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0589A -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60589A CN112160589A CN202011013964.1A CN202011013964A CN112160589A CN 112160589 A CN112160589 A CN 112160589A CN 202011013964 A CN202011013964 A CN 202011013964A CN 112160589 A CN112160589 A CN 1121605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frame
- frame column
- construction method
- templates
- sm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涉及柱模板浇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采用了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之间填充刚性填充物的技术手段,限制住两侧模板的间距,使得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在安装模板紧固件时,能够省略掉处于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间的柱箍管,以一个整体进行安装。本发明有效提升了小间距处方型框架柱的浇筑速率,进而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实施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柱模板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两侧方型框架柱间距过小(100mm至200mm)的情况,此时,工人无法于两者之间同时安装两侧模板紧固件的柱箍管。对于这情况,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法是:先搭建其中一侧方型框架柱模板和紧固件,待其浇筑成型后,再搭建另一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和紧固件。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适应于两侧方型框架柱间距过小的情况,但是增加了浇筑周期,延缓了项目的实施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施工方法,其可以实现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的同步浇筑施工。
而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并排搭设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朝向彼此的外侧壁相互平行,以在两者间形成狭缝;
S2、在所述狭缝中填充刚性填充物,所述刚性填充物分别抵接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朝向彼此的侧壁上,以限制住狭缝的大小;
S3、两侧防框架柱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模板紧固件;
S4、同步对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进行浇筑。
优选的,所述刚性填充物为多个填充钢球,所述填充钢球的球径大小与所述狭缝的宽度尺寸一致。
优选的,在步骤S2中,将狭缝的空间沿垂向依次分为多个区域,将填充钢球分别填充在所述多个区域当中;且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数量依次增大。
优选的,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均匀相间布置。
优选的,各个填充钢球当中均设有贯通孔;在步骤S2之前,将一连接绳依次穿入在各个填充钢球的贯通孔中,并使连接绳的首尾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模板紧固件包括有多个柱箍管,多个柱箍管首尾依次相连以拼接成框体,所述框体的框口形状与所述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视为一个整体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模板紧固件还包括有用于斜撑起柱箍管的斜撑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主要采用了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之间填充刚性填充物的技术手段,限制住两侧模板的间距,使得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在安装模板紧固件时,能够省略掉处于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间的柱箍管,以一个整体进行安装。本发明有效提升了小间距处方型框架柱的浇筑速率,进而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实施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1的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1的实施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方型框架柱模板,2-狭缝,3-填充钢球,4-竖楞,5-柱箍管,6-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并排搭设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1,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1朝向彼此的外侧壁相互平行,以在两者间形成狭缝2;
S2、在所述狭缝2中填充刚性填充物,所述刚性填充物分别抵接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朝向彼此的侧壁上,以限制住狭缝2的大小;
S3、两侧防框架柱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模板紧固件;
S4、同步对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1进行浇筑。
在本实施例1中,上述方形框架柱模板包括有设于其外表上的木枋,作为用于模板紧固件相接触的竖楞4。而两侧方形框架柱模板朝向彼此的侧部上则对应未设置有上述木枋,两者呈平行状态,以构成狭缝2。
在填充刚性填充物后,狭缝2的大小基本被限制住,两侧的方形框架柱模板彼此支撑,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固的状态,随后即可进行模板紧固件的安装。在完成模板紧固件的安装后,实施人员即可同步进行两侧方型框架柱的浇筑工序。
本实施例主要采用了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之间填充刚性填充物的技术手段,限制住两侧模板的间距,使得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1在安装模板紧固件时,能够省略掉处于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间的柱箍管5,以一个整体进行安装,提升了小间距处方型框架柱的浇筑速率,进而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实施效率。
上述刚性填充物可以采用方钢等普通填充物,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填充物为多个填充钢球3,所述填充钢球3的球径大小与所述狭缝2的宽度尺寸一致,以限制住狭缝2的尺寸。
采用填充钢球3作为刚性填充物的优势在于:填充钢球3的球径是一个具体数值,也就是说,填充钢球3并不会受到旋转的干扰,其所限定出的狭缝2大小始终是一致的。同时,如果采用方钢等面接触的刚性填充物进行填充,在填充过程当中,工人需要克服两侧模板较大的摩擦力才能使得方钢能够移动至狭缝2中的合适位置。而采用填充钢球3作为刚性填充物,工人仅需要将填充钢球3卡入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之间,然后不断滚动填充钢球3,即可较为方便地将填充钢球3移动至合适位置。
另外,本实施例由于取消了部分柱箍管5,所以在步骤S4的浇筑过程当中,宜对方型框架柱模板1进行的额外的处理,以防止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朝向彼此的侧部出现爆、胀模等意外缺陷。所以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将狭缝2的空间沿垂向依次分为多个区域,将填充钢球3分别填充在所述多个区域当中;且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3数量依次增大。这么实施的目的在于:由于填充钢球3与模板之间为点接触,如果各个填充钢球3之间的间距过大,则压力最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1下方容易意外出现爆、胀模,而对应将狭缝2划为多个区域,依据各区域发生爆、胀模的风险高低,增加填充钢球3的数量,进而增大填充钢球3与方型框架柱模板1之间的接触密度,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3均匀相间布置,以进一步优化接触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填充钢球3当中均设有贯通孔;在步骤S2之前,将一连接绳依次穿入在各个填充钢球3的贯通孔中,并使连接绳的首尾端相连。这种设置方式的目的在于,方便实施人员拆解下各个填充钢球3。具体而言,在拆解时,实施人员仅需要拉动连接绳即可一并取下所有的填充钢球3,加快了方型框架柱模板1的拆解效率。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紧固件包括有多个柱箍管5,多个柱箍管5首尾依次相连以拼接成框体,所述框体的框口形状与所述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1视为一个整体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模板紧固件还包括有用于斜撑起柱箍管5的斜撑杆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并排搭设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朝向彼此的外侧壁相互平行,以在两者间形成狭缝;
S2、在所述狭缝中填充刚性填充物,所述刚性填充物分别抵接在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朝向彼此的侧壁上,以限制住狭缝的大小;
S3、两侧防框架柱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模板紧固件;
S4、同步对两侧的方型框架柱模板进行浇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填充物为多个填充钢球,所述填充钢球的球径大小与所述狭缝的宽度尺寸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狭缝的空间沿垂向依次分为多个区域,将填充钢球分别填充在所述多个区域当中;且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数量依次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区域当中的填充钢球均匀相间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填充钢球当中均设有贯通孔;在步骤S2之前,将一连接绳依次穿入在各个填充钢球的贯通孔中,并使连接绳的首尾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紧固件包括有多个柱箍管,多个柱箍管首尾依次相连以拼接成框体,所述框体的框口形状与所述两侧方型框架柱模板视为一个整体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紧固件还包括有用于斜撑起柱箍管的斜撑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13964.1A CN11216058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13964.1A CN11216058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60589A true CN112160589A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6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13964.1A Pending CN11216058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60589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77318A (ja) * | 1995-12-25 | 1997-07-08 | Okabe Co Ltd | 柱状コンクリ−ト構造物施工用型枠装置 |
CN102817326A (zh) * | 2012-09-20 | 2012-12-12 | 重庆建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桥梁施工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施工方法 |
CN202706548U (zh) * | 2012-08-07 | 2013-01-30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大箱室现浇箱梁顶板下料槽口的滑移模板 |
CN104295093A (zh) * | 2014-09-23 | 2015-01-21 |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 用于框架结构双柱间变形缝浇筑的支模系统 |
CN105544399A (zh) * | 2015-12-14 | 2016-05-04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 |
CN208105869U (zh) * | 2018-04-19 | 2018-11-16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狭窄变形缝定型钢模板支撑体系 |
CN210002261U (zh) * | 2019-03-21 | 2020-01-31 | 佛山市三水中德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 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 |
-
2020
- 2020-09-24 CN CN202011013964.1A patent/CN1121605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77318A (ja) * | 1995-12-25 | 1997-07-08 | Okabe Co Ltd | 柱状コンクリ−ト構造物施工用型枠装置 |
CN202706548U (zh) * | 2012-08-07 | 2013-01-30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大箱室现浇箱梁顶板下料槽口的滑移模板 |
CN102817326A (zh) * | 2012-09-20 | 2012-12-12 | 重庆建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桥梁施工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施工方法 |
CN104295093A (zh) * | 2014-09-23 | 2015-01-21 |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 用于框架结构双柱间变形缝浇筑的支模系统 |
CN105544399A (zh) * | 2015-12-14 | 2016-05-04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 |
CN208105869U (zh) * | 2018-04-19 | 2018-11-16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狭窄变形缝定型钢模板支撑体系 |
CN210002261U (zh) * | 2019-03-21 | 2020-01-31 | 佛山市三水中德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 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60589A (zh) | 一种小间距方型框架柱同步浇筑快速施工方法 | |
CN110983981B (zh) | 装配式建筑模板支撑方法 | |
JP4606603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壁用組み型枠の構築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に使用する鋼製型枠 | |
JP2008223448A (ja) | 楔を使用して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造基礎ブロック及び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造パネルを接合する方法。 | |
CN102191858A (zh) | 一种建筑用柱模板 | |
CN102116081A (zh) | 一种建筑用模板 | |
CN214220610U (zh) | 一种一体化复合保温外模板加固体系及其方钢背楞框 | |
CN213868935U (zh) | 一种一体式可折叠k板 | |
CN109322483B (zh) | 一种剪力墙外模板的加固支撑结构 | |
CN215803208U (zh) | 柱体预浇筑的定形结构 | |
CN105804389A (zh) | 卡槽式脚手架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 |
CN221321757U (zh) | 建筑楼梯模板组合 | |
CN213477623U (zh) | 一种拼接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 | |
CN220621047U (zh) | 一种混凝土反坎模板加固装置 | |
CN205421997U (zh) | 嵌入式u形槽孔钢管支架 | |
CN205348758U (zh) | 一种浇注墙体的支模 | |
CN214034740U (zh) | 一种易拆双斜阴角铝模板 | |
CN211080775U (zh) | 一种不易变形的箱型柱 | |
CN110466042B (zh) | 一种预制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及固定安装方法 | |
CN206289801U (zh) | 带有对接装置的内灌混凝土薄壁型承重组合钢板墙 | |
CN216840555U (zh) | 一种浇筑用模板型材 | |
CN214246602U (zh) | 一种用于异形柱的定型模板 | |
CN211081030U (zh) | 现浇砼模板支模装置及其扣具 | |
CN221518229U (zh) |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 |
CN213233405U (zh) | 一种具有加固装置的钢板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