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858B -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858B
CN112152858B CN202011031127.1A CN202011031127A CN112152858B CN 112152858 B CN112152858 B CN 112152858B CN 202011031127 A CN202011031127 A CN 202011031127A CN 112152858 B CN112152858 B CN 11215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etection
wired
detection mode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11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858A (zh
Inventor
钟兵
杨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11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通过上述方案,按照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选择局域网中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的目标端口作为广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Description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网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学校、工厂和机关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它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远方的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局域网中的接入点设备(例如路由器)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配置局域网中接入点设备的有线端口成为了一个繁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有线端口配置方法,根据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自动探测局域网端口(LocalArea Network,L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端口,进而配置每个接入点设备的有线端口。然而在部分探测方式中局域网端口同样可以探测成功,导致局域网出现出个“伪广域网端口”,进而造成探测失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可以解决然而在部分探测方式中局域网端口同样可以探测成功,导致局域网出现出个“伪广域网端口”,进而造成探测失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个接入点设备,每个接入点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端口,所述配置方法包括:
每个接入点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通过上述方案,按照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选择局域网中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的目标端口作为广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局域网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中的探测流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局域网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局域网系统包括接入点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接入点设备14、网络服务器15以及以太网16。其中,如图1所示的局域网系统仅仅是起示意作用,对图1中设备的类型、数量以及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定。
接入点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与接入点设备14之间采用有线连接。接入点设备13与网络服务器15连接,通过网络服务器15接入以太网16。
其中,接入点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或Mesh(无线网格网络)设备等设备。接入点设备中包括多个有线端口,有线端口按照网络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以及广域网端口,局域网端口用于连接局域网内的设备,广域网端口用于连接网络服务器,并通过网络服务器接入以太网。
网络服务器用于与广域网端口对应的接入点设备进行通信交互,以使接入点设备所处的局域网接入以太网。网络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服务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ystem,DNS)以及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服务器等。
基于上述硬件环境,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述局域网中的任意一个接入点设备。为了更好得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以接入点设备13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每个接入点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接入点设备13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有线端口,多个第一有线端口包括局域网端口和广域网端口。接入点设备13中的每个第一有线端口按照预设频率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至对端设备,以探测对端设备支持的探测方式。例如,预设频率为每隔五秒发送一次探测报文,每一次同时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当探测时长为一分钟时,每种探测报文发送的次数为12次。对端设备是指与接入点设备13中第一有线端口连接的设备,即图1中的接入点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4以及网络服务器15。其中,探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DNS探测、PPPoE探测、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等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之间的结合。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各自对应一个探测时长,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限定。当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则探测结束。
网络服务器15在接收到接入点设备13发送的探测报文后,向接入点设备13返回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例如:网络服务器15在接收到接入点设备13发送的DNS探测、PPPoE探测、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对应的探测报文后,网络服务器15向接入点设备13返回DNS探测、PPPoE探测、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对应的回复报文,以告知接入点设备13支持的探测方式。其中,网络服务器支持的探测方式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接入点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以及接入点设备14在接收到接入点设备13发送的探测报文后,分别向接入点设备13返回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其中,接入点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以及接入点设备14不支持任何探测方式。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防止远端设备(远端设备是指与网络服务器间接连接的设备,如接入点设备12相对于网络服务器15为远端设备)可以探测到网络服务器15。本申请中每个接入点设备拦截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即探测报文无法多跳传输,以防止远端设备探测到网络服务器15,造成探测错误。
步骤2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接入点设备13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回复报文中包括探测成功的回复报文以及探测失败的回复报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若接入点设备13中的第一有线端口在未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回复报文时,则降低发送探测报文的发送频率至预设频率,以免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
步骤2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接入点设备13根据回复报文确认每个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2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在接入点设备13中的每个第一有线端口都设置有各自的探测时长,当所有第一有线端口探测完成或达到探测时长,则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不同的探测方式都预设有不同的优先级。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发明设置优先级如下:DNS拨号>PPPoE拨号>ARP拨号>DHCP拨号。其中,本申请对优先级的设置仅仅是示例作用,并不做任何限定。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以网络服务器15支持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由于网络服务器15支持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而其他对端设备都无法探测成功。即接入点设备13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包括ARP探测以及DHCP探测。而ARP探测优先级大于DHCP探测,故将ARP探测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具体地,步骤204,包括:若多个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相同,则将最先探测到最高优先级探测方式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205,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局域网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4得到目标端口,并互相广播各自对应的目标端口的最高探测方式,其中,最高探测方式是指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接入点设备13接收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即第二目标端口的最高探测方式)。而第一目标端口的最高探测方式为第一探测方式。
接入点设备13将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进行比较,若第一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并将多个第一有线端口中其他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若第二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则其他接入点设备将第二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接入点设备13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若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优先级相同,则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配置广域网端口。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若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优先级相同,且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时间一致,则将MAC地址(物理地址)最小的目标端口配置广域网端口。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探测过程中,若局域网中任意一个接入点设备中的有线端口探测到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即DNS拨号),则停止接入点设备中所有有线端口探测流程,并向局域网中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将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对应的有线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以接入点设备13为例,停止探测流程存在两种情况:①接入点设备13中的有线端口探测到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②其他接入点设备中的有线端口探测到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并向接入点设备13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通过上述方案,按照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选择局域网中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的目标端口作为广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301至步骤305,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3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3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3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3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305,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步骤306,将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由于在局域网中,有且仅能存在一个广域网端口,故接入点设备13在将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后,将每个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每个第一有线端口中其他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保证在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401至步骤404,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4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4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4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4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405,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多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由于在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故当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优先级高于第一探测方式,则其他接入点设备将第二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局域网中除了第二目标端口的端口,各自配置为局域网端口,即接入点设备13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进行比较,若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最高,则将多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601、步骤602、步骤603、步骤605、步骤606以及步骤607,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501至步骤506相同,具体请参阅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501至步骤506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5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5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5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5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505,向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所述第一探测方式。
局域网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互相广播各自对应的目标端口的最高探测方式,以使每个接入点设备都能在局域网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有线端口。即,接入点设备13向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同时也接收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二目标端口对应的第二探测方式的信息。使得接入点设备13可与每个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探测方式进行比较,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点设备13通过向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以使每个接入点设备都能确认局域网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有线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601至步骤604,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4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6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6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6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6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605,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
由于探测成功最早的端口的网络环境较优,而往往广域网端口网络环境较优。故,本实施例将探测成功的时间顺序作为广域网端口的判定标准,以更好地甄别广域网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的判定主体是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即探测到除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以外的探测方式,都不能判定为“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即仅对比第一探测方式和第二探测方式探测成功的先后顺序。例如: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探测成功时间早于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探测成功时间,则第一目标端口“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
步骤606,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且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时间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物理地址最小的端口配置为所述广域网口。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且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时间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物理地址最小的端口配置为所述广域网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701、步骤703、步骤704、步骤705以及步骤706,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7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702,拦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为了防止远端设备(远端设备是指与网络服务器间接连接的设备,如接入点设备14相对于网络服务器15为远端设备))可以探测到网络服务器15,故在局域网系统中每个接入点设备拦截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以防止远端设备探测到网络服务器15,造成探测错误。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702的执行顺序可以在任意步骤之前或之后,本实施例对步骤702执行顺序并不做任何限定。
步骤703,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704,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705,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706,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拦截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以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801至步骤805,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8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8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8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8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805,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步骤806,若确定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对应优先级为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向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
若确定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为DNS拨号(即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则向其它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以控制其它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
步骤807,将优先级最高的所述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
接入点设备13将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
步骤808,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广域网端口之外的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接入点设备13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广域网端口之外的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806至步骤808的执行顺序可以在任意步骤之前或之后,本实施例对步骤806至步骤808执行顺序并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对应优先级为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向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将优先级最高的所述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广域网端口之外的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图2至图8任意一个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901至步骤905,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9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9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
步骤903,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904,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905,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步骤906,当第一有线端口中的网线拔出时,且被拔出的所述第一有线端口为广域网端口,则重新探测各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所述端口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或广域网端口。
当第一有线端口中的网线拔出时,则清空被拔出的第一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记录。并判断被拔出的第一有线端口是否为广域网端口。
若被拔出的第一有线端口为广域网端口,则接入点设备13以及其他接入点设备重新探测各个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即执行步201至步骤205。由于广域网端口中的网线被拔出后,此时局域网内不存在广域网端口,故需重新探测各个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以重新配置广域网端口。
若被拔出的第一有线端口为局域网端口,则无需重新探测接入点设备13以及其他接入点设备重新探测各个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
步骤907,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不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重新探测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
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接入点设备13判断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是否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若局域网中不存在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即DNS探测),则重新探测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即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5。由于网络插入后的第一有线端口的对端设备,可能为网络服务器,故需重新探测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以重新配置新的广域网端口。
步骤908,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将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若局域网中存在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无需重新探测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直接将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906至步骤908的执行顺序可以在任意步骤之前或之后,本实施例对步骤906至步骤908执行顺序并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当第一有线端口中的网线拔出时,且被拔出的所述第一有线端口为广域网端口,则重新探测各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所述端口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或广域网端口。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不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重新探测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所述端口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类型和广域网端口类型。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将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1001、步骤1002、步骤1004、步骤1005以及步骤1006,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相同,具体请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1001,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步骤1002,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所述回复报文是指与所述第一有线端口连接的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后反馈的报文。
步骤1003,若未接收到第一有线端口返回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则按照预设频率发送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直至探测时长超过预设时长。
若接入点设备13中的第一有线端口在未收到对端设备返回的回复报文时,则降低发送探测报文的发送频率至预设频率,以免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
步骤1004,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步骤1005,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步骤1006,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若未接收到第一有线端口返回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则按照预设频率发送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直至探测时长超过预设时长。以保证充分探测不同的探测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对接入点设备11中的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流程进行整体性说明。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以如下为例:DNS拨号>PPPoE拨号>ARP拨号>DHCP拨号。请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中的探测流程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第一有线端口进行探测前,首先,判断其他接入点设备是否探测到DNS拨号(即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若其他接入点设备已探测到DNS拨号,则结束探测流程。若其他接入点设备未探测到DNS拨号,则判断各个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若各个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时长都超过预设时长,则结束探测流程。若各个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时长不都超过预设时长,则通过未超时的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向对端设备发出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并接收对端设备返回的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根据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确认对端设备支持的探测方式。并判断对端设备支持的探测方式是否高于其他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方式对应的优先级。若高于,则更新接入点设备11对应的最高优先级。若低于,则继续判断各个第一有线端口是否探测到DNS拨号(即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若各个第一有线端口中探测到DNS拨号,则向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停止探测的消息,并结束探测流程,若各个第一有线端口中未探测到DNS拨号,则重复返回执行上述流程,直至结束探测流程。并执行步骤204至步骤205。
如图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装置12,请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121,用于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接收单元122,用于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所述回复报文是指与所述第一有线端口连接的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后反馈的报文;
确认单元123,用于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标记单元124,用于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配置单元125,用于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装置,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通过上述方案,按照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选择局域网中探测方式优先级最高的目标端口作为广域网端口,以保证局域网中有且仅有一个广域网端口,防止探测错误。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接入点设备13包括:处理器130、存储器13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3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32,例如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程序。所述处理器1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2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201至步骤205。或者,所述处理器1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2所示单元121至123。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3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3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32在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32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所述回复报文是指与所述第一有线端口连接的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后反馈的报文;
确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配置单元,用于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可以是路由器或Mesh设备等设备。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30、存储器1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仅仅是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31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31也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3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3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接入点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接入点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间。

Claims (12)

1.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个接入点设备,每个接入点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端口,所述配置方法包括:
每个接入点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发送多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
接收通过每个第一有线端口返回的回复报文;所述回复报文是指与所述第一有线端口连接的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后反馈的报文;
根据所述回复报文确认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
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所述第一探测方式是指第一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是指每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端口;所述第二探测方式是指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若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配置为广域网口之后,还包括:
将每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第二探测方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则将多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包括:
若多个第一有线端口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最高优先级的探测方式相同,则将最先探测到最高优先级探测方式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有探测方式的优先级,将所述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标记为第一目标端口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所述第一目标端口的所述第一探测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其他接入点设备的第二目标端口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最先探测成功的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
若所述第一探测方式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探测方式的优先级相同,且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探测成功的时间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和所述第二目标端口中物理地址最小的端口配置为所述广域网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
拦截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第一有线端口的探测成功的探测方式对应优先级为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向所述其他接入点设备广播停止探测的信息;
将优先级最高的所述探测方式对应的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广域网端口;
将所有第一有线端口中除了所述广域网端口之外的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有线端口中的网线拔出时,且被拔出的所述第一有线端口为广域网端口,则重新探测各个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所述端口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或广域网端口;
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不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重新探测所述第一有线端口的端口类型,所述端口类型包括局域网端口类型和广域网端口类型;
当网线插入所述第一有线端口时,若局域网中的有线端口对应的探测方式中存在所有探测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探测方式,则将所述第一有线端口配置为局域网端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第一有线端口返回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回复报文,则按照预设频率发送当前探测方式对应的探测报文,直至探测时长超过预设时长。
11.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31127.1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Active CN112152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127.1A CN112152858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127.1A CN112152858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858A CN112152858A (zh) 2020-12-29
CN112152858B true CN112152858B (zh) 2022-12-09

Family

ID=7389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1127.1A Active CN112152858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285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828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端口状态的探测方法和探测器
CN109828867A (zh) * 2019-01-31 2019-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云主机灾备方法及系统
CN110380925A (zh) * 2019-06-28 2019-10-25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网络设备探测中端口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20108637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探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53954C (en) * 2017-02-28 2023-03-28 Arris Enterprises Llc Wide-area network automatic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828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端口状态的探测方法和探测器
WO2020108637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探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26266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探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28867A (zh) * 2019-01-31 2019-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云主机灾备方法及系统
CN110380925A (zh) * 2019-06-28 2019-10-25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网络设备探测中端口选择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多优先级探测的准入控制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的研究;吕云飞等;《电子学报》;20031125(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858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2659B (zh) 一种Mesh设备的模式切换方法、模式切换装置及Mesh设备
CN111885680A (zh) 一种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系统及核心设备
CN102984288A (zh) 一种自动管理IPv6地址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43141B (zh) 线缆调制解调器及其自动获取国家代码的方法
CN101378347A (zh) 对终端进行漫游管理以及多场景管理方法
CN110601915A (zh) 一种网关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2449752A (zh)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US9854391B2 (en) Zero touch configuration support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modem on a network device
CN112152858B (zh) 一种有线端口的配置方法
US20120331173A1 (en) Method to Select Interface for IP Packets When Destination Subnet is Reachable on Multiple Interfaces
JP2003078541A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US724561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a router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device
CN114980273A (zh) 一种无线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3055254B (zh)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装置、接入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205378A (zh) 物联设备的配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024903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EP3934310A1 (fr)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au moins une ressource radio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 noeud, et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US20180287994A1 (en) Addressing in a system of interconnected units
CN113193994B (zh) 一种拓扑发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079036A (zh) 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管理vlan确定方法、装置及接入点设备
US20020151270A1 (en) Method of programming wireless broadband equipment
CN108667951B (zh) 虚拟mac地址的映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中继设备
CN111698125A (zh) 一种通信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565005B (zh) 网络串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55372B (zh) 一种网口类型确定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