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0669A -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0669A CN112110669A CN202011012837.XA CN202011012837A CN112110669A CN 112110669 A CN112110669 A CN 112110669A CN 202011012837 A CN202011012837 A CN 202011012837A CN 112110669 A CN112110669 A CN 1121106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ecycled
- fly ash
- water
- aggre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所述再生骨料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2.5‑10,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10‑50,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1‑10,所述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为80‑96%,所述微硅粉的平均粒径为0.1‑0.3微米。本发明使用再生骨料增强剂对再生骨料进行增强,有效地降低了再生骨料表面的石粉含量,通过加入微硅粉,对再生骨料表面浆体进行增强,更好地发挥了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行业中,混凝土属于常用建筑材料,我国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天然骨料正在以每年约几十亿吨的速度消耗,但同时城镇化过程中不断的有临时和老旧建筑拆除,建筑垃圾指的是建筑的建造装修修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废砖、装修废料等其他废弃物的总称。目前来看,既有建筑的装饰修缮和施工建造与旧建筑拆除改造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较大,其中在总废弃物中混凝土碎块可占50-60%。建筑垃圾随意弃置,占用土地,产生后续污染,虽然再生骨料的经济价值被发觉,但是由于再生骨料本身的缺陷,导致其只能应用于填充结构和非承重结构中,另外由于再生骨料具有石粉含量高,本身缺陷多,影响混凝土的性质,这给再生骨料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生骨料颗粒棱角比较多,表面粗糙,表面包裹一层硬化的水泥砂浆,通常情况下采用化学强化法、物理强化法、微生物强化法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这样大大增加了再生骨料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本发明能够提高再生骨料在混凝土的应用性能,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此外,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2.5-10,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10-50,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1-10,所述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为80-96%,所述微硅粉的平均粒径为0.1-0.3微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2.5份、粉煤灰10份、水玻璃10份、氢氧化钠1.7份、矿粉75份、水12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7.5,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34,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质量比为1:4.8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粉煤灰微F类粉煤灰,所述粉煤灰的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玻璃的模数为2.5-3.5,固形物含量为25%-4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氧化钠为片状氢氧化钠。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称取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
步骤二、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将水与水玻璃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得到新的混合溶液,将粉煤灰及矿粉加入到新的混合溶液中即得再生骨料增强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上述的再生骨料增强剂、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天然砂、拌合水,所述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所述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所述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微硅粉2.5千克、粉煤灰5千克、水玻璃5.4千克、氢氧化钠1.5千克、矿粉50千克,水12.6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5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重量如下:微硅粉2千克、粉煤灰10千克、水玻璃4.5千克、氢氧化钠1.7千克、矿粉40千克,水13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4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重量如下:微硅粉1千克、粉煤灰20千克、水玻璃4.8千克、氢氧化钠1.4千克、矿粉30千克,水11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40。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制备时按照强度等级要求,配制相应的增强成分对再生粗骨料先进行增强,然后按照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成混凝土;也可以保持增强成分不变,改变再生骨料的掺入量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中,再生骨料增强剂中添加有微硅粉,因为微硅粉是微观形貌是球形,具有较强的火山灰活性,在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的激发下能表现出很强的活性,能改善石子和砂浆的过渡界面性能和强度,同时微硅粉能提高混凝土前期和后期抗压强度。
粉煤灰是火电厂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集下来的细灰,微观形貌为球型,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具有反应活性的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在普通混凝土中很难完全释放出活性,但在碱性更强的环境中可表现出更强的化学活性,加入粉煤灰后,能够提高再生骨料表面浆体的均匀性,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矿粉是钢铁废渣经过粉末后的产品,由于其为高温冷却产物,且磨成微粉,具有较强的活性,其中含有较多的钙和硅的活性物质,在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的激发下,会表现出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在增强再生粗骨料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再生骨料增强剂对再生骨料进行增强,有效地降低了再生骨料表面的石粉含量,通过加入微硅粉,对再生骨料表面浆体进行增强,更好地发挥了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工作性能。
(2)本发明通过控制再生骨料增强剂的配比,提高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使用量,水玻璃+水和矿粉+粉煤灰+微硅粉的重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保证了再生骨料表面都有浆体包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其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2.5-10,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10-50,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1-10。
上述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为80-96%,微硅粉的平均粒径为0.1-0.3微米。
上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粉煤灰的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上述水玻璃的模数为为2.5-3.5,固形物含量为25%-40%;模数最优值为3.0,固形物含量为32%。
上述氢氧化钠为片状氢氧化钠,水为可饮用的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2.5份、粉煤灰10份、水玻璃10份、氢氧化钠1.7份、矿粉75份、水12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7.5,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34,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质量比为1:4.86。
实施例3
本实施提供一种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称取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
步骤二、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将水与水玻璃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得到新的混合溶液,将粉煤灰及矿粉加入到新的混合溶液中即得再生骨料增强剂。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制备时按照强度等级要求,配制相应的增强成分对再生粗骨料先进行增强,然后按照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成混凝土;也可以保持增强成分不变,改变再生骨料的掺入量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微硅粉2.5千克、粉煤灰5千克、水玻璃5.4千克、氢氧化钠1.5千克、矿粉50千克,水12.6千克、水泥400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10,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22,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3.2。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5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微硅粉2千克、粉煤灰10千克、水玻璃4.5千克、氢氧化钠1.7千克、矿粉40千克,水13千克、水泥400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4,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25,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3。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4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微硅粉1千克、粉煤灰20千克、水玻璃4.8千克、氢氧化钠1.4千克、矿粉30千克,水11千克、水泥400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1.5,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50,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3.2。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3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微硅粉2千克、粉煤灰10千克、水玻璃4.5千克、氢氧化钠1.7千克、矿粉40千克,水13千克、水泥400千克、再生粗骨料721千克、天然粗骨料309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4,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25,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3。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3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微硅粉2千克、粉煤灰10千克、水玻璃4.5千克、氢氧化钠1.7千克、矿粉40千克,水13千克、水泥400千克、再生粗骨料927千克、天然粗骨料103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4,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25,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3。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35。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单方混凝土包括: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1030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混凝土的强度为C35,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水泥是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得到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
述实施例中实施例4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分别是强度等级C50、C40、C35的增强配合比设计,实施例7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再生骨料占总粗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0%时的配合比,实施例8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再生骨料占总粗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为90%时的配合比,实施例9为空白试验,即不掺加再生骨料的混凝土配合比。其性能指标见表1(表中各物料按照单方混凝土配比计算kg/m3)。
表1试验配合比和结果
由以上表格可知,实施例4中的配合比28天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值,实施例5和实施例6都能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实施例7为强化再生粗骨料掺量占总粗骨料质量的70%,28天强度为40.2MPa与实施例5相比虽然达到设计强度,但强度富余不够,存在一定的问题。实施例8掺量增加,强度进一步降低。实施例9为正常配制混凝土的28天强度,对比分析对骨料进行加强可以替代50%的天然骨料。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2.5-10,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10-50,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重量比为1:1-10,所述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为80-96%,所述微硅粉的平均粒径为0.1-0.3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微硅粉2.5份、粉煤灰10份、水玻璃10份、氢氧化钠1.7份、矿粉75份、水12份,所述粉煤灰和矿粉的重量比为1:7.5,所述微硅粉与矿粉+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34,所述水+水玻璃与矿粉+粉煤灰+硅微粉的质量比为1:4.8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微F类粉煤灰,所述粉煤灰的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玻璃的模数为2.5-3.5,固形物含量为25%-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为片状氢氧化钠。
6.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再生骨料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称取微硅粉1-10份、粉煤灰5-25份、水玻璃0.5-10份、氢氧化钠0.8-2份、矿粉20-80份、水5-20份;
步骤二、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将水与水玻璃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微硅粉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得到新的混合溶液,将粉煤灰及矿粉加入到新的混合溶液中即得再生骨料增强剂。
7.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再生骨料增强剂、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天然砂、拌合水,所述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再生粗骨料是平均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所述天然粗骨料为平均粒径为5-10毫米的碎石,所述再生骨料增强剂与再生粗骨料提前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微硅粉2.5千克、粉煤灰5千克、水玻璃5.4千克、氢氧化钠1.5千克、矿粉50千克,水12.6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5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重量如下:微硅粉2千克、粉煤灰10千克、水玻璃4.5千克、氢氧化钠1.7千克、矿粉40千克,水13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4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单方混凝土中,各组分重量如下:微硅粉1千克、粉煤灰20千克、水玻璃4.8千克、氢氧化钠1.4千克、矿粉30千克,水11千克、再生粗骨料515千克、水泥400千克、天然粗骨料515千克、天然砂675千克、拌合水120千克,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为C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12837.XA CN11211066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12837.XA CN11211066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0669A true CN112110669A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0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12837.XA Pending CN112110669A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1066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6461A (zh) * | 2021-06-22 | 2021-09-03 | 同济大学 | 一种微纳米活性增强剂和相应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4017A (zh) * | 2006-04-28 | 2006-10-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再生粗骨料表面改性剂 |
CN109942255A (zh) * | 2019-04-13 | 2019-06-28 | 北京国旺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45184A (zh) * | 2019-11-18 | 2020-02-28 | 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93057A (zh) * | 2020-03-12 | 2020-07-10 | 佛山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弃混凝土的再生方法及改性再生混凝土 |
-
2020
- 2020-09-24 CN CN202011012837.XA patent/CN1121106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4017A (zh) * | 2006-04-28 | 2006-10-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再生粗骨料表面改性剂 |
CN109942255A (zh) * | 2019-04-13 | 2019-06-28 | 北京国旺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45184A (zh) * | 2019-11-18 | 2020-02-28 | 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93057A (zh) * | 2020-03-12 | 2020-07-10 | 佛山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弃混凝土的再生方法及改性再生混凝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6461A (zh) * | 2021-06-22 | 2021-09-03 | 同济大学 | 一种微纳米活性增强剂和相应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CN113336461B (zh) * | 2021-06-22 | 2023-02-17 | 同济大学 | 一种微纳米活性增强剂和相应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3199B (zh) | 一种制备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和地质聚合物砂浆的方法 | |
CN110590290B (zh) | 一种全回收再生玻璃钢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42235B (zh) | 常温养护高强高抗碳化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86243A (zh) | 一种改性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高性能混凝土 | |
CN110590205B (zh) | 地质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 |
Wu et al. | Reusing waste clay brick powder for low-carbon cement concrete and alkali-activated concrete: A critical review | |
CN105601135A (zh) | 一种利用赤泥和粉煤灰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的方法 | |
CN108569859A (zh) |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水抗渗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05121B (zh) | 一种钨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608052A (zh) | 一种利用再生骨料制备的干混砌筑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60786A (zh) | 一种长石废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41002A (zh) | 一种磨细稻壳灰基复合掺合料及其应用 | |
CN111253127A (zh) | 一种c30碳纤维碎砖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24108868A1 (zh) | 一种基于膨胀土和工业固废的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988791A (zh) | 一种掺富硫锂渣的烟道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Farid et al. | Production of new generation and sustainable concrete using Rice Husk Ash (RHA): A review | |
CN115724640A (zh) | 一种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592147B (zh) | 砖混类建筑废渣再生道路基层无机混合料的制备与施工方法 | |
CN107365117B (zh) | 一种自密实微膨胀c60高性能混凝土 | |
CN101037308A (zh) | 一种无熟料水泥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混凝土 | |
CN112110669A (zh) | 一种再生骨料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再生骨料混凝土 | |
CN101805139B (zh) |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掺合料 | |
CN113248191B (zh) | 一种惰性混凝土废浆固化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119980A (zh) | 一种给水厂污泥复合地聚物的胶凝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8585671B (zh) | 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