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7885B -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7885B
CN112107885B CN202010983379.8A CN202010983379A CN112107885B CN 112107885 B CN112107885 B CN 112107885B CN 202010983379 A CN202010983379 A CN 202010983379A CN 112107885 B CN112107885 B CN 112107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ase
imbibition
target
pressure gradient
target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33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7885A (zh
Inventor
罗阁
程子健
郑显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kong Scientific Instru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ukong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ukong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ukong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33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7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7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7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7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7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1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fluid composition, e.g. gradi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设备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基于流动相模式,对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基于流动相模式,确定出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控制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修正吸液比例和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解决了现有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连同被测样品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被测样品的各成分在色谱柱内被分离后,进入对应的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制药、科研等领域。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等。
流动相的组成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决定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流动相的组成初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相组成恒定的等度模式,另一种是流动相组成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梯度模式。梯度模式的适应性更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动相会有更丰富的洗脱强度变化,对于多组分样品的分离有着更好的分离度和适应性。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输液泵为二元高压梯度泵和四元低压梯度泵。
对于梯度模式来说,各组分流动相在进入输液泵系统之前是完全独立,在进入系统之后才开始通过管路流动混合在一起,这样的混合是非常不均匀的,不均匀的液体进入到检测器后,可能会产生基线波动甚至鬼峰(不是由于样品原因而是因为其他条件的不适宜产生的峰),从而影响样品的分离效果。因此,大多数输液泵会使用混合器来消除不同组分流动相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常用的液相色谱输液泵分为一元等度泵、二元高压梯度泵和四元低压梯度泵。一元等度泵输送一种流动相,不存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二元高压梯度泵是有两个独立的泵来分别输送两种流动相,通过控制两个泵的流速,来获得不同比例的流动相混合体,比例的精度高,两种流动相在高压区实时汇合,进而能够连续混合,混合效果相对较好,尤其是小比例混合较好;四元低压梯度泵只有一个输液泵,通过四通道电磁阀控制不同通道的开启时间比例来获得预设比例的流动相混合体,比例的精度比二元泵的要低,而且这种方式下,管路中的流动相是根据不同通道的电磁开启时间序列每一段之间相隔开来的,比较难以混合,尤其是小比例混合时,混合效果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位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出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位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进一步地,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若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若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
进一步地,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包括:利用第一预设公式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1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2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B′=1-L-A′=1-L-A+AL,L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A′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B′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A为所述第一理论比例,B为所述第二理论比例。
进一步地,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包括:利用第三预设公式、第四预设公式和第五预设公式,计算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3
所述第四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4
所述第五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5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046
K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D′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E′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F′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D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E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F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O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O′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O′=1-K-D′=1-K-D+DK。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包括: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类吸液周期和第二类吸液周期交替进行;其中,所述第一类吸液周期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三类吸液周期、第四类吸液周期和第五类吸液周期依次重复进行;其中,所述第三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四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五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五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四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修正单元,第二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位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出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位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然后,基于流动相模式,对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接着,基于流动相模式,确定出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最后,控制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修正吸液比例和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同时在比例修正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吸液段进行比例的分配,确定出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来使不同的流动相分布更加密集和均匀,达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流动相的混合效果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流动相模式对应的流动相理论比例和修正洗液比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统周期排序方式和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泵体一般为串联式往复式柱塞输液泵,首先是由主泵腔进行吸液,然后主泵腔向系统外排液的同时将主泵腔的一部分液体输送给副泵,然后是副泵腔将之前的储存在副泵腔液体的向系统外排除,副泵排液的同时主泵腔进行吸液,以此循环,以确保输出系统的液体是连续稳定的。
对于主泵腔的一个吸液周期,由于液体是有压缩系数的,存在一定的阻尼,同时被动式单向阀的阀球有自重,单向阀打开会滞后,关闭会提前,会造成吸液段初期和末期会存在吸液损失的情况,从而影响实际的比例精度。
针对上述缺点,本申请中提出以下实施例用以对上述缺点进行优化。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
第一流动相模式为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第二目标流动相位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中出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第一流动相模式中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第四目标流动相为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第五目标流动相位为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中除了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第五流动相为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中除了第三目标流动相和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具体的,如果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那么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流动相模式为第一流动相模式;
如果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那么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流动相模式为第二流动相模式。
步骤S104,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
步骤S106,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
步骤S108,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同时在比例修正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吸液段进行比例的分配,确定出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来使不同的流动相分布更加密集和均匀,达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流动相的混合效果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步骤S104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利用第一预设公式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01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B′=1-L-A′=1-L-A+AL,L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A′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B′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A为所述第一理论比例,B为所述第二理论比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假设实测的单个吸液周期损失率是L,设置第一流动相的比例为第一理论比例A,设置第二流动相的比例为第二理论比例B,第一流动相补偿后得到的修正吸液比例为A′,第二流动相补偿后得到的修正吸液比例为B′,那么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02
可得修正后的比例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1
B′=1-L-A′=1-L-A+A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步骤S104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利用第三预设公式、第四预设公式和第五预设公式,计算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2
所述第四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3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4
所述第五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5
K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D′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E′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F′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D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E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F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O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O′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O′=1-K-D′=1-K-D+DK。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实测的单个吸液周期损失率是K,设置D′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E′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F′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D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E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F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O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O′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那么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16
可得修正后的比例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21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22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23
O′=1-K-D′=1-K-D+DK。
通过比例修正算法能够大大提升四元泵输出的比例精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8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类吸液周期和第二类吸液周期交替进行;
其中,所述第一类吸液周期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
步骤S32,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三类吸液周期、第四类吸液周期和第五类吸液周期依次重复进行;
其中,所述第三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四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五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五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四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由于传统的四元低压梯度泵吸液段在固定的比例下,每个周期的比例分配是固定的,因此四元低压梯度泵采用如图3所示的两种传统方式。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如果为第一流动相模式,第一个吸液周期中第一流动相A置于两侧,B置于中间(即,第一类吸液周期),第二个吸液周期种第二流动相B置于两侧,A置于中间(即,第二类吸液周期),两个周期为一个循环,以此循环,使得AB两种流动相间隔更加均匀,来达到提升混合效果的目的。
对于第二流动相模式,第一个吸液周期中第三流动相D置于两侧,其他比例置于中间(即,第三类吸液周期),第二吸液周期中第四流动相E置于两侧,其他比例置于中间(即,第四类吸液周期),第三吸液周期中第五流动相F置于两侧,其他比例置于中间(即,第五类吸液周期),三个周期为一个循环,以此循环,使得DEF三种流动相间隔更加均匀,进而达到提升混合效果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该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的具体介绍。
如图4所示,图4为上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该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0,修正单元20,第二确定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0,用于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
所述修正单元20,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30,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
所述控制单元40,用于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同时在比例修正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分配算法对四元低压梯度泵吸液段进行比例的分配,确定出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来使不同的流动相分布更加密集和均匀,达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流动相的混合效果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升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比例精度和混合效果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位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出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位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
优选地,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利用第一预设公式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51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B′=1-L-A′=1-L-A+AL,L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A′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B′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A为所述第一理论比例,B为所述第二理论比例。
优选地,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利用第三预设公式、第四预设公式和第五预设公式,计算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52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53
所述第四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54
所述第五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87352790000155
K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D′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E′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F′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D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E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F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O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O′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O′=1-K-D′=1-K-D+DK。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类吸液周期和第二类吸液周期交替进行;其中,所述第一类吸液周期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三类吸液周期、第四类吸液周期和第五类吸液周期依次重复进行;其中,所述第三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四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所述第五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五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四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
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
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
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位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出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位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包括:
利用第三预设公式、第四预设公式和第五预设公式,计算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2882_882337001
,所述第四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2913_913575002
,所述第五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2960_960467003
Figure M_220325133642992_992660004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008_008837005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024_024410006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055_055664007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071_071292008
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102_102553009
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118_118181010
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133_133822011
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
Figure M_220325133643165_165043012
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
Figure M_220325133643182_182126013
其中,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公式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213_213881001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245_245152002
,L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276_276389003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323_323268004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354_354511005
为所述第一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370_370125006
为所述第二理论比例;
其中,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包括:
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类吸液周期和第二类吸液周期交替进行;
其中,所述第一类吸液周期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
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三类吸液周期、第四类吸液周期和第五类吸液周期依次重复进行;
其中,所述第三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四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五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五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四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
若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
若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
3.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确定单元,修正单元,第二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确定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
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修正算法,对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吸液比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吸液比例;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流动相模式和比例分配算法,确定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液体按照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和所述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包括:第一流动相模式和第二流动相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为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第二理论比例的第二目标流动相和第一理论比例的第一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位所述第一流动相和所述第二流动相中出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包含第三流动相,第四流动相和第五流动相,一个吸液周期中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依次吸取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第四理论比例的第四目标流动相、第五理论比例的第五目标流动相和第三理论比例的第三目标流动相,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位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其中,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修正单元,用于:
利用第三预设公式、第四预设公式和第五预设公式,计算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每个吸液周期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403_403846001
,所述第四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435_435074002
,所述第五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466_466325003
Figure M_220325133643497_497565004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513_513180005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544_544452006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560_560080007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575_575727008
为所述第三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592_592262009
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624_624041010
为所述第五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639_639670011
为所述第四理论比例与所述第五理论比例之和,
Figure M_220325133643655_655324012
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与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之和,
Figure M_220325133643670_670940013
其中,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修正单元,用于:
利用第一预设公式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吸液比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702_702141001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
Figure M_220325133643733_733404002
,L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损失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764_764677003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780_780296004
为一个吸液周期内的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的修正吸液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813_813030005
为所述第一理论比例,
Figure M_220325133643828_828626006
为所述第二理论比例;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类吸液周期和第二类吸液周期交替进行;
其中,所述第一类吸液周期中第一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一目标流动相所述第二流动相,所述第二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一流动相;
若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则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多个吸液周期的排列顺序为第三类吸液周期、第四类吸液周期和第五类吸液周期依次重复进行;
其中,所述第三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四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四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所述第五类吸液周期中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五流动相,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和所述第四流动相中的任意一个流动相,所述第五目标流动相为所述第三流动相、所述第四流动相和所述第五流动相中除了所述第三目标流动相和所述第四目标流动相以外的流动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两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一流动相模式;
在所述待混合流动相的数量为三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流动相模式为所述流动相模式为所述第二流动相模式。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83379.8A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107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379.8A CN112107885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379.8A CN112107885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7885A CN112107885A (zh) 2020-12-22
CN112107885B true CN112107885B (zh) 2022-05-17

Family

ID=7380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3379.8A Active CN112107885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7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6119A (zh) * 2022-06-30 2022-10-11 鲲鹏仪器(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高精度低压梯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9994A (en) * 1978-03-10 1979-09-18 Hitachi Ltd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
US7163379B2 (en) * 2002-03-18 2007-01-16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Gradient liquid feed pump system,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CN101059486B (zh) * 2007-05-10 2010-05-19 复旦大学 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热膨胀连续微流高压梯度泵
US9459239B2 (en) * 2011-07-08 2016-10-0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Intake monitoring for accurate proportioning
US9823226B2 (en) * 2013-06-14 2017-11-2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HPLC sample introduction with coupling sample reservoirs in parallel between mobile phase drive and separation unit
US9970908B2 (en) * 2013-07-17 2018-05-15 Sekisui Medical Co., Ltd. Gradient liquid feed device for sample analyzer
CN104730180B (zh) * 2013-12-18 2017-12-22 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混合比例修正功能的液相色谱仪
CN104730179B (zh) * 2013-12-18 2018-09-25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控制流动相混合比例的液相色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7885A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Vos et al. Advances in ultra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sign
US7754075B2 (en) Backflow prevention for high pressure gradient systems
US7578173B2 (en) Chromatography system with flow sensing
Cubbon et al.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for mass spectrometric metabonomic studies of urine
CN112107885B (zh) 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80269047A1 (en) Pseudo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device and applica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20150285239A1 (en) Determination of a fluid loss of a piston pump based on evacuation time variation
CN104101658B (zh) 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Mori Calibration of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columns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N101809440B (zh) 用于为高效液相色谱生成微流量和纳流量流动相梯度的设备
Samuelsson et al. Improvement in the generation of adsorption isotherm data in the elution by characteristic points method—The ECP-slope approach
US10605793B2 (en) Automated method of calibrating a chromatography system and analysis of a sample
CN102866218A (zh) 用于精确配料的吸入监控
JP2007327846A (ja) グラジェント送液方法及び装置
CN105612424B (zh) 用于快速测量的液相色谱设备
Cappiello et al. Variable-gradient generator for micro-and nano-HPLC
Rea et al. Capillar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nanogram sensitivity for the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o et al. Peak compression in linear gradient e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20150027203A1 (en) Controlling interdetector band broadening
CN106442759A (zh) 一种桂枝茯苓胶囊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Van der Wal et al. Precision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ic assays with sample pretreatment. Error analysis for the Technicon" FAST-LC" system.
US20220307492A1 (en) Mems micropump tes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8167171A (zh) 一种输液泵压力脉动自动校正的控制方法
JP2019502129A (ja) 非連続的試料分画統合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二重オンライン多次元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システム
US20130228513A1 (en) Gradient separation method transfer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300 Xinge Road, Xinqiao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Patentee after: Wukong Scientific Instru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51500 south of East section of Huayuan street, Linyi County,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WUKONG INSTRU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