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1732A -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1732A
CN112131732A CN202010968885.XA CN202010968885A CN112131732A CN 112131732 A CN112131732 A CN 112131732A CN 202010968885 A CN202010968885 A CN 202010968885A CN 112131732 A CN112131732 A CN 112131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al
coal pillar
rock stratum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88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江
袁红辉
程豪杰
冯国瑞
郭育霞
杜才溢
侯雨
范伟超
吴祥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9688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17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1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1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残余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资料,并确定矿井开采参数;S2、利用钻孔窥视和钻孔取芯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岩层间的岩层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参数,测量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以及煤柱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S3、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参数,以及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大正应力和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S4、根据上述计算和实验判断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是否可采。本发明可提高残采区煤的开采率,增加产量。

Description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残余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历史背景及开采技术的限制,早期大量采用刀柱法开采优质的煤炭资源,形成了大量的刀柱采空区。煤炭资源是以煤层群为主要赋存形式,在刀柱采空区上部存在大量的遗留煤炭资源。这些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储量可观,达400亿吨,且多为优质稀缺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和经济效益。
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开采的关键是判断刀柱采空区内的遗留煤柱和刀柱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现有残采区刀柱上部遗留煤层开采对刀柱煤柱及其直接顶关键岩层稳定性判定方法是依照长壁开采工作面承压方式,利用围岩平衡法和采高倍数法进行估算,然后判定刀柱煤柱及其顶板的岩层稳定性,方法基本都是围绕上下煤层间距和上层煤采厚进行的。此外,也有考虑上部采动影响,判定刀柱煤柱及其顶板的岩层稳定性的方法,但是其力学模型只考虑了移动荷载在两刀柱煤柱之间运动,导致对刀柱煤柱稳定性判定不准确。模型及约束条件的不足,现有方法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适应性弱、容易误判。上述方法是基于长壁工作面开采提出的,对于刀柱残采区的稳定性判定适用性不强,仅停留在定性的经验层面,容易出现误判,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要求。
(2)过渡简化、无法定量。现有力学模型将采动影响简化为均布荷载,且只考虑了移动荷载在两刀柱煤柱之间运动,而扰动荷载是造成煤柱和层间岩层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对刀柱煤柱稳定性判定不准确,且没有给出稳定性的定量判定公式。
(3)模型简单、存在缺陷。现有刀柱采煤法稳定性判定方法对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受力状况考虑不全面,只考虑影响强度稳定性的轴力,忽略了对岩层和煤柱影响刚度稳定性的剪力和弯矩的分析。
为了解决遗留刀柱煤柱及其直接顶关键岩层稳定性判定模型存在缺陷、判定不准确、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误判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经验估算法的错误结果与实际相差过大,导致产生严重的安全后果,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充分地考虑上覆岩层的均布荷载和在开采煤层上部的可变荷载对刀柱法残余采矿工作区产生的扰动破坏作用,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通过计算扰动对煤柱和岩层作用是否会达到其对应的强度极限发生破坏来判断是否可以开采,以此提高安全开采可行性判断的准确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资料,并确定矿井开采参数;
S2、利用钻孔窥视和钻孔取芯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岩层间的岩层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参数,测量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以及煤柱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
S3、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参数,以及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静距和惯性矩,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同时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S4、比较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剪切强度,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抗压强度,以及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是否小于步骤S2中试验测得的煤柱的抗压强度;若均为是,则判定控制岩层保持稳定,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若其中一个为否,则判定控制岩层失稳,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
所述步骤S3中,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21
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31
其中,b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高度,E1、E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I1、I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惯性矩;L表示两个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表示留设煤柱的高度;b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高度,q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均布荷载集度;q'表示可变荷载集度;a表示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
所述步骤S1中,确定的矿井开采参数包括:两个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留设煤柱的高度l'、煤柱横截面的截面宽度b2、煤柱横截面的截面高度h2、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均布荷载集度q、可变荷载集度q’和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a。
所述步骤S3中,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的具体步骤为:
先分别计算覆岩层荷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压力、剪力和弯矩的大小,以及可变荷载作用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在的受力情况;
然后根据叠加定理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移动静扰动加卸载和上覆岩层荷载共同加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受力;
最后根据材料力学的材料的弯曲应力公式计算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刀柱残采区开采过程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稳定性的判定模型,充分考虑上部遗留煤层开采时产生的可变荷载作用对刀柱残采区遗留煤柱和层间岩层系统的作用,给出了开采可行性的定量判定公式,并有效避免经验性方法的判定误差,提高了开采可行性判定的准确度;
(2)本发明的实践应用可以提高多方面、多指标地对稳定性进行分析判定,能够相对精确地控制岩层和煤柱,与传统判定方法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留设的煤柱量大大减少,提高残采区煤的开采率,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刀柱法残采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力学模型的受力简图;
图中:1为刀柱残采区煤柱,2为残采区煤层底板,3为直接顶关键岩层,4为残采区上部可利用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适用于动扰可变荷载加卸载和上覆岩层荷载共同作用的矿井工况,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资料,并确定矿井开采参数;
具体地,需要确定的矿井开采参数包括:两个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留设煤柱的高度l'、直接顶岩层轴截面的截面宽度b1、直接顶关键岩层轴截面的截面高度h1、煤柱轴截面的截面宽度b2、煤柱轴截面的截面高度h2、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均布荷载集度q、由初次来压所产生的可变荷载集度q’和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a。
S2、利用钻孔窥视和钻孔取芯的方法,通过室内实验室测试确定岩层间的岩层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参数,实验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以及煤柱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
S3、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参数,以及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同时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其中,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的具体步骤为:先分别计算覆岩层荷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压力、剪力和弯矩的大小,以及移动荷载作用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在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叠加定理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移动静扰动加卸载和上覆岩层荷载共同加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受力;最后根据材料力学的材料的弯曲应力公式计算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简化刀柱法遗留煤层开采时的受力模型,计算可变荷载和上覆岩层的重力荷载对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作用集度,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均布荷载集度q和由初次来压所产生的可变荷载集度q’;假设矿井工况属于只有上覆岩层荷载的加载类型,则根据结构力学结果,有: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51
其中,XN1表示仅承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直接顶关键岩层所受轴力;MR1表示仅承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直接顶关键岩层模型所受弯矩;XS1表示仅承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直接顶关键岩层所受最大剪力;FC1表示仅承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煤柱所承受的轴力;E1、E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I1、I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惯性矩;L表示两个留设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表示留设煤柱的高度,即工作面的高度;q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均布荷载集度。
因此,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覆岩层荷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压力、剪力和弯矩的大小。
假设工况为矿井工况为移动静扰动加卸载和上覆岩层荷载共同加载类型,则可以分别计算先通过(1)式计算出覆岩层荷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压力、剪力和弯矩的大小,然后再计算仅承受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情况下的煤柱轴力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受的剪力、轴力及其弯矩,计算结果为: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52
其中,XS2表示可变荷载作用下直接顶关键岩层所受最大剪力;MM表示可变荷载作用下煤柱所受到的弯矩;MR2表示可变荷载作用下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弯矩;q'表示可变荷载集度;a表示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
根据对模型的力学简化,上述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均为完全线弹性体,由叠加定理叠加得到其相应受力情况,其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1
式中,XN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模型所受轴力;XS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受最大剪力;FC表示煤柱所承受的轴力;MR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模型所受弯矩;MM表示可变荷载作用下煤柱所受到的弯矩。
材料力学中,材料的应力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2
其中,σb、σn分别是材料的弯曲正应力、正向轴应力;τb是材料的弯曲切应力。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3
其中,W表示材料抗弯模量,W=bh2/6;Mmax表示材料承受最大弯矩;FQ是材料受到的剪切力,Fn是材料受到的轴向力;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4
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的中性面的静距,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5
IZ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的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Z=bh3;b表示顶岩层的横截面宽度,h表示横截面长度,因此式(5)可以变换成: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66
在这里,Mmax是材料承受的最大弯矩,对于直接顶关键岩层,其承受的最大弯矩就是MR,其承受的最大弯矩就是MM;因此,直接顶关键岩层承受的最大正应力等于弯矩MR产生的弯曲正应力与轴力XN的轴正应力之和;煤柱承受的最大正应力等于弯矩MR产生的弯曲正应力与轴力FC的轴正应力之和。且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的轴向力产生轴向正应力,其计算公式为:
σn=Fn/S=Fn/bh;(7)
根据式(6)、(7)和式(4),可以知道,对于根据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分别有: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71
因此,将(3)式带入(8)式,有: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72
Figure BDA0002683347760000073
其中,τmax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σmax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表示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b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1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高度;b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高度;也就是说,在步骤S1和步骤S2的基础上,直接通过式(9)和式(10),可以计算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大正应力和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的值。
S4、比较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剪切强度,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抗压强度,以及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是否小于步骤S2中试验测得的煤柱的抗压强度;若均为是,则判定控制岩层保持稳定,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若其中一个为否,则判定控制岩层失稳,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
本实施例中,通过实验室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强度与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最大正应力σmax1进行比较,可以判定直接顶关键岩层强度的稳定性;由于本煤柱的剪力对本判定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去不计,故用上述结果的σmax2与步骤S2通过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最大的正应力进行比较判定煤柱强度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于刀柱残采区开采过程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稳定性的判定模型,充分考虑上部遗留煤层开采时产生的可变荷载作用对刀柱残采区遗留煤柱和层间岩层系统的作用,给出了开采可行性的定量判定公式,并有效避免经验性方法的判定误差,提高了开采可行性判定的准确度;本发明的实践应用可以提高多方面、多指标地对稳定性进行分析判定,能够相对精确地控制岩层和煤柱,与传统判定方法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留设的煤柱量大大减少,提高残采区煤的开采率,增加产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资料,并确定矿井开采参数;
S2、利用钻孔窥视和钻孔取芯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岩层间的岩层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参数,测量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以及煤柱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
S3、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参数,以及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同时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S4、比较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剪切强度,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是否小于步骤S2中实验测得的直接顶关键岩层的抗压强度,以及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是否小于步骤S2中试验测得的煤柱的抗压强度;若均为是,则判定控制岩层保持稳定,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若其中一个为否,则判定控制岩层失稳,刀柱残采区上部遗留煤层不可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683347750000011
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683347750000012
其中,b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1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横截面的截面高度,E1、E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弹性模量;I1、I2分别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和煤柱的惯性矩;L表示两个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表示留设煤柱的高度;b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宽度,h2表示煤柱横截面的截面高度,q表示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均布荷载集度;q'表示可变荷载集度;a表示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确定的矿井开采参数包括:两个煤柱之间的工作面长度L、留设煤柱的高度l'、煤柱横截面的截面宽度b2、煤柱横截面的截面高度h2、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均布荷载集度q、可变荷载集度q’和来压产生的可变荷载的作用范围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计算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的具体步骤为:
先分别计算覆岩层荷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压力、剪力和弯矩的大小,以及可变荷载作用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在的受力情况;
然后根据叠加定理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移动静扰动加卸载和上覆岩层荷载共同加载下煤柱和直接顶关键岩层的受力;
最后根据材料力学的材料的弯曲应力公式计算得到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ax1、直接顶关键岩层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1和计算煤柱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2
CN202010968885.XA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21317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885.XA CN112131732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885.XA CN112131732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1732A true CN112131732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8885.XA Pending CN112131732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17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961A (zh) * 2021-09-15 2021-12-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端帮开采支撑煤柱稳定性确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1343A1 (en) * 2007-10-16 2014-06-05 Foret Plasma Labs, Ll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Mining Fluids from Mining Byproducts
CN107609247A (zh) * 2017-09-05 2018-01-19 太原理工大学 面接触块体梁结构的复合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64699A (zh) * 2018-04-03 2018-10-1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静扰动加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81620A (zh) * 2018-04-03 2018-10-1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静扰动加卸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10082227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太原理工大学 模拟动载荷刀柱式残采区煤柱群稳定的试验仪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1343A1 (en) * 2007-10-16 2014-06-05 Foret Plasma Labs, Ll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Mining Fluids from Mining Byproducts
CN107609247A (zh) * 2017-09-05 2018-01-19 太原理工大学 面接触块体梁结构的复合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64699A (zh) * 2018-04-03 2018-10-1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静扰动加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81620A (zh) * 2018-04-03 2018-10-1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静扰动加卸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10082227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太原理工大学 模拟动载荷刀柱式残采区煤柱群稳定的试验仪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NG ZHAO等: ""Roof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e-grouting of the roof caving zone in residual coal mining"",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
YUXIA GUO等: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easibility of Mining Residual Coal above Out-Fashioned Goaf under Variable Load:A Case Study"",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杨创前: ""刀柱残采区上行长壁开采应力分布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961A (zh) * 2021-09-15 2021-12-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端帮开采支撑煤柱稳定性确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0152B (zh) 一种模拟巷道围岩裂隙演化的离散元方法
CN109447837B (zh) 一种矿区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估方法
CN107729604B (zh) 基于回转变形失稳的复合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94272B (zh) 一种动扰动加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681620B (zh) 一种静扰动加卸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6934178A (zh) 一种孤岛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预评估方法
CN107060761B (zh) 一种近水平厚煤层综采采场基本顶初次破断距计算方法
CN111931369B (zh) 降雨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运动距离测算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9681180B (zh) 煤矿地面压裂坚硬顶板控制采场强矿压效果预评价方法
Cheng et al. Shield-roof interaction in longwall panels: insights from field data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ground control
CN106815445A (zh) 一种浅埋煤层区段煤柱载荷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CN112131732A (zh) 基于可变荷载作用的刀柱法残采区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8664699B (zh) 一种静扰动加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11488692A (zh) 一种大采高工作面初次来压顶板滑落支架阻力确定方法
Ju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effect of rear barrier pillar on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a longwall face
CN108664698B (zh) 一种动扰动加卸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9882179B (zh) 一种露天端帮压煤充填开采设计方法
Kong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oalface failure
CN112948924A (zh) 基于覆岩结构的近松散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
CN113153435A (zh) 一种双巷布置系统复采扰动下煤柱加固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07609247B (zh) 面接触块体梁结构的复合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7944148A (zh) 一种充填开采临界充实率设计方法
CN111259569A (zh) 区段煤柱临空侧向复合厚硬顶板最优破断位置确定方法
CN113236369B (zh) 一种缓倾层状围岩铁路大断面隧道底隆预判方法
CN111859702B (zh) 一种冲击地压危险性判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