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3515A -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3515A
CN112163515A CN202011032317.5A CN202011032317A CN112163515A CN 112163515 A CN112163515 A CN 112163515A CN 202011032317 A CN202011032317 A CN 202011032317A CN 112163515 A CN112163515 A CN 112163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infrared
working mode
optical filter
brightnes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23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涛
周意保
唐城
张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23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35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3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351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3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48Infrared im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根据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控制红外采集装置在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在环境亮度较低时对用户进行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提醒,从而提高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信息交互越来越频繁,为保证信息的安全,需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因此,常常会用到虹膜识别,例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掌纹识别等虹膜识别技术。
目前,虹膜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红外摄像头,红外灯波长为810nm左右,因为红外灯频谱很难收窄,因此会带动旁边的780nm的可见光一起工作,使得用户可以看见红光,影响外观视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安全性管理的精细度、全面性和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连接处理器的红外采集装置和存储器,其中,
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用以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上述存储器,用以存储虹膜图像模板;
以及处理器,用以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以及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以及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单元和采集单元,
上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上述采集单元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其次,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最后,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可见,移动终端在进行虹膜识别之前,先确定当前的环境亮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决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在环境亮度较低时对用户进行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提醒,从而提高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可控滤光片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例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参考示意图;
图3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移动终端设置有生物信息采集装置,该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具体包括指纹信息采集装置、虹膜信息采集装置和面部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指纹信息采集装置可以是指纹传感器模组、虹膜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包括红外补光灯和虹膜摄像头,面部信息采集装置可以是通用摄像头模组,如前置摄像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触控显示屏、主板、电池和副板,主板上设置有红外补光灯21、虹膜摄像头22、前置摄像头23、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SIM卡槽等,副板上设置有振子、一体音腔、VOOC闪充接口和指纹模组24,上述红外补光灯21和虹膜摄像头22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虹膜信息采集装置,上述前置摄像头23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面部信息采集装置,上述指纹传感器模组24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指纹信息采集装置,上述虹膜信息采集装置、面部信息采集装置和指纹信息采集装置统称为该移动终端100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
其中,生物信息采集装置为虹膜信息采集装置时,红外补光灯21用于发射红外光线照射用户的虹膜形成反射光线,虹膜摄像头22用于采集反射光线形成虹膜图像,处理器110获取该虹膜图像后,针对该虹膜图像执行虹膜图像质量评估、虹膜区域定位(包含粗定位和精定位)、虹膜预处理、虹膜特征点提取、虹膜模板生成等处理过程,生成的虹膜模板即上述生物信息。
采集生物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生物图像。
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用以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上述存储器,用以存储虹膜图像模板。
上述处理器110,用以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以及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以及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其次,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最后,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可见,移动终端在进行虹膜识别之前,先确定当前的环境亮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决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在环境亮度较低时对用户进行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提醒,从而提高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上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可控滤光片;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头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所示,本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S201,移动终端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其中,移动终端可通过传感器,如光线传感器获取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其中,当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的环境或者场所时,会检测到不同的环境亮度值,本发明中实施例中的环境亮度,可以是环境照度,一般不同的场所,都有其合适的常用的照度。例如,卧室的照度一般在150-300Lux最佳,书房照度一般在100Lux左右最佳,走廊、楼梯的照度一般在40-80Lux,车库仓库的照度一般在30-70Lux左右。其中,Lux是照度的单位,满月时在地面上产生的照度为0.2Lux,此时较为黑暗,环境亮度较低。
S202,上述移动终端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大于一种,可根据检测到的当前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采取何种工作模式。
S203,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其中,在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即可将红外采集装置切换至目标工作模式,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其次,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最后,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可见,移动终端在进行虹膜识别之前,先确定当前的环境亮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决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在环境亮度较低时对用户进行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提醒,从而提高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上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可控滤光片;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头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其中,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经过用户虹膜后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以形成虹膜图像,红外补光装置可以出红外光线。
其中,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一个可控滤光片,如图2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滤光片的示意图,其中,24为滤光片。红外补光灯用于发出红外光线,滤光片用于过滤掉特定部分的光线,让其余部分的光线通过。
其中,红外灯波长是810nm时,由于红外灯频谱很难收窄,会自动带动旁边的780nm可见光一起工作,使得用户可以看见部分红光,影响用户的外观视觉,通过滤光片过滤掉可见光,只保留红外光,这时用户看不见红光。
其中,可控滤光片对于波长大于或等于810nm的红外光,透过率大于80%;对于波长小于810nm的可见光,透过率低于5%。
其中,可控滤光片可以进行位置的调整,因此,使得红外采集装置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是将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将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可通过改变可控滤光片和红外闪光灯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可见,在本示例中,在红外补光装置中加入一个可控滤光片,使得红外补光装置对应有两种工作模式,即使用滤光片和不使用滤光片,且分别对应有不同的有益效果,有利于提高红外补光装置功能的丰富性。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其中,第一种工作模式是将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为实现红外采集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可为可控滤光片设置一个旋转底座,当可控滤光片转动至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时,并且可控滤光片和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此时红外补光灯发出的所有光线都会经过滤光片,滤光片可过滤掉可见光。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将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为实现红外采集装置的第二工作模式,可将可控滤光片转动至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此时可控滤光片和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红外补光灯发出的所有光线都不会经过滤光片。如图2C所示,为红外采集装置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时的参考示意图。
其中,可通过改变可控滤光片和红外闪光灯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不仅可以是对可控滤光片进行转动控制,还可以通过滑动可控滤光片实现,通过驱动装置改变可控滤光片和红外闪光灯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可见,在本示例中,通过改变可控滤光片的位置实现了红外补光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切换,有利于提高红外补光装置功能的丰富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根据当前的环境亮度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移动终端可建立环境亮度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确定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后,即可查询该映射关系,从而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可见,本示例中,用户可自定义建立当前环境亮度值和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移动终端可在确定当前环境亮度值后自动将红外采集装置切换到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在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对应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在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例如,预设亮度阈值为1Lux,当用户处于较黑暗的环境中时,同时环境亮度低于1Lux,用户在进行虹膜识别时,由于无法看清红外摄像头的位置在哪里,因此会影响虹膜图像采集的准确性,此时,红外补光装置对应第二工作模式,用户会看到红光,因此可以大概知道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从而进行虹膜识别。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在低光照的情况下将红外补光装置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使得用户可以看见红外补光灯发出的可见光红光,从而实现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提醒,有利于提高虹膜图像采集的准确性。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其次,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最后,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可见,移动终端在进行虹膜识别之前,先确定当前的环境亮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决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在环境亮度较低时,通过红外闪光灯发出可见光提供红外采集装置的位置,有利于虹膜图像的采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上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可控滤光片;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头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
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
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移动终端400包括:处理单元402和采集单元403。处理单元402用于对移动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402用于支持移动终端执行图2A中的步骤S201-S2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采集单元403用于支持移动终端与其他设备的通信。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401,用于存储移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单元40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以及用于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以及用于通过上述采集单元控制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在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上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和可控滤光片;上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上述红外补光灯头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上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上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上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上述可控滤光片与上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上述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用于在检测到上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上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处理单元4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采集单元403可以是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如虹膜信息采集装置、面部信息采集装置、指纹信息采集装置等,存储单元401可以是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连接处理器的红外采集装置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以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所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及可控滤光片;所述红外补光灯用于发出红外光线,所述可控滤光片用于可控地对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进行过滤;其中,所述可控滤光片对于波长大于或等于810nm的红外光,透过率大于80%;对于波长小于810nm的可见光,透过率低于5%;
所述存储器,用以存储虹膜图像模板;
以及处理器,用以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以及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使当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及使当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以及控制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在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所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所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所述可控滤光片与所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所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所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所述可控滤光片与所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在检测到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6.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红外采集装置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在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其中,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以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所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及可控滤光片;所述红外补光灯用于发出红外光线,所述可控滤光片用于可控地对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进行过滤,使当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及使当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其中,所述可控滤光片对于波长大于或等于810nm的红外光,透过率大于80%;对于波长小于810nm的可见光,透过率低于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将所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所述红外补光灯的发光方向,使得所述可控滤光片与所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1;或者,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将所述可控滤光片转动至所述红外补光灯的非发光方向,使得所述可控滤光片与所述红外补光灯的接触面积为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存的环境亮度值与红外摄像头的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对应的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
在检测到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采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环境亮度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亮度值确定红外采集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在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下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
其中,所述红外采集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装置;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以采集当前用户的虹膜图像;所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红外补光灯及可控滤光片;所述红外补光灯用于发出红外光线,所述可控滤光片用于可控地对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进行过滤,使当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及使当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控制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其中,所述可控滤光片对于波长大于或等于810nm的红外光,透过率大于80%;对于波长小于810nm的可见光,透过率低于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采集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将所述红外补光灯头发出的红外光不通过所述可控滤光片进行过滤。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CN202011032317.5A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Withdrawn CN1121635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2317.5A CN112163515A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2317.5A CN112163515A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1710637907.2A CN107491743B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7907.2A Division CN107491743B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3515A true CN112163515A (zh) 2021-01-01

Family

ID=6064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79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91743B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2011032317.5A Withdrawn CN112163515A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79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91743B (zh) 2017-07-31 2017-07-3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3370B2 (zh)
EP (1) EP3438878B1 (zh)
CN (2) CN107491743B (zh)
AU (1) AU2018310280B2 (zh)
WO (1) WO2019024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414B (zh) * 2017-07-18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7491743B (zh) * 2017-07-31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191210B (zh) * 2019-05-22 2020-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灯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78599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装置、电子设备、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9987B2 (en) * 2009-01-15 2011-02-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amera auto UV filter mode
WO2010099475A1 (en) * 2009-02-26 2010-09-02 Kynen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927018B (zh) * 2014-04-28 2017-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608316B1 (ko) * 2014-05-08 2016-04-01 아이리텍 잉크 실외 및 실내에서의 홍채이미지 획득장치 및 방법
DE102014109682B4 (de) * 2014-07-10 2016-04-28 Bundesdruckerei Gmbh Mobiles Terminal zum Erfassen biometrischer Daten
CN104394311B (zh) * 2014-09-15 2015-08-05 贵阳科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成像模组及图像获取方法
US9396394B1 (en) * 2014-09-25 2016-07-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Iris image data processing for template iris pattern generation
CN204331082U (zh) 2014-11-14 2015-05-1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滤光模组、成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6171090A1 (ja) * 2015-04-23 2016-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5023333A (zh) * 2015-08-07 2015-11-04 深圳市乾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
CN105279948B (zh) * 2015-10-28 2018-01-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红外信号发送装置
KR102388249B1 (ko) * 2015-11-27 2022-04-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일반 촬영 및 적외선 촬영 겸용 카메라 모듈
CN106254766A (zh) * 2016-07-28 2016-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后置摄像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31426A (zh) * 2016-07-28 2016-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611164A (zh) * 2016-12-24 2017-05-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711114U (zh) * 2017-03-16 2017-12-05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天候人脸采集装置
CN107491743B (zh) * 2017-07-31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8878A1 (en) 2019-02-06
AU2018310280B2 (en) 2020-11-26
AU2018310280A1 (en) 2020-01-16
US10783370B2 (en) 2020-09-22
WO2019024667A1 (en) 2019-02-07
US20190034722A1 (en) 2019-01-31
EP3438878B1 (en) 2023-02-08
CN107491743B (zh) 2020-12-04
CN107491743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1743B (zh)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50708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992794A (zh) 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622246B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80333B (zh) 补光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50554A (zh) 一种防偷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79473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663187A (zh) 用于识别生物测定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20479101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
US10949573B2 (en) Unlocking control methods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05320941A (zh) 一种基于虹膜和人脸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生物识别的方法
CN109729281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729833B (zh) 人脸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572654A (zh) 一种用户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6022319A (zh)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及手势识别系统
EP3454241B1 (en) Method for collecting facia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809033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解锁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88046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949467B (zh) 人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49271A (zh) 透镜颜色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07508965B (zh) 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80596B (zh) 生物识别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29832B (zh) 人脸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16066B (zh)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64222B (zh) 显示屏、电子装置及虹膜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