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425A -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5425A
CN112165425A CN202011009567.7A CN202011009567A CN112165425A CN 112165425 A CN112165425 A CN 112165425A CN 202011009567 A CN202011009567 A CN 202011009567A CN 112165425 A CN112165425 A CN 112165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terminal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95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阔
徐松松
张�诚
周宾
聂元正
高志亮
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nt Match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nt Match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nt Match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nt Match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95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5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5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for tracking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包括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建立及加密阶段,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和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阅后即焚模式下终端之间发送信息时,相互之间是点对点的直接连接,发送任何信息是直接传输到对方终端,不经过任何服务器的中转,同时当通讯接收方收到信息之后,在满足系统设定的阅读条件后该信息会在通讯接收方的终端上自动销毁并同时消失,在通讯发起方退出阅后即焚的模式的时候,也会在发起方终端上清除,不留任何记录,从而保护了用户通讯信息的隐私,提高了用户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终端之间传输信息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各类阅后即焚通讯软件进行信息的传送。一般模式下,多个客户端都直接链接服务器并且对链路进行加密,多个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会分别进行加密,发送消息时,通讯发起客户端先发给服务端,再由服务端转发到通讯接收客户端。
例如:A终端发送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给B终端,需要A先将消息和消息目标B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并在服务器进行存储,服务器接收完成全部信息之后,通过查找到的B相关的链接信息,再将信息发送给B终端,以此完成一次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
该信息传送形式存在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是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送必须有服务器进行中转,虽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加密的,但在服务器上信息是处于解密状态的,消息很容易被服务器有意记录或者无意泄漏,一旦服务器被入侵,会造成隐私信息的大量泄露;二是因为进行了服务器的中转,信息的传输效率会有所降低,特别是在进行大尺寸视频文件的传输过程中,因为需要同时完成服务器接收和下发到B终端的两个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直接通讯信息的阅后即焚,保护通信的隐私,同时加快信息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包括以下各阶段: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发起终端A运行通讯软件,向IM服务器发送拟建立和接收终端B直接连接的请求,并将自身通讯软件的版本信息通过IM服务器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比对终端之间通讯软件的版本信息,返回是否支持与发起终端A开启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给IM服务器,IM服务器将返回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如果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不一致,IM服务器提示至少一方终端升级通讯软件版本,直至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一致;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建立及加密阶段:发起终端A以自身作为临时服务端创建临时服务,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加入阅后即焚通讯模式,IM服务器将邀请和发起终端A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受邀请,创建对应的临时客户端,通过接收到的地址信息链接上发起终端A的临时服务端,IM服务器将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并在终端之间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终端之间相互发起直接连接并在连接后鉴权,鉴权成功后,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通知发起终端A已接受邀请,终端之间的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建立成功,阅后即焚通讯模式开启;
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发起终端A对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的消息阅读条件进行设置,设置内容包括对消息过期时间、文字/图片消息可看时间、音频/视频消息播放次数的设置;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发起终端A创建新消息并送达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对接收到的新消息以消息类型提示而非直接显示内容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开始倒计时消息过期时间:如果该新消息为文字/图片消息,并在过期前被选择阅读,消息内容显示并结束过期倒计时、开始可看时间倒计时,可看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该新消息为音频/视频消息,并在消息过期前被选择阅读,消息开始自动播放设定次数、结束过期倒计时,播放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该新消息在过期前未被选择阅读,消息过期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超时未阅读、该消息已销毁;
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发起终端A在临时服务端中清除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中的残留消息,发出“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指令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收到相应指令后退出阅后即焚模式;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分别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发送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的信息给发起终端A。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模式下,例如,当发起终端A开启和接收终端B的阅后即焚模式,接收终端B额外先创建一个服务,把自己当作一个新的临时服务端,并通过类似“邀请加入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的消息,把临时服务地址通过IM服务器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受到发起终端A的“邀请加入阅后即焚模式”的消息后,自身创建一个临时客户端,通过消息中的地址信息,链接上发起终端A的临时服务端,此时一条直接连通的通信管道被建立。
在这种模式下,终端之间会对链路加密,此后发送的消息会通过这条管道直接发送,中间没有第三方可以知道消息的具体内容。消息也不会被窃听和泄漏,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之间会额外先交互通讯软件客户端版本信息,保证双方版本和行为一致,如果行为一致方可以继续进行接下去的步骤,否则通讯双方会被要求在各自的终端上退出通讯软件,并提示双方中的至少一方(版本较低的那方)将通讯软件版本升级到一致(与版本较高的那方版本一致,或者要求各终端上的通讯软件均升级到最高级别)再重新尝试开启阅后即焚模式。具体流程设置如下:
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发起终端A运行通讯软件,向IM服务器发送拟建立和接收终端B直接连接的请求: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在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离线,IM服务器通知接收终端B上线,如果接收终端B在限定时间内上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否则通知发起终端A无法响应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的建立及加密阶段,终端之间相互发起直接连接包括:发起终端A使用其在局域网络NAT1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接收终端B的局域网地址连接,接收终端B监听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接收终端B同时使用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发起终端A的局域网地址连接,发起终端A监听局域网络NAT1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如果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发起的连接由于网络错误而失败,如:“连接被重置”或者“节点无法访问”,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延时重新发起连接,延时间隔(例如延时一秒钟)和重新发起连接的次数由各终端协商和尝试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的建立及加密阶段,终端之间的鉴权操作包括:
协商并交互密钥,确保目前连入的连接就是所希望的连接;
如果鉴权失败,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将关闭与对方的直接连接,并且继续等待新的连接接入;
如果鉴权成功,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只接受第一个通过鉴权操作的终端,然后将进入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过程不再继续等待是否有新的连接接入。
进一步的,所述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设置内容还包括以下多种操作限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对双方信息的操作方式:只允许撤回、删除操作,不允许复制、转发、搜索等可能导致消息内容泄密的操作;
手机录屏、截屏或录音功能是否需要暂停使用给予提示:如果需要暂停使用,双方终端上的通讯软件会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显示安全防护页面,此时无法进行聊天;如果无需暂停使用,双方终端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会提示通讯双方:你在聊天中录屏/截屏/录音了;对方在聊天中录屏/截屏/录音了。
进一步的,所述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设置内容还包括下述多种阅读条件限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接收终端B接收到相应指令后,如果接收终端B中存在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的残留信息,清除残留信息,再退出阅后即焚模式。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系统,包括发起终端A、IM服务器、局域网NAT和接收终端B。其中:
发起终端A,用于通讯发起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接收终端B保持一致后,创建临时服务端,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向通讯接收方发送、接收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清除残留信息,向接收终端B发出退出指令,退出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
IM服务器,用于协助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版本信息保持一致后,响应发起终端A建立与接收终端B不经过IM服务器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请求,从各终端所在的局域网NAT分别获取各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另一方终端、供双立建立临时连接,并向各终端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最后在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结束后,接收接收终端B发送的已退出确认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
局域网NAT,用于向IM服务器提供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
接收终端B,用于通讯接收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发起终端A保持一致后,接收IM服务器转达的、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邀请,创建与上述临时服务端对应的临时客户端,接收通讯发起方发送的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接收上述退出指令,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并通过IM服务器向发起终端A发出已退出确认信息。
通讯双方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讯发起方:在发起终端A的通讯软件中开启阅后即焚模式后,设置消息阅读条件,如消息过期时间和可看时间,消息是否可以被二次查看标志等,设置好后,开始发送文字消息、音频消息、视频和图片消息;通讯接收方如果超过了设置的过期时间没有阅读新消息,消息会在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中自动销毁并向通讯发起方针对该条新消息发出“超时未阅读、该消息已销毁”的通知,;如果通讯接收方在设置的过期时间内阅读了新消息,则会向通讯发起方发出“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的通知,无论收到哪种通知,发起终端A的通讯软件会在该消息上直接予以标记或者引用后另行说明已读和未读状态,让通讯发起方即时掌握通讯接收方对该消息的阅读情况。
通讯接收方:在阅后即焚模式下,收到的消息只有消息类型提示,如文字、音频、视频或图片,具体消息不会即刻直接展示,而是在通讯接收方点击消息提示才清晰显示文字和图片,或者开始播放音频和视频。文字和图片在发送方设置的可看时间到达后就在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中自动销毁,音频视频在播放完成后、在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中自动销毁,音频或视频不可以拖动查看,如果通讯发起方设置了通讯接收方可以多次查看,音频或视频会在播放结束后连续播放多次后消失;消息阅读后,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会自动通知通讯发起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超过了通讯发起方设置的过期时间、通讯接收方没有阅读消息,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会自动销毁消息并通知通讯发起方“超时未阅读、该消息已销毁”。
进一步的,所述地址信息包括发起终端A所在的局域网NAT1的公网IP地址及发起终端A在局域网NAT1中被分配的端口,接收终端B所在的局域网NAT2的公网IP地址及接收终端B在局域网NAT2中被分配的端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终端之间发送信息时,首先打开“阅后即焚”的开关,进入阅后即焚的模式,此时两者之间是点对点的直接连接,发送任何信息是直接传输到对方终端,不经过任何服务器的中转,同时当通讯接收方收到信息之后,在满足系统设定的阅读条件后该信息会在通讯接收方的终端上自动销毁并同时消失,在通讯发起方退出阅后即焚的模式的时候,也会在发起方终端上清除,不留任何记录,从而保护了用户通讯信息的隐私,提高了用户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终端之间传输信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建立及加密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阅后即焚通讯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通讯系统在图2阶段连接建立前信息传递方向示意图
图5为图3通讯系统在图2阶段连接建立中及建立后信息传递方向示意图
图6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消息在过期前未被阅读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消息在过期前被选择阅读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目前常见的通讯局域网络内部一般会采用NAT技术,在网络NAT1-N中,发起终端A没有直接的公网IP,优点是可以节约公网IP,但缺点也很明显,会破坏终端之间的网络通信,发起终端A的使用者通讯发起方无法直接和接收终端B的使用者通讯接收方直接发起通讯。普通的终端用户不直接和永久拥有一个公网IP,只有在申请使用公网IP的时候,可以暂时使用所在的局域网NAT的IP+该终端在局域网NAT被分配的端口的组合来确定和外界的联系地址,因此两个手机终端之间很难直接发起端对端的连接。
本发明阅后即焚通讯系统,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结构,通过通讯软件算法,利用通讯软件的IM服务器始终拥有对外IP地址的特点,借助IM服务器帮助手机终端之间建立端对端的连接。该阅后即焚通讯系统包括发起终端A、IM服务器、局域网NAT和接收终端B,其中:
发起终端A,用于通讯发起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接收终端B保持一致后,创建临时服务端,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向通讯接收方发送、接收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清除残留信息,向接收终端B发出退出指令,退出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
IM服务器,用于协助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版本信息保持一致后,响应发起终端A建立与接收终端B不经过IM服务器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请求,从各终端所在的局域网NAT分别获取各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另一方终端、供双立建立临时连接,并向各终端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最后在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结束后,接收接收终端B发送的已退出确认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
局域网NAT,用于向IM服务器提供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
接收终端B,用于通讯接收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发起终端A保持一致后,接收IM服务器转达的、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邀请,创建与上述临时服务端对应的临时客户端,接收通讯发起方发送的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接收上述退出指令,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并通过IM服务器向发起终端A发出已退出确认信息。
具体流程实施例如下:
1、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如图1所示)
发起终端A使用其与IM服务器的连接向IM服务器发送拟建立和接收终端B直接连接的请求,要求IM服务器协助其连接接收终端B: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在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离线,IM服务器通过通讯软件终端系统提供的推送消息通知接收终端B上线,如果接收终端B在限定时间内上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否则通知发起终端A无法响应请求。
接收终端B接收到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后,比对终端之间通讯软件的版本信息,返回是否支持与发起终端A开启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给IM服务器,IM服务器将返回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如果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不一致,IM服务器提示至少一方终端升级通讯软件版本,直至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一致。
2.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建立及加密阶段(如图2所示)
2-1.连接建立前(如图4所示)
当各终端都在线并且保持版本一致之后,发起终端A以自身作为临时服务端创建临时服务,以消息的形式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加入阅后即焚通讯模式,IM服务器将邀请和发起终端A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受邀请,创建对应的临时客户端,通过接收到的地址信息链接上发起终端A的临时服务端,IM服务器将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并在终端之间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
在此过程中,IM服务器获得各终端的地址信息,也就是直接接触局域网络NAT1和NAT2所在的公网IP地址和各终端在局域网络NAT1和NAT2中被分配的端口,再以消息的形式协助双方交互公网IP和端口并约定一个通信临时密钥。
2-2.连接建立中(如图5所示)
发起终端A使用其在局域网络NAT1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接收终端B的局域网地址直接连接,接收终端B监听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
接收终端B同时使用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发起终端A的局域网地址直接连接,发起终端A监听局域网络NAT1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
如果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发起的连接由于网络错误而失败,如:“连接被重置”或者“节点无法访问”,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延时重新发起连接,延时间隔(例如延时一秒钟)和重新发起连接的次数由各终端协商和尝试确定。
2-3.连接建立后(如图5所示)
终端之间开始鉴权操作,双方协商并交互密钥,确保目前连入的连接就是所希望的连接。如果鉴权失败,终端将关闭连接,并且继续等待新的连接连入。终端通常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只接受第一个通过鉴权操作的终端,然后将进入P2P通信过程不再继续等待是否有新的连接连入;如果鉴权成功,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通知发起终端A已接受邀请,终端之间的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建立成功,阅后即焚通讯模式开启。
随后,以下阶段脱离IM服务器,在终端之间直接加密进行:
3.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
发起终端A对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的消息阅读条件进行设置。
3-1.设置和基本内容包括对消息过期时间、文字/图片消息可看时间、音频/视频消息播放次数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计时规则可如下设定:
A.图片消息
点击查看图片消息后,消息状态由未读改变为已读,开始30秒消息可看时间倒计时。
B.文字消息
根据文字长度动态倒计时规则:
a.点击查看文字消息后开始可看时间倒计时,同时消息状态由未读改变为已读:假设按系数1.5字/s计算可看时间,通常一万字消息的可看时间约为1.85小时,一千字消息的可看时间约为11分钟;
b.小于等于30秒按30秒计算;
c.大于30秒小于等于60秒按60秒计算;
d.大于60秒小于等于1分30秒按1分30秒算;
e.依此类推。
C.音频/视频消息
根据音频/视频时长动态倒计时规则:
a.点击播放语音,开始可看时间倒计时,可看时间倒计时时长为音频/视频时长,同时消息状态由未读改变为已读;
b.音频/视频播放过程中被暂停,可看时间倒计时不暂停,继续倒计时;
c.音频/视频快进、可看时间倒计时同时快进;
d.可看时间倒计时结束、音频/视频自动消失;
D.通讯软件的消息列表中消息项消失时间规则。
a.阅后即焚聊天页中还有消息未焚掉,则该消息项在消息列表中显示;
b.阅后即焚聊天页中所有消息都已焚掉,则该消息项在消息列表中自动消失。
E.消息过期时间倒计时:未读阅后即焚消息超过1~24小时,则该消息项在接收终端B通讯软件的消息列表中自动销毁。
3-2.为加强双方通讯信息的保密,设置内容还可以包括下述多种操作限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对双方信息的操作方式:只允许撤回、删除操作,不允许复制、转发、搜索等可能导致消息内容泄密的操作;
手机录屏、截屏或录音功能是否需要暂停使用给予提示:如果需要暂停使用,双方终端上的通讯软件会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显示安全防护页面,此时无法进行聊天;如果无需暂停使用,双方终端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会提示通讯双方:你在聊天中录屏/截屏/录音了;对方在聊天中录屏/截屏/录音了。
4.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
发起终端A创建新消息并送达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对接收到的新消息以消息类型提示而非直接显示内容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开始倒计时消息过期时间:
如图7所示,如果该新消息为文字/图片消息,并在过期前通过点击消息类型提示、音频指令或隔空抓取等方式被选择阅读,消息内容显示并结束过期倒计时、开始可看时间倒计时,可看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该新消息为音频/视频消息,并在消息过期前通过点击消息类型提示、音频指令或隔空抓取等方式被选择阅读,消息开始自动播放设定次数、结束过期倒计时,播放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
如图6所示,如果该新消息在过期前未被选择阅读,消息过期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超时未阅读、该消息已销毁;
对于接收终端B创建消息并送达给发起终端A的消息,发起终端A直接显示消息内容,并在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时清除残留的消息。
5.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如图8所示)
发起终端A在临时服务端中清除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中的残留消息,发出“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指令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清除可能的残留信息后退出阅后即焚模式;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分别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最后,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发送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的信息给发起终端A,此时双方终端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的常规连接重新建立。
以上各阶段并非按先后顺序进行,亦有可能各阶段交叉进行,例如:当发起终端A与接收终端B1已经开始阅后即焚通讯后,发起终端A又拟与接收终端B2开启阅后即焚通讯,此时,发起终端A既处于与接收终端B1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又处于与接收终端B2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如果发起终端A上的通讯软件版本高于接收终端B2,此时发起终端A与接收终端B1无须结束通讯,接收终端B2在软件版本升级至与发起终端A软件版本相同后即可开始阅后即焚通讯;如果发起终端A上的通讯软件版本低于接收终端B2并又希望同时保持与接收终端B1、接收终端B2的阅后即焚通讯,此时发起终端A与接收终端B1则需要先结束通讯,发起终端A、接收终端B1升级软件版本,从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重新开始整个通讯流程。

Claims (10)

1.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包括以下各阶段: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发起终端A运行通讯软件,向IM服务器发送拟建立和接收终端B直接连接的请求,并将自身通讯软件的版本信息通过IM服务器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比对终端之间通讯软件的版本信息,返回是否支持与发起终端A开启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给IM服务器,IM服务器将返回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如果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不一致,IM服务器提示至少一方终端升级通讯软件版本,直至终端之间的通讯软件版本一致;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建立及加密阶段:发起终端A以自身作为临时服务端创建临时服务,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加入阅后即焚通讯模式,IM服务器将邀请和发起终端A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受邀请,创建对应的临时客户端,通过接收到的地址信息链接上发起终端A的临时服务端,IM服务器将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并在终端之间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终端之间相互发起直接连接并在连接后鉴权,鉴权成功后,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通知发起终端A已接受邀请,终端之间的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建立成功,阅后即焚通讯模式开启;
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发起终端A对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的消息阅读条件进行设置,设置内容包括对消息过期时间、文字/图片消息可看时间、音频/视频消息播放次数的设置;
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发起终端A创建新消息并送达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对接收到的新消息以消息类型提示而非直接显示内容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开始倒计时消息过期时间:如果该新消息为文字/图片消息,并在过期前被选择阅读,消息内容显示并结束过期倒计时、开始可看时间倒计时,可看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该新消息为音频/视频消息,并在消息过期前被选择阅读,消息开始自动播放设定次数、结束过期倒计时,播放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阅读已完成、该消息已销毁;如果该新消息在过期前未被选择阅读,消息过期倒计时结束后,该消息在接收终端B自动销毁、通知发起终端A对方超时未阅读、该消息已销毁;
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发起终端A在临时服务端中清除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中的残留消息,发出“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指令给接收终端B;接收终端B接收到相应指令后退出阅后即焚模式;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分别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加密直接通讯连接;接收终端B通过IM服务器发送退出阅后即焚通讯模式的信息给发起终端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准备阶段,发起终端A运行通讯软件,向IM服务器发送拟建立和接收终端B直接连接的请求: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在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
如果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离线,IM服务器通知接收终端B上线,如果接收终端B在限定时间内上线,IM服务器响应请求、获取发起终端A的版本信息并向接收终端B转达,否则通知发起终端A无法响应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的建立及加密阶段,终端之间相互发起直接连接包括:
发起终端A使用其在局域网络NAT1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接收终端B的局域网地址连接,接收终端B监听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
接收终端B同时使用局域网络NAT2的端口异步地发起向发起终端A的局域网地址连接,发起终端A监听局域网络NAT1是否有外部的连接接入;
如果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发起的连接失败,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延时重新发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连接的建立及加密阶段,终端之间的鉴权操作包括:
协商并交互密钥,确保目前连入的连接就是所希望的连接;
如果鉴权失败,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将关闭与对方的直接连接,并且继续等待新的连接接入;
如果鉴权成功,发起终端A或接收终端B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只接受第一个通过鉴权操作的终端,然后将进入阅后即焚直接通讯过程不再继续等待是否有新的连接接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阅后即焚信息阅读条件设置阶段,设置内容还包括以下多种操作限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对双方信息的操作方式:只允许撤回、删除操作,不允许复制、转发、搜索操作;
手机录屏、截屏或录音功能是否需要暂停使用给予提示:如果需要暂停使用,双方终端上的通讯软件会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显示安全防护页面,此时无法进行聊天;如果无需暂停使用,双方终端在上述功能拟被启用时会提示通讯双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接收终端B创建新消息并送达给发起终端A,发起终端A直接显示消息内容,并在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时清除残留的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接收终端B创建新消息并送达给发起终端A,发起终端A对新消息的展示及销毁方式与接收终端B对新消息的展示及销毁方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阅后即焚直接通讯阶段,接收终端B接收到相应指令后,如果接收终端B中存在本次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的残留信息,清除残留信息,再退出阅后即焚模式。
9.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起终端A、IM服务器、局域网NAT和接收终端B;
所述发起终端A,用于通讯发起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接收终端B保持一致后,创建临时服务端,通过IM服务器邀请接收终端B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向通讯接收方发送、接收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清除残留信息,向接收终端B发出退出指令,退出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
所述IM服务器,用于协助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通讯软件版本信息保持一致后,响应发起终端A建立与接收终端B不经过IM服务器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请求,从各终端所在的局域网NAT分别获取各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给另一方终端、供双立建立临时连接,并向各终端约定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时的临时密钥,最后在阅后即焚直接通讯结束后,接收接收终端B发送的已退出确认信息发送给发起终端A;
所述局域网NAT,用于向IM服务器提供发起终端A和接收终端B的地址信息;
所述接收终端B,用于通讯接收方运行通讯软件,通过IM服务器将自身的版本信息与发起终端A保持一致后,接收IM服务器转达的、建立加密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临时连接邀请,创建与上述临时服务端对应的临时客户端,接收通讯发起方发送的预设阅读条件的阅后即焚直接通讯消息,最后在双方通讯结束后,接收上述退出指令,退出阅后即焚临时加密直接通讯模式并删除临时连接,并通过IM服务器向发起终端A发出已退出确认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阅后即焚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信息包括发起终端A所在的局域网NAT1的公网IP地址及发起终端A在局域网NAT1中被分配的端口,接收终端B所在的局域网NAT2的公网IP地址及接收终端B在局域网NAT2中被分配的端口。
CN202011009567.7A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Pending CN112165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9567.7A CN112165425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9567.7A CN112165425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425A true CN112165425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6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9567.7A Pending CN112165425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54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146A (zh) * 2021-05-26 2021-09-24 上海商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即时通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WO2022156524A1 (zh) * 2021-01-19 2022-07-28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服务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9243A1 (en) * 2004-07-07 2006-01-12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Always-on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of a messaging centric wireless device
CN1859094A (zh) * 2005-04-30 2006-1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点连接安全性检查的方法
US20150134948A1 (en) * 2010-04-30 2015-05-14 Shazzle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confidential electronic files
CN105306441A (zh) * 2015-09-18 2016-02-03 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2p网络在线传输的阅后即焚方法和装置
CN105791105A (zh) * 2016-05-20 2016-07-20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的阅后即焚实现方法
CN107171935A (zh) * 2017-05-05 2017-09-15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进行安全模式消息收发的方法、设备、用户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494663A (zh) * 2018-03-16 2018-09-04 北京邦邦共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阅后即焚方法及装置
CN110932967A (zh) * 2019-12-31 2020-03-27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的无痕会话实现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9243A1 (en) * 2004-07-07 2006-01-12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Always-on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of a messaging centric wireless device
CN1859094A (zh) * 2005-04-30 2006-1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点连接安全性检查的方法
US20150134948A1 (en) * 2010-04-30 2015-05-14 Shazzle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confidential electronic files
CN105306441A (zh) * 2015-09-18 2016-02-03 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2p网络在线传输的阅后即焚方法和装置
CN105791105A (zh) * 2016-05-20 2016-07-20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的阅后即焚实现方法
CN107171935A (zh) * 2017-05-05 2017-09-15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进行安全模式消息收发的方法、设备、用户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494663A (zh) * 2018-03-16 2018-09-04 北京邦邦共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阅后即焚方法及装置
CN110932967A (zh) * 2019-12-31 2020-03-27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的无痕会话实现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524A1 (zh) * 2021-01-19 2022-07-28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服务器
CN113438146A (zh) * 2021-05-26 2021-09-24 上海商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即时通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5214B (zh) 用于对等混合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2165425A (zh) 一种阅后即焚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US7634571B2 (en) Method of remotely monitoring an internet session
JP5713531B2 (ja) 安全確実な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
US20020174232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CN1652502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程序
KR20070078048A (ko) 화상회의 데이터 중계 서버
EP1214831B1 (en) Wide area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TW201238320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conference call
JP2006217446A (ja) 遠隔会議システム
WO2009090940A1 (ja) 対話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その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EP19094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grating a node into a virtual ring
JP2017163333A (ja)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2767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endpoint messaging
CN110300121A (zh) 基于全双工通讯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30249A (zh) 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JP2002073475A (ja) アドレス変換方法とアドレス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利用可能なメールサーバとメールクライアント
JP2004310734A (ja) Web及びアイコンを利用した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CN105227320B (zh) 一种授权方法、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US200501321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created personal private network (PPN) with secure communications and data transfer
JP2011139194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6520950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のような電気通信網内での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サービスに対する選択的出席管理方法
JP2005064686A (ja) ユーザ端末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CN112333088B (zh) 一种兼容性即时通信传输方法
JPH0284860A (ja) 対話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