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3912A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93912A CN112093912A CN202010999457.3A CN202010999457A CN112093912A CN 112093912 A CN112093912 A CN 112093912A CN 202010999457 A CN202010999457 A CN 202010999457A CN 112093912 A CN112093912 A CN 1120939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ol
- area
- tank
- animal
- po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所述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其中,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蚌类、鱼类、螺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生产型湿地的面积为S面积=A/(180~220)*1亩,A为收集区域人口。本发明所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能够因地制宜的,能够产业化的,实现“低投入、少维护、有产出”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的生态修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现象越发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污水排放相对分散,人口数量多,难以收集。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生态文明的进展。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基本不含有害的重金属等工业废水,可生化利用性好。目前普遍使用的处理技术就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站)或者一体化设备,采用的处理技术通常为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MBR工艺,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滤池等等,这些工艺的共同点就是最大化的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让水体得到净化。
但是上述常规处理工艺技术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者污水处理站需要投入大量的基建投资,同时后续运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都处于“晒太阳”状态;其次农村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上述处理工艺技术需要环境相关专业的人才方可有效运运行,但是农村很难吸引这类人才前来工作,也是设备晒太阳的原因之一;再次农村居住分散,建管网浪费大量资金,但是很难收到污水,导致吨水处理成本较高;最后一方面农村污水中的氮磷被大量去除,另一方面再买大量的化肥用于田间施肥,下雨后又重新回到水体,导致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普遍使用的农村生活处理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厂(站)或者一体化设备)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不能够因地制宜,符合农村生活需求。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基本不含有害的重金属等工业废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能够因地制宜的,能够产业化的,实现“低投入、少维护、有产出”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
其中,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蚌类、鱼类、螺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生产型湿地的面积为S面积=A/(180~220)*1亩,A为收集区域人口。
其中,所述收集池用于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收集池的容积为进水总量的2倍;
所述收集池的容积为[(A*0.1t/d)/12h]*6h~10h;
其中,所述收集池的容积是基于该区域人口的数量,要求的水力停留时间,适当调整大小,有利资源的配制;尤其是当所述收集池的容积为[(A*0.1t/d)/12h]*8时;具体容积大小例如,若该区域人口数量为10000,收集池的容积为[(10000*0.1t/d)/12h]*8h=666m3。
本发明所提供的收集池不仅能根据待修复区域人口数量进行配制,有效避免浪费,且又能满足收集池中的生活污水满足相应的停留时间不少于6h。
优选的,所述收集池设置有过滤格栅;
更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的栅距范围为40-150mm,优选为100mm,设置在所述收集池进水口的1/4~1/5处;所述细格栅的栅距为1.5mm-10mm,优选为5mm,设置在所述收集池进水口的1/2~2/5处。本发明通过两级格栅进行过滤后,可将固体垃圾进行拦截,有效防止堵塞管道。
然后,过滤后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中,在厌氧池中至少停留8个小时;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弹性填料;进行厌氧处理后,可将生活污水中的粪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有害污染物去除标,最大化保留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是水生动物、植物及农作物的天然肥料。,
其中,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A*0.1t/d)/12h]*8h~12h。
本发明进一步根据人口数量和厌氧处理的时间,优化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优选为[(A*0.1t/d)/12h]*10h。例如,若该区域人口数量为10000,厌氧池的容积为[(10000*0.1t/d)/12h]*10h=833m3。
在实际农村中,由于不同的村庄人口密度不同、水体污染情况不同;因此现有的水体修复方式,多数会同上述背景技术描述的结果;不仅修复方式难推进,且修复效果不稳定。本发明所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是根据待修复村庄的特定情况,针对性的提供修复方案。其中,农村水体被污染的严重程度多数与人口居住分散程度、人口数量密切相关;本发明以待修复区域的人口数量为基数,设置特定大小的修复区域;先将水体进行收集后,然后再进行厌氧处理,去除有害微生物后,保留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然后将富集养分的水体用于生产型湿地中鱼类、蚌类、螺类和植物的养殖和种植。
本发明提供的水体修复系统,不仅大大的修复了农村的污染水体,并可在生产型湿地中相应的养殖可食用的鱼类、蚌类等,且规模可控,有效的变废为宝,为农村的经济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此外,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型湿地还可种植或养殖观赏型植物或鱼类,改善农村景观。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为了提高上述效果,本发明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前置塘、动物池、植物池。
其中,所述前置塘,面积为S0=(0.04~0.06)*S面积;用于鱼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优选的,所述前置塘的深度为1.5~2m;
优选的,所述前置塘中的鱼类为泥鳅、黑鱼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鱼类的投放密度为0.2~0.3kg/m2;优选为0.25kg/㎡;
优选的,所述前置塘中的植物为狐尾藻,种植面积为0.4~0.6S0,优选为0.5S0。
肥水进入前置塘,前置塘适宜放养耐肥的生物,如泥鳅、黑鱼等,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所述前置塘主要是起到水质缓冲匀质的目的。
其中,所述动物池不少于三级,所述动物池的总面积为(0.7~0.9)*S面积;用于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本发明通过多级动物池进行调控,养殖不同规格的蚌类,并相应的配伍其鱼类、螺类和植物的种类和投放密度;使其高效、稳定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修复;
其中,本发明前端的动物池中采用规格更大的蚌类,后端动物池中的蚌规格逐渐变小;根据水质的情况,对蚌类的规格进行调整。前端的动物池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大规格的蚌更易存活;再根据水中污染的浓度情况,逐渐调整蚌类的规格。并在此基础上配伍合理的鱼类、螺类和植物。本发明仅采用三级动物池进行净化,就能获得非常显著的修复效果。
优选的,所述动物池为三级;即为一级动物池、二级动物池和三级动物池。
所述一级动物池,面积为S1=(0.25~0.35)*S面积;用于规格不小于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优选的,所述一级动物池的深度为0.8~1.2m。
优选的,所述一级动物池中蚌类的投放密度为150~170g/m2;更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一级动物池中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
优选的,所述一级动物池中鱼类的投放密度为65~85g/m2;更优选的,所述鱼为黄鲢鱼;
优选的,所述一级动物池中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
在一级动物池中,蚌类主要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净化水质,螺类主要刮食水底的有机碎屑净化水质,黄鲢鱼主要食用水体中的浮游动物;
其中,所述二级动物池的面积为S2=(0.15~0.25)*S面积;用于规格为5~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优选的,所述二级动物池的深度为0.8~1.2m。
优选的,所述二级动物池中蚌类的投放密度为115~135g/m2;更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二级动物池中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
优选的,所述二级动物池中鱼类的投放密度为50~70g/m2;更优选的,所述鱼为黄鲢鱼;
优选的,所述二级动物池中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其中,所述三级动物池的面积为S3=(0.25~0.35)*S面积;用于规格为1~5cm的蚌类、螺类、鱼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优选的。所述三级动物池的深度为0.8~1.2m。
优选的,所述三级动物池中蚌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更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三级动物池中螺类的投放密度为70~90g/m2;
优选的,所述三级动物池中鱼类的投放密度为40~60g/m2;更优选的,所述鱼为黄鲢鱼;
优选的,所述三级动物池中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本发明选择特定种类的鱼,所述鱼的种类为黄鲢鱼;所述黄鲢鱼为滤食性鱼类,可净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且所述黄鲢鱼和蚌类,以及所种植的植物都能很好的共存;尤其是本发明所选择的蚌类与黄白鲢关系最为密切,蚌类繁育需要黄白鲢作为寄主。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池,面积为S4=(0.1~0.2)*S面积;用于植物、螺类鱼类的种植或养殖,所述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叶植物;
优选的,所述植物池的深度为0.8~1.2m。
优选的,所述植物池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4~18株/m2;更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选自伊乐藻、苦草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植物池中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
优选的,所述植物池中螺类的投放密度为140~160g/m2;
优选的,所述植物池中鱼类的投放密度为4~6g/m2;更优选的,所述鱼类为锦鲤鱼。
所采用的锦鲤不仅能提供理想的景观效果,同时锦鲤本身也会食用有机碎屑和残渣,进一步净化水质。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节约工序,降低成本;各个池子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以便水体自流,减少能耗。
其中,池体标高逐渐递减具体采用如下形式:所述前置塘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位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一级动物池;所述一级动物池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二级动物池;依次类推,直到植物池出水;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
优选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可有效防止水流短路。
更优选的,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收集池建立在地下,便于各地的生活污水的流入;收集池和厌氧池的高度没有特定限定;多数情况下,本发明建立的厌氧池是在地上,会高于收集池;生活污水源源不断的流入收集池中,然后通过水泵泵入高处的厌氧池;水流不断,为了保证生活污水能在厌氧池中会停留不少8小时,本发明通过优化厌氧池的容积、以及出水口高度,控制污水的水流;进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后,再依次进入前置塘、一级动物池、二级动物池、三级动物池以及植物池;本发明通过每个池子的容积、深度以及出水口和进水口高度的设置,来控制水流及水位;整个生态修复系统为一个大的系统,既能针对性的修建生态修复池,又能高效调整修复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生态系统一旦建立后,无需过多人力,后期维护简单。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经过植物池净化获得的出水,最终进入地表水体;重新进入水循序体系。本发明通过生态自然修复的方式,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水体理化性质,使得农村生活污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
其中,所述收集池容积为[(A*0.1t/d)/12h]*6h~10h;在收集池进水口的1/4~1/5处,设置有栅距范围为40~150mm的粗格栅;在收集池进水口的1/2~2/5处,设置有栅距范围为1.5mm~10mm的洗细格栅;
其中,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弹性填料,容积为[(A*0.1t/d)/12h]*8h~12h;
其中,所述生产型湿地的面积为S面积=A/(180~220)*1亩,A为收集区域人口;
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
前置塘,面积为S0=(0.04~0.06)*S面积、深度为1.5~2m;用于鱼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鱼类为泥鳅、黑鱼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鱼类的投放密度为0.2~0.3kg/m2;植物为狐尾藻,种植面积为0.4~0.6S0;
一级动物池,面积为S1=(0.25~0.35)*S面积,深度为0.8~1.2m;用于规格不小于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投放密度为150~170g/m2;所述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所述鱼类为黄鲢鱼,投放密度为65~85g/m2;所述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
二级动物池,面积为S2=(0.15~0.25)*S面积,深度为0.8~1.2m;用于规格为5~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投放密度为115~135g/m2;所述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所述鱼类为黄鲢鱼,投放密度为50~70g/m2;所述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三级动物池,面积为S3=(0.25~0.35)*S面积,深度为0.8~1.2m;用于规格为1~5cm的蚌类、螺类、鱼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投放密度为90~110g/m2;所述螺类的投放密度为70~90g/m2;所述鱼类为黄鲢鱼,投放密度为40~60g/m2;所述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植物池,面积为S4=(0.1~0.2)*S面积,深度为0.8~1.2m;用于植物、螺类鱼类的种植或养殖,所述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所述所述沉水植物选自伊乐藻、苦草中的一种或两种,种植密度为14~18株/m2;所述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所述螺类的投放密度为140~160g/m2;所述鱼类为锦鲤鱼,投放密度为4~6g/m2;
其中,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
优选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方式因地制宜,可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低、维护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产出。
2)投资少,技术简单,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就地消纳,无需大规模建设城镇污水管网。可高效净化水质,修复生态,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
3)本发明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可改善人居环境,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能够带来经济产出,预计生产型湿地收益为1500元/亩,本发明提供的方式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本发明无需现代化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适宜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发明克服了建造建设污水处理厂(站)或者使用一体化设备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5)本发明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厂的方式更加生态化,环境更加优美,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处理方式带来的噪声、化学药剂气味等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态修复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粗格栅;2、细格栅;3、厌氧池;4、前置塘;5、一级动物池;6、二级动物池;7、三级动物池;8、植物池。
图2为本发明生态修复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生态修复系统的对角流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生态修复系统的溢流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需达到如下标准,才能被排放,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如下实施例的排放标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如图1所示,
某社区人口基数为600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600吨/天。
所述收集池的容积为400m3;收集池为长型存储池;收集池内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1/5处(池长1/5处设置),设置粗格栅1;然后再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2/5处(池长2/5处设置),设置细格栅2。
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500m3;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弹性填料。
其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3(池里加布弹性填料),停止10小时候后进入生产型湿地。
所述生产型湿地总面积约为30亩,分为五部分:
1)前置塘4,面积约为1.5亩,深度约1.5-2m,放养泥鳅、黑鱼250kg,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0.75亩;
2)一级动物池5,此处池体面积约为9亩,水深约1m,投撒蚌类(规格10cm以上)约990kg、螺类约600kg和黄鲢鱼约450kg,搭配浮叶植物1.35亩;
3)二级动物池6,此处池体面积约为6亩,水深约1m;投撒的蚌类(规格5-10cm)约500kg,螺类约400kg,黄鲢鱼约240kg,搭配浮叶植物0.6亩;
4)三级动物池7,此处池体面积约为9亩,水深约1m,投撒蚌类(规格1-5cm)约600kg,螺类约480kg,黄鲢鱼约300kg,搭配浮叶植物0.9亩;
5)植物池8,此处池体面积约为4.5亩,水深约1m,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种植密度约16株/m2,搭配浮叶植物0.675亩,同时投放螺类约450kg,投放锦鲤鱼约16kg;
其中,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以便水体自流,减少能耗。
其中,池体标高逐渐递减具体采用如下形式:所述前置塘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位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一级动物池;所述一级动物池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二级动物池;依次类推,直到植物池出水;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可有效防止水流短路。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经本实施例处理的生活污水:CODcr从251mg/L降低为25mg/L、氨氮从26mg/L降低为1.3mg/L、总磷从3.1mg/L降低为0.21mg/L,可达地表水IV标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
某社区人口基数为10000,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000吨/天。
所述收集池内的容积为666m3;收集池为长型存储池;收集池内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1/5处(池长1/5处设置),设置粗格栅(100mm);然后再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2/5处(池长2/5处设置),设置细格栅(5mm)。
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833.3m3;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布弹性填料。
其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池里加布弹性填料),停留10小时候后进入生产型湿地。
所述生产型湿地总面积约为50亩,分为五部分:
1)前置塘,面积约为2.5亩,深度约1.5-2m,放养泥鳅、黑鱼约416kg,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1.75亩;
2)一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15亩,水深约1m,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0cm以上)约1650kg、螺类约1000kg和黄鲢鱼约750kg,搭配浮叶植物3.6亩;
3)二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10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5-10cm)约833kg,螺类约666kg,黄鲢鱼约400kg,搭配浮叶植物1亩;
4)三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15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5cm)约1000kg,螺类约800kg,黄鲢鱼约500kg,搭配浮叶植物1.5亩;
5)植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7.5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种植密度约16株/m2,搭配浮叶植物1.125亩,同时投放螺类约750kg,投放锦鲤鱼约26.67kg;
其中,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以便水体自流,减少能耗。
其中,池体标高逐渐递减具体采用如下形式:所述前置塘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位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一级动物池;所述一级动物池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二级动物池;依次类推,直到植物池出水;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可有效防止水流短路。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
经本实施例处理的生活污水:CODcr从300mg/L降低为29mg/L、氨氮从31mg/L降低为1.5mg/L、总磷从3.5mg/L降低为0.28mg/L,可达地表水IV标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
某农村人口基数为4000,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00吨/天。
所述收集池内的容积为266m3;收集池为长型存储池;收集池内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1/5处(池长1/5处设置),设置粗格栅(100mm);然后再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2/5处(池长2/5处设置),设置细格栅(5mm)。
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333m2;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布弹性填料。
其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池里加布弹性填料),停留10小时候后进入生产型湿地。
所述生产型湿地总面积约为20亩,分为五部分:
1)前置塘,面积约为1亩,深度约1.5-2m,放养泥鳅、黑鱼约166.7kg,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0.5亩;
2)一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6亩,水深约1m,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0cm以上)约640kg、螺类约400kg和黄鲢鱼约280kg,搭配浮叶植物0.9亩;
3)二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4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5-10cm)约320kg,螺类约266kg,黄鲢鱼约160kg,搭配浮叶植物0.4亩;
4)三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6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5cm)约400kg,螺类约320kg,黄鲢鱼约200kg,搭配浮叶植物0.6亩;
5)植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3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种植密度约16株/m2,搭配浮叶植物0.45亩,同时投放螺类约300kg,投放锦鲤鱼约10kg;
其中,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以便水体自流,减少能耗。
其中,池体标高逐渐递减具体采用如下形式:所述前置塘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位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一级动物池;所述一级动物池的出水处设置溢流管,管口高度与设计水深一致,待水高于设计水位便通过溢流管流入二级动物池;依次类推,直到植物池出水;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可有效防止水流短路。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
经本实施例处理的生活污水:CODcr从320mg/L降低为25mg/L、氨氮从22mg/L降低为1.1mg/L、总磷从3.2mg/L降低为0.21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排放标准Ⅳ类,满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不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
某农村人口基数350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50吨/天。采用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前置塘+三级动物池)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所述收集池内的容积为233m3;收集池为长型存储池;收集池内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1/5处(池长1/5处设置),设置粗格栅(100mm);然后再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2/5处(池长2/5处设置),设置细格栅(5mm)。
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291m3;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布弹性填料。
其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池里加布弹性填料),停留10小时候后进入生产型湿地。
所述生产型湿地总面积约为14.8亩,分为四部分:
1)前置塘,面积约为0.8亩,深度约1.5-2m,放养泥鳅、黑鱼约208kg,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0.4亩;
2)一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5.25亩,水深约1m,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0cm以上)约560kg、螺类约350kg和黄鲢鱼约245kg,搭配浮叶植物0.8亩;
3)二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3.5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5-10cm)约280kg,螺类约233kg,黄鲢鱼约140kg,搭配浮叶植物0.35亩;
4)三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5.25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5cm)约350kg,螺类约280kg,黄鲢鱼约175kg,搭配浮叶植物0.53亩;
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
经本实施例处理的生活污水:CODcr从261mg/L降低为44mg/L、氨氮从27mg/L降低为2.4mg/L、总磷从3.5mg/L降低为0.42mg/L,该模式弃用植物池,同生产型湿地(前置池+动物池+植物池)的模式相比,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下降明显,未达到地表水V类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组成;
某农村人口基数200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00吨/天。采用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前置池+二级动物池+植物池)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所述收集池内的容积为133m3;收集池为长型存储池;收集池内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1/5处(池长1/5处设置),设置粗格栅(100mm);然后再从进水口处到收集池的2/5处(池长2/5处设置),设置细格栅(5mm)。
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166m3;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布弹性填料。
其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池里加布弹性填料),停留10小时候后进入生产型湿地。
所述生产型湿地总面积约为7亩,分为四部分:
1)前置塘,面积约为0.5亩,深度约1.5-2m,放养泥鳅、黑鱼约83.3kg,同时辅以狐尾藻等水生植物0.25亩;
2)一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3亩,水深约1m,主要投撒蚌类(规格10cm以上)约320.01kg、螺类约200kg和黄鲢鱼约140kg,搭配浮叶植物0.45亩;
3)二级动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2亩,水深约1m,此处主要投撒蚌类(规格5-10cm)约160kg,螺类约133kg,黄鲢鱼约80kg,搭配浮叶植物0.2亩;
4)植物池,此处池体面积约为1.5亩,水深约1m,此处投放螺类150kg,主要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种植密度约16株/m2,搭配浮叶植物0.225亩;
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
经本实施例处理的生活污水:CODcr从255mg/L降低为35mg/L、氨氮从28mg/L降低为2.0mg/L、总磷从3.7mg/L降低为0.38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该模式弃用三级动物池,同四级生产型湿地(前置池+动物池+植物池)的模式相比;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下降明显。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池、厌氧池和生产型湿地;
其中,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蚌类、鱼类、螺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所述生产型湿地的面积为S面积=A/(180~220)*1亩,A为收集区域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型湿地包括: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
其中,所述前置塘的面积为S0=(0.04~0.06)*S面积;用于鱼类、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所述动物池不少于三级,所述动物池的总面积为(0.7~0.9)*S面积;用于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所述植物池的面积为S4=(0.1~0.2)*S面积;用于植物、螺类鱼类的种植或养殖,所述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叶植物;
优选的,所述动物池为三级;
其中,一级动物池的面积为S1=(0.25~0.35)*S面积;用于规格不小于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二级动物池的面积为S2=(0.15~0.25)*S面积;用于规格为5~10cm的蚌类、鱼类、螺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三级动物池的面积为S3=(0.25~0.35)*S面积;用于规格为1~5cm的蚌类、螺类、鱼类、浮叶植物的养殖或种植;
更优选的,所述前置塘的深度为1.5~2m;所述一级动物池、二级动物池、三级动物池和所述植物池的深度为0.8~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中的鱼类为泥鳅、黑鱼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鱼类的投放密度为0.2~0.3kg/m2;
和/或,所述前置塘中的植物为狐尾藻,种植面积为0.4~0.6S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动物池中,
蚌类的投放密度为150~170g/m2;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和/或,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
和/或,鱼类的投放密度为65~85g/m2;优选的,所述鱼类为黄鲢鱼;
和/或,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动物池中,
蚌类的投放密度为115~135g/m2;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和/或,螺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
和/或,鱼类的投放密度为50~70g/m2;优选的,所述鱼类为黄鲢鱼;
和/或,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动物池中,
蚌类的投放密度为90~110g/m2;优选的,所述蚌类选自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
和/或,螺类的投放密度为70~90g/m2;
和/或,鱼类的投放密度为40~60g/m2;优选的,所述鱼类为黄鲢鱼;
和/或,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8~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池中,
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4~18株/m2;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选自伊乐藻、苦草中的一种或两种;
和/或,浮叶植物的占池比为13~17%;
和/或,螺类的投放密度为140~160g/m2;
和/或,鱼类的投放密度为4~6g/m2;优选的,所述鱼类为锦鲤鱼。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前置塘、动物池和植物池通过管道顺序连接,且池体标高逐渐递减;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连接管出口设置在离所述厌氧池上口约20cm处;所述动物池、植物池中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采用对角开;
更优选的,所述收集池设置在地表下,通过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的容积为[(A*0.1t/d)/12h]*6h~10h;
优选的,所述收集池设置有过滤格栅;
更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的栅距范围为40~150mm,设置在所述收集池进水口的1/4~1/5处;所述细格栅的栅距范围为1.5mm~10mm,设置在所述收集池进水口的1/2~2/5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弹性填料;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容积为[(A*0.1t/d)/12h]*8h~12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9457.3A CN112093912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9457.3A CN112093912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93912A true CN112093912A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54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99457.3A Pending CN112093912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93912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2857A (zh) * | 2010-12-16 | 2011-06-15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生物链构造技术修复河湖水系的方法 |
CN202543008U (zh) * | 2012-05-02 | 2012-11-21 | 重庆文理学院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ⅱ) |
CN103636481A (zh) * | 2013-12-27 | 2014-03-19 | 任立 | 湿地保护的立体种养殖系统 |
CN103882828A (zh) * | 2014-04-01 | 2014-06-25 |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07487854A (zh) * | 2017-08-24 | 2017-12-19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110913A (zh) * | 2018-10-10 | 2019-01-01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方法及微生物曝气装置 |
CN110092481A (zh) * | 2019-06-14 | 2019-08-06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生态装置及生态系统 |
-
2020
- 2020-09-22 CN CN202010999457.3A patent/CN1120939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2857A (zh) * | 2010-12-16 | 2011-06-15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生物链构造技术修复河湖水系的方法 |
CN202543008U (zh) * | 2012-05-02 | 2012-11-21 | 重庆文理学院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ⅱ) |
CN103636481A (zh) * | 2013-12-27 | 2014-03-19 | 任立 | 湿地保护的立体种养殖系统 |
CN103882828A (zh) * | 2014-04-01 | 2014-06-25 |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07487854A (zh) * | 2017-08-24 | 2017-12-19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110913A (zh) * | 2018-10-10 | 2019-01-01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方法及微生物曝气装置 |
CN110092481A (zh) * | 2019-06-14 | 2019-08-06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生态装置及生态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郭茂新: "《水污染控制工程学》", 31 December 2005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1180B (zh) | 一种养猪废弃液净化处理装置 | |
CN101120661B (zh) | 一种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生态渔业养殖装置 | |
CN103359881B (zh) | 一种养猪场废水污染减控方法 | |
CN111115989B (zh) |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 |
CN102067824B (zh) | 一种封闭循环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系统 | |
CN105585223B (zh) |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074134A (zh) | 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8503029B (zh) |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 |
CN102503033A (zh) | 循环厌氧序批式生物膜人工湿地兼性塘处理养猪废水工艺 | |
CN201107973Y (zh) | 一种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生态渔业养殖装置 | |
CN109892232A (zh) |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 |
CN106915867B (zh) | 养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副产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1072219A (zh) | 一种湿地前置塘富营养化控制方法 | |
CN101519264A (zh) | 城市黑臭河涌生态治理及综合利用方法 | |
CN102267787A (zh) | 畜禽养殖污染沼液的处理方法 | |
CN108439703A (zh) | 一种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综合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093912A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氮磷靶向循环利用的生态修复系统 | |
Wang | Ecological wast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systems on low-cost, energy-saving/generating and resources recoverable technology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 |
CN211268177U (zh) | 一种低成本塘基淡水鱼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1348308B (zh) | 集镇污水混合处理工艺 | |
CN1565175A (zh) | 循环水养殖的净水方法及设备 | |
CN210215068U (zh) | 一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
CN113321373A (zh) | 一种旁路净化循环协同水生态重建的草型湖泊再生系统 | |
CN105417841A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0902937A (zh) | 小型自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