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377B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377B
CN112152377B CN201910577896.2A CN201910577896A CN112152377B CN 112152377 B CN112152377 B CN 112152377B CN 201910577896 A CN201910577896 A CN 201910577896A CN 112152377 B CN112152377 B CN 112152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nd cover
hole
rotating shaft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78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377A (zh
Inventor
李义兵
魏玉龙
邵长志
金连多
孙厚朝
米义鹏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78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2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后端盖、前端盖、定子和至少一组喷油油管,后端盖和前端盖分别安装在机壳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上,后端盖上设置有进油管和与进油管连通的后端盖油路,前端盖上设置有前端盖油路,后端盖油路和前端盖油路通过连接油管连通;定子设置在机壳内;至少一组喷油油管中的两个喷油油管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在后端盖上并与后端盖油路连通,另一个喷油油管安装在前端盖上并与前端盖油路连通,每个喷油油管上设置有贯通喷油油管周壁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至少用于对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和绕组端部进行冷却。本发明所述的电机,通过定子冷却油路及转子冷却油路,可有效实现对电机的冷却,电机的冷却效果好,工作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机功率密度的提升,电机对散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机中,采用的主要冷却方式为水冷和油冷。
水冷主要是通过在机壳内部形成水道以利用冷却水对电机内部进行散热,但由于无论是集中式绕组还是分布式绕组,电机转子铁芯的发热量都较大,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效果较差,有时甚至会造成磁钢温升过高而带来磁钢退磁的风险。
油冷主要是通过在机壳内部或者两侧端盖设计油路,并在绕组上方增设引流结构,以对电机定子进行冷却,但现有的油冷电机结构复杂,所占空间较大,与汽车电机的体积小的要求相矛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机,以有效解决电机的冷却问题,改善电机的冷却效果,保证电机的工作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后端盖和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和所述前端盖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上,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进油管和与所述进油管连通的后端盖油路,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前端盖油路,所述后端盖油路和所述前端盖油路通过连接油管连通;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机壳内;至少一组喷油油管,所述至少一组喷油油管中的两个所述喷油油管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在所述后端盖上并与所述后端盖油路连通,另一个所述喷油油管安装在所述前端盖上并与所述前端盖油路连通,每个所述喷油油管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喷油油管周壁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至少用于对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和绕组端部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油油管的与所述前端盖/后端盖配合的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进一步地,所述开放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内,以保证第一数量的喷油孔与定子铁芯的位置对应,第二数量的所述喷油孔与绕组端部的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构造为限位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喷油油管安装孔和限位槽,所述开放端过盈配合在所述喷油油管安装孔内并通过所述喷油油管安装孔与所述后端盖油路/前端盖油路连通,所述限位键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孔包括:靠近所述开放端设置的绕组端部喷油孔和靠近所述封闭端设置的定子铁芯喷油孔,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绕组端部喷油孔,两个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构成的圆心角不大于180°。
进一步地,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喷油油管同轴布置,且两个所述喷油油管的封闭端通过共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定位结构实现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还包括:导油板和挡油环,所述后端盖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导油板安装位,所述导油板过盈配合在所述导油板安装位上,且所述导油板安装位的内腔设置有与形成在所述后端盖上的进油通道连通的通油槽,转轴的一端穿设所述机壳,且所述转轴的中心设置有转轴中心孔,所述转轴中心孔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向所述后端盖敞开,所述挡油环止挡配合在该端部,所述导油板的远离所述后端盖的一端构造为锥形喷嘴,所述锥形喷嘴穿设所述挡油环且开口朝向所述转轴中心孔。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定子前端面和后端面上的第一平衡板和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轴穿孔,所述第一平衡板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穿孔的多个径向进油槽,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所述转轴的转轴喷油孔,所述径向进油槽与所述转轴喷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平衡板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穿孔且同轴布置的第一内环形油路和第一外环形油路,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的第一径向通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衡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转轴穿孔,所述第二平衡板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穿孔且同轴布置的第二内环形油路和第二外环形油路,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的第二径向通油槽,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通过设置在转子铁芯上的减重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连通且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敞开的第一喷油斜孔,所述第二平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连通且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敞开的第二喷油斜孔,所述第二平衡板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穿孔设置的多个出油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电机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电机,通过喷油油管的设置可有效对定子中的定子铁芯和绕组端部进行冷却,从而改善电机的冷却效果,保障电机的工作可靠性,且整个电机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2)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平衡板和第二平衡板可实现对转子铁芯及磁钢的有效冷却,可进一步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
(3)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平衡板上的出油孔,可在电机停止运转时,用以将冷却油导出到转子铁芯外部,避免因过多的油存储在转子铁芯内,带来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后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喷油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喷油油管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子冷却油路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轴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平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平衡板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平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平衡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机,1-机壳,11-连接油管,12-定位结构,2-后端盖,21-进油管,22-后端盖油路,23-导油板安装位,24-进油通道,3-前端盖,31-前端盖油路,4-转子铁芯,41-减重孔,5-定子铁芯,6-喷油油管,61-开放端,611-限位键,62-封闭端,63-绕组端部喷油孔,64-定子铁芯喷油孔,7-第二限位结构,71-喷油油管安装孔,72-限位槽,8-第一平衡板,81-第一转轴穿孔,82-径向进油槽,83-第一内环形油路,84-第一外环形油路,85-第一径向通油槽,86-第一喷油斜孔,9-第二平衡板,91-第二转轴穿孔,92-第二内环形油路,93-第二外环形油路,94-第二径向通油槽,95-第二喷油斜孔,96-内圈出油孔,97-外圈出油孔,10-导油板,101-锥形喷嘴,20-挡油环,30-转轴,301-转轴中心孔,302-第一转轴喷油孔,303-第二转轴喷油孔,40-出油管,50-前轴承,60-后轴承,70-绕组端部,80-存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机100,包括:机壳1、后端盖2、前端盖3、定子和至少一组喷油油管6。其中,后端盖2和前端盖3分别安装在机壳1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上,后端盖2上设置有进油管21和与该进油管21连通的后端盖油路22,前端盖3上设置有前端盖油路31,前端盖油路31和后端盖油路22均设计为交叉油路,该交叉油路的两个分支油路之间的夹角大体为120°。后端盖油路22和前端盖油路31通过连接油管11连通;转子和定子设置在机壳1内,其中定子具有定子铁芯5,转子具有转子铁芯4,定子铁芯5可套设在转子铁芯4外侧;至少一组喷油油管6中的两个喷油油管6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在后端盖2上并与后端盖油路22连通,另一个喷油油管6安装在前端盖3上并与前端盖油路31连通,每个喷油油管6上设置有贯通喷油油管6周壁的喷油孔,喷油孔至少用于对定子的定子铁芯5和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在前端盖3和后端盖2之间的喷油油管6,使得从进油管21流进的冷却油通入后端盖油路22后流进喷油油管6内,再通过形成在喷油油管6外壁的喷油孔,对电机定子铁芯5和两端绕组直接进行冷却,定子冷却结构实现较为简单,冷却较为直接,可有效降低绕组端部70及定子铁芯5的温度,进而提高整个电机100的冷却效果,提高电机100的工作可靠性,且整个电机100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如图8所示,喷油油管6的与前端盖3/后端盖2配合的一端为开放端61,另一端为封闭端62,由此,将喷油油管6构造为一端封死一端开放的结构,可使得后端盖油路22内的冷却油能够从开放端61进入到喷油油管6中,进而从喷油孔流出,封闭端62用于封堵流入喷油油管6的冷却油,保证冷却油有足够的压力从喷油孔喷出,从而对定子铁芯5和绕组端部70进行充分冷却。
进一步地,开放端61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前端盖3和后端盖2的内侧壁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7,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在第二限位结构7内,以保证第一数量的喷油孔与定子铁芯5的位置对应,第二数量的喷油孔与绕组端部70的位置对应,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且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和等于全部喷油孔的数量,从而保证冷却油能够准确流入到相应的位置,避免造成浪费。
可选地,如图8、图9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可构造为限位键611,限位键611构造为弯折件,该弯折件可焊接在喷油油管6的外周面上,由此,限位键611在喷油油管6上的连接强度高,不易从喷油油管6上掉落。第二限位结构7可包括:喷油油管安装孔71和限位槽72,喷油油管安装孔71与后端盖油路22连通,开放端61过盈配合在喷油油管安装孔71内,从而可防止冷却油从二者的缝隙中流出,同时能保证喷油油管6在端盖(前端盖3和后端盖2)上的安装紧固。喷油油管6通过喷油油管安装孔71与后端盖油路22/前端盖油路31连通,从而保证冷却油流进喷油油管6内部。
限位键611配合在限位槽72内,可选地,限位键611与限位槽72可采用小间隙配合,以起到较好地定位喷油油管6,进而保证喷油油管6上的喷油孔的位置与定子铁芯5和绕组端部70相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喷油孔可以包括:绕组端部喷油孔63和定子铁芯喷油孔64,其中绕组端部喷油孔63靠近开放端61设置,定子铁芯喷油孔64靠近封闭端62设置,且绕组端部喷油孔63的开口朝向绕组端部70,从而保证冷却油能够准确喷射到绕组端部70,避免造成浪费或冷却不充分。
进一步地,绕组端部喷油孔63可以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绕组端部喷油孔63,两个绕组端部喷油孔63构成的圆心角不大于180°,例如可以是60°,从而使得绕组端部70能够与冷却油充分接触,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一组中的两个喷油油管6可以同轴布置,机壳1内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对喷油管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12,两个同轴布置的喷油油管6的封闭端62共用一个定位结构12,由此在实现对喷油油管6定位的同时,还使得机壳1内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电机100的尺寸。
可选地,喷油油管6的封闭端62与定位结构12之间可以采用小间隙配合,例如间隙值可以控制在0.3mm~0.5mm之间,既方便安装又能防止喷油油管6在机壳1内晃动。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还可以包括:导油板10和挡油环20,后端盖2的中部区域可设置有导油板安装位23,导油板10过盈配合在导油板安装位23上,由此可保证导油板10在后端盖2上的安装牢固。进一步地,后端盖2上可加工有进油通道24,可将冷却油导入后轴承60后侧的导油板安装位23的空腔中,导油板安装位23的内腔设置有与该进油通道24连通的通油槽,冷却油进入空腔内通过通油槽可润滑后轴承60,由此通过对后轴承60进行润滑可有效降低电机100工作时的噪音。
进一步地,转轴30的一端穿设机壳1,如图1中所示,转轴30的前端从前端盖3穿出,且转轴30的中心可以设置有转轴中心孔301,导油板10的远离后端盖2的一端构造为锥形喷嘴101,锥形喷嘴101的开口朝向转轴中心孔301,由此采用缩口形式的喷嘴,可有效增加冷却油进入转轴30的油压,保证冷却油的充分供给。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油板10可以采用冲压后机加工成型的方式成型,这样,一方面使得导油板10的成型方式简单,省去了装配过程,又保证了导油板10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
如图1、图10和图12所示,转轴30的中心设置有转轴中心孔301,转轴中心孔301为盲孔,即转轴中心孔30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向后端盖2敞开,挡油环20止挡配合在该端部,挡油环20可压装配合在转轴30的敞开端,由此,挡油环20在转轴30上的安装牢固,挡油环20不易从转轴30上脱落,锥形喷嘴101穿设挡油环20,例如,挡油环20的中部可设置有挡油环20中心孔,导油板10的锥形喷嘴101与挡油环20中心孔小间隙配合,从而可防止进入转轴30的冷却油大量流出转轴30到电机100内部,影响电机100的正常工作。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平衡板8和第二平衡板9,第一平衡板8和第二平衡板9可分别设置在定子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其中,第一平衡板8为进油侧,第二平衡板9为出油侧。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平衡板8的中心可以设置有第一转轴穿孔81,第一平衡板8上设置有围绕第一转轴穿孔81的多个径向进油槽82,第一平衡板8上还设置有围绕第一转轴穿孔81且同轴布置的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第一外环形油路84,转轴3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转轴30的转轴30喷油孔,转轴30喷油孔可包括:第一转轴喷油孔302和第二转轴喷油孔303,第一转轴喷油孔302靠近转轴30的前端设置,用以润滑前轴承50及前端盖3一侧油封;径向进油槽82与第二转轴喷油孔303连通,由此可将转轴30中的冷却油导入第一平衡板8的第一内环形油路83内,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第一外环形油路84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第一外环形油路84的第一径向通油槽85,由此,第一内环形油路83内的冷却油可通过第一径向通油槽85进一步流入第一外环形油路84内,从而实现对磁钢的冷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平衡板9的中心可以设置有第二转轴穿孔91,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围绕第二转轴穿孔91且同轴布置的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第二外环形油路93,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第二内环形油路92通过设置在转子铁芯4上的减重孔41连通,由此,第一内环形油路83内的冷却油可通过减重孔41流入第二内环形油路92,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第二外环形油路93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第二外环形油路93的第二径向通油槽94,由此,第二内环形油路92内的冷却油可通过第二径向通油槽94进一步流入第二外环形油路93内,从而实现对磁钢的冷却。
进一步地,第一平衡板8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外环形油路84连通且开口朝向绕组端部70敞开的第一喷油斜孔86,从而可利用第一喷油斜孔86对绕组端部70冷却,相应地,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外环形油路93连通且开口朝向绕组端部70敞开的第二喷油斜孔95,从而可利用第二喷油斜孔95对绕组端部70冷却,提高绕组端部70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围绕第二转轴穿孔91设置的多个出油孔,多个出油孔包括围绕着第二转轴穿孔91的内圈出油孔96和外圈出油孔97,内圈出油孔96的尺寸小于外圈出油孔97的尺寸,这样,利用两圈出油孔,可当电机100停止运转时,能够将冷却油导出到转子铁芯4外部,避免因过多的油存储在转子铁芯4内,带来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的机壳1处还可以设置有存油槽80,存油槽80处安装有出油管40,从而可将过多的电机100内部的冷却油送出至电机100外部,以保证电机100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根据图1-图1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的各个部件的冷却过程:
绕组端部70冷却: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和喷油油管安装孔71流进喷油油管6,再从绕组端部喷油孔63流出,最终射到绕组端部70,对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另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和连接油管11进入到前端盖油路31,再经喷油油管安装孔71喷油油管6流进喷油油管6,最终从绕组端部喷油孔63流出,最终射到绕组端部70,对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
定子铁芯5冷却: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和喷油油管安装孔71流进喷油油管6,再从定子铁芯喷油孔64流出,射向定子铁芯5,对定子铁芯5进行冷却;另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和连接油管11进入到前端盖油路31,再经喷油油管安装孔71和喷油油管6流进喷油油管6,最终从定子铁芯喷油孔64流出,射向定子铁芯5,对定子铁芯5进行冷却。
转子铁芯4冷却: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转轴30喷油孔内的冷却油流入第一平衡板8的径向进油槽82,经第一内环形油路83流进转子铁芯4减重孔41,从而对转子铁芯4进行冷却。
磁钢冷却: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转轴30喷油孔内的冷却油流入第一平衡板8的径向进油槽82,经第一内环形油路83,经第一径向通油槽85流入第一外环形油路84后,对第一平衡板8侧的磁钢进行冷却;另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转轴30喷油孔内的冷却油流入第一平衡板8的径向进油槽82,经第一内环形油路83,通过转子铁芯4减重孔41流入第二内环形油路92,并经过第二径向通油槽94流入第二外环形油路93,对第二平衡板9侧磁钢进行冷却。
绕组间接冷却: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转轴30喷油孔内的冷却油流入第一平衡板8的径向进油槽82,经第一内环形油路83,经第一径向通油槽85流入第一外环形油路84后,从第一喷油斜孔86喷出,从而对第一平衡板8侧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另一方面,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转轴30喷油孔内的冷却油流入第一平衡板8的径向进油槽82,经第一内环形油路83,通过转子铁芯4减重孔41流入第二内环形油路92,并经过第二径向通油槽94流入第二外环形油路93,从第二喷油斜孔95喷出,从而对第一平衡板8侧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
前轴承50、油封润滑: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导油板10,再从锥形喷嘴101喷出到转轴30内并从转轴30喷油孔射出,从而对前轴承50和前侧油封进行润滑。
后轴承60润滑:进油管21中的冷却油经后端盖油路22流进后端盖2进油通道24,随后经后端盖2与导油板10之间的环形腔流入后端盖2通油槽,从而对后轴承60进行润滑。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通过安装在端盖(前端盖3和后端盖2)两侧的喷油油管6,冷却油通入端盖油路并将冷却液引入到喷油油管6内,通过喷油油管6外壁加工的喷油孔,对电机100的定子铁芯5和两端绕组直接进行冷却,油冷结构实现较为简单,冷却较为直接,可有效降低绕组两端及定子铁芯5的温度,且整个电机100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喷油油管6为一端开放、一端封闭结构,喷油油管6外壁加工有细小的喷油油孔,喷油油孔位置对应绕组端部70及定子铁芯5,喷油油管6外壁焊接有限位键611,用以限定喷油孔相对电机100定子的位置。
利用第一平衡板8和第二平衡板9上的径向进油槽82、环形油路、径向通油槽以及喷油斜孔,可实现对磁钢的冷却,外侧环形油路上加工的喷油斜孔可实现对绕组端部70的冷却;第二平衡板9上的出油孔,可使得当电机100停止运转时,用以将冷却油导出到转子铁芯4外部,避免因过多的油存储在转子铁芯4内,带来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定子和转子等的具体构造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后端盖(2)和前端盖(3),所述后端盖(2)和所述前端盖(3)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1)的后端面和前端面上,所述后端盖(2)上设置有进油管(21)和与所述进油管(21)连通的后端盖油路(22),所述前端盖(3)上设置有前端盖油路(31),所述后端盖油路(22)和所述前端盖油路(31)通过连接油管(11)连通;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
至少一组喷油油管(6),所述至少一组喷油油管(6)中的两个所述喷油油管(6)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在所述后端盖(2)上并与所述后端盖油路(22)连通,另一个所述喷油油管(6)安装在所述前端盖(3)上并与所述前端盖油路(31)连通,每个所述喷油油管(6)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喷油油管(6)周壁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至少用于对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5)和绕组端部(70)进行冷却;所述喷油油管(6)的与所述前端盖(3)/后端盖(2)配合的一端为开放端(61),另一端为封闭端(62);
所述喷油孔包括:靠近所述开放端(61)设置的绕组端部喷油孔(63)和靠近所述封闭端(62)设置的定子铁芯喷油孔(64),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63)的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70),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63)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绕组端部喷油孔(63),两个所述绕组端部喷油孔(63)构成的圆心角不大于(180)°;
导油板(10)和挡油环(20),所述后端盖(2)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导油板安装位(23),所述导油板(10)过盈配合在所述导油板安装位(23)上,且所述导油板安装位(23)的内腔设置有与形成在所述后端盖(2)上的进油通道(24)连通的通油槽,转轴(30)的一端穿设所述机壳(1),且所述转轴(30)的中心设置有转轴中心孔(301),所述转轴中心孔(30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向所述后端盖(2)敞开,所述挡油环(20)止挡配合在该端部,所述导油板(10)的远离所述后端盖(2)的一端构造为锥形喷嘴(101),所述锥形喷嘴(101)穿设所述挡油环(20)且开口朝向所述转轴中心孔(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端(6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前端盖(3)和所述后端盖(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内,以保证第一数量的喷油孔与定子铁芯(5)的位置对应,第二数量的所述喷油孔与绕组端部(70)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限位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包括:喷油油管(6)安装孔(71)和限位槽(72),所述开放端(61)过盈配合在所述喷油油管(6)安装孔(71)内并通过所述喷油油管(6)安装孔(71)与所述后端盖油路(22)/前端盖油路(31)连通,所述限位键配合在所述限位槽(7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喷油油管(6)同轴布置,且两个所述喷油油管(6)的封闭端(62)通过共用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的定位结构(12)实现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定子前端面和后端面上的第一平衡板(8)和第二平衡板(9),所述第一平衡板(8)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轴穿孔(81),所述第一平衡板(8)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穿孔(81)的多个径向进油槽(82),所述转轴(3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所述转轴(30)的转轴喷油孔,所述径向进油槽(82)与所述转轴(30)喷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平衡板(8)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穿孔(81)且同轴布置的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第一外环形油路(84),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84)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84)的第一径向通油槽(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衡板(9)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转轴穿孔(91),所述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穿孔(91)且同轴布置的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第二外环形油路(93),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93)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92)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93)的第二径向通油槽(94),所述第一内环形油路(83)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油路(92)通过设置在转子铁芯上的减重孔(4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板(8)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环形油路(84)连通且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70)敞开的第一喷油斜孔(86),所述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环形油路(93)连通且开口朝向所述绕组端部(70)敞开的第二喷油斜孔(95),所述第二平衡板(9)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穿孔(91)设置的多个出油孔。
CN201910577896.2A 2019-06-28 2019-06-28 电机 Active CN112152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7896.2A CN112152377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7896.2A CN112152377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377A CN112152377A (zh) 2020-12-29
CN112152377B true CN112152377B (zh) 2022-03-22

Family

ID=7386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7896.2A Active CN112152377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2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473A (zh) * 2021-05-14 2021-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外圈喷油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CN113572289B (zh) * 2021-07-05 2022-05-31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空心转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4386A (ja) * 2012-09-21 2014-04-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6160277B (zh) * 2016-07-14 2019-02-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动力电机定子总成结构及其冷却系统
CN206389238U (zh) * 2016-12-21 2017-08-08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喷油管设计的电机定子与壳体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377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37263A1 (zh) 油水混合冷却电机系统及车辆
WO2022121549A1 (zh) 一种三合一油冷电驱动结构
WO2021238762A1 (zh) 一种混合冷却电机
CN112152377B (zh) 电机
CN109538743A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113364166A (zh)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CN112271876A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4629297A (zh) 一种液冷电机
CN212367066U (zh)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CN216751437U (zh)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系统
CN210123921U (zh) 电机
CN210536437U (zh) 电机及其冷却结构
CN112564389A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4142663B (zh) 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
CN214799077U (zh) 一种具有并列式油冷结构的电机
CN213990366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4844253A (zh) 一种具有并列式油冷结构的电机
CN219327773U (zh) 一种对油冷电机减速器的差速器前端轴承供油的流道结构
CN216530982U (zh) 油冷电机密封环及双电机的电机壳体
CN111030377A (zh) 一种高速电机
CN219107243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17607617U (zh) 电机以及车辆
CN218940874U (zh) 电机
CN216162561U (zh) 一种油冷定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CN215267910U (zh) 电机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1

Address after: 071000 in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aoding R & 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