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0155A -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0155A
CN112100155A CN202010940906.7A CN202010940906A CN112100155A CN 112100155 A CN112100155 A CN 112100155A CN 202010940906 A CN202010940906 A CN 202010940906A CN 112100155 A CN112100155 A CN 112100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edge
cloud
sub
digital tw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09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0155B (zh
Inventor
戚庆林
邹孝付
程颖
陶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409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0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0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0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0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0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该方法针对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系统中的模型组装与融合问题,包括: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的模块分解,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其数字孪生模型;从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维度剖析模型间关联关系,计算模型间的耦合度,并根据耦合度对模型集进行聚合划分;计算模型在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根据计算结果把模型分配到边缘层和云端;在边缘端设备和云端进行模型的组装与融合,并进行边云协同。方法通过对数字孪生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模型耦合度分析、模型运行所占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分析,进行云端和边缘层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云边协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给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孪生作为实现制造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交互与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度关注。数字孪生不仅可以利用数据和模型驱动来理解、监控、优化和控制物理世界,而且还可以利用虚拟模型和仿真技术预测未来状态与探讨未知世界。由于资源的复杂性,资源的数字孪生模型往往不是仅仅只有一个或一种模型,而是多个模型的组装与融合。因功能和性能的不同,有些模型可能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服务来发挥其主要性能,而有些轻量级模型只需部署在边缘层运行即可。因此,数字孪生模型可由部署于不同平台和位置的模型组装与融合产生。
现有数字孪生模型的组装融合未考虑模型功能和性能的差异,统一在边缘层进行模型组装融合会产生边缘计算资源不足而运行失败或超时问题,而统一在云端进行模型组装融合管理,会产生模型的数据通信量大、网络拥塞、时延长的问题。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数字孪生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模型耦合度分析、模型运行所占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分析,进行云端和边缘层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云边协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该方法涵盖了数字孪生建模对象的模块分解、模型耦合度分析、模型运行所占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分析、云端和边缘层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云边协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包括:
步骤(1)、对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数字孪生的建模过程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的,定义Obj表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即Obj为在进行数字孪生应用时物理空间中的实体事物或过程,根据实际数字孪生应用需求Obj可分解为不同的模块Obj={O1,O2,...,Oj,...,On},其中Oj表示Obj的第j个模块,j=1,2,...n,n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分解的模块数量;针对不同的模块Oj建模人员建立其数字孪生模型mj,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对应的模型集为M={m1,m2,...,mj,...,mn},数字孪生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模型集M中的子模型的组装与融合。
步骤(2)、从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维度剖析模型集M中子模型间关联关系,空间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功能互补、控制关系、输入输出关系,约束关系包括时序关系、边界条件、物理条件约束、共享数据。基于关联关系计算模型集M中任意两个子模型mi,mj间耦合度,Coupij=f(mi,mj),设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当Coupij>THR时,则定义模型mi,mj之间为紧耦合,否则为松耦合。所有两两之间紧耦合的子模型组成模型子集Sub_Mt={mk,mp,...,mq},k,p,q∈1,2,...,n,Sub_Mt中模型子集的个数最少为1个,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的模型集聚合为M={Sub_M1,Sub_M2,...,Sub_Mt},t表示模型集M聚合成的模型子集的个数。其中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及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因模型类型不同而异,可根据实际做选择。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具体为: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
其中,α+β=1,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3
表示模型i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4
表示模型i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5
表示模型i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6
表示模型i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7
表示模型j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8
表示模型j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9
表示模型j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0
表示模型j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1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2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3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214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gdi表示模型i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gdj表示模型j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gdij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用的全局变量。
步骤(3)、计算模型在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由于模型子集Sub_Mt={mk,mp,…,mq}中的子模型两两之间紧耦合,因此在进行云边协同分配时,模型子集Sub_Mt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计算时模型子集Sub_Mt中的子模型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_Mt)和时间规模T(Sub_Mt)。同时根据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决定模型子集Sub_Mt的分配,当S(Sub_Mt)小于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同时T(Sub_Mt)满足时间要求,则将模型子集Sub_Mt部置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否则将将模型子集Sub_Mt部置在云端运行。
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_Mt)的计算公式为S(Sub-Mt)=Sr+Sr,其中Sr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本身存储所占的资源的总和,Sr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运行和计算时所需的辅助资源,包括计算执行时模型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所占的资源、指令所占的资源;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的时间规模T(Sub_Mt)计算为T(Sub-Mt)=O(n)/Cap,其中O(n)表示模型子集Sub-Mt的计算时间复杂度,Cap表示边缘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不同的边缘计算设备因能力不同,时间规模T(Sub_Mt)也不同。
步骤(4)、在边缘端设备进行轻量级模型的组装与融合,边缘端设备包括路由器、边缘网关、边缘微服务器、工业互联网Hub。边缘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基于步骤2分析得到的模型间的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结合模型之间的功能链接和信息交互,组装与融合形成能够实时刻画和控制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状态的轻量级数字孪生融合模型。同时在云端进行复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云端复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方法与边缘层类似。组装是指基于分析得到的空间关系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下将彼此间具有邻接关系、功能互补、输入输出交互的模型组合在一起,融合是指在组合后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模型间内在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工艺约束关系、边界约束,从而将分散的模型融合成为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完整模型。
步骤(5)、基于边云间的数据交互实现模型间的边云协同。模型的边云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一些部署在边缘层的模型是在云端基于海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实时采集数据训练得到,云端模型形成后,模型可被下载到边缘层,由边缘数据驱动其响应和控制物理对象,同时该模型会在运行过程中随数据的不断丰富而更新;另一方面,边缘层模型与云端模型之间存在交互,边缘层模型参数与云端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计算的更丰富模型的预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实时更新参数。
经过边缘层和云端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边云模型协同,部署在不同位置和平台的子模型共同完成数字孪生的功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结合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在功能和性能复杂度的不同,设计了边缘层和云端协同的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2)分析了子模型间的耦合度,并计算了模型运行的时间和空间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在云端和边缘层分配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对象进行刻画,使其反应在虚拟空间中,所以真实世界中的设备与虚拟空间中的设备就形成了一个实、一个虚的孪生体。数字孪生不仅可以利用数据和模型驱动来理解、监控、优化和控制物理世界,而且还可以利用虚拟模型和仿真技术预测未来状态与探讨未知世界。由于资源的复杂性,资源的数字孪生模型往往不是仅仅只有一个或一种模型,而是多个模型的组装与融合。因功能和性能的不同,有些模型可能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服务来发挥其主要性能,而有些轻量级模型只需部署在边缘层运行即可。因此,数字孪生模型可由部署于不同平台和位置的模型组装与融合产生。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该方法从对象的模块分解、模型耦合度分析、模型运行所占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分析、云端和边缘层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云边协同出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参见图1中的模块1,对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数字孪生的建模过程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的,具体实现如下:
步骤①、对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数字孪生的建模过程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的,定义Obj表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即Obj为在进行数字孪生应用时物理空间中的实体事物或过程,根据实际数字孪生应用需求Obj可分解为不同的模块Obj={O1,O2,...,Oj,...,On},其中Oj表示Obj的第j个模块,j=1,2,...n,n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分解的模块数量;针对不同的模块Oj建模人员建立其数字孪生模型mj,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对应的模型集为M={m1,m2,...,mj,...,mn},数字孪生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模型集M中的子模型的组装与融合。
步骤②、从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维度剖析模型集M中子模型间关联关系,空间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功能互补、控制关系、输入输出关系,约束关系包括时序关系、边界条件、物理条件约束、共享数据。基于关联关系计算模型集M中任意两个子模型mi,mj间耦合度,Coupij=f(mi,mj),设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当Coupij>THR时,则定义模型mi,mj之间为紧耦合,否则为松耦合。所有两两之间紧耦合的子模型组成模型子集Sub_Mt={mk,mp,...,mq},k,p,q∈1,2,...,n,Sub_Mt中模型子集的个数最少为1个,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的模型集聚合为M={Sub_M1,Sub_M2,...,Sub_Mt},t表示模型集M聚合成的模型子集的个数。其中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及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因模型类型不同而异,可根据实际做选择。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具体为: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1
其中,α+β=1,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2
表示模型i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3
表示模型i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4
表示模型i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5
表示模型i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6
表示模型j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7
表示模型j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8
表示模型j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9
表示模型j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10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11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12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BDA00026736031200000513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gdi表示模型i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gdj表示模型j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
步骤③、计算模型在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由于模型子集Sub_Mt={mk,mp,...,mq}中的子模型两两之间紧耦合,因此在进行云边协同分配时,模型子集Sub_Mt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计算时模型子集Sub_Mt中的子模型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Mt)和时间规模T(Sub-Mt)。同时根据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决定模型子集Sub_Mt的分配,当S(Sub_Mt)小于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同时T(Sub_Mt)满足时间要求,则将模型子集Sub-Mt部置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否则将将模型子集Sub-Mt部置在云端运行。
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_Mt)的计算公式为S(Sub_Mt)=Sr+Sr,其中Sr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本身存储所占的资源的总和,Sr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运行和计算时所需的辅助资源,包括计算执行时模型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所占的资源、指令所占的资源;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的时间规模T(Sub_Mt)计算为T(Sub_Mt)=O(n)/Cap,其中O(n)表示模型子集Sub_Mt的计算时间复杂度,Cap表示边缘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不同的边缘计算设备因能力不同,时间规模T(Sub_Mt)也不同;
(2)参见图1中模块2,在边缘端设备和云端进行模型的组装与融合,具体实现如下:
步骤①、在边缘端设备进行轻量级模型的组装与融合,边缘端设备包括路由器、边缘网关、边缘微服务器、工业互联网Hub。边缘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基于分析得到的模型间的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结合模型之间的功能链接和信息交互,组装与融合形成能够实时刻画和控制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状态的轻量级数字孪生融合模型。同时在云端进行复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云端复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方法与边缘层类似。组装是指基于分析得到的空间关系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下将彼此间具有邻接关系、功能互补、输入输出交互的模型组合在一起,融合是指在组合后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模型间内在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工艺约束关系、边界约束,从而将分散的模型融合成为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完整模型。
步骤②、基于边云间的数据交互实现模型间的边云协同。模型的边云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一些部署在边缘层的模型是在云端基于海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实时采集数据训练得到,云端模型形成后,模型可被下载到边缘层,由边缘数据驱动其响应和控制物理对象,同时该模型会在运行过程中随数据的不断丰富而更新;另一方面,边缘层模型与云端模型之间存在交互,边缘层模型参数与云端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计算的更丰富模型的预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实时更新参数。经过边缘层和云端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边云模型协同,部署在不同位置和平台的子模型共同完成数字孪生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数字孪生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模型耦合度分析、模型运行所占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分析,进行云端和边缘层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云边协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孪生系统中模型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进行模块分解,数字孪生的建模过程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的,定义Obj表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即Obj为在进行数字孪生应用时物理空间中的实体事物或过程,根据实际数字孪生应用需求Obj分解为不同的模块Obj={O1,O2,...,Oj,...,On},其中Oj表示Obj的第j个模块,j=1,2,...n,n为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分解的模块数量;针对不同的模块Oj,建模人员建立其数字孪生模型mj,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对应的模型集为M={m1,m2,...,mj,...,mn},数字孪生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模型集M中的子模型的组装与融合;
步骤(2)、从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维度剖析模型集M中子模型间关联关系,空间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功能互补、控制关系、输入输出关系,约束关系包括时序关系、边界条件、物理条件约束、共享数据;基于关联关系计算模型集M中任意两个子模型mi,mj间耦合度,Coupij=f(mi,mj),设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当Coupij>THR时,则定义模型mi,mj之间为紧耦合,否则为松耦合;所有两两之间紧耦合的子模型组成模型子集Sub-Mt={mk,mp,...,mq},k,p,q∈1,2,...,n,Sub_Mt中模型子集的个数最少为1个,则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Obj的模型集聚合为M={Sub_M1,Sub_M2,...,Sub_Mt},t表示模型集M聚合成的模型子集的个数;其中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及子模型间耦合度阈值THR因模型类型不同而异,根据实际做选择;
步骤(3)、计算模型在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规模,由于模型子集Sub_Mt={mk,mp,...,mq}中的子模型两两之间紧耦合,因此在进行云边协同分配时,模型子集Sub_Mt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计算时模型子集Sub_Mt中的子模型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_Mt)和时间规模T(Sub_Mt);同时根据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决定模型子集Sub_Mt的分配,当S(Sub_Mt)小于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同时T(Sub_Mt)满足时间要求,则将模型子集Sub_Mt部置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否则将将模型子集Sub_Mt部置在云端运行;
步骤(4)、在边缘端设备进行轻量级模型的组装与融合,边缘端设备包括路由器、边缘网关、边缘微服务器、工业互联网Hub;边缘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是基于步骤2分析得到的模型间的空间关系和约束关系,结合模型之间的功能链接和信息交互,组装与融合形成能够实时刻画和控制数字孪生的建模对象状态的轻量级数字孪生融合模型,同时在云端进行复杂模型的组装与融合;
步骤(5)、基于边云间的数据交互实现模型间的边云协同,模型的边云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一些部署在边缘层的模型是在云端基于海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实时采集数据训练得到,云端模型形成后,云端模型能够被下载到边缘层,由边缘数据驱动其响应和控制物理对象,同时该云端模型会在运行过程中随数据的不断丰富而更新;另一方面,边缘层模型与云端模型之间存在交互,边缘层模型参数与云端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计算的更丰富模型的预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实时更新参数;
经过边缘层和云端模型组装与融合以及边云模型协同,部署在不同位置和平台的子模型共同完成数字孪生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S(Sub_Mt)的计算公式为S(Sub_Mt)=Sr+St,其中Sr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本身存储所占的资源的总和,St表示模型子集Sub_Mt中模型运行和计算时所需的辅助资源,包括计算执行时模型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所占的资源、指令所占的资源;模型子集Sub_Mt运行时的时间规模T(Sub_Mt)计算为T(Sub_Mt)=O(n)/Cap,其中O(n)表示模型子集Sub_Mt的计算时间复杂度,Cap表示边缘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边缘层和云端的模型组装与融合中,组装是指基于分析得到的空间关系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下将彼此间具有邻接关系、功能互补、输入输出交互的模型组合在一起,融合是指在组合后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模型间内在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工艺约束关系、边界约束,从而将分散的模型融合成为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完整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的耦合度计算函数Coupij=f(mi,mj),具体如下:
Coupij=f(mi,mj)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21
其中,α+β=1,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22
表示模型i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23
表示模型i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1
表示模型i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2
表示模型i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3
表示模型j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4
表示模型j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5
表示模型j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6
表示模型j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7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8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入控制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9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数据参数的个数,
Figure FDA00026736031100000310
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同的输出控制参数的个数;gdi表示模型i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gdj表示模型j用来存储数据的全局变量,gdij表示模型i和模型j共用的全局变量。
CN202010940906.7A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Active CN112100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906.7A CN112100155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906.7A CN112100155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0155A true CN112100155A (zh) 2020-12-18
CN112100155B CN112100155B (zh) 2023-05-23

Family

ID=7375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0906.7A Active CN112100155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015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8490A (zh) * 2021-03-18 2021-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云边架构的装备数字孪生平行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3259480A (zh) * 2021-06-18 2021-08-13 合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配置孪生同步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5170A (zh) * 2021-07-06 2021-08-13 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边协同工厂数字孪生监控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
CN113361113A (zh) * 2021-06-09 2021-09-07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能耗可调的高铁转向架孪生数据分配方法
CN113419857A (zh) * 2021-06-24 2021-09-2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数字孪生关联的联邦学习方法及系统
CN113572804A (zh) * 2021-04-29 2021-10-2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边缘协作的任务卸载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4201792A (zh) * 2021-12-15 2022-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多时空尺度融合方法和系统
CN115130333A (zh) * 2022-09-01 2022-09-30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合并方法
WO2023207540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应急警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WO202323125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组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7129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Siemens Corporation Digital twins for energy efficient asset maintenance
CN110705080A (zh) * 2019-09-25 2020-0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精准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11161410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矿井数字孪生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11368417A (zh) * 2020-03-02 2020-07-03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重大装备或关键部件的“形-性”一体化数字孪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7129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Siemens Corporation Digital twins for energy efficient asset maintenance
CN110705080A (zh) * 2019-09-25 2020-0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精准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11161410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矿井数字孪生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11368417A (zh) * 2020-03-02 2020-07-03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重大装备或关键部件的“形-性”一体化数字孪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时龙;王彦凯;杨波;王四宝;: "基于层次化数字孪生的工业互联网制造新范式――雾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8490A (zh) * 2021-03-18 2021-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云边架构的装备数字孪生平行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3572804A (zh) * 2021-04-29 2021-10-2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边缘协作的任务卸载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3361113A (zh) * 2021-06-09 2021-09-07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能耗可调的高铁转向架孪生数据分配方法
CN113259480B (zh) * 2021-06-18 2021-09-24 合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配置孪生同步方法、物联网系统和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9480A (zh) * 2021-06-18 2021-08-13 合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配置孪生同步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9857A (zh) * 2021-06-24 2021-09-2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数字孪生关联的联邦学习方法及系统
CN113255170B (zh) * 2021-07-06 2021-09-14 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边协同工厂数字孪生监控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
CN113255170A (zh) * 2021-07-06 2021-08-13 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边协同工厂数字孪生监控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
CN114201792A (zh) * 2021-12-15 2022-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多时空尺度融合方法和系统
WO2023207540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应急警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WO202323125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组装方法
CN115130333A (zh) * 2022-09-01 2022-09-30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合并方法
CN115130333B (zh) * 2022-09-01 2022-12-09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合并方法
WO2024045415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合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0155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0155A (zh)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CN111242282B (zh) 基于端边云协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加速方法
Chen et al. DNNOff: offloading DNN-based intelligent IoT applications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2022013176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an iot system
CN109993299A (zh) 数据训练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794494B (zh) 一种面向低轨卫星网络的边缘计算系统及计算卸载优化方法
US11915252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key elements that affect emergence of global efficiency of rail transit system and simulation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14710330B (zh) 一种基于异构分层联邦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
US2021028637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agent system control using consensus and saturation constraints
CN113642700A (zh) 基于联邦学习和边缘计算的跨平台多模态舆情分析方法
Li et al. A novel graph-based computation offloading strategy for workflow applications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14818303A (zh) 低碳园区的仿真规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6483A (zh) 基于AutoML的对象预测分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Xu et al. Integration of Mixture of Experts and Multimodal Generative AI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 Survey
CN116436980A (zh) 一种实时视频任务端网边协同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7033997A (zh) 数据切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Franceschini et al. Decentralized approach for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DEVS models
CN114169723A (zh) 一种数字化车间实现方法及系统
Huang et al. SatEdge: Platform of Edge Cloud at Satellite and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Microservice Modules
CN112738225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边缘计算方法
Pattnayak et al. Green IoT based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CN111047293B (zh) 图形数据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其系统
Anderson et al. A 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 APP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Reuse and Efficiency in Complex Product Design Collaboration
Wang et al. A hierarchic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for energy‐aware service function chain dynamic deployment in IoT
Sermakani et al. Digital Twi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