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141A -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5141A
CN112165141A CN202011104354.2A CN202011104354A CN112165141A CN 112165141 A CN112165141 A CN 112165141A CN 202011104354 A CN202011104354 A CN 202011104354A CN 112165141 A CN112165141 A CN 112165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
switch
distribution control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4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5141B (zh
Inventor
于继超
朱永泉
杨毅强
辛哲奎
郭文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43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5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05B23/0205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 G05B23/0208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 G05B23/0213Modular or univers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e.g. monitoring system having modules that may be combined to build monitoring program; monitoring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to legacy systems; adaptabl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65Real time diagno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30State monitoring, e.g. fault, temperature monitoring, insulator monitoring, corona dis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开关;多个开关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将采集到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本申请将数字指令和测试数据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解决了地面测发控所用电缆因火箭起飞后不再使用而成为箭上冗余负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运载火箭箭上供配电系统相比数字电路、总线通讯来说发展相对较慢。传统配电控制系统和测试需要较多线缆,由于地面测试和逻辑控制的需要,很多线缆是直接引到地面测发控,由地面测发控进行多路配电控制,大大增加了箭上电缆网的重量,而其中很多电缆在起飞后不会再使用,这些电缆就变成了不必要的负重,影响火箭运载能力。
运载火箭上往往有多个供配电系统,根据需要设置在火箭上的不同位置,传统箭上配电时往往采用多个供配电系统共用同一个电池供电的方式,这样就会存在由于需要较长线缆连接各供配电系统而产生电压损耗的问题。
传统的配电器大多仍采用电磁继电器的控制方式,存在以下几种缺陷:第一:为保证可靠配电和测试需要,需采用多个电磁继电器通过焊接导线并联的冗余设计,再通过焊接导线将继电器连接到对外连接器上,并且使用线缆搭建大量的逻辑控制电路。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重量却较大。第二:电磁继电器体积较大,过大的体积不适应于在电路板上焊接,也不利于设备的一体化设计,因此传统的继电器与配电器往往单独成立一个设备,占用箭上空间。第三:电磁继电器具有一定的机械结构,有时会出现因振动和冲击等环境问题而导致电磁继电器异常接触的现象。第四:电磁继电器是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来调节电路通断,因线圈具有一定的电感,电路的通断过程中易产生电磁干扰信号,这也是电磁配电器一直很难通过国军标电磁兼容试验的原因,存在一定隐患。第五:电磁继电器的驱动模式导致其实现关断的响应时间较长,开关瞬态效应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采用这种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后,降低了因长线缆供电而产生的电压损耗;减小了箭上配电器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箭上配电、逻辑控制电路、配电监测电路的电缆数量,大幅降低箭上电缆网重量;同时还便于地面测发控对箭上供配电系统的实时控制,供配电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很方便的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测发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开关,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将采集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如上的,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分别设置在火箭的两端并且分别设置仪器电池和火工电池,以减少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由同一块电池供电所需长电缆发生的电压损耗。
如上的,其中,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均采用固态继电器控制的方式。固态继电器控制方式较传统的电磁继电器控制方式同样需要设计较多的逻辑控制电路,不同的是,固态继电器的控制方式无需像电磁继电器控制方式那样用线缆来搭建逻辑控制电路,固态继电器中逻辑控制电路可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FPGA)中实现。FPGA程序可改写,从而实现软件定义配电硬件的理念,提高了硬件电路的通用性;固态继电器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小,易于接入电路,方便与配电器进行一体化设计;固态继电器用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结构,不易受振动、冲击等环境因素影响;固态继电器没有输入“线圈”,也没有触点燃弧和回跳,故而可以减少由此产生的电磁干扰;本发明应用的固态继电器为零电压固态继电器,在零电压处导通,零电压处关断,减少了电流波形的突然中断,从而降低了高次谐波的产生,减少了开关瞬态效应,也能进一步减少电磁干扰,便于测量。
如上的,其中,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还包括配电器和负载,二者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与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还包括时序模块和负载,二者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与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如上的,其中,多个开关包括第一电压输出开关,设置在仪器电池内部,用于控制仪器电池供电,该开关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如上的,其中,多个开关包括第二电压输出开关,设置在火工电池内部,用于控制火工电池供电,该开关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如上的,其中,多个开关还包括地面供电开关、转电开关、第一断电开关、惯性设备供电开关、伺服设备供电开关、遥测设备供电开关以及控制器类设备供电开关,上述开关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设置在配电器内部,上述开关均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如上的,其中,多个开关还包括供电开关、第二断电开关以及火工品或电磁阀开关,上述开关之间均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设置在时序模块内部,上述开关均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如上的,其中,第一断电开关和第二断电开关均为常闭开关,默认为闭合状态,由地面测发控直接进行控制,确保在程序失控的状态下仍能可靠断电。
如上的,其中,配电器和时序模块内部电路中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断电开关的第一、第二紧急关断装置,第一、第二紧急关断装置与地面测发控直接通过电缆连接,如果遇到以太网异常或者软件异常而导致无法断电或者无法判断是否断电成功的情况,第一或/和第二紧急关断装置接收通过电缆发送的有源控制信号给第一或/和第二固态继电器线包加电,断开第一或/和第二断电开关。
如上的,其中,在仪器电池、配电器、火工电池和时序模块中,设置多个数据采集点,可监测电路中个开关动作情况并测量该采集点的电压值、电流值,采集到的电压值、电流值以及开关状态信息均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测发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并执行该数字指令;数据采集点采集所需的测试数据;通过以太网将采集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如上的,其中,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完成测试或遇到故障需要断电的时候,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控制相应开关断开并通过以太网将监测的相应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如上的,其中,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实时向地面测发控发送第一、第二固态继电器所产生的漏电流数据以根据漏电流大小是否增大来判断第一、第二固态继电器是否故障。因为固态继电器的主要故障模式是产生漏电流,正常情况下漏电流很小,发生故障时虽然有时固态继电器仍能正常使用,但漏电流会明显增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用以太网代替线缆来实现测试数据和数字指令的传输,大大节省了箭上空间和载重。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采用固态继电器代替传统的电磁继电器来实现箭上电路控制,一方面进一步节省了箭上空间和载重,另一方面固态继电器不易受震动、冲击等环境因素影响运作,同时较传统的电磁继电器减少了电磁干扰,且固态继电器的驱动状态易于数据采集点采集各项数据。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将该供配电系统通过以太网与地面测发控通信连接,便于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灵活控制该供配电系统。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实现高效测试的同时还能准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测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测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11.仪器电池、12.配电器、13.数据采集点、14.数据采集点、15.数据采集点、KA.第一电压输出开关、KZ.转电开关、K1.地面供电开关、KD1.第一断电开关、KD2.第一紧急关断装置、KG.惯性设备供电开关、KS.伺服设备供电开关、KY.遥测设备供电开关、KC.控制器类设备供电开关。
图2:21.火工电池、22.时序模块、23.数据采集点、24.数据采集点、KB.第二电压输出开关、KZ1.时序模块供电开关1、KZ2.时序模块供电开关2、KD3.第二断电开关、KD4.第二紧急关断装置、G.负载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运载火箭整箭长度较长,因此火箭的两端分别设置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分别设置仪器电池11和火工电池21,以减少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由同一块电池供电所需长电缆发生的电压损耗。
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都对传统配电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均采用固态继电器的控制方式。并且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将第一固态继电器、仪器电池11、配电器12设计为一个整体设备;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将第二固态继电器、火工电池21、时序模块22设计为一个整体设备。
如图1所示,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包括仪器电池11和配电器12,负载为多个用电设备组。
仪器电池11内部设置一个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地面测发控,用于控制设在仪器电池11中设置的第一电压输出开关KA,以此可由地面测发控控制仪器电池11是否供电。
配电器12的内部电路中设置有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地面测发控,用于控制配电器内部电路中各个开关的通断。配电器12的内部电路中设置有控制地面电进入配电器12的地面供电开关K1,该地面供电开关K1位于地面供电电路中,地面供电电路并联接入配电器12的主线路中;配电器12的主线路中设置有控制仪器电池电进入配电器12的转电开关KZ、第一断电开关KD1和并联入配电器12主线路的负载电路,其中转电开关KZ位于配电器12输入端、地面供电电路与配电器12内部主线路的连接点之间,第一断电开关KD1位于地面供电电路与配电器12内部主线路的连接点、负载电路与配电器12内部主线路的连接点之间。配电器12的内部电路中还设置有断电开关KD1的第一紧急关断装置KD2,该第一紧急关断装置KD2与地面测发控直接通过电缆连接,用于紧急状态下使常闭的第一断电开关KD1断电。
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中设置多个数据采集点,用于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测发控,这些数据由地面测发控软件界面进行显示。数据采集点13设置于仪器电池11中,位于第一电压输出开关KA、仪器电池11正极输出端之间,用于采集该采集点位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数据采集点14、15设置于配电器12的主线路中,其中数据采集点14位于转电开关KZ、地面供电电路与配电器12内部主线路的连接点之间,用于采集该采集点位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数据采集点15位于第一断电开关KD1与负载电路与配电器12内部主线路连接点之间,用于采集该采集点位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电设备组1为惯性设备,用电设备组2为伺服设备,用电设备组3为遥测设备,用电设备组4为控制器类设备。配电器12的内部还包括一部分负载电路中各用电设备组的开关,这些开关包括惯性设备供电开关KG、伺服设备供电开关KS、遥测设备供电开关KY以及控制器类设备供电开关KC,这些开关均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如图2所示,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包括火工电池21和时序模块22,负载为多个火工品或电磁阀。
火工电池21内部设置一个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地面测发控,用于控制设在火工电池21正极内设置的第二电压输出开关KB,以此可由地面测发控控制火工电池21是否供电。
时序模块22的内部电路中设置有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地面测发控,用于控制时序模块22的内部电路中各个开关的通断。时序模块22的内部电路中设置有分别控制供电正负端的两个供电开关KZ1、KZ2、第二断电开关KD3、若干火工品或电磁阀开关G1~Gn以及负载电路开关G。其中两个供电开关KZ1、KZ2分别位于时序模块22输入端的正、负极处,两个供电开关KZ1、KZ2两端分别并联一个电阻,在两个供电开关KZ1、KZ2闭合或断开之前可通过电阻为第二固态继电器进行预充电,提高第二固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第二断电开关KD3位于供电开关KZ1、负载电路与时序模块22内部主线路连接点之间;负载电路开关G位于负载电路负极端、供电开关KZ2正极端之间,用于控制负载电路是否通电。时序模块22的内部电路中还设置有第二断电开关KD3的第二紧急关断装置KD4,这个第二紧急关断装置KD4与地面测发控直接通过电缆连接,用于紧急状态下使常闭的第二断电开关KD3断电。
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中设置多个数据采集点,用于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测发控,这些数据由地面测发控软件界面进行显示。数据采集点23设置在火工电池21中,位于第二电压输出开关KB、火工电池21输出端之间,用于采集该采集点位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数据采集点24设置在时序模块22的内部主线路中,位于第二断电开关KD3、负载电路与时序模块22的连接点之间,,用于采集该采集点位置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与实施例一的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匹配的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
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向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发送闭合或断开各开关的指令;
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中各开关组合接收到指令后执行指令;
如图3、4所示,数据采集点13、14、15、23、24与地面测发控通信连接,采集点13、14、15、23、24用于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测发控,数据通过地面测发控软件界面进行显示;
地面测发控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判断测试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火箭可以发射,否则,终止发射。
固态继电器的主要故障模式是会产生漏电流,正常情况下漏电流很小,发生故障时虽然有时固态继电器仍能正常使用,但漏电流会明显增加。因此地面测发控需要通过以太网对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中的漏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提前发现故障,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与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进行,可依次进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如图1、3所示,对于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
步骤S3010:地面测发控发出“K1闭合”控制信号,配电器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闭合K1。K1闭合后,数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电压值U14S3010、U15S3010,电流值I14S3010、I15S301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302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的电压值U14S3010、U15S3010,电流值I14S3010、I15S3010是否满足:数据采集点14、15测得的电压值等于地面供电电压值+M且电流值等于0,即:“U14S3010=U15S3010=+M且I14S3010=I15S3010=0”,是则执行步骤S3030,否则执行步骤3110并返回步骤S3010。
步骤S3030:地面测发控发出“依次闭合KG、KS、KY、KC”控制信号,配电器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依次闭合KG、KS、KY、KC,每多闭合一个开关,数据采集点15都测得一个电压值和电流值,电压值依次为UGS3030、USS3030、UYS3030、UCS3030;电流值依次为IGS3030、ISS3030、IYS3030、ICS303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304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15测得的电压值UGS3030、USS3030、UYS3030、UCS3030,电流值IGS3030、ISS3030、IYS3030、ICS3030是否满足:每多闭合一个开关,数据采集点15测得的电压值逐渐下降且电流值逐渐增大,即:“UGS3030>USS3030>UYS3030>UCS3030且IGS3030<ISS3030<UYS3030<UCS3030”,是则执行步骤S3050,否则执行步骤3110并返回步骤S3010。
步骤S3050:地面测发控发出“KA闭合”控制信号,仪器电池11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闭合KA。KA闭合后,数据采集点13测得电压值U13S3050、电流值I13S305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306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13测得电压值U13S3050、电流值I13S3050是否满足:数据采集点13测得的电压值等于仪器电池11电压值且电流值等于0,即:“U13S3050=U仪器电池且I13S3050=0”,是则执行步骤S3070,否则执行步骤3110并返回步骤S3010。
步骤S3070:地面测发控发出“KZ闭合”控制信号,KZ闭合前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电压值U14S3070前、U15S3070前,配电器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闭合KZ。KZ闭合后,数据采集点14、15再次分别测得电压值U14S3070后、U15S3070后,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308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的KZ闭合前电压值U14S3070前、U15S3070前;KZ闭合后电压值U14S3070后、U15S3070后是否满足:KZ闭合前各电压值大于KZ闭合后对应电压值,即“U14S3070前>U14S3070后且U15S3070前>U15S3070后”,是则执行步骤S3090,否则执行步骤3110并返回步骤S3010。
步骤S3090:地面测发控发出“K1断开”控制信号,配电器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断开K1。K1断开后,数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电压值U14S3090、U15S309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310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14、15分别测得的电压值U14S3090、U15S3090是否满足:数据采集点14、15所测得的电压值是否都等于仪器电池电压值,即:“U14S3090=U15S3090=U仪器电池”,是则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测试合格满足发射条件,否则执行步骤3110并返回步骤S3010。
当测试完成或遇到故障需要断电的时候,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发送指令控制相关的开关断开,并通过监测数据采集点13、14、15所采集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断电正常。
当以太网异常或者软件异常而导致无法断电或者无法判断是否断电成功时,地面测发控通过电缆网向第一紧急断电装置KD2直接开出有源控制信号,给第一固态继电器线包加电,断开常闭的第一断电开关KD1。
如图2、4所示,对于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
步骤S4010:地面测发控发出“KB闭合”控制信号,火工电池21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闭合KB。KB闭合后,数据采集点23测得电压值U23S401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4020:地面测发控判断据采集点23测得的电压值U23S4010是否满足:数据采集点23测得电压值等于火工电池21电压值,即:“U23S4010=U火工电池”,是则执行步骤S4030,否则执行步骤4050并返回步骤S4010。
步骤S4030:地面测发控发出“KZ1、KZ2闭合”控制信号,时序模块22接收通过以太网传来的控制信号,闭合KZ1、KZ2。KZ1、KZ2闭合后,数据采集点24测得电压值U24S4030,通过以太网传输回地面测发控,显示在地面测发控的软件界面。
步骤S4040:地面测发控判断数据采集点24测得的电压值U24S4030是否满足:数据采集点24测得电压值等于火工电池21电压值,即:“U24S4030=U火工电池”,是则火工品供配电控制系统测试合格满足发射条件,否则执行步骤4050并返回步骤S4010。
当测试完成或遇到故障需要断电的时候,地面测发控通过以太网发送指令控制相关的开关断开,并通过监测数据采集点23、24所采集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断电正常。
当以太网异常或者软件异常而导致无法断电或者无法判断是否断电成功时,地面测发控通过电缆网向第二紧急关断装置KD4直接开出有源控制信号,给第二固态继电器线包加电,断开常闭的第二断电开关KD3。
地面测发控经分析经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测试均合格后,火箭便可发射。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开关,所述多个开关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将采集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
所述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分别设置在火箭的两端,所述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和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中分别设置仪器电池和火工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配电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固态继电器、配电器和负载,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所述仪器电池、所述配电器和所述负载之间均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所述仪器电池和所述配电器均与地面测发控通过所述以太网通信连接;
所述火工品配电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固态继电器、时序模块和负载,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所述火工电池、所述时序模块和所述负载之间均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所述火工电池和所述时序模块均与地面测发控通过所述以太网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关包括第一电压输出开关,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仪器电池内部,用于控制所述仪器电池供电,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开关通过所述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关包括第二电压输出开关,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火工电池内部,用于控制所述火工电池供电,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开关通过所述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来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关还包括地面供电开关、转电开关、第一断电开关、惯性设备供电开关、伺服设备供电开关、遥测设备供电开关以及控制器类设备供电开关,所述地面供电开关、所述转电开关、所述第一断电开关、所述惯性设备供电开关、所述伺服设备供电开关、所述遥测设备供电开关以及控制器类设备供电开关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内部,所述地面供电开关、所述转电开关、所述第一断电开关、所述惯性设备供电开关、所述伺服设备供电开关、所述遥测设备供电开关通过所述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分别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关还包括供电开关、第二断电开关以及火工品或电磁阀开关,所述供电开关、所述第二断电开关以及所述火工品或电磁阀开关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并且均设置在所述时序模块内部,所述供电开关、所述第二断电开关以及所述火工品或电磁阀开关通过所述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分别执行闭合或断开动作。
8.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
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将采集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完成测试或遇到故障需要断电的时候,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收地面测发控发出的数字指令控制相应开关断开并通过以太网将监测的相应数据发送给地面测发控进行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实时向地面测发控发送第一固态继电器、第二固态继电器所产生的漏电流数据以根据漏电流大小是否增大来判断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或/和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是否故障。
CN202011104354.2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Active CN112165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354.2A CN112165141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354.2A CN112165141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141A true CN112165141A (zh) 2021-01-01
CN112165141B CN112165141B (zh) 2022-05-20

Family

ID=7386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4354.2A Active CN112165141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51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003A (zh) * 2021-06-23 2021-10-22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器测试方法
CN114777580A (zh) * 2022-04-13 2022-07-22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火箭总线切换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火箭测试系统
CN115360802A (zh) * 2022-10-21 2022-11-18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火箭的电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8431A (ja) * 2005-03-24 2006-10-05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データの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728704A2 (de) * 2012-10-31 2014-05-07 Axel Kirschbaum Laderegler-System zur Steuerung und/oder Regel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und/oder thermischer Energie aus erneuerbaren Quellen
CN106557022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运载火箭冗余时序控制系统
CN111301716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运载火箭的供配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8431A (ja) * 2005-03-24 2006-10-05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データの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728704A2 (de) * 2012-10-31 2014-05-07 Axel Kirschbaum Laderegler-System zur Steuerung und/oder Regel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und/oder thermischer Energie aus erneuerbaren Quellen
CN106557022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运载火箭冗余时序控制系统
CN111301716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运载火箭的供配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源等: "运载火箭上面级供配电一体化设计", 《现代防御技术》 *
祝伟等: "基于1553B总线的运载火箭供电测控系统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003A (zh) * 2021-06-23 2021-10-22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器测试方法
CN114777580A (zh) * 2022-04-13 2022-07-22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火箭总线切换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火箭测试系统
CN114777580B (zh) * 2022-04-13 2022-09-02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火箭总线切换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火箭测试系统
CN115360802A (zh) * 2022-10-21 2022-11-18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火箭的电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141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5141B (zh) 一种运载火箭数字化供配电控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JP5812812B2 (ja) エラー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を行うバッテリ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4297631B (zh) 用于环网柜配电终端的故障诊断设备及其诊断维修方法
AU2013205097B2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checking an electrical circuit breaker
CN103278769A (zh) 一种继电器的检测装置
CN105375603A (zh) 卫星热真空试验地面供电系统
CN209570690U (zh) 一种测试系统
CN103217920A (zh) 一种用于测控设备的火工品短路保护电路
CN104422792A (zh) 用于测试车辆牵引电池组件的系统和方法
CN207832980U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组和电池管理台架测试系统
CN103064399A (zh) 用于车辆诊断的故障模拟分析装置
CN104569601A (zh) 对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进行绝缘性能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CN109873496A (zh) 高压费控用线缆及高压费控用线缆系统
KR20180075242A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기의 누전차단장치
CN204515021U (zh) 对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进行绝缘性能检测的装置
CN109061406B (zh) 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中继电器信号处理器的测试装置、方法
CN204009020U (zh) 一种交流电源系统试验器
CN108819732B (zh) Bms硬件功能测试系统
CN216351043U (zh) 一种电池包的测试电路以及电池包测试控制系统
CN212458149U (zh) 火工品起爆电路、平流层飞艇
CN114063591B (zh) 用于集成式电池管理控制器测试的高压仿真装置
CN108362985A (zh) 电磁阀电性能全自动化检测装置
CN216901434U (zh) 一种bcu测试装置
CN218003945U (zh) 一种用于交流电的仿真线束模拟器及充电测试装置
CN112859804B (zh) 一种充电桩主控制器的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