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8756A -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8756A
CN112098756A CN202010973344.6A CN202010973344A CN112098756A CN 112098756 A CN112098756 A CN 112098756A CN 202010973344 A CN202010973344 A CN 202010973344A CN 112098756 A CN112098756 A CN 112098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nterference
compatibility problem
facto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33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8756B (zh
Inventor
陈舒慢
高锋
蔡其瑾
冯阳
石磊
林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33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8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8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8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8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8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1Measur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o, or emission from, the device under test, e.g. EMC, EMI, EMP or ESD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灵敏度和贡献度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提升了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整车EMC问题的诊断和整改主要依靠2种手段,第一种为通过对零部件和整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实现诊断及整改。对比相关EMC测试标准,若测试结果超出标准限值,则认为此处存在EMC问题。在发现了EMC问题后,通常又通过排除法确定造成EMC问题的原因,然后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整改手段并现场观察整改效果。此方案存在诊断定位难度较大、可能耽误汽车开发进展、整改方案受限以及整改定位结果的优劣衡量准确性不够等问题。第二种为通过对零部件和整车进行相应仿真实现诊断及整改。对比相关EMC测试标准,若仿真结果超出标准限值,则认为此处存在EMC问题。在发现了EMC问题后,通常又通过排除法确定造成EMC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合适的整改手段并观察整改的仿真效果。此方案存在诊断不够客观、整改定位结果的优劣衡量准确性不够以及比较耗时等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提升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包括:
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
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包括:
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确定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一权重;
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第一权重作为方案层权重,将所述第二权重作为准则层权重;
根据所述方案层权重和所述准则层权重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包括:
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选取评价总权重值最大的目标干扰因素;
根据所述目标干扰因素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包括:
获取所述因素数据对应的预设因素变化量;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对应的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和所述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包括: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不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
通过所述第一等效干扰量和第二等效干扰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包括:
对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灵敏度和标准化贡献度;
使用熵权法计算所述灵敏度对应的灵敏度权重和所述贡献度对应的贡献度权重;
根据所述标准化灵敏度、所述标准化贡献度、所述灵敏度权重以及所述贡献度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灵敏度和贡献度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技术因素评价指标,提升了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
在图1所示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中,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可以是计算机、车载电脑或服务器等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自动检测系统对待检测整车对应的因素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网络、连接线接口或者人工输入等方式传输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对待检测整车进行电磁兼容测试EMC(Electro 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测试整车或零部件在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并采取必要的抑制和防护措施,从而确保整车的电磁兼容性。否则,当整车定型或零部件使用后再发现不兼容的问题,则需在人力、物力上花很大的代价去修改设计或采用补救的措施。EMC测试需要考虑的条件包括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和试验场所,本实施例的测试方法依据EMC标准和规范给出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仪器采用EMC扫描仪与频谱仪相结合的自动检测系统,试验场所可以为开阔场、半电波暗室、屏蔽室、混响室及横电磁波小室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通过测量仪器测量待检测整车的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干扰因素为预先根据干扰源、传输路径等相关要素设置的因素,可以包括:干扰源电压的幅值、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和谐波电流值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待检测整车对应的干扰因素,干扰因素包含至少两个因素,根据干扰因素设置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例如测试谐波电流值需在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配备交流电源。
步骤S20: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和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为例说明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构建过程,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为干扰源的相关要素,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为传输路径的相关要素,根据采集到的若干干扰源电压的幅值和若干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构建等效干扰量计算模型,即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通过公式(1)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Q=f(Vi,Si,...) 公式(1)
其中,Q为能反映出待检测整车EMC问题的等效干扰量,f(Vi,Si,...)表示Qemc与干扰源以及传输路径等相关要素之间的函数。干扰源以及传输路径等要素主要考虑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和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
步骤S30: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灵敏度的过程为对干扰因素对应的整改潜力进行分析,灵敏度可以理解为对干扰因素进行整改能给待检测整车EMC问题能带来的改善的强度大小,不同的干扰因素给待检测整车EMC问题能带来的改善的强度大小不同。
进一步地,为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更合理的数据,步骤S30包括:获取所述因素数据对应的预设因素变化量;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对应的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根据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和所述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灵敏度的过程主要是评价某要素(Vi或Si)在变化单位量的情况下,Qemc的变化量,通过公式(2)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85848490000071
其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dQi表示EMC问题对干扰因素(Vi或Si)的灵敏度。
步骤S40: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获取贡献度得到干扰因素对EMC问题的影响大小,例如,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只有电压的幅值a和耦合强度的幅值b对待检测整车产生干扰,此时,通过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有干扰因素(a和b)共存时的等效干扰量c,通过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仅存在干扰因素a时的等效干扰量d,用等效干扰量c减去等效干扰量d即可得到干扰因素b对应的贡献度。
进一步地,为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更合理的数据,步骤S40包括: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不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通过所述第一等效干扰量和第二等效干扰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贡献度的过程主要评价某要素(Vi或Si)产生的干扰对Q的贡献大小,通过公式(3)进行计算:
ΔQi=f(...,Fi,...)-f(...,Fi=0,...) 公式(3)
式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ΔQi是因素Fi对EMC问题的贡献度。f(...,Fi,...)为所有干扰因素并存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f(...,Fi=0,...)为不添加某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
步骤S50: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重要性的过程为对EMC问题的技术因素进行综合,主要是对灵敏度和贡献度进行融合,得到更具解释性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为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以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整改提供合理的技术因素评价指标,提升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步骤S50包括:对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灵敏度和标准化贡献度;使用熵权法计算所述灵敏度对应的灵敏度权重和所述贡献度对应的贡献度权重;根据所述标准化灵敏度、所述标准化贡献度、所述灵敏度权重以及所述贡献度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具体实现中,根据每个干扰因素的灵敏度dQi和贡献度ΔQi分析每个干扰因素对EMC问题的重要性。首先对灵敏度dQi和贡献度ΔQi分别进行归一化化处理;然后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每一个干扰因素经标准化处理后的灵敏度和贡献度分别与其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技术因素评分,通过公式(4)进行计算:
Sc,i=ωi,1×xidQii,2×xiΔQi 公式(4)
式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Sc,i表示EMC问题的技术因素评分,即为重要性,ωi,1表示因素Fi的灵敏度权重,xidQi表示归一化后的灵敏度,ωi,2表示因素Fi的贡献度权重,xiΔQi表示归一化处理后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Sc,i越大,技术因素评分越高,技术层面而言整改的可能性越大。技术因素评分越高,代表对干扰因素进行整改能通过更小的改进得到更明显的EMC问题整改效果。
步骤S60: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对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主要是综合技术因素、成本和工程化难度进行整改方向的选择,采用层次评价体系。层次评价体系的打分以九分制为标准。其中,重要性主要反应技术因素,直接采用技术因素综合环节得到的技术评分。成本和工程化难度采用专家主观打分法确定。进一步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干扰因素的总权重值,根据总权重值的大小确定主要整改对象,总权重值越大,越优先进行整改。可以理解为对总权重值最大的干扰因素进行整改,成本低、工程化难度低以及产生的效果明显,提高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通过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灵敏度和贡献度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技术因素评价指标,提升了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在所述步骤S60,包括:
步骤S601: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
可以理解的是,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可以由专家主观给出,采取九分制为标准,可以由多名专家评分后统计平均值,得到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成本评分可以是根据待检测整车对所述干扰因素的当前电磁兼容性能的成本进行评分,工程化难度可以是根据待检测整车对所述干扰因素的当前电磁兼容性能的工程化难度进行评分。例如,通过对A干扰源的电压的幅值进行分析,得到待检测整车与A干扰源之间的电磁兼容测试为合格,成本为高成本,工程化难度为高难度,得到的评分为成本评分8分,工程化难度评分7分,而通过对B干扰源的电压的幅值进行分析,得到待检测整车与B干扰源之间的电磁兼容测试为不合格,成本为低成本,工程化难度为低难度,得到的评分为成本评分3分,工程化难度评分4分。
步骤S602: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层次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根据待检测整车实际情况进行构建,最低层也就是方案层主要为各干扰因素,中间层也就是准则层可以包括:技术因素、成本和工程化难度,其中,技术因素通过重要性进行解释。
进一步地,为得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为整改方向提供合理的评价数据,步骤S602包括: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确定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一权重;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二权重;将所述第一权重作为方案层权重,将所述第二权重作为准则层权重;根据所述方案层权重和所述准则层权重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层次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目标层、准则层直至具体的方案层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得到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将最终权重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层次评价体系将干扰因素对应的解决方案作为最低层也就是方案层,将重要性、成本和工程化难度做为中间层也就是准则层,根据评分确定方案层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记为方案层权重,根据第二权重确定准则层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记为准则层权重,第二权重可以由专家进行评分获得。
第二权重的获取过程可以是:首先专家对整改某干扰因素所达到的技术层面的效果、整改某干扰因素所需要的成本和整改某干扰因素的工程化难度分别进行评分,其中,所达到的技术层面的效果越好,技术因素评分越高,成本越低,成本评分越高,工程化难度越小,工程化难度评分越高。其次,通过一致矩阵法获得技术因素与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成本与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以及与工程化难度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将技术因素与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成本与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以及与工程化难度最高层(目标层)的权重作为第二权重。第二权重也可以为预先根据整车整改预算和标准设置的权重,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干扰因素对应的解决方案、重要性、成本、工程化难度第一权重以及第二权重构建预设层次评价体系,根据预设层次评价体系得到各方案对应的评价总权重,即得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步骤S603: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进一步地,为得到整改方向最优解,步骤S603包括: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选取评价总权重值最大的目标干扰因素;根据所述目标干扰因素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具体实现中,获取每个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根据预设层次评价体系对每个干扰因素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干扰因素对应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即为每个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将评价总权重值最大的目标干扰因素作为最终整改的对象,例如,目标干扰因素为干扰电压,则整改方向为对待检测整车的抗干扰电压的性能进行改进。
可以理解的是,对总权重值最大的干扰因素进行整改,成本低、工程化难度低以及产生的效果明显,得到明确的电磁兼容问题整改方向,提高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使用预设层次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算法为基础,考虑技术因素、成本因素和工程化难度因素,与直接对比分析相比更加全面可靠,决策计算速度快,修改灵活,能随时修改评分或权重数据,根据评分获得计算结果,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到整改方向,提升了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自动检测系统对待检测整车对应的因素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网络、连接线接口或者人工输入等方式传输到获取模块10,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对待检测整车进行电磁兼容测试EMC(Electro 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测试整车或零部件在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并采取必要的抑制和防护措施,从而确保整车的电磁兼容性。否则,当整车定型或零部件使用后再发现不兼容的问题,则需在人力、物力上花很大的代价去修改设计或采用补救的措施。EMC测试需要考虑的条件包括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和试验场所,本实施例的测试方法依据EMC标准和规范给出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仪器采用EMC扫描仪与频谱仪相结合的自动检测系统,试验场所可以为开阔场、半电波暗室、屏蔽室、混响室及横电磁波小室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通过测量仪器测量待检测整车的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干扰因素为预先根据干扰源、传输路径等相关要素设置的因素,可以包括:干扰源电压的幅值、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和谐波电流值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待检测整车对应的干扰因素,干扰因素包含至少两个因素,根据干扰因素设置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例如测试谐波电流值需在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配备交流电源。
构建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和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为例说明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构建过程,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为干扰源的相关要素,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为传输路径的相关要素,根据采集到的若干干扰源电压的幅值和若干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构建等效干扰量计算模型,即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通过公式(1)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Q=f(Vi,Si,...) 公式(1)
其中,Q为能反映出待检测整车EMC问题的等效干扰量,f(Vi,Si,...)表示Qemc与干扰源以及传输路径等相关要素之间的函数。干扰源以及传输路径等要素主要考虑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和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灵敏度的过程为对干扰因素对应的整改潜力进行分析,灵敏度可以理解为对干扰因素进行整改能给待检测整车EMC问题能带来的改善的强度大小,不同的干扰因素给待检测整车EMC问题能带来的改善的强度大小不同。
进一步地,为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更合理的数据,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因素数据对应的预设因素变化量;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对应的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根据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和所述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灵敏度的过程主要是评价某要素(Vi或Si)在变化单位量的情况下,Qemc的变化量,通过公式(2)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85848490000131
其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dQi表示EMC问题对干扰因素(Vi或Si)的灵敏度。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获取贡献度得到干扰因素对EMC问题的影响大小,例如,电磁兼容测试场景中只有电压的幅值a和耦合强度的幅值b对待检测整车产生干扰,此时,通过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有干扰因素(a和b)共存时的等效干扰量c,通过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仅存在干扰因素a时的等效干扰量d,用等效干扰量c减去等效干扰量d即可得到干扰因素b对应的贡献度。
进一步地,为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更合理的数据,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不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通过所述第一等效干扰量和第二等效干扰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贡献度的过程主要评价某要素(Vi或Si)产生的干扰对Q的贡献大小,通过公式(3)进行计算:
ΔQi=f(...,Fi,...)-f(...,Fi=0,...) 公式(3)
式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ΔQi是因素Fi对EMC问题的贡献度。f(...,Fi,...)为所有干扰因素并存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f(...,Fi=0,...)为不添加某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重要性的过程为对EMC问题的技术因素进行综合,主要是对灵敏度和贡献度进行融合,得到更具解释性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为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以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整改提供合理的技术因素评价指标,提升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对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灵敏度和标准化贡献度;使用熵权法计算所述灵敏度对应的灵敏度权重和所述贡献度对应的贡献度权重;根据所述标准化灵敏度、所述标准化贡献度、所述灵敏度权重以及所述贡献度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具体实现中,根据每个干扰因素的灵敏度dQi和贡献度ΔQi分析每个干扰因素对EMC问题的重要性。首先对灵敏度dQi和贡献度ΔQi分别进行归一化化处理;然后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每一个干扰因素经标准化处理后的灵敏度和贡献度分别与其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技术因素评分,通过公式(4)进行计算:
Sc,i=ωi,1×xidQii,2×xiΔQi 公式(4)
式中,Fi为影响待检测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某要素(例如干扰源电压的幅值Vi或耦合路径耦合强度的幅值Si),Sc,i表示EMC问题的技术因素评分,即为重要性,ωi,1表示因素Fi的灵敏度权重,xidQi表示归一化后的灵敏度,ωi,2表示因素Fi的贡献度权重,xiΔQi表示归一化处理后的贡献度。
可以理解的是,Sc,i越大,技术因素评分越高,技术层面而言整改的可能性越大。技术因素评分越高,代表对干扰因素进行整改能通过更小的改进得到更明显的EMC问题整改效果。
定位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对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主要是综合技术因素、成本和工程化难度进行整改方向的选择,采用层次评价体系。层次评价体系的打分以九分制为标准。其中,重要性主要反应技术因素,直接采用技术因素综合环节得到的技术评分。成本和工程化难度采用专家主观打分法确定。进一步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干扰因素的总权重值,根据总权重值的大小确定主要整改对象,总权重值越大,越优先进行整改。可以理解为对总权重值最大的干扰因素进行整改,成本低、工程化难度低以及产生的效果明显,提高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通过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灵敏度和贡献度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灵敏度和贡献率对整车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为电磁兼容问题的整改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技术因素评价指标,提升了电磁兼容问题整改定位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30,还用于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
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30,还用于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确定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一权重;
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第一权重作为方案层权重,将所述第二权重作为准则层权重;
根据所述方案层权重和所述准则层权重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30,还用于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选取评价总权重值最大的目标干扰因素;
根据所述目标干扰因素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包括:
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包括:
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成本评分和工程化难度评分;
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包括:
根据所述重要性、所述成本评分和所述工程化难度评分确定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一权重;
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第一权重作为方案层权重,将所述第二权重作为准则层权重;
根据所述方案层权重和所述准则层权重通过预设层次评价体系计算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评价总权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包括:
根据所述评价总权重选取评价总权重值最大的目标干扰因素;
根据所述目标干扰因素确定所述待检测整车对应的整改方向。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包括:
获取所述因素数据对应的预设因素变化量;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对应的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预设因素变化量和所述等效干扰量的变化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包括: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不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一等效干扰量;
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添加所述干扰因素时的第二等效干扰量;
通过所述第一等效干扰量和第二等效干扰量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包括:
对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灵敏度和标准化贡献度;
使用熵权法计算所述灵敏度对应的灵敏度权重和所述贡献度对应的贡献度权重;
根据所述标准化灵敏度、所述标准化贡献度、所述灵敏度权重以及所述贡献度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8.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整车处于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时,获取干扰因素对应的因素数据;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因素数据构建电磁兼容问题模型;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灵敏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兼容问题模型获取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贡献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灵敏度和所述贡献度得到所述干扰因素对应的重要性;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要性对所述待检测整车的整改方向进行定位。
9.一种电磁兼容问题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所述电磁兼容问题定位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73344.6A 2020-09-16 2020-09-16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98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3344.6A CN112098756B (zh) 2020-09-16 2020-09-16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3344.6A CN112098756B (zh) 2020-09-16 2020-09-16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8756A true CN112098756A (zh) 2020-12-18
CN112098756B CN112098756B (zh) 2023-07-18

Family

ID=73759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3344.6A Active CN112098756B (zh) 2020-09-16 2020-09-16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87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9415A (zh) * 2021-04-07 2021-07-30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矩阵的燃油车电磁干扰定位方法
CN113219273A (zh) * 2021-04-07 2021-08-06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矩阵的电动车电磁干扰定位方法
CN113762759A (zh) * 2021-08-31 2021-12-07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食品检测的多指标系统评价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5117A1 (en) * 1995-06-07 2005-06-09 Breed David S. Vehicular inform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CN102707170A (zh) * 2012-05-25 2012-1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的汽车can总线电磁兼容性能测试方法
CN107272666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定位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08181520A (zh) * 2017-11-29 2018-06-19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整车级自兼容水平预分析方法
CN108196132A (zh) * 2017-11-21 2018-06-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研究所 系统内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
CN108387802A (zh) * 2018-03-30 2018-08-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接地系统的电磁兼容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508889A (zh) * 2018-11-20 2019-03-2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平台用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分级方法
WO2020148344A1 (de) * 2019-01-18 2020-07-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der elektromagnetischen verträglichkeit (emv)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5117A1 (en) * 1995-06-07 2005-06-09 Breed David S. Vehicular inform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CN102707170A (zh) * 2012-05-25 2012-1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的汽车can总线电磁兼容性能测试方法
CN107272666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定位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08196132A (zh) * 2017-11-21 2018-06-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研究所 系统内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
CN108181520A (zh) * 2017-11-29 2018-06-19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整车级自兼容水平预分析方法
CN108387802A (zh) * 2018-03-30 2018-08-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接地系统的电磁兼容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508889A (zh) * 2018-11-20 2019-03-2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平台用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分级方法
WO2020148344A1 (de) * 2019-01-18 2020-07-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der elektromagnetischen verträglichkeit (emv)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9415A (zh) * 2021-04-07 2021-07-30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矩阵的燃油车电磁干扰定位方法
CN113219273A (zh) * 2021-04-07 2021-08-06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矩阵的电动车电磁干扰定位方法
CN113762759A (zh) * 2021-08-31 2021-12-07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食品检测的多指标系统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8756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8756A (zh) 电磁兼容问题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07237B (zh) 在线学习试题推荐方法及系统
US7949663B1 (en) Enhanced project predictor
CN109669853A (zh) 测试报告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终端
EP3896776A1 (en) Simulated battery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simulated battery construction device
Kanoun et al. A framework for dependability benchmarking
CN111090242B (zh) 自动驾驶测试系统精度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6901A (zh) 模型稳定性解释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uihua et al. An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AHP and GRAP
CN112798102B (zh) 一种声品质评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4936281A (zh) 基于大数据的试题动态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727015B1 (ko) 오픈 소스 기반 소스코드 매칭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042519A1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vibrating sensation similarity,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91362B (zh) 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160712B (zh) 一种用户的用电参数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2506765A (zh)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2163A (zh) 触觉效果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7231268A (zh) 测试网站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81008A (zh) 一种数据评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7783A (zh) 一种rte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10644B (zh) 一种系统交易筛选方法及装置
CN115795323B (zh) 恶性负载识别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6601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皮肤耐受性分析系统
CN117332644A (zh) 车辆支架可靠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61267B1 (ko) 로봇 제작 비용 분석 방법, 이를 위한 비용 분석 장치 및 서버에 저장된 컴퓨터프로그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