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8045A - 摄像模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8045A
CN112188045A CN201910604600.1A CN201910604600A CN112188045A CN 112188045 A CN112188045 A CN 112188045A CN 201910604600 A CN201910604600 A CN 201910604600A CN 112188045 A CN112188045 A CN 11218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optical component
lens barrel
len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6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涛
靳宏志
韩高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46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8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终端,摄像模组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摄像头支架和传感器组件,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固定在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摄像头支架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且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传感器组件,所述镜筒套设在摄像头支架内,且镜筒与摄像头支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镜筒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实现镜筒的升降,改变了内部光学部件和传感器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焦距的变化,在不增加摄像模组的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了摄像变焦目的,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相应地,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媒体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的摄像功能是颇受用户重视与喜爱的亮点之一,为了实现更好的拍照效果,提高成像质量,相关技术中,通过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VCM)调节镜头的位置,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使得终端设备呈现清晰的图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摄像头支架和传感器组件;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
所述摄像头支架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组件;
所述镜筒套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且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所述镜筒远离于所述安装槽槽底的顶端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镜筒同轴设置,且所述止挡部的横截直径大于所述镜筒的横截直径,用于限制所述镜筒的移动范围。
可选的,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镜筒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外部光学部件;
所述外部光学部件嵌设在所述止挡部内,且所述外部光学部件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均处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
可选的,所述止挡部为环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摄像头支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PCB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部。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位于所述外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包括:
通过旋转所述镜筒改变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
可选的,所述终端的外壳夹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与所述止挡部中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终端,所述摄像模组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所述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摄像头支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所述摄像头支架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组件,所述镜筒套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且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实现镜筒的升降,改变了内部光学部件和传感器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焦距的变化,在不增加摄像模组的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了摄像变焦目的,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相应地,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镜筒上升后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模组主要应用于终端,该终端具备拍摄功能,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目前摄像功能是颇受顾客重视与喜爱的亮点之一,摄像头的工作原理是:景物经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然后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变为数字信号,再发送至终端设备的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DSP)芯片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屏就可以看到景物的图像。
为了实现更好的拍照效果,提高成像质量。相关技术中,通过音圈电机(VoiceCoil Motor,VCM)调节镜头的位置,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使得终端设备呈现清晰的图像。具体地,通电时,电流经过VCM的线圈,线圈会产生磁场,线圈磁场和磁石起相互作用,促使线圈向上移动,锁在线圈里的摄像头在通电之时移动,断电时,线圈在弹片弹力作用下返回原位置,这样就实现了自动对焦功能,使得拍摄的图像清晰。
然而,在终端设备趋于轻薄化设计的情况下,使用VCM调节镜头的位置时,调节的范围不大,并且无法解决摄像质量进一步提升与整机厚度受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拍摄效果不好。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摄像模组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11、摄像头支架12和传感器组件13。
所述镜头组件11包括镜筒111和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即,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与镜筒111之间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所述摄像头支架12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组件13。
所述镜筒111套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12内,且所述镜筒111与所述摄像头支架1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与所述传感器组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
示例性地,内部光学部件112可以包括光学镜片,位于镜筒内部,用于滤去不可见光,让可见光进入,并投射到传感器组件13上,内部光学部件12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本公开对于内部光学部件的大小、形状、厚度不做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内部光学部件112的数目可以为多个。由于光学原因,单个内部光学部件的成像不可避免存在色差等问题,因此,采用多个内部光学部件112的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像差,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多个内部光学部件之间的间隔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即可。
示例性地,传感器组件13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固定在终端的安装槽的槽底。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半导体芯片,其表面包含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受到光照射时,能够产生电荷,其分为两大类: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和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本公开对于图像传感器的类型不做限制,可以根据成本、效果来考虑选取。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能感受光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该光像相对应的电信号,图像传感器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本公开对此并不作限定。
可选的,摄像头支架12的表面设有外螺纹,镜筒111的表面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摄像头支架12和镜筒111能够通过螺纹连接,由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由于内部光学部件112固定在镜筒111上,因此,当镜筒111升降时,内部光学部件112也会随着镜筒111的升降而实现升降,又因为传感器组件13是固定在终端的安装槽的槽底的,因此,镜筒111的升降能间接改变内部光学部件112与传感器组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具体的变焦过程为: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则镜筒111从原地移动到最大位移处,传感器组件13获取每个位移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在传感器组件13上投影,传感器组件13将每个位移的投影保存终端的DSP,DSP通过计算处理,从而确定最佳的成像面,并将镜头稳定在这个最佳成像面处,实现了自动变焦功能,使得拍摄效果更好。
具体地,由于传感器组件13位于所述终端的安装槽的槽底,内部光学部件112固定在镜筒111内,摄像头支架12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镜筒111与所述摄像头支架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螺纹能够配合实现镜筒111相对于摄像头支架12的升降,即,内部光学部件112相对于传感器组件13的升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摄像变焦功能,使焦距可调节的范围变大,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并且,通过螺纹配合实现镜筒111相对于摄像头支架12的升降,在不增加摄像模组的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了摄像变焦目的,满足了在终端设备趋于轻薄化时对摄像头的设计要求。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镜筒上升后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通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由于内部光学部件112固定在镜筒111上,因此,当镜筒111上升时,内部光学部件112也会随着镜筒111上升,而传感器组件13是固定在终端的安装槽的槽底的,因此,镜筒111的升降改变了内部光学部件112与传感器组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图2所示,提供了三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当镜筒111上升时,内部光学部件112也会随着镜筒111上升,由图1、图2可知,内部光学部件112与传感器组件13的距离也逐渐增大。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还包括:
止挡部14、外部光学部件15;
所述终端包括:印制电路板PCB16、外壳17。
所述镜筒111远离于所述安装槽槽底的顶端上设置有止挡部14,所述止挡部14与所述镜筒111同轴设置,且所述止挡部14的横截直径大于所述镜筒111的横截直径,用于限制所述镜筒111的移动范围。
外部光学部件15嵌设在所述止挡部14内,且所述外部光学部件15与所述镜筒111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均处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
可选的,止挡部14为环状结构。
示例性地,外部光学部件15可以包括装饰镜片,用于保护、装饰光学镜片121,外部光学部件15可以具备防水、防尘功能,在遇到灰尘、雾气等天气,外部光学部件15可以保护内部光学部件112不受环境的损害。
值得说明的是,外部光学部件15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直径可以大于内部光学部件112的直径,也可以等于内部光学部件112的直径,从而能够避免外界环境损伤内部光学部件112,但若小于内部光学部件112的直径,则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等杂质易到达内部光学部件112,从而影响内部光学部件112的性能,导致拍摄效果不佳。本公开对于外部光学部件15的形状、大小、厚度不做限定,只要能保护内部光学部件112即可。
另外,外部光学部件15可以与镜筒111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同轴设置,且所述外部光学部件15与所述镜筒111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均处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
所述摄像头支架12设置在所述PCB16上,所述传感器组件13设置在所述PCB16上,所述传感器组件13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支架12内部。
其中,摄像头支架12设置在所述PCB16上,摄像头支架12用于支撑镜筒111,以使内部光学部件112以及外部光学部件15位于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
PCB16对传感器组件13起支撑、互联的作用,传感器组件13个体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得到PCB16的支撑、连通时,才能将接收到的图像传感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将图像呈现给用户。
可选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位于外部光学部件15与传感器组件13中间,且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与外部光学部件15均处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其中,传感器组件13可以与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外部光学部件15同轴设置。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包括:
通过旋转所述镜筒111改变所述镜筒111与所述摄像头支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
可选的,止挡部14与镜筒111为一体结构。
则所述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包括:
旋转所述止挡部14改变所述镜筒111与所述摄像头支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
其中,止挡部14具有旋转功能,由于内部光学部件112固定在镜筒111内,传感器组件13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支架12内部,当旋转止挡部14时,镜筒相对于摄像头支架12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从而改变了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112与传感器组件13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变焦功能。
可选的,所述终端的外壳17夹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12与所述止挡部14中间。
示例性地,镜筒111套设在摄像头支架12内,镜筒111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支架12的高度,如图1所示,摄像头支架12在靠近传感器组件13侧的直径大于,套设所述镜筒111侧的直径。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摄像头支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所述摄像头支架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组件,所述镜筒套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且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实现镜筒的升降,改变了内部光学部件和传感器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焦距的变化,在不增加摄像模组的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了摄像变焦目的,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相应地,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终端一旦检测到“相机”应用打开,可以自动旋转镜筒111实现所述镜筒111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提升摄像变焦功能,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嵌设在终端的安装槽内,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摄像头支架和传感器组件;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
所述摄像头支架嵌设在所述终端的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组件;
所述镜筒套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且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远离于所述安装槽槽底的顶端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镜筒同轴设置,且所述止挡部的横截直径大于所述镜筒的横截直径,用于限制所述镜筒的移动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镜筒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外部光学部件;
所述外部光学部件嵌设在所述止挡部内,且所述外部光学部件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均处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环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支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印制电路板PCB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PCB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支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部光学部件位于所述外部光学部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包括:
通过旋转所述镜筒改变所述镜筒与所述摄像头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所述镜筒的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外壳夹设在所述摄像头支架与所述止挡部中间。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1910604600.1A 2019-07-05 2019-07-05 摄像模组及终端 Pending CN112188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600.1A CN112188045A (zh) 2019-07-05 2019-07-05 摄像模组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600.1A CN112188045A (zh) 2019-07-05 2019-07-05 摄像模组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045A true CN112188045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600.1A Pending CN112188045A (zh) 2019-07-05 2019-07-05 摄像模组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80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619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6263Y (zh) * 2003-07-26 2004-08-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和使用该镜头模组的数码相机
CN1904713A (zh) * 2005-07-29 2007-01-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
US20070122146A1 (en) * 2005-11-28 2007-05-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package
CN10120629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装置
CN101285918A (zh) * 2007-04-10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419322A (zh) * 2007-10-22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876740A (zh) * 2009-04-29 2010-11-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TW201040612A (en) * 2009-05-15 2010-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6263Y (zh) * 2003-07-26 2004-08-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和使用该镜头模组的数码相机
CN1904713A (zh) * 2005-07-29 2007-01-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
US20070122146A1 (en) * 2005-11-28 2007-05-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package
CN10120629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装置
CN101285918A (zh) * 2007-04-10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419322A (zh) * 2007-10-22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876740A (zh) * 2009-04-29 2010-11-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TW201040612A (en) * 2009-05-15 2010-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619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2749B2 (en) Ima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643774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having camera system
CN112114466B (zh) 相机模块
US6560047B2 (en) Image module
JP5124630B2 (ja) 自動焦点機能を有す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00066678A (ko) 손떨림 보정장치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US20130265470A1 (en) Camera module for portable device
JP200819142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214011607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JP5284525B2 (ja) 自動焦点機能を有す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0199514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KR20140012814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00018949A1 (en) Flare- and ghost-free imaging device
CN112188045A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0753145A (zh) 移动终端
CN115774314A (zh) 摄像模组及其内对焦光学镜头
US7342220B2 (en) Lens assembly having focal length adjustable by a space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of an object
CN215268448U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KR100854747B1 (ko) 카메라 모듈 조립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조립방법
KR101174269B1 (ko) 자동 초점 기능을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10013680A (ko) 렌즈 어셈블리
JP2010271545A (ja) レンズ焦点駆動装置のレンズ保護構造
CN109688315A (zh) 相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3118835U (ja) ピンホール式結像装置
KR20070054073A (ko) 핀홀식 결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