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333A -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333A
CN112118333A CN201910536647.9A CN201910536647A CN112118333A CN 112118333 A CN112118333 A CN 112118333A CN 201910536647 A CN201910536647 A CN 201910536647A CN 112118333 A CN112118333 A CN 112118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ser actuation
mode
actuation target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66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Mobility LL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to CN2019105366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8333A/zh
Priority to US16/516,906 priority patent/US1105511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118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电子设备包括触敏显示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触敏显示器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并且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检测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触摸输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响应于触摸输入将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输入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人们全天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和媒体播放器以与他人交流、保持待命和娱乐。
随着这些设备的技术的发展,它们的特征集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不久前大多数电子设备都有物理键盘。如今,触敏显示器更常被视为用户接口设备。虽然触敏显示器使用起来更加直观,但它们并非没有问题。为了执行设置调整并且进行配置改变,通常必须导航一系列菜单和屏幕以搜寻所需的设置。具有允许以更有效的方式改变操作模式的改进的电子设备将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电子设备。
图2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方法。
图3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4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5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6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7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8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能够改变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操作模式。
图9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10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11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12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法步骤。
图13图示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人员将理解,附图中的元件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而图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被夸大,以帮助提高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之前,应该观察到,实施例主要在于与响应于在预定时间段内检测到可选地与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致动目标多次交互的用户输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成第二操作模式相关的方法步骤和装置部件的组合。流程图中的任何过程描述或块应被理解为表示包括用于在过程中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步骤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的模块、区段或代码部分。
包括替选的实施方式,并且将清楚的是,根据所涉及的功能,可以不按照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执行功能,包括基本上同时或以相反的顺序执行。因此,装置部件和方法步骤已经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附图中的常规符号表示,仅示出与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那些具体细节,以免以对于受益于本文描述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细节使本公开晦涩。
本公开的实施例没有叙述旨在处理商业信息的任何普通商业方法的实现,也没有将已知的商业过程应用于因特网的特定技术环境。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不使用通用计算机功能和传统网络操作来创建或改变合同关系。恰恰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方法是,当被应用于电子设备和/或用户接口技术时,通过改进整体用户体验来改进电子设备本身的功能,以克服特别地在与电子设备用户交互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
将会理解,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统处理器和唯一存储的程序指令,其控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结合某些非处理器电路来实现,响应于在如本文所述的预定时间内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处发生的触摸输入将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的一些、大多数或者所有功能。非处理器电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触敏显示器、触摸传感器、触敏表面、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发射器、信号驱动器、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和用户输入设备。
像这样,这些功能可以被解释为,执行对在预定时间内多次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用户手势的检测以使电子设备中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为第二操作模式的方法的步骤。可替选地,一些或所有功能可以由没有存储的程序指令的状态机实现,或者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实现,其中每个功能或某些功能的一些组合被实现为定制逻辑。当然,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因此,在本文中已经描述用于这些功能的方法和手段。此外,期待的是,当由本文公开的概念和原理指导时,普通技术人员即使可能需要重大努力以及,例如,由可用时间、当前技术和经济考虑因素驱动的许多设计选择,也将能够以最少的实验容易地生成这样的软件指令和程序以及IC。
现在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附图,在所有视图中相同的数字指示相同的部分。如本文的描述和贯穿权利要求所使用的,以下术语采用本文明确相关联的含义,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一(a)”、“一个(an)”和“该(the)”的含义包括复数引用,含义“在……中”包括“在……中”和“在……上”。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的关系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些实体或动作之间的关系或顺序。如本文所使用的,当能够在这些部件之间发送信息时,部件可以“可操作地耦合”,即使在连接路径之间或沿着连接路径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物或介入部件。
术语“大体上”、“基本上”、“近似”、“大约”或其任何其他形式被定义为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接近,并且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该术语定义为10%以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义在5%以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义在1%以内,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义在0.5%以内。这里使用的术语“耦合”被定义为连接,但不一定是直接的,也不一定是机械的。此外,本文中在括号中示出的参考标号指示附图中所示的除了讨论中的部件之外的部件。例如,在讨论附图A时谈论设备(10)将指代除了附图A之外的附图中所示的元件10。
本公开的实施例设想电子设备的用户可能希望“在飞行中”的操作模式之间切换,这意指他们想要能够在不需要导航许多菜单、屏幕、切换图标等的情况下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通过示例说明,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电子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容纳两个不同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并且可以用两个不同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操作,每个SIM卡被设计成有助于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上进行通信。
例如,在中国和巴西,使用双SIM卡的电子设备很受欢迎,因为它们允许用户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第二代(2G)网络上进行通信,并且也在诸如长期演进(LTE)网络的第四代(4G)网络上进行通信。这种设备有时被称为“双SIM双待”或“DSDS”设备。
对于DSDS设备,第一SIM卡通过例如诸如GSM网络的2G网络的数据链路有助于语音和数据通信,而第二SIM卡通过例如作为4G网络运营的LTE网络的数据链路有助于语音和数据通信。该设备连接到2G(GSM)和4G(LTE)网络,通道或数据链路驻留在每个网络上。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单个设备得到对两个网络的可访问性。一个信道能够驻留在高带宽蜂窝网络,例如4G网络,而另一信道能够驻留到较低带宽蜂窝网络,例如2G网络。用户能够在这些信道之间进行切换,工作信道呈现在显示器上。具有可选地连接到任一网络的能力允许这些设备的用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使用他们的设备以作为成本函数跨可用网络,或者跨不同网络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
本公开的实施例设想,不仅DSDS设备,而且能够以多于一种操作模式操作的任何电子设备的重大问题在于经常难以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例如,使用DSDS设备作为示例性示例,要从2G数据链路切换到4G数据链路,必须在设置应用中导航数个菜单项和屏幕以切换开关。
有利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方法和系统,其允许用户通过向触敏表面传递手势输入来快速且容易地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为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手势输入一次或者多次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和系统允许用户通过在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以触摸输入的形式传递手势来变更操作模式,其中该触摸输入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进行交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持久地呈现在触敏表面或显示器上,使得无论可能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任何应用如何,它们都是容易地可用的。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持久地呈现在状态栏中,该状态栏跨多个应用连续地存在于显示器上。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不终止当前运行的应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简单且直观地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继续DSDS电子设备示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持久地呈现以交互式图形对象的形式的用户致动目标,表示连接到2G网络的能力和/或与2G网络的连接。同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持久地呈现以另一交互式图形对象的形式的另一用户致动目标,表示连接到4G网络的能力和/或与4G网络的连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这些交互式图形对象两者都持久地呈现在电子设备的触敏显示器上渲染的状态栏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传递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交互的用户输入,用户能够使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经由2G网络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例如,经由4G网络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用户输入在预定时间段内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时,发生这种变化。
通过示例说明,用户可以使用手指触摸表示与2G网络的连接的交互式图形对象,将手指从表示与2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滑动到表示与4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将手指滑回表示与2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并且然后再一次将手指滑回表示与4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做此动作时,手指由此形成“Z”形动作,其在表示与2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和表示与4G网络的连接的图形对象之间来回扫动,在诸如一秒的预定时间段内多次与每个图形对象交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到其关联网络的激活通信链路,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例如,到其关联网络的非激活通信链路。有利地,通过做出这种简单的Z形动作,在无需在设置应用中导航若干菜单项和屏幕以切换开关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改变无线连接和网络。
应注意,切换通信链路仅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何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的一个示例。本文描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被用于通过在预定时间段内可选地多次与多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来从任何数量的第一操作模式快速且容易地改变成任何数量的第二操作模式。
本公开的模式实施例的示例可以被用于在包括从电子设备上运行的第一应用到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第二应用、从数据连接模式到数据连接被禁用的“飞行”模式、从位置服务可运行的模式到位置服务被禁用的模式、从可听警报模式到静音模式、从局域网通信可运行的模式到局域网通信被禁用的模式等等之间切换。下面将参考图8描述“可切换的”模式的其他示例。对于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还有其它的将会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敏表面,其一个示例是触敏显示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用电子设备内的触敏表面进行操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或表面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持久地呈现在触敏显示器上,使得它们跨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两个或更多个应用而保持呈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或表面在预定时间内检测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触摸输入。当这发生时,响应于该检测到的触摸输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操作的通信设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数据通信协议和第二数据通信协议进行操作。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此检测到的触摸输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使通信设备从根据第一数据通信协议通信的模式切换到根据第二数据通信协议通信的模式,将通信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过程可以重复。通过示例说明,当电子设备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操作时,触敏显示器或表面能够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另一触摸输入。在一个实施例中,此第二触摸输入与第一触摸输入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此第二触摸输入以相反的方式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
例如,如果导致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的触摸输入是Z形手势,那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触摸输入也可以包括Z形手势。相反,在导致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的触摸输入是Z形手势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触摸输入可以包括反Z形手势等等。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此另一触摸输入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回第一操作模式。
有利地,本公开的实施例允许用户通过传递触发电子设备的逻辑和/或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诸如Z形触摸手势的手势以在至少第一操作模式和至少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来快速切换电子设备中的操作模式。如下面将参考图7更详细地描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同样简单的手势或触摸输入来选择第三操作模式或甚至更多操作模式。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其他优点。对于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一些将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转到图1,其中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一个示例性电子设备100。应当注意,电子设备100包括许多可选的部件,但是其包括在演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的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如何变化的努力中。
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触敏表面,其一个示例是图1中示出的触敏显示器10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用触敏显示器101进行操作。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检测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处的触摸输入。在触摸输入可选地多次并且可选地在预定时间段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情况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将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诸如音频输入/处理器106的部件将是可选的,因为不需要这种操作模式之间的基于触摸的切换。因此,要理解,提供图1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且用于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电子设备100的部件,并且不旨在成为电子设备100所需的各种部件的完整示意图。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图1中未示出的各种其他部件,或者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的组合或者特定部件划分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部件,并且仍然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图1中还图示电子设备100的框图示意图107。应注意,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设备之一。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一个示例是将在附图中用于示例性目的的智能电话。然而,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框图示意图107也可以以其他设备使用,包括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游戏设备、媒体播放器、可穿戴设备或其他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设备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框图示意图107被配置成布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5内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各种部件可以通过沿着一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布置的导体或总线被电气地耦合在一起。
图1的示例性框图示意图107包括许多不同的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设想这些部件的数量和布置能够根据特定应用而改变。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图1中未示出的一些部件,并且可以不需要所示出的其他部件,并且因此可以被省略。
示例性框图示意图107包括用户接口1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接口108包括触敏显示器101。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能够通过传递来自于手指、触控笔或其他近似地布置在触敏显示器101的物体或者通过触摸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来对触敏显示器101传递用户输入命令以执行控制操作。然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将此触摸输入解释为用于执行控制操作的用户输入命令。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对应于应用的用户致动目标109处触摸触敏显示器的表面104,那么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以将此触摸输入解释为要启动应用的用户输入命令等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用户致动目标”包括位于电子设备的触敏表面的预定位置处的交互式对象,例如,当在对应于例如用户致动目标109的用户致动目标的位置处触摸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时,使电子设备100内的控制操作发生。因此,当通过触摸输入致动用户致动目标109时,用户输入被传递到电子设备100以使控制操作发生。
应注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的用户致动目标可以是可见的或不可见的。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致动目标109是在触敏显示器101上呈现的交互式图形对象。然而,其他用户致动目标不必是图形对象。相反,它们可以是预定的触敏表面的位置或区域。例如,如果触敏表面是配置成矩形的触敏滑动条,那么一个用户致动目标可以是与矩形的一个短侧相邻的区域,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可以是与该矩形的相对侧相邻的另一区域等等。
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触敏表面是触敏显示器101。因此,用户致动目标102、103、109被配置成在触敏显示器101上呈现的交互式图形对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的用户致动目标可以被配置成复制传统的按键结构。然而,如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还可以采用任何各种定制的形状,诸如用户致动目标109的Buster狗的形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致动目标可以被配置成启动应用的虚拟“按键”。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触摸用户致动目标109来发起社交网络应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致动目标被配置成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其中两个是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用户致动目标103。利用这些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简单地触摸它们不具有用户输入效果。然而,如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并且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至少两次与至少两个模式切换用户交互目标交互的触摸输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
返回到电子设备100,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被配置成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然而,应该注意,适合以用户接口108使用的其他类型的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并且可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助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或辅助处理器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或辅助处理器中的一个或两个者可以是微处理器、一组处理部件、一个或多个ASIC、可编程逻辑或其他类型的处理器件。
应用处理器和辅助处理器可以用框图示意图107的各种部件进行操作。应用处理器和辅助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成处理和执行可执行软件代码以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框图示意图107利用这些功能操作。诸如存储器111的存储器件可以在操作期间可选地存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使用的可执行软件代码。
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框图示意图107还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12,其可以被配置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或网络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112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包括接收器、发射器或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12能够跨过广域网、局域网、小局域网(微微网)或个人区域网络与一个或多个远程设备通信。
广域网的示例包括诸如GSM、CDMA、W-CDMA、CDMA-2000、iDEN、TDMA的“2G”网络;诸如2.5代3GPP GSM网络的“2.5G”网络;诸如第三代3GPP WCDMA网络、3GPP长期演进(LTE)网络和3GPP2CDMA通信网络的“3G”网络;诸如4GPP LTE网络的“4G”网络;诸如3GPP 5G NR网络的“5G”网络;UMTS网络;E-UTRA网络;GPRS网络;iDEN网络和其他网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12可以包括局域网前端和广域网通信前端。局域网前端可以被配置成使用多种类型的局域网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局域网的示例包括HomeRF、蓝牙TM(Bluetooth.sup.TM)和IEEE 802.11(a、b、g或n)或其他类似的Wi-Fi网络。点对点对等网络的示例包括单跳和双跳通信网络,前者被称为“微微网”。例如,局域网前端可以包括Wi-Fi电路和另一局域无线通信电路两者。在一个实施例中,Wi-Fi电路可以经由IEEE 802.11协议进行通信,而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他局域无线通信电路可以用除了802.11标准之外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12被配置成,可选地使用两个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利用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12被配置成以至少第一操作模式操作,其中通信设备112在根据第一数据通信协议操作时利用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以至少第二操作模式操作,其中通信设备112在根据第二数据通信协议操作时利用第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被配置成DSDS设备,第一数据通信协议包括2G通信协议,例如,CDMA或GSM通信协议,而第二数据通信协议包括4G通信协议,例如,LTE通信协议。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通信协议包括无线LAN通信协议,而第二数据通信协议包括无线WAN通信协议。定义用各种类型的网络的通信链路的数据通信协议的其他组合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通信设备112当然也可以利用三个或更多个通信网络和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以负责执行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框图示意图107可用其进行操作。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包括利用用户接口108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以向用户呈现展示信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使用的可执行软件代码可以被配置成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113。这样的模块113可以存储指令、控制算法等。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负责运行操作系统环境114。操作系统环境114可以包括内核115和一个或多个驱动程序、和应用服务层116、以及应用层117。操作系统环境114可以被配置成在电子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或其他控制电路上操作的可执行代码。
应用层117可以负责执行应用服务模块。应用服务模块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应用或“应用(apps)”。图1中所示的这种应用的示例包括,web浏览应用118,被配置成允许用户在电子设备100的触敏显示器101上查看网页;电子邮件应用119,被配置成发送并且接收电子邮件;以及照片应用120,被配置成允许用户在电子设备100的触敏显示器101上查看图像或视频。这些应用仅是示例性的。在图1中示出其它。对于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它的将是显而易见的。
应用层117的应用可以被配置成应用服务层116的客户端以通过应用接口(API)、消息、事件或其他进程间通信接口与服务进行通信。在使用辅助处理器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被用于执行输入/输出功能、启动用户反馈设备等。
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层117的应用作为用户致动目标呈现在触敏显示器101上。这些用户致动目标是虚拟按钮或按键或视觉目标,当在用户致动目标上方的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接收到触摸输入时,使执行控制操作。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摸形状像巴斯特狗(Buster the Dog)的用户致动目标109使社交媒体应用121启动并且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呈现照片。有效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这些用户致动目标沿着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识别位置,当在该位置处接收到触摸输入时,使触摸输入被识别为执行控制操作的用户命令,例如,启动应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致动目标被划分成两种类型的用户致动目标。第一类型的用户致动目标,例如,用户致动目标109,是标准模式用户致动目标。利用标准模式用户致动目标,将触摸输入简单地传递到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标准模式用户致动目标的位置,并且可选地在其后释放表面104,来传递请求执行控制操作的用户输入命令。因此,再次使用用于社交媒体应用121的用户致动目标109的示例,在用户致动目标109的位置处触摸和释放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可以包括请求执行诸如启动社交媒体应用121的控制操作的用户输入命令。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致动目标被称为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图1中的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的示例包括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用户致动目标103。利用这些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简单地触摸它们不具有用户输入效果。然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摸输入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并且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至少两次与至少两个模式切换用户交互目标交互,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当然,用户致动目标可以被配置成组合标准模式和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通过示例说明,在目标栏122中,存在持久用户致动目标123和持久用户致动目标1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摸任一个使相应的应用启动。然而,因为这些用户致动目标是持久的,所以当应用被激活时它们仍然保持呈现在触敏显示器101上。因此,在预定时间段内多次与它们两者交互,诸如通过在它们之间做出Z形动作,能够使非激活应用成为激活应用等等。用于用户致动目标的其他配置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框图示意图107包括音频输入/处理器106。在一个实施例中,音频输入/处理器106能够包括硬件、可执行代码和语音监控器可执行代码。音频输入/处理器106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1中的基本语音模型、经过训练的语音模型、或者音频输入/处理器106用来接收和识别通过音频捕获设备捕获到的音频输入接收到的语音命令的其他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音频输入/处理器106可以包括语音识别引擎。无论在各种实施例中利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何,音频输入/处理器106都能够访问各种语音模型以识别语音命令。在一个实施例中,音频输入/处理器106被配置成实现语音控制特征,该语音控制特征允许用户说出特定设备命令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控制操作。
各种传感器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操作。图1图示这种传感器的数个示例。应该注意,图1中所示的那些并不全面,因为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将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应该注意,图1中所示的各种传感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因此,许多电子设备将仅采用图1中所示的传感器的子集,而特定子集由设备应用来限定。
可以包括在电子设备100中的传感器的第一示例是触摸传感器125。触摸传感器125可以包括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红外触摸传感器、电感式触摸传感器、热触摸传感器、电阻式触摸传感器、或另一触敏技术。电容式触敏设备包括多个电容式传感器,例如电极,其沿着基板被布置。每个电容式传感器,结合相关的控制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成通过在成对的电容式传感器之间建立电场线并且然后检测那些场线的扰动来检测靠近或触摸沿着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5放置的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或另一触敏表面的物体。
可以周期性波形,诸如方波、正弦波、三角波或由一个传感器发射并由另一传感器检测的其他周期性波形,建立电场线。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布置构图为电极的氧化铟锡来形成电容式传感器。氧化铟锡可用于这种系统,因为它是透明并且导电的。此外,它可以通过印刷工艺沉积在薄层中。电容式传感器也可以通过电子束蒸发、物理气相沉积或其他各种溅射沉积技术沉积在基板上。
传感器的另一示例是用作位置检测器126的地理定位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位置检测器126能够通过从一个或多个的地球轨道卫星的星座,或者从地面基站的网络捕获位置数据来确定电子设备100的位置数据以确定大致的位置。位置检测器126还能够通过定位或三角测量诸如CDMA网络或GSM网络的传统蜂窝网络的地面基站,或者根据诸如Wi-Fi网络的其他局域网来确定位置。
一个或多个运动传感器127可以被配置成定向检测器128,其确定电子设备100在三维空间中的定向和/或移动。通过示例说明,一个或多个运动传感器127可以包括加速度计、一个或多个陀螺仪、气压计、相机或其他设备以检测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方向和/或运动。使用加速度计作为示例,可以包括加速度计以检测电子设备的运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定向检测器128可以通过例如检测重力方向来确定电子设备100在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定向。除了加速度计之外或代替加速计,可以包括电子罗盘作为其他设备之一,以检测电子设备100相对于地球磁场的空间定向。类似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陀螺仪以检测电子设备100的旋转定向。
另外,加速度计可以被用作手势检测器129以感测用户的一些手势,诸如用他们的手说话、跑步或走路。一个或多个运动传感器127可以可选地包括气压计,该气压计可操作以感测由于电子设备100的高度变化或不同压力引起的气压变化。
手势检测器129也可以被配置成与触摸传感器125一起起作用以同样地监控沿着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的手势。例如,手势检测器129可以缓冲手指、触笔或其他物体的动作,以确定沿着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移动的物体的形状、移动和其他特性。因此,手势检测器129可以确定某些东西是否接触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或者是否沿着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移动,并且如果是后者,则确定物体沿着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移动的形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模式切换器132可用手势检测器129进行操作,以响应于以由手势检测器129检测到的手势的形式的触摸输入,将电子设备100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可选地利用手势检测器129进行操作的触敏显示器101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例如用户致动目标102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例如用户致动目标103的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器132能够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下面将参考图3至图5更详细地描述此操作。
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操作的其他部件130可以包括诸如视频、音频和/或机械输出输出部件。例如,输出部件可以包括视频输出部件或辅助设备,包括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白炽灯、荧光灯、前或后投影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指示器。输出部件的其他示例包括诸如布置在扬声器端口后面的扩音器的音频输出部件,或其他警报器和/或蜂鸣器,和/或诸如振动或基于运动的机制的机械输出组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成像器131。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像器131包括二维成像器,其被配置成在电子设备100的环境内接收人的至少一个图像。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像器131包括二维红-绿-蓝(RGB)成像器。在另一实施例中,成像器131包括红外成像器。适合用作成像器131的其他类型的成像器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成像器131可操作以捕获位于电子设备100的预定半径内的物体的至少一个图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由成像器131捕获的图像与存储在存储器11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预定的参考文件进行比较。通过进行这样的比较,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可以确认在二维图像中可识别的形状、肤色、眼睛颜色、头发颜色、头发长度和其他特征是否是由存储在预定的参考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预定参考图像识别的授权用户的特征。
现在已经描述各种硬件部件,注意力将转向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使用电子设备的方法。现在转向图2,其中图示用于使用图1的电子设备(100)的一种示例性通用方法200,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快速、容易且简单地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其后将参考图3至图5描述更详细的方法。
从步骤201开始,方法200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触敏表面上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均包括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组合标准模式和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当然,也可以在步骤201呈现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以及组合标准模式和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的组合。此外,除了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和/或组合标准模式和模式切换用户致动目标之外,还可以呈现标准模式用户致动目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触敏表面上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在触敏表面或显示器上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使得它们跨多个应用而容易地可用,无论可能在电子设备上活跃运行的应用如何。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沿着触敏表面在预定位置中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在状态栏中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该状态栏跨多个应用而连续地呈现在显示器上。这种状态栏(133)如上述图1中所图示,其具有被呈现在其上的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用户致动目标(103)。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不终止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当前运行的应用的情况下,访问持久地呈现在其上的用户致动目标。
在步骤201包括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情况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将包括跨至少两个应用而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因此,步骤201将包括当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操作时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并且当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操作时还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
在步骤202处,方法200利用触敏表面、触摸传感器或触敏显示器检测与在步骤201处呈现的第一用户交互目标和第二用户交互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这种交互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2包括检测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触摸输入。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步骤203所示,该方法可选地包括检测沿着触敏显示器的表面发生的用户手势,该用户手势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用于检测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用户交互的其他方法步骤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决定204处,方法200可选地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不止一次。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方法200在模式切换发生之前需要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的多个交互、触摸或手势移动,以防止在用户不打算这样做的情况下错误地切换模式。
高于2的数字能够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决定204包括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至少两次。在另一实施例中,决定204包括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确切地交互两次。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决定204包括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多于三次。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决定204包括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确切地交互三次。可能需要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进行交互的交互、触摸、输入或手势运动的其他预定数量,对于受益于此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决定205处,方法200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在预定时间或时间段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通过示例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确定205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在一秒钟的时段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在另一实施例中,决定205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在五秒钟的时间段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
在又一实施例中,决定205确定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是否在十秒钟的时间段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对于受益于此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持续时间将会是显而易见的,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必须在低于该持续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以用于发生模式切换操作。
在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未能在预定时间量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的情况下,如在决定205处所确定的,并且可选地在或超过预定编号的实例处,如在决定205处所确定的,该方法移动到步骤206,在其中忽略触摸输入、用户输入或用户手势。在步骤207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另一触摸输入、用户输入或手势时将返回其正常操作模式。
然而,在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确实在预定时间量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的情况下,如在决定205处所确定的,并且可选地在或超过预定数目的实例处,如在决定205处所确定的,该方法移动到步骤208,其中操作模式被改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8包括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208包括,响应于触摸输入,将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在又一实施例中,步骤208包括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如在本说明书的开头所注释的,非常适合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包括,当改变操作模式时,将数据通信链路切换到通信网络,并且可选地,切换到预定的通信协议,电子设备的通信设备利用该预定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继续上述DSDS电子设备示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208包括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经由2G网络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例如,经由4G网络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步骤208包括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到其关联网络的激活通信链路,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例如,到其相关网络的非激活通信链路。
尽管这是图2的方法200的一种合适的用途,但是它不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简要地转向图8,其中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配置的系统、方法和设备的若干其他说明性应用。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将是显而易见的。
如在801处所示,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改变到外部网络的数据连接和/或通信协议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外部网络是广域网。通过示例说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使通信设备从在第一类型通信网络,例如GSM网络上的通信,切换到用第二类型通信网络,例如CDMA网络进行通信。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在DSDS设备中使通信设备从用到2G网络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切换到另一到4G网络通信的通信链路。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使通信设备从CDMA网络上的通信切换到LTE网络。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使通信设备从LTE网络上的通信切换到GSM网络。这些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因为存在许多列出的能够在801处以各种组合切换的广域网类型。因此,除了这里描述的那些之外,可以在801处切换其他广域网和/或通信协议。
在802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激活的应用切换到非激活的应用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通过示例说明,如果文字处理应用在电子设备上是激活的,并且网络浏览应用是非激活的,但是在电子设备的触敏表面上存在持久的用户交互目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传递与这些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以使文字处理应用变为非激活的,同时激活Web浏览应用。与用户致动目标的另一交互可以引起相反的情况,使文字处理应用再次激活。在802处所示的此过程可以被用于在任何两个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如下面将参考图7更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过程也可以被用于在三个或更多个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本公开的实施例设想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希望定义操作模式。例如,用户可能更喜欢第一操作模式包括明亮屏幕、静音音频和禁用触摸反馈,而第二操作模式采用调暗屏幕、中音量音频和激活触摸反馈。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803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第一用户定义的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用户定义的操作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用户可以定义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无数方式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804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电子设备能够用参考图1在上面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进行通信的模式切换到数据通信被排除的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后一种模式有时被称为“飞行模式”。
在805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由于位置检测器是激活的事实而能够确定电子设备的位置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这些位置检测服务被禁用的第二操作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用户可能希望启用位置服务,例如,当使用导航应用时,但是可能不希望在家时启用位置服务。
在806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通信设备的局域网通信能力被启用的操作模式切换到局域网通信能力被禁用的操作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通过示例说明,806可以包括从启用通信设备的Wi-Fi通信能力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禁用那些Wi-Fi通信能力的操作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806可以包括从启用蓝牙TM(Bluetooth.sup.TM)能力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禁用蓝牙TM(Bluetooth.sup.TM)能力的操作模式等等。当然,通过再次与用户致动目标交互,也可以发生相反的过程,从禁用局域网通信能力的模式切换到启用它们的模式。
在807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生成来自传入通信的警报的模式切换到排除这些警报的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当激活的铃声和其他声音警报以及触觉警报被排除的情况下,这有时被称为“勿扰”模式。相反,当勿扰模式为OFF(关闭)时,启用声音和触觉警报。
在808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可以通过从通过与本地电子设备通信并且将数据传递给广域网而作为局域网集线器工作的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到那些能力被关闭的模式来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应该注意的是,在图8中示出的在其之间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进行切换的模式的列表仅是示例性的。响应于用户输入、触摸输入和/或手势输入而可以发生切换或变更或改变的许多其他模式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转向图3,其中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301、302、303。从步骤301开始,电子设备100以第一操作模式操作。操作模式可以是上面参考图8列出的任何操作模式。可替选地,操作模式可以是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另一种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模式包括通信设备(112),其根据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通信协议与广域网进行通信,在此示例中,是用于在到4G网络的通信链路上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
在步骤302处,触敏显示器101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持久地呈现在状态栏308内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以及其他图形对象3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其他图形对象309也可以被配置成用户致动目标。
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中的每一个识别相应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识别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其是用于在到4G网络的通信链路上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
通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包括字母“2G”以及信号强度计的事实来识别该操作模式。类似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识别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第二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其是被用于用4G网络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通过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包括字母“4G”以及信号强度计的事实来识别此操作模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激活的操作模式由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以及它们在触敏显示器101上的位置识别。如上所述,在此图示中,在步骤301发生的第一操作模式包括用4G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112)。这通过在触敏显示器上将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定位为最右侧用户致动目标来识别。因为在此示例中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的外部,所以提示用户304在步骤301处发生的第一操作模式是用到4G通信网络的4G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事实。
在步骤302,用户304希望使电子设备100从步骤301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因此,用户304传递用户输入305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和/或模式切换器(132)将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305包括以手势307的形式发生的触摸输入306。因为第一操作模式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在此示例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被用于用4G网络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用户304在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处提供初始触摸输入306,其表示并识别该第一操作模式。
此后,用户304移动他们的手指310以定义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手势。因此,触敏显示器101可以检测用户输入305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多个实例。在此示例性示例中,手势307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Z字形手势,其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如图3中所示,在此图示中,Z字形手势定义Z形状,其通过在那里开始并且在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交互之后返回,来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并且在初始触摸输入306之后并且在手势307的末端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交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确认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两者的这种双重交互是否发生在诸如两秒的预定时间内。在这种情况下,步骤303包括将步骤301的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示例中,第二操作模式包括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利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112),在此示例中,该第二通信协议是用于利用2G网络进行通信的2G通信协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触敏显示器101上识别操作模式已改变的事实。如上所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激活的操作模式由触敏显示器101上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的位置识别。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上的最右侧用户致动目标识别激活的操作模式。因为步骤303处的激活的操作模式是使用到2G网络的通信链路的通信,所以在步骤303模式变化之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现在被定位在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的外部。因此,提示用户304在步骤303处发生的第二操作模式正在用到2G通信网络的2G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事实。
现在转向图4,在步骤401处,电子设备100以在图3的步骤(303)处识别的第二操作模式操作。继续图3的示例,这意指电子设备100的通信设备(112)正在用到2G通信网络的2G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在步骤401中,通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12是最右侧用户致动目标的事实来识别这是激活的操作模式。
在步骤402处,用户304希望使电子设备100从步骤401的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回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在操作模式改变时切换位置以提示用户304激活的操作模式,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304能够做出在上面的步骤(302)中做出的相同动作,从而允许单个手势引起从第一操作模式到第二操作模式的变化,并且然后从第二操作模式返回到第一操作模式。
进行这样的动作也是直观的,其中用户304在表示激活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2处开始用户输入,其后移动到表示期望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3,最后在表示期望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3上完成。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户304传递用户输入305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和/或模式切换器(132)将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
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305包括以手势307的形式发生的触摸输入306。因为第二操作模式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利用广域网进行通信,在此示例中,该第二通信协议是用于利用2G网络进行通信的2G通信协议,用户304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处提供初始触摸输入306,其表示并且识别此第二操作模式。
此后,用户304移动他们的手指310以定义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手势。因此,触敏显示器101可以检测用户输入305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多个实例。
在此示例性示例中,手势307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Z字形手势,其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如图3中所示,在此图示中,Z字形手势定义Z形状,其通过在那里开始并且在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之后返回,来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交互,并且在初始触摸输入306之后并且在手势307的末端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确认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两者的这种双重交互是否发生在诸如两秒的预定时间内。在肯定的情况下,步骤403包括将步骤401的第二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回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示例中,第一操作模式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112),在此示例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用于用4G网络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触敏显示器101上识别操作模式已改变的事实。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上的最右侧用户致动目标识别激活的操作模式。因为步骤403处的激活的操作模式是使用到4G网络的通信链路的通信,所以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现在被定位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的外部,即,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边缘。因此,提示用户304在步骤403处发生的第一操作模式正在用到4G通信网络的4G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事实。
应当注意,这种重新布置用户致动目标来指示或识别激活的操作模式是可选的。虽然它发生在图3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发生。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以其他方式指示激活的操作模式。通过示例说明,可以在用户致动目标周围呈现表示激活的操作模式的框或圆圈。在又一其他实施例中,表示激活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可以以较暗的线、不同的颜色、黑体字或用其他识别标记来呈现。用于识别激活的操作模式的其他技术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在没有重新排列用户致动目标以识别激活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如上面参考图3至图4的情况那样,用户将使用不同的动作来传递触摸输入以改变操作模式。换句话说,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致动目标静态地呈现在触敏显示器上,可以使用不同的动作,而在图3至图4中,由于最右侧用户致动目标表示激活的操作模式的事实,用户通过最初在最右侧的用户致动目标处传递触摸输入(306),然后移动他们的手指310以创建手势(307),来以手势(307)的形式传递触摸输入(306),该手势(307)通过做出定义Z形状的Z字形手势来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现在转向图5,其中图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
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对于此“重复相同手势”过程的替代方案。在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在表示用户304想要改变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2处发起手势407,并且然后将手指310移动到用户304想要激活的用户致动目标103。这也是有利地直观的,因为一个用户开始于表示激活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2并且移动到表示期望激活的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3。
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502包括用户304传递用户输入505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和/或模式切换器(132)将第二操作模式变回到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505包括以手势507的形式发生的触摸输入506。因为第二操作模式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在此示例中该第二通信协议是用于用2G网络进行通信的2G通信协议,用户304在表示此操作模式的用户致动目标102处提供初始触摸输入506。
此后,用户304移动他们的手指310以定义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手势。因此,触敏显示器101可以检测用户输入505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多个实例。在此示例性示例中,手势507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另一Z字形手势,其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如图5中所示,在此图示中,Z字形手势与图3至图4中所示的相反,从而定义反Z形,其通过在那里开始并且在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之后返回,来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交互,并且在初始触摸输入406之后并且在手势407的末端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确认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两者的这种双重交互是否发生在诸如两秒的预定时间内。在肯定的情况下,步骤503包括将步骤501的第二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回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示例中,第一操作模式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112),在此示例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用于用4G网络进行通信的4G通信协议。
因此,图4的步骤402图示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以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时,触敏显示器101可以如何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3交互的另一用户输入50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可选地在预定时间内发生这种情况时,步骤503可以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将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一操作模式。
虽然用户输入505可以包括另一Z形,但是如图4的步骤(402)中的情况那样,在图5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图3的步骤(302)的用户输入(305)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Z形手势,而图5的步骤502的另一用户输入505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反Z形手势。因此,虽然它们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是相同的,但是来自图3的步骤(302)的手势(307)和来自图5的步骤502的手势507是不同的。
虽然Z形手势是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一个示例性手势,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如下面将参考图9至图12描述的那样,手势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另外,除了所示出和所描述的那些使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之外的手势将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转向图6,其中图示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601、602、603。从图8的讨论回忆,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可以是用户定义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正如能够定义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一样,用户致动目标也是如此。图6提供这种情况可以如何发生的方法步骤601、602、603。
从步骤601开始,电子设备100以第一操作模式操作。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模式是用户定义的,并且包括在电子设备100上运行的社交媒体应用。
在步骤602处,触敏显示器101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敏显示器101持久地呈现在状态栏308内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
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中的每一个识别相应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识别第一用户定义的操作模式,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识别第二用户定义的操作模式。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中的每一个都是用户定义的,并且包括围绕用户定义的标识符的用户定义的形状,该用户定义的标识符指示每个用户致动目标对应于哪种操作模式。这有利地允许用户从其相应的用户致动目标立即识别操作模式。
在步骤602,用户304希望使电子设备100从步骤601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在此图示中,第二操作模式包括电子设备100作为电子书阅读器而操作。
因此,用户304传递触摸输入606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和/或模式切换器(132)将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触摸输入606在预定时间段内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交互。与图3至图5一样,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摸输入606包括在触敏显示器101的表面104上的Z字形手势,其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604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605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步骤603包括如先前所述的将步骤601的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现在转向图7,其中图示的是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701、702、703、704、705、706、707,其图示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何能够从切换两种操作模式扩展到切换三种或更多种操作模式。从步骤701开始,电子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操作。操作模式可以是上面参考图8列出的任何操作模式。可替选地,操作模式可以是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另一种操作模式。
在步骤702处,触敏显示器持久地呈现三个用户致动目标,即,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和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虽然在图7中示出三个用户致动目标,但是要理解的是,图7中描述的方法可以被扩展到任何数量的致动目标。
在步骤702处,用户希望使电子设备从步骤701的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因此,用户传递用户输入711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将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711包括与所有三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触摸输入。用户输入711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处开始,然后移动并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交互,然后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从那里开始,用户输入711分别返回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和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并且然后返回以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并且最终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可选地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这种情况时,步骤703包括将步骤701的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在步骤704处,用户希望使电子设备从步骤703的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三操作模式。与做出不同的手势相反,如上面图5中的情况那样,在此实施例中,用户传递与三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另一用户输入712,其细节与在步骤702处传递的用户输入712相似。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这引起从第二操作模式到第三操作模式的切换。
因此,用户传递另一用户输入712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将第二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三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712包括再一次与所有三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触摸输入。用户输入712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处开始,然后移动并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交互,然后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从那里开始,用户输入711分别返回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和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并且然后返回以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并且最终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可选地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这种情况时,步骤705包括将步骤703的第二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成第三操作模式。
然后,可以重复该方法以将操作模式返回到第一操作模式。例如,在步骤706处,用户传递另一用户输入713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模式切换器将第三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一操作模式。在此示例中,用户输入713包括再一次与所有三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触摸输入。用户输入713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处开始,然后移动并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交互,然后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从那里开始,用户输入711分别返回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和第一用户致动目标708,并且然后返回以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709并且最终与第三用户致动目标710交互。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可选地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这种情况时,步骤707包括将步骤706的第三操作模式改变、切换或变更回到第一操作模式。
现在转向图9至图12,其中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与用户致动目标交互以使操作模式改变的各种手势。提供这些示例以示出超出上述Z形手势和反Z形手势的其他实施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图9至图12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将是显而易见的。
从图9开始,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输入901包括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903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904交互的以反S形发生的手势902。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手势的开始905、第一曲线906、第二曲线907和末端908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903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904,但不超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903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904的外部边界909、910。
现在转向图10,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输入1001包括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03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04交互的以侧向W形(其可替选地被转换为侧向M形)发生的手势1002。使用侧向W或侧向M,一个用户交互目标将比另一用户交互目标进行更多的交互。在此图示中,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003被交互三次,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004仅被交互两次。使用诸如此类的不对称交互能够允许用户通过与该用户交互目标的交互比另一更多或更少来指示它期望哪种操作模式。
现在转到图11,这里用户输入1101包括与每个用户致动目标1103、1104交互超过两次的自由形式的手势1102。此外,如从开始、曲线和末端可以看出的,在此图示中,自由形式的手势1102通过与每个用户致动目标1103、1104的内部边界、每个用户致动目标1103、1104的内部交互,甚至越过每个用户致动目标1103、1104的外部边界来与用户致动目标1103、1104交互。
现在转到图12,这图示多次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1202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1203交互的用户输入1201。在此图示中,多次是多于两次,因为它是三次。虽然示出三个交互,但是使电子设备切换其操作模式所需的交互的次数可以是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交互,这取决于期望的稳健性。
应该注意,图9至图12的各种用户交互能够被组合使用。例如,可以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允许如下的用户交互,该用户交互与一个用户致动目标交互多于另一(图10),但是不能超过每个用户致动目标的外部边界(图9),但是能够以自由形式(图11)发生以使电子设备改变其操作模式。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要定义唯一的用户输入要求集的这些附图的部分的其他组合将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转到图13,其中图示的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在1301处,电子设备中的方法包括利用触敏显示器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在1301处,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时,利用可用触敏显示器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在1302处,1301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识别第一操作模式,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识别第二操作模式。
在1303处,130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以第一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触敏显示器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在1304处,1303的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当以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触敏显示器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
在1305处,1301的检测包括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的多个实例。在1306处,1305的用户输入包括在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Z字形手势。在1307处,1306的Z字形手势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在1308处,1306的Z字形手势定义Z形或反Z形中的一种。
在1309处,130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以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触敏显示器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另一用户输入。在1309处,并且在检测到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另一用户输入时,该方法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一操作模式。在1310处,1309的用户输入包括在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Z形手势,而另一用户输入包括在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反Z形手势。
在1311处,电子设备包括触敏显示器。在1311处,电子设备包括利用触敏显示器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1311处,触敏显示器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1311处,触敏显示器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在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触摸输入。在1311处,响应于触摸输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在1312处,1311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通信设备。在1312处,第一操作模式包括根据第一数据通信协议操作的通信设备,而第二操作模式包括根据第二数据通信协议操作的通信设备。在1313处,1311的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均包括用户定义的用户致动目标。
在1314处,1311的触敏显示器在预定时间内检测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另一触摸输入。在1314处,响应于另一触摸输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电子设备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一操作模式。在1315处,1314的触摸输入定义沿着触敏显示器的Z形手势,而另一触摸输入包括沿着触敏显示器的Z形手势或反Z形手势中的一个。
在1316处,1314的触摸输入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次数多于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在1317处,1311的触敏显示器在状态栏内持久地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以及其他用户致动目标。
在1318处,电子设备中的方法包括利用触敏表面检测多次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用户手势。在1318处,在触敏表面上呈现每个持久的用户致动目标。在1318处,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用户手势,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在1319处,1318的方法,利用触敏表面检测多次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另一用户手势。在1319处,响应于检测到另一用户手势,该方法包括将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一操作模式。在1320处,1319的用户手势和另一用户手势是不同的。
在前述说明书中,已经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在不脱离如下面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虽然已经说明和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清楚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不脱离由下述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出现许多修改、改变、变化、替换和等同物。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视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意义,并且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利益、优势、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导致任何利益、优势或解决方案出现或变得更加明显的任何要素不得被解释为任何或所有权利要求的关键、必需或必要的特征或要素。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触敏显示器检测在预定时间内与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用户输入;以及
在检测到在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所述用户输入时,利用与所述触敏显示器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成第二操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识别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识别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所述触敏显示器持久地呈现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所述触敏显示器还持久地呈现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两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检测包括检测在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实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输入包括在所述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Z字形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Z字形手势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中的每一个交互两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Z字形手势定义Z形或反Z形中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时,利用所述触敏显示器检测在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另一用户输入;以及
在检测到在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所述另一用户输入时,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改变成所述第一操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输入包括在所述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Z形手势,所述另一用户输入包括在所述触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反Z形手势。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敏显示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利用所述触敏显示器可操作;
所述触敏显示器呈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并且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在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触摸输入;并且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响应于所述触摸输入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包括所述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通信协议操作,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包括所述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数据通信协议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均包括用户定义的用户致动目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敏显示器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检测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处的另一触摸输入,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响应于所述另一触摸输入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操作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摸输入沿着所述触敏显示器定义Z形手势,所述另一触摸输入包括沿着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所述Z形手势或反Z形手势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摸输入与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交互的次数多于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敏显示器与其他用户致动目标一起在状态栏内持久地呈现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
18.一种电子设备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触敏表面检测多次越过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用户手势,每个用户致动目标均持久地呈现在所述触敏表面上;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手势,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变更成第二操作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触敏表面检测多次越过所述第一用户致动目标和所述第二用户致动目标的另一用户手势;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另一用户手势,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变更成所述第一操作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手势和所述另一用户手势是不同的。
CN201910536647.9A 2019-06-20 2019-06-20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Pending CN112118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647.9A CN112118333A (zh) 2019-06-20 2019-06-20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US16/516,906 US11055111B2 (en) 2019-06-20 2019-07-19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for changing operating modes in response to user inpu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647.9A CN112118333A (zh) 2019-06-20 2019-06-20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333A true CN112118333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79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6647.9A Pending CN112118333A (zh) 2019-06-20 2019-06-20 响应于用户输入改变操作模式的电子设备和相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5111B2 (zh)
CN (1) CN1121183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8906B2 (en) * 2019-12-16 2022-06-21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wireless acces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link selection and aggregation
US11579705B1 (en) * 2022-01-12 2023-02-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hotodetector activ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37706B1 (ko) * 2009-04-16 201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2669786A3 (en) * 2012-05-29 2017-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tem in terminal and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US9367236B2 (en) * 2012-10-05 2016-06-14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ouch actions
KR20140062233A (ko) * 2012-11-14 2014-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바로가기 잠금 해제 방법 및 장치
US9027153B2 (en) * 2013-03-15 2015-05-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perating a computer with a touchscreen
KR102092053B1 (ko) * 2013-08-08 2020-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잠금 화면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123910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ctua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KR20150078995A (ko) * 2013-12-31 2015-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장력 효과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의 잠금 해제
KR20160013748A (ko) * 2014-07-28 2016-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전자기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20170088229A (ko) * 2016-01-22 2017-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80136833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Rauland-Borg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cleaning gestures
US10609210B2 (en) * 2017-09-29 2020-03-31 Faceboo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and predictabl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US11136000B2 (en) * 2017-11-17 2021-10-05 Magna Closures Inc. Touch and gesture pad for swipe/tap entry verification system
WO2019172053A1 (ja) * 2018-03-05 2019-09-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ホバー検出値を補正するタッチセンサ
KR102518549B1 (ko) * 2018-07-19 2023-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통합 스위치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01416A1 (en) 2020-12-24
US11055111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2494B2 (en) Method for limiting usage of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CN108701001B (zh) 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5791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f the same
KR101669046B1 (ko) 폴더블 전자 장치의 인터페이싱 방법 및 그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US9280263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192475B1 (en) Control of input/output through touch
CN112947823B (zh)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444091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EP2557764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80039332A1 (en) Terminal and touch response method and device
US1120632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2043150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4009438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2015001668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EP270446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40029729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20150114291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3028593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put
KR20170021158A (ko) 지문 인식을 수행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5012784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A286298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data
US110551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for changing operating modes in response to user input
WO2018121609A1 (zh) 一种图形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JP2023093420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使用を制限する方法、および端末
CA287355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pu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