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4817A -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4817A
CN112164817A CN202010913792.7A CN202010913792A CN112164817A CN 112164817 A CN112164817 A CN 112164817A CN 202010913792 A CN202010913792 A CN 202010913792A CN 112164817 A CN112164817 A CN 112164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solid oxide
oxide fuel
unit
carbonat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37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言态
陆水锦
莫育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Yangtze Delta Region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9137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4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4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4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9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e.g. modular assemblies
    • H01M8/2495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e.g. modular assemblies of fuel cells of different ty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H01M8/0618Reforming processes, e.g. autothermal, partial oxidation or steam re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01M8/0668Removal of carbon monoxide or carbon diox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01M8/2425High-temperature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包括重整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碳酸盐燃料电池组、气体阀门组件、催化燃烧室和氧气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为主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酸盐燃料电池组为辅助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本发明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及碳酸盐燃料电池组的排出气体都进行了充分有效的重复利用,有效较低和减少了发电系统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适应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简称SOFC)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是一种在中高温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成电能的全固态化学发电装置。被普遍认为是在未来会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样得到广泛普及应用的一种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系统,以天然气等气态烃类或氢气、一氧化碳等为原料,能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依托分布广泛的天然气管网,SOFC发电系统可以规模集成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分布式发电站,供应楼宇、厂房、社区等的用电需求,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现有技术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流控制,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经过反应排出的气体被浪费,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包括重整器(3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气体阀门组件(40)、催化燃烧室(60)和氧气源(50);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为主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其阴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之间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13);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为辅助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该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其阴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与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之间为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23);所述重整器(3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预热装置(01)连接至天然气管,还通过第二预热装置(02)连接至水管,用于接收天然气和水;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进气口;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71)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入口;所述氧气源(50)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第三预热装置(03)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出口与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出口共同通过所述催化燃烧室(60)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四预热装置(04)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入口。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出口连接至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进气口。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初始CO2供给容器;所述初始CO2供给容器用于提供CO2气体。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重整器(30)用于以700℃的预设温度对天然气进行重整;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800℃;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650-700℃。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重整器(30)内的化学反应式为
CH4+H2O→3H2+CO;
CO+H2O→H2+CO2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化学反应式为
H2+O2-→H2+2e;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化学反应式为
O2+4e→2O2-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的总反应式为
2H2+O2→2H2O。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664288930000021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664288930000022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的总反应式为
2H2+O2+2CO2→2H2O+2CO2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出口连接至废气排泄管。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和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与外部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氧气源(50)为鼓风机,用于将外部空气压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和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或者,所述氧气源(50)为风扇和喷射器,所述风扇用于将外部空气吹入所述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用于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和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本发明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及碳酸盐燃料电池组的排出气体都进行了充分有效的重复利用,有效较低和减少了发电系统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适应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13、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23、重整器30、气体阀门组件40、氧气源50、催化燃烧室60、第一换热装置71、第二换热装置72、第一预热装置01、第二预热装置02、第三预热装置03、第四预热装置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发明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发明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发明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发明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包括重整器3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气体阀门组件40、催化燃烧室60和氧气源5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和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与外部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为主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其阴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之间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13。
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为辅助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该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其阴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与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之间为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23。
重整器3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预热装置01连接至天然气管,还通过第二预热装置02连接至水管,用于接收天然气和水;其输出端连接至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进气口。
气体阀门组件40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71连接至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入口,其第二排气口通过第四预热装置04连接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出口连接至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进气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出口连接至废气排泄管。
氧气源50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第三预热装置03连接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出口与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出口共同通过催化燃烧室60和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
本实施例中,氧气源50可以为鼓风机,用于将外部空气压入第二换热装置72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在本发明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氧气源50为风扇和喷射器,风扇用于将外部空气吹入喷射器,喷射器用于将空气压入第二换热装置72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优选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初始CO2供给容器。
本实施例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重整器30接收天然气和水并以700℃的预设温度对天然气进行重整,重整器30内的化学反应式为
CH4+H2O→3H2+CO;
CO+H2O→H2+CO2
重整器30将重整后所得的气体混合物输出至气体阀门组件4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为主供电电池组,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排气口将H2通过第四预热装置04输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
氧气源50的送风口通过第三预热装置03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提供氧气。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化学反应式为
H2+O2-→H2+2e;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化学反应式为
O2+4e→2O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800℃,其总反应式为
2H2+O2→2H2O。
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为辅助供电电池组,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排气口将H2通过第一换热装置71输入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入口。
氧气源50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换热装置72向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提供氧气。
在系统启动运作的初始阶段,还需要初始CO2供给容器为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提供初始阶段的CO2气体,使得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开始化学反应。在系统已经进行运作的过程中,则不再需要初始CO2供给容器提供CO2气体。
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664288930000061
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664288930000062
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650-700℃,其总反应式为
2H2+O2+2CO2→2H2O+2CO2
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能够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输出口排出的H2气体以及未被化学反应充分利用的H2气体反馈回气体阀门组件,使得H2气体得到重复利用。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输入口的CO2的来源为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输出口所排尾气的循环,经多次循环系统达到最佳效率,即在循环过程中,经过阳极尾气后的催化燃烧分离进入阴极的循环参与阴极的反应,经过多次的循环,碳酸盐燃料电池组电极气体达到合适的反应比例,实现了电池发电效率最大,充分利用了燃料,提升了燃料的利用率,本发明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及碳酸盐燃料电池组的排出气体都进行了充分有效的重复利用,有效较低和减少了发电系统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适应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重整器(3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气体阀门组件(40)、催化燃烧室(60)和氧气源(50);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为主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多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其阴极组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之间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13);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为辅助供电电池组,其包括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该多个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阳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其阴极组成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与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之间为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单元(23);
所述重整器(3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预热装置(01)连接至天然气管,还通过第二预热装置(02)连接至水管,用于接收天然气和水;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进气口;
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71)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入口;
所述氧气源(50)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第三预热装置(03)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输出口与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出口共同通过所述催化燃烧室(60)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
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四预热装置(04)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输出口连接至所述气体阀门组件(40)的第二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输入口还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连接至初始CO2供给容器;
所述初始CO2供给容器用于提供CO2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整器(30)用于以700℃的预设温度对天然气进行重整;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800℃;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的预设反应温度为650-7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整器(30)内的化学反应式为
CH4+H2O→3H2+CO;
CO+H2O→H2+CO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单元(11)的化学反应式为
H2+O2-→H2+2e;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化学反应式为
O2+4e→2O2-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的总反应式为
2H2+O2→2H2O。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单元(21)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FDA0002664288920000021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单元(22)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FDA0002664288920000022
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的总反应式为
2H2+O2+2CO2→2H2O+2CO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出口连接至废气排泄管。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10)和所述碳酸盐燃料电池组(20)与外部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气源(50)为鼓风机,用于将外部空气压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和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或者,所述氧气源(50)为风扇和喷射器,所述风扇用于将外部空气吹入所述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用于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72)和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单元(12)的输入口。
CN202010913792.7A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Pending CN112164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792.7A CN112164817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792.7A CN112164817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4817A true CN112164817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5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3792.7A Pending CN112164817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48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4956A (zh) * 2022-05-06 2022-07-2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制氢的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774A (zh) * 2004-01-14 2007-0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201608236U (zh) * 2010-02-09 2010-10-13 合肥长城新元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源装置系统
KR20140046615A (ko) * 2012-10-09 2014-04-21 한국기계연구원 고효율 연료전지 하이브리드 시스템
CN111525166A (zh) * 2020-06-04 2020-08-1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11613819A (zh) * 2020-06-22 2020-09-0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复合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774A (zh) * 2004-01-14 2007-0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201608236U (zh) * 2010-02-09 2010-10-13 合肥长城新元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源装置系统
KR20140046615A (ko) * 2012-10-09 2014-04-21 한국기계연구원 고효율 연료전지 하이브리드 시스템
CN111525166A (zh) * 2020-06-04 2020-08-1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11613819A (zh) * 2020-06-22 2020-09-0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复合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4956A (zh) * 2022-05-06 2022-07-2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制氢的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nzin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of biogas i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US6531243B2 (en) Solid oxide fuel operating with an excess of fuel
KR100961838B1 (ko) 외부 개질형 용융탄산염 연료전지 시스템
KR100651270B1 (ko) 용융탄산염 연료전지 장치
JP2007523443A (ja) 水素生産、発電、及び併産のための燃料電池
JP2004207241A (ja) 空気及び燃料の流れを再循環させる燃料電池一体型ハイブリッド発電装置
CN111525166B (zh) 一种混合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US9972855B2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JP7364831B2 (ja) 縦続接続された燃料電池を用いる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US11688863B2 (en) Fuel cell system
CN112164817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14665120B (zh) 一种基于多型燃料的sofc-gt混合发电系统
JP2004171802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3340447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一体化系统
CN114725428A (zh) 一种以氨气为载体的零碳排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发电系统
US2011012974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temperature fuel cell
CN115602895A (zh)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气电转换及储能一体化系统
KR102457726B1 (ko) 연료전지의 오프가스 연소 시스템
JP5227100B2 (ja)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発電方法
CN216928653U (zh) 一种以甲烷为燃料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9944700A (zh) 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联合发电方法
CN214705998U (zh) 一种组合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EP4084163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10129744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temperature fuel cell
CN116864756A (zh) 甲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