 2020-07-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独立尾缘欠驱动机翼颤振滑模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INGRUI LIU ETAL.: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Active Trailing-Edge Flap Based on Adaptive Reaching Law and minimum Parameter Learning of Neural Networks", 《ENERGIES》 *
李森 等: "基于弦向襟翼的风力机翼型建模及振动控制",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8973A (zh) * 2021-03-04 2021-06-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连续变弯度后缘的机翼失速颤振闭环控制方法
CN112948973B (zh) * 2021-03-04 2022-05-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连续变弯度后缘的机翼失速颤振闭环控制方法
CN114193793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流式压缩机用叶片
CN115163406A (zh) * 2022-07-26 2022-10-1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CN115163406B (zh) * 2022-07-26 2023-06-09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CN116163896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兆瓦级风力机叶片高频微振动测定及抑制系统
CN116163896B (zh) * 2023-04-26 2023-07-11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兆瓦级风力机叶片高频微振动测定及抑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6727A (zh) 失速非线性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及颤振抑制系统
EP1613860B1 (en) Control of power, loads and/or stability of a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y use of variable blade geometry control
CN102536629B (zh) 风力涡轮机、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气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EP1442216B2 (en) Rotor with extendable blades and control criteria therefor
US8419362B2 (en) Foldable blades for wind turbines
Veers et al. Aeroelastic tailoring in wind-turbine blade applications
EP2044324A1 (en) Variable trailing edge section geometry for wind turbine blade
CN102653315B (zh) 一种提高无轴承旋翼气弹稳定性的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EP1777410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wind turbine power, consisting in varying the coefficient and size of the swept areas
CN112160864B (zh) 一种经典颤振抑制式风力机叶片结构及颤振抑制系统
US11628930B2 (en) Active lift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KR101119743B1 (ko) 풍력 발전기용 로터와 이를 적용한 풍력 발전기 및 이의 동작 제어 방법
CN112431717B (zh) 一种小型风力机叶片统一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CN109611268B (zh) 一种双叶轮水平轴风力机设计优化方法
CN111486054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转矩控制和变桨控制解耦的方法及系统
Joncas et al. Power reg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through trailing edge flap control
CN110929336B (zh)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求解三维机翼线性颤振速度的方法
Aziz et al. Passive control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using composite material
CN106593761B (zh) 叶片及包括叶片的风力发电机、阳模及制造阳模的方法
CN115163406B (zh)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CN103835880B (zh) 基于液压有效阻尼的独立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Hohenemser et al. Wind turbine speed control by automatic yawing
Laín Beatove et al. Ae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with rated power over 1 MW
Li et 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Pre-bend Blade Shape on Aer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Turbine Under Startup Condition
Lakshmi et al. Fuzzy Logic-based Digital Hydraulics Control of Blade Pitch Angle in Wind Turb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