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2688A -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 Google Patents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2688A
CN112112688A CN202010553109.3A CN202010553109A CN112112688A CN 112112688 A CN112112688 A CN 112112688A CN 202010553109 A CN202010553109 A CN 202010553109A CN 112112688 A CN112112688 A CN 112112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turbine
cooling flow
shroud
air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31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2688B (zh
Inventor
朱现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12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2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2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2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6Fluid supply conduits to nozzle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4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 F01D9/041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us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8Hollow blades, i.e. blades with cooling or heating channels or cavitie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or cooling means on blades
    • F01D5/186Film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8Hollow blades, i.e. blades with cooling or heating channels or cavitie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or cooling means on blades
    • F01D5/187Convection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4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 F01D9/04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fixing blades to st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6Fluid supply conduits to nozzles or the like
    • F01D9/065Fluid supply or removal conduits traversing the working fluid flow, e.g. for lubrication-, cooling-, or sealing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2Fluid guiding means, e.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10Two-dimensional
    • F05D2250/18Two-dimensional patterned
    • F05D2250/185Two-dimensional patterned serpentine-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F05D2260/202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by film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F05D2260/221Improvement of heat transfer
    • F05D2260/2214Improvement of heat transfer by increasing the heat transfer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个实施型态的透平静叶片包括: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延续;及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Description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一种将压气机所压缩的压缩空气与燃料予以混合后燃烧并且利用燃烧所生成的高温气体使透平旋转的发动机。燃气轮机用来驱动发电机、飞行机、船舶及火车等。
燃气轮机通常包括压气机、燃烧室及透平。压气机吸入外部空气并且予以压缩后传输给燃烧室。被压气机压缩的空气成为高压高温状态。燃烧室将来自压气机的压缩空气与燃料混合后燃烧。由燃烧生成的燃气被排放到透平。燃气则使透平内部的透平动叶片旋转并且凭此产生动力。如此产生的动力则适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发电及机械装置的驱动等领域。
近来为了提高透平的效率而使流入透平的气体的温度(Turbine InletTemperature;TIT)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因此透平动叶片的耐热处理及冷却的重要性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静叶片的内部流路中流路方向发生改变的流路弯曲部分由于热应力集中而使得结构寿命被评价为短。若局部的结构寿命被评价为短,则导致透平静叶片整体寿命缩短,从而增加了维护保养成本。
发明内容
以所述技术背景为基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热应力的透平静叶片、透平及燃气轮机。
本发明一个实施型态的透平静叶片包括: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连续;及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在此,可以为: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一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而且,可以为:所述透平静叶片还包括分割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并且沿着所述叶型的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比所述叶型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可以为:所述内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内侧端连接的内平台、和从所述内平台突出的内钩部,在所述内平台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内突出部,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突出部内部。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墙的多个引导孔,一部分引导孔以所述透平静叶片的中心为基准配置在比所述叶型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可以为:一部分所述引导孔位于连接所述叶型与所述内平台的分界面上。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在所述第一隔墙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和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并且连续到所述第一隔墙的端部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位于所述叶型内部,所述第二通路从所述叶型的内部连续到所述内叶冠的内部。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突出地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的多个多孔板。
而且,可以为:所述透平静叶片还包括形成于内部并且沿着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三冷却流路、和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的第二流路弯曲部,所述第二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二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外叶冠内部。
而且,可以为:所述外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外侧端连接的外平台、和从所述外平台突出的外钩部,在所述外平台形成有通过往外侧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外突出部,所述第二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外突出部内部。
而且,可以为:所述外突出部具有翼形横截面。
而且,可以为:所述透平静叶片还包括形成于内部并且沿着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三冷却流路、和分割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并且沿着所述叶型的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所述外叶冠内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型态的透平包括能够旋转的转子轮盘、安装在所述转子轮盘的多个透平动叶片以及透平静叶片,所述透平静叶片包括: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连续;及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一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在此,可以为:还包括分割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并且沿着所述叶型的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比所述叶型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可以为:所述内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内侧端连接的内平台、和从所述内平台突出的内钩部,在所述内平台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内突出部,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突出部内部。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墙的多个引导孔,一部分引导孔形成于所述叶型的外侧。
而且,可以为:一部分所述引导孔位于连接所述叶型与所述内平台的分界面上。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在所述第一隔墙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和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并且连续到所述第一隔墙的端部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位于所述叶型内部,所述第二通路从所述叶型的内部连续到所述内叶冠的内部。
而且,可以为:在所述第一隔墙突出地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的多个多孔板。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新型态揭示一种燃气轮机,该燃气轮机包括压缩空气的压气机、将所述压气机所压缩的压缩空气和燃料予以混合并燃烧的燃烧室、和包括凭借着所述燃烧室所燃烧的燃气而旋转的多个透平动叶片的透平,所述透平包括能够旋转的转子轮盘、安装在所述转子轮盘的多个透平动叶片以及透平静叶片,
所述透平静叶片包括: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连续;及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型态的透平静叶片与透平,可以在流路转换部分减少热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气轮机内部的图。
图2是切割图1所示燃气轮机的一部分后查看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横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横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施加各种变化并且具有各种实施例,下面将例示特定实施例并且在发明内容中予以详细说明。但其并不是用来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实施形态,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所包含的一切变化、等同物乃至替代物均应阐释为属于本发明。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仅为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除非在句子的脉理中可以明显地加以区分,否则单数表现方式也包括复数的情形。本发明的“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只是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得视为事先排除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的存在。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时,附图中尽量使用同一符号指示。而且,将省略那些可能混淆本发明的主旨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相关说明。根据同样的理由,附图中一部分构成要素可能会夸张地图示或概略地图示或予以省略。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气轮机。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轮机内部的图,图2是切割图1所示燃气轮机的一部分后查看的纵剖视图。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燃气轮机1000的热力学循环在理想情况下可以遵循勃朗登循环(Brayton cycle)。勃朗登循环由连续的等熵压缩(绝热压缩)、定压加热、等熵膨胀(绝热膨胀)、定压放热这4个过程组成。亦即,吸入大气空气并且压缩成高压后,在定压环境下燃烧燃料放出热能,使该高温燃气膨胀而转换成运动能后,将具有剩余能量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亦即,可以由压缩、加热、膨胀、放热这4个过程组成循环。
实现所述勃朗登循环的燃气轮机1000如图1所示地可以包括压气机1100、燃烧室1200及透平1300。下面的说明会参考图1,但本发明的说明也能广泛地适用于和图1所例示的燃气轮机1000具备同等配置的涡轮发动机。
请参阅图1,燃气轮机1000的压气机1100可以从外部吸入空气并予以压缩。压气机1100将压气机动叶片1130所压缩的压缩空气供应给燃烧室1200,能向燃气轮机1000中需要冷却的高温区供应冷却用空气。此时,所吸入的空气在压气机1100经过绝热压缩过程而使得通过了压气机1100的空气的压力与温度上升。
压气机1100可以设计成离心压气机(centrifugal compressors)或轴流压气机(axial compressor),小型燃气轮机适用离心压气机,与此相反,如图1所示的大型燃气轮机1000因为需要压缩大量空气而通常会适用多级轴流压气机1100。此时,多级轴流压气机1100中压气机1100的动叶片1130随着中心拉杆1120与转子轮盘的旋转而旋转,压缩所流入的空气并且将压缩的空气移动到后级的压气机静叶片1140。空气一边通过以多级形成的动叶片1130一边逐渐被压缩成更高的压力。
压气机静叶片1140安装在机壳1150的内部,多个压气机静叶片1140能安装成形成级。压气机静叶片1140将来自前级的压气机动叶片1130的压缩空气导引到后级的动叶片1130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压气机静叶片1140中的至少一部分能安装成在预设范围内旋转以便执行空气流入量调节之类的功能。
可以利用透平1300所输出的动力的一部分驱动压气机1100。为此,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扭矩管1170直接连接压气机1100的旋转轴与透平1300的旋转轴。就大型燃气轮机1000而言,从透平1300生成的输出中的几乎一半消耗在用来驱动压气机1100。
另一方面,燃烧室1200能将压气机1100的出口所供应的压缩空气和燃料予以混合并进行定压燃烧而生成具备高能量的燃气。燃烧室1200使流入的压缩空气和燃料混合并燃烧而生成高能量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等压燃烧过程将燃气温度提高到燃烧室及透平零件能承受的耐热极限。
在以壳体(shell)形态形成的机壳内可以排列多个燃烧室1200,包括设有燃料喷射嘴等的燃烧装置(Burner)、形成燃烧腔的燃烧室火焰筒(Combustor Liner)以及作为燃烧室与透平的连接部的过渡段(Transition Piece)地构成。
另一方面,出自燃烧室1200的高温高压燃气被供应到透平1300。所供应的高温高压的燃气一边膨胀一边碰撞于透平1300的透平动叶片1400并给予反动力引起旋转扭矩,如此得到的旋转扭矩则经过前述扭矩管1170传递到压气机1100,超过了用于驱动压气机1100所需动力的动力则用来驱动发电机等。
透平1300包括转子轮盘1310、以辐射状配置在转子轮盘1310的多个透平动叶片1400和透平静叶片1500。
转子轮盘1310具有大约呈圆盘的形态,其外周部形成有多个槽。槽形成为具有弯曲面并且在槽插入透平动叶片1400与透平静叶片1500。透平动叶片1400能以燕尾之类的方式结合到转子轮盘1310。透平静叶片1500被固定而不旋转,导引通过了透平动叶片1400的燃气的流动方向。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的纵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静叶片的横剖视图。
请参阅图3至图5,透平静叶片1500包括内叶冠1520、外叶冠1530及位于内叶冠1520与外叶冠1530之间的叶型1510。
叶型1510能以翼状曲面板形成,能形成为具有按照燃气轮机1000规格优化的翼形。叶型1510能具备以燃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上游侧的前缘1511与配置在下游侧的尾缘1512。
在叶型1510中燃气流入的前面形成有以构成往外侧方向凸出的曲面的方式突出的吸力面,在叶型的背面形成有构成往吸力面侧凹入的凹入曲面的压力面。叶型1510的吸力面与压力面发生压差而使得透平1300旋转。
叶型1510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冷却孔1513,冷却孔1513和形成于叶型1510内部的冷却流路连通而将冷却空气供应到叶型1510的表面。
内叶冠1520结合到转子轮盘1310并且配置在叶型1510的内侧端部并支持叶型1510。内叶冠1520包括结合在叶型1510内侧的内平台1522及向内平台1522的下方突出并结合在转子轮盘1310的内钩部1524。
内平台152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内平台152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内突出部1528。内突出部1528往朝向转子轮盘1310的方向即往内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内突出部152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
外叶冠1530结合到安装在半径方向外侧的静叶片夹持件(vane carrier)(未图示)并且配置在叶型1510的外侧端部并支持叶型1510。外叶冠1530包括结合在叶型1510的外侧端的外平台1532、及向外平台1532的上方突出并且结合在静叶片夹持件的外钩部1534。
外平台153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外平台153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外突出部1538。外突出部1538往外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外突出部153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外突出部1538可以形成有使冷却介质流入的入口E11与排放冷却介质的出口O11。在此,冷却介质可以由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透平静叶片150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第一冷却流路C11、第二冷却流路C12、以及连接第一冷却流路C11与第二冷却流路C12的第一流路弯曲部B11。而且,透平静叶片1500的内部还可形成有第三冷却流路C13、第四冷却流路C14、第二流路弯曲部B12、第一隔墙1561、第二隔墙1562及第三隔墙156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透平静叶片1500的内部也可以只形成第一冷却流路C11、第二冷却流路C12以及第一流路弯曲部B11。透平静叶片1500能以铸造(casting)形成。
第一冷却流路C11与出口O1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1530经由叶型1510连续到内叶冠1520的内部。第一冷却流路C11由第一隔墙1561与前缘1511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1538、外平台1532以及叶型1510。
第二冷却流路C12与入口E1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1530经由叶型1510连续到内叶冠1520的内部。第二冷却流路C12则由第一隔墙1561与第二隔墙1562形成。通过第二冷却流路C12流入的空气可以供应给第一冷却流路C11。
第一隔墙1561位于第一冷却流路C11与第二冷却流路C12之间并且分割第一冷却流路C11与第二冷却流路C12。第一隔墙156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1530,第一隔墙156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则和叶型1510的端部离开。即,第一隔墙1561形成为贯穿叶型1510并连续到内叶冠1520内部。
第一冷却流路C11与第二冷却流路C12通过第一流路弯曲部B11而连接,第一流路弯曲部B11从叶型1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一流路弯曲部B11可位于内突出部1528内。而且,第一流路弯曲部B11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1516,第一曲面1516具有以第一点P11为中心并具备第一半径R11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一点P11从叶型1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即,第一点P11可位于第一隔墙1561内。凭此,第一隔墙1561可以发挥出排出热的散热板功能。
冷却流路能使透平静叶片1500整体冷却,但是却会在作为冷却流路转换部分的第一流路弯曲部B11发生热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寿命缩短。
高温气体只在形成有叶型1510的部分经过,内叶冠1520及外叶冠1530因为插入在其它部件而不接触高温气体。因此,若第一流路弯曲部B11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则能使施加在第一流路弯曲部B11的热应力最小化。
而且,热应力在第一流路弯曲部B11的弯曲曲面的中心点具有最大值,若第一点P11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则能显著地提高结构寿命。即使第一流路弯曲部B11的一部分位于内叶冠1520内,只要第一点P11位于叶型1510内,热应力的减少程度就会非常少。
本第一实施例虽然例示了第一流路弯曲部B11形成于内侧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流路弯曲部形成于外侧时第一流路弯曲部与第一点也可位于外叶冠内部。
现有的结构因为内平台薄而无法在内叶冠内部形成流路弯曲部。但是如本第一实施例一样若形成有内突出部1528,则第一流路弯曲部B11能够位于内突出部1528内部而使热应力最小化,提高结构寿命。
第三冷却流路C13配置为与第二冷却流路C12邻接,形成为从外叶冠1530经由叶型1510连续到内叶冠1520的内部。第三冷却流路C13由第二隔墙1562与第三隔墙1563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1538、外平台1532以及叶型1510。
第三冷却流路C13与入口E11连接,通过入口E11流入的空气则分别分流到第二冷却流路C12与第三冷却流路C13并移动。通过第三冷却流路C13移动的空气可以供应给第四冷却流路C14。
第二隔墙1562位于第二冷却流路C12与第三冷却流路C13之间并且分割第二冷却流路C12与第三冷却流路C13。第二隔墙1562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内叶冠1520,外侧端部位于比叶型1510的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二隔墙1562贯穿叶型1510并连续到外叶冠1530内部,但是从入口E11离开。凭此,能防止热应力在第二隔墙1562端部集中的现象。
第四冷却流路C14配置在第三冷却流路C13与尾缘1512之间并且形成为连续到叶型1510与内叶冠1520的内部。第四冷却流路C14由第三隔墙1563与尾缘1512形成。第四冷却流路C14从第三冷却流路C13接受空气,流入第四冷却流路C14的空气则通过尾缘1512排放。尾缘1512形成有后端冷却槽1519,后端冷却槽1519形成有分割突起1568,空气一边通过后端冷却槽1519被排放一边冷却尾缘1512。
第三隔墙1563位于第三冷却流路C13与第四冷却流路C14之间并且分割第三冷却流路C13与第四冷却流路C14。第三隔墙1563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1530,第三隔墙1563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从叶型1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比透平静叶片1500的中心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三隔墙1563形成为贯穿叶型1510并且连续到内叶冠1520内部。
第三冷却流路C13与第四冷却流路C14通过第二流路弯曲部B12而连接,第二流路弯曲部B12从叶型1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二流路弯曲部B12可位于内平台1522与内突出部1528内。而且,第二流路弯曲部B12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1517,第二曲面1517具有以第二点P12为中心并具备第二半径R12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二点P12从叶型1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1520内部。因此能使第二流路弯曲部B12上发生的热应力最小化,能提高第二流路弯曲部B12的结构寿命。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静叶片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静叶片的横剖视图。
请参阅图6及图7,透平静叶片2500包括内叶冠2520、外叶冠2530及位于内叶冠2520与外叶冠2530之间的叶型2510。
叶型2510能以翼状曲面板形成,能形成为具有按照燃气轮机2000规格优化的翼形。叶型2510能具备以燃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上游侧的前缘2511与配置在下游侧的尾缘2512。
内叶冠2520结合到转子轮盘2310并且配置在叶型2510的内侧端部并支持叶型2510。内叶冠2520包括结合在叶型2510内侧的内平台2522、及向内平台2522的下方突出并结合在转子轮盘2310的内钩部2524。
内平台252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内平台252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内突出部2528。内突出部2528往朝向转子轮盘2310的方向即往内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内突出部252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
外叶冠2530结合到安装在半径方向外侧的静叶片夹持件(未图示)并且配置在叶型2510的外侧端部并支持叶型2510。外叶冠2530包括结合在叶型2510的外侧端的外平台2532、及向外平台2532的上方突出并且结合在静叶片夹持件的外钩部2534。
外平台253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外平台253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外突出部2538。外突出部2538往外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外突出部253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外突出部2538可以形成有使冷却介质流入的入口E21与排放冷却介质的出口O21。在此,冷却介质可以由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透平静叶片25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冷却流路C21、第二冷却流路C22、第三冷却流路C23、第四冷却流路C24、第一流路弯曲部B21、第二流路弯曲部B22、第一隔墙2561、第二隔墙2562及第三隔墙2563。透平静叶片2500能以铸造(casting)形成。
第一冷却流路C21与出口O2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2530经由叶型2510连续到内叶冠2520的内部。第一冷却流路C21由第一隔墙2561与前缘2511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2538、外平台2532以及叶型2510。
第二冷却流路C22与入口E2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2530经由叶型2510连续到内叶冠2520的内部。第二冷却流路C22由第一隔墙2561与第二隔墙2562形成。通过第二冷却流路C22流入的空气可供应到第一冷却流路C21。
第一隔墙2561位于第一冷却流路C21与第二冷却流路C22之间并且分割第一冷却流路C21与第二冷却流路C22。第一隔墙256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2530,第一隔墙256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即,第一隔墙2561形成为贯穿叶型2510并且连续到内叶冠2520内部。
第一冷却流路C21与第二冷却流路C22通过第一流路弯曲部B21而连接,第一流路弯曲部B21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2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一流路弯曲部B21可位于内突出部2528内。而且,第一流路弯曲部B21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2516,第一曲面2516具有以第一点P21为中心并具备第一半径R21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一点P21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2520内部。
冷却流路能使透平静叶片2500整体冷却,但是却会在作为冷却流路转换部分的第一流路弯曲部B21发生热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寿命缩短。
高温气体只在形成有叶型2510的部分经过,内叶冠2520及外叶冠2530由于插入在其它部件而不接触高温气体。因此,若第一流路弯曲部B21位于内叶冠2520内部,则能使施加在第一流路弯曲部B21的热应力最小化。
第一隔墙2561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隔墙2561并引导空气流动的多个引导孔2571。引导孔2571不仅能在第一隔墙2561的宽度方向以离开方式排列,还能在第一隔墙2561的高度方向以离开方式排列。一部分引导孔2571能以透平静叶片2500的中心为基准位于比叶型2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一部分引导孔2571可形成于内叶冠2520内部而且引导孔2571可以在第一点P21所在的部分经过。凭此,可以凭借引导孔2571冷却第一隔墙2561并且通过第一隔墙2561冷却透平静叶片2500中热应力大的部分。
而且,一部分引导孔2571可位于连接叶型2510与内平台2522的分界线L21上。即,一个引导孔2571的一部分位于叶型2510内,一部分位于内平台2522内。凭此,可使分界部分的热应力最小化。
第三冷却流路C23配置为与第二冷却流路C22邻接,形成为从外叶冠2530经由叶型2510连续到内叶冠2520的内部。第三冷却流路C23由第二隔墙2562与第三隔墙2563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2538、外平台2532以及叶型2510。
第三冷却流路C23与入口E21连接,通过入口E21流入的空气则分别分流到第二冷却流路C22与第三冷却流路C23并移动。通过第三冷却流路C23移动的空气可以供应到第四冷却流路C24。
第二隔墙2562位于第二冷却流路C22与第三冷却流路C23之间并且分割第二冷却流路C22与第三冷却流路C23。第二隔墙2562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内叶冠2520,外侧端部位于比叶型2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二隔墙2562贯穿叶型2510并连续到外叶冠2530内部,但是从入口E21离开。凭此,能防止热应力在第二隔墙2562端部集中的现象。
第二隔墙2562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隔墙2562的多个引导孔2572。引导孔2572可以在第二隔墙2562的宽度方向以离开方式排列。引导孔2572能以透平静叶片2500的中心为基准位于比叶型2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即,引导孔2572可位于外叶冠2530内部。凭此,可以凭借引导孔2572冷却第二隔墙2562并且通过第二隔墙2562冷却透平静叶片2500中热应力大的部分。
第四冷却流路C24配置在第三冷却流路C23与尾缘2512之间,并且形成为连续到叶型2510与内叶冠2520的内部。第四冷却流路C24通过第三隔墙2563与尾缘2512而形成。第四冷却流路C24从第三冷却流路C23接受空气,流入第四冷却流路C24的空气则通过尾缘2512排放。尾缘2512形成有后端冷却槽2519,后端冷却槽2519形成有分割突起2568,空气一边通过后端冷却槽2519被排放一边冷却尾缘2512。
第三隔墙2563位于第三冷却流路C23与第四冷却流路C24之间并且分割第三冷却流路C23与第四冷却流路C24。第三隔墙2563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2530,第三隔墙2563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比透平静叶片2500的中心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三隔墙2563形成为贯穿叶型2510并且延伸到内叶冠2520内部。
第三冷却流路C23与第四冷却流路C24通过第二流路弯曲部B22而连接,第二流路弯曲部B22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2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二流路弯曲部B22可位于内平台2522与内突出部2528内。而且,第二流路弯曲部B22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2517,第二曲面2517具有以第二点P22为中心并具备第二半径R22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二点P22从叶型2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2520内部。因此能使第二流路弯曲部B22上发生的热应力最小化,能提高第二流路弯曲部B22的结构寿命。
第三隔墙2563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三隔墙2563的多个引导孔2573。引导孔2573不仅能在第三隔墙2563的宽度方向以离开方式排列,还能在第三隔墙2563的高度方向以离开方式排列。一部分引导孔2573能以透平静叶片2500的中心为基准位于比叶型2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一部分引导孔2573形成于内叶冠2520内部而且引导孔2573可以在第二点P22所在的部分经过。凭此,可以凭借引导孔2573冷却第三隔墙2563并且通过第三隔墙2563冷却透平静叶片2500中热应力大的部分。
而且,一部分引导孔2573可位于连接叶型2510与内平台2522的分界面上。即,一个引导孔2573的一部分位于叶型2510内,一部分可位于内平台2522内。凭此,可使分界部分的热应力最小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请参阅图8,透平静叶片3500包括内叶冠3520、外叶冠3530及位于内叶冠3520与外叶冠3530之间的叶型3510。
叶型3510能以翼状曲面板形成,能形成为具有按照燃气轮机3000规格优化的翼形。叶型3510能具备以燃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上游侧的前缘3511与配置在下游侧的尾缘3512。
内叶冠3520结合到转子轮盘3310并且配置在叶型3510的内侧端部并支持叶型3510。内叶冠3520包括结合在叶型3510内侧的内平台3522、及向内平台3522的下方突出并结合在转子轮盘3310的内钩部3524。
内平台352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内平台352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内突出部3528。内突出部3528往朝向转子轮盘3310的方向即往内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内突出部352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
外叶冠3530结合到安装在半径方向外侧的静叶片夹持件(未图示)并且配置在叶型3510的外侧端部并支持叶型3510。外叶冠3530包括结合在叶型3510的外侧端的外平台3532、及向外平台3532的上方突出并且结合在静叶片夹持件的外钩部3534。
外平台353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外平台353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外突出部3538。外突出部3538往外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外突出部353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外突出部3538可以形成有使冷却介质流入的入口E31与排放冷却介质的出口O31。在此,冷却介质可以由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透平静叶片35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冷却流路C31、第二冷却流路C32、第三冷却流路C33、第四冷却流路C34、第一流路弯曲部B31、第二流路弯曲部B32、第一隔墙3561、第二隔墙3562及第三隔墙3563。透平静叶片3500能以铸造(casting)形成。
第一冷却流路C31与出口O3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3530经由叶型3510连续到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一冷却流路C31通过第一隔墙3561与前缘3511而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3538、外平台3532以及叶型3510。
第二冷却流路C32与入口E3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3530经由叶型3510连续到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二冷却流路C32通过第一隔墙3561与第二隔墙3562而形成。通过第二冷却流路C32流入的空气可供应到第一冷却流路C31。
第一隔墙3561位于第一冷却流路C31与第二冷却流路C32之间并且分割第一冷却流路C31与第二冷却流路C32。第一隔墙356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3530,第一隔墙356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配置为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即,第一隔墙3561形成为贯穿叶型3510并且连续到内叶冠3520内部。
第一冷却流路C31与第二冷却流路C32通过第一流路弯曲部B31而连接,第一流路弯曲部B31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3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一流路弯曲部B31可位于内突出部3528内。而且,第一流路弯曲部B31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3516,第一曲面3516具有以第一点P31为中心并具备第一半径R31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一点P31可以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3520内部。
冷却流路能使透平静叶片3500整体冷却,但是却会在作为冷却流路转换部分的第一流路弯曲部B31发生热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寿命缩短。
高温气体只在形成有叶型3510的部分经过,内叶冠3520及外叶冠3530因为插入在其它部件而不接触高温气体。凭此,若第一流路弯曲部B31位于内叶冠3520内部,则能使施加在第一流路弯曲部B31的热应力最小化。
第一隔墙3561形成有在第一隔墙3561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3571、以及与第一通路3571连接并且连续到第一隔墙3561端部的第二通路3572。第一通路3571位于叶型3510内部,第二通路3572形成为从叶型3510的内部沿着第一隔墙3561的高度方向连续到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二通路3572可以经过第一点P31所在的部分。
空气可以流入第一通路3571后经过第二通路3572从第一隔墙3561的端部排放。空气一边移动一边冷却第一隔墙3561,可以通过第一隔墙3561冷却热应力大的部分。由于第一点P31位于第二通路3572内,因此能有效地冷却热应力大的部分。
第三冷却流路C33配置为与第二冷却流路C32邻接,形成为从外叶冠3530经由叶型3510连续到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三冷却流路C33通过第二隔墙3562与第三隔墙3563而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3538、外平台3532以及叶型3510。
第三冷却流路C33与入口E31连接,通过入口E31流入的空气则分别分流到第二冷却流路C32与第三冷却流路C33并移动。通过第三冷却流路C33移动的空气可供应到第四冷却流路C34。
第二隔墙3562位于第二冷却流路C32与第三冷却流路C33之间并且分割第二冷却流路C32与第三冷却流路C33。第二隔墙3562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内叶冠3520,外侧端部位于比叶型3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二隔墙3562贯穿叶型3510并连续到外叶冠3530内部,但是从入口E31离开。凭此,能防止热应力在第二隔墙3562端部集中。
第二隔墙3562形成有在第二隔墙3562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3573、以及与第一通路3573连接并且连续到第二隔墙3562的端部的第二通路3574。第一通路3573位于叶型3510内部,第二通路3574形成为从叶型3510的内部沿着第二隔墙3562的高度方向连续到外叶冠3530的内部。
空气可以流入第二通路3574后经过第一通路3573并从第二隔墙3562的端部排放。空气一边移动一边冷却第二隔墙3562,可以通过第二隔墙3562冷却热应力大的部分。
第四冷却流路C34配置在第三冷却流路C33与尾缘3512之间,并且形成为连续到叶型3510与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四冷却流路C34通过第三隔墙3563与尾缘3512而形成。第四冷却流路C34从第三冷却流路C33接受空气,流入第四冷却流路C34的空气则通过尾缘3512排放。尾缘3512形成有后端冷却槽,后端冷却槽形成有分割突起3568,空气一边通过后端冷却槽被排放一边冷却尾缘3512。
第三隔墙3563位于第三冷却流路C33与第四冷却流路C34之间并且分割第三冷却流路C33与第四冷却流路C34。第三隔墙3563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3530,第三隔墙3563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比透平静叶片3500的中心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三隔墙3563形成为贯穿叶型3510并且连续到内叶冠3520内部。
第三冷却流路C33与第四冷却流路C34通过第二流路弯曲部B32而连接,第二流路弯曲部B32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3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二流路弯曲部B32可位于内平台3522与内突出部3528内。而且,第二流路弯曲部B32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3517,第二曲面3517具有以第二点P32为中心并具备第二半径R32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二点P32从叶型3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3520内部。因此能使第二流路弯曲部B32上发生的热应力最小化,能提高第二流路弯曲部B32的结构寿命。
第三隔墙3563形成有在第三隔墙3563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3575、以及与第一通路3575连接并且连续到第三隔墙3563端部的第二通路3576。第一通路3575位于叶型3510内部,第二通路3576形成为从叶型3510的内部沿着第三隔墙3563的高度方向连续到内叶冠3520的内部。第二通路3576可以经过第一点P32所在的部分。
空气可以流入第一通路3575后经过第二通路3576从第三隔墙3563的端部排放。空气一边移动一边冷却第三隔墙3563,可以通过第三隔墙3563冷却热应力较大的部分。第一点P32位于第二通路3576内,因此能有效地冷却热应力较大的部分。
第三隔墙3563可形成有以厚度方向贯穿第三隔墙3563的多个引导孔3573。引导孔3573不仅能在第三隔墙3563的宽度方向以隔离方式排列,还能在第三隔墙3563的高度方向以隔离方式排列。一部分引导孔3573能以透平静叶片3500的中心为基准位于比叶型3510端部更外侧的位置。一部分引导孔3573形成于内叶冠3520内部而且引导孔3573可以在第二点P32所在的部分经过。凭此,可以凭借引导孔3573冷却第三隔墙3563并且通过第三隔墙3563冷却透平静叶片3500中热应力较大的部分。
而且,一部分引导孔3573可位于连接叶型3510与内平台3522的分界面上。即,一个引导孔3573的一部分位于叶型3510内而一部分则可位于内平台3522内。凭此,可大幅减少分界部分的热应力。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透平静叶片。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静叶片的纵剖视图。
请参阅图9,透平静叶片4500包括内叶冠4520、外叶冠4530及位于内叶冠4520与外叶冠4530之间的叶型4510。
叶型4510能以翼状曲面板形成,能形成为具有按照燃气轮机4000规格优化的翼形。叶型4510能具备以燃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上游侧的前缘4511与配置在下游侧的尾缘4512。
内叶冠4520结合到转子轮盘4310并且配置在叶型4510的内侧端部并支持叶型4510。内叶冠4520包括结合在叶型4510内侧的内平台4522、及向内平台4522的下方突出并结合在转子轮盘4310的内钩部4524。
内平台452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内平台452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内突出部4528。内突出部4528往朝向转子轮盘4310的方向即往内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内突出部452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
外叶冠4530结合到安装在半径方向外侧的静叶片夹持件(未图示)并且配置在叶型4510的外侧端部并支持叶型4510。外叶冠4530包括结合在叶型4510的外侧端的外平台4532、及向外平台4532的上方突出并且结合在静叶片夹持件的外钩部4534。
外平台4532以大致呈四角板的形状形成,外平台4532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外突出部4538。外突出部4538往外侧方向突出并且具有翼形横截面。即,外突出部4538的横截面包括凸面与凹面,以凸面与凹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朝向侧端而减少的方式形成。外突出部4538可以形成有使冷却介质流入的入口E41。在此,冷却介质可以由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透平静叶片45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冷却流路C41、第二冷却流路C42、第三冷却流路C43、第一流路弯曲部B41、第二流路弯曲部B42、第一隔墙4561及第二隔墙4562。透平静叶片4500能以铸造(casting)形成。
第一冷却流路C41与入口E41连接,形成为从外叶冠4530经由叶型4510连续到内叶冠4520的内部。第一冷却流路C41通过第一隔墙4561与前缘4511而形成,形成为沿高度方向贯穿外突出部4538、外平台4532以及叶型4510。流入第一冷却流路C41的空气则传输到第二冷却流路C42。
第二冷却流路C42形成为从外叶冠4530经由叶型4510连续到内叶冠4520的内部。第二冷却流路C42通过第一隔墙4561与第二隔墙4562而形成。第二冷却流路C42从第一冷却流路C41接受空气并且将空气传输到第三冷却流路C43。
第一隔墙4561位于第一冷却流路C41与第二冷却流路C42之间并且分割第一冷却流路C41与第二冷却流路C42。第一隔墙456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固定在外叶冠4530,第一隔墙456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配置为从叶型4510端部离开。即,第一隔墙4561形成为贯穿叶型4510并且连续到内叶冠4520内部。
第一冷却流路C41与第二冷却流路C42通过第一流路弯曲部B41而连接,第一流路弯曲部B41从叶型4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452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一流路弯曲部B41可位于内突出部4528内。而且,第一流路弯曲部B41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4516,第一曲面4516具有以第一点P41为中心并具备第一半径R41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一点P41从叶型4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内叶冠4520内部。
冷却流路能使透平静叶片4500整体冷却,但是却会在作为冷却流路转换部分的第一流路弯曲部B41发生热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寿命缩短。
高温气体只在形成有叶型4510的部分经过,内叶冠4520及外叶冠4530因为插入在其它部件而不接触高温气体。凭此,若第一流路弯曲部B41位于内叶冠4520内部,则能使施加在第一流路弯曲部B41的热应力最小化。
在第一隔墙4561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多孔板4570,多孔板4570可位于第一流路弯曲部B41内。而且,一部分多孔板4570可位于与第一流路弯曲部B41邻接的叶型4510内。如前所述地若在第一隔墙4561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多孔板4570,则能够通过多孔板4570冷却第一隔墙4561及透平静叶片4500而减少热应力。多孔板4570可以垂直于第一隔墙4561的外表面地固定在第一隔墙4561,或者以朝向透平静叶片4500端部的方向倾斜地配置。
第三冷却流路C43位于第二冷却流路C42与尾缘4512之间,并且形成为从外叶冠4530连续到叶型4510。第三冷却流路C43通过第二隔墙4562与尾缘4512而形成。第三冷却流路C43从第二冷却流路C42接受空气,流入第三冷却流路C43的空气则通过尾缘4512排放。尾缘4512形成有后端冷却槽,后端冷却槽形成有分割突起4568,空气一边通过后端冷却槽被排放一边冷却尾缘4512。
第二隔墙4562位于第二冷却流路C42与第三冷却流路C43之间并且分割第二冷却流路C42与第三冷却流路C43。第二隔墙4562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内叶冠4520,外侧端部位于比叶型4510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即,第二隔墙4562形成为贯穿叶型4510并且连续到外叶冠4530内部。
第二冷却流路C42与第三冷却流路C43通过第二流路弯曲部B42而连接,第二流路弯曲部B42从叶型4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外叶冠4530内部。更具体地说,第二流路弯曲部B42可位于外平台4532与外突出部4538内。而且,第二流路弯曲部B42具有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4517,第二曲面4517具有以第二点P42为中心并具备第二半径R42的弧形截面。在此,第二点P42从叶型4510端部离开并且位于外叶冠4530内部。因此能使第二流路弯曲部B42上发生的热应力最小化,能提高第二流路弯曲部B42的结构寿命。
在第二隔墙4562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多孔板4570,多孔板4570可位于第二流路弯曲部B42内。而且,一部分多孔板4570可位于与第二流路弯曲部B42邻接的叶型4510内。如前所述地若在第二隔墙4562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多孔板4570,则能够通过多孔板4570冷却第二隔墙4562及透平静叶片4500而减少热应力。
前文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通过诸如附加、变更、删除或添加构成要素而以各式各样的方式修改及变更本发明,这些均应阐释为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叶型,具有前缘与尾缘;
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
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
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连续;及
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一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割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并且沿着所述叶型的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比所述叶型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内侧端连接的内平台、和从所述内平台突出的内钩部,
在所述内平台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内突出部,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突出部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墙的多个引导孔,一部分引导孔以所述透平静叶片的中心为基准配置在比所述叶型端部更靠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一部分所述引导孔位于连接所述叶型与所述内平台的分界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在所述第一隔墙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和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并且连续到所述第一隔墙的端部的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位于所述叶型内部,所述第二通路从所述叶型的内部连续到所述内叶冠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突出地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的多个多孔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于内部并且沿着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三冷却流路、和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的第二流路弯曲部,
所述第二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二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外叶冠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外侧端连接的外平台、和从所述外平台突出的外钩部,
在所述外平台形成有通过往外侧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外突出部,所述第二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外突出部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突出部具有翼形横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静叶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于内部并且沿着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三冷却流路、和分割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并且沿着所述叶型的高度方向连续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所述外叶冠内部。
13.一种透平,其特征在于,
包括能够旋转的转子轮盘、安装在所述转子轮盘的多个透平动叶片以及透平静叶片,
所述透平静叶片包括:
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
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
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
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连续;及
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具有以第一点为中心弯曲成弧形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叶冠包括与所述叶型的内侧端连接的内平台、和从所述内平台突出的内钩部,
在所述内平台形成有通过突出而形成内部空间的内突出部,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突出部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墙的多个引导孔,一部分引导孔形成于所述叶型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一部分所述引导孔位于连接所述叶型与所述内平台的分界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有在所述第一隔墙沿着厚度方向连续的第一通路、和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并且连续到所述第一隔墙的端部的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位于所述叶型内部,所述第二通路从所述叶型的内部连续到所述内叶冠的内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隔墙突出地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的多个多孔板。
20.一种燃气轮机,包括压缩空气的压气机、将所述压气机所压缩的压缩空气和燃料予以混合并燃烧的燃烧室、和包括凭借着所述燃烧室所燃烧的燃气而旋转的多个透平动叶片的透平,
该燃气轮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透平包括能够旋转的转子轮盘、安装在所述转子轮盘的多个透平动叶片以及透平静叶片,
所述透平静叶片包括:
叶型,具有前缘及尾缘;
内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
外叶冠,配置在所述叶型的另一端并支持所述叶型,和所述内叶冠相对;
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形成于内部,沿高度方向延续;及
第一流路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弯曲部位于所述内叶冠或所述外叶冠内部。
CN202010553109.3A 2019-06-21 2020-06-17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Active CN112112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74349A KR102207971B1 (ko) 2019-06-21 2019-06-21 터빈 베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10-2019-0074349 2019-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2688A true CN112112688A (zh) 2020-12-22
CN112112688B CN112112688B (zh) 2023-02-17

Family

ID=7365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3109.3A Active CN112112688B (zh) 2019-06-21 2020-06-17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299996B2 (zh)
KR (1) KR102207971B1 (zh)
CN (1) CN112112688B (zh)
DE (1) DE1020201158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113A (zh) * 2021-06-21 2021-08-06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冷却导向叶片紧凑型缘板结构及具有其的导向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0395B1 (ko) * 2019-06-10 2020-11-18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에어포일,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 터빈
US11629601B2 (en) * 2020-03-31 2023-04-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urbomachine rotor blade with a cooling circuit having an offset rib
KR102599918B1 (ko) * 2021-09-15 2023-11-07 두산에너빌리티 주식회사 터빈 베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0004A (ja) * 1996-04-17 1997-10-28 Hitachi Ltd ガスタービン静翼
WO1999036675A1 (fr) * 1996-07-19 1999-07-2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ube fixe de turbine a gaz
US6318960B1 (en) * 1999-06-15 2001-11-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stationary blade
US6375419B1 (en) * 1995-06-02 2002-04-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low directing element for a turbine engine
JP2007255224A (ja) * 2006-03-20 2007-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US20100150734A1 (en) * 2007-07-31 2010-06-1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bine blade
CN202023597U (zh) * 2011-04-21 2011-11-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冠的燃气涡轮冷却叶片
US20120014808A1 (en) * 2010-07-14 2012-01-19 Ching-Pang Lee Near-wall serpentine cooled turbine airfoil
US8221055B1 (en) * 2009-07-08 2012-07-17 Florida Turbine Technologies, Inc. Turbine stator vane with endwall cooling
US20120230838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bine blade and gas turbine
JP2013083270A (ja) * 2013-02-04 2013-05-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用翼
US8628294B1 (en) * 2011-05-19 2014-01-14 Florida Turbine Technologies, Inc. Turbine stator vane with purge air channel
CN104126054A (zh) * 2012-02-14 2014-10-29 西门子公司 具有节流元件的涡轮机导向叶片
WO2016002602A1 (ja) * 2014-06-30 2016-01-0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静翼、タービン、及び、タービン静翼の改造方法
US20170130598A1 (en) * 2014-07-24 2017-05-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urbine airfoil cooling system with spanwise extending fins
US20180230814A1 (en) * 2017-02-15 2018-08-1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irfoil cooling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980A (en) 1989-02-15 1990-06-0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oled turbine vane
US5813827A (en) 1997-04-15 1998-09-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gas turbine airfoil
US6139269A (en) * 1997-12-17 2000-10-3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Turbine blade with multi-pass cooling and cooling air addition
JP4087586B2 (ja) 2001-09-13 2008-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その静翼
US7967568B2 (en) 2007-09-21 2011-06-28 Siemens Energy, Inc. Gas turbine component with reduced cooling air requirement
EP2700787B1 (en) 2011-04-22 2018-04-04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Vane member and rotary machine
US8864467B1 (en) * 2012-01-26 2014-10-21 Florida Turbine Technologies, Inc. Turbine blade with serpentine flow cooling
EP2682565B8 (en) 2012-07-02 2016-09-21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Cooled blade for a gas turbine
DE102015203175A1 (de) 2015-02-23 2016-08-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eit- oder Laufschaufeleinrichtung und Gießkern
KR101617705B1 (ko) 2015-04-29 2016-05-03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복합냉각유체를 이용한 가스터빈 베인 및 블레이드 냉각시스템, 이에 의해 냉각되는 가스터빈 베인 및 블레이드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가스터빈 베인 및 블레이드를 냉각하는 냉각방법
JP6587251B2 (ja) 2015-11-27 2019-10-0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路形成板、これを備える流路形成組部材及び静翼、ガスタービン、流路形成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流路形成板の改造方法
JP6651378B2 (ja) 2016-02-22 2020-02-1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組品、翼、ガスタービン、および、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5419B1 (en) * 1995-06-02 2002-04-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low directing element for a turbine engine
JPH09280004A (ja) * 1996-04-17 1997-10-28 Hitachi Ltd ガスタービン静翼
WO1999036675A1 (fr) * 1996-07-19 1999-07-2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ube fixe de turbine a gaz
US6318960B1 (en) * 1999-06-15 2001-11-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stationary blade
JP2007255224A (ja) * 2006-03-20 2007-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US20100150734A1 (en) * 2007-07-31 2010-06-1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bine blade
US8221055B1 (en) * 2009-07-08 2012-07-17 Florida Turbine Technologies, Inc. Turbine stator vane with endwall cooling
US20120014808A1 (en) * 2010-07-14 2012-01-19 Ching-Pang Lee Near-wall serpentine cooled turbine airfoil
US20120230838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bine blade and gas turbine
CN202023597U (zh) * 2011-04-21 2011-11-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冠的燃气涡轮冷却叶片
US8628294B1 (en) * 2011-05-19 2014-01-14 Florida Turbine Technologies, Inc. Turbine stator vane with purge air channel
CN104126054A (zh) * 2012-02-14 2014-10-29 西门子公司 具有节流元件的涡轮机导向叶片
JP2013083270A (ja) * 2013-02-04 2013-05-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用翼
WO2016002602A1 (ja) * 2014-06-30 2016-01-0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静翼、タービン、及び、タービン静翼の改造方法
US20170130598A1 (en) * 2014-07-24 2017-05-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urbine airfoil cooling system with spanwise extending fins
US20180230814A1 (en) * 2017-02-15 2018-08-1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irfoil cooling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113A (zh) * 2021-06-21 2021-08-06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冷却导向叶片紧凑型缘板结构及具有其的导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07971B1 (ko) 2021-01-26
US11299996B2 (en) 2022-04-12
DE102020115826A1 (de) 2020-12-24
KR20200145394A (ko) 2020-12-30
US20220186626A1 (en) 2022-06-16
US11499438B2 (en) 2022-11-15
US20200400031A1 (en) 2020-12-24
CN112112688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2688B (zh) 透平静叶片、包含它的透平及燃气轮机
EP1637711A2 (en) High thrust gas turbine engine with modified core system
KR102226741B1 (ko) 링 세그먼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JP2000257446A (ja) 冷却空気流圧縮機装置、タービン・エンジン及び冷却空気流を減らす方法
CA2517182C (en) Gas turbine engine having improved core system
KR102161765B1 (ko) 터빈용 에어포일,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US11401826B2 (en) Stator structure and gas turbine having the same
KR102488973B1 (ko) 터빈용 에어포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102158298B1 (ko) 터빈 블레이드,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102162970B1 (ko) 터빈용 에어포일,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US11933192B2 (en) Turbine vane, and turbine and gas turbine including same
KR102668653B1 (ko) 터빈용 에어포일,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20220037186A (ko) 터빈 베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US20230128531A1 (en) Turbine airfoil, turbine, and gas turbine including same
KR102156428B1 (ko) 터빈용 에어포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102622469B1 (ko) 터보 머신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 터빈
KR102155797B1 (ko) 터빈 블레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US11746661B2 (en) Turbine blade and turbin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499370B1 (ko) 에어 포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20230000391A (ko) 터빈 블레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102141998B1 (ko) 블레이드슈라우드, 터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터빈
KR20230120860A (ko) 터빈 베인, 터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터빈
KR20230030449A (ko) 터빈 블레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20230081266A (ko) 링세그먼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KR20220120212A (ko) 링 세그먼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보머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