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4536B -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4536B
CN112134536B CN202010931347.3A CN202010931347A CN112134536B CN 112134536 B CN112134536 B CN 112134536B CN 202010931347 A CN202010931347 A CN 202010931347A CN 112134536 B CN112134536 B CN 11213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circuit
voltage signal
power
sub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13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4536A (zh
Inventor
姚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313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4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 H03F1/52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for amplifiers using field-effec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路保护装置、系统。在本申请中,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供电端及第二供电端并为控制器供电;输出电路,与第一供电端连接,为对第一供电端输出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及电信号;控制器,用于在电源模块处于供电状态时,输出控制指令;延时电路,与第二供电端、输出电路及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第二供电端输出的第二输入信号、电信号及控制指令,输出或关断第二电压信号;控制器,还用于在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向电源模块发送停止供电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延时电路以及控制器综合控制上下电时序,实现了对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的时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供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Description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功放电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功放电路能够稳定运行,针对功放电路设计保护电路。
在现有技术中,功放保护电路通常利用晶体管和场效应管作为主电路来判断电压是否超过阈值。在开关电路中,单纯利用晶体管和/或场效应管进行延时的时候,只能够对响应速度进行几纳秒的延时,然而,这样的延时时间短,延时效果很有限。在受到外界环境变化(比如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时,难以满足功放电路对时序保护的严格要求。比如,若延时时间不稳定,则容易发生流过功放电路电流过大引发功放电路中器件烧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电路保护装置、系统,用以实现对功放电路进行精准的供电时序的延时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输出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
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
控制器,与所述延时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延时电路发送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延时电路根据所述电信号、所述控制指令以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或者,以便所述延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关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输出电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供电端及第二供电端,以及用于为控制器供电;
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供电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端输出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及电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处于供电状态时,输出控制指令;
延时电路,与所述第二供电端、所述输出电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端输出的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电信号及所述控制指令,输出或关断第二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停止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保护装置或系统中的存在两个供电信号,分别为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同时,该电路保护装置还引出两个具有不同电极供电输出端,用于为负载供电。具体来说,包括:输出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控制器,会根据延时需求,向延时电路或输出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二电压信号。通过上述实施例,在进行上电时,在延时电路和控制器作用下,使得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一电压信号,在进行下电时,在延时电路和控制器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基于延时电路以及控制器综合控制上下电时序,实现了对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的时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供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举例说明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含有下电延时电路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举例说明的含有下电延时电路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如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中包括输出电路1、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在该电路保护装置中,通过第一输入信号传输给输出电路1,用于为输出电路1供电;第二输入信号传输与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为延时电路3供电。此外,产生第一输入信号或第二输入信号的供电单元还与控制器2连接,用于为控制器2供电,换言之,只有供电单元(比如,直流电源)有电的情况下,控制器2才能起到控制作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上下电的过程都可以通过控制器2对其中至少一个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控制。
此外,输出电路1通过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输出电路1还与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向延时电路3输出电信号,以便延时电路3根据电信号的状态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延时导通或者延时关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电信号是与第一电压信号具有相关性的,简单来说,电信号跟随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而同步发生变化,比如,当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在逐渐增大或者减小时,对应的电信号也将逐渐增大或者减小;当然,还可能是电信号逐渐减小或者增大,与电信号变化方向相反。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电源模块还与控制器2连接,用于为控制器2供电。控制器2与延时电路3连接,也用于对延时电路3的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延时导通或者延时关断,换言之,控制器2不仅可以发出控制指令,还具有延时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控制指令可以分为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表示控制器2控制上电时所发出的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表示控制器2控制下电时所发出的控制指令。
下面结合图1对上电过程进行说明。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上电时序保护,该装置具体包括如下:输出电路1,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延时电路3,与所述输出电路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控制器2,与所述延时电路3电连接,用于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延时电路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延时电路3根据所述电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用于为负载供电。
在上电的时候,电源的第一供电端提供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路1对该第一输入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后,输出电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这里所说的输出电路1比如,可以是由负压稳压模块(比如,MAX881R)组成的电路,这里所说的第一输入信号可以是正压信号(比如,正5伏)。当将正5伏电压输入到负压稳压模块之后,经负压稳压模块进行电压转换后可以输出负电压。这个转换过程是逐渐进行的,对应的,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是经过负压稳压模块延时处理和电压转换后得到的,将经过负压稳压模块延时的时间标记为第一延时时间。与此同时,负压稳压模块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引脚与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向延时电路3提供电信号。
在第一电压信号达到预设要求(比如,达到最低值或者最高值)之后,延时电路3才会接收到电信号,延时电路3准备导通。由于延时电路3还与控制器2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2的第二控制指令。这里所说的第二控制指令,可以是一个延时导通指令,换言之,控制器2经过按照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处理后,才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当在电信号的发送给延时电路3后,延时电路3将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决定是否正式通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在上电的时候,延时电路3要输出第二电压信号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别为:第一电压信号稳定输出(或者满足一定阈值)之后,而且控制器2发出了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器2会在第一电压信号稳定输出(或者满足一定阈值)后,才开始按照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处理,当延时结束后,才给延时电路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因此,第二电压信号的导通时间肯定是要滞后于第一电压信号的导通,能够有效确保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的导通先后顺序,以及确保先后时间间隔安全可靠。
下面,对下电过程进行说明。所述控制器2,用于向所述延时电路3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所述延时电路3,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控制器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或者满足一定阈值情况下,控制器2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输出电路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输出电路1,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其中,停止为所述负载供电。
在下电的时候(这里所说的下电是指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下电,这个下电需求是由人或者预先定时),可以通过控制器2向延时电路3发出第三控制指令。如前文所述可知,延时电路3的工作状态同时受到电信号和第三控制指令的控制。当延时电路3接收到第三控制指令之后,则停止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此时,在延时电路3的延时作用下,第二电压信号将渐渐减小。当第二电压信号等于阈值时(比如,第二电压信号等于零时),控制器2还将发出第一控制指令(这个第一控制指令也可以是不经过延时发出的,若经过延时,延时参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延时参数为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设定),该第一控制指令是用于控制输出电路1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的,比如,可以是通过第一控制指令关闭输出电路1的输入电压、切断与电源的联系等等。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在第二电压信号关断之后,控制器2才开始准备向输出电路1发出第一控制指令。这里的控制器2可以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之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在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之后,第一电压信号也不会立即归零,而是在负压稳压模块的延时作用下逐渐变为零。第一电压信号的归零时间肯定是要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的归零时间,能够有效确保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的关断先后顺序,以及确保延时时间安全可靠。
作为一可选方案,如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2种可以看到,延时电路3当中包括两个子延时电路3。具体地,第一子延时电路31,与所述输出电路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产生第一中间电压信号。第二子延时电路32,与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及所述控制器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间电压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结合图2可知,第一子延时电路31主要用于接收输出电路1提供的电信号以及接收第二输入信号。第二子延时电路32主要用于根据第一子延时电路31提供的第一中间电压信号以及控制器2提供的第二控制指令控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分别针对上电过程和下电过程中第一子延时电路31和第二子延时电路32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上电延时的时候,在第一电压信号满足一定要求的同时,输出电路1向第一子延时电路31输出电信号,此时,第一子延时电路31将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第二输入信号在经过第一子延时电路31的延时作用后将第二输入信号传输给第二子延时电路32。第二子延时电路32在接收到控制器2提供的第二控制指令之后,第二子延时电路32由关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第二输入信号经过第二子延时电路32的延时处理后变为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输出,为负载供电。
当下电延时的时候,首先,由控制器2发出第三控制指令,使得第二子延时电路32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此时第二电压信号将逐渐降低减小为零。当第二电压信号减小到满足一定条件之后,控制器2将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输出电路1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这里采用的控制方式,比如,可是直接切断第一输入信号,或者直接切断输出电路1与电源之间的连接。
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举例说明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到,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包括:第一三极管311、第二三极管312和第一场效应管313(比如TJ15S10M3 PMOS)。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输出电路1的电源就绪端(这里假设输出电路1中设置有负压稳压模块11)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31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与所述输出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供断电。所述第二三极管31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31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31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313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313的栅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31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连接。
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第二子延时电路32包括:第三三极管321和第二场效应管322。所述第三三极管321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32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32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322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32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32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31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322的漏极与所述负载连接。
在图3中,可以看到输出电路1包括负压稳压模块11。第一输入信号Vcc直接输入给负压稳压模块11的输入端,第一电压信号Vgg则是经过负压稳压模块11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的。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负压稳压模块11的工作过程,当第一输入信号Vcc输入到负压稳压模块11的IN端口后,负压稳压模块的OUT端口将从零逐渐降低到某个负压(比如,-5V),与此同时,负压稳压模块11的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1
引脚则是从零逐渐升高到某个正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第一子延时电路31正常工作,还需要将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与所述输出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
下面对工作过程中各器件变化状态具体说明。上电过程中,各个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过程。当Vcc开始供电,负压稳压模块11的OUT以及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2
的输出电压是渐变的。在Vcc供电刚开始的时候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3
的输出电压为从零伏变为正电压,由于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4
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与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也就是,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和第一三极管31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312的基极都与Vcc连接,刚开始上电时这里的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5
被上拉到与Vcc(上拉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从而确保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6
从零变为正电压的时候,在上拉电压作用下,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87
引脚为高电平,也就是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311为导通状态。当OUT输出从零伏达到稳定的最大负压的时候,
Figure BDA0002670345850000091
的输出也将由正电压变为0伏,此时,第一三极管311的基极电压被拉低,第一三极管311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同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在高电平作用下由关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第一场效应管313也由关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此时第二输入信号在经第一子延时电路31的延时作用后输出到第二子延时电路32。控制器2在根据需要设定一定的延时时间之后,向第三三极管321的基极发出第二控制指令(这里所说的控制指令可以是一个持续的高电平信号),第三三极管321导通,进而在高电平作用下第二场效应管322导通,进而可以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dd。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在上电时,通过所述负压稳压模块11进行第一延时T1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gg。所述负压稳压模块11通过电源就绪端与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的中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gg后,所述负压稳压模块11通过所述电源就绪端控制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31经第三延时T3后导通,为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供电。经所述控制器2进行第二延时T2,控制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导通,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dd。可知,第二电压信号Vdd比第一电压信号Vgg的滞后时间为T2+T3的总和。
在下电时,所述控制器2向第三三极管321的基极发送第三控制指令(相对于第二控制指令来说,这里所说的第三控制指令可以是一个持续的低电平)使得第三三极管321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进而,第二场效应管322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经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进行第四延时T4后,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降为零。在第二电压信号降为零后,经所述控制器2进行第五延时T5,所述控制器2控制所述负压稳压模块11的输入电压为零。经所述负压稳压模块11进行第六延时T6后,第一电压信号升为零。可知,第一电压信号比第二电压信号的滞后时间为T5+T6的总和。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路保护装置中的存在两个供电信号,分别为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同时,该电路保护装置还引出两个具有不同电极供电输出端,用于为负载供电。具体来说,包括:输出电路1,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延时电路3,与所述输出电路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控制器2,会根据延时需求,向延时电路3或输出电路1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二电压信号。通过上述实施例,在进行上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一电压信号,在进行下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基于延时电路3以及控制器2综合控制上下电时序,实现了对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的时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供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可知,控制器2用于控制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延时。若电源突然停电,则控制器2无法正常工作,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下电时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了。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如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含有下电延时电路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所述下电延时电路4,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同时为零时,控制所述输出电路1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以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具体来说,所述下电延时电路4包括: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与所述延时电路3和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输出第二中间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与所述输出电路1和所述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向所述输出电路1提供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要明显大于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从图4中可以看到,下电延时电路4与延时电路3和输出电路1连接。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装置中的控制器2、第一输入信号Vcc、第二输入信号V+都没有电,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是,此时控制器2不再能够控制电源供断电状态、或者第二子延时电路32的开关状态。此时,第二电压信号Vdd在第二子延时电路32的延时作用下,逐渐减小。由于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与第二子延时电路32连接,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输出给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的第二中间电压近似等于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Vcc。在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的作用下,当第二中间电压小于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Vdd的时候,第二中间电压会保持不变。当第二电压信号Vdd逐渐减小到与第二中间电压相同之后,第二中间电压会跟随第二电压信号Vdd一起变化,当第二电压信号Vdd减小的时候,第二中间电压也会减小,直到第二电压信号Vdd和第二中间电压的电压值减小到零。进而,在第二下电子延时电路3的延时作用下,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入在逐渐减小,直至减小到为零。然后在负压稳压模块的延时作用下,第一电压信号Vgg从负电压逐渐升高到零。这样,经过上述延时操作后,先是第二电压信号Vdd停止供电,在经过一定延时后,第一电压信号Vgg停止供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与第二子延时电路32结构相似,所起到延时作用也相似,换言之,能够起到延时时间相同或者相似。
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举例说明的含有下电延时电路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中可以看到,所述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包括:第一二极管411、第二二极管412和比较器413。所述第一二极管411的阳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41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41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412的阳极与所述比较器413的输入端和所述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便所述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输出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从图5中还可以看到,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包括:第四三极管421和第三场效应管422。所述第四三极管42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41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42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42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42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42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411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42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422的漏极与所述输出电路1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出电路1输入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具体说明一下非正常下电过程中各个器件工作状态。如前文所述可知,这里所说的非正常下电是指电源停止供电或者电源没电,会导致控制器2、第一输入信号Vcc、第二输入信号V+等同时停电,控制器2也就无法再起到任何控制作用。具体来说,突然断电后,第一输入信号Vcc的输入电压和第二输入信号V+的输入电压都变为零。第二电压信号Vdd在第二子延时电路3的作用下,在逐渐减小。由于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与第二子延时电路3连接,也就是,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中的第二二极管412的阳极的电压与第二电压信号Vdd的电压值保持一致。由于此时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dd大于最初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Vcc,因此,在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中比较器413的作用下,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输出的第二中间电压将稳定在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Vcc。当第二电压信号Vdd逐渐减小到与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Vcc相同的时候,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输出的第二中间电压(也就是,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的第四三极管421的基极)将跟随第二电压信号同步减小。此外,从图5中可以看到,在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和第二子延时电路32具有相似的结构,都是由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延时电路,因此所起到的延时作用是类似的,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延时时间。在第二电压信号Vdd减小为零的时候,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中第三场效应管422的漏极电压也变为零。此时,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为零,在负压稳压模块的延时作用下,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出OUT逐渐升高,从负压升为零。这样,在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之后,第一电压信号才逐渐变为零,停止为负载供电。
从上述实施例表述可知,经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进行第七延时T7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Vdd的电压值降低为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Vcc的电压值相同。经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以及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进行第八延时T8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Vdd的电压值降为零,且所述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入电压降为零。在所述负压稳压模块的输入电压降为零后,经所述负压稳压模块进行第六延时T6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Vgg的输出电压升为零。可知,第一电压信号Vgg比第二电压信号Vdd的滞后时间为T6。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图5对应的电路保护装置,在正常下电的时候,延时时间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具体来说,所述控制器2向第三三极管321的基极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使得第三三极管321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进而,第二场效应管322由导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经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32进行第四延时T4后,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Vdd降为零。在第二电压信号Vdd降为零后,经所述控制器2进行第五延时T5,所述控制器2控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Vcc的输入电压为零。经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的第九延时T9以及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的第八延时T8的延时、负压稳压模块进行第六延时T6后,第一电压信号升为零。可知,第一电压信号比第二电压信号的滞后时间为T5+T8+T9+T6的总和。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2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的时间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也就是可以不用等到第二电压信号Vdd降为零后才发出第一控制指令,而且控制器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第五延时T5的时间长短(比如,也可以设置为零)。控制器2采用不同的控制顺序或者延时,对应地,起到的延时效果不同,换言之,第一电压信号Vgg滞后第二电压信号Vdd降为零的时间也就不同。完全可以基于上述方案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做出适应性调整。上述控制器2工作方式仅作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路保护装置中的存在两个供电信号,分别为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同时,该电路保护装置还引出两个具有不同电极供电输出端,用于为负载供电。具体来说,包括:输出电路1,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延时电路3,与所述输出电路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控制器2,会根据延时需求,向延时电路3或输出电路1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二电压信号。此外,还包括下电延时电路4。通过上述实施例,在进行上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一电压信号,在进行正常下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若是发生不可控下电,在延时电路3和下电延时电路4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基于延时电路3以及控制器2综合控制上下电时序,实现了对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的时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供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保护系统。如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供电端及第二供电端,以及用于为控制器2供电。输出电路1,与所述第一供电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端输出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及电信号。所述控制器2,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处于供电状态时,输出控制指令。延时电路3,与所述第二供电端、所述输出电路1及所述控制器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端输出的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电信号及所述控制指令,输出或关断第二电压信号。所述控制器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停止供电。该系统可以用于为功放电路提供上下电时序保护。
具体来说,该延时电路3包括:第一子延时电路31,与所述输出电路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产生第一中间电压信号。第二子延时电路32,与第一子延时电路31及控制器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间电压信号及所述控制指令,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进行上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一电压信号,在进行正常下电时,在延时电路3和控制器2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若是发生不可控下电,在延时电路3和下电延时电路4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基于延时电路3以及控制器2综合控制上下电时序,实现了对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供断电的时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供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在图6中还可以看到,该电路保护系统中还包括:下电延时电路4。所述下电延时电路4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和所述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断电时,将进行延时处理后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给所述输出电路1,以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所述下电延时电路4包括: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41,与所述延时电路3和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输出第二中间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与所述输出电路1和所述延时电路3连接,用于向所述输出电路1提供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42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非正常断电时,在延时电路和下电延时电路作用下,使得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即便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不能起到有效延时控制作用,但是利用延时电路和下电延时电路实现了对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断电的时序控制,即确保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能够有效确保断电的延时稳定可靠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延时电路3、下电延时电路4以及输出电路1等相关电路中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如图3和图5所示的电路结构,具体上下电以及非正常下电的过程可以参见图3、图5对应的各个实施例,这里就不在进行重复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出电路、延时电路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输出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电信号及第一电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达到预设要求后,向所述延时电路输出所述电信号;
所述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用于为负载供电;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延时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延时电路发送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延时电路根据所述电信号、所述控制指令以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或者,以便所述延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关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延时参数进行延时后向所述输出电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上电延时的第二控制指令和用于控制下电延时的第三控制指令;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子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产生第一中间电压信号;
第二子延时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间电压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停止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子延时电路供断电;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延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负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电延时电路;
所述下电延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同时为零时,控制所述输出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以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与所述延时电路和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输出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延时电路连接,用于向所述输出电路提供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比较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和所述延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便所述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输出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三场效应管;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出电路输入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8.一种电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供电端及第二供电端,以及用于为控制器供电;
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供电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端输出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及电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达到预设要求后,向延时电路输出所述电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处于供电状态时,输出控制指令;
延时电路,与所述第二供电端、所述输出电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端输出的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电信号及所述控制指令,输出或关断第二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用于为负载供电;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关断情况下,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停止供电;
其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子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产生第一中间电压信号;
第二子延时电路,与第一子延时电路及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间电压信号及所述控制指令,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电延时电路;
所述下电延时电路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和所述延时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断电时,将进行延时处理后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给所述输出电路,以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滞后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变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延时电路包括:
第一子下电延时电路,与所述延时电路和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输出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延时电路连接,用于向所述输出电路提供经所述第二子下电延时电路延时后的所述第二中间电压信号。
CN202010931347.3A 2020-09-07 2020-09-07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Active CN112134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1347.3A CN112134536B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1347.3A CN112134536B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536A CN112134536A (zh) 2020-12-25
CN112134536B true CN112134536B (zh) 2023-03-21

Family

ID=7384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1347.3A Active CN112134536B (zh) 2020-09-07 2020-09-07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45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1111B2 (ja) * 2004-05-28 2009-04-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電源回路の制御方法
GB2469636B8 (en) * 2009-04-20 2017-08-02 Advanced Risc Mach Ltd Protecting lower voltage domain devices during operation in a higher voltage domain
CN101963792B (zh) * 2010-10-29 2012-08-22 珠海市鑫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时序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55412B (zh) * 2010-12-02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通信设备和方法
CN205901275U (zh) * 2016-07-18 2017-0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器及其保护装置
CN110048677B (zh) * 2018-01-16 2023-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放供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8257783U (zh) * 2018-06-13 2018-12-18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源上电时序控制电路
CN109445336B (zh) * 2018-10-30 2022-05-17 温州市麦特力克电器有限公司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536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1734B2 (en)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US9000742B2 (en)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TWI662392B (zh) 降低低電流穩壓器輸出端的負脈衝訊號的電路及其方法
CN101568893A (zh) 用于给放大器电路上电的软启动电路与方法
US9423810B2 (en) Voltage regul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190046B2 (en) Battery module
CN109212306B (zh) 芯片功耗的调节方法、电路与装置
CN110649902B (zh) GaN功率放大器的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07436614B (zh) 电压控制系统
CN112134536B (zh) 电路保护装置、系统
CN214846431U (zh) 适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软启动系统
WO2019085544A1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软启动电路
US10187055B2 (en) Output discharge techniques for load switches
CN113325910A (zh) 适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软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392159B2 (en) Shutdown mode for bandgap reference to reduce turn-on time
US9671808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ndyby power consumption
CN103376817A (zh) 电源门控的电子器件
CN111240387B (zh) 一种防过冲电路、稳压器及防过冲方法
CN114256963A (zh)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装置及方法
CN217935447U (zh) 一种低功耗电路
US11811542B1 (en) Galvanic isolation circuitry and associated low power wakeup methods
TWI813070B (zh) 電源供應電路以及電源供應方法
CN220210009U (zh) 一种外接电源切换电路
CN113497558B (zh) 稳压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1452303B (zh) 一种解决上电过快的方法及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