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0299A - 组织夹 - Google Patents

组织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0299A
CN112190299A CN202010041926.0A CN202010041926A CN112190299A CN 112190299 A CN112190299 A CN 112190299A CN 202010041926 A CN202010041926 A CN 202010041926A CN 112190299 A CN112190299 A CN 112190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atch
clip
clamping par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1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峰
戴霞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90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0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7Spring c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织夹,其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卡持部,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臂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卡持部,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一卡持部自第一主体部延伸,第二卡持部自第二主体部延伸,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卡接以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保持于夹持位置。

Description

组织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组织夹。
背景技术
组织夹,常用于微创手术中夹持组织,其原理是通过相对设置的两夹片的夹持作用使目标组织固定于两夹片之间,从而起到止血、结扎闭合作用。最初的组织夹以金属材质为主,如钛夹、银夹、不锈钢夹等,此类组织夹虽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往往容易出现松动、游移、脱开、过早脱落等夹持失效现象。1999年泰利福公司推出了威克夹,成为组织结扎的一种新的选择方式,但是,威克夹对组织的夹持稳定性依然不理想,容易出现夹持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组织夹,该组织夹能够有效防止夹持失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织夹,其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保持于夹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卡持槽,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卡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均包括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卡持槽;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悬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所述容置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孔;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形成所述悬臂。
进一步地,实现所述卡接后,所述第一卡持部抵持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壁。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悬臂的末端,所述末端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臂还包括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卡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的位置位于所述通孔内。
本发明的组织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夹臂包括第二卡持部,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卡接以将组织夹持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第二卡持部包括悬臂,所述卡接的位置位于第二主体部的通孔内,卡接后第一卡持部抵持于通孔的壁。本发明的组织夹的夹持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夹持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组织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组织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组织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组织夹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图3所示组织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组织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组织夹100,其包括基部10及自基部10延伸的第一夹臂20和自基部10延伸的第二夹臂30,基部10、第一夹臂20及第二夹臂30形成大致U字形,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相对设置。第一夹臂20包括第一卡持部21,第二夹臂30包括第二卡持部31,第一卡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31卡接以将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均保持于夹持位置,在所述夹持位置,组织被夹持、固定于第一夹臂20的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臂30的第二夹持部3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A自B延伸”,可由A与B一体成型而实现。本发明中的组织夹100可以一体成型而制得。
第一夹臂20包括第一主体部22,第一主体部22包括自基部10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3及自第一连接部23延伸的第一夹持部24。第一卡持部21自第一连接部23延伸,第一卡持部21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卡持槽25。第一卡持部21自第一连接部23延伸的方向与第一夹持部24自第一连接部23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进一步地,第一夹臂20还包括加强部26,加强部26位于第一卡持部21和第一夹持部24之间,以进一步增加第一卡持部21的强度,防止第一卡持部21自与加强部26结合的部位及邻近部位产生断裂所带来的夹持失效以及产生幅度较大的变形所导致的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脱离带来的夹持失效。图5中示出加强部26位于第一卡持部21的底部,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调整加强部26与第一卡持部21的结合位置及结合面积。
第二夹臂30包括第二主体部32,第二主体部32包括自基部10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3及自第二连接部33延伸的第二夹持部34。第二卡持部31自第二连接部33延伸,第二卡持部31自第二连接部33延伸形成悬臂。悬臂为第二卡持部31的至少一部分,悬臂包括第二卡持部31的末端,悬臂为悬空状态以使得悬臂可弹性变形。悬臂产生弹性变形以允许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相抵接时的相对移动,卡持槽25位于悬臂的末端(即第二卡持部31的末端)所对应的位置时,悬臂受其自身弹性作用要恢复形状,使得悬臂的末端进入卡持槽25中,悬臂的末端的形状与卡持槽25的形状匹配,加之悬臂的弹性作用将悬臂的末端保持在卡持槽25中,实现悬臂的末端与卡持槽25的卡接。第一卡持部21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与悬臂形成可靠的卡接,以实现有效夹持。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33设置有通孔35,通孔35包括第一边缘351和第二边缘352,第一边缘351和第二边缘352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主体部3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一边缘351相对于第二边缘352更邻近基部10,第二卡持部31自第二连接部33延伸形成悬臂,悬臂越过第一边缘351并进入通孔35。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卡接的位置位于通孔35内,以提升第一卡持部21的底部与卡持槽25的距离。如下文所述,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卡接的位置位于通孔35内还有利于提升夹持的有效性。第二夹臂30还包括导引部36,导引部36自第二主体部32沿大致朝向第一夹臂20的方向延伸,导引部36底部的一个边缘与第二边缘352重合。第一卡持部21的端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引面210,导引部36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引面360,第一导引面210和第二导引面360均相对于第一卡持部21插入通孔35的方向倾斜设置。为了在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卡接后保持第一卡持部21的侧面抵持于通孔35的壁,在未伸入通孔35时,第一卡持部21的端部部分或全部位于通孔35以外,如此,第一导引面210与第二导引面360相配合以在第一卡持部21伸入通孔35的过程中提供导引。第二卡持部31呈钩状,第二卡持部31的末端用于抵持第一卡持部21的卡持槽25。如图4所示,悬臂的末端与通孔35的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卡持部21的厚度,当第一卡持部21伸入通孔35后,会先挤压悬臂使其弹性变形,悬臂的弹性变形使得上述间隙增大以允许第一卡持部21通过。随着第一卡持部21的移动,其卡持槽25位于悬臂的末端所对应的位置,悬臂受其自身弹性作用要恢复形状,使得悬臂的末端进入卡持槽25中,悬臂的末端的形状与卡持槽25的形状匹配,加之悬臂的弹性作用将悬臂的末端保持在卡持槽25中,实现悬臂的末端与卡持槽25的卡接。卡接后,第一卡持部21的、远离基部10的一个侧面抵持于通孔35的壁。在第一卡持部21与悬臂卡接后,由于悬臂的弹性作用,悬臂对第一卡持部21产生抵推力,由于第一卡持部21与通孔35的壁相抵持,相对于第一卡持部21未抵持通孔35的壁或者第二主体部32其它部位的情形,所述抵持增加了第一卡持部21的强度并且使其在悬臂的抵推下不发生变形或减小了变形的程度,从而避免了由于第二卡持部31末端对第一卡持部21的抵推力过大而导致的第一卡持部21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损伤。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卡持部21可以继续移动,以使得悬臂的末端与其它卡持槽25卡接,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24与第二夹持部34之间的距离更近,以适应不同厚度组织的夹持。设置通孔35,并且将第一卡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31卡接的位置设置于通孔35内,相对于仅依靠第一卡持部21自身的强度或者辅以加强部26,能进一步确保夹持的有效性。
当组织夹100夹持组织时,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相互靠近,当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靠近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卡持部21的第一导引面210沿导引部36的第二导引面360滑动,使得第一卡持部21在导引部36的导引下进入通孔35,第二卡持部31的末端进入第一卡持部21的卡持槽25并且抵接于卡持槽25,从而把组织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4与第二夹持部34之间。
第一卡持部21设置有三个卡持槽25,是为了调节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34对组织夹持的松紧程度,以及适应不同厚度的组织。三个卡持槽25,分别对应于三个夹持位置。第一夹持部24包括第一夹持面240,第二夹持部34包括第二夹持面340,第一夹持面240和第二夹持面340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面240和第二夹持面340均包括凸部,凸部的设置增加第一夹持面240和第二夹持面340对组织的摩擦力,对组织的固定作用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织夹100包括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第一夹臂20包括第一卡持部21,第二夹臂30包括第二卡持部31,第一卡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31卡接以将组织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34之间,第二卡持部31包括悬臂,所述卡接的位置位于第二主体部32的通孔35内,卡接后第一卡持部21抵持于通孔35的壁。本发明的组织夹100的夹持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夹持失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上述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后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组织夹,其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保持于夹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卡持槽,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卡持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均包括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卡持槽;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悬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所述容置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孔;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形成所述悬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卡接后,所述第一卡持部抵持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悬臂的末端,所述末端进入并保持于所述卡持槽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7至10任一项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还包括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引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卡持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的位置位于所述通孔内。
CN202010041926.0A 2019-07-08 2020-01-15 组织夹 Pending CN1121902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26970 2019-07-08
CN201910612697 2019-07-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0299A true CN112190299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04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1926.0A Pending CN112190299A (zh) 2019-07-08 2020-01-15 组织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02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5804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夹
WO2022047782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5804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夹
WO2022047782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夹
CN114145804B (zh) * 2020-09-07 2024-01-16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3244B2 (en) Push-in clamp retainer, push-in clamp assembly and electric connector element
CN112190299A (zh) 组织夹
JP4935040B2 (ja)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
EP1233708B1 (en) Vessel occlusion clamp
US4478381A (en) Pipe clamp
KR101045919B1 (ko) 클립
US6261303B1 (en) Surgical clip
US8771027B2 (en) Elastic clamp, contact rail assembly, and PV assembly junction box having the assembly
KR102647625B1 (ko) 클립 어플라이어 및 카트리지
US8961088B2 (en) Expanding rivet
CN211749837U (zh) 组织夹
JP2004156722A (ja) 本留め用の雄パーツを有する連結具
US20080279650A1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n Attachment to a Support Page
JP4358640B2 (ja) 導線ホルダ
JP3696764B2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3852690B2 (ja) コネクタ
CN220488044U (zh) 用于将第一部件保持在第二部件上的夹具和系统
JP3129689U (ja) 歯列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JP4167243B2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CN114145804B (zh) 组织夹
US20070224568A1 (en) Tooth orthopedic appliance
KR100814934B1 (ko) 랜스 및 이를 사용한 커넥터용 하우징
KR100452395B1 (ko) 연결구조
KR100602740B1 (ko) 서랍 안내장치 및 그 서랍안내장치의 조립 및 제조방법
WO2022047782A1 (zh) 组织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