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8060B -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8060B
CN112188060B CN202011062147.5A CN202011062147A CN112188060B CN 112188060 B CN112188060 B CN 112188060B CN 202011062147 A CN202011062147 A CN 202011062147A CN 112188060 B CN112188060 B CN 112188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ight
emitting unit
voltag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21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8060A (zh
Inventor
彭少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21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8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8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屏下摄像头的电子设备,通常将显示屏分成两个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摄像头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显示屏上除第一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在第一区域,由于该区域下方设置有摄像头,那么,第一区域既要显示内容,由要在通过摄像头拍照时让尽可能多的光线透过并进入置于此区域下方的摄像头。因此,需要保证第一区域的显示效果,同时,避免第一区域下方的摄像头的拍照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屏,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所述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所述第二材质不同于所述第一材质,且所述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进一步的,
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第二驱动走线,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位于第一层按照第一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驱动走线位于第二层按照第二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下方,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形成的阵列匹配,以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根据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
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征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表征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区域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使能;
所述第二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使能。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
进一步的,还包括:
多条正电压走线,每条正电压走线为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中一列或者一行的发光单元提供正电压;
如果所述一列或者一行中的发光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正电压走线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材质。
进一步的,
如果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非调启状态,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
如果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调启状态,禁用所述第一正电压和所述第一负电压。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大小为第一像素;
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大小为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小于所述第二像素。
进一步的,还包括:
过渡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中的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三大小为第三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大于所述第一像素,且所述第三像素小于所述第二像素,所述过渡区域的每个第三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三材质,所述第三材质与所述第二材质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材质为ITO,所述第二材质为金属;
具有所述第一材质部分和所述第二材质部分的走线包括:所述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材质部分连接。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
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的第一区域;
所述显示屏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所述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所述第二材质不同于所述第一材质,且所述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图像所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第一层及第二层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的阵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驱动走线的剖面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区域中第一发光单元与正电极及负电极的关系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中发光单元与正电极及负电极的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压差确定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区域11及第二区域12。
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同时第一区域中具有走线,通过走线连通第一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实现对第一发光单元的供电,从而使第一发光单元使能;第二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同时第二区域中具有走线,通过走线连通第二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二发光单元,以实现对第二发光单元的供电,从而使第一发光单元使能。
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组合形成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因此,显示屏在进行显示输出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均作为显示输出部分进行显示输出,只是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走线材质不同。
第一区域由于下方设置有图像采集设备,为了保证图像采集设备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的效果,就需要保证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因此,在第一区域中的走线选取透明且导电的第一材质的材料,从而保证了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避免了在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图像过程中,由于第一区域中走线材质的问题,导致第一区域透光率降低,从而造成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到的图像成像效果较差的情况。
第二区域是显示屏上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在保证了第一区域具有较高透光率的情况下,第二区域的透光率并没有要求,因此,第二区域可采用常规材质作为其内部走线的材料,如:第一区域内部的走线采用ITO铟锡氧化物材质,第二区域内部的走线采用金属材质。
另外,第二区域中走线采用的第二材质与第一区域中走线采用的第一材质不同,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由于第一区域中的走线采用透明且导电的材料,只要保证透明且导电,即可实现在第一区域下方的图像采集设备在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使得图像成像效果较好,同时第一区域中的走线能够导电,保证了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能够被点亮,使得第一区域能够正常显示画面。第一区域选取透明且导电的走线材质,就会使得第一区域内的走线的阻抗受到影响,而第二区域并没有透光率的要求,也就无需选择透明材质的走线材料,因此,只要保证第二区域中的走线具有导电功能,在这一基础上,为了保证线路中信号的传输效率,就需要保证第二区域的走线选取阻抗较小的材质,以保证线路中电压信号的传输,金属材质的阻抗低,因此,第二区域中的走线优选采用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图像所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其具有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另外:
走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及第二驱动走线,其中,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第一驱动走线位于第一层按照第一方向排布多个,第二驱动走线位于第二层按照第二方向排布多个,第二层位于第一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形成的阵列匹配,以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根据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
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第一区域的表征为第一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第二区域的表征为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第一区域所对应的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
第一驱动走线与第二驱动走线垂直排布,但是第一驱动走线与第二驱动走线分别位于显示屏的不同的层,且第一驱动走线位于第二驱动走线的上方,因此,显示屏第一层及第二层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驱动走线L1及第二驱动走线L2,图2中的多个第一驱动走线L1及多个第二驱动走线L2形成阵列。
在第一层及第二层的俯视图中,第一驱动走线L1与第二驱动走线L2为交叉分布,在每一个第一驱动走线L1与第二驱动走线L2交叉的位置处会有一个节点,在该节点位置处设置一个发光单元,由于多个第一驱动走线L1及多个第二驱动走线L2形成阵列,那么,设置在节点位置处的发光单元同样能够形成阵列,并且,发光单元形成的阵列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形成的阵列匹配。
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驱动走线L1,第二驱动走线L2,节点P1,发光单元K1。
由于发光单元形成的阵列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形成的阵列匹配,因此,发光单元能够根据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并且,不同的发光单元对应不同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不同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可能对应不同的驱动电压,因此,在不同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的组合对应的驱动电压不同时,与不同的组合对应的不同的发光单元的亮度可能会不同,即发光单元的亮度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的组合所传输的电压有关。
位于第一区域的发光单元为第一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单元为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的走线,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的走线,由于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因此,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为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二材质部分和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二材质部分。
如图4所示,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俯视图,包括: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一驱动走线L1和第二驱动走线L2,其中,第一驱动走线L1和第二驱动走线L2中位于第一区域41的部分为第一材质部分,在图4中通过虚线表示,位于第二区域的部分为第二材质部分,在图4中通过实线表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位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采用第一材质走线,而除第一区域以外的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采用同一种材质的走线,即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二材质部分和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二材质部分。
进一步的,具有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的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第二材质部分连接。
即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第一驱动走线中的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第二材质部分连接;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第二驱动走线中的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第二材质部分连接。
以第一驱动走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为第一驱动走线的剖面图,包括:第一材质部分51,第二材质部分52及绝缘层53。
在图5中,第二材质部分对应的是第二区域,第一材质部分对应的是第一区域。
其中,在同一个驱动走线中,第一材质部分与第二材质部分并未直接连通,而是中间间隔有绝缘层,并通过连通线54穿透绝缘层,实现同一个驱动走线中第一材质部分与第二材质部分之间的连接。具体的,连通线54可以与第一材质部分为相同的材质。
同理,第二驱动走线的示意图与第一驱动走线的示意图相同,也是通过绝缘层实现第一材质部分与第二材质部分之间的连接,只是第二驱动走线中无论是第一材质部分还是第二材质部分,其走线方向与第一驱动走线中走线方向是垂直的,以实现交叉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区域中每个第一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第一区域中所有的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基于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及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第一区域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使能;第二区域中每个第二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第二区域中所有的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基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及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第二区域中第二发光单元的使能。
第一区域中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每个第一发光单元均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所有的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同理,第二区域中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每个第二发光单元均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所有的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如图6a所示,为第一发光单元与正电极及负电极的对应关系。
图6a中包括:衬底611,正电极612,第一发光单元613及负电极614。在衬底上设置多个正电极,每个正电极上方均设置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在所有的发光单元的上方设置负电极。
其中,发光单元613为多个,正电极612的数量与发光单元613的数量相同,负电极614为完整的整面材料,通过负电极实现负电压的传输,通过正电极实现正电压的传输。在正负电压传输时,同一个区域的多个正电极分别同时接收正电压,同时,负电极接收负电压,以实现将正电压及负电压同时传输至发光单元,实现发光单元的使能。
发光单元613可以为有机发光材料,每一个发光单元可以有其对应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绿色。
同理,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发光单元与正电极及负电极的对应关系也如图6a所示,为一个完整的衬底上设置多个正电极,每个正电极对应一个第二发光单元,所有的第二发光单元上方设置一个负电极。
另外,在一个完整的显示屏中,既包括第一区域,也包括第二区域,其中的发光单元与正电极及负电极的对应关系如图6b所示,包括:衬底621,正电极622,发光单元623,负电极624,第一区域625,第二区域626。
其中,在完整的显示屏的对应关系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无论在第一区域还是在第二区域中,都包括多个正电极,每个正电极对应一个发光单元,在该区域中的多个发光单元的上方设置一个负电极,即第一区域中第一区域中包括一个负电极,第二区域中包括一个负电极,在图6b中左侧的626是第二区域,右侧的626也是第二区域,中间的625是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625两侧的第二区域实际是具有同一个负电极,无需采用两个负电极;
另外,图6b中还包括一个完整的衬底,由第一区域下方的衬底和第二下方的衬底共同组成显示屏的完整衬底,在该整块完整的衬底上,设置多个正电极,多个正电极对应多个发光单元,第一区域的发光单元上设置一个负电极,第二区域的发光单元上设置一个负电极,从而形成一个显示屏的完整驱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区域处的正电极与第二区域处的正电极相同,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处的正电极是独立的,第二区域中每一个第二发光单元处的正电极也是独立的;
第一区域处的负电极与第二区域处的负电极相同,第一区域采用一个完整的负电极,使得第一区域中所有的第一发光单元共用同一个负电极,对应同一个负电压;
第二区域采用一个或多个负电极,如果第二区域采用一个负电极,则该负电极与第二区域中所有的发光单元连接,为第二区域中所有的发光单元供电;
若第二区域采用多个负电极,则这多个负电极之间是可以相互连通的,也可以不连通,相互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以使得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大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
当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时,若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不同,就会导致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相比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之间的第二电压差是不同的,不同区域间电压差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区域的发光单元获取到的电压差不同,从而导致显示效果的不同。
由于第一区域中的走线阻抗大于第二区域中的走线阻抗,为了保证第一区域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亮度与第二区域中第二发光单元的亮度保持一致,就需要使得第一区域中第一电压差大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二电压差,因此,在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正极的正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
如图7所示,包括4个柱形结构,分别为ΔU1、ΔU2、ΔU3及ΔU4,其中,ELVDD为正电压,ELVSS为负电压,ELVSS_Normal为第二区域所需要达到的负电压,ELVSS_CUD为第一区域所需要达到的负电压,由于第一区域的走线阻抗大于第二区域中走线的阻抗,因此,第一区域的负电压要小于第二区域的负电压,以使得第一区域的电压差大于第二区域的电压差。
4个柱形中正电压均相同,在ΔU1柱形中,其负电压为ELVSS_Normal,其表示的是在非屏下摄像头所对应的显示屏中任意一个发光单元的驱动电压差,即ELVDD与ELVSS_Normal之间的差值,即ΔU1所对应柱形的长度;
在ΔU2柱形中,其负电压为ELVSS_CUD,其表示的是目前在屏下摄像头所对应的显示屏中任意一个发光单元的驱动电压差,其中并未对CUD区域与非CUD区域的电压进行区分,其电压差为ELVDD与ELVSS_CUD之间的差值,即ΔU2所对应柱形的长度。
显然,ΔU2所对应柱形的长度是明显大于ΔU1所对应的柱形的长度的,即全屏采用CUD区域的驱动电压差时,其所使用的驱动电压差是明显大于全屏采用非CUD区域的驱动电压差的;
本方案是基于图7中的ΔU3及ΔU4实现的,其中,ΔU3为第一区域的驱动电压差,ΔU4为第二区域的驱动电压差,将CUD区域与非CUD区域分别控制,而不再采用ΔU2柱形中将全屏所有的发光单元的电压差统一控制的方案,以使得CUD区域中每个发光单元的电压差为ΔU3,而非CUD区域中每个发光单元的电压差为ΔU4,这就使得整个显示屏中所有发光单元的电压差为第一区域中所有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之和与第二区域中所有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之和,其是明显小于全屏均采用与CUD区域的发光单元相同的电压差驱动所需要的总电压差的。
进一步的,显示屏还包括:
多条正电压走线,每条正电压走线为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中一列或者一行的发光单元提供正电压;如果一列或一行的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正电压走线与第一区域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材质。
每一个发光单元对应一个正电极,每一个正电极都需要与正电压连接,因此,设置多条正电压走线,而每条正电压走线能够为一列或者一行的发光单元提供正电压,而对于不同行或不同列的发光单元,则需要采用不同的正电压走线,这就使得正电压走线的数量减少,线路简单,避免了为每一个正电极都配置一条正电压走线。
当然,在每条正电压走线中,可能会存在该正电压走线中有部分与第一区域对应,则与第一区域对应的正电压走线部分采用第一材质的走线。
另外,对于负电压走线,可以为两条,一条负电压走线位于第一区域,另一条负电压走线位于第二区域,由于负电压走线一共只有两条,因此,无论是第一区域的负电压走线,还是第二区域的负电压走线,都可以采用第二材质的走线,即金属材质,即使在第一区域中对透光率有要求,但是仅一条金属走线并不会对第一区域的整体透光率造成影响,即不会对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造成影响。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形成的阵列匹配,以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根据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即每个发光单元都至少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分别连接;另外,每个发光单元还对应一个正电极,所有的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负电极。即每个发光单元既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连接,又与正电极和负电极连接,如图8所示,为发光单元的示意图。
其中,T10与T20为开关,D10为像素,即发光单元,OVDD为正电压,OVSS为负电压,Scan为第一驱动走线,Data为第二驱动走线。
发光单元同时与正电压、负电压、第一驱动走线及第二驱动走线连接。当显示屏的发光单元接入电子设备时,发光单元的正电压及负电压即实现了接入;
第一驱动走线Scan用于控制开关T10是否打开,第二驱动走线Data用于控制开关T20打开的数量,基于开关T20打开的数量确定流经像素D10的电流的大小,从而确定其亮度。
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图像采集设备处于非调启状态,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如果图像采集设备处于调启状态,禁用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
图像采集设备处于非调启状态,则无需考虑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效果,就需要保证显示屏上的第一区域所在位置作为屏幕的显示效果,考虑到第一区域的走线的阻抗大于第二区域的走线的阻抗,为了使第一区域的显示效果与第二区域的显示效果相同,则需要使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区域的第一电压差大于第二区域的第二电压差,使得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接收到的电流大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发光单元接收到的电流,从而达到在第二区域中第二发光单元亮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区域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亮度,以实现第一区域的亮度与第二区域的亮度一致,提高显示效果的目的。
图像采集设备处于调启状态,则需要考虑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效果,而无需考虑显示屏上第一区域所在位置作为屏幕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因此,直接关闭第一区域的亮度,即禁用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和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以达到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并不存在电压差,不能被点亮的效果,此时,第一区域能够直接使图像采集设备通过该区域采集图像。
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图像所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其应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中:
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大小为第一像素;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大小为第二像素,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像素。
每个发光单元的大小以像素为单位,第一区域中的所有第一发光单元的大小均相同,为第一像素,第二区域中的所有第二发光单元的大小也是相同的,为第二像素,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像素。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像素,即第一发光单元的面积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面积,其发光单元的面积减小,就会使得透光率提高,因此,当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像素时,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的透光率。
在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像素的同时,第一区域中的走线采用透明材质,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提高第一区域的透光率,从而可以使得在保证第一区域的亮度与第二区域的亮度相同时,仅提高较少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降低电能消耗,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过渡区域。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第一区域91,第二区域92及过渡区域93。
其中,过渡区域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过渡区域中的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三大小为第三像素,第三像素大于第一像素,且第三像素小于第二像素,过渡区域的每个第三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三材质,第三材质与第二材质相同或不同。
过渡区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等,只要其设置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用于实现过渡即可。
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大小为第一像素,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大小为第二像素,第三区域的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三大小为第三像素,则发光单元的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第一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由于发光单元的大小越小,则其所在的区域的透光率越高,因此,不同区域的透光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第一区域<过渡区域<第二区域。
因此,将过渡区域作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过渡,避免直接由第一区域到达第二区域之间造成的透光率变化的突兀,或者,亮度变化的突兀,从而达到在图像采集设备无需进行图像采集时,显示屏上不同区域之间显示效果的自然过渡,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图像所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
显示屏101及图像采集设备102。
图像采集设备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对应于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的第一区域;
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驱动走线,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第二驱动走线,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其中,第一驱动走线位于第一层按照第一方向排布多个,第二驱动走线位于第二层按照第二方向排布多个,第二层位于第一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形成的阵列匹配,以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根据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
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第一区域的表征为第一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第二区域的表征为第二发光单元;
第一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第一区域所对应的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
进一步的,第一区域中每个第一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第一区域中所有的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基于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及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第一区域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使能;
第二区域中每个第二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第二区域中所有的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基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及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第二区域中第二发光单元的使能,
进一步的,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以使得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大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
进一步的,还包括:
多条正电压走线,每条正电压走线为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中一列或者一行的发光单元提供正电压;
如果一列或者一行中的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正电压走线与第一区域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材质。
进一步的,如果图像采集设备处于非调启状态,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
如果图像采集设备处于调启状态,禁用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
进一步的,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大小为第一像素;
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大小为第二像素,第一像素小于第二像素。
进一步的,显示屏还包括:过渡区域,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过渡区域中的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三大小为第三像素,第三像素大于第一像素,且第三像素小于第二像素,过渡区域的每个第三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三材质,第三材质与第二材质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第一材质为ITO,第二材质为金属;
具有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的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第二材质部分连接。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是以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显示屏为基础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图像采集设备,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图像所采集设备位于显示屏的下方,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第二材质不同于第一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第二区域为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透明且导电材质的材料作为发光单元对应的走线,第二区域的走线材质不同于第一区域的走线材质,且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第二材质的阻抗,实现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能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达到提高第一区域显示寿命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区域的透光率高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第一走线为透明的材质,使得第一区域下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屏,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所述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所述第二材质不同于所述第一材质,且所述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以保证线路中电压信号的传输效率;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使能;
所述第二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使能;
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中,
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第二驱动走线,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包括第一材质部分和第二材质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位于第一层按照第一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驱动走线位于第二层按照第二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下方,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形成的阵列匹配,以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根据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工作;
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征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属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表征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区域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第一材质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还包括:
多条正电压走线,每条正电压走线为多个发光单元构成的阵列中一列或者一行的发光单元提供正电压;
如果所述一列或者一行中的发光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正电压走线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非调启状态,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
如果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调启状态,禁用所述第一正电压和所述第一负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大小为第一像素;
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大小为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小于所述第二像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中,还包括:
过渡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中的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三大小为第三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大于所述第一像素,且所述第三像素小于所述第二像素,所述过渡区域的每个第三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三材质,所述第三材质与所述第二材质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中,
所述第一材质为ITO,所述第二材质为金属;
具有所述第一材质部分和所述第二材质部分的走线包括:所述第一材质部分通过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材质部分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
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的第一区域;
所述显示屏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一材质,所述第一区域至少用于对应于有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区域,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第一材质为透明且导电的材料;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走线为第二材质,所述第二材质不同于所述第一材质,且所述第一材质的阻抗高于所述第二材质的阻抗,以保证线路中电压信号的传输效率;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显示输出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一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使能;
所述第二区域中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应一个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所有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共同对应一个第二负电极,基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及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实现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使能;
所述第一负电极的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电压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电压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电压差。
CN202011062147.5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188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2147.5A CN112188060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2147.5A CN112188060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060A CN112188060A (zh) 2021-01-05
CN112188060B true CN112188060B (zh) 2022-06-24

Family

ID=7394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2147.5A Active CN112188060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806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N107633807A (zh) * 2017-09-08 2018-01-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90A (zh) * 2018-06-05 2018-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950290A (zh) * 2019-04-03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屏、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0444125A (zh) * 2019-06-25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
CN110890026A (zh) * 2019-12-05 2020-03-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668382U (zh) * 2019-06-27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326560A (zh) * 2020-01-23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N107633807A (zh) * 2017-09-08 2018-01-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90A (zh) * 2018-06-05 2018-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950290A (zh) * 2019-04-03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屏、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0444125A (zh) * 2019-06-25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
CN210668382U (zh) * 2019-06-27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890026A (zh) * 2019-12-05 2020-03-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26560A (zh) * 2020-01-23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060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7139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6227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857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042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520888B (zh)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US20210013277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99936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3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490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1917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105750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1372136A1 (en) Scan driver and a column driver for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076770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39921A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42121B (zh)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8222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529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21662363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89508B (zh)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188060B (zh)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837645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WO2020093518A1 (zh) 画素驱动电路、画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20769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037905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