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204B -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204B
CN112152204B CN202010919973.0A CN202010919973A CN112152204B CN 112152204 B CN112152204 B CN 112152204B CN 202010919973 A CN202010919973 A CN 202010919973A CN 112152204 B CN112152204 B CN 112152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station
pole
end converter
power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9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204A (zh
Inventor
郭铸
刘涛
黄伟煌
彭发喜
许树楷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9199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2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2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3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e.g. transformers,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8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for d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将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将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本发明能够减少负荷中心换流站的功率损失,有利于系统安全与稳定。本发明还公开了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

Description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端直流工程控制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是指含有多个整流站或/和多个逆变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提供一种更为灵活的输电方式,运行方式多样。
参见图1,是本发明的三端双极直流电路拓扑的示意图,一个送端两个受端,包括送端换流站A、受端换流站B以及受端换流站C,站B为中间换流站,三站之间通过远距离架空输电线路连接,站B的汇流母线处配置有高速并联开关HSS(High speed switch),可以实现故障站的在线退出,不影响另外两站运行。对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输电系统,当其中一个受端换流站发生故障,送端换流站和另一个受端换流站仍继续运行;当送端换流站发生故障时,此时故障极三站停运。
对于两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当单极出现故障时,故障损失的功率可以转移至对极,从而减少整个系统的功率损失,这也是双极输电系统的优势。对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其功率转移过程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负荷中心换流站的功率损失,有利于系统安全与稳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并判断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
当判断到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根据获取到的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当判断到未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具体包括: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和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所转移的功率,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所述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具体包括:
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以使转移后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与所述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保持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在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若是,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否,则将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还包括: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送端功率转移模块,用于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一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第二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未故障受端换流站功率保持模块,用于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用于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三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再是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这样优先满足所处区域负荷需求较大的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损失,考虑了受端换流站所处区域的负荷需求不一致的情况,能有效减少负荷中心换流站的功率损失,有利于系统安全与稳定。
通过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进而将所述第三转移功率由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再是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这样采用不进行受端换流站之间的功率转移的方式,考虑了常规直流系统由小功率升到大功率过程中交流滤波器投切不及时,导致有较长时间系统的电压较低、谐波含量较大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端双极直流电路拓扑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S103。
S101、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换流站每个极的最大极运行功率的限制,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并判断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
当判断到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根据获取到的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当判断到未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此时,判断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即判断若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后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以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的,若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将经转移后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限定为该最大极运行功率,根据最大极运行功率和转移前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未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将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S102、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和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所转移的功率,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S103、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
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因此,若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判断到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由于优先满足第一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损失,当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不小于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时,第一受端换流站没有功率损失,第二受端换流站存在功率损失。当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小于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时,第一受端换流站没和第二受端换流站均存在功率损失。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适用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具体为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由于各受端换流站所处区域的负荷需求不一致,对于受端换流站的功率分配,优先满足负荷需求最大的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损失,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
示例性的,以如图1所示的三端双极直流电路为例,一个送端两个受端,包括送端换流站A、受端换流站B以及受端换流站C,站B为中间换流站,三站之间通过远距离架空输电线路连接。站B所在的直流线路上配置有高速并列开关HSS1和隔离刀闸Q1,相应的站C所在的直流线路上配置有高速并列开关HSS2和隔离刀闸Q2。正常运行时,送端换流站A传输功率至受端换流站B及受端换流站C。再是,各换流站为双极结构,均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功率转移过程如下表1所示,故障前,三端双极对称运行,每个极最大运行电流为3000A。当送端换流站A极1故障时,整个极1功率全部损失,功率全部转移至极2。由于送端站A的极2最多能接受1200A的转移功率,且假设站C所处的区域负荷需求较大,该转移功率1200A将优先满足站C损失的800A,进而将剩余功率400A分配给站B。此外,对于双极系统,站A整体功率因换流站单极电流最大为3000A而损失600A,送端换流站损失的600A全部由站B来承受,站C功率没有损失。
站A极1/极2 站B极1/极2 站C极1/极2
三端双极运行(初态) 1800A/1800A 1000A/1000A 800A/800A
站A极1故障退出 0A/3000A 0A/1400A 0A/1600A
表1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通过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再是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这样优先满足所处区域负荷需求较大的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损失,考虑了受端换流站所处区域的负荷需求不一致的情况,能有效减少负荷中心换流站的功率损失,有利于系统安全与稳定。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S203。
S201、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S202、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以使转移后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与所述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保持一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在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若是,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否,则将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即判断功率转移后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以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的,若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将经转移后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限定为该最大极运行功率,根据最大极运行功率和转移前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未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S203、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示例性的,以如图1所示的三端双极直流电路为例,功率转移过程如下表2所示。当站B极1发生故障时,通过断开高速并列开关HSS1,站B闭锁故障退出,站A和站C的极1继续运行。此时,保持另外一个受端换流站C极1的功率不变,不进行受端站间的功率转移,将站A极1的功率由1800A限制到800A。送端换流站A极1功率转移至极2,极2的功率由1800A升至2800A,由于站C的功率没有损失,转移的功率1000A全部分配站B极2,经转移后站B极2由1000A升至2000A。
站A极1/极2 站B极1/极2 站C极1/极2
三端双极运行(初态) 1800A/1800A 1000A/1000A 800A/800A
站B极1故障退出 800A/2800A 0A/2000A 800A/800A
表2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03还包括: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因此,若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判断到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由于不进行受端换流站之间的功率转移,未故障受端换流站两极的功率保持不变,未故障受端换流站没有功率损失。在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后,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满足部分功率损失,仍存在功率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的大小由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决定,若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则出现功率损失。示例性的,功率转移过程如下表3所示,三站的最大极运行电流为3000A,当站B极1发生故障时,站B闭锁故障退出,站A和站C的极1继续运行。此时,保持另外一个受端换流站C极1的功率不变,不进行受端站间的功率转移。由于送端换流站A和受端换流站B的接受能力受限,站A极1的功率由2800A限制到800A,站A极2的功率由2800A升至3000A,站B极2只能增加200A电流。
站A极1/极2 站B极1/极2 站C极1/极2
三端双极运行(初态) 2800A/2800A 2000A/2000A 800A/800A
站B极1故障退出 800A/3000A 0A/2200A 800A/800A
表3
在本实施例二中,考虑了常规直流系统由小功率升到大功率过程中交流滤波器来不及投切,会有较长时间系统的电压较低、谐波含量较大的情况,因此,当受端换流站故障时,不进行受端换流站之间的功率转移,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通过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进而将所述第三转移功率由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再是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这样采用不进行受端换流站之间的功率转移的方式,考虑了常规直流系统由小功率升到大功率过程中交流滤波器投切不及时,导致有较长时间系统的电压较低、谐波含量较大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送端功率转移模块301,用于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一功率分配模块302,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第二功率分配模块303,用于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优选的,送端功率转移模块301还包括:
送端换流站接受能力判断单元,用于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并判断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
第一转移功率计算单元,用于当判断到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根据获取到的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第二转移功率计算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未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优选的,送端功率转移模块301还包括:
第一受端换流站功率转移单元,用于将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二受端换流站功率转移单元,用于将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优选的,第一功率分配模块302包括:
送端功率分配单元,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剩余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和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所转移的功率,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优选的,第二功率分配模块303包括:
剩余功率分配单元,用于根据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通过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再是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这样优先满足所处区域负荷需求较大的受端换流站的功率损失,考虑了受端换流站所处区域的负荷需求不一致的情况,能有效减少负荷中心换流站的功率损失,有利于系统安全与稳定。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未故障受端换流站功率保持模块401,用于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402,用于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三功率分配模块403,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优选的,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402包括:
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
送端损失功率转移单元,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以使转移后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与所述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保持一致。
优选的,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402包括:
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单元,用于判断在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若是,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否,则将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优选的,第三功率分配模块403包括:
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通过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进而将所述第三转移功率由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进而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再是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这样采用不进行受端换流站之间的功率转移的方式,考虑了常规直流系统由小功率升到大功率过程中交流滤波器投切不及时,导致有较长时间系统的电压较低、谐波含量较大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在所述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以使转移后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与所述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保持一致;
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在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若是,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否,则将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具体包括:
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并判断是否超出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
当判断到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根据获取到的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当判断到未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时,则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将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具体包括:
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和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所转移的功率,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所述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具体包括:
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以满足所述第二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损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还包括:
根据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6.一种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送端功率转移模块,用于当送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一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优先分配至位于负荷中心的第一受端换流站,并确定分配至所述第一受端换流站后的剩余功率;
第二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剩余功率分配至第二受端换流站;
未故障受端换流站功率保持模块,用于当任一受端换流站第一极出现故障时,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功率保持不变;
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用于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
第三功率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全部分配至故障受端换流站;
所述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包括:
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确定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
送端损失功率转移单元,用于将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送端换流站第二极,以使转移后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与所述未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的功率保持一致;
所述故障受端功率转移模块包括:
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确定单元,用于判断在将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全部转移至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二极之后,是否超出所述送端换流站的接受能力;若是,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的功率和预设的最大极运行功率,计算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若否,则将所述故障受端换流站第一极损失的功率作为所述送端换流站第二极所能接受的转移功率。
CN202010919973.0A 2020-09-04 2020-09-04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152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973.0A CN112152204B (zh) 2020-09-04 2020-09-04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973.0A CN112152204B (zh) 2020-09-04 2020-09-04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204A CN112152204A (zh) 2020-12-29
CN112152204B true CN112152204B (zh) 2022-09-16

Family

ID=7389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9973.0A Active CN112152204B (zh) 2020-09-04 2020-09-04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2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9043A (zh) * 2021-07-12 2021-10-0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并联多端直流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8184U (zh) * 2010-12-09 2011-12-07 国家电网公司 级联换流站和级联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CN206932010U (zh) * 2017-06-30 2018-01-2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直流站控的协调控制装置及输电系统
CN109921450A (zh) * 2019-03-08 2019-06-2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含风电和dc-dc储能系统的四端vsc-mtdc
CN111509751A (zh) * 2019-01-30 2020-08-07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器单极故障下的极间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490B (zh) * 2019-04-26 2021-06-01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单极线路过负荷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401230B (zh) * 2019-07-04 2021-11-1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特高压混合直流系统受端vsc故障退出方法、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8184U (zh) * 2010-12-09 2011-12-07 国家电网公司 级联换流站和级联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CN206932010U (zh) * 2017-06-30 2018-01-2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直流站控的协调控制装置及输电系统
CN111509751A (zh) * 2019-01-30 2020-08-07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器单极故障下的极间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21450A (zh) * 2019-03-08 2019-06-2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含风电和dc-dc储能系统的四端vsc-mtdc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terminal hybrid UHVDC line protection scheme;Runbin Cao等;《8th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nference (RPG 2019)》;20200319;第1-6页 *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有功分配协调及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何炎;《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200615;第C042-7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204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7496B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柔性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
CN107565594B (zh) 考虑受端电压偏差影响的多直流间功率提升量分配方法
CN107732894B (zh) 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换流站的控制方法
CN112152204B (zh) 多端直流单极故障功率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10365036B (zh) 一种lcc-vsc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9768544B (zh) 地区电网负荷转供方法
CN108258727A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并网输电系统
EP2830200B1 (en) A power converter
CN110365037B (zh) Lcc-vsc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72189B (zh) 海上风电用双极柔性直流系统及其变压器故障切换方法
CN110556794B (zh) 一种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的汇流母线保护配置方法
CN211790762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116545000A (zh) 串联多端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CN112510706B (zh) 一种用于10kV配电网的同母合环电路
CN107069736A (zh) 用于含柔性直流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紧急功率控制方法
CN207603211U (zh) 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
CN114614453A (zh) 配电网节点网络管理方法
CN205985758U (zh) 一种新型22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CN114069605A (zh) 一种配网调度负荷平衡辅助分析系统
CN216625292U (zh) 用于内桥接线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电路
CN216056337U (zh) 一种基于有限电源容量的配电联锁系统
CN217692109U (zh) 一种母线以及隔离开关的优化布置电路
CN213341662U (zh) 一种含分布式发电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
CN113178855B (zh) 一种中压辐射型双极直流配电系统及配电方法
CN210404746U (zh) 一种可以实现三条母线相互联络的母联间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