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7327A -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87327A CN112187327A CN202011024658.8A CN202011024658A CN112187327A CN 112187327 A CN112187327 A CN 112187327A CN 202011024658 A CN202011024658 A CN 202011024658A CN 112187327 A CN112187327 A CN 112187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antennas
- sending
- determining
- target antenn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通过获取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的第一信息,并且根据第一信息对发送设备中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以实现了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采用1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以及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才采用2根或者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因为频谱衰落对低速率的影响较少,从而有效避免了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Wi-F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Fi天线的数量也随之不断的增加。
目前,为了获得更快的吞吐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通常会使用2天线或者多天线发送一个数据流,在使用2天线或多天线发送同一个数据流的时候,循环延迟分集(CyclicShift Diversity,CSD)会引起带内频率选择性衰落,进而导致接收设备对高阶调制信号的解调失败。
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吞吐率和覆盖范围,使用2天线或者多天线发射信号时,导致通信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以克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所述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判断所述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所述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通过获取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的第一信息,并且根据第一信息对发送设备中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以实现了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采用1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有效避免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及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才采用2根或者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在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会自动降低,因为频谱衰落对低速率的影响较少,从而有效避免了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天线的频谱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1天线的频谱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循环延迟分集: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为了获得多径分集增益,采用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技术。由于CSD技术在每个子载波上的相位偏移操作等效为时域上的循环移位,所以也称为CDD(Cycle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
其中,循环延迟分集(CSD)技术系统基本架构为,将原本一个数据流的信号扩展到2根或更多的天线上发送,每个天线上发送的信号都为数据流的一个副本。不同的天线上发送的数据流的副本经过不同的循环延迟。
带内频率选择性衰落:多径干扰的频率响应呈现周期性的衰落,这在通信原理中称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具体是指在不同频段上衰落特性不一样。当频率超过相干带宽时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MCS: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速率的配置通过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索引值实现。MCS将所关注的影响通讯速率的因素作为表的列,将MCS索引作为行,形成一张速率表。所以,每一个MCS索引其实对应了一组参数下的物理传输速率。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系统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其中,发送设备用于发射信号,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中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Wi-Fi天线,接收设备中例如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Wi-Fi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
本实施例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包括Wi-Fi天线即可。
目前,随着Wi-Fi技术的发展,Wi-Fi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环境越来越多样化,Wi-Fi技术从最初的802.11bg发展到802.11n,802.11ac,再到802.11ax,Wi-Fi天线也从最初的1根天线增加到2根~6根甚至更多的天线。
其中,天线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快的吞吐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同时也会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其中一个危害就是,当2天线或者多天线发送一个数据流时,因为添加了CSD,其中,CSD会引起带内频率选择性衰落,而深度的频谱衰落会使接收机对高阶调制信号解调失败。
对于Wi-Fi接收机来说,如果没有对此种衰落场景进行特殊处理,深度频谱衰落下,MCS5及MCS5以上的高阶调制可能都会接收失败,从而导致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构思:通过动态调整WiFi天线的数量,以使得在满足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才使用2天线或者多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在不满足条件时,使用1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下面结合2和图3对2天线和1天线的情况下,频谱的示意图进行介绍,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天线的频谱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1天线的频谱示意图。
参见图2,2根天线因为添加了CSD,存在频谱衰落,以及参见图3,因为1根天线不添加CSD,所以频谱平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述介绍的发送设备,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调整天线的数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采用1根天线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发送,并且采用1根天线就不需要添加CSD,也就不存在频谱衰落的问题,从而能够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另外,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此时可以采用2根天线或者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以获得更广的覆盖范围。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确定的是,当数据流在2根或者多根天线上发送的时候,需要添加CSD,此时就存在人造多径导致的频谱衰落。
然而,因为此时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较远,高阶调制的信噪比无法达到调制的门限值,则发送速率(TX Rate)会自动降低,其中,频谱衰落对低Rate的影响不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例如可以是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其中,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对应的RSSI也就比较小;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对应RSSI比较大。
或者,第一信息还例如可以为接收设备的发送速率,其中,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对应的高阶调制的信噪比无法达到调制的门限值,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会自动降低,对应的发送速率也就比较小;反过来,当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对应的发送速率也就比较大。
本实施例对第一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第一信息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的信息即可,例如第一信息还可以直接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前的距离。
对应的,本实施例对发送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不做限制,其具体取决于第一信息的设置。
S402、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调整天线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发送设备的天线数量是固定的,但是发送设备可以调整当前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的数量,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天线就是用于发送设备的各个天线中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将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第一信息满足预设阈值的限定的时候,从而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例如在第一信息大于预设阈值的时候,此时若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则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采用1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可以避免频谱衰落的问题,从而能够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再例如在第一信息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时候,此时若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远,则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2根或者多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2根或者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可以保证更广的覆盖范围,同时因为距离比较远,对应的发送速率会自动降低,因为频谱衰落对低Rate的影响不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对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以有效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通过获取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的第一信息,并且根据第一信息对发送设备中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以实现了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采用1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有效避免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及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才采用2根或者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在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会自动降低,因为频谱衰落对低速率的影响较少,从而有效避免了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基于上述介绍的内容可以确定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信息可以为RSSI,或者还可以为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对两种情况下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结合图5对第一信息为RSSI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为接收设备的RSSI,其中,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RSSI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相关数据包,并且根据该数据包中的数据,确定接收设备的RSSI。
本实施例对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RSSI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
S502、判断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若是,则执行S503,若否,则执行S504。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为预设强度信号,其中,预设信号强度作为RSSI对应的阈值,预设信号强度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的,可以判断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S503、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接收设备的RSSI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则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此时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在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的时候,不需要添加CSD,从而可以避免频谱衰落,以避免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其中,目标天线具体是哪一根天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随机选择的1根,或者可以是根据优先级信息选择的优先级最高的1根,或者还可以是根据预先配置的信息选择的1根,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504、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接收设备的RSSI不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则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远,此时需要增加覆盖范围,则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例如可以为2根或者多根天线。
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添加CSD,但是因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具体比较远,高阶调制的信噪比无法达到调制的门限值,则发送速率(TX Rate)会自动降低,其中,频谱衰落对低Rate的影响不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信号强度例如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选择的门限值,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例如根据经验确定MCS5及MCS5以上的高阶调制可能都会接收失败,则例如可以选择MCS5的灵敏度点Sen_mcs5作为预设信号强度。
假设采用RSSI_ref表示接收设备的RSSI,则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可以表示为:
如果RSSI_ref>Sen_mcs5,将发送设备的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配置为1,此时不添加CSD,可以有效避免频谱衰落;
如果RSSI_ref≤Sen_mcs5,将发送设备的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配置为2根或者多根,此时可以添加CSD,增加覆盖范围,然而因为距离较远,对应的发送速率较低,频谱衰落的影响较小,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判断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若是,则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若否,则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通过获取接收设备的RSSI,并比较RSSI和预设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从而对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从而简单有效的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
首先结合图6对第一信息为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为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其中,发送设备可以监测自身的发射速率,从而获取发射速率。
S602、判断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若是,则执行S603,若否,则执行S604。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其中,预设发射速率作为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对应的阈值,预设发送速率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的,可以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S603、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大于预设发射速率,则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此时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在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的时候,不需要添加CSD,从而可以避免频谱衰落,以避免通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其中,目标天线具体是哪一根天线,与上述图3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4、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不大于预设发射速率,则表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比较近,此时需要增加覆盖范围,则可以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例如可以为2根或者多根天线。
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添加CSD,但是因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具体比较远,对应的发射速率也小于或等于预设发射速率,其中,频谱衰落对低Rate的影响不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通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发射速率例如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选择的门限值,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例如根据经验确定MCS5及MCS5以上的高阶调制可能都会接收失败,则例如可以选择MCS5对应的速率MCS5作为预设发射速率。
假设采用TX Rate表示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则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可以表示为:
如果TX Rate>MCS5,将发送设备的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配置为1,此时不添加CSD,可以有效避免频谱衰落;
如果TX Rate≤MCS5,将发送设备的用于发射信号的目标天线的数量配置为2根或者多根,此时可以添加CSD,增加覆盖范围,然而因为距离较远,以及发送速率较低,频谱衰落的影响较小,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判断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若是,则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若否,则确定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通过获取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并比较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和预设发射速率之间的大小,从而对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进行调整,从而简单有效的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70包括:获取模块701、确定模块702。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所述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702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
所述确定模块7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
所述确定模块7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处理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处理设备80包括: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2;其中
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天线处理方法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8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802独立设置时,该天线处理设备还包括总线8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天线处理设备所执行的天线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根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天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所述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包括:
判断所述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7.一种天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距离;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其中,所述目标天线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接收设备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发射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发射速率;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发射速率是否大于预设发射速率;
若是,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为1根;
若否,则确定所述发送设备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大于1根。
13.一种天线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4658.8A CN112187327A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4658.8A CN112187327A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7327A true CN112187327A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4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24658.8A Pending CN112187327A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873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90823A (zh) * | 2021-01-22 | 2021-06-04 | 深圳市润谊泰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生理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6260A (zh) * | 2009-09-28 | 2011-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演进系统中发射天线配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389491A (zh) * | 2012-05-09 | 2013-11-13 | 万都株式会社 | 一种雷达装置和一种天线装置 |
CN107707288A (zh) * | 2017-09-01 | 2018-0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8988963A (zh) * | 2018-04-12 | 2018-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方法、发射设备和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
CN109217483A (zh) * | 2018-08-28 | 2019-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612A (zh) * | 2018-09-29 | 2019-02-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547085A (zh) * | 2019-01-17 | 2019-03-2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113089A (zh) * | 2019-04-02 | 2019-08-09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WiFi装置、WiFi无线产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1064286A (zh) * | 2019-12-12 | 2020-04-2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驱动的目标被动追踪系统和方法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11024658.8A patent/CN1121873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6260A (zh) * | 2009-09-28 | 2011-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演进系统中发射天线配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389491A (zh) * | 2012-05-09 | 2013-11-13 | 万都株式会社 | 一种雷达装置和一种天线装置 |
CN107707288A (zh) * | 2017-09-01 | 2018-0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8988963A (zh) * | 2018-04-12 | 2018-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方法、发射设备和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
CN109217483A (zh) * | 2018-08-28 | 2019-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612A (zh) * | 2018-09-29 | 2019-02-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547085A (zh) * | 2019-01-17 | 2019-03-2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113089A (zh) * | 2019-04-02 | 2019-08-09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WiFi装置、WiFi无线产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1064286A (zh) * | 2019-12-12 | 2020-04-2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驱动的目标被动追踪系统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熊茂华 熊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117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90823A (zh) * | 2021-01-22 | 2021-06-04 | 深圳市润谊泰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生理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2890823B (zh) * | 2021-01-22 | 2023-10-13 | 深圳市润谊泰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生理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37189B2 (en) |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 |
KR102288390B1 (ko) | 빔을 복원하기 위한 프로세싱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90101449A (ko)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시스템을 위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전력 제어 | |
US11483868B2 (en) | Acces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EP3664345A1 (en) |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115084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RU2667501C1 (ru) | Способ,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 |
US2024001574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CN108282296B (zh) |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792716B (zh)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3515003B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20199902A1 (zh) |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0006857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805936A (zh) | 动态时分双工环境中的小区间干扰减轻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 |
CN113453288B (zh) |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10554269B2 (en) |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347273B (zh) | 一种数据复用和数据解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5002807B (zh) | 一种测量间隔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CN112187327A (zh) | 天线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842434B (zh) | 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19210981A1 (en)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 |
US10211877B2 (en) | Multi-carrier dynamic antenna diversity | |
CN109314957B (zh) | 发送或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6416400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72506B (zh) | 下行波束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