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7759A - 蓄液罐 - Google Patents

蓄液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7759A
CN112177759A CN202010564851.4A CN202010564851A CN112177759A CN 112177759 A CN112177759 A CN 112177759A CN 202010564851 A CN202010564851 A CN 202010564851A CN 112177759 A CN112177759 A CN 112177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gas
coolant
liquid separ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48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田俊介
次井瑛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s Polym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gers Polym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286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088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s Polymer Corp filed Critical Tigers Polym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77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7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1/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main direction of flow follows a flat spiral ; so-called flat cyclones or vortex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42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 B01D19/0052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in rotating vessels, vessels containing movable parts or in which centrifugal movement is caused
    • B01D19/0057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in rotating vessels, vessels containing movable parts or in which centrifugal movement is caused the centrifugal movement being caused by a vortex, e.g. using a cyclone, or by a tangential in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8Deaera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9Expansion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18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removing contaminants, e.g. for dega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液罐,包括:罐室,贮存冷却液;气液分离室,邻接设置在所述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将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之间隔开;流入管,用于向所述蓄液罐送入所述冷却液;以及排出管,用于从所述蓄液罐排出所述冷却液,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从所述流入管送入所述气液分离室的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所述排出管,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的中心轴的位置。

Description

蓄液罐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9年07月01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23092号和2019年07月10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28688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蓄液罐。
背景技术
液冷式冷却系统用于内燃机、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基板等的冷却。在液冷式的冷却系统中,通过使冷却液循环,从冷却对象构件集热,并且从散热器散热,通过这样对冷却对象构件进行冷却。在液冷式的冷却系统中,在用于使冷却液循环的冷却液通道中,有设置冷却液罐即蓄液罐的情况。蓄液罐用于补充冷却液由于气化等导致的减少以及吸收冷却液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体积变化。此外,若在冷却液中产生气泡,则会降低冷却效率。因此,有通过蓄液罐分离冷却液中的气泡即进行气液分离的情况。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48753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中,在蓄液罐主体中,矩形的挡板以成为特定朝向的风车状的方式配置。在该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按照该蓄液罐能够从冷却液分离气泡,而不会导致水阻的增加以及构造的复杂化。
近年,由于冷却系统更加高性能化,产生了希望进一步增加通过如日本特开2005-248753号公报那样的蓄液罐的冷却液的流量的需求。但是已知,在如日本特开2005-248753号公报那样的蓄液罐中,若通过蓄液罐的冷却液的流量增加,则流入罐主体内部的冷却液容易波动而引起激荡,因此冷却液容易卷入罐内的空气,难以得到期待程度的气液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蓄液罐,能够抑制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并且能够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发明者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在蓄液罐内通过以隔壁将冷却液的主流流动的部分与罐室在上下方向分隔配置,在主流流动的部分利用离心力进行气液分离,以及在主流流动的部分中容易聚集气泡的部分设置贯通上述隔壁的连通孔,能够达成上述目的,并完成了本发明公开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蓄液罐,包括:罐室,贮存冷却液;气液分离室,邻接设置在所述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将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之间隔开;流入管,用于向所述蓄液罐送入所述冷却液;以及排出管,用于从所述蓄液罐排出所述冷却液,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从所述流入管送入所述气液分离室的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所述排出管,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的中心轴的位置(第1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蓄液罐,包括:罐室,贮存冷却液;弯曲流道,邻接设置在所述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将所述罐室与所述弯曲流道之间隔开;流入管,用于向所述蓄液罐送入所述冷却液;以及排出管,用于从所述蓄液罐排出所述冷却液,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所述弯曲流道,所述弯曲流道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从所述流入管送入所述弯曲流道的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所述排出管,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罐室与所述弯曲流道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所述弯曲流道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中,优选为,所述隔壁设置为具有随着从所述隔壁的外周部朝向所述连通孔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状(第3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中,优选为,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铅锤方向下侧的底面上设置有随着从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朝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的所述中心轴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第4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中,优选为,在位于所述弯曲流道的铅锤方向下侧的底面上设置有随着朝向所述弯曲流道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第5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中,优选为,所述连通孔设置为,在所述气液分离室中偏向于沿着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第6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中,优选为,连通孔设置为,在所述弯曲流道中偏向于沿着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第7实施方式)。
此外,第1实施方式到第7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蓄液罐,优选为,还具有连通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罐室的吸出孔(第8实施方式)。
按照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得到抑制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并且能够进行气液分离处理的效果。
此外,按照第3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或者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室的气液分离处理的效率。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此外,按照第6实施方式或者第7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更加良好地抑制液面的激荡并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此外,按照第8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边使包含气泡的冷却液流入罐室边使除去气泡的冷却液从吸出孔回流到排出管。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沿图1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沿图2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作用的沿图2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沿图6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沿图7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作用的沿图7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作用的沿图11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作用的与图2以及图7对应的沿X-X线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的与图2以及图7对应的沿X-X线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的构造以及作用的与图12对应的沿A-A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以设置在汽车的内燃机的液冷式冷却系统的蓄液罐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以下所示的个别实施方式,也可以实施为变更后的以下实施方式。液冷式冷却系统的用途不限于内燃机,也可以是冷却功率元件和逆变器等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回路基板等电子零件的用途,还可以是其他的用途。
在图1、图2以及图3中表示了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的构造。在图1中,使用立体图表示了分解状态的蓄液罐10的主要构件。蓄液罐10构成为具备中空的罐以及与该罐连接的流入管15和排出管16。在液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中使用的蓄液罐10以冷却液从流入管15向中空的罐内流入并且冷却液从中空的罐通过排出管16流出的方式配置并连接到液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中。
图2是表示沿着包括图1的X-X线(X-X轴)的铅锤面截断的蓄液罐10的截面的截面图。图2的上侧与铅锤方向上侧对应。此外,图3是表示沿着包括图2的Y-Y线(Y-Y轴)的水平面截断的蓄液罐10的截面的截面图。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下侧容器11、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一体化而构成蓄液罐10。通过使下侧容器11与上侧容器12一体化构成中空的罐。这样的罐被隔壁13分隔。在第1实施方式中隔壁13形成为平板状。隔壁13大体水平延伸并分隔中空的罐。
将被隔壁13分隔的中空的罐的上侧的室(空间)称作罐室17。在罐室17中贮存冷却液。罐室17被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围着。此外,将被隔壁13分隔的中空的罐的下侧的室(空间)称作气液分离室18。气液分离室18被下侧容器11以及隔壁13围着。气液分离室18以借助隔壁13邻接于罐室17的方式设置在罐室17的铅锤方向下侧。
当使用蓄液罐10时,气液分离室18实际上被冷却液填满。此外,当使用时,罐室17的空间的大部分被冷却液填满,并且罐室17的上部贮存了空气。即,隔壁13构成为当使用时隔壁13整体浸没在冷却液中。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优选下侧容器11、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相互接合,使冷却液难以往来于隔壁13的外周部分与上侧容器12以及下侧容器11之间。
即,设置在液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的蓄液罐10包括:罐室17,贮存冷却液;气液分离室18,在罐室17的铅锤方向下侧邻接设置;隔壁13,将罐室17与气液分离室18之间隔开;流入管15,用于向蓄液罐10送入冷却液;以及排出管16,用于从蓄液罐10排出冷却液。组装下侧容器11、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等,以实现蓄液罐10的构造。
另外,只要能构成蓄液罐10的罐室17以及气液分离室18,用于实现这样的构造的构件的分割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蓄液罐10分割为下侧容器11、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三个构件。通过组装这些构件,来实现具有罐室17以及气液分离室18等的蓄液罐10的构成。关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构件构成来实现这样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形成罐室17与气液分离室18沿着铅锤面被分割那样的构成构件,通过组装这些构成构件来实现具有罐室17以及气液分离室18等的蓄液罐10的构成。
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即,在蓄液罐10中,冷却液从流入管15流入气液分离室18内,从气液分离室18通过排出管16流出。优选为,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一体成型在下侧容器11上。此外,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也可以设置在与气液分离室18分离的位置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蓄液罐10之中或外周上形成管道或引流板,能够将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蓄液罐10也能够构成为冷却液从流入管15流入气液分离室18内,从气液分离室18通过排出管16流出。另外,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与气液分离室18,只要是以冷却液的流动的主流实际上从流入管15经由气液分离室18到达排出管16的方式连接即可,而冷却液的一部分可以流向其他的部位。
气液分离室18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11a。该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是以圆筒的中心线沿着大体铅锤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圆筒状。外周壁11a既可以是圆筒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圆锥面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圆环面的一部分。外周壁11a的周向的曲率半径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气液分离室18构成为从流入管15送入气液分离室18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并被导向排出管16。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的截面图所示,气液分离室18形成为在大体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的室(空间)。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室18被外周壁11a围着,所述外周壁11a沿着铅锤方向观察呈大体D字状。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11a在图3中围住了气液分离室18的右侧半边。在气液分离室18中,冷却液沿着大体水平面以圆弧状弯曲流动。
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流入管15大体水平地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使得来自流入管15的冷却液的喷流与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内周面接触流动。此外,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排出管16大体水平地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使得与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内周面接触流动的冷却液直接从排出管16流出。
只要是从流入管15送入气液分离室18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排出管16,气液分离室18的具体的形状和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的具体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从铅锤方向观察的气液分离室18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流入管15流入的冷却液改变方向约180度后从排出管16流出的方式。关于此,沿铅锤方向观察的气液分离室18内的冷却液的流动角度变化优选为90度以上,特别优选为180度以上。
在隔壁13上设置了连通罐室17与气液分离室18的连通孔14。即,冷却液、气泡以及空气能够通过连通孔14在罐室17与气液分离室18之间沿上下方向往来。
如图3所示,连通孔14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更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位置。另外,在图3中,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由重心标志表示。优选为从铅锤方向观察,在连通孔14之中包括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但是,连通孔14也可以设置为从铅锤方向观察,中心轴m位于连通孔14的外侧。这里,所谓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是指当假想包括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旋转对称形状的筒时的筒的截面的图心。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实际上是圆筒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圆筒的中心轴相当于中心轴m。
连通孔14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更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位置,即,优选为连通孔14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附近开口,而不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附近开口。即,蓄液罐10优选构成为,在接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部分,隔壁13将气液分离室18与罐室17之间分隔,并且在从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离开的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附近的部分,在隔壁13上设置了连通孔14,冷却液以及气泡能够在气液分离室18与罐室17之间往来。连通孔14既可以是1个孔,也可以是多个孔的集合。
优选为,在气液分离室18中,连通孔14设置为偏向于沿着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在图3所示的气液分离室18中,冷却液从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的左上侧的流入管15流入。因此,气液分离室18中的与流入管15连接的连接部分成为气液分离室18的上游部。此外,冷却液从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的左下侧的排出管16流出。因此,气液分离室18中的与排出管16连接的连接部分成为气液分离室18的下游部。接着,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流动的气液分离室18的部分成为气液分离室18的中游部。像这样,在将气液分离室18的内部分为连续的上游部、中游部以及下游部的情况下,连通孔14优选设置在偏向于沿着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即,优选连通孔14以如下方式偏离设置:相比上游侧靠中游侧,连通孔14开口更多,相比中游侧靠下游侧,连通孔14开口更多。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圆形的连通孔14的中心O配置在比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更靠近下侧且左侧。通过这样,在气液分离室18中,以偏向于沿着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式设置连通孔14。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蓄液罐10的材料以及蓄液罐1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通过众所周知的材料以及众所周知的制造方法制造蓄液罐10。典型地,蓄液罐10是以聚酰胺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为主要的材料形成的。根据使用的冷却液的种类、温度以及压力等,确定蓄液罐10的材料以及加强构造等。此外,典型地,通过注塑成型分别形成与上述的下侧容器11、上侧容器12以及隔壁13相当的构件,以及将这些构件通过振动熔敷或热板熔敷等一体化,通过这样能够制造蓄液罐10。
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按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能够抑制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并且能够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中,如图2所示,贮存冷却液的罐室17与邻接设置在罐室17的铅锤方向下侧的气液分离室18被隔壁13隔开。流入管15以及排出管16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8。因此,从流入管15流入的冷却液主要在气液分离室18的内部流动并流向排出管16。因此,在蓄液罐10中,来自流入管15的强流难以流入罐室17内。因此,即使从流入管15流入的冷却液的流量增加,也能够抑制贮存了冷却液以及空气的罐室17内的液面的激荡。如果液面的激荡减少,冷却液就变得难以在罐室17内卷入气泡,因此能够提升气液分离性能。
此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中,气液分离室18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从流入管15送入气液分离室18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并被导向排出管16。在隔壁13上设置了连通罐室17与气液分离室18的连通孔14。该连通孔14设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更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在气液分离室18的内部,冷却液以沿着大体水平面的方式,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通过该弯曲的流动对冷却液作用有离心力。
当对包含气泡的冷却液作用有离心力时,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容易聚集气泡B,B。另一方面,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容易聚集几乎不包括气泡B,B的冷却液。即,在气液分离室18中的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冷却液的流动,随着向下游侧,在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部分气泡B,B变多,而在邻接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部分气泡B,B变少。
隔壁13上的连通孔14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更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位置。因此,通过离心力,聚集到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的部分的包括气泡B,B的冷却液,通过连通孔14被导向罐室17,在罐室17的内部进一步通过重力等进行气液分离。
接着,在气液分离室18内,气泡B,B变少的冷却液在邻接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部分流动,该冷却液从排出管16排出。
即,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中,通过具有利用离心力进行气液分离的功能的气液分离室18,使冷却液中的气泡B,B聚集。通过这样,气泡较多的冷却液从连通孔14流入罐室17,在罐室17内从冷却液分离气泡。另一方面,气泡变少的冷却液从排出管16排出到外部。因此,蓄液罐10具有高气液分离效率。
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根据抑制罐室17内部的液面的激荡并提升气液分离效果的观点,优选为连通孔14的开口面积为从铅锤方向观察的气液分离室18的截面积的1/50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上且1/3以下。此外,根据同样的观点,优选为设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半径为R,从铅锤方向观察,连通孔14的周向边缘从气液分离室18的周向边缘(特别是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离开R/5到R/2程度。
此外,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根据提高气液分离效率的观点,优选为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所述,连通孔14设置为偏向于沿着气液分离室18的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通过沿着气液分离室18的圆筒状的外周壁11a弯曲流动,对冷却液作用有离心力。通过这样,越向流动的下游侧,在圆筒的半径方向内侧气泡B,B越集中,而圆筒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气泡变得越少。因此,通过设在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附近的连通孔14,能够将包含较多气泡B,B的冷却液导向罐室1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多种改变并实施。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对这些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其一部分或者置换其一部分而实施。
图5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图5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的截面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比,隔壁33以及罐的底面31的形状不同。另一方面,蓄液罐30中的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同。
在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中,隔壁33设置为具有随着从隔壁33的外周部朝向连通孔14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状。
通过隔壁33具备这样的构成,在气液分离室38内,聚集在气液分离室38的中央部的气泡被圆锥面状的隔壁33引导,变得容易进入上方的罐室17。通过这样,能够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中,在位于气液分离室38的铅锤方向下侧的底面31上,设有随着从圆筒状的外周壁11a朝向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中心轴m,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34。该圆锥面34优选为设置在连通孔14之下,从铅锤方向观察,该圆锥面34与连通孔14一致。
通过具备这样的构成,在气液分离室38内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要聚集到气液分离室38的中央部的气泡被圆锥面34向上引导,变得容易向上方的罐室17。通过这样,能够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兼具圆锥面状的隔壁33以及底面31的圆锥面34。通过这样,能够使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的、冷却液的弯曲的流动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圆筒状的外周壁11a附近的快速的流动到达连通孔14的附近。其结果,还能够提高罐室17内的液面的激荡的抑制效果。
图6、图7、图8以及图9表示了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图6的分解立体图、图7的沿X-X线(参照图6)的截面图以及图8的沿Y-Y线(参照图7)的截面图表示了蓄液罐21的构造。此外,图9表示了蓄液罐21的气液分离作用。
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比具有弯曲流道29。即,蓄液罐21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的构造中将气液分离室18替换为弯曲流道29的构造。蓄液罐21中的其他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同。
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包括:罐室17,贮存冷却液以及空气;弯曲流道29,邻接设置在罐室17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13,将罐室17与弯曲流道29之间隔开;流入管15,用于将冷却液送入蓄液罐21;以及排出管16,用于从蓄液罐21排出冷却液。流入管15与排出管16通过弯曲流道29连接。
弯曲流道29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21a。从流入管15送入弯曲流道29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2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排出管16。在第3实施方式中,弯曲流道29构成为被圆筒状的外周壁21a、内周壁25、罐底面26以及隔壁13围着的大体弯曲成马蹄形的管道。如第3实施方式所示,弯曲流道29也可以具有直管状的部分。蓄液罐21构成为在内周壁25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也充满冷却液。
在隔壁13上设置有连通罐室17与弯曲流道29的连通孔24。连通孔24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的弯曲流道29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即,连通孔24设置成不是在弯曲流道29的外周侧而是在内周侧将罐室17与弯曲流道29连通。
如第3实施方式所示,连通孔24也可以设置为长孔状。连通孔24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此外,如第3实施方式所示,在内周壁25的内侧的部分也设有空间的情况下,连通孔24优选设为连通内周壁25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与罐室17。
在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中也是从流入管15送入弯曲流道29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21a,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排出管16。通过这样,对包含气泡的冷却液作用有离心力。其结果,在弯曲流道29内,在朝向圆筒状的外周壁21a的中心轴的方向(即弯曲的内侧)容易聚集气泡B,B。另一方面,在从圆筒状的外周壁21a的中心轴远离的方向(即,弯曲的外侧)容易聚集几乎不含气泡B,B的冷却液(参照图9)。接着,由于连通孔24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的弯曲流道29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通过连通孔24,气泡较多的冷却液被导向罐室17。接着,在罐室17的内部,从冷却液分离气泡。因此,通过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同样地抑制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并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根据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以及提高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的抑制效果的观点,在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中也能够像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的隔壁33那样,隔壁13优选设置为具有随着从隔壁13的外周部朝向连通孔24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状。
此外,根据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以及提高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的抑制效果的观点,在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中也能够像第2实施方式的蓄液罐30的底面31的圆锥面34那样,优选在位于弯曲流道29的铅锤方向下侧的罐底面26上,设置随着朝向弯曲流道29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
此外,根据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以及提高罐主体内部的液面的激荡的抑制效果的观点,在第3实施方式的蓄液罐21中也能够像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那样,连通孔24优选设置在弯曲流道29中偏向于沿着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
图10、图11以及图12表示了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图10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1的沿PZ面(参照图10)的截面图表示了蓄液罐40的构造。图12的沿A-A线(参照图11)的截面图表示了冷却液的次流。
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比,还具有吸出孔41。通过该吸出孔41连通排出管16与罐室17。蓄液罐40中的其他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同地构成。
即,在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中,在隔壁13上同时设置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同地设置的连通孔14以及吸出孔41,该吸出孔41将排出管16的附近与罐室17连通。
这里,如图11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中,从流入管15流入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11a弯曲流动,从排出管16流出。因此,在设置了吸出孔41的排出管16的附近,在气液分离室18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V1较快。另一方面,在气液分离室18内的设置了连通孔14的部分,冷却液如漩涡般微弱流动。因此,在这个部分,在气液分离室18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V2较慢。所以,在气液分离室18内,在吸出孔41的部分中存在比连通孔14的部分更高速的流动(即V1>V2)。
当存在这样的流速差时,根据所谓的文丘里法则,吸出孔41部分的压力变得比连通孔14部分的压力低。因此,如图12所示,次生了从连通孔14向罐室17的并且从吸出孔41向排出管16吸出的冷却液的流动。通过该次流,聚集在连通孔14附近的包含较多气泡的冷却液流入罐室17。接着,在罐室17内从冷却液分离气泡。气泡变少的冷却液从吸出孔41向排出管16排出。因此,在具有这种构成的蓄液罐40中,能够做到边使包含气泡的冷却液流入罐室17边使除去了气泡的冷却液从吸出孔41回流。因此,气液分离性能显著提升。
吸出孔41不限于设置在板状的隔壁13的贯通孔。只要是能够连通罐室17与排出管16,吸出孔41也可以形成为管道状。此外,吸出孔41没必要直接连接到排出管16。
图13表示了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50。图13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图2以及图7对应的沿X-X线的截面图。图13表示了蓄液罐50的截面构造。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50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相比在罐室17内还具有控制面55以及支承部56。蓄液罐50中的其他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蓄液罐10同样地构成。
在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50中,在罐室17的内部有设置控制面55,该控制面55与连通孔14隔开规定的间隔并对置。控制面55是为了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而设置的,使通过连通孔14从气液分离室18流入罐室17并流向罐室17的上侧的冷却液的流动成为向横方向的流动。控制面55可以是由金属以及树脂那样的液体难以透过的材料构成的板或者块。控制面55也可以使用网状材料、无纺布或者发泡体等形成。在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热塑性树脂制的板材设置了液体难以透过的控制面55。
为了使从连通孔14流入罐室17的冷却液向横方向流动,控制面55优选设置为覆盖连通孔14整体,即,从铅锤方向观察,控制面55比连通孔14大。控制面5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控制面55的形状如第5实施方式所示,优选为大体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控制面55由支承部56支承于构成罐室17的上侧容器12。只要是能够恰当地支承控制面55,支承部56的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第5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6形成为圆筒状。通过该支承部56支承控制面55的外周部。这种方式有益于将上侧容器12射出成型。支承部56既可以相对于上侧容器12的上面(顶面)支承控制面55,也可以相对于上侧容器12的侧面(外周面)支承控制面55。此外,在对蓄液罐50设置盖体或者阀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盖体或者阀体设置控制面55。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支承部56。
在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50中,在罐室17的内部设置了控制面55,该控制面55与连通孔14隔开规定的间隔并对置。通过这样,即使在气液分离室18内部的冷却液的流动变得激烈,冷却液通过连通孔14强势流入罐室17的情况下,由于抑制了罐室17内部的液面的激荡,所以能够抑制气泡的卷入。即,通过连通孔14流入罐室17的冷却液,在罐室17内不是直接向上方,而是暂且通过控制面55向横方向扩散并流动。因此,由于流入罐室17的内部的冷却液的流动横向扩散而被弱化,所以难以诱发罐室17中的液面的激荡。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的蓄液罐50中,能够显著提高罐室17内的冷却液的液面的激荡的抑制效果。
图14以及图15表示了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70。在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70中,与图10到图12中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相比,连通孔74构成为包括管77。
此外,气液分离室18的高度的值,设定为比流入管15的直径以及排出管16的直径中的哪个值都大。此外,设置排出管16的位置比设置流入管15的位置在铅锤方向上设定得更高。
蓄液罐70中的其他构造与第4实施方式的蓄液罐40同样地构成。图14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图2以及图7对应的沿X-X线的截面图。图14表示了蓄液罐70的纵截面构造。此外,图15是与第4实施方式的图12对应的沿A-A线(参照图11)的截面图。
在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70中,设置在隔壁13的连通孔74设置为包括管77。即,连通孔74构成为中空管状的管77在板状的隔壁13上设置的贯通孔的内侧沿大体铅锤方向向气液分离室18的内侧突出设置。虽不是必须的,但是在第6实施方式中管77通过肋等与隔壁13一体化。此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管77设置在贯通孔的大体中央。代替于此,管77也可以设置在贯通孔的周向边缘部。或者,连通孔74也可以设置为将管77与贯通孔排列。
通过该连通孔74的构成,隔壁13与管77之间的贯通孔的部分将气液分离室18的隔壁附近的部分与罐室17连通。另一方面,管77的管道将从隔壁13向下方隔开的气液分离室18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与罐室17连通。
当冷却液在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70中流动时,如图15所示,冷却液通过连通孔74,从气液分离室18流向罐室17。另外,产生了通过吸出孔41,从罐室17流向气液分离室18的冷却液的副流。接着,能够从连通孔74中的贯通孔的部分,将聚集在气液分离室18的上侧(隔壁13附近)的包含较多气泡的冷却液导向罐室17。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管77,从自隔壁13向下方隔开的位置将冷却液导向罐室17。
像这样,第6实施方式的蓄液罐70具备并用离心力与重力来做到气泡分离的气液分离室18。在具有这样构成的蓄液罐70中,气泡聚集到在气液分离室18中产生的圆弧状的流动的中心部以及漩涡的中心部并向上方移动。但是,在气泡直径小的情况下,气泡难以向上方移动,在气液分离室18内的圆弧状的流动的中心部以及漩涡的中心部容易以龙卷状残留小的气泡。当设置了管77时,能够从离开隔壁13的位置将大量聚集这样的小的气泡的冷却液有效地送入罐室17。因此,能够在罐室17内分离小的气泡。即,当如第6实施方式所示,将设置在隔壁13的连通孔74设为包括管77时,能够将冷却液从气液分离室18内的容易残留气泡的部分导向罐室17。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蓄液罐70的气液分离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还可以具有其他的构成。例如,在蓄液罐中还可以设置能够取下来的盖体。通过这样的盖体,能够向罐或者冷却液通道的内部填满冷却液。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将用于向车体等安装蓄液罐的撑条或者凸起构件等与蓄液罐一体化。此外,可以根据对蓄液罐要求的耐压性等,对蓄液罐设置肋等加强构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用于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液罐能够分离冷却液中的气泡,所以工业上的利用价值较高。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液罐也可以是以下的第1以及第2蓄液罐。
第1蓄液罐是设置在液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的蓄液罐,包括:罐室,贮存冷却液;气液分离室,邻接设置在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将罐室与气液分离室之间隔开;流入管,向蓄液罐送入冷却液;以及排出管,从蓄液罐排出冷却液,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气液分离室,气液分离室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从流入管送入气液分离室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排出管,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罐室与气液分离室的连通孔,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更靠近圆筒状的外周壁的中心轴的位置。
第2蓄液罐是设置在液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的蓄液罐,包括:罐室,贮存冷却液;弯曲流道,邻接设置在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隔壁,将罐室与弯曲流道之间隔开;流入管,用于向蓄液罐送入冷却液;以及排出管,用于从蓄液罐排出冷却液,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弯曲流道,弯曲流道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从流入管送入弯曲流道的冷却液,沿着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排出管,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罐室与弯曲流道的连通孔,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流道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Claims (10)

1.一种蓄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室,贮存冷却液;
气液分离室,邻接设置在所述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
隔壁,将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之间隔开;
流入管,用于向所述蓄液罐送入所述冷却液;以及
排出管,用于从所述蓄液罐排出所述冷却液,
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
所述气液分离室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
从所述流入管送入所述气液分离室的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所述排出管,
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罐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相比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的中心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设置为具有随着从所述隔壁的外周部朝向所述连通孔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铅锤方向下侧的底面上设置有随着从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朝向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的所述中心轴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设置为,在所述气液分离室中偏向于沿着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通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罐室的吸出孔。
6.一种蓄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室,贮存冷却液;
弯曲流道,邻接设置在所述罐室的铅锤方向下侧;
隔壁,将所述罐室与所述弯曲流道之间隔开;
流入管,用于向所述蓄液罐送入所述冷却液;以及
排出管,用于从所述蓄液罐排出所述冷却液,
所述流入管以及所述排出管连接到所述弯曲流道,
所述弯曲流道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
从所述流入管送入所述弯曲流道的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圆筒状的外周壁,以围绕铅锤轴旋转的方式弯曲着流动,被导向所述排出管,
在所述隔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罐室与所述弯曲流道的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设置在从铅锤方向观察,所述弯曲流道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设置为具有随着从所述隔壁的外周部朝向所述连通孔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弯曲流道的铅锤方向下侧的底面上设置有随着朝向所述弯曲流道的弯曲的半径方向内周侧向铅锤方向上侧的圆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设置为,在所述弯曲流道中偏向于沿着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液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通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罐室的吸出孔。
CN202010564851.4A 2019-07-01 2020-06-19 蓄液罐 Pending CN1121777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3092 2019-07-01
JP2019123092 2019-07-01
JP2019-128688 2019-07-10
JP2019128688A JP2021008877A (ja) 2019-07-01 2019-07-10 リザーバタン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7759A true CN112177759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4851.4A Pending CN112177759A (zh) 2019-07-01 2020-06-19 蓄液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1354A1 (zh)
CN (1) CN11217775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860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气装置
CN115105866A (zh) * 2021-03-23 2022-09-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储存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1256B2 (ja) * 2019-05-15 2023-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ザーブタンク
JP7359794B2 (ja) * 2021-03-03 2023-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
DE102021110489A1 (de) * 2021-04-23 2022-10-27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Kg Kühlflüssigkeit-Ausgleichsbehälter mit integrierter kanalartiger Entgasungskamm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860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气装置
CN115105866A (zh) * 2021-03-23 2022-09-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储存罐
CN115105866B (zh) * 2021-03-23 2024-05-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储存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01354A1 (en)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7759A (zh) 蓄液罐
US10648379B2 (en)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water in exhaust fluid and silencer for fuel cell vehicle
US11466607B2 (en) Reservoir tank
US11459937B2 (en) Reservoir tank
CN112177758A (zh) 储液容器
JP2015028336A (ja) エンジン冷却水のリザーバタンク
US11713708B2 (en) Degassing apparatus
US11725887B2 (en) Reservoir tank
JP7227865B2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JP2021008877A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JP4332495B2 (ja) 自動車両のオイル循環路内の分離装置
JP2022061056A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CN115105866B (zh) 储存罐
JP6450049B2 (ja) マフラ
US20230330564A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GB2598507A (en) Degassing apparatus
CN113939365B (zh) 离子交换器
US20220099018A1 (en) Reservoir tank
JP7256464B2 (ja) 冷却装置
CN115234357A (zh) 具有集成的通道状排气室的冷却液补偿容器
JP2022056278A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CN115217611A (zh) 具有集成的与容器壁沿着其整个环周间隔开的涡流腔的冷却液体补偿容器
CN114234497A (zh) 一种储液器和压缩机组件
CN115413307A (zh) 贮水箱
CN116964335A (zh) 抽吸腔室和抽吸喷射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