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7796B -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7796B
CN112147796B CN201910575481.1A CN201910575481A CN112147796B CN 112147796 B CN112147796 B CN 112147796B CN 201910575481 A CN201910575481 A CN 201910575481A CN 112147796 B CN112147796 B CN 112147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a
shaping lens
lens
cornea shap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5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7796A (zh
Inventor
王曌
解江冰
郭淑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54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7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7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7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7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7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7Contact lens fitting; Contact lenses for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es for specially shaped cornea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基弧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更加能够延缓近视加深的基弧为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为,角膜塑形镜具有佩戴时面向患眼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基弧区,根据所述患眼的视网膜的弯曲程度,设计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其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塑形后,使所述患眼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

Description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是通过特别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主动、有步骤、渐进、科学地改变角膜整体形态,以快速提高裸眼视力,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为目标的一门技术。
图1为角膜塑形镜的塑形原理说明图。如图1所示,角膜塑形镜100采用“反转几何”设计原理,将角膜塑形镜100的内表面形状设计成与角膜前表面几何形状相反,在佩戴时,角膜塑形镜100 贴合在眼球上,在镜片与角膜之间制造一些间隙,利用泪液的力学作用达到“矫形”效果。
角膜塑形镜是硬性眼镜,佩戴后镜片内表面与角膜外表面之间夹着一层分布不均匀的泪液,泪液的流体力学效应将角膜中央的上皮细胞向中周部(外围)拉;同时,闭眼和眨眼时,眼睑的作用使得镜片中央对下方角膜施以一定的压力。这两种效应导致角膜中央曲率变平,中央上皮层变薄,中周部变厚,视物成像点向靠近视网膜方向移动。佩戴一段时间后,角膜前表面形状趋于跟角膜塑形镜后表面一致,当摘除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角膜仍然保持角膜塑形镜后表面的形状,从而使近视度数降低甚至消除。这种形状的改变是短期的,当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会回到以前的形态。
现代“反转几何”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一般分为四个区域。如图2中所示,在角膜塑形镜100中,基弧区11为角膜塑形镜的中央区域,面形较为平坦,用于压平角膜表面,起塑形作用;反转弧区12较为陡峭,用于稳固基弧区11的压平效果,并保证一定的泪液储存量;定位弧区13又叫配适弧区,主要用于稳定镜片;周边弧区14保证角膜与角膜塑形镜周边泪液的流通。另外,图中的200 表示佩戴者的眼睛。
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延缓眼轴长度增长,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Collins[1]等人的相关研究认为,正视眼和近视眼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与近视眼眼球过度生长有关的光学效应可能会助长近视眼发展,符合视网膜成像质量不佳促进眼球过度增长的假说”。研究发现,近视眼比正视眼的四阶像差更低,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会增加高阶像差,比如球差,角膜塑形镜引起的高阶像差改变可能是影响眼轴增长缓慢的机制。
球差是指远离光轴位置进入透镜的平行光线(边缘光线),入射角大,折射强,在光轴离透镜近处形成焦点;而离光轴近处进入透镜的平行光线(近轴光线)折射弱,在光轴上离透镜远处形成焦点。由于不同位置的平行光束经过透镜折射后在光轴上不能聚焦一点,前后分散形成焦点,形成了弥散光斑,称为球差,如图2所示。球差是单色像差的一种。
球差分为正球差和负球差两种:边缘光线的焦点位于近轴焦点的左方(靠近透镜),为正球差;反之,边缘光线的焦点位于近轴焦点的右方,为负球差。
对于不同的患者,视网膜的弯曲程度是不一样的,需要角膜不同的塑形程度,以达到视网膜处同样的球差控制效果,从而达到相同的近视控制效果。现有的角膜塑形镜基弧是球面,只能将角膜的前表面塑造为基弧区的球面形状,其塑形后的角膜球差只遵守球面的分布规律,即对于相同的塑形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而言,其球差分布只有一种形态,如图4所示,对于塑形后角膜曲率半径为42.25D 的角膜(角膜塑形后参数见表1),其球差分布只能是图示4的情况,无法形成程度可控的、有效的球差控制,因此无法做到使每位患者都实现近视的有效控制。
表1使用塑形镜后的角膜参数
状态 Ra Rp d n Qa Qp 3mm球差 5mm球差
塑形前 7.77mm 6.4mm 0.5mm 1.376 -0.26 -0.6 0.012 0.096
塑形后 7.77mm 6.4mm 0.5mm 1.376 0 -0.6 0.022 0.180
其中,Ra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Rp为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d为角膜厚度,n为角膜折射率,Qa为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由于经过了角膜塑形镜的塑形作用,角膜前表面变为球面,因此 Qa=0,Qp为角膜后表面非球面系数。除Qa以外,其余参数均参照 Liou人眼模型。
关于非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现有技术中也有所公开,例如Berke在US 7984988B2中,将角膜塑形镜的基弧区设计为椭圆面;Sami G.EI Hage在US 5695509中建议根据角膜形状与泪液厚度,确定关键坐标点,用坐标点进行非球面拟合,确定角膜塑形镜内表面面形;专利201420052256.2中将角膜塑形镜的前表面设计为非球面,用于使人眼佩戴后夜间免受球差的干扰,提高视觉质量。然而,这些设计的目标都是使角膜在塑形后人眼能够达到更优秀的视觉质量,使全眼屈光力分布尽量在各个孔径保持一致,使全眼球差为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基弧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更加能够延缓近视加深的基弧为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及其设计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认识得到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采用非球面设计,使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形状为非球面,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有所增大,提供较大程度可控的球差,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本发明的一种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为,角膜塑形镜具有佩戴时面向患眼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基弧区,根据所述患眼的视网膜的弯曲程度,设计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塑形后,使所述患眼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本发明中可以使基弧区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
采用如上的角膜塑形镜的设计方法,使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非球面设计,佩戴后,使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形状为非球面,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提供更大程度可控的球差,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本发明优选,塑形后,所述患眼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的变化量ΔSA3>0,在5mm孔径下的球差的变化量ΔSA5>0。
其中,可以使ΔSA3为0.0002~0.578μm,ΔSA5为 0.002~19.258μm;或者,使ΔSA3为0.002~0.537μm,ΔSA5为 0.002~19.258μm;再或者,使ΔSA3为0.002~0.405μm,ΔSA5为 0.002~7.003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角膜塑形镜,具有佩戴时面向患眼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且被设定为,塑形后,使所述患眼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本发明中可以是基弧区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
本发明优选,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 3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3为-0.593~-0.0002μm,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5为-8.780~-0.002μm。
另外,还可以使ΔOSA3为-0.569~-0.0002μm,ΔOSA5 为-8.415~-0.002μm。或者,ΔOSA3为-0.434~-0.0002μm,ΔOSA5 为-5.672~-0.002μm。
采用如上角膜塑形镜,使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非球面设计,佩戴后,使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形状为非球面,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提供更大程度可控的球差,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由于角膜塑形镜起作用的机理是将人眼角膜前表面塑造成塑形镜基弧区的形状,通过角膜自身来进行屈光,因此虽然本发明控制的是塑形镜的基弧区面形,是凹面,但最后看到作用的是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面形,为凸面,本发明提出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非球面设计,使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形状为非球面,提供程度可控的角膜球差,以实现近视的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角膜塑形镜的塑形原理说明图;
图2为角膜塑形镜的基本结构图;
图3为透镜成像产生球差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球差的变化;
图5为球面曲线与非球面曲线的比较说明图;
图6为球面角膜塑形镜以及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球差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角膜塑形镜设计、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利用非球面控制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面形,使其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陡峭(曲率半径小),塑形后,使角膜前表面的面形与基弧区的面形相同,使塑形后人眼在视网膜处的成像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增加。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根据人眼视网膜曲率半径/弯度确定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面形非球面的设计方法,使被塑形后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使光线经过人眼后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呈正球差的分布趋势,延缓眼轴长度增加,控制近视增长。
角膜塑形镜起作用的机理是将人眼角膜塑造成塑形镜基弧区的形状,通过角膜自身来进行屈光,因此虽然本发明控制的是塑形镜的面形,是凹面,但最终看到作用的是角膜塑形后的面形,为凸面。
<非球面设计实现方法例>
控制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形态采用非球面,数学表达式:
其中Z(y)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非球面在YZ平面上的曲线的表达式,如图5所示,c为光学部基础球面表面曲率半径的倒数,y为所述曲线上任何一点距横坐标轴(Z)的垂直距离,Q为非球系数,A2i为非球面高次项系数,所述非球面面形上的各点由所述曲线通过围绕横坐标轴(Z)进行旋转对称变化而得到。
通过调整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Q值、各非球面系数,使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面形在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等效曲率,使其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陡峭,塑形后,使角膜前表面的面形与基弧区的面形相同,使塑形后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
<面形控制程度>
根据人眼视网膜曲率半径/弯度,设计角膜塑形镜的基弧区形状,使得塑形后,角膜在不同孔径下的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增加:ASA3-SSA3=ΔSA3>0;ASA5-SSA5=ΔSA5>0
其中,A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
SSA3:代表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
A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
SSA5:代表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
Δ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
Δ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
本实施方式中,设计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非球面形状,使在3mm孔径下,角膜塑形后的球差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差值ΔSA3:0.0002~0.578μ m,优选范围是0.0002~0.537μm,更优选范围是0.0002~0.405μm;在5mm孔径下,角膜塑形后的球差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差值ΔSA5:0.002~19.258μm,优选范围是0.002~7.003μm。
<设计、制造的角膜塑形镜(OK镜)产品>
现有的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基弧区,如前所述,会将角膜前表面塑造为球面,使角膜提供的球差分布符合球面特征,但无法形成程度可控的、有效的球差控制,因此无法做到使每位患者都实现近视的有效控制。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角膜塑形镜镜片的后表面(即基弧区,与角膜接触的面的光学区)采用非球面设计,利用非球面控制镜片基弧区的面形和曲率半径,使其在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周边面形比球面更陡峭,通过一晚上的配戴,将人眼角膜前表面塑造为塑形镜基弧区的形状,从而为人眼提供程度可控的球差,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非球面的设计方法如前所述,可以用Q、A2i中的任意项组合实现。
角膜塑形镜产品,基弧采用非球面设计,使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3mm孔径的球差的差值ΔOSA3:-0.593~-0.0002μm,优选范围是-0.569~-0.0002μm,更优选范围是-0.434~-0.0002μm;在5mm孔径下的球差ΔOSA5:-8.780~-0.002μm,优选范围是-8.145~-0.002μ m,更优选范围是-5.672~-0.002μm。采用这样的角膜塑形镜,可以实现使角膜塑形后的球差增加,提供可控的较大球差,延缓近视的发展。
<技术效果>
采用如上的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制造方法以及角膜塑形镜,使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非球面设计,佩戴后,使角膜前表面塑形后的形状为非球面,比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提供更大程度可控的球差,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实施例>
表2、表3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非球面塑形后角膜在3mm孔径下,塑形后的球差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差值ΔSA3:0.0002~0.578μm,优选范围是0.0002~0.537μm,更优选范围是0.0002~0.405μm;在5mm孔径下,塑形后的球差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差值Δ SA5:0.002~19.258μm,优选范围是优选范围是0.002~7.003μm。本领域人员很容易想到,可以采用不同的非球面系数组合来实现与本发明相同的面形控制目的。
表2 OK镜基弧区(Ra、Qa)面形实施例(仅用Q值)
其中,ASA3:0.010~0.661μm;ASA5:0.083~19.632 μm;ΔSA3:0.0002~0.578μm;ΔSA5:0.002~19.258μm
优选范围:ASA3:0.012~0.582μm;ASA5:0.093~19.632μm;ΔSA3:0.0002~0.537μm;ΔSA5:0.002~19.258μm
更优选范围:ASA3:0.012~0.450μm;ASA5:0.093~7.377μm;ΔSA3:0.0002~0.405μm;ΔSA5:0.002~7.003μm
表3 OK镜基弧(Ra、Qa、A4、A6、A8)面形实施例(用多项非球面系数)
Ra Qa A4 A6 A8 ASA3 ASA5 ΔSA3 ΔSA5
5.946mm 0.09 1.60E-04 1.70E-06 2.83E-07 0.081 0.689 0.032 0.275
4.935mm 0.14 4.81E-04 4.15E-06 9.01E-07 0.177 1.550 0.090 0.791
4.934mm 0.14 4.70E-04 4.09E-06 8.89E-07 0.177 1.550 0.090 0.791
5.068mm 0.01 6.61E-05 6.41E-07 2.59E-09 0.090 0.777 0.010 0.083
4.939mm 0.162 6.57E-04 1.32E-05 8.65E-07 0.210 1.837 0.124 1.080
其中,Ra角膜塑形镜基弧区曲率半径,Qa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非球面系数,A4、A6、A8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高次非球面系数,由于经过了角膜塑形镜的塑形作用,角膜前表面的面形与角膜基弧区相同。A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A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角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Δ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Δ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塑形后,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
表4、表5中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另一部分实施例。
表4 OK镜产品的实施例(材料折射率n=1.432,仅用Q值)
表5 OK镜产品的实施例(材料折射率n=1.432,采用Q、A4、A6、A8)
其中,Ra为角膜塑形镜前表面曲率半径,Rp角膜塑形镜基弧区曲率半径,Qp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非球面系数,A4、A6、 A8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高次非球面系数。OA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OA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ΔOSA3: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3mm 孔径的球差的差值;ΔOSA5:代表基弧区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5mm孔径的球差的差值
范围:OASA3:-0.589~0.002μm;OASA5:-8.738~0.026 μm;ΔOSA3:-0.593~-0.0002μm;ΔOSA5:-8.780~-0.002μm。
优选范围:OASA3:-0.566~0.002μm;OASA5: -8.391~0.016μm;ΔOSA3:-0.569~-0.0002μm;ΔOSA5: -8.415~-0.002μm。
更优选范围:OASA3:-0.431~0.002μm;OASA5: -5.648~0.016μm;ΔOSA3:-0.434~-0.0002μm;ΔOSA5: -5.672~-0.002μm。
参考文献
[1]Collins M J,Wildsoet C F,Atchison D A.Monochromatic aberrationsand myopia[J].Vision Research,1995,35(9):0-1163。

Claims (21)

1.一种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角膜塑形镜具有佩戴时面向患眼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基弧区,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患眼的视网膜的弯曲程度,设计所述基弧区为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等效曲率的非球面形状,调整所述非球面形状的形状参数,使塑形后,使所述患眼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所述患眼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ΔSA3为0.0002~0.578μm,在5mm孔径下的球差的增加量ΔSA5为0.002~19.258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塑形后,所述患眼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ΔSA3为0.0002~0.537μm,在5mm孔径下的球差的增加量ΔSA5为0.002~19.258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塑形后,所述患眼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相比,角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增加量ΔSA3为0.0002~0.405μm,在5mm孔径下的球差的增加量ΔSA5为0.002~7.00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弧区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球面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Z(y)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非球面在YZ平面上的曲线的表达式,c为光学部基础球面表面曲率半径的倒数,y为所述曲线上任何一点距横坐标轴(Z)的垂直距离,Q为非球系数,A2i为非球面高次项系数,所述非球面面形上的各点由所述曲线通过围绕横坐标轴(Z)进行旋转对称变化而得到,
所述调整所述非球面形状的形状参数包括调整所述Q值或A2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0,所述A2i=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0,所述A2i≠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i为A4、A6、A8。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较为陡峭,用于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并保证一定的泪液储存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定位弧区,所述定位弧区用于稳定镜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周边弧区,所述周边弧区用于保证角膜与角膜塑形镜周边泪液的流通。
12.一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具有佩戴时面向患眼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基弧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弧区为在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等效曲率的非球面形状,且被设定为,塑形后,使所述患眼的角膜球差比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球差变大,
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3为-0.593~-0.0002μm,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5为-8.780~-0.002μm,
所述基弧区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3为-0.569~-0.0002μm,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5为-5.672~-0.002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为非球面形状,使得,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3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3为-0.434~-0.0002μm,所述角膜塑形镜与具有相同等效曲率半径的基弧区为球面的角膜塑形镜在5mm孔径下的球差差值ΔOSA5为-5.672~-0.002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Z(y)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非球面在YZ平面上的曲线的表达式,c为光学部基础球面表面曲率半径的倒数,y为所述曲线上任何一点距横坐标轴(Z)的垂直距离,Q为非球系数,A2i为非球面高次项系数,所述非球面面形上的各点由所述曲线通过围绕横坐标轴(Z)进行旋转对称变化而得到,
通过调整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Q值或A2i非球面系数,使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面形在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等效曲率,且使其周边的等效曲率半径比中心更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Q≠0,所述A2i=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Q≠0,所述A2i≠0。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A2i为A4、A6、A8。
19.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较为陡峭,用于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定位弧区,所述定位弧区用于稳定镜片。
21.根据权利要求12-14或20中任一项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还包括周边弧区,所述周边弧区用于保证角膜与角膜塑形镜周边泪液的流通。
CN201910575481.1A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147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5481.1A CN112147796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5481.1A CN112147796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7796A CN112147796A (zh) 2020-12-29
CN112147796B true CN112147796B (zh) 2024-01-30

Family

ID=7386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5481.1A Active CN112147796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779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4A (zh) * 1990-07-24 1992-02-05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透镜设计方法及所得到的非球面透镜
US5695509A (en) * 1995-03-10 1997-12-09 El Hage; Sami G. Aspherical optical molds for continuous reshaping the cornea based on topographical analysis
TW201333579A (zh) * 2011-12-25 2013-08-16 Hsiao-Ching Tung 多焦點光學鏡片
CN203745737U (zh) * 2014-01-27 2014-07-30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CN203745739U (zh) * 2014-01-27 2014-07-30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CN104823100A (zh) * 2012-08-10 2015-08-05 奥西奥公司以约利亚健康公司名义经营 隐形眼镜用于治疗眼科病症的用途
CN204964916U (zh) * 2015-07-24 2016-01-13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塑形镜
CN106291977A (zh) * 2015-07-24 2017-01-04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塑形镜
CN106353892A (zh) * 2015-07-24 2017-01-2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内镜
CN210090847U (zh) * 2019-06-28 2020-02-1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4A (zh) * 1990-07-24 1992-02-05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透镜设计方法及所得到的非球面透镜
US5695509A (en) * 1995-03-10 1997-12-09 El Hage; Sami G. Aspherical optical molds for continuous reshaping the cornea based on topographical analysis
TW201333579A (zh) * 2011-12-25 2013-08-16 Hsiao-Ching Tung 多焦點光學鏡片
CN104823100A (zh) * 2012-08-10 2015-08-05 奥西奥公司以约利亚健康公司名义经营 隐形眼镜用于治疗眼科病症的用途
CN203745737U (zh) * 2014-01-27 2014-07-30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CN203745739U (zh) * 2014-01-27 2014-07-30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CN204964916U (zh) * 2015-07-24 2016-01-13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塑形镜
CN106291977A (zh) * 2015-07-24 2017-01-04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塑形镜
CN106353892A (zh) * 2015-07-24 2017-01-2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内镜
CN210090847U (zh) * 2019-06-28 2020-02-1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角膜塑形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7796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1977B (zh) 一种角膜塑形镜
JP6931349B2 (ja) 視力矯正用レンズおよび視力矯正用レンズの作成方法
US7178918B2 (en) Ophthalmic lenses with induced aperture and redundant power regions
US20030081171A1 (en) Ophthalmic lenses with induced apertures
KR20170000355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비-동축 렌즐릿을 포함하는 콘택트 렌즈
KR20140098006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비대칭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JP2003512633A (ja) 収差制御し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設計及び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106707542B (zh) 一种眼外佩戴的视力矫正镜
EP4006624B1 (en) Spectacle lens desig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spectacle lens for at least retarding myopia progression
TW201723599A (zh) 隱形眼鏡
CN210090847U (zh) 角膜塑形镜
CN114911071A (zh) 用于预防近视或延缓近视发展的眼科镜片
CN106353892B (zh) 一种眼内镜
CN216434567U (zh) 眼科离焦透镜
EP3499298A1 (en) Contact lens for presbyopia
CN112147796B (zh) 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CN112147795A (zh) 角膜塑形镜制造方法、角膜塑形镜销售方法与角膜塑形镜组件
CN115639686A (zh) 一种角膜塑形镜
CN113040976B (zh) 一种超薄零球差可植入近视眼透镜片
CN114545659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4911069A (zh) 视网膜周边离焦模型的建模方法
EP3821851A1 (en) Intraocular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23045989A1 (zh) 一种渐变多焦眼科镜片
CN113671724B (zh) 角膜塑形镜非球面光学区的制备方法
CN215867413U (zh) 眼外佩戴眼科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