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1932B -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1932B
CN112151932B CN201910581544.4A CN201910581544A CN112151932B CN 112151932 B CN112151932 B CN 112151932B CN 201910581544 A CN201910581544 A CN 201910581544A CN 112151932 B CN112151932 B CN 112151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riving device
axis
trackside
ro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15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1932A (zh
Inventor
杨圣楠
刘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15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1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1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包括:天线安装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由此,通过天线安装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实现驱动轨旁天线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动,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角度的步骤,从而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后续调试轨旁天线角度的人工成本,并且,轨旁天线驱动装置体积小,适用于在有一定高度的室外环境下使用。

Description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轨旁杆上的天线在台风、暴雨等环境中位置容易发生变动,使轨道车辆的信号变差。现有的用于调节天线位置的结构对天线来说比较大,不适用于在有一定高度的室外环境下使用,并且,现有的用于调节天线位置的结构属于单向控制,没有天线调节角度的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旁天线驱动装置,该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轨旁天线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动,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角度的步骤。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轨旁天线系统。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包括:天线安装部;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通过天线安装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实现驱动轨旁天线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动,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角度的步骤,从而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后续调试轨旁天线角度的人工成本,并且,轨旁天线驱动装置体积小,适用于在有一定高度的室外环境下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天线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与天线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垂直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水平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涡轮和与所述第一涡轮啮合的第一蜗杆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第一涡轮转动,所述第一涡轮带动所述天线安装部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涡轮的中心轴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涡轮转动角度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驱动器进行通讯,以向所述第一驱动器反馈所述第一涡轮的转角。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支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天线安装部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涡轮和与所述第二涡轮啮合的第二蜗杆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所述第二蜗杆带动所述第二涡轮转动,所述第二涡轮带动所述连接支架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涡轮的中心轴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涡轮转动角度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驱动器进行通讯,以向所述第二驱动器反馈所述第二涡轮的转角。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还包括:天线背面板,所述天线背面板连接在所述天线安装部与天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安装板,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板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轨旁天线系统,包括上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和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安装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天线的第一转角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转角信息驱动安装天线的天线安装部绕第一轴线转动;和/或获取天线的第二转角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转角信息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与天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与天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与天线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
天线安装部1;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2;
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涡轮21;第一蜗杆22;第一电机23;第一检测装置24;第一驱动器25;第一壳体26;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第三轴承29;第四轴承291;
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涡轮31;第二蜗杆32;第二电机33;第二检测装置34;第二驱动器35;第二壳体36;第五轴承37;第六轴承38;第七轴承39;第八轴承391;
连接支架4;天线背面板5;驱动装置安装板6;
天线20;电源30;主板40;控制中心交换机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包括:天线安装部1、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成用于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设置成用于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布置,第二轴线为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垂直可以理解为数学定义上的绝对垂直或者大体垂直,例如: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0°-100°之间都可以理解为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
其中,轨旁天线20(即天线20)安装在天线安装部1上,轨旁天线20用于数据传输与通信,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均可以与主板40连接。当轨旁天线20信号覆盖需要调整时,通过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和/或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转动。例如: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使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工作,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角度。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使主板4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工作,然后第二驱动装置3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竖直平面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布置的平面),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高度方向上的辐射角度,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并且,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使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工作,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竖直平面内和水平面内转动(竖直平面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布置的平面),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辐射角度,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这样设置能够实现主板40控制更改轨旁天线20辐射角度的工作目的,可以使轨旁天线20自动转向,也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20角度的步骤,从而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后续调试轨旁天线20角度的人工成本,并且,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体积小,可以适用于在有一定高度的室外环境下使用。
由此,通过天线安装部1、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配合,能够实现驱动轨旁天线20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动,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20角度的步骤,从而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后续调试轨旁天线20角度的人工成本,并且,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体积小,适用于在有一定高度的室外环境下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天线背面板5,天线背面板5连接在天线安装部1与天线20之间,其中,天线背面板5可以与天线安装部1连接在一起,天线背面板5可以与天线2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天线背面板5,能够将天线安装部1与天线20可靠地装配在一起,可以防止天线20与天线安装部1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天线安装部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12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11适于与天线背面板5相连,第二安装部12适于与第一驱动装置2相连。其中,当需要驱动轨旁天线20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向时,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第二安装部12在水平面内转动,然后第二安装部12会带着第一安装部11在水平面内转动,同时第一安装部11也会带着轨旁天线20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可以实现驱动轨旁天线20在水平面内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垂直设置,而且第一安装部11竖直设置,第二安装部12水平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如此设置能够使轨旁天线20与第二安装部12垂直,可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更好地驱动轨旁天线20在水平面内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可以包括:第一涡轮21和与第一涡轮21啮合的第一蜗杆22以及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与电源30连接,电源30可以为12V,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蜗杆22转动,第一蜗杆22带动第一涡轮21转动,第一涡轮21带动天线安装部1转动,第一轴线为第一涡轮21的中心轴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涡轮21的中心轴线可以沿图2中的上下方向布置,当需要驱动天线20在水平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蜗杆22转动,在第一蜗杆2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蜗杆22带动第一涡轮21转动,然后第一涡轮21就会带动天线安装部1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天线20在水平方向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第一涡轮21转动角度的第一检测装置24,第一检测装置24与第一电机23的第一驱动器25进行通讯,第一检测装置24可以向第一驱动器25反馈第一涡轮21的转角。其中,第一检测装置24可以设置为电位器,第一驱动器25可以与主板40通讯,主板40可以对第一驱动器25进行控制,具体地,第一驱动器25可以与电源30连接,第一驱动器25可以向第一电机23供电,当然第一电机23也可以直接与电源30连接,电源直接向第一电机23供电,第一驱动器25可以采用RS-232接口与主板40连接,通过主板40程序对第一驱动器25发送控制命令,第一电机23供电后会工作,第一驱动器25通过电位器给的角度反馈让第一电机23停止工作。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6,第一壳体26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第一壳体26做防水等户外环境处理,第一涡轮21、第一蜗杆22、第一电机23、第一检测装置24和第一驱动器25均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26内。
并且,当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天线20在水平方向转动后,电位器可以向第一驱动器25反馈第一涡轮21转动的角度信息,第一驱动器25可以根据第一涡轮21转动的角度信息计算出天线20转动的角度,电位器可以设置在第一涡轮21的下方,然后第一驱动器25可以根据电位器反馈的角度信息控制第一电机23是否工作,从而可以控制第一蜗杆22和第一涡轮21转动或者停止转动。通过第一蜗杆22和第一涡轮21配合,可以使得第一电机23的转速降低,从而可以使得天线20缓慢的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器25根据电位器反馈的角度信息来控制第一电机23工作,由主板40对第一驱动器25进行控制,通过主板40对第一驱动器25发送程序命令控制第一电机23工作或者停止工作,当第一电机23工作时,第一蜗杆22带动第一涡轮21转,然后电位器把第一涡轮21带动天线20转动的角度信息反馈给第一驱动器25,然后再结合反馈的信息用主板40发送命令给第一驱动器25,让第一驱动器25对第一电机23进行转动或者停止的命令,使得天线20可以在水平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还可以设置有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91,第一轴承27连接在第二安装部12与第一涡轮21之间,第二轴承28连接在第一涡轮21与第一检测装置24之间,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91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22的两端。其中,第一轴承27和第二轴承28对第一涡轮21具有支撑作用,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91对第一蜗杆22具有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91,可以降低第一蜗杆22、第一涡轮21运动中的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与第二驱动装置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支架4,第一驱动装置2与连接支架4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可以通过连接支架4驱动第一驱动装置2以及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转动时,主板40向第二驱动装置3发出控制命令,使第二驱动装置3连接支架4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支架4转动时,连接支架4可以带着第一驱动装置2以及天线安装部1一起绕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驱动天线20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第二涡轮31和与第二涡轮31啮合的第二蜗杆32以及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33驱动第二蜗杆32转动,第二蜗杆32带动第二涡轮31转动,第二涡轮31带动连接支架4转动,第二轴线为第二涡轮31的中心轴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涡轮31与连接支架4连接,第二涡轮31可以带动连接支架4转动,当需要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转动时,第二电机33驱动第二蜗杆32转动,在第二蜗杆3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蜗杆32带动第二涡轮31转动,然后第二涡轮31就会带动连接支架4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3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第二涡轮31转动角度的第二检测装置34,第二检测装置34与第二电机33的第二驱动器35进行通讯,第二检测装置34可以向第二驱动器35反馈第二涡轮31的转角信息。其中,第二检测装置34可以设置为电位器,第二驱动器35可以与主板40通讯,主板40可以对第二驱动器35进行控制,具体地,第二驱动器35可以与电源30连接,第二驱动器35可以向第二电机33供电,当然第二电机33也可以直接与电源30连接,电源直接向第二电机33供电,第二驱动器35可以采用RS-232接口与主板40连接,通过主板40程序对第二驱动器35发送控制命令,第二电机33供电后会工作,第二驱动器35通过电位器给的角度反馈让第二电机33停止工作。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36,第二壳体36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第二壳体36做防水等户外环境处理,第二涡轮31、第二蜗杆32、第二电机33、第二检测装置34和第二驱动器35均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6内。
并且,当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转动后,电位器可以向第二驱动器35反馈第二涡轮31转动的角度信息,第二驱动器35可以根据第二涡轮31转动的角度信息计算出天线20转动的角度,电位器可以设置在第二涡轮31的下方,然后第二驱动器35可以根据电位器反馈的角度信息控制第二电机33是否工作,从而可以控制第二蜗杆32和第二涡轮31转动或者停止转动。通过第二蜗杆32和第二涡轮31配合,可以使得第二电机33的转速降低,从而可以使得天线20缓慢的转动。
具体地,第二驱动器35根据电位器反馈的角度信息来控制第二电机33工作,由主板40对第二驱动器35进行控制,通过主板40对第二驱动器35发送程序命令控制第二电机33工作或者停止工作,当第二电机33工作时,第二蜗杆32带动第二涡轮31转,然后电位器把第二涡轮31带动天线20转动的角度信息反馈给第二驱动器35,然后再结合反馈的信息用主板40发送命令给第二驱动器35,让第二驱动器35对第二电机33进行转动或者停止的命令,使得天线20可以在竖直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3还可以设置有第五轴承37、第六轴承38、第七轴承39和第八轴承391,第五轴承37连接在连接支架4与第二涡轮31之间,第六轴承38连接在第二涡轮31与第二检测装置34之间,第七轴承39和第八轴承391分别设置于第二蜗杆32的两端。其中,第五轴承37和第六轴承38对第二涡轮31具有支撑作用,第七轴承39和第八轴承391对第二蜗杆32具有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第五轴承37、第六轴承38、第七轴承39和第八轴承391,可以降低第二蜗杆32、第二涡轮31运动中的摩擦力。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可以驱动天线20在水平方向转动的角度范围β,0°≤β≤90°,第二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上仰30°,也可以驱动天线20在竖直方向下倾3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安装板6,驱动装置安装板6与第二驱动装置3连接。需要解释的是,驱动装置安装板6与第二壳体36固定连接,可以通过U型杆将驱动装置安装板6与轨旁杆连接在一起,其中,天线20、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和驱动装置安装板6装配在一起后,天线20与轨旁杆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10mm,这样设置能够使天线20和轨旁杆的安装与正常规格接近,不需要对施工完成的轨旁杆位置进行更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和天线20,天线20设置于天线安装部1上。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1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天线20的第一转角信息,根据第一转角信息驱动安装天线20的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获取天线20的第二转角信息,根据第二转角信息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设置,第二轴线为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垂直可以理解为数学定义上的绝对垂直或者大体垂直,例如: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0°-100°之间都可以理解为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
当轨旁天线20信号覆盖需要调整时,获取天线20的第一转角信息和第二转角信息,通过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和/或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转动。例如: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例如:第一转角信息,使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工作,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角度。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例如:第二转角信息,使主板4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工作,然后第二驱动装置3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竖直平面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布置的平面),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高度方向上的辐射角度,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并且,当需要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转动时,操作人员可以向主板40内输入相关指令,例如:第一转角信息和第二转角信息,使主板4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工作,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就会驱动天线安装部1绕第二轴线转动,可以使驱动天线安装部1在竖直平面内和水平面内转动(竖直平面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布置的平面),从而可以改变轨旁天线20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辐射角度。这样设置能够实现主板40控制更改轨旁天线20辐射角度的工作目的,可以使轨旁天线20自动转向,也可以省去手动调整轨旁天线20角度的步骤,从而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后续调试轨旁天线20角度的人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步骤501和步骤502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步骤501和步骤502可以同时执行,当步骤501和步骤502同时执行时,步骤501和步骤502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并且,当调整天线20时,也可以只执行步骤501,还可以只执行步骤502。另外,轨旁天线20可以与轨道车辆上的车载接入单元通讯连接,轨旁天线20与车载接入单元之间通过无线进行数据传输,当轨旁天线20转到合适位置后,可以在车载接入单元上查看信号强弱,判断天线20角度已经达到想要调整的位置。并且,主板40可以与控制中心交换机50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控制中心交换机50上直接查看车载接入单元上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避免操作人员上车查看信号强弱。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安装部;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二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所述天线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与天线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涡轮和与所述第一涡轮啮合的第一蜗杆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第一涡轮转动,所述第一涡轮带动所述天线安装部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涡轮的中心轴线;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涡轮和与所述第二涡轮啮合的第二蜗杆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所述第二蜗杆带动所述第二涡轮转动,所述第二涡轮带动连接支架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涡轮的中心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垂直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涡轮转动角度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驱动器进行通讯,以向所述第一驱动器反馈所述第一涡轮的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支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天线安装部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涡轮转动角度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驱动器进行通讯,以向所述第二驱动器反馈所述第二涡轮的转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背面板,所述天线背面板连接在所述天线安装部与天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安装板,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板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8.一种轨旁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和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安装部上。
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旁天线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天线的第一转角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转角信息驱动安装天线的天线安装部绕第一轴线转动;和/或
获取天线的第二转角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转角信息驱动所述天线安装部绕第二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
CN201910581544.4A 2019-06-29 2019-06-29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Active CN112151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1544.4A CN112151932B (zh) 2019-06-29 2019-06-29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1544.4A CN112151932B (zh) 2019-06-29 2019-06-29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1932A CN112151932A (zh) 2020-12-29
CN112151932B true CN112151932B (zh) 2021-12-07

Family

ID=7389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1544.4A Active CN112151932B (zh) 2019-06-29 2019-06-29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1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9591A (zh) * 2021-03-04 2021-06-25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汽车性能测试转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1255B2 (ja) * 1996-08-29 2002-11-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通信用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の通信システム
US7929118B2 (en) * 2009-01-06 2011-04-19 Thyssenkrupp Gft Gleistechnik Gmbh Method for geodetic monitoring of rails
US20120212375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Depree Iv William Frederick Quantum broadband antenna
CN202487772U (zh) * 2012-02-13 2012-10-10 北京波尔通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卫星通讯天线系统
CN105634681B (zh) * 2015-12-23 2019-08-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mimo技术的城轨列车车地通信系统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1932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798B (zh) 车用安装和对准托架
CN104875686A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的安装角度调节装置
US10677893B2 (en) Vertical align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 radar
CN112151932B (zh)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US9708016B2 (en)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for roof spoiler
CN108333573A (zh) 一种激光雷达安装机构
CN101695897A (zh) 汽车天窗的安装结构
CN202196858U (zh) 一种车载天线倒伏装置
CN205706485U (zh) 一种适合车载的雷达调节支架
CN215097329U (zh) 一种车载雷达调节装置以及车载雷达装置
CN210101502U (zh) 智能汽车的传感系统
CN208854051U (zh) H型焊接用变位装置
CN217672266U (zh) 座椅旋转装置、座椅和车辆
CN112582797B (zh) 轨旁天线驱动装置以及轨旁天线系统
CN216956348U (zh) 一种雷达监测装置
CN207902118U (zh) 遮阳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502423U (zh) 一种钣金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20010590U (zh) 用于电缆卷筒的滑动支撑架
CN219779202U (zh)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CN216689075U (zh) 架桥机安全预警装置及架桥机
CN219969878U (zh) 一种电动车挡泥板结构
CN217048802U (zh) 车辆
CN220220607U (zh) 一种点阵屏翻转结构及无人车
CN220901484U (zh) 矫正机及钢结构生产线
CN214447409U (zh) 机械操纵装置和搅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