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6702B -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6702B
CN112106702B CN202010997493.6A CN202010997493A CN112106702B CN 112106702 B CN112106702 B CN 112106702B CN 202010997493 A CN202010997493 A CN 202010997493A CN 112106702 B CN112106702 B CN 112106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air
water
mu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74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6702A (zh
Inventor
胡洋
吴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74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6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6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6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包括鱼苗投放、立体养殖、水体补氧和循环排废;其中使用的养殖架包括柱杆、沉管和控制器;由于在自然散养的条件下,难以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饲料量状态,且封闭水体中几乎静止的水流难以将泵入空气中的氧分补充至水体中的各处,其水产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同样会影响到其生长的状态,进而降低了水产养殖的收成;故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沉管末端的气卷筒,增加了补充水溶氧过程在水体中的作用范围,并利用从托板上展开的沉管与泥浆管间的回流效应,促进对水体中沉积杂质的吸收作用,维持对水体的更新作用,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或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殖;关于兰花土壤的介绍,可参见:李林春等,节能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与生产成本分析[J],渔业现代化,2012(No.5),11-15。
在自然散养的条件下,难以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饲料量状态,且封闭水体中几乎静止的水流难以将泵入空气中的氧分补充至水体中的各处,其水产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同样会影响到其生长的状态,进而降低了水产养殖的收成效果。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310518025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在鱼池的周边设置一圈或一段排污处理池,所述排污处理池从前往后依次为沉淀池、精过滤池、生物净化池、消毒池和气提池;鱼池内的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过滤池内,经过沉淀、过滤后溢流进入精过滤池,经精过滤池过滤后,水从底部进入生物净化池中;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后,水溢流进入过滤消毒池,杀菌消毒后的水通过气提装置增氧后流回鱼池中;该技术方案中的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占地少,结构紧凑,一体化布局,提高了养殖规模及效率,投资小,设备简单,养殖成本低,水处理效果非常好,有利于该系统的推广使用;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体中,难以控制补充水体中养殖生物所需的养分,小志了水产养殖的生产能力。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据此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采用了特殊的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通过设置在沉管末端的气卷筒,增加了补充水溶氧过程在水体中的作用范围,并利用从托板上展开的沉管与泥浆管间的回流效应,促进对水体中沉积杂质的吸收作用,且柱杆上的泥浆管的摆动,避免泥浆泵停止过程中吸收的杂质泥浆在静置的泥浆管中形成堵塞,维持对水体的更新作用,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鱼苗投放:将用于养殖的水体容量以75-85%计为有效容量,向有效容量中按每立方米投放3-4尾鱼苗,辅以相应的饲料粗养2-3天;通过降低水体中养殖的鱼苗密度,为提供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预留空间,且对鱼苗进行的单独粗养,确保养殖的水产适应占据水体的空间中;
S2、立体养殖:在S1中的鱼苗粗养完成后,根据养殖的鱼种类型,向鱼塘中加入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及水草种子,在水体中构建草食性鱼种、杂食性鱼种以及底栖壳类生物的混合立体养殖,其中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的数量分别占养殖鱼苗数量的10-15%,加入的水草种子以每平方米播种12-18粒;提供水体中混有的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达到对水体中养分物质的充分吸收,且底栖的贝壳类生物和植入的水草,用于分解鱼群产生排泄物中可利用的部分混合物,减少水体中废弃物的增量,
S3、水体补氧:在S2的立体养殖开始后的3-4天内,将养殖架沉降至水体的边角处,通过养殖架中的沉管向水中泵入空气补充水体中消耗的溶解氧,维持水体中的氧含量在4.2-5.5g/L的范围内;通过沉降在水体边缘位置养殖架,泵入空气补充水中的氧溶量,促进其中水体流动的效果,避免死角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不足而降低了养殖量;
S4、循环排废:以S2中的立体养殖开始后,养殖架每18-24h启动其泥浆泵运行30min,通过养殖架中的泥浆泵将沉积至水体底部的悬浮物吸收出来,同时向水体中补充养殖饲料并控制沉管泵入空气量的节奏,使水体产生流动;将沉积物中的悬浮物收集排出,维持水体的质量并通过水体的流动过程,将水体底部未被水草生长所固定杂质物扰动起来,促进对水体的洁净作用;
其中,S3-S4中所述的养殖架包括柱杆、沉管和控制器;所述柱杆的底端设置有一对张开的托板,托板放置在水体的底部;所述柱杆上安装有沉管,沉管的外侧设有泥浆管;所述沉管的底端设有气卷筒,沉管的顶端安装有补气泵;所述泥浆管的顶端设有连通的泥浆泵,泥浆管的周向上设置有绑条,绑条将泥浆管固定在沉管上;所述沉管和泥浆管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张开的两块托板上;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补气泵和泥浆泵的运行;使用时,将养殖架沉入水体中并启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随着水产的生长,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和产生的排泄杂质需进行解决,而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维持水体质量的方式对水产养殖的环境具有相应的要求,不适用于自然分布的湖泊水体中,且需要保持规模化的养殖方能摊平初期的设备投资,由于在自然散养的条件下,难以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饲料量状态,且封闭水体中几乎静止的水流难以将泵入空气中的氧分补充至水体中的各处,其水产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同样会影响到其生长的状态,进而降低了水产养殖的收成;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养殖架上的沉管,在将空气通过沉管泵入水体的过程中,会使沉管端部的气卷筒在水体的底部延伸开来,且托板上分别设置的泥浆管和沉管,在水体的底部形成了循环的回流,补充水溶氧的同时扰动起沉积的杂质,同时泥浆管通过绑条固定在柱杆的沉管上,会使泥浆管随泵入空气量的变化产生摆动;本发明利用了设置在沉管末端的气卷筒,增加了补充水溶氧过程在水体中的作用范围,并利用从托板上展开的沉管与泥浆管间的回流效应,促进对水体中沉积杂质的吸收作用,且柱杆上的泥浆管的摆动,避免泥浆泵停止过程中吸收的杂质泥浆在静置的泥浆管中形成堵塞,维持对水体的更新作用,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气卷筒上设置有凸起的卷片,气卷筒上设置的开孔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卷片固定在气卷筒周向的两侧,卷片的表面平行于气卷筒的轴向;在水体中延伸开的气卷筒无法覆盖在水底的整个表面,使补充的溶解氧需要随水体的流动以恢复整体的水溶氧浓度,进而削弱了水溶氧的直接补充效果,增加了补气泵需运行的时间;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气卷筒上的卷片,增加了气卷筒在水体中受到的水流作用力,使得气卷筒在水中生物游动产生的微弱流体作用下产生摆动,在水体的底部进行扫掠,进一步增加了气卷筒作用到的水体面积,继而加强了水溶氧的补充效果,并通过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开口,避免补充空气的气泡流干扰到气卷筒在水体中的摆动过程,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卷片上设置有间隙排布的浮条,浮条在变化的温度下会改变其体积;气卷筒中泵出的气泡在逐渐升至水体表面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至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氧含量出现了随水体深度分层的现象,而养殖的水产分布在水体中的不同深度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分布不均会削弱水产养殖的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卷片上的浮条,使水体在昼夜及环境的温差作用下,浮条改变了在水体中的体积,进而给卷片提供了不同的浮力,带动调整了气卷筒在水体中的高度位置,均衡了水体中不同深度的水溶氧浓度,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气卷筒上设置有扩流环,扩流环位于气卷筒与沉管的连接处;所述扩流环与沉管相连通,扩流环朝向气卷筒的端面设置有狭孔,狭孔环绕在气卷筒的周向上;在将养殖架沉降至水体时,托板会陷入水体底部的泥土中,使得托板上的导管末端的气卷筒被压在泥土中,导致沉管中泵出的空气无法抵达至气卷筒中,破坏了补充水体中水溶氧的功能;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气卷筒与沉管间的扩流环,使沉管中的气体在通入气卷筒的受阻状态下,通过扩流环上的狭孔排出,将覆盖在气卷筒上的泥土拨开,且环绕的狭孔促进了气卷筒延展过程,确保了泵入空气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效果,从而维持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泥浆管上设置有收集环,收集环与泥浆管的轴心相重合;所述收集环的内径表面与泥浆管相连通,收集环的外径表面上设置有扣孔,扣孔在收集环内表面上的开口小于收集环外表面上的开口;水体底部沉积的泥土杂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泥浆泵的作用下被泥浆管抽取,导致养殖水位的下降,需要进行水量的额外补充,对泥浆管中抽取的水资源也造成了浪费,且泥浆管吸收水体中的泥水混合物易形成拥堵,降低了泥浆管吸收泥水的速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泥浆管上的收集环,利用扣孔在收集环内外表面上的不同大小,限制了杂质物的回流,而水分可以流回至水体中,在泥水混合物在泥浆管中超过水体表面的高度后,泥浆管中的水压会削弱其中水分受泥浆泵抽取的牵引作用,使位于水体底部泥浆管中的水分从收集环的扣孔补充至水体中,且泥浆管上设置有收集环增加了对泥水的吸收效率,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节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泥浆管上设置有水平段,水平段位于柱杆的顶部;所述水平段的内壁上设置有筛盘筒,水平段的底部设有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开口朝下安装在水体上方的柱杆上;通过扣孔仅能排除泥水混合物中的部分水量,剩余的水量仍会伴随杂质物被泥浆泵抽出,对水产养殖的水资源造成了浪费;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泥浆管上的水平段,利用水平段中的筛盘筒,将混有的水分沥出并通过回流管重新导至水体中,避免了对泥浆泵中抽出水资源的浪费,增强了对水体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沉管末端的气卷筒,增加了补充水溶氧过程在水体中的作用范围,并利用从托板上展开的沉管与泥浆管间的回流效应,维持对水体的更新作用;设置在气卷筒上的卷片,使得气卷筒在水中生物游动产生的微弱流体作用下产生摆动,增加了气卷筒作用到的水体面积,加强了水溶氧的补充效果;设置在卷片上的浮条,带动调整了气卷筒在水体中的高度位置,均衡了水体中不同深度的水溶氧浓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气卷筒与沉管间的扩流环,将覆盖在气卷筒上的泥土拨开,确保了泵入空气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效果;设置在泥浆管上的收集环,增加了对泥水的吸收效率;设置在泥浆管上的水平段,利用水平段中的筛盘筒,将混有的水分沥出并通过回流管重新导至水体中,避免了对泥浆泵中抽出水资源的浪费,增强了对水体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养殖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养殖架底部区域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水平段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柱杆1、托板11、沉管2、泥浆管3、绑条31、收集环32、扣孔321、水平段33、筛盘筒331、回流管34、气卷筒4、卷片41、浮条411、扩流环42、狭孔421、补气泵5、泥浆泵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鱼苗投放:将用于养殖的水体容量以75-85%计为有效容量,向有效容量中按每立方米投放3-4尾鱼苗,辅以相应的饲料粗养2-3天;通过降低水体中养殖的鱼苗密度,为提供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预留空间,且对鱼苗进行的单独粗养,确保养殖的水产适应占据水体的空间中;
S2、立体养殖:在S1中的鱼苗粗养完成后,根据养殖的鱼种类型,向鱼塘中加入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及水草种子,在水体中构建草食性鱼种、杂食性鱼种以及底栖壳类生物的混合立体养殖,其中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的数量分别占养殖鱼苗数量的10-15%,加入的水草种子以每平方米播种12-18粒;提供水体中混有的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达到对水体中养分物质的充分吸收,且底栖的贝壳类生物和植入的水草,用于分解鱼群产生排泄物中可利用的部分混合物,减少水体中废弃物的增量,
S3、水体补氧:在S2的立体养殖开始后的3-4天内,将养殖架沉降至水体的边角处,通过养殖架中的沉管2向水中泵入空气补充水体中消耗的溶解氧,维持水体中的氧含量在4.2-5.5g/L的范围内;通过沉降在水体边缘位置养殖架,泵入空气补充水中的氧溶量,促进其中水体流动的效果,避免死角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不足而降低了养殖量;
S4、循环排废:以S2中的立体养殖开始后,养殖架每18-24h启动其泥浆泵6运行30min,通过养殖架中的泥浆泵6将沉积至水体底部的悬浮物吸收出来,同时向水体中补充养殖饲料并控制沉管2泵入空气量的节奏,使水体产生流动;将沉积物中的悬浮物收集排出,维持水体的质量并通过水体的流动过程,将水体底部未被水草生长所固定杂质物扰动起来,促进对水体的洁净作用;
其中,S3-S4中所述的养殖架包括柱杆1、沉管2和控制器;所述柱杆1的底端设置有一对张开的托板11,托板11放置在水体的底部;所述柱杆1上安装有沉管2,沉管2的外侧设有泥浆管3;所述沉管2的底端设有气卷筒4,沉管2的顶端安装有补气泵5;所述泥浆管3的顶端设有连通的泥浆泵6,泥浆管3的周向上设置有绑条31,绑条31将泥浆管3固定在沉管2上;所述沉管2和泥浆管3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张开的两块托板11上;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补气泵5和泥浆泵6的运行;使用时,将养殖架沉入水体中并启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随着水产的生长,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和产生的排泄杂质需进行解决,而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维持水体质量的方式对水产养殖的环境具有相应的要求,不适用于自然分布的湖泊水体中,且需要保持规模化的养殖方能摊平初期的设备投资,由于在自然散养的条件下,难以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饲料量状态,且封闭水体中几乎静止的水流难以将泵入空气中的氧分补充至水体中的各处,其水产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同样会影响到其生长的状态,进而降低了水产养殖的收成;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养殖架上的沉管2,在将空气通过沉管2泵入水体的过程中,会使沉管2端部的气卷筒4在水体的底部延伸开来,且托板11上分别设置的泥浆管3和沉管2,在水体的底部形成了循环的回流,补充水溶氧的同时扰动起沉积的杂质,同时泥浆管3通过绑条31固定在柱杆1的沉管2上,会使泥浆管3随泵入空气量的变化产生摆动;本发明利用了设置在沉管2末端的气卷筒4,增加了补充水溶氧过程在水体中的作用范围,并利用从托板11上展开的沉管2与泥浆管3间的回流效应,促进对水体中沉积杂质的吸收作用,且柱杆1上的泥浆管3的摆动,避免泥浆泵6停止过程中吸收的杂质泥浆在静置的泥浆管3中形成堵塞,维持对水体的更新作用,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卷筒4上设置有凸起的卷片41,气卷筒4上设置的开孔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卷片41固定在气卷筒4周向的两侧,卷片41的表面平行于气卷筒4的轴向;在水体中延伸开的气卷筒4无法覆盖在水底的整个表面,使补充的溶解氧需要随水体的流动以恢复整体的水溶氧浓度,进而削弱了水溶氧的直接补充效果,增加了补气泵5需运行的时间;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气卷筒4上的卷片41,增加了气卷筒4在水体中受到的水流作用力,使得气卷筒4在水中生物游动产生的微弱流体作用下产生摆动,在水体的底部进行扫掠,进一步增加了气卷筒4作用到的水体面积,继而加强了水溶氧的补充效果,并通过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开口,避免补充空气的气泡流干扰到气卷筒4在水体中的摆动过程,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卷片41上设置有间隙排布的浮条411,浮条411在变化的温度下会改变其体积;气卷筒4中泵出的气泡在逐渐升至水体表面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至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氧含量出现了随水体深度分层的现象,而养殖的水产分布在水体中的不同深度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分布不均会削弱水产养殖的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卷片41上的浮条411,使水体在昼夜及环境的温差作用下,浮条411改变了在水体中的体积,进而给卷片41提供了不同的浮力,带动调整了气卷筒4在水体中的高度位置,均衡了水体中不同深度的水溶氧浓度,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卷筒4上设置有扩流环42,扩流环42位于气卷筒4与沉管2的连接处;所述扩流环42与沉管2相连通,扩流环42朝向气卷筒4的端面设置有狭孔421,狭孔421环绕在气卷筒4的周向上;在将养殖架沉降至水体时,托板11会陷入水体底部的泥土中,使得托板11上的导管末端的气卷筒4被压在泥土中,导致沉管2中泵出的空气无法抵达至气卷筒4中,破坏了补充水体中水溶氧的功能;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气卷筒4与沉管2间的扩流环42,使沉管2中的气体在通入气卷筒4的受阻状态下,通过扩流环42上的狭孔421排出,将覆盖在气卷筒4上的泥土拨开,且环绕的狭孔421促进了气卷筒4延展过程,确保了泵入空气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效果,从而维持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泥浆管3上设置有收集环32,收集环32与泥浆管3的轴心相重合;所述收集环32的内径表面与泥浆管3相连通,收集环32的外径表面上设置有扣孔321,扣孔321在收集环32内表面上的开口小于收集环32外表面上的开口;水体底部沉积的泥土杂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泥浆泵6的作用下被泥浆管3抽取,导致养殖水位的下降,需要进行水量的额外补充,对泥浆管3中抽取的水资源也造成了浪费,且泥浆管3吸收水体中的泥水混合物易形成拥堵,降低了泥浆管3吸收泥水的速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泥浆管3上的收集环32,利用扣孔321在收集环32内外表面上的不同大小,限制了杂质物的回流,而水分可以流回至水体中,在泥水混合物在泥浆管3中超过水体表面的高度后,泥浆管3中的水压会削弱其中水分受泥浆泵6抽取的牵引作用,使位于水体底部泥浆管3中的水分从收集环32的扣孔321补充至水体中,且泥浆管3上设置有收集环32增加了对泥水的吸收效率,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节水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泥浆管3上设置有水平段33,水平段33位于柱杆1的顶部;所述水平段33的内壁上设置有筛盘筒331,水平段33的底部设有回流管34,回流管34的末端开口朝下安装在水体上方的柱杆1上;通过扣孔321仅能排除泥水混合物中的部分水量,剩余的水量仍会伴随杂质物被泥浆泵6抽出,对水产养殖的水资源造成了浪费;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泥浆管3上的水平段33,利用水平段33中的筛盘筒331,将混有的水分沥出并通过回流管34重新导至水体中,避免了对泥浆泵6中抽出水资源的浪费,增强了对水体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的应用效果。
使用时,将养殖架沉入水体中并启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随着水产的生长,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和产生的排泄杂质需进行解决;通过设置在养殖架上的沉管2,在将空气通过沉管2泵入水体的过程中,会使沉管2端部的气卷筒4在水体的底部延伸开来,且托板11上分别设置的泥浆管3和沉管2,在水体的底部形成了循环的回流,补充水溶氧的同时扰动起沉积的杂质,同时泥浆管3通过绑条31固定在柱杆1的沉管2上,会使泥浆管3随泵入空气量的变化产生摆动;设置在气卷筒4上的卷片41,增加了气卷筒4在水体中受到的水流作用力,使得气卷筒4在水中生物游动产生的微弱流体作用下产生摆动,在水体的底部进行扫掠,进一步增加了气卷筒4作用到的水体面积,继而加强了水溶氧的补充效果,并通过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开口,避免补充空气的气泡流干扰到气卷筒4在水体中的摆动过程;设置在卷片41上的浮条411,使水体在昼夜及环境的温差作用下,浮条411改变了在水体中的体积,进而给卷片41提供了不同的浮力,带动调整了气卷筒4在水体中的高度位置,均衡了水体中不同深度的水溶氧浓度;设置在气卷筒4与沉管2间的扩流环42,使沉管2中的气体在通入气卷筒4的受阻状态下,通过扩流环42上的狭孔421排出,将覆盖在气卷筒4上的泥土拨开,且环绕的狭孔421促进了气卷筒4延展过程,确保了泵入空气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效果;设置在泥浆管3上的收集环32,利用扣孔321在收集环32内外表面上的不同大小,限制了杂质物的回流,而水分可以流回至水体中,在泥水混合物在泥浆管3中超过水体表面的高度后,泥浆管3中的水压会削弱其中水分受泥浆泵6抽取的牵引作用,使位于水体底部泥浆管3中的水分从收集环32的扣孔321补充至水体中,且泥浆管3上设置有收集环32增加了对泥水的吸收效率;设置在泥浆管3上的水平段33,利用水平段33中的筛盘筒331,将混有的水分沥出并通过回流管34重新导至水体中,避免了对泥浆泵6中抽出水资源的浪费,增强了对水体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鱼苗投放:将用于养殖的水体容量以75-85%计为有效容量,向有效容量中按每立方米投放3-4尾鱼苗,辅以相应的饲料粗养2-3天;
S2、立体养殖:在S1中的鱼苗粗养完成后,根据养殖的鱼种类型,向鱼塘中加入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及水草种子,在水体中构建草食性鱼种、杂食性鱼种以及底栖壳类生物的混合立体养殖,其中辅养鱼种和壳类生物的数量分别占养殖鱼苗数量的10-15%,加入的水草种子以每平方米播种12-18粒;
S3、水体补氧:在S2的立体养殖开始后的3-4天内,将养殖架沉降至水体的边角处,通过养殖架中的沉管(2)向水中泵入空气补充水体中消耗的溶解氧,维持水体中的氧含量在4.2-5.5g/L的范围内;
S4、循环排废:以S2中的立体养殖开始后,养殖架每18-24h启动其泥浆泵(6)运行30min,通过养殖架中的泥浆泵(6)将沉积至水体底部的悬浮物吸收出来,同时向水体中补充养殖饲料并控制沉管(2)泵入空气量的节奏,使水体产生流动;
其中,S3-S4中所述的养殖架包括柱杆(1)、沉管(2)和控制器;所述柱杆(1)的底端设置有一对张开的托板(11),托板(11)放置在水体的底部;所述柱杆(1)上安装有沉管(2),沉管(2)的外侧设有泥浆管(3);所述沉管(2)的底端设有气卷筒(4),沉管(2)的顶端安装有补气泵(5);所述泥浆管(3)的顶端设有连通的泥浆泵(6),泥浆管(3)的周向上设置有绑条(31),绑条(31)将泥浆管(3)固定在沉管(2)上;所述沉管(2)和泥浆管(3)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张开的两块托板(11)上;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补气泵(5)和泥浆泵(6)的运行;
所述气卷筒(4)上设置有凸起的卷片(41),气卷筒(4)上设置的开孔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卷片(41)固定在气卷筒(4)周向的两侧,卷片(41)的表面平行于气卷筒(4)的轴向;
所述卷片(41)上设置有间隙排布的浮条(411),浮条(411)在变化的温度下会改变其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卷筒(4)上设置有扩流环(42),扩流环(42)位于气卷筒(4)与沉管(2)的连接处;所述扩流环(42)与沉管(2)相连通,扩流环(42)朝向气卷筒(4)的端面设置有狭孔(421),狭孔(421)环绕在气卷筒(4)的周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管(3)上设置有收集环(32),收集环(32)与泥浆管(3)的轴心相重合;所述收集环(32)的内径表面与泥浆管(3)相连通,收集环(32)的外径表面上设置有扣孔(321),扣孔(321)在收集环(32)内表面上的开口小于收集环(32)外表面上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管(3)上设置有水平段(33),水平段(33)位于柱杆(1)的顶部;所述水平段(33)的内壁上设置有筛盘筒(331),水平段(33)的底部设有回流管(34),回流管(34)的末端开口朝下安装在水体上方的柱杆(1)上。
CN202010997493.6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Active CN112106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493.6A CN112106702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493.6A CN112106702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702A CN112106702A (zh) 2020-12-22
CN112106702B true CN112106702B (zh) 2022-08-12

Family

ID=7380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7493.6A Active CN112106702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670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2844A (ja) * 2003-11-27 2005-06-16 Centralsun:Kk 養殖場などの底泥消滅法
AU2012203004A1 (en) * 2011-06-16 2013-01-10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to redu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CN105123600A (zh) * 2015-09-25 2015-12-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池塘立体循环增氧装置
CN105557617A (zh) * 2015-12-16 2016-05-11 蒋发俊 一种潜水泵式多功能上下水层交流机
CN206165527U (zh) * 2016-11-17 2017-05-17 颜素珠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11065406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合肥京桥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板分切机承接导向辊
CN111296347A (zh) * 2020-03-16 2020-06-19 黄银 一种活水增氧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以及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3660A5 (zh) * 1974-10-30 1977-01-14 Strahm Hottinger Alfre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2844A (ja) * 2003-11-27 2005-06-16 Centralsun:Kk 養殖場などの底泥消滅法
AU2012203004A1 (en) * 2011-06-16 2013-01-10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to redu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CN105123600A (zh) * 2015-09-25 2015-12-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池塘立体循环增氧装置
CN105557617A (zh) * 2015-12-16 2016-05-11 蒋发俊 一种潜水泵式多功能上下水层交流机
CN206165527U (zh) * 2016-11-17 2017-05-17 颜素珠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11065406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合肥京桥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板分切机承接导向辊
CN111296347A (zh) * 2020-03-16 2020-06-19 黄银 一种活水增氧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以及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702A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996B (zh) 一种养殖水循环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2067824B (zh) 一种封闭循环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系统
CN201270723Y (zh) 一种基于环保设计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
CN203152265U (zh) 一种养殖水循环净化装置
CN211241202U (zh)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CN102037922B (zh)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N107667938A (zh) 南美白对虾集约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120658C (zh) 封闭循环养殖方法
CN103960193B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CN106508762A (zh) 小龙虾的室内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5724304B (zh) 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CN107667956A (zh) 南美白对虾集约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3246427U (zh) 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719246A (zh) 基于气提循环的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6698816A (zh)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569820A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207885493U (zh)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106689017A (zh)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自动排污装置
CN206728930U (zh) 循环水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CN111802309A (zh) 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7711684A (zh) 多功能水产品养殖净水循环系统
CN112106702B (zh) 一种节能型水产养殖方法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CN115536154A (zh) 一种鱼菜生态种养复合水处理循环系统
CN108623087A (zh) 一种不良水体和深水养殖治理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No.10, zone a, Linhuan Town Industrial Park, Suixi County, Huaib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5100

Applicant after: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9, weizhaizhuang, Zhumiao village, Tiefo Town, Suixi County, Huaib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 Y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